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牌芳香师 完结-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卧房里,夫人亲自伺候自己夫君洗脸更衣喝茶,夫妻间说些体己话,一叙三年别离,夫人激动得哭一会儿笑一会儿,梁俭德一直和言安慰。
    “这一天我都忐忑不安,一直到兵部派人来送口信,我才彻底松口气。我不指望老爷能官复原职,只希望不要再过这种夫妻分离的日子。”
    梁俭德握着夫人有些粗糙的双手,心下愧疚,“这几年辛苦你了,我保证再不会了。”
    夫人淡笑摇头,“老爷,这事你没法保证,我只希望日后你再做什么决定时,能多考虑一下,别轻易再上当,那些工匠别看经验丰富,说的话也不是那么靠谱,尤其是那几个银牌冶炼师,老爷大概也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梁俭德捋捋胡子,“金牌冶炼师虚位已久,我当然知道他们打的算盘。但这事上倒也说不上是上当,我们要做全新的火器,失败多少次都是正常的,不过这次代价大了点而已。”
    “我知道,你一定要弄出一件新火器,老太爷在任上就是为这事病倒的,你要替父达成心愿,这个我明白,皇上和你的同僚也都明白。你不在京城的这几年里,我多少也听到过一些流言,听得多了就觉得当年那事本身是不是就有什么问题,你如今官复原职,不如就着手调查一下,也是个安心。”
    “查是一定要查的,今日皇上就单独跟我说了这事,一定要弄清楚当年失败的原因在哪里。这几年兵部进口了很多新式火器,虽然还是大同小异,但在材料工艺等细节上外国跟我们的差距已经越来越近,我们要是不加紧迟早要被别国追上,将来这对我们很不利。”
    “要调查失败原因,这并不容易吧?”
    “是不太容易,但找不到失败原因,新的火器永远出不来。这就是矛盾之处啊。”
    “钱大人那关呢?他要是不肯拨款,老爷要怎么办?”
    梁俭德露出一丝微妙的表情,眼睛微眯胡子一翘,“我回到兵部衙门时,其他四部都派了人来跟我说,这几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啊。”
    夫人闻言不禁莞尔一笑,“钱大人这毛病,让人放心又无奈,也就老爷能从他手里拿钱。”
    “钱鑫钱四金,他生来就跟钱过不去,幸好他做的是户部尚书,要是商人,搞不好就是个头号大奸商。”梁俭德说句玩笑话。
    “该庆幸他现在是户部尚书吗、内阁阁老之一吗?”
    梁俭德抓起扇子摇了摇,闷笑点头,“是该庆幸,奸商不好对付啊。”
    “不好对付,老爷不也已经对付了一个了吗?”
    “那是顺手,对付奸商最有手段的还得论钱大人。”
    “这叫以毒攻毒吗?”
    “算是吧,呵呵。”梁俭德一手摇着扇子,另一只手喝茶,舒坦地长出口气,“还是家里舒服啊。”
    “这几年老爷在外地过得还好吗?”
    “不坏,县令对我还算照顾,倒是夫人辛苦了,里里外外都得你一人打理。”
    “我也还好,孩子们都离家了,我也没别的事做,权当打发时间,有香兰和一夏帮我,也没什么要操心的地方,而且这几年庄子上的收成都不错,别看屋子破旧,那是懒得收拾,其实手里银钱不少,如今赐还宅子,正好用来应付开销。”
    “好,宅子里的事就有劳夫人了,皇上放了我三天假,歇过这三天,我就要忙起来了。李玉来今日在衙门见到我就是一通大哭,一直哭诉户部怎么抠抠索索,削减预算经费,哭得我头疼,歇过这几日我就要全面查账,实在没有精力顾暇其它,这一个月夫人要辛苦了。”
    “李大人这几年过得也不容易,他才是最辛苦的,老爷只管专心公事,家里有我呢。哦,对了,今日下午几位尚书大人都派家人送了贺礼来,礼单都整理好了,老爷要看看吗?”
