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法子,事情不说完,不能放各位回府,咱们边吃边谈。”关卓凡学着刘长佑的口吻说道,“粗茶淡饭!”



  一听这话,丁世杰的眼睛先亮了——怎么会是粗茶淡饭?



  “老总,小厨房的菜,我们许久不曾尝过了。”他笑着说道,“只是又要给姨太太添麻烦。”



  说麻烦,倒也不麻烦,后院的扈晴晴,听说关卓凡不吃“接风宴”,早就亲自备好了一桌丰盛的席面,现在听张顺来说,几位大人都要在这里用饭,那无非是多添两个菜而已,以她的技艺,再加上婉儿和一个妈子帮着,半点钟不到,便开得席了。



  有佳肴美酒相佐,谈兴更浓,关卓凡把洋务上的事情,一一问到,各人也都把自己该管的那一块,仔仔细细地说了一遍。



  铸银元的机器,已经运到了,厂房按原定的办法,设在高桥。现在正在赶建熔炉,大约再有一个月,就可以开铸。



  “苏洋!”关卓凡感慨地说,“若是一切都顺利,等我回来的时候,市面儿上应该已是随处可见了。”



  “是,广方言馆也顺利得很。”利宾说道,“赵藩司把学宫街的那一排房子都盘了下来,交给曾劼刚他们去分派,新建的房舍,亦已经动工。华蘅芳和徐建寅几个,劲头都大得很,洋教习已经聘了五位,还在让我帮他们找。”



  “生员的招收,情形如何?”关卓凡最关心的是这个,毕竟同文馆的艰难,他这一次进京,深有体会,“有人肯来学么?”



  “多得很!”一旁的杨坊笑着说,“连租界里洋人的孩子,都有报名的,真是再也想不到。”



  关卓凡满意地点点头,心想曾国藩当初给自己的信里,论洋务的那句话,真是不错——“权则操之总署,事则不离口岸,而口岸之中,则又以上海为重”。上海这地方,得风气之先,若论观念的开放,比京城实在是高得多。学洋务有前途,大家自然愿意进馆修习,没有那么多的顾忌。



  再想起自己这次在两宫太后那里,给曾国藩上了眼药,心中不免要有一点惭愧之意。



  那也是为了大局,不得不如此!他在心里,这样替自己开解道。



  不过这一点惭愧之意,很快便被利宾的话打消了。



  “逸轩,那几个普鲁士人,四天前已经到了。”



  “到了?”关卓凡把手里的酒杯一放,迫不及待地问道,“东西呢?”



  “自然是一起到,”利宾看他一副贪心的样子,笑了起来,“在海上走了两个月,一共是五个人,七门炮。”



  “好!”关卓凡把手在桌上轻轻一拍。



  老子的炮兵学堂,要开张了。



  (周一,求几张票票,谢谢大家。)



  *RS
第四十六章 江南女儿
  这一回关卓凡上京,朝廷照准的“洋六条”里面,第五条就是“准许开办武备学堂”。



  实际上,按照他一贯的风格,这所学堂的筹备,早在他请旨以前就悄悄进行了。上一次在抚衙的军事会议中,宣布松江军团成立之余,他便已经让丁世杰从各地的防军中,选取少量识得一些字的军官备调,这一回,他们要成为炮兵军官学堂的第一批学生了。



  五名普鲁士的教官,是欧洲司的卢卡斯专门聘请来的,三个月前利宾跟关卓凡报告的时候,还说是不知上了船没有,没想到现在却已经到了。



  “好得很!”关卓凡高兴地问,“世杰,这是你和利先生该管,地方选在哪里了?”



  “选在太仓的嘉定县外,有现成的房子,他们带来的炮,也已经开始组装了。”丁世杰郑重地说道,“有榴弹炮、加农炮、臼炮,还有特制的长管重加农炮和短管轻卡伦炮。按爵帅的交待,我从七宝也拨过去了四门野炮。单单作为教习之用的话,算下来是足够了。”



  “好,就叫做嘉定炮兵学堂!”关卓凡搓着手,兴奋地说,“还有,别小看普鲁士人,他们手底下有真东西!要教的也不单是怎么放炮,而是怎样在作战的时候用炮,甚或是该怎样作战,他们都是能教的——总之这批人不好请,都是容克军官团的人,跟咱们原来军中的教习,不是一回事!利先生是花了重金的,你们不要慢待了。”



