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敌人跟咱们打游击战呢?



  请总统和总司令放心,叛军根本打不起游击战。底层的穷苦白人不支持邦联政府;百分之九十九的黑人会为联邦军队提供情报,我们比邦联还熟悉邦联。



  关、谢不是在吹牛。关卓凡的情报网一直沿伸到了萨凡纳,谢尔曼甚至建立了一支完全由南方人组成的亚拉巴马近卫团,成员都是穷苦白人:来自穷困高原的联邦派,还有和当地的富人家有宿怨的人。



  这样的兵,松江军团的骑兵师里也有不少。



  游击队也是有的,不过是支持联邦、袭击邦联的游击队。



  当初“强烈建议”林肯推迟大选的那帮子顾问,认为这个计划疯狂到了愚蠢的程度。



  林肯给关卓凡打来私人电报,问这么干到底是你的主意呢,还是谢尔曼的主意呀?



  关卓凡回电:是我们两个人的主意。



  最后,华盛顿只好一字不易地批准了关、谢的计划。



  林肯还是不放心,他私下底对一个朋友说:“我知道他们要钻哪个地洞;但我不知道他们将从哪个洞钻出来。”



  连外国人都为这个大胆的计划担心。《伦敦先驱报》说:“攻占亚特兰大的两位英雄,一旦此行不利,将被失望的舆论大加挞伐,甚至可能在美国历史上留下骂名。当然,如果他们成功了,将名垂青史。”



  计划既已被批准,舆论种种关卓凡是不在乎的,就像亚特兰大战役前后一样,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再一次把自己当成救世主的。谢尔曼更是兴奋得面目狰狞:我们要叫佐治亚州哭嚎!



  叫佐治亚州哭嚎。关卓凡叹了一口气。



  山度士和雅克琳、米娅北上了,关卓凡派了一小队兵护送。同行的还有阿伦特夫妇。之前关卓凡已经给教育部长写了信,回信中答应,为阿伦特先生在纽约州或华盛顿的大学里安排一个合适的教职。



  关卓凡亲自把一行人送到了火车站。



  山度士和阿伦特夫妇先上了车,站台上留下雅克琳、米娅和关卓凡。



  *(未完待续。。)RT
第七十七章 火烧亚特兰大
  风吹动佳人的裙裾和帽檐,雅克琳和米娅都红了眼睛。



  昨天晚上,关卓凡在威利。希尔大宅盘桓到很晚,离开的时候,雅克琳和米娅已经掉过一次眼泪了。



  关卓凡的笑容也比较勉强。



  雅克琳和米娅看在眼里,自然以为情郎和自己一样,伤感离愁。于是愈发耐不住,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了。



  两位美人不晓得,让她们的情郎情绪不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脚下的这座城市的在劫难逃。



  “特别军需队”已经建立起来,专门负责执行关卓凡“战利品变现”的计划。威利。希尔以“顾问”的名义,实际主持这支由商人、军人和黑人劳工组成的庞大队伍。



  林肯比关卓凡想象的更大方。华盛顿表示,西部战区所缴获之战利品,可全部充作军需,无需上缴联邦政府。而谢尔曼则不止一次暗示,只要军需充足,其余数字去向,他完全不会过问。



