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幸福的小农民-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降。

    “可真漂亮,就是放出去的不是烟花,是人民币。”孙妈看着美丽的景象,有点心疼钱,一筒一两百呢。

    在空中,烟花就像向四周撒满无数的晶莹艳丽的珍珠一般,天空顿时明亮起来。再往远处看,天空中不但有孙刚家放的烟花,还有别人放的烟花,真是千姿百态,有的像怒放的菊花,有的像流星雨……美丽极了。

    “火树银花不夜天”就是这种景观的真实写照。

    烟花易冷,只有一瞬间的辉煌。留下一地的…………

    正月十六,妇女们怕动针线会患百病,于是结队出去玩悠,因此这种风俗就叫做“游百病”。有“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不生病”之说。

    一般是在正月十六这一天,一吃过早饭,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大门挂锁,全家出动,到四处去“游百病”。

    在过去,老年人爱去逛庙会,参禅拜佛,祈佑福祥;年轻人也多会去尽情享受各种愉悦身心的游艺活动。

    即便是那些平时不太爱游逛,喜好清静的老人,凡是能走动的,这一天也都不会呆在家里,大多都会穿得暖暖和和,拄上拐杖去田地里转转。

    据人们讲:经过正月十六这一游,就会使“百病”在舒心畅快的短距离旅游过程中,全部“遗”在路上,“遗”在野外,使得“百病”全消;没病没灾的会好上加好,更加健康;有病有灾的正好“遗”掉,逢凶化吉,时来运转!如此良好祝愿,你能说它不对?因此,这一天的出游,也有一个禁忌,许多地方人们都可以去,就是不能专门去串亲访友,到别人家去“游百病”,你若贸然去了,人家会认为你会将自己身上的灾病“遗”在他们家里,于他的家人不利。所以这种犯忌讳的事还是尽量不要干的好!

    “游百病”其实是一种可以起到协调、吻合、衔接、舒缓火红的年节放浪与很快即将转为正常的春耕生产生活秩序的减压阀与缓冲器。它是一项调养身心、振奋精神、恢复体力、以利再战的年节良俗!对于信奉“天人感应”的中国人来说,在年节的热闹使人疲倦之余,在冬去春来春耕生产即将开始之际,来“游百病”,正是对“人身虽小,暗合天地”这一机理进行的民俗学解释。

    晚上家家户户都扎几把稻草,在自家门前堆成圆锥形儿,由家中长辈首先在自家一侧点燃草堆儿,旺盛的大火中谷堆倒向自家房舍一侧,寓年中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孩子们抓住最后的机会玩灯,他们以灯打灯,把灯碰碎、烧掉,不仅不恼怒,反而是无比开心,灯笼一着,吉利来到,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正月十六晚上烤火玩灯完毕,过年大戏也就基本上收场了。

    …………………………………………………………………………

    正月以后意味着一年的忙活又要开始了,农村人就等着春天开始忙农活,庄稼好好长长,到了秋天好收成。但是春天地里虽然在种,却是没什么可收的。

    当许多村民还沉浸在拜年、迎龙灯、看大戏等喜庆活动中时,部分农民已在田地里忙着春耕生产了。

    一般下午太阳高空挂的时候,抓住天气晴暖、化冰水使得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时机,村里人开始耕整田地,为春天的耕种打好基础。

    还有许多村民在田间地头播种春土豆。村子的李正伟夫妇是当地种植土豆能手,他家的地离孙刚果园不远。当天,夫妻俩一个平整土地,一个施肥播种子,配合十分默契,干得很欢。

    这几天孙刚正在果园里忙着给桃树整枝、施肥。年前那场雪较大,后来家里一直忙着,给桃树整枝、施肥的农活落下了,这几天趁天气晴好赶紧补上。

    剪去一些多余的分支,给每颗树下埋点儿发酵过的鸡鸭粪便,顺便浇点儿空间水,反正就是有空就去果园打理打理。

    时间过的也很快,孙阳的假期快结束了,他要回部队了。

    “刚娃,明天剁点儿馅子,咱包饺子。”孙妈对儿子交代着。

    “才过完年还吃饺子啊。”

    “你哥不是要回部队了吗,”孙刚这边的习俗是上车饺子下车面,临走得吃顿饺子。

    “哦,好,我知道啦。”

