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绣农庄-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只有三斤猪肉。而且,那个时候的猪肉比现在还便宜三文钱呢。

    玉娘听话地躺了下来,安静地闭上双眼。

    志清的心头上下不安,担心玉娘会不会因此心里有了疙瘩。

    次日大清早的,志清便出门,上了集市买了五斤猪肉,还带了一斤红糖。

    刘氏也从地里回来了,带来五个大白菜,还有约莫十斤的红萝卜。

    看着满满的一麻袋的回门礼,玉娘目瞪口呆。

    “好了,你们赶紧去吧,不然回来就该天黑了。”刘氏催促着他们出门。

    而就在这时,志清爹提着鱼篮回来了,脸上尽是满意的笑容,“幸亏去早了一些,邻村有人出海,货没多少,我就买了六斤的鱼。”

    听说有了鱼,刘氏脸上的笑容满满的,急忙上前去瞅瞅,瞧着那新鲜的鱼,那一个叫做开心啊,“加上这些鱼,会更好看一些。”

    玉娘心里暖暖的,没说什么。

    “今儿个的鱼,可便宜了,若是都放在以往,铁定要四文钱一斤,今儿个我用三文钱一斤就买到了。他娘,今天运气不错。”

    刘氏点点头,“嗯嗯嗯,运气不错。”

    随后想到了什么,又说:“他爹,要不要留下一斤来,孩子们都许久没喝鱼汤了。玉娘到们家来,也没吃过鱼。”

    志清爹想了想,点点头,“那就留下一斤吧。”

    毕竟已经有了五斤猪肉,再加上这五斤鱼,够了。

    玉娘张张嘴,想让婆婆多留一点,却被志清拉住了,最后啥都没说,只有讪讪一笑。

    志清挑着担子,玉娘挎着竹篮,两人便开始出发。

    今儿个的太阳真是猛烈啊!这么早就已经热烘烘的了。

    玉娘蹙了蹙眉头,抬头看看高高挂着的太阳,有些担心志清能不能受得了这样的苦。再看看弯弯曲曲的小道,玉娘决定休息。

    “志清,我有些累了,我们先歇一会儿吧。”

    一听说她累了,志清急忙领着她朝阴凉的大树下走去。

    放下肩上的重担,志清吐了一口浊气,接过玉娘递过来的水壶,喝了一口,递回去,“你多喝点水,不然身子会不舒服。”

    这样的天气,闷热得厉害,若是缺水,极有可能会中暑。

    玉娘点点头,喝了几口之后,便盯着那担子看。其实,她挺想帮忙挑一段路的,但是这担子不轻,她铁定不行的。

    志清似乎知道她心中所想,笑道:“我可以走得动的,平日来上百斤的粮食我都是挑着跑的,就这一点点量,肯定没问题。”

    玉娘笑了笑,点点头,“你辛苦了。”

    志清有些傻傻地笑着,挠了挠后脑勺,摇摇头,“这是我应该做的。”

    玉娘又笑了,有些好奇地问:“我瞧见家里有一些书,你应该是念过书的吧?”

    志清点点头,不过瞬间,原本亮唰的眼睛变得暗淡,“念了好几年,不过因为县丞鱼肉百姓,被革了职。所以我们县五年之内不得考科举。”

    念书都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出人头地,考科举是最迅速的办法。可是如今这样的情况,只能作罢。

    玉娘微微一笑,“我的相公绝对是有能耐的,就算不去考科举,也定当可以做别的事情出名。”

    被夸奖了的志清更加不好意思了,傻傻笑着。其实,他心里头甜,因为玉娘的哪一个称呼,相公!

    瞧着时候不早了,两人便接着出发。

    肖家村与田家村的距离说远不远,但是说近倒是也不近。如今的交通,除了牛车,剩下的只有步行了。从肖家村到陈家村,大概需要半个多时辰。

    绕过岭头,望着岭头上摇弋着的花儿,玉娘微微一笑。估计这岭头会有不少宝贝吧。

    到达陈家村的时候,已经巳时了,而玉娘的母亲张氏就在家门口候着。看到志清肩上的担子那么沉,脸上立即乐开了花,远远地招呼着,“回来了。”

    一听到母亲的招呼,玉娘的弟弟妹妹立即跑了出来,欢呼着,“大姐,大姐夫。”

