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清-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奉特旨,五品知府衔利宾随班觐见。
利宾昨天就到了北京,恭王立刻召见。当时在座的还有文祥、宝洌А⒉茇褂⑷觥R虼苏飧鱿⒆钤缡谴颖j的府里流了出来。
利宾是第一次进入巍巍宫禁,第一次得睹天颜,自不免紧张。两宫得知他为了这份奏折,上海、香港、北京几千里来回奔波,倒着实抚慰了几句。
慈禧觉得关卓凡这个安排实在贴心,没有这么个负责顾问譬解的人,确实好多事情懵懵懂懂。原先一点点因为没有第一时间获知消息的不豫,烟消云散了。
君臣上下都压不住脸上的笑意,养心殿东暖阁中洋溢着从来没见过的喜庆气氛,君臣心中都对国家的未来生出憧憬。
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公使的“贺折”到了,还附了一封美国总统的“感谢信”。对中国政府的无私帮助和关逸轩阁下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真是会凑趣!锦上添花!
其实这倒不是碰巧,都是事先设计好的。美国人的消息比轩军的还快,凑这个点是为了喜上加喜。
慈安太后又开始掉眼泪,哽咽道:“先帝如果还在,不晓得会有多么欢喜……”
之前在西暖阁的时候,慈禧已经反复劝诫过慈安不能再哭了,有多少大事要商量,耽误不起时间。现在看慈安又有止不住的架势。轻轻喊了一声:“姐姐!”语气中微有责备之意。
慈安不好意思地一笑。止住了抽泣声。
慈禧转向利宾:“这位美国的国主。总什么……”
利宾道:“回圣母皇太后的话,是‘总统’,他的名字叫做林肯。”
慈安接口道:“哦,他姓林。”
慈禧点点头:“这位林‘总统’,是在什么‘白宫’召见关卓凡的?”
利宾道:“是,‘白宫’是美国总统的府邸,因为通体雪白,关卓凡就在电报里取了这么一个名字。”
慈禧嘴角露出笑意:“原来是关卓凡取的……召见完毕。还赐了宴?”
利宾道:“是。当时主客三人,围坐一张圆桌子,林肯总统在主位,关卓凡在客位,美国政府的一位重臣作陪。”
这段话,知晓美国礼仪的人不甚在意,但在两宫听来,却瞿然动容:这美国国主,为了招揽人心,竟然对关卓凡以平礼相待。折节下士到了这种地步!
慈禧道:“这位重臣,想来就是美国的首辅了?”
利宾道:“回圣母皇太后的话。这倒不是。这位是‘战争部长’,大致相当咱们的兵部尚书。美国政府是没有首辅的。首辅的事体,大多总统自己来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慈禧心中一动,微微瞄了恭王一眼,心想:这才叫权不下移呢。
慈禧续道:“赐过了宴,还留宿在‘白宫’?”
利宾道:“是。”
慈禧和慈安对望一眼,军纪大臣中也微有惊叹的声息。换在中国,这是决不可能的事情,内眷还有可能被留宿禁宫,外官怎么可能?不熟悉美国礼仪之人,都觉得这美国总统为收买人心,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慈禧甚至还冒出一个念头:不知道这美国国主有没有派个宫女给关卓凡侍寝?
这个念头一转而过,当然也问不出口。
关卓凡担心的“名器”问题,根本没有在两宫和重臣们那里引起任何猜疑,反而都对此极感兴味,而对关卓凡身居美国朝廷的高位,都自有一份得意。这一点,犹以两宫为甚。慈禧心中更是矜持自喜,有着他人无法体会的一种快意。
慈安问:“这个‘荣誉中将’到底是一个什么名头啊?”
利宾道:“回母后皇太后的话,‘军衔’是拿来标识军人层级高低的,但不是实职。咱们没有相似的制度,有一点点像‘加提督衔’、‘加总兵衔’。‘中将’是美**人的最高军衔,拿咱们前朝故事来譬喻,就是‘加太尉衔’,几十万美军仅有一人,此人名叫格兰特,乃是美军的总司令。次之的便是‘荣誉中将’,只有关卓凡一人。”
君臣相顾赞叹: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慈禧问道:“你刚刚讲到的‘总司令’,可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吗?”