    两天后,孙刚开着车送哥哥和嫂子去县城火车站。

    “阳阳,好好照顾燕子,你们俩要好好的过,知道不。”孙妈擦擦眼角嘱咐道,孩子在外地当兵,做父母的说不牵挂那是假的。“燕儿啊,好好看着阳阳,让他少抽点儿烟。”

    “妈,我知道了。”

    “妈,我会的,你放心吧……”

    “有事儿打电话啊。”孙爸也有点儿舍不得儿子。

    “阳阳,把这个带着路上吃,”孙刚的奶奶手里提着一袋子水果,用小脚歪啦歪啦的走过来,爷爷跟在后面。

    孙阳接过奶奶手里的水果,“爷,奶,你们在家保重身体啊,”他知道***脾气,不接受的话她会生气。

    “哥,得走了,不然赶不上火车了。”孙刚催促道,他不喜欢离别的场面。

    “爷奶,爸妈,你们在家注意身体啊。”孙阳和王燕只好告别,“小刚,在家听话点儿,照顾好咱爷奶爸妈他们。”

    车渐渐远去了,几位至亲之人还在大门口依依不舍的挥着手。

    ——————————————————————

    感谢书友梓桢的打赏和评价,谢谢你!!!

    今天接到通知,下周将上起点强推榜,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我!!谢谢了!!!求收藏!!



………【085。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这种民俗与节令有关。二月初一前后为“惊蛰”。青蛙、蛇、蚯蚓等许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到了转年农历二月前后,天气回暖,一些昆虫陆续结束冬眠状态,开始出来活动,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阳或震耳的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个节令名曰“惊蛰”。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每逢二月二,很多人愿意赶在这一天理发,意味着“走好运”。许多理发店一大早便顾客盈门,甚至排起了长队。二月初二龙抬头,按照风俗习惯就是应该剪个头,图个喜庆,也是象征一年来有个好的开头,好的兆头。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孙刚这边在“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家家户户都要煮猪头,是因为初一、十五都过完啦,“二月二”是正月后面的一个节日。

    一般农户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腊月时杀猪宰羊,正月一过,腊月杀的猪肉基本上吃光了,最后剩下一个猪头,就只能留在二月二吃了。

    “二月二”龙抬头,大地万物开始复苏,一切动植物都开始抬头,一年要开一个好头,迎来风调雨顺。龙王是管降雨的,他上到天宫,农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给龙王吃。用猪头当供品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看来是有说道的。

    上午孙刚和爸爸去街上理了个发,排队的人确实很多。

    回来后,孙爸就用刮胡刀和小镊子在处理猪头,平坦的地方就用刮胡刀,猪头上还有很多褶皱,所以会有很多的细毛毛刮不掉,要用小镊子一根根的拔,很是费事。

    “刚娃,你来弄会儿,我都快成斗鸡眼儿了。”孙爸看着儿子没事,就让他来弄,长时间要精神集中盯着,眼睛有点儿疲惫。

    孙刚没办法,只好接过爸爸的工具,“愤恨”的开始和猪头作斗争。

    弄了好几个小时,才算把它给清理干净,孙刚从来不吃猪头里的东西,一是没什么“好肉”,二是弄起来真的太麻烦了。

    孙妈已经备好了料,扔在大锅里,下面架着劈材,在锅里咕嘟着。

    孙妈在厨房里在择菜,孙刚烧着火,却听见院子里传来声音,“三哥,你这一家里躲在锅屋里吃什么好东西呢,这么香,我在大门外都闻得流口水。”

    来人是孙刚的大舅张大所,他找孙爸是想和他商量一下买小型收割机的,是那种可以耕地也可以收割的。

    年前有次一起吃饭提到过,当时没有细说。现在农村里劳力少了很多,大部分都出门打工了,所以老人种田地就很麻烦,好多土地都荒废了,所以张大所就有想买这种机器的打算。用机器的话一亩地只需要几十块钱,能节省不少人力和招待费用。主要能省不少时间,还不用这么累。