    玉娘这算是第一次和他们照面,讪讪笑着。

    “娘,大牛哥被石头砸伤了脚,血流不止呢,我们家之前剩下的止血的草药还在不在?”几人还没来得及进屋呢,二妹小兰跑了回来,一脸着急地说道。而后,看到玉娘,急忙捂住了嘴巴。
5、回门礼
    王氏听后,也顾不上招呼玉娘夫妇,立即转身往屋里去找草药。

    小兰看了看自己大姐的脸色,发现没有什么异样,才松了一口气。

    “糟糕了,家里没有这止血药了,怎么办?”王氏有些着急了。

    “娘,我出去找找看。”玉娘想了想,让志清将担子放进屋里,两人匆匆出了门。

    志清有些焦急,他不懂得什么草药的,现在出来也是无济于事啊。

    “志清,我们赶紧的,我们刚才过来的路上,我看到那小山坡上似乎有三七,我们快点还可以帮得上一点忙。”玉娘絮絮叨叨的,脚步加快了不少。

    三七?

    志清有些不解,这是什么玩意儿?

    好不容易爬上小山坡,果然看到这些玩意儿正招摇着,玉娘松了一口气。

    两人合作拔了许多,一路小跑了回来。

    “这是血参,比家里原先储备的草药好多了。”王氏看到女婿手上的三七,笑开了眼。

    哦,对了,以前是叫做血参哦。玉娘恍然大悟。

    “二妹,你把这些送过去吧。”玉娘将血参分成三份,让小兰将其中一小份送到大牛家,然后将其中一份给了王氏,“娘,这些留在家里吧,总归是有用的。剩下的我带点回去给婆婆,以防万一。”

    瞧见女儿如此利落有条理,不禁呆了呆。

    “娘,怎么了?”玉娘有些疑惑地问了一声。

    王氏苦笑,摇摇头,心中却有藏不住的高兴。这孩子自小吃了那么多的苦头,好不容易有了心上人,可是……唉,这瘦削的身子,不知道日后会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大牛那事儿,不知道女儿心里头能不能过去了。

    “幸亏志清今天到家里来了,不然,大牛估计危险了。”王氏松了一口气,领着两人往屋里走。

    志清想要解释这不是他的功劳,却被玉娘阻止了,“娘,我爹呢?”

    “你爹大清早就去犁地了,应该很快可以回来的。”整理着女婿送来的回门礼,王氏心中一阵阵的欢喜。要知道这些回门礼可是非常好了。

    哎呀,这么多的猪肉,应该有四五斤了吧?还有红萝卜,红糖,还有鱼啊!要知道这个年头,鱼汤最好养身子了。

    “志清啊,你不应该拿这么多东西回来的,这得花多少钱啊。”王氏心中喜欢,可是嘴上还是叨叨絮絮的。

    可不是嘛,这些个东西要花上好多钱的。

    志清笑笑,“娘,这是应该的。”

    很快的,陈家爹也回来了,看到女儿女婿,陈家爹很是高兴。看到这么多的回门礼,陈家爹有些责怪地说志清不应该带这么多东西回来。

    “好了,赶紧地那些东西给婶婶们分着过去。”王氏笑着分了好些东西出来,让弟弟妹妹给婶婶们带过去。

    陈家爹坐下来歇息的时候,志清便陪在一旁唠嗑。

    “志清啊,玉娘虽然是大姐,但是很多方面及不上你。你好好看着她,别让她犯错。”到底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若是犯了错,就该是婆家给教训,到时候他也不好说什么。可是,玉娘到底是他的女儿,若是让人教训了,他心头还是不舍。

    志清连连点头,“爹放心吧,玉娘很懂事,很孝顺。爹娘都挺喜欢她的。”

    听到志清说他爹娘喜欢玉娘,陈家爹也就松了一口气。最怕的就是爹娘挑媳妇的理啊!

    “那就好,那就好。”陈老爹开心了。

    而这一头,王氏也是教训着自己的女儿,“玉娘啊,以后就和志清好好过日子,别想一些有的没的,知道吗?”

