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儒术-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开始了一段彪悍的都市人生。
第八十一章 苏中
经过在建安府城门口赵智那一闹,金页圣旨毕现,几乎是一瞬之间,整个建安府内都传开了,知道新来了一名案首童生苏林,竟然能写出镇国诗词来。
不过,具体苏林写出来的是什么样的镇国诗词,他们还都不知晓。也只有在关外四通镇的那些儒士手中有拓印版本,建安府内知道此事的估计只有寥寥数人了。
苏林沿路走到了建安府知府袁天章的府邸,通报之后,进入府中,妹妹苏茹一见到他,便欢欣鼓舞地奔了过来。
知府袁天章一眼就看到了苏林腰间挂着的苏远递给他的家族玉牌,捏须笑道:“苏林,你这下认祖归宗,依附在苏家这颗大树底下。就算赵家要针对你,也要掂量掂量了。”
“知府大人倒是好眼力啊!学生的确刚刚从苏家祠堂出来,验证了苏家血脉。”
苏林将腰间的身份玉牌摘下来,正面是一个古篆体“苏”字,背面则是代表顺序的“十三”二字。
“赵家虽然在吴国势力党羽众多,但是苏家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苏家乃纵横家传承一脉,苏林以你的天资,若转修纵横家之术,有苏家的千百年来的积淀传承辅助,必定又是一名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啊!”
袁天章点了点头,又道,“不过,纵横家依旧乃是小道,让你专修纵横之术,却又屈才了。”
身为建安府知府的袁天章,心中却是早就知道苏林乃是以“君子不器”的孔圣言论开智的,乃可与半圣孟子比肩的不世奇才,只是迫于半圣“禁口令”不能言明罢了。
“知府大人过誉了。学生暂时对于纵横家之术知之不多,日后在府院当中定当博百家之长,勤加研习,寻找最符合自己的道。”
苏林拱手笑道,又从乾坤袋当中将今天接到的那一封圣旨拿出来,疑惑地问道,“不过,知府大人,今日接到国君圣旨,学生却是有所疑问。圣旨当中,国君敕封我为太子侍读,不知道是一个什么品级的官职,可需要到京城皇宫赴任?”
方才苏林因为痴迷于苏家纵横家的传承和圣字的种种奇妙,便忘记向苏远询问这圣旨上的“太子侍读”一事,所以如今只要来向知府袁天章讨教了。
“哈哈!苏林,此事你倒是务须担心。国君正是考虑到你如今正是求学问道之年,当一心向道,勤加苦读,不宜加爵和担任官职。所以才会给了你这个连虚衔都没有的‘太子侍读’。倒是那‘同皇家人,自由入宫’,乃是吴国内的无上荣耀,代表着蒙受皇宠,皇恩浩荡啊!你可羡煞了多少当朝的侍郎和侍中了!”
闻言知府袁天章大笑了两声解释道,“当朝太子方才周岁,你这个太子侍读恐怕最快也要三四年后才能进宫侍读。不过依我看来,到时候恐怕你已经是举人甚至是进士了。我方才就听暮儿说,你打算参加半月之后的府试考取秀才?”
“原来如此,我便可安心在府院学习。”苏林又道,“知府大人,虽然学生方才考中童生案首,但对于府试,也想要尝试一番。即便不能得中秀才,能够增长见闻也好。”
“嗯!你若真有如此心态便好,切记不可贪功冒进!你知道许多童生为什么往往在中了童生之后的两到三年才第一次报考府试么?他们就是怕府试不中带来的失败阴影,会阻滞思想的进步。所以都是在积淀了两三年之后,才敢报考府试的。本府的建议是你最快也还是等明年再报考府院,这样比较稳妥一些。”
虽然明知道苏林的天资过人,但是袁天章还是劝道。毕竟科举考试考察地不仅是天资是否聪慧,更多的还是对于儒家和百家经义的积累和理解,没有一定年份的学习的和沉淀,天资就算再好,也是徒劳。
“学生多谢知府大人的好意,不过学生的道便是如此,若是因为害怕失败的阴影而不去尝试,这本身就是一种阴影了。”
苏林昂首挺胸,却依旧坚持己见。
“也罢!也罢!苏林,你自有你自己的道。他人的建议和旁人的看法,也不必看得过重。跟随着你的道,不要有太多的顾忌,一直走下去便好。这才是我辈儒士应该有的豁达啊!”
