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清-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如意去了,坐在小几子上的懿贵妃先不急看折子,而是向那张空空荡荡的御座望了一眼。
“他现在,连见我一面也不愿了。”她发了一阵呆,轻轻叹了口气,这才拿起案子上的奏折,一件一件批着。
今年只有二十五岁的懿贵妃,替皇帝批示奏折却已有三年多的时间。起初只是在咸丰的教导下偶一为之,后来次数便渐渐多了起来,而到了热河之后,因为咸丰的身体不好,命懿贵妃代为批本,就成了常态。
她学得很快。最开始,咸丰只是把教她批本视为一种乐趣,为的是欣赏她那娇憨懵懂而又手足无措的样子。但现在,批本对于她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变成一件很熟练的事情。
所有的折子,都由咸丰事先看过,以指甲在折子的右上角留下掐痕作为记号,懿贵妃再根据掐痕的多少,横直,来写上相应的批语。一道掐痕,表示“览”,两道掐痕,表示“依议”,两道之中掐一个斜杠,表示“该部回奏”,一共十几种,无不了然于心。
而没有掐痕的折子,大约占去一半,表示皇帝没有成见,要在发往军机处后,由军机大臣商量之后回奏。这样的折子,或是钱粮的调动,或是战事的方略,都是重要的军国机务,懿贵妃往往看得格外认真。
二十多道折子批完,也不过花了小半个时辰。她将这些折子仔细地装进黄盒子,扣上锁,交给在门口等候的太监秦媚媚,由他送往军机处。安德海带着另外一名小太监,则一直候在御书房的十步之外,等着送她回宫。
懿贵妃向远处的烟波致爽殿遥望一眼,知道皇帝此刻正不知由哪位嫔妃陪着,在殿中谈笑。她心中有些酸楚,亦有些不甘,然而面上依旧沉静似水,由小安子伺候着,款款回到了自己的寝宫——西六宫中的储多宫。
安德海扶着她落了座,递上一块热手巾,小声说:“主子,照侯爷已经在宫门口行过礼了,这会儿正等着主子吩咐呢。”
照祥是懿贵妃的大哥,朝廷依例封了三等承恩候。今天是正月的最后一天,他作为懿贵妃的娘家亲人,可以在这一天来探望她。
所谓探望,其实并不能进入内宫,只能在宫门口行了礼,再将娘家带来的一点东西,请太监转交给懿贵妃。
而“等吩咐”,说白了就是等着自己妹妹赏下来东西。懿贵妃的娘家,是在京城中的方家园,由两个哥哥奉了老母在这里居住。家中的境况并不太好,两个哥哥都不成器,懿贵妃一年两次的赏赐,便成为家里的一个盼头。
懿贵妃当然知道这一点,叹了口气,说:“小安子,去把我的盒子拿出来。”
安德海从后面的柜子里,拿出一个烫金的皮盒子,小心翼翼地捧出来放在她面前。懿贵妃打开盒子,挑出一副钉翠的耳坠子,一副金手镯,一颗没镶的水钻,二百两银票。犹豫了一下,狠狠心,又加上了一百两。
“你跟他说,这些东西,是要交给老太太来分。”她的语调透着一丝无奈,“要是他自己匿了哪一样,叫我知道了,我可不依!”
事实上,她的手头也并不宽裕——贵妃的年例银子,只有六百两,再加上些杂七杂八的收入,一年的进项也不过千两之多,与外人的想象实在是相去甚远。只是她是个极顾家的人,这些银子,倒有大半是补贴给了方家园。
这些情形,安德海一清二楚,不免替主子抱屈,恨恨地说:“肃顺克扣得咱们也太狠了。”
懿贵妃冷冷地瞪了他一眼,面无表情地说:“你去吧,把珠子她们叫过来,我要去给皇后请安。你交完了东西,就到中宫去等着。”
*
*
在整个后*宫之中,皇后是懿贵妃唯一敬服的人。按照礼法来说,皇后与皇帝,乃是敌体——这个“敌体”,不是敌人的意思,而是指身份上的平等。皇后是皇帝的正妻,有统摄六宫的权力和责任,而其他所有的嫔妃,在身份上都只能是妾,即使是皇贵妃,也不例外。
懿贵妃的名份是“贵妃”,比之皇贵妃,尚要低一个等级,但她对皇后的敬服,倒不仅仅是因为身份上的差异。皇后虽然比她还小着一岁,但为人中正平和,少有发脾气的时候,处分事情,也总是据理而行,让人心服口服。而皇后对懿贵妃,更是格外曲予优容——毕竟是她诞育了唯一的皇阿哥。在她失宠的这些日子,皇后对她的关心与照顾,与往日里分毫无异,这些都让她分外感激,与皇后之间,也就有了一份真心实意的姐妹之情。
“姐妹”之中的姐姐,无关年龄,自然是皇后。懿贵妃依礼给皇后请了安,乖乖地坐在了下首。皇后看她的样子,知道她有话要说,微笑着问:“怎么啦?”
