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极品三国-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呢,也还可以依托这个关系,在张角临死之前从张角那里讨个什么信物之类的东西,尽量多接收些黄巾军,也为自己以后的争霸天下的道路集聚力量,这样来看的话,今天和张角成了翁婿关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正文 第十九章 五步成诗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2:36 本章字数:3164

    古时候,一般人想要见到皇上是相当困难的,因为皇上基本上是不大出宫门的,即使皇上出了宫门也不会在背后写着“皇上”两个字。一般的外地大臣,即便是得到了皇上的召见,也要经过层层搜查、重重考验,确认不是刺客,才可以见到皇上。
    丁淮虽然是当朝大臣的儿子,而且还是皇上下旨传召进宫面圣的,也是不能例外。在经过一系列麻烦而讨厌的手续后,丁淮终于如愿以偿地见到了传说中的汉灵帝,这个东汉王朝最荒淫的皇帝。
    灵帝名刘宏,生性十分好淫,他在后宫里随时随地看中了哪个女子长得美艳就拉到床上交欢。汉朝的宫廷女子与后世不同的是都穿着开裆裤,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而且开裆裤里面什么也不穿,为的就是让皇帝临幸起来方便,连衣服都不用脱。
    灵帝与众多的姬妾在西园**游玩,为了盛夏避暑他盖了个“裸游馆”,让人采来绿色的苔藓将它覆盖在台阶上面,引来渠水绕着各个门槛,环流过整个裸游馆。他选择玉色肌肤、身体轻盈的歌女执篙划船,摇漾在渠水中。在盛夏酷暑,他命人将船沉没在水中,观看落在水中的**宫娥们玉一般华艳的肌肤,然后再演奏《招商七言》的歌曲用以招来凉气。
    丁淮见到的灵帝,基本上和心中所想的一致,圆脸方额,阔面枣鼻,看起来确有几分天子的威严,只是有点酒色过度,脸色显得略微有些苍白。而灵帝见到丁淮后,却不禁在心中暗暗赞叹一声,这孩子果然是个人物。
    而且丁淮长得也确实不错,虽然不是特别英俊那种,却也是身体结实魁梧,相貌堂堂,浓眉大眼,皮肤白皙,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阳刚之气,并且魁梧中不乏智慧,斯文中又显英姿。
    不但灵帝暗暗叫好,就连朝中百官也纷纷称好,丁建阳竟然有子如斯,真是有福,单从外表来看,这和年轻人早晚便要成大器,更何况此次还有平定南方两郡的战功,只是不知道这次的大胜是贼寇太菜、是巧合还是真如传言所说的那么有才。
    来到朝堂中间,只见丁淮不慌不忙跪下,双手伏地,连扣三个响头,口中高呼:“草民丁淮叩见皇上。”
    在朝堂之上见到皇上,竟然能够如此镇定,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镇定的功夫竟然出现在一个第一次见到当今天子的一个年轻人的身上,不能不让众人感到惊奇,同时也暗暗佩服丁淮的镇定力。
    灵帝也是略感奇怪,也没多想,随口道:“平身。”
    丁淮记着父亲的教导,赶紧接着说:“谢皇上。”
    谢礼之后。丁淮垂手站立。等待灵帝发问。
    果然。灵帝问道:“下面所站可是并州刺史丁原之子丁淮?”
    丁淮心下好笑。皇上就是皇上。这排场也真够大地。这句话不是明知故问嘛。你不知道我是谁。干嘛把我招进宫来。丁淮心中虽然这样想。却是不敢不应。回道:“回皇上。草民正是丁淮。”
    为什么丁淮要自称草民呢。因为虽然丁原身为一州刺史地高位。但是丁淮却只是平民百姓一个。身上没有官职。所以只能自称草民。
    这时灵帝又道:“你地传奇经历。朕也听说一二。做过乞丐。当过王博府中地下人。也曾占山为王。与朝廷作对。此番你能平定南方叛乱。朕便赐你将功赎罪。以前地罪责便既往不咎了。”
    丁淮这次来到洛阳为地就是灵帝地这句话。没想到这么简单就到手了。丁淮急忙再次跪下叩首道:“多谢陛下隆恩浩荡。愿陛下仙福永享。寿与天齐。”丁淮一激动。将《鹿鼎记》地话也用上了。
    灵帝一听,乐了,这个年轻人的嘴还真会说话,于是道:“好了,赐你平身,起来回话吧。”
    丁淮急忙再次叩谢,然后起身。
    灵帝继续道:“虽然在外漂泊数年,甚是艰辛,却也将汝造就成了我大汉的栋梁之材。朕曾听说汝曾拜当世三大仙人之一的左慈道长为师,学艺三年,文武双全,今日可愿在这大殿之上(全文字小说阅读尽在拾陆K文学网)表演一番?”