听了苏林这话,袁天章心中也是若有所悟,又提醒苏林道,“你是苏家老三苏远带进苏家的,不过如今苏府的主事之人乃老二苏中,苏中虽然也是修行纵横家思想,却更加重商,大学士的文位,却没有担当任何的官职。苏中一心打理着苏家的生意,使得苏家几乎垄断了整个吴国的海上产业。而且苏中此人心情乖僻,商人重利,苏林面对苏中的时候可要注意一点。”
“苏中?我今日在苏府的时候,倒是没有见过这位族叔。多谢知府大人的提点,学生会多加注意的。”
苏林拱手谢道,然后又对一旁的袁暮道,“袁兄,待我将茹儿带回苏家安顿下来,我们午后在府院见如何?我倒是迫不及待想要见见府院里盛名的蔡先生了。”
“行!那我便在府院恭候苏兄了。”袁暮道。
从袁府出来,苏林便带着妹妹苏茹返回苏府,一路上他便在想方才知府袁天章的话,也好奇苏府这个重商的族叔苏中到底是何许人也。
“哥哥,这就是我们今后要住的府邸了么?好大啊!”
到了苏府门前,苏茹看着这星盘罗列浩浩荡荡的苏府,不禁惊叹道。
“这是建安府的苏家,可以说和我们丰乐县苏家是一支血脉,都是战国纵横家苏秦的后代。如今哥哥进入建安府苏家,你别看这一座座府邸气势不凡,我们也只是在其中有两间厢房罢了。”
在苏府门前,苏林出示了腰间的身份玉牌,才能够带苏茹入府。苏府内的豪奢已经不是一般贵族可比的了,其中花园芬芳,百花绽放,四季如春,假山林立,珍奇异兽,行走其间,仿若闲庭散步,更有一汪天然的湖泊被围在其中,湖中修建了台榭凉亭,只有从岸边划着小舟方能抵达。
之前苏林在苏远的带领下是直接贯穿苏家走廊,并没有看到这些花园中的景象,如今带着苏茹一路闲逛过去,也忍不住惊呼起来:“苏家果然不愧是千百年传承的大世家,底蕴非常,就连这花园当中,也有花篮和水壶文宝形成天然保护,使得气温时时如春,百花无时无刻不在绽放……”
“哥哥,你快看!那是迎春花,现在都已经是深秋了,竟然还有迎春花开着!”
苏茹本就是天真活泼的少女,哪里有不爱花的?一见这花园内的百花盛开,便活蹦乱跳地蹿入花丛当中,笑逐颜开,恨不得化身成为蜂蝶。
在花园小驻片刻,苏林便带着苏茹来到被安排住下的厢房。房间已经被苏府的下人打扫干净,宽敞明亮,而且都有苏府的下人点燃好闻的熏香,清净宁神,利于读书写字。
“茹儿,你在房间内先休息。若是无聊了,便到花园逛逛。不过苏府太大了,规矩也多,你若有不懂之处,多问下人。哥哥先到府院报道,等一切都安稳下来,便来教你读书写字。”
安顿好了妹妹苏茹,苏林便又出了苏府,往那建安府的府院而去。
不过,就在苏林刚刚离开后不久。苏府的二老爷,也就是如今的苏府当家主事的苏中,坐着八抬大轿回到了府中。
“恭迎二老爷回府。”
管事苏贵急急忙忙上前迎接二老爷回府,并且将今日府中的一些重要事宜汇报道,“禀报二老爷,今日府中,七公子苏虹带了两名家将出发到关外蛮荒历练。十一公子苏亦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报考府试考取秀才……还有三老爷今日回来了一趟,并且带回了十三公子苏林,总宗祠祭祖验血,证实是我苏家的血脉。”
小心翼翼地陪在苏中的身边,一边走着,苏贵一边将今日府中的大事汇报。
那苏中听到前面的事项都只是默默点头,但是当他听到最后关于苏林认祖归宗之事,便惊疑了一声:“苏林?可是今日在城门口被赵家刁难的那个能写出镇国诗词的案首苏林?”
“正是十三公子苏林,二老爷,三老爷特地吩咐过的。十三公子苏林虽然是远亲血脉,但是天资非凡,将来必定非同凡响,命小的……代为传话……”苏贵抬起头微微看了苏中一眼,才道,“让二老爷不要太过于刁难十三公子苏林。”
“哈哈!刁难?啧啧……这个三弟也真是的。难道不知道《礼记》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么?”