“皇上的病,好像又重了。”懿贵妃把安德海替她打听来的消息,告诉皇后,“昨天又传了太医院的李秋生来请脉,出来的脉案,听说不怎么好。”
皇后脸上的笑容不见了:“李秋生怎么说?”
懿贵妃叹了口气,说:“还不是清心静养几个字?明知做不到的事情,说也没有用。”
皇后默然。咸丰自从到了热河之后,焦头烂额于国事的困顿,心灰意冷之下,竟有点纵欲自戕的兆头。明明自己身体有病,却仍是内幸嫔妃,外猎民色,几乎没有一日停歇。皇后和皇帝的夫妻感情很好,劝过几次,咸丰当面也肯听,然而过不了几日,便故态复萌。皇后是个生性敦厚的人,见他这样,心中着急,却也没有更多的办法。
“载垣、端华这两个,也太不像话。”皇后憋出这么一句话来。她一向知道这两个人,大事做不来,但在哄着皇帝行乐上,却每每别出心裁。
“谁说不是呢,”懿贵妃附和了一句,想一想,又跟皇后说了一件秘闻:“听说前些日子,他们还给皇上弄了一个徐寡妇来……”
“什么徐寡妇?”皇后大惊失色。
“又能是什么正经的,还不是……”懿贵妃说到这里便住了口,两人脸上都是微微一红。皇帝喜欢床上的新鲜花样,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只是这种床笫中的事,两个年轻女人之间,没办法说得出口。
“唉,要是回銮就好了。”皇后微微叹息。回到京城,宫禁森严,便决不至于让皇帝再这样胡闹。
“肃顺怎么肯?”懿贵妃看得更透彻一些,冷笑着说,“在这里多自在,宫里宫外,什么都是他说了算。”
“要说肃顺,把持得也是略略过分了一点,”皇后颌首道,“不过人无完人,政务军务上的事,还是得靠他为皇上分忧。”
懿贵妃替皇后装了烟,小声说道:“能分什么忧?前两天,为了关外马匪的事,皇上把直隶提督、奉天将军都大骂了一顿。我看折子,几百个马匪,从喜峰口进了长城,又过了遵化、延田,现在竟不知到窜哪儿去了!就只有几百号人,肃顺便眼睁睁看着,一点办法也没有。”
皇后虽然不懂军务,但遵化延田离京城和热河都不远,这个总是知道的,心中忧虑,一时没有话说。两个人便这样坐着,密密地又聊了半天,一直到宫门快落匙的时候,懿贵妃才辞别了皇后,由安德海等几个太监宫女跟着,回了储多宫。
安德海伺候完差使,退了出来,到外殿找到一个相熟的苏拉。明天是二月初一,年就过完了,有一件事,已经想了几天,要赶在宫门落匙之前办一办。
“你到如意洲的步军衙门马队,找一个叫关卓凡的千总。”他拿了一两银子给那个苏拉,嘱咐道,“就说我明天在西角门请他喝酒。”
第三十六章 设局! (二更)
郑亲王端华颁发的一千两赏赐,分到西营马队手里的,是二百两。张勇再一次破口大骂,把福成安和林千总的十八代祖宗问候了一个遍。
“我去做了他!”他目露凶光地说。
关卓凡懒得理他,把自己所得的五百两添了进去,让一起发给兵士们。然而兵士们还是很快得知了真相,群情激愤——不是为了钱多钱少,而是为了自己的出色表现被生生抹煞,不公平。
好得很,关卓凡心想。有自尊心,有团队自豪感,有对福成安的痛恨,这些都是他想要的效果。
福成安的存在,对他的西营马队是一种干扰,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这个庸庸碌碌的佐领,不知什么时候又会做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坏他的大事。像张勇说的那样杀掉他,当然不是选项,要是如果能有什么法子,把他从这个职位上弄掉,那就好了。