    “不用了,他们送的什么我都知道,收下就是了,但其他人送的就一律不能收了,一切都照老规矩。”
    “老爷放心,大家都记着呢。时辰不早了,一路旅途劳顿,我让人送热汤来,好好泡个澡早些歇息吧。”
    梁俭德捶捶有些酸痛的肩膀,感慨岁月不饶人,梁夫人开了房门,唤李文芳让厨房送洗澡水进来。
    梁俭德舒舒服服泡了个缓解疲惫的药浴后就上床休息了,主人家歇下了,这个两进的小院子终于又恢复了安静,忙了一天的人们各自回屋睡觉,打发了四个男孩子去睡觉,三个女孩子也关上了房门。
    女孩子们并排躺在炕上,身上搭着薄被,手脚都露在外面,明明已经很晚了,却谁都没有睡意,仍兴奋地叽叽喳喳聊天,猜测着等她们都搬去尚书府了又会是怎样的日子。
    李文芳也很好奇,她不知道这个世界官宦人家的规矩是不是跟她前世从历史书中了解的差不多,她希望差不多,她好快一些融入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别弄得春蕊春蓉她们几个都适应了,她还一副搞不清情况的样子。
    身边的春蕊春蓉关心的就不是这个了,她们讨论的是二环线内的生活情况,尚书府附近有没有繁华大街可以经常去逛一逛。
    李文芳听到她们谈论的话题,睡意一下子飞走。
    对了,还没打听兵部尚书府的地址在哪呢,不知道离三环西北角上那个最大的作坊工场聚集地远不远,等搬进了尚书府,肯定没现在这么自由了,她又要在屋里伺候,哪有时间经常让她往街上跑,唉,真难办啊。
    李文芳一双眼珠子骨碌碌地乱转,祈祷等夫人把人手都配齐后,就把她打发到底下去做粗使丫头,她就有充裕的时间做自己的事了。
    正胡思乱想着,春蕊春蓉又起了新话题,并把李文芳也拉进来讨论,猜测等搬进尚书府后,下人的新衣裳会做什么样式。
    李文芳翻个白眼,这种事情哪轮得到她们来操心,既然梁大人以前就是兵部尚书,规矩都有,照着以前的规矩重来一遍就是了,样式好看不好看都得穿,没得挑剔的资格。
    春蕊春蓉二人被李文芳这盆冷水泼得好没趣,嗔怨几句,翻个身,渐渐瞌睡上来,无人说话了。
    次日,宁静了几年的小院里开始忙碌热闹起来,邻居们都觉得奇怪,怎么这家子当家的男人昨天回来,今日就一拨一拨的访客,那礼盒多得都拿车装,主人家还都不收,客人怎么送进去的怎么拿出来。看在这些不明真相的邻居眼里,那是什么情绪想法都有。
    不会是这家住了什么人物吧?
    
    第68章 劳保准备
    
    
    三拨送信的人员出了小院,一路往礼部尚书府去通知已出嫁的小姐,一路往城郊的两处庄子上去,还有一路去驿站发民信通知在老家的老太爷老太太和少爷少奶奶家里的最新情况。
    梁大人家的小姐嫁的是礼部尚书董大人的大公子,梁氏昨天从婆婆和丈夫嘴里得知了此事,就已经通知了身边的人员,把该备的东西都备好,这会子又收到母亲的来信,赶紧写了回信,把现在身边的人手情况告诉母亲,当初搬离宅子后,一些旧仆放到了梁氏身边,他们对能重回旧主手下都很激动。
    梁氏写了回信与母亲细细商量打扫府邸的事,只要把该做的事都安排好,一个月搬家的时间是足够的。
    梁氏的回信到了梁夫人手上,夫人让李文芳把信上说的人数都抄在另张纸上做个记录,等着庄上的回信一到,就知道他们现在能调派多少人来干活了。