  但是,谢尔曼有一个条件。



  这个条件,就是关卓凡要支持他的对邦联的焦土政策。



  关卓凡没有理由不接受这个条件,毕竟,这也是他的“理论”;毕竟,这不是他自己的国家。



  毕竟,白花花的几千万两银子呢。



  谢尔曼表示,不会叫松江军团太为难,最黑的脸都由孟菲斯军团来唱。



  南下萨凡纳之前,西部战区驻亚特兰大的部队,又全面做了一次自我“清理”。除了伤兵送回查塔努加之外。全军体检。不合格的也都扔回查塔努加去。



  “清理”之后,南下部队人数:补足员额的孟菲斯军团二万八千人,扩编后的松江军团四万八千人,共七万六千人。



  大军终于开拔了。



  松江军团先走一步,孟菲斯军团次之。待大部队离开亚特兰大之后,孟菲斯军团的后卫部队,在城里点起火来。



  火头从城北烧起,然后渐次向城南、向全城蔓延。



  这是一个阴沉的日子。密云之下。树顶上冒出了一条红蛇,接着,红蛇愈来愈多,火光愈来愈亮。天空先是粉红,很快就变成了暗红,最终炽红一片。



  一团团黑色的浓烟翻滚着升向半空,在火焰上方形成了一股股浪涛般的乌云。



  应该已经没有什么军火留存了,但还是时不时传出类似枪炮发射的声音。那是各种物件——包括钢铁——被烧得爆裂,还有,一间又一间的房屋轰然倒塌。



  不知道什么原因。时不时会闪过一道强光,亮度超过晴天的太阳。眩人眼目。



  终于,整个亚特兰大变成了一支巨大无匹的火炬。



  关卓凡在城外的一个小山包上驻马,回首望向亚特兰大,天地间是一副炼狱般的景象。



  黑烟和天上的乌云完完全全叠合在一起,犹如黑浪翻滚的海洋。在这片倒覆在空中的魔鬼的海域下面,亮红一片,似有雷鸣闪电不断从中传出。



  绵延不绝的北军士兵从山坡下经过,逶迤而南,他们没有停下脚步,表情五花八门,有的目瞪口呆,有的木然无语,有的脸上透着难以言喻的疯狂的快意。



  没人留意到山坡上的总司令。



  关卓凡想:真是开眼啊。不需要等到电脑模拟技术出现,就能够欣赏《魔戒》了。



  虽然事先“受保护物业”周围已经划出了隔火带,但烧成这个样子,带路党们的那些物业,也未必保得住吧?



  烧到后来,亚特兰大的上空,下起雨来,真正是电闪雷鸣了。但大雨浇不息大火,这场火,整整烧了四天四夜,直到再也没有东西可烧为止。



  北军已经走出了很远很远,回头的时候,还能看到北方那根巨大的、笔直的、似乎是已经凝固了的黑色的烟柱,与天相接。



  这是战争史上极罕见的一次“远征”:主要的工作是行军和抢掠,作战的内容极少,而且,慢条斯理,从容不迫。



  七万六千人的大军,摆出的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作战队形。



  松江军团的四个师,孟菲斯军团的两个军,各成一路纵队,南下大军共分为六路纵队。



  其中,松江军团第一师、第三师和孟菲斯军团的两个军在前,松江军团的第二师、第四师在后。



  前面的四路纵队,一字排开,彼此相隔十到十五英里,炮车和辎重车在大路上走,步兵走野地,骑兵在周围警戒。



  后面的两路纵队,主要从两翼为“特别军需队”提供保护。



  整支大军,前后绵延长达二十五英里。



  就像一支巨大无比的六齿钉耙,缓慢地、坚定地,从西北至东南,在佐治亚州的大地上,深深地犁过。



  司令部制定的行军计划是这样的:根据当天的行程,早四点到六点之间吹起床号,用完早餐后打点帐篷行装,然后军官宣布今天的行程和有关事项,然后,开拔。



  各部必须齐头并进,谁也不许爬谁的头。晚上宿营的时候,联络一次,调整第二天彼此的前后和水平的距离。



  地地道道的一次武装大巡游。



  一股养“吉祥物”的风气莫名其妙地蔓延开来。最早不知道是那支部队养了一只猫头鹰,很快几乎所有的部队都有了自己的“吉祥物”:斗鸡,狗——不是军犬,鹦鹉,猴子,蟒蛇。



  威斯康星八团甚至养了一只熊,晚上赶进笼子里,白天放出来,脖子上拴一根链子,大模大样地和部队一起“行军”。



  这只熊的名字叫做“老艾伯”——敬爱的林肯总统的昵称。



  斗鸡是最普遍的“宠物”,许多部队养了不止一只。很自然地,斗鸡眼互相看不顺眼,开始捉对厮杀。



  斗鸡是当时各部队的一件大事,因为这代表了部队的“荣誉”,师长、军长甚至军团长都会亲自做出“部署”。



  赢的鸡被命名为“格兰特”“关逸轩”“谢尔曼”,输的则被命名为“戴维斯”“罗伯特。李”和“胡德”。



  松江军团的斗鸡明显不如孟菲斯军团的,于是各团就养了一大堆“罗比特。李”和“胡德”。



  华尔的脸色很难看。



  司令部命令:以松江军团各团、孟菲斯军团各旅为单位,建立“征粮队”,搜集军粮。



  这是南下的北军的最主要的活计了。



  命令中居然堂而皇之地包含了这么一个内容:不扰民。



  实际情况呢?