  “是!”丁世杰是早已得过吩咐的,见他此刻又再吩咐一次,可见是格外重视。



  “他们带头的那一位,叫做什么?”关卓凡问利宾。



  “是叫做冯。施密特,”利宾回答道。



  “好,你替我安排,我要请他们的领事莱曼和这位施密特吃个饭。”



  “成。归我来安排,”利宾点头道,“上回我按你说的,把给莱曼的礼物办去了,现在跟他那边,和睦的很。”



  关卓凡心说,这倒不是和睦不和睦的事。而是轩军跟德**人之间,第一次的真正接触。



  这些事,现在说来他们也不会明白,毕竟这个时候,德国还没有出现。



  “刘先生,”他开始问轩军的总办刘郇膏了。“松江军团的粮台,现在是什么情形?”



  “已经从我的总粮台之中拆出来了,一共分了三层。”刘郇膏答道,“军团一层,总粮台是原来洋一团的那个美国人,贝灵格,中国话也可以说得很好。各团的那一层。任粮台的或是美国人,或是自己人配了通译。至于营的那一层,是自己人为多。”



  粮台,大致相当于后勤部,不止要管粮饷的发放,而且军械装备、帐篷服装等一应事务,都在管辖之内。



  “军团的粮台,还要再细分。”关卓凡说道。“这一回上京回京的时候,我跟华尔老福,还有那位美国公使蒲安臣,都曾聊过不少军队上的事情。至于冯。施密特,听说他们普鲁士的军队,在这方面做得更加出色,以后你和世杰。不妨跟他多谈一谈。他们的粮台之下,又分了专管粮饷的,专管被服给养的,专管军械的。专管营舍的,专管抚恤救济的,专管文牍任命的,专管医疗的,连专管马匹的都有。这样周致细密,前方的兵士打起仗来,就没有后顾之忧。”



  刘郇膏和丁世杰一起点头,大开眼界,都在琢磨着轩军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办。



  “爵帅,说到医疗,这一次华尔他们,专程从租界里的玛加利医院和圣约翰医院,聘了好几名洋医生,都是有过战地经历的。还有十几个护士,男女都有,准备跟船一起走。”



  “那好得很,你不妨交待华尔,尽量从租界里多购药品,银子都先从你这里出好了。”说到医务这件事,关卓凡的心里有些惴惴不安,毕竟这个年代的战地救护水平,还是粗糙的很,“洋医生的那一套,跟我们营里的郎中不太一样……”



  说到这里,蓦地想起了一件事。



  “对了,你明天就去跟华尔和贝灵格说,请这班洋医生,要马上替军团拿一个‘卫生条例’出来,从即日起,严加执行!”



  这件事,事关重大,关卓凡的脸色异常郑重。这个年代的医疗水平虽然还不高,但一个严格的卫生条例,却可以极大的降低部队的非战斗减员。



  想一想,又特意再补充一句。



  “违例者,行军法处置!”



  “是。”刘郇膏虽然还不明白这个“卫生条例”,究竟要包含哪些东西,但见爵帅说得如此郑重,连忙欠身应了。



  “这两天,请各位都忙起来,我也把衙门里的公事,能交的就先交到竹生兄那一边。”关卓凡举起了酒杯,“世杰,你知会华尔,后天到我的钦差行辕来,开军务会议。”



  *



  *



  一顿粗茶淡饭吃完,厅里的自鸣钟已经打过了九下。关卓凡亲自把他们送上轿子,这才吁一口气,回到后院来看扈晴晴。



  一路奔波,又忙了整整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真是有点累了,不过见到后院里灯火通明的厢房,还是精神一振。



  扈晴晴和婉儿果然都没有睡,大约是已经远远听见了院外亲兵行礼的声音,此刻都站在正厢房的门口等着他。



  “老爷,”扈晴晴当然早已得知他要出海远航的消息,但面上并没有流露出特别的忧虑和伤心,面上含笑给他行了礼,温柔地说道,“你回来啦。”



  “嗯,这两个月,辛苦你了。”关卓凡躬一躬身子,算是还了礼,看看她身上那件绛红色的单袄,衬着她白净的脸庞,一时心动,笑着说道:“你今天,可真漂亮。”