    前几天张大所特意去了趟省城,找厂家打听了一下具体费用,回来后自然心急火燎的想找亲人商量此事。

    “大所来了,你三姐在卤猪头,晚上就在这儿吃,让刚娃陪你喝两杯。”孙爸说道。

    “大舅来了……”孙刚也赶紧出来打招呼。

    张大所拉着孙爸去堂屋聊起买机器的事儿来,他打算是孙爸两人合伙买,一人一半,机器大概是7-8万,他一家掏起来有点儿吃力。

    “大舅,两家合伙买的话,我爸年纪大了,他不一定干的了啊。”孙刚也进堂屋来参谋着,农忙的时候,那机器是不停歇,孙刚怕爸爸年纪大了,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工作强度。

    “是啊。”孙爸也随身附和。

    “这也是个问题,不过我小舅子听到后也有这个打算。”张大所也发起愁来,干活忙的时候,一个人根本招呼不过来这个机器。

    “这样吧,大所,你和你小舅子一起合伙,缺多少钱,你先在我这儿拿。”孙爸想来想去还是不打算参伙,毕竟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去弄这个,总不能自己光出钱,啥不干拿分红,都是至亲之人。

    “行,我再给他商量商量,估计到时候还差个1-2万吧。”张大所也没有勉强,这玩意儿忙活的时候至少需要两三个人。

    几人聊的着聊着,天就黑了。

    孙妈把猪头卤好后,先放供桌上让“龙神”先“意思意思”。

    下桌后,孙妈把它分解了,猪舌头、猪耳朵是上好的凉菜。正好用来下酒,再炒几个青菜,一盘热乎的猪头肉,加上一盆奶白色的鱼头豆腐汤,今天晚上就拿这个招待张大所。

    猪耳朵吃起来咯嘣脆,吃起来咸香清脆。

    孙刚轻轻地夹起一块滑嫩的豆腐,就觉得入口即化,再看盆里的汤汁,奶白奶白的,上面飘着几段小葱花,用勺子盛一口放进嘴里,只觉得汤味儿浓郁,味道特别鲜美。

    孙刚陪着大舅多喝了几杯,可能是由于那件事情有了着落,所以喝的有点尽兴,最后还是孙刚把他扶回家。少不了大舅母的一通唠叨,孙刚大舅酒量不高,却爱喝酒,高兴的话是逢酒必醉。

    ——————————————————————————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胖子,下周就开始了首页强推,那个时候希望收藏能有个爆发,苦逼啊!!!



………【086。一年之计在于春】………

    自从孙阳带着王燕回部队后,孙刚家里又恢复平静的日子。

    孙刚和爸爸却没有闲下来,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里的地都已经耕犁了一遍,只等到时候好播种。本来还打算等着张大所的机器买回来,直接用机器耕地,但是他们打算等夏天才买。

    今年孙刚打算种点花生和芝麻,这样自家和亲朋吃油方面就安全放心了。棉花也是要种的,自己结婚要来做新被子,虽然还不知道啥时候能结婚。

    时间飞快,转瞬即逝…………

    太阳把一缕金灿灿的阳光抛洒大地,使大地春光明媚,生机盎然;春天的风是温柔的,抚摸着世间万物;吸一口春天的空气,空气是那么的新鲜,凉爽。

    孙刚闭上眼睛,沐浴着下午一丝丝温暖的阳光,不时听见几声鸟语,奏响着春天的乐曲。

    温暖的春风吹化了残雪,吹绿了树枝,吹蓝了天空,吹得大地也泛起了绿意。春色正浓,各种树木都穿上了绿装,披着浓浓春色,迎着悠悠春风,翩翩起舞,亮出婆娑倩影。

    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了,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野花次第开放。

    一棵棵小草从酣梦中醒来,他们破土而出,舒展着他那幼嫩的绿叶。小草一下子铺满了原野,举目远望,一碧千里。他们挺着身子,随风摇曳,那么柔软,那么娇嫩。

    小草变绿了,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的野花,多美呀!春风吹来,那清新的花草气息,直往人心里钻,无论是谁,都会深深吸一口,像痛饮甘露一样畅快。

    首先看到的是世界变绿了、草绿了、树绿了‥‥‥田野里,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开了,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

    一望无际的麦苗,绿油油的,像是绿色的海洋,波浪此起此伏,一浪推一浪,十分壮观。

    春风抚在湖面上,一群鸭子在堰塘里游泳,一会儿钻入水中,一会儿浮出水面,正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时,传来桃花淡淡的香意,孙刚一看,果园里的桃花开了,粉红粉红的,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空隙,开得多旺啊!真是“三月桃花旺”啊!