但福成安算是端华的亲信,什么诬告、陷害之类的办法,大约都未必能收效。关卓凡考虑了许久,还是苦无善策。
没想到,跟安德海吃了一顿饭,倒让他生出一个灵感来。
安德海所说的西便门,在行宫的西南角,离西营马队的驻地不远。这里的宫墙开了一个角门,供太监和其他执杂役的人出入,门内的一块区域,就变成他们休憩闲谈的地方,酒菜都有。而这块区域到真正的宫内之间,另有宫门隔绝,以护军守卫。
“关大哥,”安德海将他延入一个小单间,桌上已摆好了酒菜,“早该请你来的,年下差使忙,一直没得空,真是抱歉。”
两个人先碰了一杯,跟着边吃边聊,海阔天空的什么都谈。宫内的事情,自然是安德海知道的多,外面的世界,则以关卓凡的见闻更丰,互通有无之间,谈得很是起劲。
“关大哥,你在马上带兵打仗,一定威风得紧。”安德海不无艳羡的说,“我就只好在宫内,大约一辈子也见不着这样的场面了。”
“我们是禁军,少有接仗的机会,是替皇上站岗放哨的,也算是替你安二爷站岗放哨的。”关卓凡打趣道。
“这可当不起了。”说到打仗,安德海想起一桩事来,“对了,我今天听我们主子说,关外有几百个马匪,不知怎么跑到关内来了,连肃中堂都拿他们没辙。关大哥你带队去把他们剿了,这不是打仗立功的机会?”
几百个马匪?关卓凡心中苦笑。关外马匪的勇悍,他是听说过的,凭自己这两百号人,多半要反过来被马匪给办了。
“这些事,自然是听上官的。”关卓凡摇摇头,“说到底,我们做的都是些打打杀杀的粗活,倒是你安二爷,在宫里见惯达官贵人,奇珍异宝,那才真正叫人羡慕呢。”
“关大哥,你这话不假,”安德海已经有了几分酒意,又年轻好面子,被他一捧,得意起来,“任他多大的官,到了宫里,都得低眉垂眼!说到珠宝,外面再好的货色,跟宫里头的一比,那就排不上号了。单是我们主子今天赏给娘家哥哥的一颗水钻,那成色,外面儿哪里见过?”
有关懿贵妃的一切,关卓凡都格外留意,这正是他结交安德海的目的。现在听安德海提起,便装作不经意地说道:“懿贵妃给娘家的东西,自然是最好的。”
“那是,若论我们主子的心地,真是没挑的,对老太太孝顺到家了。”安德海摇头晃脑地说,“可惜两个哥哥不争气,照大爷呢,是来拿东西,初三就回去,桂二爷呢,嘿!干脆就等在家里分东西。”
二月初三么?那就是后天……关卓凡心里一动,冒出一个荒诞的念头来。
*
*
第二天一早醒来,关卓凡躺在铺上又盘算了半天,终于下定决心,把图林叫了进来。
“图林,咱们还有多少钱?”
“我这儿还有二千三百两。”图林张口就报出数来。
“好,拿一千给我。”关卓凡伸出了手。
“是……”图林迟疑着,小心翼翼地提醒他,“爷,你身上还有三百两呢。”
关卓凡翻了翻眼睛,没说话,只是再将手往前一伸。
图林没法子,只得心疼地数出一千两,交给关卓凡,心想,这个爷,怎么就存不下钱呢?
关卓凡拿了银票,单人匹马,来到了骁骑营第三佐的驻地,找到阿尔哈图和老蔡。
“今天什么风?”阿尔哈图把关卓凡让进帐篷里。他跟蔡尔佳两个,整日介无聊,见到关卓凡来了,都很高兴。
“嗐,别提了,乱头风,脑袋疼得很。”关卓凡坐下,把福成安的种种不堪,向他两个诉了一通苦,末了说:“他平时任事不理,我让兵动一动,练一练,他倒插一杠子,管起来了。等到郑王爷来看操,我们西营替他撑住了场面,得了一千的赏,分到我们手里,就两百!”
“可见天下佐领,没一个好东西!”关卓凡的话,深得阿尔哈图和老蔡的共鸣,忍不住又把勒保拿出来大骂了一顿。
关卓凡见火候差不多了,便把自己的想法提了出来:“小弟有个小念头,想请两位大哥帮一把手。”
两个人慨然允诺——关卓凡难得提出请求,不管什么忙,当然是要帮的!