    李文芳因为识字,整个上午她都呆在夫人身边做些抄抄写写的文书工作,好在夫人也没嫌她毛笔字难看,只是委婉地建议她好好练字。
    李文芳羞了个大红脸,前世练毛笔字还是读书时候的事,长大后赶上电脑时代,电脑用多了,别说毛笔字,连硬笔字都越写越难看了。
    城郊的两处庄子都路途遥远,单程就要大半天,因此送信的人在庄子上住了一夜后,第二天才带着回信回来。
    信上除了道贺的话语外,也有可调用人手的人数,李文芳主动将信上的信息抄录下来,然后交给夫人安排定夺。
    前院,客人依旧川流不息,梁大人在后面书房看书,夫人料理家务,二人都不露面,全靠梁一夏与程世安跟客人周旋,好话和名帖收下,礼物一概不接。
    梁大人官复原职,一切规矩照旧。
    这么句话撂出来,客人们也就不好再坚持,只得放下名帖,把礼物原样带回去。
    夫人专心与香姨商量人手问题,暂时不用太多人在身边伺候,李文芳得了空,回屋里继续打磨毛衣针,春蕊春蓉二人则仍然站在上房门口,做个不得进门的下等丫头。
    下午,工部来人送了个口信,说是已经派了工匠开始整修兵部尚书府,当初搬离府邸时就地封存的屋子最好派人去看着,以免工匠中有人看到起坏心。
    李文芳这才知道,原来那个尚书府里还有当初没能搬走的行李,而皇上居然也就任其这样,继任的尚书心里不觉得难受吗?好好一兵部尚书没得尚书府住,这倒霉继任尚书不憋屈吗?
    李文芳莫名其妙地开始同情那个继任者来,这几年一直生活在梁大人的阴影下,肯定会被拿来做对比的吧,尤其是在所有人都知道梁大人迟早要回来的前提下。
    那位可怜的不知名的大人呐,啧啧啧。
    想到此,李文芳突然觉得,京城的生活比想象中好玩多了。
    李文芳正用脑内小剧场自娱自乐,梁俭德把她叫去了书房。
    “小小,来京之前,我让你整理的那个方子准备好了吗?”梁俭德坐在书桌后头,和颜悦色地问道。
    “呃,大人,还没来得及整理,您现在就要吗?”
    “那倒是不必,明天能整理出来吗?我明日假期结束,后天要回衙门了。”
    “没问题,大人,我今晚上就能写出来,很简单的方子。”
    梁俭德点点头,打开了书桌下的一个抽屉,拿出个荷包放在桌上,示意李文芳接过去,“这是买你那个方子的钱,以后可别再玩火药了啊,那东西太危险了。”
    李文芳没想到还会得笔钱,两眼放光地把荷包捧在手心里,沉甸甸地荷包让她内心涌出一股幸福感,同时使劲地控制着脸部肌肉,努力不要笑得太厉害。
    “我知道了,大人,再不玩火药了。”玩火柴可以吧?
    “要说到做到才好,去吧。”看李文芳那见钱眼开的样子,梁俭德不禁心生一丝怀疑,这丫头真能乖乖地不再碰火药了吗?
    李文芳笑眯眯地退下,出了上房门,在春蕊春蓉诧异地目光下,一路脚步飘忽地飘回了卧房,把荷包里的碎银倒在炕上,手边没有戥子,凭手感大概能有二十两银子。
    头一回一次赚到这么多钱,李文芳简直笑得乐不可支,把脸埋在被子里扭腰扭屁股还抖脚,兴奋得忘乎所以。
    发达了,发达了,二十两银子,够她买好多化工原料做好多好多次实验,还能天天给小叽买鲜鱼。
    想到小叽,小叽就从被子后头冒了出来,睡眼惺忪的小可爱模样,似乎对李文芳打扰了它的好梦颇有不满,眼神里充满了控诉。
    李文芳才不管那么多呢,一把抱过小叽就亲,自言自语地许诺,“今天赚钱了,明日就给你买大鲜鱼吃,喜欢吃什么鱼呀?”