    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桃花开。

    那一朵朵桃花,娇艳无比,有的像婴儿灿烂无比的笑脸,白里透粉,粉里透白;有的只有一个花骨朵,或只开了一半,则像含蓄的小姑娘的脸。一阵风吹过,花瓣一颤一颤的,好像美丽的姑娘们正在偏偏起舞,怎么能不令人陶醉呢?

    有开就有落,也许是因为花开得太挤了,有些花瓣匆匆落下,好似“仙女散花”,因为带着香味的花瓣随风飘动,使空气里都弥漫着桃花的香味。

    村子里的桐树、杨树、槐树都抽出了新的嫩芽,孙刚仰望天空,晴空万里,天空蔚蓝蔚蓝的,白云上有两个小黑点,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家的老鹰在云彩中飞来飞去,好像也在迎接春天的到来。

    顿时,孙刚想到一句古话:一日之季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愿撒下勤奋的种子,年年好丰收。

    一缕缕阳光,一丝丝鸟语,一朵朵桃花,一阵阵清风……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词语诗句来形容、赞美春天。春天,带给人生命力,带给人希望。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稍纵即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魂牵梦绕,“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夕阳西下,孙刚恋恋不舍地回到了家,春天的景色永远在他的心中。真希望春天永驻人间。

    “爸,果园里桃花开了,你知道哪有蜜蜂卖吗?”孙刚去年就打算弄点蜜蜂养,可惜回来的时候好多果树花期已经过了,“我想弄点儿蜜蜂养养,到时候好有蜂蜜吃啊。”

    “西大岗就有,不过你妈害怕这玩意儿啊……”孙刚的爷爷有段时间身体不好,孙爸去过人家家里买过蜂王浆,所以知道的比较清楚。

    孙妈看到密密麻麻的蜜蜂群就会感觉头皮发麻。

    “我把他们安置在山坡背面,一般不骚扰它们,不会蜇人的。”孙刚已经打算好了,在果园里放两个蜂箱,在空间放一个。

    “随你吧……”孙爸孙妈都没什么意见,“明天我带你去弄几箱。”

    翌日,孙刚就和爸爸去了西大岗专门养蜜蜂的那家,买了三箱蜜蜂。回来就把蜂箱放置在山坡东北处的树下,并用石棉瓦搭上遮雨棚。

    暂时三箱都放在果园里,空间的蜜源不足,还需要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弄好一切后,孙刚就把蜂箱门打开。

    一窝蜂密密麻麻地从蜂箱里冲出来,“嗡嗡嗡······”兴高采烈地飞向桃花。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专心致志地在花儿上采蜜。

    这片桃树林的蜜源充沛,够它们采一段时间,不远处的田野上还有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山上还有大片大片的野花、映山红和野菊花等等。

    ………………………………

    早上孙刚打开屋门,那几只野鸭子就围了上来,嘎嘎的乱叫,等着孙刚给它们喂食。

    人都还没吃早饭呢,它们倒是急了。孙刚只好回屋舀了一瓢谷粒撒在地上,这群野鸭子立刻乱叫着一阵哄抢,不大一会儿就把地上的谷子啄食的干干净净的。

    野鸭子身上的羽毛灰白相间,偶尔还夹杂着一些绿色,看上去比土鸭子漂亮多了。

    看着它们一个个伸长脖子在自己脚边啄食儿,孙刚就有种心满意足的味道。

    指示大黑小黑把它们轰到堰塘边,是时候让它们和鸭棚里的鸭子合合群了。

    ——————————————————————————

    昨天晚上没休息好,弄得今天一天都没精神,工作的时候打瞌睡,所以今天胖子会早点儿睡觉,凌晨那更放到明天下午。连晚饭都不吃了,睡觉去了,晚安!

    5。1小长假开始了,祝大家劳动节快乐!苦逼的胖子假期还要上班!!!郁闷!!!