    丁淮听到灵帝的称赞,心中得意,口中却连称不敢。
    对于丁淮年纪轻轻就懂得谦虚,灵帝似乎十分欣赏,点了点头,道:“今日,朕便命你当廷舞剑一回,赋诗一首,不知你能否做到?”
    丁淮听到灵帝这句话,心下便明白了,原来皇上并不相信自己,而是要当场考验,于是躬身道:“草民愿意一试。”
    这时,灵帝微一摆手,便有一名太监下来,递上一把宝剑。
    丁淮双手接过,一拔出鞘,直觉有一股冷气迎面扑来。仔细一看,只见剑身晶莹雪亮,剑仞锋芒,丁淮不禁暗赞一声:好剑。
    灵帝见到丁淮似乎对此剑颇为赏识,便道:“若是你能剑舞圆华,诗惊满堂,令朕和百官满意,朕就将此剑赏赐给你。”
    灵帝的话音刚落,百官均是大惊,就连张让等人也感到吃惊。原来这把剑乃是一柄上古宝剑,名叫:太阿剑,此剑锋利无比,削铁如泥。景帝朝的时候,曾经以这把剑作为上方宝剑使用过,一直到今天,可以说是国宝之一。
    今日,灵帝竟然一开口便想将这把剑赏赐给丁淮,根据平日灵帝吝啬的性格,不能不令人吃惊,虽然现在还不知道丁淮的表演能否令灵帝满意。
    其实,灵帝在说出这句话之后,马上就后悔了,灵帝一生精于算计,卖官卖田,向来都是有赚无赔,并且灵帝一生赏赐有功之臣的次数都很少,赏赐之物也不是什么奇珍异宝,何曾象今日这样大方过。
    然而,君无戏言,既然话已说出,收回是不可能了,灵帝也只有盼望丁淮的表演不能令自己和百官满意了。但是丁淮哪里会知道灵帝心中有这么多的想法,谢恩之后,便退后三步,挺剑而立,大有气吞山河之势。
    朝堂内的武将们纷纷暗暗点头,看来此子确实经过高人指点。丁原在百官列中看到儿子的表现,心中更是欣慰,今日可算是大大露了脸,同时也在担心儿子能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出让皇上和百官满意的佳作来。
    其实,这把宝剑要不要对于丁原来说并不重要,在像丁原这样的高层官员来说,面子问题却是至关重要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若是丁淮真的不能当场赋诗,很可能会被皇上认为是虚有其名,虽然不会有被杀头的危险,以后却也不会再得到皇上的信任。对于丁原这样的忠臣而言,失去了皇上的信任,比丢了性命还要可怕,所以丁原现在已经是满头流汗,衣衫全透了。
    而此刻的丁淮也开始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后退,同时脑中也已经闪过了数十首古诗词,当退到第五步的时候,丁淮早就已经选好了一首,就是李白的《侠客行》。五步也是丁淮刻意选择的,三国时期有曹植七步成诗,自己只用五步,少了两步。
    于是,丁淮一边舞剑一边颂诗: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当丁淮念完最后一句“白首太玄经”的时候,这一轮剑正好舞完,丁淮便收剑站立,等候满堂的喝彩和掌声。
    果然不出丁淮所料,虽然没有掌声(朝堂之上谁也不敢鼓掌喧哗),但是惊叹之声却是充满了整个朝堂,灵帝的心中更是又激动又难受,如果说只是单凭外面的传说和平定南方两郡的战果,灵帝当然不会完全相信,刚才让丁淮当场赋诗舞剑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此刻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丁淮在这朝堂之上五步成诗的精彩绝伦和犹如行云流水的剑术表演,灵帝心中的那一点点怀疑也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灵帝更是欣喜大汉朝到了自己这一代终于出了个天才,并且还是个文武全才,这正是灵帝的激动之处。