    玉娘不知道王氏口中这些有的没的指的是什么,只管点头答应。

    “其实,肖家挺好的,我听说他爹娘也不是个挑理的主,你也别总是摆着个脸,不然人家就该说你没教养了。我瞧着志清还是挺疼你的,看看这些回门礼就知道了。”提到这女婿,王氏还是挺开心,挺满意的。

    玉娘就笑了,“娘,你就别操心了。”

    王氏一愣,原来是这样。

    想想那老太太对玉娘好,王氏也就放心了。

    可是,想想大牛,王氏有些不确定了,问:“玉娘啊,大牛……你可别忘记了自己现在的身份,到底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这不该要的心思,你就早早地丢掉,否则别人会戳我们的脊梁骨的。”

    玉娘笑了,点点头,“娘,你放心吧,我知道怎么做。既然我已经嫁到肖家,只要志清一天不休了我,我就一天都是肖家的人,不会对外人存着什么心思的。”

    女儿如此表态了,她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王氏终于松了一口气。

    家里难得有肉,弟弟妹妹非常开心,但是陈老爹管教有理,他们也只是面露喜色,倒不至于闹哄哄地抢着要吃肉。而王氏这疼爱孩子的,自然将一块块的猪肉夹到了每一个孩子的碗里,最后自己才开吃。

    五个孩子,不算是多,但是对于陈家来说,也是极大的负担。因为之前陈家爹病了,家里拿不出钱来,所以只有卖了两亩田,换了一些钱给陈家爹看病。所以,与别家相比起来,日子是清苦再清苦。而陈家村离海边远又,陈家村只有一些体壮的人才敢出海去捕鱼,但是次数还是比较少的。而陈家爹的身子不允许,自然不会出海。

    玉娘的婶婶们每人拿了五个鸡蛋回来,还多了四两猪肉,自然,鱼是不可能再让他们带回去。

    这可是极多的还礼!可见婶婶们的心肠多好啊。

    王氏也拿了五个鸡蛋出来,再割了一块猪肉,约莫一斤半这样吧,放到篮子里。瞧着东西还是有些少,便又拿了两斤花生放了进去。红糖则是全部留下来,这可是补身子的好东西,可是给陈老爹煮几个鸡蛋,好好补补身子。

    东西收拾好了之后,两人正准备要辞行,而就在这时候,大弟铁生跑了回来,说家里的牛跑了,现在找不到。

    全家着急了起来,要知道这个年头,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牛的,而为了保住这一头牛,家里人吃了多少苦啊!家里最贵重的东西了不见了,怎能不着急?
6、夜壶风波
    于是,全家人都分散了开始寻牛去。

    到底是从小长大的地方,玉娘很是熟悉,便带着志清开始寻找。

    原来,不是牛自己跑了,而是小弟要去找哥哥,可是没有看到哥哥,自己便牵着牛回家。可是,走到半路的时候,遇到了邻村的牛娃说对面岭头有好吃的果子,便将牛拴在树上,然后随着牛娃去摘果子去了。

    快到天黑了才回到陈家,志清两人也就不留下来吃饭,急匆匆地往肖家村赶路。因为回门是不能直接留在娘家的,不然不吉利。

    两人摸黑回到肖家村,还没到村口呢,借着朦胧的月光便看到了婆婆刘氏在村口张望着。

    “志清,似乎是娘。”玉娘有些不大肯定地说。

    志清点点头,“别担心,娘应该是担心我们了。”

    果然,刘氏是因为担心两人,所以才到村头来接人。瞧见两人没事儿,刘氏也就松了一口气,责问,“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志清解释了一遍,又说,“娘,这里有玉娘给家里准备的血参,您留着吧。”

    说着,将篮子里的血参递过去。

    血参可是好东西啊。

    刘氏的双眼刷一声亮了,没想到儿媳妇竟然懂得采摘血参,再瞧瞧这篮子里的东西,心想:陈家也真是舍得啊,这里的肉估计还有两斤呢,还有这些个鸡蛋。哎呀,比老大家回的礼要多啊。

    刘氏心头的火气也就消了,“还没吃饭吧?赶紧的,给你们俩留着饭呢。”

    玉娘松了一口气,突然觉得自己这相公挺不错的,做事面面俱到啊。

    玉娘看了看志清,冲着他笑笑,不说话。

    那一双清澈的眸子,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看得志清的心头痒痒的,也甜甜的。

    不想问话,志清也冲着玉娘笑,雪白的牙齿在月光下闪烁着光芒。

    感觉两人这样子挺傻的,玉娘不好意思地垂下头去。

    正巧,这一幕被转身的刘氏看在眼里,不禁也笑了,而她的笑容里多了一份暧昧的成分。

    终于歇下来,玉娘想起自己还没学会缝补渔网呢,立即搬来两张矮矮的凳子,然后等志清进来,便小声地说,“阿清,你赶紧教我缝补渔网啊。”