    小叽哪里能说话,小脑袋在李文芳怀里蹭蹭,眼睛又眯了起来。
    李文芳看着这跟懒猫有得一拼的小叽很无奈,摸摸它的毛,轻轻地把它放下,把钱收好后,自己离开了房间。
    晚上,一天工作结束,李文芳抓紧时间坐在灯下写她的“手榴弹”方子,然后放在抽屉里,等到天亮后去上房伺候时,一道交给梁俭德。
    梁俭德收好方子,打算明日带去衙门,给那些工匠们看看能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夫人看到方子,难免觉得有些好奇,梁俭德又不好把那血腥的场面讲给夫人听,随便捏了个借口,只说是李文芳带着一群孩子在滨州府谋生时意外搞到的,如今回来了正好上交兵部。
    于是梁夫人就不再细问了。
    早饭后不久,董家大少奶奶梁氏派车将梁家的旧仆都送了来,又给父母送来了很多贺礼。香姨点收了他们的卖身契后,让他们给大人和夫人见了礼,就立刻让他们回兵部尚书府去看着工部的那些工匠做事,别弄坏了以前封存的物品。
    男孩子们在姐姐们的屋里帮着打磨毛衣针,这是李文芳布置给他们的工作,免得他们无事捣蛋。
    等到中午,得到空,李文芳回到卧室,检查了他们的工作结果,四根竹针已经打磨得很好,一点毛刺都没有了,两头的尖角也磨圆了,可以动手了。
    “小小,你弄这四根针都没说过到底要干什么,这是要干嘛呢?”男男女女围着李文芳好奇地看着她。
    “这不是开始收拾宅子了嘛,做点准备呗,三年没住人的宅子,杂草丛生,你们还想徒手拔草?”李文芳把针放在炕上,起身去拿纱锭。
    “你上次不是做了布手套么,我都带回来了,用这个呗。”
    “那个没有纱手套好用啦。”李文芳一边说,一边找出线头打个活结,套在一根竹针上,再用另一根针在线结间打一针绕一下,飞快地起头。
    李文芳动作娴熟,春蕊春蓉都没看清她是怎么起头的,李文芳就已经起完了头正式开工了,起好的针数平均分在三根竹针上,围成一个封闭的圈,用第四根针来打。她熟练到都不用事先计算一下手套的起针数,因为她以前每年都要给自己打四副新手套,两双半指两双全指,以她的速度,一双全指手套一个休息日从早到晚就能打完。
    男孩子们看不懂李文芳在干什么,又犯困,春蓉春蕊就打发他们回屋午睡,她俩守着李文芳学习这全新的女红技艺。
    李文芳一打起毛线来就心无旁骛,一门心思地只管手上的活,谁站边上都不搭理,也不说话,春蕊春蓉看了一会儿就觉得眼花,实在跟不上李文芳的速度,于是爬到炕上,撑着头侧躺着看李文芳打手套,没多久她俩就分别睡着了。
    一个午休时间,李文芳的棉纱手套打了一半,大拇指已经打完了,还剩四根指头,相信今晚上就完成一只,并且完成另一只手的起针。
    春蕊春蓉起床看到李文芳一个中午的成果,大呼惊讶,好玩地用自己的手去试戴手套,见长短居然合适又是惊呼。
    “芳姐,你好厉害,你怎么知道人手的大小,居然这么合适。”春蓉轻轻地脱下手套给春蕊戴上。
    “棉纱有弹性的,针数取个中间数,这样手大手小的人都戴得下。”李文芳坐到窗下梳妆镜前拿出梳子梳理了一下头发,理了理仪容。
    “芳姐,你织的好密,这样才好是吗?”
    “嗯,织得越密手套越耐磨,咱们这个月活重着呢,夫人这两天满脑子都是怎么分派人手。”
    “今天董少奶奶不是送了一些旧仆来么,我看着人数挺多的呀,还有庄子上的人手,这么多人难道都不够用吗?用得着我们也过去干活?”春蕊一边调皮地转动着手腕,又有些不解地问道。
    春蓉轻点春蕊脑门,“你呀,怎么一点都不自己想想。那些佣人年纪那么大,你认为他们会做得有多细心?大人和夫人住的正院会打扫得仔细,但下人们住的院子又有谁会认真地给别人打扫?还不是自己的院子自己扫?三年没住过的宅子,你想能有多干净?搞不好屋子里还有死老鼠呢。”
    “呀~~~,我讨厌老鼠”春蕊好似真看见了老鼠似的跳脚。
    “所以喽,现在把手套备好,要用时拿上就走,方便。这东西不光是拔草时保护手,只要是干活都可以戴着,像收拾破砖烂瓦碎陶瓷时,搬家具时,有手套也不怕割伤手不是?”李文芳进一步解释棉纱手套的好处。
    “哦,明白了,原来棉纱手套这么有用,小小你跟谁学的呀?”