  扈晴晴莞尔一笑,将脸微微一侧,意思是妹妹还在这里,不要胡乱说些风言风语。



  婉儿跟在她的身后,却是穿了一身纯白色的洋装,胸前的蕾丝花边上,系了一条打着蝴蝶结的缎带,一圈贴身立领,将柔软的颈项包裹起来,腰身收细,下摆宽大,最稀奇的是,居然还戴了一顶白色的斜边帽子,配上她那张秀丽绝伦的瓜子脸,更显得华贵已极,仿若是哪一国的西洋公主,忽然跑到这个“钦差行辕”的后院里来了。



  关卓凡呆了一呆,心说妹妹这样的打扮,倒把姐姐的风头给抢走了。



  “老爷。”婉儿也跟姐姐一样,垂下目光,盈盈一福。



  “嚯!这可真是稀奇了。”关卓凡摇了摇头,笑着说道,“我们家里,怎么出来一个这样漂亮的洋姑娘?”



  “瞧你说的。”扈晴晴笑道,“婉儿快十七了,穿几身漂亮衣裳,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了?”



  关卓凡心想,扈晴晴是在租界里长大,自是不以为怪。这里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小姐喜欢穿洋装的倒也不少,像杨坊的那位女儿,就是这样。



  他看见正厅的案子上,大包小包的放着不少东西,都是自己在京城替她们带回来的,想必刚才她们姐妹俩正在拿出来看,于是问道:“婉儿,有什么喜欢的没有?”



  “样样都新奇,京里的东西,跟咱们这边,又不一样。”



  两个月没见,婉儿似乎又长大了,而且大约是习惯了这里的环境,虽然还有一丝拘束,但比起当初,已是活泼开朗了许多。



  “是不一样,”关卓凡打趣道,“好比你穿了这一身衣裳,到京城里去一站,包管大街小巷都要轰动了。”



  “是姐姐带我到洋场里置办的。”婉儿羞涩地微笑着说,“姐姐说,老爷见了一定喜欢。”



  关卓凡瞥了微笑不语的扈晴晴一眼,心里有点犯嘀咕。



  我喜欢,那又怎样?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T
第四十七章 遍地黄金
  松江军团的第一师,是驻扎在南桥附近,第二师则是驻扎在青浦附近。到了预定会议的前一天,各团各营的主官便已纷纷赶到上海,来参加第二天早上的军务会议。



  军团长华尔、副军团长张勇、两名师官福瑞斯特和白齐文,是最先到达钦差行辕的,跟着第一师的团官伊克桑、姜德、郑国魁,第二师的团官方济成、吴建瀛、展东禄,还有几十名中外营官,也都陆续到达。而军团之外的人,是江南提督丁世杰、水师总兵丁汝昌和轩军总粮台刘郇膏三个。



  将近三个月没碰面,这些军官看见关卓凡,都觉亲热,于马刺声乱响之中,纷纷请安问好。而到了会议开始,气氛就变得肃静起来,没有人再敢乱说话了。



  “华远诚,”关卓凡微笑着看着华尔,“你请说吧。”



  “是!”



  华尔应了一声,站起身来,照他的习惯,先将军容略做整理,这才将公文拿出来,朗声宣读。



  “松江军团全体,既定于九月十五日始,在吴淞口登船,九月十七开拔。”



  “全军炮只,只准携带二十一门后膛大炮,其余的野炮,一概送七宝,交由提督丁世杰处置。”



  “全军枪支,只准携带八千五百支后膛枪及弹药,其余枪支,亦送七宝由丁提督处置。”



  “编入军团的马队两千四百人,准带军马三千匹。”



  “第一师的洋一团、克字团,第二师的洋二团、先字团,编六营,各三千一百人。”



  “第一师的德字团、魁字团,第二师的建字团、禄字团,编四营,各二千二百人。”



  “军团全体,两师一马队一近卫团一长夫团,计二万七千二百人!”