    而让灵帝难受的是方才话已说满,这把太阿宝剑只能赏赐给丁淮了,灵帝心中不由肉疼。但是,灵帝虽然惜财如命,却还是能够分清轻重的。宝剑虽然赐出,以后有机会还是能够收回的,可是这样的文武全才却并不是每朝每代都能够出现的。
    。





    正文 第二十章 求地汉中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2:37 本章字数:3702

    正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请发生了,只见宦官张让趁机从旁对灵帝言道:“陛下,既然并州刺史丁建阳之子确有才华,皇上正可举其为方正,也显得陛下的求才若渴之心,更可令天下士子归心,为我大汉效力。”
    此刻心情大好的灵帝听到此言,正合心意,于是对丁淮道:“丁淮,汝今日之表现实在让朕大开眼界,朕现在便将汝举为方正,以汝之年龄而言,不如暂到一地为县令,锻炼两年之后再行升职,汝以为如何?”
    方正是汉代的选举科目之一,被举方正即意味着可以做官了,有时候方正和贤良并在一起,称为贤良方正。推举方正,一般都是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举,丁淮这个方正却是皇上亲举的,不但分量更重,而且这在东汉的历史上也是头一次。
    丁淮见张让亲自出口帮助自己,心下甚是纳闷,大汉朝宦官集团和士族集团向来是势不两立,自己又是并州刺史丁原的儿子,按照常理来说,张让不但不应该帮助自己,而且应该在灵帝赏赐自己的时候出言阻拦才对。
    不但丁淮心中纳闷,百官也是如此,但是见到张让是在为丁淮说话,都没有出言反对,这样的默契数十年以来尚属首次。而且,就连其他宦官也是不解,不知道张让心中打的是什么主意,毕竟张让是宦官集团的头头,在不知道张让心思的情况下,谁也不敢贸然干预。
    丁原也是此种想法,但是已经顾不上张让是什么想法了,对这样的封赏怎么会不满意,说是喜出望外还差不多,丁原父子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叩谢圣恩。
    这时,正当大家都为丁淮感到高兴的时候,丁淮并没有直接回答灵帝的问题,而是忽然手捧宝剑,跪下道:“臣有个小小的请求,还望陛下应允?”
    百官听到这句话,纷纷为丁淮捏了一把汗,灵帝的性格向来自私、贪婪,从来不允许任何人提出任何要求。一旦发生,灵帝当场虽然不会治罪,但是待到事后,当事人轻则罢官,重则被关入大牢,或者被处死。
    所以,当百官听到丁淮竟然开口向灵帝提出要求,以为丁淮不知灵帝性情,不由为丁淮担心。丁原心下更是慌乱,自己确实向儿子说过,朝堂之上不可多说话,更不可向皇上提出什么要求,所以这件事情在丁原的意料之外,丁淮事先并未向丁原说起此事。所以,当丁淮的这句话一出口,丁原只觉得刚刚消下去的汗再次遍布全身,额头、手心、后背都是汗,虽然出汗却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冷战,心中更是唯恐灵帝发怒,儿子遭殃。
    果然,听到丁淮竟然向自己提请求,心中微怒,脸上立显不快,却并未立即发作,只是沉声问道:“何事?”