    虽说她不懂得,当着大家的面学习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她就是不想让婆婆他们心里头有丝毫不好的想法。

    瞧着她着急的小模样,志清笑了,本想劝说她明儿个再学,可是看到她眼里的亮光,不忍心了。

    其实,这就好比拿绣花针绣花一般,而这活儿比绣花要粗糙。

    好不容易,玉娘学会了,这高兴的尽头还没过呢,外面传来了刘氏的声音,“志清啊,蜡烛可贵了,别总是浪费啊,早些休息。”

    玉娘急忙捂住嘴巴,扑闪扑闪的大眼睛看着志清。

    志清被她这模样逗笑了,回了母亲话之后,便收起那些渔网,说:“玉娘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

    玉娘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男人是消遣她了吧,分明就是再简单不过的活儿,竟然如此的夸奖……

    洗了手之后,志清从外面端来一个小壶。

    玉娘目瞪口呆,这是……夜壶啊!

    她还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的卧房会有尿壶,真是吓尿了。

    “你,你把这东西端进来做啥?”玉娘咂舌。

    “……”志清无语,这夜壶能做啥啊?

    玉娘知道自己大惊小怪了,整理一下思绪,才说,“我们还年轻呢,用不上这个,还是拿出去吧。”

    志清蹙眉,从小到大,夜间屋子里头都需要放置一个夜壶的,为何不需要?

    “阿清,我们还年轻的对不对?这玩意儿放在屋子里头味道不好,再说了,对我们的身子也不好啊,还是放在外面吧。”玉娘只有软着声劝说道。

    汗,之前她还真是不知道自己的屋子里需要放置一个夜壶的,虽然夜壶已经洗干净,但是只要知道屋里头有这么一个东西,心理作用也会觉得味道不好。

    志清笑了,点点头,拿着东西出去了。

    其实,他从未用过夜壶,但是夜里在屋里放一个夜壶却是一种习惯。

    玉娘又想到一个问题,若真是要起夜的话,岂不是要到‘遥远’的茅厕去?

    想想那一段黑不溜秋的路途,再想想那臭熏熏的茅厕,玉娘心里头一阵阵的恐惧。

    志清在她身边躺下来之后,她便开了口,“志清,如果,我说如果啊,如果我要起夜的话,你会不会陪着我?”

    她胆子很小的,真的很小。

    志清斩钉截铁地说:“会。”

    玉娘笑了,送了一口气,闭上眼睛,开睡。

    不过,脑子却越来越清醒了,这样的生活环境可以称得上恶劣。可是要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本,而这资本,自然就是银子。

    她手头上没有银子啊!

    越是思考,脑子越是清醒,玉娘睡不着了,只有打扰一旁的志清,“阿清,平日里,家里都是以什么谋生啊?”

    这话有些奇怪,但是不妨碍志清理解。

    “平日里我和爹出海,回来之后,娘便会把这些鱼拿到集市上换一些钱。得空的时候,会出去打打短工什么的,都能换些钱回来。”

    就只有这么一些办法挣钱吗?玉娘愁了,若是一直依靠这样的活,啥时候才能发家致富?才能摆脱贫困啊?

    “明日若是不需要出海,我想到集市上看看。”想了想,玉娘说。

    既然想着做些小买卖,总得了解清楚周围的环境才成。

    “好,正好三六九是赶集的日子,我们明日就到集市上转一圈。”志清有些开心,不知为何。

    玉娘笑了,轻轻嗯了一声,便睡了过去。

    次日清晨,玉娘起身的时候,便听到刘氏问志清,“志清,这夜壶为何不放在屋里头?”

    玉娘泪啊,不过就是一个夜壶,还需要这般交代啊?

    “奶奶,这个我们暂时用不着呢。”

    “怎么会用不着呢?”刘氏很是不解。

    志清淡淡一笑,说,“奶奶,这是我早上拿出来的,其实我们都不需要用到的,以后就不放在屋里头了。”

    刘氏的眉头微微一蹙,哪有不需要夜壶的?想了想,低声问,“志清,是不是玉娘不喜这夜壶放在屋里头?”