    “跟我娘学的呗。”此娘非彼娘,李文芳的毛线活的确是跟她母亲学的。
    “你母亲好能干啊,这种手套我们都没见过呢,你母亲是跟你姥姥学的吗?”
    李文芳耸耸肩,“我也不知道她跟谁学的,反正她教给了我,你们知道我家是干铁匠的,她每月都织新手套给我爷爷和爹爹干活用,有了手套,他们受伤的次数也少了好多。”
    “怪不得呢,小小,你们一家人都好手巧,好羡慕。”
    “有什么羡慕的,跟我学就是了,难道你们笨到学这个都不会?”
    “哪有小小你一定要教我们哦。”
    “好好好好,我一定教,现在赶紧出去,没听见外面都有说话声了?”
    春蕊春蓉凝神细听,外面果然有说话声,当下不敢再闲聊,赶紧收拾了床铺,放好东西,匆匆整理了仪容,奔赴工作岗位。
    
    第69章 老人往事
    
    
    次日一早,梁俭德假期结束,需要进宫参加早朝,五更末的卯初时分就要离家。
    一品堂官的排场有多大李文芳暂时没看到,因为是梁大人的命令,官服人员车辆等一应之物都没拿到小院来,全部都放在兵部衙门,他只让属下每日早朝前派辆马车来接他而已。
    他们现在住的这个小胡同街道狭窄,卯初时分,是百姓普遍起床开始新一天的时间,梁俭德不想自己的仪仗影响了百姓的出行,而且为了安全着想,也不方便让周边百姓知道兵部尚书住在这里。
    因此这回京后的第一天上朝,梁俭德只带着程世安穿着便衣坐着兵部来接的马车静悄悄地就进皇城去了。
    当天整整一天,城郊两处庄子调来的人手陆续前来给夫人见礼,小院门口停了一长溜的简易马车,把胡同占了一半,周边邻居实在好奇得不得了,叽叽喳喳议论什么的都有。
    梁夫人接见这些回来的旧仆时,李文芳也随侍在夫人身边,她把每个进来磕头的旧仆都看了一遍,真的是没有一个年轻人,别说孩子了,甚至是三十五岁以下的都没有,那些旧仆看长相起码都是四十岁往上的年纪,男男女女都穿着洗掉了色的旧衣,完全看不出官宦人家仆佣应有的风度。
    李文芳不禁又好奇起来,梁府原来的年轻人都哪里去了?