  到这里读完了,行了军礼。关卓凡点点头,请他坐下,自己看了看大家,开口了,语气却和缓得很。



  “这一次打仗,想必大家都心里有数,不同以往。不同的地方,有三处。”他先看坐着的张勇,“第一个,是要坐海船。当初从武昌来上海的时候,你张勇把豫抚李鹤年好一顿抱怨,说他害得你没坐成海船。现在我让你坐一回,知道知道厉害。”



  张勇略略发窘,还是小声嘀咕了一句:“也没什么厉害。洋鬼子坐得,我自然也坐得。”



  他这句话,让大家都小声笑了起来,方才各人心中那一份紧张的情绪,便缓解了不少。



  “这话不错,说到点子上了!”关卓凡赞许地一笑,“洋鬼子坐得,咱们自然也坐得。还有一句,就是洋鬼子来得,咱们自然也去得,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地方。这一回,咱们是去跟洋人打仗,不过洋人也是两只胳膊两只腿,有什么了不起了?你们看看福鬼子和老白,谁是长着三头六臂的?”



  于是大家都转头去去看福瑞斯特和白齐文,还有十几个洋人营官,倒把他们弄得哭笑不得。



  “第三个,就不是玩笑话了。”关卓凡的脸色,转为严肃,“离家万里,人生地不熟,底下的兵士,心里不能没有畏惧。有了这份畏惧,怎么办?”



  伊克桑见他拿眼光扫视着大家,站起来答道:“老总说的是,我的团里,固然有不少跃跃欲试的,却也真有天天晚上躲在军帐里哭,怕这辈子再也回不来的。”



  “故土难离啊。”关卓凡感慨地点点头,示意伊克桑坐,“这不是勇敢不勇敢的事,而是人之常情!别说他们,就连你们,就连我,敢说不曾想过?”



  底下的几十名团官营官,肃然无声。



  “我原来说过,上阵要靠亲兄弟,因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打不散。到了美利坚国,不靠兄弟,你还能指望谁?因此人人都是亲兄弟!”说完这句,关卓凡转向华尔,沉声说道:“松江军团,要在原来轩军的军规里头,再加一条——不抛下一个兄弟!你活着,我跟你并肩作战,你死了,我答应你,一定会把你的尸骨带回来!”



  这是最能提振士气的一条!人人都激动地彼此相视,张勇忍不住就想开口说话。



  “我还没有说完,”关卓凡微笑道,“若是我死了,也要拜托你们,把我的尸骨带回来。”



  轩军之中,中国士兵对于航海的恐惧,以及对于那个陌生国度的恐惧,恰恰有军中的洋人可做很好的弥补。这一千多洋教官、洋军官、洋兵,不用说,都是漂洋过海的老手,其中又以美国人为多。



  过去这一两年的仗打下来,彼此之间,战斗的友情总是有的,同时因为就在身边的缘故,可以做很好的宣讲,所以跨海远航、异国作战这两项,都还并没有对士气造成太大的影响。而原来最普遍存在的一条——对客死他乡,不能魂归故里的恐惧,因为关侯爷新颁布的军规,也大大减轻了。



  士兵们很淳朴,只要确信当官的不会扔下他们,做兄弟的不会扔下他们,便可以得到足够的安慰。



  关卓凡所说的三条,都是不好的地方,不过也有好的。



  当初在准备赴美的军令下达的同时,一条小道消息,便不胫而走,如野火一般烧遍了整个军营——咱们要去的那个地方,有金子!



  不光是有金子,而且还是整块整块的狗头金,谁若是运气好,单是去营外撒泡尿的时分,就能踢着两块!



  去的时候一块,回来的时候一块。



  这个说法,就连最有经验的老兵,也都深信不疑,因为那个地方的名字,就是非常有力的证据。



  “开玩笑么?金山!”老兵们向身边围着的一堆人说道,“单是这几年,从两广福建,还有江浙过去淘金的人,就有好几万!”



  于是,对那块神奇土地的憧憬,化作兴奋和激动,似乎过去跟洋人开仗,也变得没什么可怕了。



  另有一桩新奇的事情,是他们在开拔之前,就预先领到了一个半月的军饷。



  这个军饷,不是银子,而是一些绿色的纸片儿。



  “爵帅,这个叫做‘绿背’,是他们美国人的钱,美元。”刘郇膏拿着几张钞票,向关卓凡解释道,“这是九月和十月的军饷,是那位蒲安臣从渣打银行和丽如银行,还有租界的美国商人手里,搜集来的。”



  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换一个半美元。



  换句话说,三个美元,可以换成二两银子。



  中国的士兵,一向认为银子才是实打实的东西,但轩军因为是发端于上海的缘故,对洋钱也是愿意接受的,更有人觉得美利坚国的钱很难得,因此格外珍惜。



  “蒲安臣说了,在美国,一个黑人兵的军饷,是十个美元,白人兵,是十三个美元外加置装钱,咱们去,是十五个美元外加置装钱。”刘郇膏得意地说。



  也就是说,轩军的士兵,相当于每月至少能拿到十两银子,这就比现在他们的军饷,要高上四成五成。因此大家都兴奋得很,也难怪刘郇膏要得意。



  不过这其实是早就商量好的事情——外籍军团来替你打仗,军饷不高一点,谁肯?