清朝的体制中,是没有这个衔头的,这是一个戏里的词儿,慈禧爱看戏,脱口而出,理解的倒是很到位的。
利宾道:“圣母皇太后圣明!正是如此。”
慈禧又问:“这个田什么西战区司令、西部战区什么……联席总司令又作何解? ;”
利宾道:“回圣母皇太后的话,田纳西是美国的一个省,不过美国人叫‘州’。‘田纳西战区司令’便是提调田纳西一省的兵马。美国政府把全国兵马分为东西两大战区,东部战区由格兰特自领,这西部战区便由关卓凡和另外一位叫谢尔曼的将军共领,这就是‘联席’之意了。”
这一次慈安也反应了过来:“啊,就像咱们六部,一位满尚书,一位汉尚书。”
利宾道:“母后皇太后圣明。不过这位谢尔曼的军衔是‘少将’,关卓凡的军衔比他高半级,两个人真有什么不同的主张,还是得听关卓凡的。”
那就是把美国整一半的兵马交给一个外国人了!慈禧心中想:这个林总统,是真有魄力!
慈安却想到了另外一条路子上:“你们说,这美国‘总统’给关卓凡这么高的勋名,会不会想把他留在美国啊?”
利宾一愣,这句话可不能答错,再说也不是问他一个人的,殿中这么多人,他品级最微,也不能随便接话,心下不由大急。
恭亲王轻轻咳了一声,开口道:“母后皇太后过虑了。关卓凡受恩深重,忠贞不二,断不会生别样心思的。”
慈安点头道:“六爷说的是。”却又道:“利宾,你说呢?”
利宾磕了一个头,说道:“回母后皇太后的话,议政王所言极是。再说美国人是很晓事的,绝不会做这种有碍两国邦谊的事情。”
慈安的话慈禧也不爱听,说道:“给关卓凡的位子高是高,可帮他们打了那么大的一个胜仗,那还不值得么?依我说啊,这美国总统才会支使人呢。”
慈安有点尴尬,不过也放下心来,自己为自己解释:“是啊,我就是想,那么出色的一个人才,咱们可得拢住了。”
慈禧心想:这句话你倒没有说错。开口说道:“姐姐说的很是,咱们可不能叫这个美国总统给比下去了。”
接着呈上地图,由文祥和曹毓英讲解,不清楚的地方,利宾补充说明。
慈禧盯着地图,说道:“你们说叛军的主力都在前线,那么后方必然空虚。这个亚特……兰大,既然是叛军的军需重镇,如果关卓凡把它打下来,不就是‘釜底抽薪’了吗?”
深宫女主,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生出这样的见识,实在了不起!几个人包括利宾在内,都是又惊讶又佩服,齐声道:“圣母皇太后圣明!”
慈禧大为得意。有一点是这几个臣子不知道的:在此之前,她绝非对美国地理一无所知。
关卓凡宿卫宫禁的时候,拿了一张“世界地图”,反复给她和慈安讲解,其中重点就是美国。慈安糊里糊涂,她可不是,特别是美国公使的禀帖递上来之后,她就开始认真研究这张地图了。
*(未完待续。。)
第三十三章 封嫂
关卓凡赴美之后,她更是几乎每天都要看上一遍。眼前这张虽然是“美国地图”,和那张“世界地图”颇有不同,但美国的形状是一样的 ;。地图上标记的十几个大城市的名字、位置也都是记住了的。所以殿上的这些人中,除了利宾,其他不见得哪个人比她更熟悉“美国”——地图上的美国。
文祥继续解释:“关卓凡的想法,是不但要打下亚特兰大,还要一直向东南方向打,一直打到望见大海,这样叛军便被完完全全分割成两块,头尾不能相顾,东部前线的叛军便再也得不到军火粮草接济,釜底游鱼,没有多少日子了。”
“然后调头北上,和东部格兰特所领的部队,南北夹击,在里士满城下聚歼叛军余部,底定胜局。”
真是绝大的战略!慈禧听得目光灼灼,心里不由得想:这个男人,实在了不起!
最后一点疑虑:“叛军见势不妙,会不会逃掉,像捻匪一样,四周流窜袭扰?”