  一个征粮队的列兵回忆道:“我们的行动很带劲,解放南蛮子们的奴隶,将吃不掉的东西打包带走,实在带不走的就毁掉。烧他们的棉花,砸烂他们的轧棉机,将他们的高粱种子撒到河里。总而言之,将那里搅个稀巴烂。”



  需要说明的是,这支征粮队的做派不足为法。



  列兵继续回忆:“特别军需队的人对我们破口大骂,说我们都是败家的玩意儿——这帮吝啬鬼。旅里也批评了我们,说我们太浪费了,下次再这么干,就不能再派我们团出去征粮了。好吧,团长专门跑到师长那儿认了个错——这个活计太爽了,没有人想丢掉它。”



  一位农庄女主人的回忆,更能准确描述当时北军征粮队的标准做法。



  “他们像一群恶魔那样冲了过来!……到我的熏腊房、我的奶牛房、储食物橱、厨房和地窖,像一群饿狼,砸开铁索和所有挡路的东西。我的熏腊房里上千磅的各种肉类不翼而飞,我的面粉、猪油、奶油、鸡蛋、酱菜……还有酒、所有坛坛罐罐全都给拿走了。”



  “我的十九只火鸡,还有公鸡、母鸡、鸭子、鹅、猪仔,全部被扔进一只大大的竹笼子。北佬们兴高采烈,好像俘虏了一大堆叛军。”



  *(未完待续。。)RT
第七十八章 特别军需队
  征粮队对富户和穷人一视同仁,甚至连黑奴的小屋子也不放过。



  还有一个地方是他们感兴趣的,那就是坟墓。



  无数坟墓被挖了开来,棺材被撬了开来,寻找陪葬的珠宝。



  还真是颇有收获。这个年代,美国虽不如中国那么夸张,但也是有将坟墓主人生前喜爱的用品、饰物随葬的习惯。北军找到了许多金银字牌、金银首饰、依然能够走动的金表,还有银相框和银手柄。



  “战利品”还包括钻石、红宝石、蓝宝石和祖母绿。



  尸骨被随随便便地扔在打开的棺材里面,有的甚至被搬到了坟墓外面。结果引来了鹫鹰,在坟地的上空飞来飞去。



  有户人家,一只刚刚被埋葬的狗,一天之内被挖出三次,因为在北军眼中,这座狗坟“实在可疑”。



  抢掠无处不在,除了征粮队这种有组织、大规模的行动,很多士兵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如果当天没有别的任务,只要他们在预定的时间前归营,长官们就当看不见。



  体积小的高价值的物件自然就装到自己的口袋里,体积大的有价值的物件会交到粮台和军需部门。累积到一定数量,特别军需队会对其进行“积分奖励”。因此,士兵个人“征粮”的积极性很高,成为征粮队一个有力的补充。



  白人女性只要不阻碍“征粮工作”,很少受到北军士兵的骚扰,但黑人女性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北军一边解放遇到的所有黑奴,一边对其中的女奴隶动手动脚。



  对女黑奴的强J事件时有发生,包括松江军团。但不论是谢尔曼还是关卓凡,对这种事情,都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当然,这种事情不能过分,因此需要时不时抓几个倒霉鬼出来,抽一顿鞭子。



  但这些都不是北军最可怕的地方。北军干的最可怕的事情,是抢掠完之后还要烧房子。



  这个“工作”主要由孟菲斯军团承担,松江军团里面,这个活主要由第三师来干。



  对这个活计,第三师的洋兵们,不论黑白,都很有兴趣。两个黑人团的积极性尤其为高。他们点火的时候,黑脸上流光溢彩,好像在过一个什么重大的节日。



  关卓凡想:报应不爽。真是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一个南方妇女回忆道:“放眼四望,烈焰照亮了天际……我可以在阳台上看到两三英里远的地方。当北方佬过来的时候,这些可怕的光亮,会告诉我,他们什么时候走到这条路上的哪一户邻居家。”



  特别军需队跟在大部队的后面,接收所有南下北军派不上直接用场的“战利品”。



  威利。希尔搜罗了一堆大大小小的商人,加上从军需部门抽调出来的人员,还有数量庞大的解放黑奴,共同组成了这支特别的队伍。



  西部战区有话在先,特别军需队接收的所有战利品不得在本地消化,必须全数运往北方和海外销售。还有,参加特别军需工作的商人,不可以和本地居民及北军士兵从事任何与特别军需无关的交易,违者军法论处。