“我得了个实信儿,有几百个关外的马匪,前些日子出现在遵化一带,离咱们这里,也不怎么远。”
“哦?”阿尔哈图和老蔡都很感兴趣的样子。
“小弟想,若是小弟的马队在演练的时候,恰好在官道上驱逐了几名马匪,那以后再要练兵的时候,谁还能再说小弟什么闲话?”
老蔡的脑筋快些,先听懂了,笑道:“关三,真有你的。你是说,让我和老阿带几个人,扮了马匪,帮你演一场戏?”
“小弟不敢这么说,全凭两位大哥的意思。”关卓凡掏出那一叠早就准备好的银票,放在案子上。
阿尔哈图和老蔡,见那叠银票每张都是一百两,加在一起怕是有千两之多,不由砰然心动。然而以彼此的交情,演这场戏,实在不费什么力气,哪里肯让他破费这么多钱?于是坚决不肯收。
“不瞒两位大哥说,”关卓凡小声道:“说不定,到时候道上正好有车驾经过,那就热闹了。这些钱拿去,给出了力的兄弟们买口酒喝,是一定要的。”
“车驾。。。。。。谁的车驾?”阿尔哈图似有所悟的样子。
“三等承恩侯,照祥!”
阿尔哈图吃了一惊,站起身,走到帐口向外面瞧了瞧,才折回来坐下,低声道:“小关,袭击照侯爷的车驾,这不是玩的,万一伤了人。。。。。。”
“阿大哥,你说到哪儿去了?”关卓凡笑着摇摇头,说道,“依小弟看来,要说袭击车驾,马匪是绝无这个胆子的,多半只会远远吆喝了几声,见到小弟的马队,便吓得心胆欲裂,头也不回的跑了。”
关卓凡的这一条计,说白了,无非“英雄救美”四个字而已。女神被坏人威胁,英雄及时出现,装腔作势地吓跑了坏人,于是女神自然归心。所区别的,是他将女神换成了承恩候照祥。
有机会要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这便是关卓凡的想法。虽然看上去有些行险,但仔细想来,似乎也没有什么大的破绽。
阿尔哈图和老蔡对望片刻,两人都缓缓点了点头。
“马匪也实在是太猖獗了,”阿尔哈图慢吞吞地说,“到了明天照侯爷上路那会儿,我看多半会有六七个马匪,青衣蒙面,要打照侯爷的主意。”
第三十七章 局中局
二月初三,是轮到后四哨执勤,前四哨训练。关卓凡在头一天,便已将训练的内容定为三十里拉练,到了凌晨时分,命令丁世杰摸黑整队,在往滦平的官道上一口气冲出三十里,让队伍停在路北侧的一片凹地上,下马休息待命,却并不告知他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里距离上次打架的那家酒馆,约有五里之遥。他之所以把等候的地点选在这里,一是因为这里已经出了热河的范围,演这出英雄救美的戏,不至于引起太大的骚动不安,不然若是“马匪”出现在行宫的范围之内,那恐怕要变成一件天字号的大案子。二是这里四周没有人烟,不会有旁观的人将看到的情形散播出去,他可以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一段路的地形,以中间的路基最高,向两侧斜下来,形成两个坡面。他将队伍停在路北,而阿尔哈图他们将从路南发动“袭击”,也是经过仔细考量的。从安德海那里听来的消息,是马匪曾出现在遵化一带,而遵化在热河和京城的南面,因此从道理上来说,“马匪”一定要从南面过来,才说得通。
整个戏的剧情,也已经安排好。从热河启程的人,总是天不亮就要上路,这样才能在天黑前赶到滦平歇宿,关卓凡相信照祥也不会例外。象照祥这样的“空筒子侯爷”,无非是顶了一个三等侯的名义,身边不会有几个随从。而且从热河到京城,自洋兵退去以后,安适如常,变作一条平安大道,因此内务府也决不会派兵护送,最多是派两个衙差随行,做一个形式上的保卫。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关卓凡兴奋地想。可惜东风还没来,北风倒是起了,强劲的朔风如利刃割面,呼啸而来,不但吹得人几乎无法张目,而且简直可以寒透重甲。凹地中的兵士,都把脸转向大路,将身体靠在马后避风,然而无一人敢于胡乱走动,跺脚取暖。
这就相当不容易!关卓凡心想,这固然是军纪的威严,训练的锤锻,而丁世杰带兵,也真有他的一套。自己初遇丁世杰时,便看好他的沉稳厚重,现在看来,果然不错。那天老穆飞奔回营高声一喊,满营大哗,自己也慌了神的时候,只有丁世杰峙立不动,厉声喝止,这才能有后面的整肃。因此,“是个将才”这句考语,完全可以加在他的身上,至于是不是帅才,那就只有以后才能知道了。
才想到这里,便听见远处隐隐有马铃声响。关卓凡引颈一望,在朦胧的天色中,依稀见到一辆车,数骑马,从官道上逶迤而来。关卓凡又是紧张,又是激动,右手不自觉地扶住了腰间的刀柄,心说:来了来了,终于来了!