    丁淮早在来洛阳之前便将灵帝的脾气、性格打探的一清二楚,何况父亲也曾交代过,当然也知道灵帝不喜别让向他提出要求,只是丁淮对于这件事情颇有把握,也猜到灵帝不会立即发火,毕竟刚才自己的表现很令灵帝满意。
    听到灵帝问何事。丁淮便不慌不忙道:“臣有两件事情。。。。。”
    丁淮地话还没说完。满朝文武立即像炸了窝一样。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互相私语。议论地内容几乎都是说这孩子真是太不懂事了。竟然向皇上要求两件事情。而和丁原交好地皇甫嵩、卢植、杨赐等人纷纷暗示丁原。让他赶紧制止住丁淮。别让他再向下说了。否则。一旦皇上雷霆震怒。不但丁淮小命难保。而且还会祸及丁家。
    但是。丁原并没有说话。虽然多年没有见过丁淮。但是儿子数年地历练和近一个月地接触。使得丁原对儿子有了一个新地认识。儿子已经是一个文武兼备地大汉地人才。既然儿子今日开口向皇上求事。必然有十足地把握。自己若是从中干预不但会惹得皇上不高兴。也许还会打乱儿子地计划。所以。丁原决定赌一把。主意拿定之后。丁原便稳站一旁。默不作声。任凭丁淮在那里发挥。
    反倒是皇甫嵩、卢植、杨赐看到丁原竟然能够如此沉得住气。急得像热锅地蚂蚁一样。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只听张让尖叫一声:“肃静。朝堂之上岂能喧哗。”张让见到百官在朝堂之上喧哗起来。心中大喜。故意在此高喊一声。提醒一下灵帝。
    听到张让公鸭般地叫声。百官这才意识到。这是在朝堂之上。方才大家太为丁淮担忧了。竟然忘记了这是上朝时间。依照大汉律例。朝堂之上随意喧哗是要问斩地。众人不由各自捏了一把汗。也许是喧哗地人太多。也许是丁淮地表现太令大家吃惊。灵帝并未追究此事。张让地毒计不禁泡汤了。
    听了张让的叫声,灵帝也回过神来,心想,这小子竟然还要求两件事,真是不知好歹,依仗自己颇有才能便要骑到朕的脖子上,若是十分过分的要求,朕必定要治罪于你这小子。于是,灵帝对丁淮沉声道:“竟然有两件事,是那两件事?”
    虽然灵帝说话的语调已经变了,但丁淮并没有丝毫的慌张,依然是不紧不慢道:“这第一件事,臣请皇上收回成命,将太阿宝剑收回,此剑乃我大汉之宝,又是历朝之上方宝剑,微臣无功不敢愧领。”
    丁淮的话音刚落,灵帝的脸上立即是乌云转晴天,本来灵帝赏剑之后就已经后悔了,苦于君无戏言,无法改口,如今丁淮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正中灵帝下怀。而百官也纷纷松了口气,均想,早知这这样的事情,自己岂非白操心了,还差点弄了个朝堂喧哗之罪,心中不由暗暗好笑,更加对张让恨之入骨。其实恨之入骨也不是这一次,百官对宦官们早就是恨之入骨了,只是苦于无法将其扳倒。
    灵帝点了点头,趁机道:“难得你年纪轻轻就能为朝廷着想,既然如此,朕就依你所言,将宝剑收回,另赐宝物。不知这第二件事情又是何事?”听到了第一件事情竟然是这样,灵帝估计第二件事情也不会是什么难事,便主动寻问起来。
    丁淮的再次开口更是令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这第二件事情便是请陛下封臣为汉中太守。”
    此言一出,全场皆惊。
    灵帝也愣了,没想到丁淮竟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沉默良久,灵帝心中犹豫不定,太守的官位在大汉也算不小的官位了,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依据的灵帝一贯买官卖官的风格,这样的官职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岂能随便说给就给了。而群臣也更是没有一个敢说话的,都是一双眼睛直勾勾的看着灵帝。
    丁淮见灵帝沉默不语,猜到他必然不舍得,于是又道:“陛下,臣之所以向陛下求取汉中太守一职,并非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陛下和天下之人。”
    灵帝心中很是奇怪,暗道:“这小子越拐越离谱了,自己想要一个太守的职位,怕我不同意,便主动要求去几乎是天下最为贫穷的汉中郡,现在又说什么是为了朕和天下百姓,简直是胡扯八道,待会且听听他如何说。”
    于是,灵帝道:“爱卿为何如此之说,朕有点糊涂了。”
    丁淮仍很不紧不慢道:“陛下也曾听说,微臣年幼之时曾经赌气离家出走,在外漂泊十年。在这十年当中,微臣有一次曾经碰巧救下一名老者的性命,为了报答微臣,这名老者给了微臣一张酿造啤酒的秘方。”
    “啤酒?”,大汉朝历来受到周围国家的贡奉,虽然现在比不上汉武大帝之时,但是各国的好酒在灵帝的后宫还是有不少的。是以,汉灵帝一生什么样的酒没喝过,但是这个啤酒却是第一次听说,不觉好奇道:“何为啤酒?”