  战利品的数量极其惊人。由于南下大军大部分时间不在铁路线附近活动,把这些战利品运抵铁路线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方面,成本低廉、数量巨大的解放黑奴提供了充足的运力。



  得到解放的黑奴自然就跟在北军的后面。北军虽然解放了黑奴,但其实对他们并不友好。北方白人中也有大量的种族主义者,看见成群结队的黑人就来气。其中就包括西部战区的联席总司令威廉。谢尔曼。



  上行下效。谢尔曼手下有一个叫杰弗逊。戴维斯的将领——对,和邦联的总统先生同名。这个家伙凶暴成性,曾经因为和一个同僚发生口角而把对方打死。戴维斯既是联邦的坚定支持者,又是奴隶制的拥护者。他对后面跟着的这帮子黑人讨厌至极。



  有一次,戴维斯部到达爱本尼克河,部队过河之后,戴维斯下令拆掉浮桥,把后面的解放黑奴留在对岸。尾随的南军骑兵一直不敢动手,现在终于开火了——冲着解放黑奴。有的人被打死,有的人淹死在河里,剩下的重新沦为奴隶。



  更不用说在“征集粮草”过程中北军士兵对黑人妇女的性侵犯了。



  但黑人们无怨无尤。得到自由的狂喜和确保自由的欲望压到了一切。他们继续自发跟在北军的后面,人数愈来愈多,成为南下北军的一条巨大的“黑尾巴”。



  跟在戴维斯部后面的黑人就是如此,少数游过爱本尼克河的黑奴,继续跟着北军。一个老人说:“感谢上帝,我们逃脱了……我们一路上遇到不少麻烦,但托上帝的福,最终一切都会好的。”



  对于解放黑奴们来说,为了自由,为了和给予自己自由的人呆在一起,为了确保自由不会得而复失,生命尚且可以不顾;只要有饭吃,是完全乐意无偿为联邦军队工作的。



  而上了火车,走的就是军需的路线,不花自己一分钱。因此,“特别军需”相对于其运量而言,运输成本异常低廉,加上“制造成本”为零,关卓凡不能不反复提醒威利。希尔,“特别军需品”售价不可过低,以防过分冲击国内国际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威利。希尔唯唯诺诺。



  特别军需品的种类五花八门,称得上包罗万象。正常情况下,考虑到运输、分拣、再包装的成本,许多确实是没必要“上车的”,但因为这种特殊的成本状况,威利。希尔几乎把接收到的所有“特别军需品”都搬上了火车。



  关卓凡亲眼看到,威利。希尔指示手下的人:不许丢掉那瓶果酱!——那是一瓶吃得只剩下一小半的草莓酱。



  关卓凡很想发表点什么意见,但终于忍住了。只是在心中祈祷,将来买到这瓶果酱的不要是自己。



  北军的这次进军令南军大惑不解,不晓得北军到底要做什么?到底要去哪里?



  北军分成相隔甚远的四路纵队,整个宽度最多的时候竟达六十英里。右翼距梅肯很近,似乎要进攻梅肯,梅肯一夕数惊,从亚特兰大逃难到梅肯的人们又开始往萨凡纳逃难。



  但最终北军从梅肯北面通过,碰都没有碰梅肯一下。



  北军左翼距奥古斯塔很近,侦查骑兵一度出现在奥古斯塔城下,于是南军又以为北军要来打奥古斯塔了,吓得赶紧加固战壕,严阵以待。



  但最终北军也没搭理奥古斯塔。



  佐治亚州境内境内,一东一西两支略有规模的南军,就这样一动也不敢动。



  于是中路大开,北军大摇大摆,长驱直进,几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佐治亚州的首府米里奇维尔。



  在米里奇维尔,北军很玩了一点花样。士兵们在佐治亚州议会内,用邦联发行的纸币生火煮咖啡;然后,谢尔曼主持,关卓凡观礼,举行了一个滑稽的模拟立法仪式,宣布佐治亚州重返联邦。



  然后,玩得兴起,北军士兵冲进佐治亚州立图书馆,把整间图书馆翻了个底朝天。



  部分北军士兵不以为然,有人说:“我不反对抢走骡马、黑奴,还有所有的小打小闹,但我不会洗劫和破坏公共图书馆。”