文祥示意利宾,利宾道:“启禀圣母皇太后,关卓凡在电报中说,里士满是南逆的伪都,如果丢弃,叛军必然溃散,士兵们各归本乡,再也聚不起来的。因此叛军是不敢撤军的,撤了也无处可去,因为到得那个时候,叛军的腹地都已被光复了。”
是这个道理,慈禧轻轻舒了一口气,面露笑容,没有更多的问题了。
既然没有更多的问题,剩下的事情就是酬功了。
清制酬庸战功,大多是战事完全底定后才正式颁布。但战事进行中就放赏的也不少。关卓凡身上就有。他的一等轻车都尉、江苏藩司就是一战上海之后得的,获颁双眼花翎的时候仗也没有完全打完。
现在,国内民意鼎沸,朝廷不能不予俯仰;国外,那个美国总统左一个“司令”、右一个“中将”,照着慈禧的说法,不能“叫他比了下去”。实情也确实如此,不然内外倒置。前线将士难免会有想法。所以,现在酬功,是合适的,也是必须的。
当然,现在酬功,酬关卓凡一人就可以,算是一个代表;其他将士,回国之后,由主帅保奏,从容叙功。
虽说“ ;恩自上出”。但总要军机大臣们先议了再说。恭王于是启奏:“关卓凡原爵二等毅勇侯,现获此大捷。应加恩为一等毅勇侯。”
这就跟曾国藩一个级别了。
但慈禧不以为然,她说道:“关卓凡原来的爵位是三等侯,因为要放洋,加了一级,那个时候可还一仗没打。现在打了这么大一个胜仗,还是加一级,是否薄了一点?”
恭亲王道:“是,臣等想的左了。”
慈禧道:“六爷和军机老成谋国,也不能说想的左了。只是昨儿晚上,全北京城的鞭炮响了一夜,可见这份功劳在人们心里面的分量!我们姐俩想,这个名位,一个是要给的公道,一个是要实实在在激起报效之心。”
这话说得透彻扎实,恭王心悦诚服,道:“两宫皇太后训示得极是。那么请旨:关卓凡加两级为三等毅勇公。另外,是否可以加恩关某赏戴三眼花翎,恩自上出。”
三等毅勇公也还罢了,这三眼花翎是有清一朝至高无上的荣耀,比关卓凡原来的双眼花翎还高了一级,自乾隆朝迄今,只有福康安等五人有过此殊荣。恭王这个人情做的足!
慈禧颇出意外,沉吟了一下,说道:“六爷的用意怕不是好的?可我想总要给关卓凡留出一点进步的余地,这支三眼花翎咱们先放在这儿,算是预先颁了一个赏格,等关卓凡收了全功,叫他自己回京来拿!”转头问慈安:“姐姐你说呢?”
慈安笑着点头:“很好,本应如此。”
这么安排既公道、又激励人心,殿上的大臣们不但佩服,心里边还暖暖的,于是齐声颂圣:“太后圣明!”
接下来是怎么在上谕中为关卓凡叙功了。这是一个小麻烦事,因为毕竟不是打得大清的叛逆。总不成说“友邦欢悦,特加恩锡赐三等毅勇公”?
最后以曹毓英的意见为准,只说关卓凡“忠勇奋发,功勋卓著,内外宵小慑服,国家倚为干城”,通篇不提“美利坚”三字。反正全世界都知道怎么回事。
这道上谕慈禧颇觉不得畅意,但她也知道现在这只“刺猬”还得团着,没真到炸刺儿的时候,只好不以为甚了。
慈禧道:“还有一件事,人家在外边出兵放马,斩头沥血的,家里边咱们可得给照顾好了。”
恭王回道:“是,关卓凡的家里,军机、兵部、九门提督、顺天府都是有照应的。”
慈禧忽发奇想,就在殿上和慈安商量:“听说关卓凡家里有两位寡居的嫂子,姐姐,咱们把她们俩接进宫住几天好不好?”
慈安自然叫好。但关卓凡家里面的情形恭王和几个军机大臣都是晓得的,不能不作说明,免得两宫闹笑话。
恭王微笑着对曹毓英说:“毓英,你跟两位皇太后回吧。”
曹毓英应了一声“是”,也是微笑着说道:“启禀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关卓凡这两位嫂子,一位是他大哥的遗孀,是嫡亲的嫂子;另外一位,却是他一位生死结义兄弟的遗孀,这位义兄在八里桥战死,临终前把妻儿托付给了关卓凡。关卓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不负故人所托,就把这对母子接到大嫂府中供养起来。”
两宫太后不由动容:这可是一段戏里才有的佳话呢!慈禧更在心里想:我早知道他是这么有情有义的一个人!
曹毓英继续说道:“关卓凡的那个二哥还是活得好好的,却是小人卑鄙,还曾谋害过关卓凡。虽然关卓凡未计前嫌,以德报怨,但俩家已经没有什么来往了。”因简略说了关二闯席、先被拘后被释的事情。
两位太后都听得入了迷,这可比戏里唱的还有意思!