车驾行到距离他们一箭之地的时候,路的南侧,忽然响起一声唿哨,接着唿哨声便此起彼伏,亦有人纵声长啸,催动马蹄的声音在呼呼的北风中仍能听得十分真切。
关卓凡心里又是一阵激动:来了来了,马匪也来了!老阿和老蔡,真不白给,七八个人,就把气势造得这样足。
所有的兵士,当然都发觉了情形有异,个个绷紧了身体,有的向大路上望去,也有的向关卓凡望来,看他的指示。站在关卓凡身边的丁世杰,难得地露出紧张的神色,低声道:“老总,不对头!”
老总很对头,你才不对头。关卓凡在心中笑骂了这一句,高呼一声“上马”,飞身跃上坐骑,率先驰去,所有的骑兵,都在他身后紧紧跟随。
关卓凡冲上路基,便跟左前方从南侧冒出头来的几名“马匪”,不远不近地打了个照面。关卓凡只有一瞬间的犹豫,便拔出马刀,向前一挥。
“放箭!”
*
*
明明已经说好了,由关卓凡约束手下,不动刀,不放箭,现在何以如此?未必那一千两银子,是拿来将阿尔哈图他们几个圈进局来,做个买命钱?
所谓名将,自然是从血里火里杀出来的。但从血里火里杀出来的,却只有极少的人能够成为名将。其间的差别,或许正是那一点点与生俱来的禀赋:谁能于瞬息万变之中,杀伐果决。
幸运的是,关卓凡虽然还远远称不上是名将,但他的身上,似乎确实具有这一种天赋。冲上路基的那一刻,虽然天色朦胧,但仍然一眼可以看到对面“马匪”的身上,穿的是灰色中间带一块白的衣服。
阿尔哈图说的是“青袍蒙面”!
关卓凡忽然明白他看到的是什么了——灰色的是衣服,白色的是反穿的羊皮夹袄。
这不是阿尔哈图他们扮演的“马匪”,这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马匪,传说中那剽悍的关外马贼!
一声“放箭”脱口而出,挽救了他自己,也挽救了他这支百人的部队。他的话音才落,斜对面已经有更多的马匪冒了出来,十匹,二十匹,三十匹……
这是马匪的前哨,人数约在七八十人之间,向北游荡搜索,沿途劫掠,正好在这里遇上了照祥的车驾。如果不是关卓凡恰恰要在这里演一出戏,想必此刻的照侯爷,已经变成了落入狼口的肥羊。
马匪并未把官军放在眼里——八旗与绿营的腐败无用,尽人皆知,而最能打的湘军,此刻还在江南与太平军缠斗。他们入关之后,横行数百里,从未遇到过真正的抵抗或攻击,即使只是面对这支前哨,数百人的官军往往都会一触即溃,这更助长了他们骄狂的气焰。此刻骤遇官军的“伏击”,竟然不肯退去,先上了大路的马匪,便挽弓与官军对射。
马匪犯了一个大错!其实关卓凡的西营马队,虽然经过相当的训练,但大多数兵并没有真正经历过这样的野战,对面剽悍的马匪只要一个集结冲锋,西营马队便多半要被打散。但这种远距离的对射,却让官军占了大便宜——首先官军是在上风,发箭无碍,而马匪迎着强劲的北风,视物尚且艰难,何况发箭的准头?再者,这种对射,让一度慌乱的官军士兵有了一个缓冲,在军官的约束下,很快便镇定下来,而此时训练的效果就开始体现出来了。
“七分弓,左前,放!”丁世杰大呼。
第一排箭雨落下,便眼见有马匪从马上坠了下去,接着是第二排,第三排,官军的齐射越来越准,比之马匪零落的箭矢,效果和威慑力都要强上许多,很快便压制住了马匪的势头。眼看坠马的同伴越来越多,亦有不少马匹中了箭,软倒在地上挣扎,马匪终于怯了!几声呼哨,纷纷拨转马头,冲下路基,向路南逃去。
“老总!”丁世杰急切地看着关卓凡。
“准追十五里!”