    梁夫人把所有回来的旧仆都见了一遍,接受了他们的磕头,下达新的人事命令,以前是做管事的现在还是管事,所有人的职事都不变,人手上的缺口由各管事集中报给梁一夏总管。交待完这些后,旧仆就全部送去兵部尚书府,管事们从梁总管手上支领了经费,张罗人手去采买应用的物品。
    午饭时,李文芳在厨房跟众人吃饭,按捺不住地打听起梁府的往事来,问问为什么没有年轻人。
    那些老仆也不避讳这些,倒是很爽快地告诉了李文芳,没有年轻人的原因正是当年奉旨搬离尚书府时,夫人把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和孩子全部脱籍了,三十五岁以上的凭个人意愿自愿脱籍,最后剩下了一批没有谋生能力的老人,分散在城郊的两处庄子和董大少奶奶那里,只有他们少数人随侍在夫人身边。
    话题一聊开,大人和夫人身边几个重要人员就不可避免地要提一提,话题先转转到了梁一夏总管身上,梁管家端着饭碗把自家的情况跟李文芳她们几个孩子简单的讲了一通。
    梁管家还留在夫人身边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父亲以前就是大总管,他是小儿子,上面有两个已婚的兄长,夫人本想留下老总管老俩口,把梁家三兄弟全放出府的,但梁老总管与家人商量之后决定让小儿子留下侍候夫人,另两个儿子携妻儿脱籍,他们老俩口去庄子上做农活。
    梁老总管去的庄子是当年梁老太爷进京做官后陆续买下的田产,可巧的是夫人当年陪嫁的庄子也在附近,只相隔不到半天的路程,梁老总管到了庄子上后就继续做大总管,管理着两处庄子,一切在他手上料理得妥妥贴贴,梁大人在外地做兵曹的俸禄只够他自己的吃穿用度,夫人这几年的生活开销主要就是靠两处庄子送来的租子。
    聊到这里,很多人都参与进来,跟李文芳她们讲些以前的往事,聊着聊着,也不知谁起的头,话题转到了香姨身上。
    香姨是夫人的贴身丫头,陪嫁来的,当初嫁的是府里的另一个管事,生了两个女儿,但那个管事因为嗜好烟草,抽多了烟得了肺病过早地去了,所以香姨其实是个寡妇,那时两个女儿大的才十一二岁,小的八九岁的样子。
    夫人体恤香姨,在她两个女儿长大成人后,就分别脱籍放出府去,许了外面的中平人家,后来大人出事,府里一团乱的时候,香姨的两个女儿也帮了不少忙,这处院子就是香姨的大女婿帮着张罗赁来的。
    李文芳想起第一天来时看到夫人和香姨的穿着,她就是觉得香姨的那身衣服不像正室夫人该穿的颜色,才向她身边穿红衣的妇人行礼的,果然她的直觉没错,只是没想到香姨是寡妇。
    李文芳正回忆着,那些人的话题又转移到了程世安身上,等李文芳回过神来再细听,众人已经聊得差不多了,李文芳只听到梁大人初任兵部尚书的头几年办了一件军需品失窃案,亲到下面办案,程世安当时是那军中下士,与另几位下士同做梁大人的卫兵。中间办案的详情下人们都不太清楚,反正是案子了结后,梁大人上表俱陈,皇上论功行赏,程世安被擢升上来做了梁大人的卫队长,后拜宫中禁卫军长官习武,如今是练得一身好本事。
    李文芳的思路马上就转到了程世安身上,怪不得那身气质呢,一直都是高级军人啊,长得又帅。想到此,李文芳突然眼睛一瞄,瞟到春蕊春蓉两丫头片子好好地突然脸色粉红,李文芳忍笑扫了她俩一眼,把头撇开,低头吃饭。
    午休时,李文芳继续打手套,春蕊春蓉在她身边呼呼大睡,等午休结束,一双棉纱手套宣告完工。
    春蕊眼疾手快,守着李文芳把线头埋进手套里,她就一把抢过手套占为己有,春蓉跺几下脚故意嗔怨几句也就罢了,转面眼巴巴地望着李文芳,李文芳好笑地抓紧时间给第二双手套起针。
    三四天的时间,李文芳就打完了三双棉纱手套,一起收在柜子里,等着日后派上用场。
    小院这边生活如常,除了外面那些邻居有些扰人外没有别的烦心事,那些旧仆过去之后就没再回来,这几天每日上午只有管事过来报告那边的进度,梁管家手上是一笔一笔的钱往外支出,而李文芳从那些谈话中对那兵部尚书府的规模格局有了一些大概的印象,然后再讲给春蕊春蓉她们几人听,惹得她们个个对那尚书府向往不已。