慈安愤愤地说道:“妹妹,你看,关卓凡抬进正黄旗,他这个二哥自然也跟了进来,这可不是叫小人占了便宜吗?”
慈禧的注意力却不在这个上面,她想的是这个男人恩仇快意,真是令人心感!内心的那种异样情愫越发强烈。
她微微一笑:“是啊,可有什么办法?咱们又不能给他追回来,不然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顿了一顿,说道:“就是说,咱们只能接关卓凡这位大嫂进宫了。”
曹毓英道:“是。另有一事请两位太后留意,关白氏还是白身,太后若要接她入宫,需先赏她一个恩典。”
两个太后都想了起来,只有命妇才能入宫留宿的。
这个好办,而且这也是慈禧最爱干的事情。她兴致勃勃地说:“关卓凡现下封了三等公,早已是超品了,他这位大嫂,当然是一品诰命。”
慈安也喜笑颜开:“以后关卓凡娶了亲,府里就有两位一品夫人了,这可是咱们同治朝的一段佳话。”
几位军机都露出了为难的笑容,倒不是说嫂子就不能封诰,而是圣旨里该怎么措辞呢?如果这位嫂子年长关卓凡较多,长嫂如母,可说“教养有功”。但这位关白氏和关卓凡年纪似乎差不了多少,肯定谈不上“教养”关卓凡,总不成在上谕中说“持家有道”?
慈禧注意到军纪大臣们的异样,问:“怎么,有什么为难之处吗?”
恭王微笑道:“没有,臣等领旨。”
*(未完待续。。)
第三十四章 一品诰命
关卓凡加恩三等毅勇公的消息传出,贺礼潮水般涌向柳条胡同的毅勇侯府——现在应该叫毅勇公府了。上谕发出的第二天,顺天府便承旨上门,顺天府尹刘祖培亲自督促着,把“毅勇侯府”的匾额取了下来。换上了“毅勇公府”。
其实自关卓凡离京之后,各种各样的礼物就没断过,两三个月下来,已经攒了厚厚一大叠礼单,但白氏早早交待下去,老爷回府之前,一律不许动,因此有增无减,账房快堆得满了。
现在老爷升了三等公,阖府上下虽然欢天喜地,但这小山般的贺礼如何处理,着实头痛。不但账房,连柴房都挤满了,后来没有法子,腾了一间厢房出来,专门存放礼物,但看着这汹涌澎湃的势头,加多这间厢房也未必够用。
礼单上的名字一个比一个吓人,总兵、提督、巡抚、总督、侍郎、尚书、内阁学士、军机大臣、伯爵、侯爵、公爵、贝子、贝勒、郡王、亲王……白氏、明氏和图伯知道这些礼物中有许多非常贵重,既不拆开,又不能损坏,还得小心失窃,因此单为应付这堆贺礼,关府上下便忙到十分去。
贺礼虽多,正经贺客却是几乎没有。原因很简单:主人不在,无人接待。
本来男主人在外,正是女主人们相互走动、拉家常、套交情的好机会,但关府的情形实在特殊,男主人已经封侯封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女主人。有一个嫂子勉强算得女主人,却是白身,到了关府。有资格登堂入室的都是品级很高的命妇,总不成请人家女主人给自己行礼?
因此真正登门拜访的都是族里的穷亲戚,七拐八弯地攀了上来,求周济,打秋风。不但关氏一族,隔三岔五,就有人打上门来。腆着脸“三叔大婶”地乱叫,白氏的娘家那边也有不少的。这种亲戚,不论以前多么疏远。根本没见过面甚至听都没听过,这个时候也不能不敷衍,不然背后肯定会被戳脊梁骨的。
白氏不能给关卓凡落下难听的名声,因此几乎是来一个见一个。是深以为苦的一件差事。
居然还有马氏的亲戚找上了门。但马氏可就不客气了。名义上我还是寄居在人家家里,也没钱——难道拿了人家的银子周济自己的亲戚?再者说了,以前老马阵亡,我和虎子孤苦伶仃、求告无门的时候,你们在哪里?
她的脾气比明氏烈得多,传出话去:一律不见。
但正经贺客终于上门了,不来则已,一来来头就大得几乎无以复加:醇王夫妇。
醇王这个贺客。不但要贺关卓凡进爵,还要贺白氏受封。他是来传旨的——传封诰白氏的谕旨。
醇王夫妇——这着实是一个有趣的组合:大清开国以来,从来没听说夫妇俩一起传旨的?