丁世杰大喜,高声喊道:“第一哨走左边兜截!第二哨走右边兜截!第三哨跟我冲正面!第四哨……护卫千总!杀——!”
痛打落水狗,是人类固有的天性。无须动员,骑兵们的斗志就已经达到顶点,“嗷”的一声喊,抽刀在手,分三面狂奔而去。
被分到护卫关卓凡任务的第四哨,也是个个都急红了眼,抽刀在手,原地打转。然而没有关卓凡的命令,谁敢妄动?只得把恳求的目光集中在关卓凡身上,盼望他下一句命令,让他们也能再多一份立功的机会。
关卓凡只好当做看不见,心里嘀咕:你们都跑了,谁来保护本千总?
第三十八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 (二更)
刚才的一场战斗,在关卓凡的感觉,似乎只是一转眼的事,但内中所蕴藏的凶险,直到现在,才让他感到后怕。这样的遭遇战,完全没有准备,只要稍有不慎,局势就会变得无法收拾。
好在挺下来了,他想。而他对丁世杰的好感,也有进一步的加深,刚才临危不乱的表现暂且不说,单是那句“第四哨护卫千总!”,就足以令关卓凡有深得吾心的感觉——谁说他不会做官?
然而还有一个绝大的疑问没有解决:阿尔哈图他们,哪里去了?是临时胆怯爽了约,还是竟然遭了马匪的毒手?
这个问题很快便有了答案,只见远处有六七个骑士,正在犹犹豫豫地向这边靠近,而且,“青袍蒙面”!
原来阿尔哈图和老蔡他们,并没有预先到这里来埋伏,而是一路缀着照祥的车驾,远远跟随。眼见快到预定的地点,就要发动的时候,却发现了远处的大批马匪。
这一下,不敢动了。而等到关卓凡的兵与马匪打开了,他们就更加不敢出头——这身打扮太过尴尬,若是贸然上前助战,刀箭不长眼,有跟马匪玉石俱焚的危险。
这样的情形,关卓凡大约猜到了,心里不免好笑:现在过来,能做什么?提了一口气,高声喊道:“官军剿匪!无关人等远离!”
阿尔哈图和老蔡也很机警,听关卓凡一喊,便已明白他的意思,掉转马头,往热河方向奔了回去。
这个疑问解开,关卓凡的心里一松,便开始着手收拾眼前的局面。他先命人检点己方的伤情,再命人查看马匪遗下的尸首,有无活口。而他自己则带了图林等几个亲兵,驰向停在远处的大车。
与大车随行的三匹马,战事一起,便逃得无影无踪,只有原本坐在轿厢前的一个长随和车夫一起,蹲在马车旁抱头发抖。据说按道上的规矩,遇见打劫,这些下人们只要老老实实地抱头蹲下,劫匪便不会加害他们。这个说法,关卓凡也曾听过,真与不真,就只有天知道了。
“起来,我们是官军!”图林虽然不知道车里是谁,但却见不得他们这副样子。在他看来,临危不能护主的奴才,实在是丢人丢到了极点,因此言语之中毫不客气:“车里是什么人?”
“是……是我家老爷,承恩候……照侯爷。”那长随听说是官军,脸上才回过了几分颜色,战战兢兢地说。
关卓凡给图林使了个眼色,图林纵马上前两步,将轿厢那面厚厚的棉帘子一把挑了起来。轿厢之中,果然坐着一个穿九蟒公服的人,三十来岁年纪,面色蜡黄,身子缩成了一团,惊恐地看着他们。
千辛万苦,为的就是这一刻!关卓凡利索地下了马,请下安去。
“步军衙门西营马队关卓凡,参见侯爷!”
*
*
没过很久,追击马匪的三哨兵就回来了,追击的结果是——没有追上。
没追上并不奇怪。马匪之所以敢于横行,最大的恃仗便是来自口外的良马,喂养既好,锻炼亦足,而且常常一人两马,轮换驱使,因此在对仗之时来去如风,比之关卓凡的西营马队,毕竟还是高出了一筹。
然而若说完全没有追上,也不确实。有马匹中箭负伤,渐渐跑不动而又来不及换马的马匪,或者自己负了箭伤慢慢支撑不住的马匪,便落在官军手里,算下来,一共斩首五级。而在大路上与官军对射身亡的马匪,一共是九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