    丁淮道:“微臣之前也从未听过啤酒,那名老者带着微臣到其家中染缸微臣品尝了他自酿的啤酒,微臣喝了第一口觉得有点苦涩,但是再饮而数口之后,微臣当即便不忍放杯了,在那老者家中,微臣两个时辰之内便足足喝了二十升方才停杯。”
    “二十升?”,不但灵帝听了觉得不可思议,就连满朝大臣都认为丁淮在胡说八道。当时的白酒的度数虽然也不是很高,但是却也比啤酒高了许多,就算是天下间酒量最大的人恐怕也喝不了二十升白酒。
    就在众人还在惊诧之中的时候,又听见丁淮道:“当时微臣是喝得酩酊大醉,就在第二天的时候,那老者说了一句让微臣很吃惊的话,这种酒天下间只有用汉中之水方能酿出极品,所以微臣这才向陛下恳请汉中太守一职,半年之内,微臣一定能将汉中啤酒送到皇宫,倘若此酒不如陛下之意,陛下大可将微臣罢官,并追究微臣的欺君之罪。”
    灵帝一声只有三个爱好:女人、酒和做生意,在听到丁淮方才的话的时候,灵帝早已是酒虫打动,心中更是早已同意了此事,欣然道:“好,难得爱卿心中竟有这样的想法,朕就封你为汉中太守。半年之后,爱卿可一定要将你说的那个什么汉中啤酒送进宫来。”
    丁淮暗中得意,脸上更是大喜过望,口中高呼:“多谢陛下,微臣必定不负圣望。”
    丁淮为什么要这个汉中太守的职务呢。汉中位处益州、荆州、雍州之间,南可取益州,东可攻宛城,北可出长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汉中之地,山势险峻,进可攻退可守,还有一点,在汉中之地训练士卒、囤积粮草,只要能够做的隐蔽,也不会被人发现。






    正文 第二十一章 夜探冷宫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2:38 本章字数:3629

    从灵帝那里回来之后,丁淮的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夜探冷宫,见一见被灵帝冤枉致死的宋皇后,揭开这历史上有名的汉末三大奇案中的宋皇后之死的真相。如果根据历史时间进行推断,此时宋皇后应该已经不在人世,而何贵妃应该已经成了皇后。
    既然现在何贵妃还没有成为何皇后,那么宋皇后必然还没有死,只是被软禁在这冷宫之内,但是要在防守森严的皇宫大内进入冷宫,并且还不能被人发现,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因为一旦被人发现便是诛灭九族的大罪。但是想到这让后世人认为是汉末谜团之一的宋皇后的死因,丁淮不由热血沸腾,只要能够说动宋皇后不会大喊大叫,这件事情还是有很大可能成功的。
    历史上宋皇后是扶风平陵人,出身皇亲国戚。汉章帝时,宋氏家族的两姐妹曾同时被选入掖庭,而且全被封为贵人,大宋贵人还生了皇子刘庆,曾经被立为太子,但是后来被废为清河王,宋皇后正是两姊妹的曾孙女辈。