事实上,醇王福晋的任务不是和醇王一起传旨,而是在白氏领受懿旨之后,接她入宫。
这个活计,包括她老公醇王传旨的活计,都是她进宫的时候,从她姐姐那儿讨来的。
按照程序,命妇领封之后,要立即按品大妆,进宫谢恩。因为是第一次进宫,通常需要另一位熟稔仪注的命妇陪着,以免应付不来,有所差池。
一般说来,并不需要醇王夫妇这么高品级的人物传旨、陪护,但醇王福晋天性喜事,向姐姐讨要这个差使。慈禧一想,这样既表示对关白氏的重视之意,以行笼络关卓凡之实,而且王爷夫妇一起办差,更是佳话一段,便欣然同意了。
醇王福晋自告奋勇办这个差,还有一个私心,就是要替关卓凡说和一门亲事。
上一次为关卓凡说和亲事,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软钉子,但醇王福晋一直不曾死心。她这种身份心性的女人替人做媒,几乎算是嗜好,是无可救药的。而且已经有许多请托或直接或通过醇王递到了她这里,大伙儿打的都是同一个主意:通过醇王福晋向圣母皇太后进言,由圣母皇太后下懿旨指婚。
关卓凡这块肥肉,不知有过少人盯着?是断不能落到他人嘴里的!
太后一直对此事不冷不热,不阴不阳,醇王福晋也闹不清楚姐姐到底怎么想的?许是怕指了后关卓凡对女家不满意?可是总可以叫他先挑一挑嘛,自己夹袋中一大堆旗下的大家闺秀,不挑过怎么晓得就一定不中意?
这一次,醇王福晋的算盘是:走关卓凡的大嫂的路子。
关卓凡一路加官晋爵,始终没有和大嫂分府,可见叔嫂的关系是很好的,不然太后也不会给这个恩典。那么“长嫂如母”,大嫂的话,关卓凡得听吧?
就这样,醇王夫妇一路仪从煊赫地到了柳条胡同。
王府亲兵把整条胡同都封了起来,关府的人听说是来“传懿旨”的,见阵仗如此之大,不晓得传什么旨,惊疑不定,再说老爷不在家,谁接旨啊?待听说要“关白氏接旨”,连白氏自己在内,一起懵了:怎么会?
内务府的人站的满院子都是,大多面带笑容,看上去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香案已经在前院正厅檐下台阶上设好,全家几十口子人在院子里齐齐站定,白氏居中,她心里怦怦直跳,腿软得像面条一般,图伯在一边扶着,勉强算是站稳了。
这时,一个蓝翎太监走上前来,给醇王打了一个千儿,说道:“接旨人已到,请王爷宣旨!”
醇王点了点头,蓝翎太监招了招手,另外一个太监便双手捧了一个金盘,走了上来,躬身站定。只见盘子上摆着一套五彩斑斓的服饰,服饰上压着一顶镂花金座朝冠,朝冠上三颗大东珠攒着一粒指头大小的红宝石,阳光下晃悠悠地,熠熠生辉。
这是什么?整个院子静悄悄的,咳嗽都没有一声。
醇王走到香案前,面南而立,面带微笑,展开黄绢圣旨,口宣:“有懿旨:关白氏听宣!”
白氏跪下,叩下头去。
醇王大声念道:“有关白氏贞良淑德,卓有劳绩,加恩封诰辅国将军一品诰命。今遣醇亲王弈譞持冠传旨,即着关白氏谨受诰诏,毋负朕望。钦此!”
这道旨意是曹毓英的手笔:不知道如何措辞叙功,干脆就不罗嗦了,一笔带过——反正就是封了!
白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肯定听错了:一品夫人?
醇王笑道:“恭喜夫人!请接旨吧。”
白氏用低的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道:“臣妾……谢恩,领旨。”
醇王一边抬手虚扶:“夫人请起。” ;一边用眼光寻找自己的妻子。
看到丈夫的眼风扫了过来,发了半天愣的醇王福晋才反应过来,款款地走上前去,扶起了白氏:“妹妹起来吧。”
之前她愣住了,是因为实在没想到:关卓凡这位大嫂,怎么会这么年轻!
这位大嫂的说话,在关卓凡那儿,管用吗?