  确实翻得太乱了,不像话。关总司令从善如流,命令大部队离开后,后卫的松江军团第四师把图书馆收拾干净。



  什么叫“收拾干净”?关卓凡交代姜德:就是把所有的图书打包,一本不剩,统统运回查塔努加。



  这些书,回国的时候,全部带走。



  知识就是力量啊。



  *RS
第七十九章 萨凡纳献城
  佐治亚州的天气愈来愈热,关卓凡当初备下的大批量盐,现在发挥出了奇效。士兵们用盐水擦身,很有效地治愈和防范蚊虫叮咬,北军因疾病减员的数字非常之小。



  但这一荒唐的奢侈行为叫南军俘虏目瞪口呆。因为南军连吃的盐都快没有了。



  打下米里奇维尔,关卓凡见识了南军的一种叫做“硬面包卷”的军粮。南军自嘲,关于这种食物的笑话,就像南军士兵身上的虱子一样多。



  “硬面包卷”表面焦黑,看上去像是一块烧焦的木头。关卓凡试着咬了一口,发现熏黑的面糊下面,是几乎没有任何味道的玉米饼。没放糖,没放油,也没放盐。真所谓“硬度像冰糖一样,味道像木屑一样”。



  关卓凡意识到,邦联已经开始见底了。



  到了这个时候,南军终于明白了,北军的目标是萨凡纳。



  驻守梅肯的南军从梅肯撤出,撤向萨凡纳。



  再呆在梅肯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趁着梅肯到萨凡纳的铁路还没有被北军切断,赶紧走,还能够一定程度上加强萨凡纳的防卫力量。



  北军没搭理南军的这一新部署,只是适当加快了自己的节奏,向萨凡纳逼近。



  身后,在佐治亚的土地上,留下了一条长二百英里、宽六十英里的满目疮痍的地带。



  住宅被烧毁,粮仓被搬空,牛马被拉走,地里还未成熟的庄稼被毁掉。所有值钱的家什都被抢走。人民一贫如洗。



  从头到尾。南军未能给北军制造任何实质性的障碍。



  唯一一次主动的成规模的进攻是由三千名民兵发起的。他们只装备有少量的前装线膛枪,大多数人的武器是老式的燧发枪、长猎刀、铁矛。



  在北军眼中,这纯属自杀。



  进攻被轻易打退。战后,北军发现,南军扔下的七百多具尸体中,几乎都是老人和十来岁的孩子。少数青壮年原来就缺胳膊少腿——退役的伤残军人。



  这已经开始不像一场战争了。



  南军还有最后一招:埋地雷。



  挨了几回炸以后,关卓凡也烦了,下令叫南军战俘走在最前面:想自相残杀就接着埋地雷。



  谢尔曼补充:如果有出去“征集粮食”的士兵被杀。死一个士兵枪毙一名俘虏。



  巨大的绝望和恐惧在佐治亚州彻底地蔓延开来。



  这时,纳什维尔传来战报:我军大胜,叛军全军溃散,胡德部已经不存在了。



  斯科菲尔德的俄亥俄军团驻守在距纳什维尔以南二十英里的富兰克林,一如关卓凡所料,面对北军的坚固工事,胡德发起了他痴迷不悟的正面强攻。



  胡德一手一脚残疾,每天早上必须叫卫兵把自己绑在马鞍上,这样才能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这个人对自己、敌人以及麾下的士兵们一样残酷无情。



  一天之内,胡德持续不断地发起了多达十三次的进攻。六名南军将军阵亡;六千两百五十名南军士兵阵亡、重伤或失踪。占他的部队总数的四分之一。而对面北军的伤亡不足南军的四分之一。



  山姆。瓦金斯在家信中写道:“我们愿意到任何地方,或者跟随任何愿意带领我们的人。除了胡德。”



  战后,俄亥俄军团主动撤退。



  这是一个并不如何高明的“诱敌深入”的动作,换了一个对手,蒙受如此惨重的伤亡后,是几乎不可能有兴趣继续前进的,但胡德认为自己的坚持已获得回报,于是下令进抵纳什维尔。



  但南军已经彻底消耗掉了所有的元气了。



  山姆。瓦金斯说:“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很焦虑,作战的时候、修筑工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如果还有饭吃的话——都在心惊胆战。我从未见过一支如此惊慌失措、丧失斗志的军队,它颤颤巍巍,随时都会坍塌下来。”



  这一次,主动发起进攻的是北军,而南军还没有摆好阵势。



  南军阵线迅速崩溃,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胡德竭尽全力约束部队,但再也没有人听他的话了。