本来板着脸的苏中,此时反倒是放声大笑道,“我苏家好不容易出了这么一个天才璞玉,如何能不好好精雕细琢一番呢?苏贵!快,让十三公子苏林马上来见我!”
“这个……二老爷,十三公子方才出门到府院去了,并不在府中。”苏贵如实答道。
“我倒是忘了!苏林乃是案首童生,应有资格进入府院学习。哈哈!这回我倒是要看看,那个屡屡拒绝我纵横家苏府公子进入府院学习的院首方老头,这回见到了苏林这样的天才,还有什么话好说!会不会傻了眼呢?哈哈!”
苏中闻言,脸上便浮现出一丝得意地笑容来。
推荐《文艺人生》作者新作'bookid=3233842;bookname=《炼金术士》':拥有真实之眼,一名炼金术士的传奇之旅。
第八十二章 蔡先生
出了苏府的苏林,哪里知道自己走后,二老爷苏中便回到了府中。他一路询问着走到了府院的门口,袁暮早就已经在那等着他了。
“苏兄,我叔父方才交代我,让我转达给你,一会儿见了府院的方崇方院首,你说话可得小心一点。”
一见苏林,袁暮便拉着他往府院里走,并且小心地提醒他道。
“袁兄,何出此言啊?我又未曾得罪这方崇方院首,为何要提防他啊?”苏林奇怪道,心中猜想难不成这方院首和那赵家有关系。
“本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苏兄你腰间的这个苏家玉牌就是个大问题了。”
袁暮苦笑一声,小声道,“苏兄,恐怕你是这建安府府院五年来就读的第一个苏家子弟了。”
“苏家?这事儿和苏家有什么关系?难不成,这方院首是和苏家有间隙?”
苏林这一下反倒是感兴趣的,一边走,一边追问袁暮道。
“也谈不上是什么大间隙!只是,苏兄,你也知道建安府府院有蔡先生这个大招牌在,自然而然,许多其他州府的世家,都会想方设法,或是人情,或是送礼,将自己家族的子弟送入府院中来。”
袁暮说着顿了片刻,看了看四周没有什么人,便又小声地跟苏林道,“可别人托关系送礼都是暗地里悄悄地进行,偏偏你们苏家的二老爷苏中,大张旗鼓地让人扛着金银珠宝、文宝经义,直接到方院首的家中,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要方院首将一个名额明码标价出来,竟然打算将府中十几个公子都送进府院学习……”
“那后来呢?”
苏林一听,就更觉得有意思起来了。之前还听知府袁天章说自己苏家的这个二老爷苏中是个怪脾气,如今听到了他的这个事迹,反而心中有了好感。
因为苏林听得出来,苏中的这种行为,可不是像袁暮说的那样,真的是土大款般的在显摆自己苏家的“财大气粗”。相反,苏中应该是看不惯那些世家通过人情和送礼的方式将子弟送到建安府的府院读书,但是又不能够直接明言点出来,那样饶是苏家是八大儒世家,也必然会得罪不少世家。
所以,苏中才用了这个办法。别的世家暗地里送礼,好,我苏中偏偏就光明正大地将宝物礼品抬到院首方崇家。别的世家每次只送一两个子弟入学,好,我苏中偏偏要将十几个公子都送入府中读书,请院首明码标价,反正苏家最不缺宝物和银子。如此这样,倒是要看看你院首方崇敢不敢收下这些礼!
这是明显的商人思维,被苏中用在了这里,反而深深地讽刺了院首方崇纵容这种世家子弟走后门入学的不正之风。
“后来啊?当然可想而知,被苏中如此一闹,事情传扬了出去,险些坏了院首方崇的声名,从此以后,院首方崇便再也不会随便接受其他州府世家子弟前来入学了。送再大的礼,托再大的人情都不行。想要破格进入府院学习,必须经过他与蔡禾蔡先生的考校才行。而苏家也因为这件事,府中的公子每每申请要入学府院,都被院首方崇一言给否了!”