    宋氏聪慧美丽,又具有“淑媛之懿”,在公元170年被选入宫,当年便并被册封为贵人,第二年又被册封为皇后。身居皇后高位的她明白这后宫之内到处充满了斗争,并且自己也是很多人的攻击目标,所以,宋氏平时为人处事非常小心。
    可尽管宋皇后深知宫闱之中勾心斗角的可怕与相互倾轧的险恶,她也谨慎周密地待人接物,如履薄冰地维护地位,但是不幸却没有因为她的贤淑或因为她的小心而离她远去,最后还是降临在她的身上。
    宋皇后有个姑姑是渤海王刘悝的妃子,宦官中常侍王甫与刘悝曾经有过节,而王甫是张让的心腹之一。
    后来,张让等人诬陷刘悝图谋叛乱,刘悝被迫自杀,宋妃冤死狱中。害怕遭到宋皇后的报复,王甫等人又接着陷害宋皇后。公元178年,张让指使太中大夫程阿上书诬告宋皇后利用“巫蛊之术”惑乱后宫,诅咒皇帝。
    灵帝非常愤怒,联想起刚刚处理过的刘悝谋反,他更加怒不可遏。不顾群臣反对,甚至没有经过任何调查,便立即诏令废黜宋皇后,并诛杀其父及兄弟,流放其他亲戚。宋皇后无辜受贬,并累及亲人,不久便在冷宫之内忧愤而死。
    但是,史书上所记载的关于历朝历代皇室的秘闻大多有误,一来是为了维护皇室尊严,必须将真相进行隐瞒,无论牺牲多少条人命,二来皇宫之内发生的丑事都是极为保密的,而能够传到宫外,则几乎都变味了,有点野史的味道,当然这也不排除皇家故意派人在外散布的结果。
    关于宋皇后的事情,丁淮就觉得十分可疑。但是,要想知道事情的真相,恐怕只有见到宋皇后本人才行。
    好像老天爷也在暗中帮着丁淮,虽然白天的时候烈阳高照,晴空万里,但是晚上月亮并没有出来,就连星星也找不见一颗,所以显得夜色特别的黑,几乎是伸手不见五指,正好方便了丁淮的活动。
    经过几天地仔细观察。丁淮找到了皇宫地一个缺口。就在皇宫东南角。整个皇宫地四周都有严密地把守。唯独这里是无人防守。此地位处皇宫地西边。出了这道墙便是出了皇宫。但是这道墙地外面便是洛水。由于建造位置地特殊。使得这座墙在外面看来约有三丈多高。而且墙外根本没有立脚之地。没有特别好地水性和攀缘技艺。是不可能从外面进入皇宫地。
    这个地方以前也曾有过守卫。后来在汉章帝地时候。因为压缩宫内开销。将这里地十名守卫抽走了。后来便再也没有重新安置。这个缺口便这样一直保留了下来。对于一般人来讲。从此处进入皇宫确实是不可能地。但是丁淮却进入了。不仅仅是因为有一身好水性。而且丁淮两年前曾经打造了一个长锁。锁头是一个铁抓。用于攀沿最是适合。没想到这次竟然用上了。有了这个工具。丁淮没费多大地功夫便进入了皇宫之内。
    根据白日进宫面圣时候。丁淮不但记下了冷宫地位置。而且连皇宫守卫地大致方位都牢牢记在了心中。是以丁淮很快便来到了冷宫地墙下。一个鹞子翻身。便翻到了墙头上。丁淮往里面一瞧。乖乖。可不得了了。没想到冷宫里面竟然还这么大。究竟哪一间才是宋皇后居住地房间呢?