  北军的追击变成了纯粹的赶鸭子,四千五百名南军被俘,其余溃散到亚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全然不成军了。



  后来了解到的这场战役的部分细节让关卓凡不太舒服,比如:有人看见,胡德在指挥部里失声痛哭,同时用他的唯一的一只手撕扯自己的头发。



  英雄末路。



  其实关卓凡是挺喜欢胡德这个人的。但这是一位被时代彻底抛弃了的将军。他不明白,战争的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坚持活在过去,不肯面对现实和未来,只会毁灭自己和自己的军队。



  此役后,胡德辞去邦联西部战区总司令之职,戴维斯被迫重新任命约翰斯顿为西部战区统帅。



  但一切都已太迟。



  北军终于进抵萨凡纳城下。



  萨凡纳是美国东南沿海重镇,邦联着意经营,布防严密。但是,萨城的几乎所有布防都是面向海上——以联邦海军的绝对优势尚不能打破;面向内陆这面,相对于北军的兵力,几乎就是不设防。



  南军很迟才判断出北军的真实战略意图,萨凡纳是一座大城,不是一处小小阵地,重新调整部署、开掘工事已经赶不及了。



  北军首先进攻萨凡纳以南的麦卡利斯特堡,轻松攻下这座后路空虚的海防要塞。



  然后对萨凡纳发出最后通牒:如不投降,城破后即仿亚特兰大例。



  萨凡纳城防司令就是胡德在亚特兰大战役时的副手哈迪。萨凡纳市长以下一班士绅,找到哈迪将军:为免生灵涂炭,请将军率军退出萨凡纳。



  哈迪异常尴尬。他手下共有一万五千兵力,包括从亚特兰大带过来的残部,梅肯撤回来的部队,还有在萨凡纳当地纠集的民兵,七拼八凑,疲惫厌战,其实是没有一点战斗力的。他也心知肚明:亚特兰大数倍于此的精锐之师犹不能支,何况自己手上这点子杂牌军?



  但未接一战,没有命令就弃城而去,莫说军法不容,面子上也是实在下不来。



  幸好里士满来电报了:撤。



  待哈迪全军撤出萨凡纳后,北军开进了这座充满了法国殖民地风情的海滨城市。



  “向海洋进军”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关卓凡、谢尔曼致电林肯:“我们特此敬献给您一份特别的礼物——萨凡纳,连同一百五十门海防重炮和充足的弹药。”



  林肯大笑:“他们钻出来了!”



  总统志得意满,对新闻记者说了这么一番杀气腾腾的话:“现在,格兰特紧紧抓住这只熊的后腿,同时,关和谢尔曼正在扒他的皮。”



  北方朝野上下,又是一片欢欣鼓舞。



  最后的胜利触手可及。



  整个南方深深地陷入了巨大的悲观和恐慌的浪潮。北军的这一次远征,表明邦联政府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领土和人民,南方的人民对自己的政府和事业的信心,遭到了致命的打击。绝大多数人相信失败不可避免,继续支持独立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东线战场,南军出现了大规模的逃亡潮。士兵们收到的家信,几乎都是在哀求男人们——父亲、丈夫和儿子,早一点回到家里,家里的女人们,已经没有饭吃,甚至没有房子住了。



  后方的补给几乎完全断绝。不但士兵们光着脚,连军官们也没有靴子穿了。有鞋穿的,基本上都是高级军官。



  彼得斯堡,罗伯特。李磐石般的战线开始松动了。



  格兰特正在策划新的、大规模的、致命的进攻。



  痛痛快快地洗了一个澡,吃过晚饭,关卓凡携着婉儿的手,在夕阳下的萨凡纳海滨漫步。



  萨凡纳真的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



  和亚特兰大那种新兴的内陆城市完全不一样,萨凡纳充满了慵懒的法式风情。



  *(未完待续。。)RT
第八十章 发大财了
  关卓凡征来作为司令部的房子,算是一个代表。



  这所宅子是典型的法国殖民地风格,流线型的线条犹如女性酮体一样美丽,完全不是威利。希尔大宅那种神经兮兮的白宫范。房子刷成淡淡的粉色,墙基离地很高,屋前有盘旋而上的台阶,两边是锻铁栏杆,精致地就像镶了花边一样。



  整座城市花团锦簇,傍晚从海面上吹来的潮湿的风中,没有硝烟和血腥的味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