说道这里,袁暮又庆幸地对苏林道,“苏兄,好在你是圣殿钦点的案首童生。本来就有资格进入府院学习,即便是院首方崇,也不能够剥夺你入学的资格。”
“呵呵!原来是这样一回事。那我估计,一会儿方院首见到我估计不会有什么好脸色了。”
苏林笑了笑,又往前走了几步,便到了府院的院首屋前。两人还没有来得及上前敲门,屋中便开门走出一人,须眉白发,目光威严,略微弓着背,一眼看到苏林腰间的苏家玉牌,便厌恶地皱起眉头,嚷道:“又是一个苏家的娃娃!老夫说过了,只要老夫在建安府院一日,你们苏家的子弟就休想到府中求学!哼!回去吧!”
“学生袁暮见过方院首!”
知道眼前此人便是院首方崇,袁暮就笑脸上前,拱手道。
“袁暮?我知道你!今年吉阳县的案首童生,袁家三公子。嗯!怎么这么晚来报道?其他几个案首童生,前几日便已经到府院找老夫了。”
看到袁暮,方崇才略微抬眼扫了他一眼,很平淡地说道,“你是案首童生,可以留在府院学习。至于那个苏家子弟,你让他回去吧!”
“学生是有事耽搁了。不过,苏林也是这一届的案首童生,乃是丰乐县的案首,理应也能够留在府院求学的。”
袁暮替苏林说话道。
“苏林?你便是苏林?我知道你。写出镇国诗词的那个天才苏林。我记得苏府当中好像没有一个公子叫苏林的,你怎么突然就成了苏家的人?”
听到袁暮点出了苏林的身份,那院首方崇也是一惊,双目发出炯炯光芒,盯着苏林就不放。
“禀方院首,学生乃是丰乐县苏氏一脉,本就是建安府苏家的旁系血脉。如今认祖归宗,自然也算是建安府苏家的人。苏林在府中公子当中,排在第十三位。”
苏林拱手答道,说的也都是实情。而且在说这话的时候,苏林也在打量着眼前这个院首方崇。翰林文位的方崇表面上看去似乎只是一个年事已高的白发老人,弓着背,还有点坡脚,行动都似乎有些困难。
但是实际上,苏林却能够感受得到,在方崇这平凡而没有任何气势威能的外表之下,似乎蕴含着一股极其强大的思想精神力量。
“气势内敛,智窍可以假合!这好像是翰林巅峰马上要突破到大儒的迹象啊!”
看出了院首方崇身上的门道,苏林便暗暗心惊道。
“哼!老夫就说嘛!凭他苏府那点纵横家的传承,哪里能培养出如此的天才来?苏林,老夫之前很是看好你。童生文位便能够词出镇国,只要继续勤加努力学习,未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可惜啊!你偏偏自甘堕落,认什么祖,归哪门子的宗。纵横家也是同那名家一般,巧舌如簧。又学那杂家,商人重利。你若是以为纵横家的思想是什么好东西,被苏家那个苏中骗得傻乎乎地跑去继承,便是白瞎了你如此好的苗子啊!”
那院首方崇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痛惜神情,看得苏林和袁暮都是一愣一愣地。苏林原先还以为方崇得知自己是苏家人后会恶言相向,甚至设置障碍阻挠自己进入府院学习,却怎么也没想到,方崇却是这副表情,于是又解释道:
“方院首,学生自有自己的道。却并不是纵横家之术,如今便是希望能够在府院当中,勤加学习儒家经典和百家经义,巩固和坚定自身的道,让思想和精神更加地精粹凝练。”
“不学那纵横家的思想,这就对了嘛!我儒家正统的仁义之术好端端地不学,学什么合纵连横的兵灾之术!”
一听苏林并没有继承苏家的纵横家思想,院首方崇便乐了,从怀中将早就准备好的两枚学子玉牌递给了苏林和袁暮,催促道:“你们来的倒真是时候,蔡先生今日正巧执教秀才班墨义,往前直走左拐第三间,才开讲没多久。你们快去吧!”
“今日竟然有蔡先生的讲课,苏兄,宜早不宜迟啊!难得的机会啊!我们快去吧!”
袁暮拉着苏林就往前直走,心急火燎,似乎生怕去晚了一步,少听了一个字。
“袁兄,不就是先生讲课么?饶是蔡先生是翰林大学士,也不必如此夸张吧?更何况,我等既然已经是府院学生,今后自然多的是机会能够听到蔡先生讲课,何必急于一时呢?”苏林奇怪地问道。
“哎呀!蔡先生乃汉末半圣史家蔡邕的后代,博闻强记,学识渊博。更兼讲课生动活泼,从来不会向其他先生那般古板教条,往往会结合孔圣或者其他圣人的圣行事迹讲解道理和思想,发人省醒,令人甘之若饴,有时候更是犹如醍醐灌顶,让人豁然开朗,许多道理和思想自然而然就深刻在脑海当中。你没听那些秀才举人们都常说,听蔡禾先生一言,能抵得一个月的苦读啊!”