    志清连忙说,“娘,不是。只是我们俩都还年轻呢,这个东西放在屋里头不大好。再说了,到时候若是要怀娃这些的话,对身子也不好,毕竟味道不好啊。”

    刘氏不大赞志清说的这一套,但是想想志清是个读书人,懂得的道理必定也会多一些,便不再开口。

    玉娘不由无语望天,阿清啊阿清,为了不将夜壶放在屋里,你竟然将怀娃搬了出来,真是够厉害的。
7、开枝散叶
    吃了早饭之后,玉娘与志清便要随着刘氏夫妻到祖屋上香。

    看到志清爹几人过来,肖奶奶笑了,“志清媳妇长得真俊。”

    玉娘恭恭敬敬地在二老跟前下跪,奉上茶水,接过二老的红包,才起了身。

    其实,她一直觉得这里非常奇葩的一件事情是,为何新嫁娘在回门前不能出家门?为何祭祖要在回门之后?

    汗,果真是地方风俗问题啊!

    老爷子满脸严肃,叮嘱两人要好好过日子。

    志清两人恭敬地答应下来。

    老太太却叹息一声,“志清终于娶了媳妇,那就好好为家里开枝散叶吧。”

    玉娘的嘴角抽了抽,怎么一下子就到了开枝散叶这个层面上来了?

    “娘,前些天我一直听三嫂家里吵闹,这是怎么回事?”刘氏扶着老太太到一旁坐下,有些担心地问道。

    提到老三家里头,老太太气了,可是又是无奈,“还不是因为老三媳妇么?整天嚷嚷着,说让伟强把他媳妇给休了,这算什么事儿啊?”

    刘氏等人目瞪口呆!

    虽然伟强还没能留下一男半女的,可是也还不至于走上休妻这一条道啊。

    提到这个事情,老爷子自然是很生气,这一辈子,他就是老老实实的庄稼汉,渔民。可是十年前因为几个儿子媳妇的争吵,不得不分了家。可是如今就算是分了家,各过各的,也不见得他们可以安安分分的。

    休妻,这是他们老肖家从未有过的事情。如论如何,娶来的媳妇进门这么些年来,跟着自己过了那么多的苦日子,已经是亏待人家了,怎能还做出休妻这种事情来?

    “只要我肖正君还在,就绝对不允许他老三家做出这种事情来。”老爷子闷声道。

    志清爹瞧见老爷子生气了,也就只有开口宽慰道:“爹,你和娘别生气了,这件事情三哥自然会有主张的,三哥不是不懂事之人,自然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老太太不满道:“你三哥是懂事之人,可是他那媳妇不见得就是懂事的。若是懂事的话,当年就不会撮合着大家一起分家。”

    提起这件事情,老太太心里头还是觉得伤啊。全村的人,谁家会早早分了家的?这就是让人笑话啊!虽然她也想抱曾孙,但是老爷子说得对,即便想要抱曾孙子,也不能休妻,这会让村里人笑话的。

    玉娘抿了抿嘴,知道自己不大好插话。其实,她多少也能够了解,毕竟这个年代,分家就代表着家里不和谐,这样会让外人笑话的。所以,因为分家,老太太难受着吧。

    “好了,事情已经过去了,旧事重提算是怎么回事?”老爷子冲声道。

    老太太不满地瞪了老爷子一眼,不过在老爷子的威严下,她也只有噤声。

    回去的路上,玉娘没说话,志清倒是开了口,“娘,田里没什么活了,今儿个我就带着玉娘到集市上逛一圈,顺便将明儿个需要出海的东西给办齐了。”

    刘氏想了想,点点头,“去吧,你们早些回来,可别逗留太久。”

    志清应下了,等玉娘收拾完毕,两人便出了家门。

    既然是去集市,一个多时辰的路途,两人自然不会步行而去。

    村头牛蛋爷家已经聚集了三五个妇人,都是等着牛蛋爷出发前往集市的。

    “哟,志清这是要带着媳妇儿赶集去啊?”铁锤娘笑着说,心里直赞叹,志清这媳妇儿长得也太俊了些,不过与志清真是绝配啊,两人都这么好看。

    “铁锤婶,我带着玉娘到集市上买点东西。”志清也笑笑回答。

    玉娘只是冲着众人笑笑,并未开口。

    很快地,牛蛋爷很快出来,众人纷纷掏出一个铜钱递了过去,而志清则是掏出俩铜钱。

    牛蛋爷看了玉娘一眼,笑眯了眼,说:“志清啊,你忘记了,大爷可是从来不收新进门娘子的车钱的,赶紧收回去。”