白氏整个人如坠云雾中,迷迷糊糊的,家里人一个个上来行礼恭贺,她不晓得都有谁向自己道了喜,自己又回了什么话,直到马氏也在她面前福了下去,她才猛然惊醒:以后这姐妹,可怎么处?
醇王已经办完了自己的差,可以回去交旨了,醇王福晋的意思是现在就帮关白氏大妆,然后就进宫谢恩。
白氏说:臣妾方才在厨房里忙活,身子上还有油烟的气味,一定要沐浴净身之后,才敢穿戴朝廷诰命的服饰,随福晋进宫谢恩,不然太不恭敬了。
*(未完待续。。)
第三十五章 白氏觐见
醇王福晋倒没闻到什么油烟的味道,见她实在坚持,虽然有点奇怪,但也不以为意,就由得她了。白氏告了罪,退入后院。关府忙不迭地奉上点心茶茗,并招呼醇王福晋一众随从,也不必细表。
为什么要沐浴净身?厨房油烟云云当然是借口,真实的原因是:要洗掉身上香水的味道。
不得不赞一句咱们关公爷,端的是明见万里之外!离京之前,关卓凡已经告诉两个嫂子,万一太后接见,有一件事是顶重要的:觐见前务必洗净身上的香水。
白氏问:是怕太后觉得不庄重吗?
关卓凡笑道:那倒不是。只是同样的香水,我也进了一支给太后,且跟太后说,这样的香水,全上海只有一支。
两个嫂子明白了,红了脸,轻轻啐了一口。
其实关卓凡走后,白氏、明氏平时已经很少用这种香水——给谁闻呐?净身沐浴只是为保险起见,万无一失罢了。
明氏已经提前去到厨下,吩咐烧水,水烧好了,指挥人抬到白氏房内,下人退出去之后,明氏微微福了一福,低声道:“……我服侍夫人更衣沐浴。”
这话一入耳,白氏便像给针狠狠扎了一下,她浑身一震,抓住明氏的手,颤声道:“妹妹,你万不可说这个话!这个‘一品夫人’是怎么回事,我全然不晓得,无非是朝廷看在他的面子上罢了。咱们俩是亲亲的姐妹,万万不可因为这个生分了!”
明氏的声音还是很低:“这个,夫人。我可不敢当……”
白氏急了。一只手揽过明氏。压低了声音:“咱们俩是……是一张床上侍候过他的人,你还给我说这种话!”粉面潮红,吐气如兰,眼晴中雾气朦胧,已经快滴出水来。
两个美人鼻尖对着鼻尖,嘴唇挨着嘴唇,香泽细喘,彼此可闻。
明氏的声音几不可闻:“夫人……”
白氏的手攀上马氏丰满的胸部。着实下气力一捏:“你还说!”
马氏低低一声娇呼,全身已经软了:“姐姐!……”
白氏的樱桃小嘴咬上马氏的耳朵:“再不听话,晚上回来我再跟你计较……”
就在这时,小福进来,两个嫂子赶紧分开,两张俏脸儿都红红的,胸脯起伏,还好小福没发现什么异常。
白氏沐浴完毕,在醇王福晋带来的嬷嬷们的帮助下,大妆起来。先化妆。然后换上全套的一品诰命服饰。
醇王福晋带了全套的妆品,什么香粉、胭脂、唇膏、黛石……不一而足。化妆品白氏自己当然都有。但是比较“洋派”,不够后宫的“标准”。于是就用醇王福晋的私藏,敷上苏杭产的宫粉,用秦淮的胭脂涂腮,然后红唇一点,一位大妆贵妇便宛然从画上走了下来。
醇王福晋赞道:“妹妹,你生得真是好看。这么一打扮。就是画上的人儿都叫你比下去啦。”
白氏微羞,福了一福,低声道:“福晋谬奖了。”
于是亲亲热热携了白氏的手,一同登上醇王福晋的大轿,小福捧了衣包,坐了关府自己套的一辆翠盖朱缨八宝车,图伯亲自驾车,跟在后面。顺天府的衙役在前面开路,王府亲兵左右护卫,一行人浩浩荡荡向着紫禁城而去。
到了宫门口,落轿下车,图伯当然得等在宫外,小福却是可以跟进去的。也不说这九重巍峨给主仆二人带来的震撼,单表跟着醇王福晋一路逶迤,终于到了长春宫。
圣母皇太后在东暖阁传见。 ;醇王福晋引路,安德海报名打帘,白氏风摆扬柳般跨过门槛,款款上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