袁暮拉着苏林一边跑一边说道:“而且蔡先生也不是每日都讲课,基本上是一旬日开讲一次,可能是秀才班,也可能是举人班。不过这也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每一次蔡先生开讲,几乎全院的秀才举人,都会挤在一起,仔细聆听蔡先生的教诲。我们这一下去,估计连落家的地方都没有了……”
“竟然有这么火爆?”
苏林也对这个蔡先生越来越感兴趣了,不由得脚步也快了几分,很快便同袁暮来到了秀才班门口。
果然,门内已经是人挤人,五六十号举人,百多个秀才,还有十数名案首童生,都挤在一个教室内,人多而不杂,口多而言寡,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目视讲台,仔细聆听蔡先生的教诲。
推荐《都市全技能大师》作者九鸣新作'bookid=3232725;bookname=《超能修改器》':修改一切,超脱命运!
第八十三章 孔子马逸
“竟然这么多秀才和举人听课?”
苏林和袁暮走进教室内,却已经是人满为患,无奈只能站在最边上靠门的角落。
蔡先生讲课,自然是满堂济济,大家都在专注认真地聆听,只有靠门后的几名举人秀才注意到苏林和袁暮进门,不过也就是扭头一瞥,看到二人身上的童生服饰,并未多在意。
教室内点着清静凝神的上好檀木香,苏林心中本来还有不少疑惑想要询问袁暮。但是此时教室内万籁俱静,只有蔡先生的讲课声,苏林便只好将心中的疑惑先压了下来,也抬头看去,仔细聆听蔡先生的讲课。
讲台之上,慈眉善目的蔡先生,身着古朴的翰林青衫,半头花白的头发,同样也是气势内敛,智窍假合的翰林巅峰文位修为。
“孔子行游,马逸食稼,野人怒,絷其马。子贡往说之,卑词而不得。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太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乃使马圉往,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予不游西海也,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大喜,解马而予之。”
苏林仔细听去,此时蔡先生讲解地似乎是一则圣人孔子的行游事迹。说的便是有一天孔子出游,途中马儿偷吃了农夫的庄稼。农人很生气,捉住马儿并把它关起来。子贡知道后,就低声下气的前去恳求农人放了马儿,没想到农人不理会子贡。
孔子说:“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就好比请野兽享用太牢祭祀的牛羊猪三牲,请飞鸟聆听九韶这般优美的音乐一样。这是我的不对,并非农人的过错。”
说完,孔子于是命马夫前去。马夫对农人说:“你从未离家到东海之滨耕作,我也不曾到过西方来,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个模样,马儿怎知那是你的庄稼不该偷吃呢?”农人听了觉得有理,就把马儿还给马夫。
就是这么一个“孔子马逸”的典故,蔡先生说完之后,便笑着对众学生道:“之于‘孔子马逸’,尔等有何不解之处,皆可道来。”
本来安静的教室学堂,蔡先生这一句话音刚落之后,便立刻喧闹了起来,秀才举人们议论纷纷,互相之间开始争辩自己的看法。
“这……袁兄,蔡先生这是何意啊?”
听了“孔子逸马”的典故,苏林的心中也有所感,不过他更加奇怪的是。似乎这蔡先生只说故事,而没有任何地讲解,反而让堂下的学生们向他提问题。
“嘿嘿!苏兄,我也是道听途说来的。这便是蔡先生的独特之处,其他先生都是向学生提问题,以此考校学生们的本事和领悟。但是,蔡先生从来都不问学生,反而是让学生来出题问他。实际上这是考学生的学问深浅,只有学明白了,才能问出有水平的问题。”
袁暮笑着说道,“方才蔡先生说‘孔子逸马’的典故,却对典故背后的道理和思想只字不提,便也是希望我等学生发散思维,从多方面去思考典故内所蕴含的深意和思想。经过思考之后,再向他提出问题来。这便是蔡先生独有的教学之法。”
“有趣!有趣……”
苏林没有想到,在天仁大陆当中,竟然也有像蔡先生这样独特教学方法的老师。这样的教学理念,比起那普通先生教条般的讲解释疑高明了千百倍。也难怪建安府府院能够如此这般声名远播,许多其他州府的世家想尽办法要将子弟送到府中读书了。
“老师!学生不解,为什么半圣子贡都不能说服那名农夫,反倒是孔圣座下的一名粗鄙人马夫说服了农夫呢?难不成那农夫的思想精神,比起半圣子贡都更加地精深么?”