………【087。剥花生】………

    随着春天的到来,树上都长出嫩芽,桃树上更是冒出粉红的花苞,并且不断绽放,站在果园里,香味浓郁,每一朵桃花,就像一个希望,好像看到了夏天满树丰收的希望。

    盛开的桃花免不了吸引能飞的昆虫,还有不少野蜂子,自家的蜜蜂“嗡嗡”的到处采蜜,透着一股兴奋劲。刚开春,蜜源很少,难怪能吸引不少飞虫。

    除了自家金黄色的蜜蜂之外,孙刚竟然还发现数量不少的大峰子,比小指肚还要大一圈,扇动翅膀也格外起劲。

    蝴蝶也不少,扇动翅膀翩翩而至,优雅十足。白的、黄的、黑的,五颜六色,叫人眼花缭乱。

    ………………………………………………………………

    这几天晚上,孙刚看到爸爸妈妈在火笼边上剥花生种,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天。

    看着眼前熟悉的场景,孙刚恍惚里回到了童年,记忆停留在儿时的冬季。记得每年到冬季的时候,也是农闲的时候,父母还是闲不住,父亲整理来年要使用的农具。母亲白天就做针线活儿,纳鞋底,做布鞋,全家人的鞋子都是妈妈做的,晚上两人就坐在火盆边上,把明年开春需要播种的花生拿出来剥。

    那时候孙刚两兄弟放学回家就和小伙伴去玩,到天黑才回家吃饭,然后写作业,孙妈就在他俩旁边看他们写作业。孙刚一边写作业,一边听那噼里啪啦的剥花生的声音。

    当初孙刚看着爸妈剥,也会手痒痒,想要帮忙的。但手的力太小了,捏不破花生的嘴,就只好用牙齿对付了。

    用他的小牙一磕,花生的嘴就咧开了。但他一松牙,它又马上合上了,而且紧紧地夹住孙刚的小嘴唇。痛得他直想哭。妈妈赶紧来帮他掰开花生的嘴。没想到由此他却找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故意把花生吊在嘴唇上,摇摇甩甩的,他把这个叫“吊公鸡”。

    那时的花生,由于品种问题,一颗花生中,一般都只有两粒花生米,独米子也常见。但要是发现哪一颗花生里有三粒花生米的,那简直比吃到双黄蛋还高兴。妈妈也会非常高兴,认为这是来年花生有好收成的表现。

    生花生剥时候长了两手的拇指和食指会痛,尤其是冬天,更容易干裂。孙妈就抹点“润手油”。孙爸就好多了,手跟钳子似的,剥的很快,也是干农活干的多的缘故,噼里啪啦的声音,就这样一边剥一边唠嗑,剥一个冬季唠一个冬季。

    有时候天气好,村子里的人们都出来晒太阳,就带着个筐一个袋子,找个马扎或几块砖头往墙角一靠,晒着太阳,剥花生东家长西家短的就唠上了。

    那时孙刚兄弟也会帮着爸妈去剥花生,但时间长了自己的手指头受不了。火辣辣的痛。

    孙爸就找个比较嫩的石榴枝条,柳树条也行。有小指般粗细,约20多公分,然后从中间折弯,由于石榴条比较韧性,不至于折断,这样就成了一个剥花生的工具了,大家都叫它:花生钳。

    把花生放在弯里,手轻轻的一攥,“啪”的一声,花生就剥开了,当然剥起来比较省力了。手也不痛了,但开始比较麻烦,但是到了父母手里还是一样快,有时候一晚上能剥半袋子花生,忙活几天要用的花生种就一颗颗剥完了。

    那个时候剥花生种的时候,小孩子时常会偷嘴吃,父母就会语重心长的说,你现在吃的一颗花生米,种到地里能收获几十颗花生。从那以后,孙刚就只吃瘪点儿花生米,不过瘪的吃起来确实比饱满的好吃、甜。

    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了机器剥壳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整个秋天收获的花生就剥好了。

    但是孙爸说这样对花生仁儿的损伤很大,所以机器剥出来的花生一般不作为来年的种子。都是拿去卖或者榨油,来年的种子都要挑选颗粒饱满的,用手一颗颗去剥,然后用簸箕把壳和花生仁儿筛选出来。

    孙刚就过去帮忙剥,孙妈说,往年啊花生种都是腊月烤火的时候剥,去年腊月家里比较忙,就耽误了。

    再过一段时间就播种了,家里的花生种才刚开始剥。

    孙刚就开始动手剥。孙妈说:“先别剥,我给你拣饱出来的,你再剥。”

    孙刚说:“这些个花生不是都挺饱的吗?”