  因此关卓凡只是一笑,心想还有你刘松岩不知道的事呢,等你知道了,只怕就笑不出来了。



  这些“绿背”,严格来说,是一种以政府信用担保的即期票据,没有利息,算是现代美元的前身。而北方政府一旦打赢了南北战争,在一年内,大约就会限制这些票据的使用和发行了,因此将来贬值的速度也会相当快。



  不过没有关系,关卓凡笃定地想,毕竟已经做好了约定,在轩军回国的时候,会把这些“绿背”,兑换成等价的黄金或者白银。



  在这两件好事的刺激下,军团的士气相当高涨,关卓凡连日视察下来,心里也极为满意。



  他心想,造出“美国遍地黄金”这种谣言,算是当年淮阴侯驱三秦将士东下的故伎,偶一为之,倒也不妨,只是不能以之为长久之计就是了。



  还是要打胜仗,才是硬道理!只要一个胜仗打下来,许多事情,便都可以迎刃而解。



  他不由地又有些庆幸,自己当初选了世界史,是多么明智的决定。



  老子又要做一回历史的投机者了。



  *RS
第四十八章 翻跟斗
  该怎样把这两万七千多人以及三千匹军马,送到远隔万里的大洋彼岸,是一个问题,需要一个庞大的船队。



  要组成这样的船队,当然只有租用各国的商船,客轮不够,便以货轮充数,也是可以的。按照通例,载客两千人的客轮,如果用来载兵的话,则可以载到四千兵之多,原因是军队对空间和舒适程度的要求,不像乘客那么挑剔。



  停泊在上海几个港口之中的西洋商船,自然以英国船为最多,其次是法国船,因此按照道理来说,这一支运兵的船队,该以英法的轮船为主。至于租金,当然要由美国人来支付。



  不过当蒲安臣的禀帖得到准许的消息传回上海之后,发生了一件想不到的事情。



  英国领事阿礼国和法国领事爱棠,立刻正式约见了上海道杨坊。



  “杨道台,很遗憾,我们不得不知会你,所有悬挂英国国旗和法国国旗的商船,将一律不得接受运送你们的义勇到美国去的合约。”



  “为什么?”杨坊大声抗议道,“据我所知,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对于美国国内的战争,是持有严守中立的态度。”



  “我只能说,我们刚才所说的话,就代表我们政府的立场。”阿礼国耸了耸肩膀。



  阿礼国的话,事实上反映出了英法政府在对待美国内战这个问题上,一种尴尬的处境——在明面上,是保持中立,但在感情上和外交实务上,都是希望南方获胜,让美洲大陆上,出现两个美国。



  然而尴尬之处在于,美国总统林肯,这时已经发表了《废奴宣言》,立刻将北方与南方区隔开来,占据了道义上的制高点。而西方的强国之中,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工人阶级”,甚或是政府本身,都无一例外的反对蓄奴政策,因此英法政府既不能宣布支持南方,也不敢对南方有实际上的支持,尴尬异常。



  但是以中立的名义,禁止本国商船运送“中国义勇军”,给美国佬添一点麻烦,这是可以做到的事情。



  事实上在上海,有不少小国家的商船,亦悬挂英法的国旗。以阿礼国想来,只要这些船都不肯租给轩军,那么轩军想在上海找到足够的船只来组成船队,就变作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奇怪的是,这位杨道台也没有继续争下去。



  “哦,原来是这样。”杨坊的态度,平静下来,点点头说道,“我想我能够理解。同时希望这件事情,不会妨碍到我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能够理解?阿礼国和爱棠不免狐疑,彼此相视,不知这个老狐狸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而关卓凡回到上海的第二天,就下帖子请阿礼国吃饭。到了开完军务会议的当天下午,阿礼国便如约来赴钦差的宴请了。



  大概还是要说船的事情吧,阿礼国这样想。对于关卓凡,阿礼国觉得这两年在上海,大家相处得不错,开始办洋务以后,对他就更有好感。这样一个在官场上炙手可热的人物,阿礼国自然不愿意因为这一桩事情,影响到彼此之间的交往,甚至影响到大英帝国未来的利益。



  有了这样的想法,一见面,阿礼国就要先做一番解释。



  “关侯爵,为了不产生什么误会,对于商船的这件事,我想我需要再向你澄清一下……”



  “哎——”关卓凡漫不在乎地摆摆手,用跟杨坊一样的语气说道,“阿礼国先生,你不必再说,我完全能够理解!”