这个时候,便有一名秀才站了出来,疑惑地向蔡先生提问道。
“苏林,此人叫做吕通,听闻乃是杂家半圣吕不韦的旁系后裔。今年十六岁,前年才中的案首童生,只隔了一年的时间,便再次得中秀才,去年的府试当中可是第三。”
袁家便是立足在建安府各县的翰林豪门,所以袁暮对建安府内一些青年才俊有识之士,都大多认得,便小声地给苏林介绍道。
“杂家吕不韦的后裔?看来建安府内果然藏龙卧虎,不是小小的丰乐县可比。”
苏林也看向那秀才吕通,吕不韦的大名他可是如雷贯耳,而方才吕通问出的问题,也同样是苏林心中的疑惑,便也再次朝着蔡先生看去,想要听听蔡先生如何解疑释惑。
“子贡以卑词求情,农人却不为所动。何以马夫之言,却能够让农人动容呢?盖因人各以类相通,述《诗》《书》于野人之前,此腐儒之所以误国也。”
蔡先生似乎对这个问题还算满意,微微颌首,又直白了一点解释道,“子贡虽然将来的成就是半圣,思想和精神比起区区马夫来精深不知道多少万倍。但是在粗人面前谈论诗书,这是不知变通的读书人所以误事的原因。百家争鸣之时,诸如墨家、法家、纵横家等,也正是抓住了某些儒士的这一点,攻击儒家,将这样的儒士叫做‘腐儒’。便是说这样的儒士是迂腐不化,只知道固守道理思想,却不知道变通。”
在蔡先生开口讲道理的时候,之前还议论纷纷的学生们又都安静地聆听教诲。
“所以,马夫的话之所以能够比子贡更有说服力。并不是因为子贡的思想和道理没有马夫精深,而是子贡说的那些大道理,农夫根本就听不明白,反而是马夫浅显易懂的话语,能够让农夫理解。”
听了蔡先生的这一番解释言论,在场的秀才举人们都恍然大悟,甚至有少数几名举人,智窍当中光华一闪而逝,智海能思想巨浪翻涌起来,似乎将之前未曾想通的一些思想道理,全部又重新梳理了一番,用这则典故当中“儒士要懂得变通”的道理去思考,便走出了思想的死角。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八十四章 第三个问题
“儒士要懂得变通,不然就是误国误事的腐儒!道理和思想即便是正确的,也要区分场合和对象,不然也可能起不到作用。蔡先生果然是良师啊!短短一则典故,几句释疑解答的话,便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念头通达的快乐。”
认真地一字一句的消化方才蔡先生的话语,苏林也感觉到智窍内的思想海水潮起云涌,获益良多。
学会变通,不用死的道理去应对变化莫测的生活。尤其是在天仁大陆这个以思想为最高力量的儒道世界,每一个儒士都有自己所坚持和奉行的思想之道。便更需要学会变通,将思想之道灵活的运用和理解,而不是仅仅守着起表面的一层含义。
“老师,学生也有疑问!”
就在苏林不自觉地一边点头一边消化刚才蔡先生说的“变通”道理的时候,却又有一名举人学生站了出来,问道,“若是子贡一开始便不说那些高雅的道理,而是也用马夫说的那些话,能否说服那农夫呢?”
这名举人学生的疑问刚一问出口,整个教室当中,似乎刮起了一阵思想的“疑问漩涡”来,这是疑问得到了共鸣,几乎在场的所有学生,都跟随着他的疑问,自己的智海当中,用思想之水相互碰撞起来,思考着这个问题。
“对呀!如果子贡知道变通的话,也用这一番话去说服农夫,是不是就能够成功呢?”
苏林之前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但是被这个举人提了出来,便立刻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苏林,这是太傅方正心大儒的远亲子侄,建安府方家的大公子,有名的才子举人方徽。今年才十九岁,便已经高中举人第一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