    孙妈说:“不对,你看,这样的花生皮薄,这样的花生看着大实际上皮厚。”

    孙妈边说边剥给孙刚看,有些看起来很饱满,剥开里面的花生米却像个瘪子。他一看,果真如此,原来剥花生还有小窍门呢。

    孙刚就按着妈妈说地做,专剥长得又大又饱并且花生头要尖尖的,花生头儿那儿长得就像是鹰钩嘴那样子的。

    孙妈说,这样的花生做种子,新长出来的花生才会个又大皮又薄,而那种头儿圆溜溜的样子的,花生皮却很厚。

    找个舒适的椅子坐下,拿一个小筐装着花生,放在膝上,架势就排好了。

    拿起一颗花生来,照着它的棱上,用大拇指和食指用力一挤,它的壳就咧开了嘴,就变成两瓣了。从那嘴里,可以看见里面饱满的胖胖的籽。再两后一掰,那胖籽就全露出来,盛在一半花生壳做的船里了。再把那船一翻,胖籽就滚进簸筐里了。扔掉手上的花生壳,孙刚又逮住了第二颗花生……

    剥下来的花生壳顺手丢在旁边的筐里,花生壳燃烧起来没什么大火,用来蒸饭最好,饭要小火慢慢蒸,不会糊锅。

    剥花生其实也有许多技巧,不然蛮干的话手指头会痛的。剥花生的时候先从花生前端的口按下去,双手的食指并排垫底,拇指顺势按下去,只听见:“啪”清脆的一声,就裂开了。然后按花生的中后部,整个花生就剥完了。

    可能是好多年没有剥过花生了,还没过多大一会儿,孙刚觉得手指头有些痛了,剥花生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

    昨天晚上7点就睡觉了,半夜被饿醒了,悲催!!!

    今天下午2点就要进行首页强推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088。春天杂事多(求收藏推荐)】………

    村子里家家过年时贴的门神对子还很鲜亮,正月的鞭炮屑也才扫净,就看见了燕子在檐下飞进飞出,水塘里、泥地里更洇出了层层的绿意。

    三月里,村子四周的油菜直开到了村边。冬天里下足了肥,都长得粗壮,黄灿灿的花枝长长地伸到路上,把露水花瓣沾了过路人一身。

    阡陌间是孩子游戏的天堂,乡下的孩子不兴折菜花,菜地里那些黄的,白的菜粉蝶也不稀罕,只引着家里的黄狗和伙伴们打野仗。

    这时令,大人们都拿起了十二分的小心防着狗。菜花一黄,蛇就从洞里出来,狗吃了毒蛇,便花了眼,发了疯,被它咬了的人是必死的。

    初时也是好人模样,百天后眼睛就疯狗似的变得又花又红,乱叫乱咬,不认得人,被他咬了,也就变成了疯狗死去。村里人虽然没有亲见,但乡间添油加醋地传,再添了想象,对疯狗于是都有异常的惊骇。

    孩子们从小都和狗亲近,又或者竟是一齐长大,怎样也不相信它就会咬自己,在路边上偶尔见只野狗,也还要跺了跺脚惊它。

    农村里的孩子当家早,也吃得苦。遇着天气晴好,三三两两提了竹蓝下地。家家都新孵了小鸡,孩子们采些“鸡草”正可以省下喂饲的粮食。

    野菜也多,二三月间采茵陈蒿,洪舜俞的《老圃赋》云:“酣糟紫姜之掌,沐醯茵陈之丝。”草蔬采采,大自然的慷慨让人觉得人世是这样充满了喜洋洋的欢乐。

    晌午的炊烟里人一个个走尽了,阳光静静地打在饱满的土地上,喧闹的田间显出来本色的宁静与端然。偶尔,油菜丛里却忽地钻出只狗,抖抖沾了一身的黄花,摇着尾巴朝村子跑去。

    春天总是匆匆,太匆匆,她说来就来,轻舞飞扬地,只要一夜,各种小花就会在明黄浅绿中地竟相绽放;她说走就走,也只要一夜,一夜的雨疏风骤,便是“落花流水”了。

    把春天里该做的事做好,想着,想着,花也就开了,鸟也就唱了,风也就轻了,到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一家人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洒扫庭徐,找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把院子里的上上下下全部扫净。并且洗上一大堆衣服、被子和床单,把它们放在阳光中暴晒,把冬日的倦怠全部清除,让睡觉的时候也嗅到春光的味道。

    孙刚还得去趟山里,闻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