    这几天里还来了一些访客,香姨的两个女儿啦,梁总管的两位兄长啦,还有几位以前就是夫人身边的人陆续得了消息都来看望旧主,送些礼物,比如最新花样的衣料子等,聊聊这几年的生活,顺便给点力所能及的帮助。
    香姨的两个女儿出府早,她俩如今的生活早就和一般平民没有两样了,都各自生了两三个孩子,过着家庭和睦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两个女婿也都是品性不错的人,梁府出事后,那两个女婿没有一丝势力的表现,反而尽心尽力地张罗,除了帮助夫人赁下这个小院,更是帮梁一夏的两个兄长找到了出府后的第一份工作,解决了梁家的后顾之忧,这几年来四家的关系处得跟亲人似的。
    李文芳在旁边伺候茶水,听到了他们全部的谈话,得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在老家养病的老太爷居然也是从兵部尚书的位子上因病致仕的。
    一家出两个兵部尚书,这梁家够牛的。
    客人们谈话主题很发散,梁家的历史过往聊了几句就被别的话题给冲没了,零零碎碎地东拉西扯,李文芳再没收集到什么对她来说比较有用的消息。
    又是几日之后,为了收拾行李,夫人让人把箱子都搬出去晒一晒,回头好打包东西。
    一个个材质不同但做工都很棒的木箱藤箱在后院摊了一地,箱盖都打开来,香姨叫春蕊春蓉用抹布把内外都抹一抹。
    春蓉打了盆水,搓了抹布认真的擦洗箱子,春蕊却有些兴奋地先去拿了棉纱手套戴上才干活,结果就让香姨看见了,没问两句,春蕊就把李文芳给卖了。
    香姨寻了个空处,跟李文芳聊了聊,问清了棉纱手套的妙处,又从李文芳那拿了一双手套,转身告诉了夫人。
    夫人听了也觉得有些意思,想到那尚书府现在活重,是有挺多地方容易让人受伤,别的不说,光是清理满宅子的杂草,就能把人的手割得都是口子。
    想起老爷曾经夸过李文芳主意多心思活络,夫人就干脆给李文芳下单,让她尽量多织一些手套给在尚书府做事的下人们用,物料钱和工钱都由夫人出了。
    凭空掉下一笔生意,李文芳自然是欢喜的,而且夫人还给了她特许,除了早午晚在身边伺候用餐之外,其他时间李文芳都可以在屋里织手套。
    有了夫人的首肯,李文芳的速度马上就上去了,一天一双不在话下,进出前后院的下人总是能看到李文芳坐在游廊上埋头干活,半个月的时间织了十五双手套,被夫人全部送去尚书府给了那些做重活的男人们用。
    又过了几日,管事们回来报告,尚书府的整修工作已近尾声,所有被贴上封条的屋子都重新打开来,那些被封存的物品都在太阳底下曝晒了数日,尚书府现在剩下的重点就是打扫,以及重新分配下人的住处。
    当晚夫人与梁大人商量了一下,现在梁府只有他们两个主人,身边没有晚辈,用不着把所有的屋子都收拾出来,只要把中路那五进院子都打扫干净就行了,下人的数量也不用太多,现有的老仆再添一些年轻的丫头小子就完全足够,以后如有需要再随时清扫新院子就是了。
    
    第70章 重归府邸
    
    
    第二天,夫人把这最新决定告诉了梁一夏,让他把该做的活分派给那些管事,并在随后的几天陆续派了手边的老仆回尚书府看看情况。
    李文芳她们几个孩子也很想去尚书府看看,但梁夫人显然是不曾这么想过的,她让她们帮香姨收拾行李,将衣服等小件物品分别装进箱子里,等上房的院子一收拾出来,就将那些箱子提前送去尚书府。
    一个月的时间悄然过去,到月底的时候,董少奶奶派了家人领着一个人牙子来见母亲,人牙子还带了一些十二三岁的丫头小子们来见面,这是那已出嫁的梁家小姐送给母亲的一点心意。
    这些丫头小子们长得都挺漂亮,个个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完全符合大户人家对下人的外貌要求,夫人与香姨也是越看越喜欢,逐个问了几个问题,让他们做几个动作,看看他们走路的姿态,当场就定下了几人,并让人牙子下次再带几个好的来他们还要再买几个。
    这新来的丫头小子也没在这小院呆多久,交易一达成,夫人就让梁一夏去街上雇了出租马车,把这群年轻人都送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