  阿礼国愕然,这也太好说话了。这位关侯爷,官做得越来越大,脾气倒是越来越小,跟他当初做上海县令的时候,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既然抛去了这个让人略觉难堪的话题,气氛也就自如多了。阿礼国一边兴致勃勃地铺开餐巾,准备享用关大人府里的这顿美味晚餐,一边问道:“那么关侯爵今天请我来,是为了……”



  “不瞒你说,我想跟你请教一下,贵国最近又造了什么好船。”



  一听这话,阿礼国登时双眼放光,把手里的叉子都放下了。



  “有,有,”他忙不迭地说,“有很多很多!”



  船舶制造业,即使不是人类历史上竞争最激烈的行业,至少也是这个时候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各个强国,对于船体结构、外壳构型、机械设备和战舰火炮等各方面的努力一直孜孜不倦,而对市场的追逐,亦从未停止。



  在这个领域之中,目前声名远扬的,是英国。几百家大大小小的船厂,以及皇家海军设计协会的存在,让英国的造船水平,仍然领先于世界。



  “我们最新下水的勇士号,是真正的全装铁甲舰!单是主甲板上,就有八门一百一十磅的阿姆斯特朗后膛大炮,三十门六十八磅炮。上层甲板还有几十门从六磅到一百一十磅的舰炮,火力无敌,航速还可以达到十五节,比法国人的光荣号要厉害得多!”阿礼国像献宝一样,口沫横飞地炫耀着,“比尔甘号,全炮塔战舰!炮塔,关侯爵,炮塔……”



  他怕关卓凡听不明白,双手夸张地比划着,足足说了有半个点钟。



  这样卖力气的原因,当然别有所图。对于“中外招商局”的事,他已经有所耳闻,更何况还隐隐听说,大清朝廷有意在上海引入一家大型船厂。



  如果只有一家的话,那么该给我们英国人,还是给法国佬呢?作为大英帝国驻上海的领事,这可是份内的职责。



  “关侯爵,不论你是有意购买,还是其他,你都一定能在英国,找到最好的目标。”阿礼国说完,犹豫了一下,又补充了一句,“只是,或许还有一个小小的障碍……”



  “嗯?”关卓凡微笑着看着他。



  “当初李泰国回国之后,向我们的政府报告,认为大清朝廷不守信用,扣留了阿思本舰队之中,原本应该归还的两只军舰。”



  “哦,这个。”关卓凡无所谓地说,“这是我跟李泰国约定好的事情,只要仗打完了,就拿这两只船,还给他。”



  “那么……?”



  “那么,现在仗已经打完了。”关卓凡笑道,“我正要让丁汝昌跑一趟欧洲,先把两条船还给贵国,再到法国去,考察一下船厂的状况。”



  “呃呃……何必去法国?”阿礼国急忙说道,“我们英国的船厂,世界第一,我保证丁总兵会受到最热烈的欢迎。”



  “当真?”关卓凡端正了脸色,“阿礼国先生,丁汝昌可不是一个人去,总得带上一两百个随员的,连两位爱德华舰长,都是他的助手。”



  看来传闻不假!阿礼国心想,一去就是两百人,这样煞有介事,一定事出有因。



  “我愿以我的名誉来担保。”他郑重地说。



  话说到这个份上,关卓凡的目的就算达到了。派丁汝昌出洋去学习考察“螺旋桨”船的事,在京的时候就已经跟恭王说好了,至于金台百粤两舰,使命达成,现在送了回去,亦是毫不可惜。



  吃完了这顿饭,心情舒畅,想一想,这两天一直忙得打转,今天该回房去抱抱晴晴,一尽鱼水之欢了。



  谁才走进后院,在明亮的月色之下,便见到一个娇俏玲珑的身影,正在翻跟斗,衣袂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