    正在丁淮为难之际。忽然。一只猫正巧从丁淮身边经过。丁淮本能一伸手。将猫抓住手中。心中顿时有了主意。丁淮将墙上地瓦片揭下一片。狠狠地向一米外地水泥地砸去。只听“哗啦”一声。瓦片在地上摔得粉碎。丁淮连忙弯腰伏在墙头。等待里面人地反应。
    在这夜深人静地黑夜。这个声响立刻传到冷宫地各个角落。
    果然。唧唧呱呱地开门响不断。从各个房间内都闪出一个个地人来。丁淮定睛一看。全是宫女。大约有三四个。其中有一个胆大地还高声喝道:“谁。什么人?”丁淮在猫身上一掐。那猫吃痛。“喵”一声叫了出来。然后丁淮将猫向前一送。手一松。那猫便跳到了院内。然后又跳了几下。消失在黑暗之中。
    众人见是个猫,纷纷松了口气,便各自回房向主子回信了。又是一阵唧唧呱呱的声音,院内恢复了安静。
    丁淮心想,这灵帝即位这十多年以来,倒是贬了不少的妃子进入了冷宫,这还不包含已经受不了冷宫寂寞而自杀或忧郁而死的妃子,看来灵帝的后宫十分充实呀。
    等院内重新恢复平静之后,丁淮连忙跳进院内,站在中间,凝神聆听各个房间的声音,只听最里面的一个房间传来一个声音:“回皇后娘娘,是一只野猫,并没有什么人。”又听一个宛如天籁般的声音道:“穗玉,不是说了吗,别再叫皇后娘娘这四个字了。”
    那个叫穗玉的宫女道:“娘娘虽然经历此劫,但是皇上毕竟还是念在与娘娘多年感情的份上,并没有废去娘娘皇后的称号,说不定过上一些日子,一旦皇上查清楚了事情的真相,肯定会亲自前来将娘娘接回宫呢。”
    那个天籁般的声音再次响起:“傻孩子,宫里头的很多事情你是不明白的,唉!”
    随着这一声叹息之后,屋内的两人再也不说话了,这时只见屋内的灯光一亮一暗,想来是这个叫做穗玉宫女在修理灯芯。
    丁淮大喜,没想到这么轻松就找到了宋皇后的居处,丁淮一闪身,站到门口,轻轻一推,没推开,使劲一推,还是不行,看来里面是上了门闩了。丁淮想了想,便闪在一旁,将食指放在口中沾湿了,在窗纸上弄了个洞,向屋内看去。
    真是一个简陋的房间,两张床,一里一外,最外面是一张桌子和四个垫子,桌子上面放了几个杯子和一个茶壶,屋子里有两道帘布,将两张床和外面的桌子分别隔开,可能是两人还没有就寝的缘故,两张帘布都还没有拉下,这也就使得丁淮将里面的宋皇后看了个清清楚楚。
    只见宋皇后正坐在床沿,一副雍容华贵的仪态,凤眼柳眉,瑶鼻檀口,一身素淡稀竹绸缎,灵秀雅致,肌肤凝白如霜如雪。丁淮心中不由暗赞,好一个美贯后宫的宋皇后,只是她柳眉紧锁,心事重重,脸上显出淡淡的病态,看来这冷宫的滋味确实不好受,恐怕过不了多久,宋皇后必然会香消玉殒在这冷宫之中。
    略经思索后,丁淮便来到门前轻轻敲了敲门,听到敲门声,宋皇后道:“穗玉,你去瞧瞧是谁在敲门。”
    穗玉道:“一定是慧妍姐姐来还针线的。”说完,一阵风似地跑到了门口,将门打开。当看到门口站了一个浑身包在黑布之中,只有两只眼睛露在外面的人时,穗玉的嘴巴张得简直可以塞进一个馒头,也难怪,在这冷宫之中突然冒出了个黑衣蒙面人,任谁也会大吃一惊的。
    还未等穗玉那个“啊”字出口,丁淮便一把捂住她的嘴巴,一个闪身进入房内,举手在穗玉后脖上使劲一砸,穗玉顿时昏了过去。丁淮将她放在地上,然后转身将门闩插上。突来的惊变一下子把宋皇后吓懵了,直到丁淮插上门闩,转身面向自己的时候,宋皇后方始反应过来。
    “嚯”的站起,宋皇后面对这个浑身上下被黑衣包裹的陌生来客,颤声道:“你。。。你是什么人,深夜至此有什么用意?可是皇上派你来加害本宫?本宫都已经这样了,没想到皇上还是不能放过本宫。”
    望着眼前这个楚楚可怜的冷宫皇后,丁淮的心中不由一酸。为了免除其疑心,丁淮将蒙在脸上的面巾解下,然后单膝跪地,才道:“娘娘莫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