    牛蛋爷从志清的手里接过一枚铜钱,便上了车子,等待众人上车。

    玉娘冲着牛蛋爷甜甜一笑,道了谢。

    “志清这媳妇嘴真甜。”

    “可不是嘛,嘴甜,声音也好听,就像那黄鹂鸟叫一般,真是好听。”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这路途倒是也不感觉到远。

    玉娘笑着听着众人聊天,时不时地会应上几句,不过,大部分的注意力还是放在了路边的草丛上。这路边估计有些草药的,回头还可以采摘一些回去。

    其实,这个时候的集市与印象中外婆家的集市差不多,都是零零散散的一些人卖着各种各样的东西。譬如一些小玩意儿,一些小吃,还有一些商铺啊什么的。

    玉娘的注意力放在了小吃,还有商铺上面来。

    这里的小吃品种不多,只是一些炒花生啊什么的。而商铺倒是挺不错的,米铺,裁缝店,还有各种各样的杂货店。

    瞧着玉娘认真的模样,志清笑了,“看上了什么?”

    玉娘也笑了,“就算是看上了什么,你现在能买下来吗?”

    志清摇摇头,他现在还真是办不到。

    玉娘脸上的笑意更浓了,“那你还问。”

    志清却正色道,“就算现在买不到,日后肯定能够买到的,相信我,我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只是一句玩笑,却让他如此重视,玉娘的心里头倒是暖暖的。

    玉娘笑容中带上了甜腻,点点头,“我信你。”

    志清傻傻地笑了。

    看了一会儿,玉娘说:“志清,我们也来做生意吧。”

    志清愣住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淡笑道:“做生意可是要有本钱的。”

    玉娘点点头,拉着他走到一旁,指了指不远处的鱼摊道,“看到没?”

    志清不解,“什么?”

    “我们这里只有卖鲜鱼的地儿。”

    志清点点头,还是没能明白玉娘话中的深意。

    玉娘笑了,解释道:“阿清,在整一片国土之中,并不是每一个地方的人都能吃上鲜鱼。沿海的地方不多,而且,沿海的地方多数会被管辖得非常严格。所以,海鲜这玩意儿对于内陆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新鲜的东西。海鲜对我们来说是最便宜不过的,但是若是放在内陆,甚至是京都来说,这将是非常昂贵的食品。”

    志清的双眼亮唰唰的,直勾勾地看着玉娘那张精致的小脸蛋,声音中含带着不少兴奋,“你的意思是,我们将这些海鲜带到别的地方去卖?”

    玉娘笑着点头,“果然是聪明人。”

    志清提出了疑问,“可是,现在天气很热,若是距离稍稍遥远一些,这些鱼将会变臭,甚至腐烂。”

    玉娘咂舌,倒是没想过这个问题。
8、劝架
    带着做买卖这个问题,两人办完了事儿,便在集市尽头等着牛蛋爷。

    两人到家的时候,便听到了叹息声,“现在这年头,那也没办法了。”

    玉娘看了志清一眼,志清才说:“应该是阿磊哥来了。”

    两人进去,果然看到旭磊与刘氏等人一起坐在院子里缝补渔网。

    看到两人回来,徐磊倒是笑了,“回来了。”

    “阿磊哥,来啦。”志清打着招呼。

    玉娘也随着他打了招呼,微微笑着。

    “过来瞧瞧有没有什么帮得上忙的,明儿个就要出海了,要早些做准备啊。”旭磊手上飞快,面上微笑道。

    “事情都办好了吧?”刘氏笑眯眯地开口问志清。

    志清点点头,“都已经办好了。”

    “赶紧去吃饭吧。”刘氏便垂下头去,接着干活。

    吃了午饭之后,玉娘搬了个小凳子在志清的身边坐下,开始慢慢地忙起来。虽然她学习比较晚,但是仅是一个晚上,也已经出师了。

    瞧着她不大娴熟的动作,志清微微一笑,眼底尽是鼓励。

    瞧着这两人的交流,刘氏心中很是高兴,旭磊瞧着,心中有了数,倒是也挺开心的。

    傍晚时分,一切准备就绪。

    “好了,我也先回去了。”旭磊伸了个懒腰,笑着说道。

    “多亏你这孩子来帮忙,不然四婶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够完活儿。”刘氏笑容满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