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极品三国-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克Γ俟偾峥矗蘸笥秩绾瘟⒆阌谥谥詈钪
正文 第二十三章 丁董对阵
16K 更新时间:2009…10…2 11:17:39 本章字数:2956
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忽有斥侯来报,说是军师郭嘉率领的三万青州军,夜行日宿,明日即可到达洛阳丁淮大喜,郭嘉来的真是时候,并且还躲开了董卓的斥候,有了这三万青州精锐,明日即可同董卓一战,给他一个突然袭击
第二日,董卓果然听从了吕布的建议,同吕布一起率领大军五万在丁原营前叫阵,丁原、丁淮已是胸有成竹,便率领韩烈、黄忠等人出营迎敌丁淮见并州军士气旺盛,不亚于西凉士兵,心中更是暗喜,当下发令道:“韩烈率领五千人马出右翼布阵,黄忠率领五千人马出左翼布阵,其余将领随我中军出发”
众将齐声道:“遵令”,两万并州骑兵迅速之间分成三个方队,飞奔出营了
营外董卓大军见并州军营门大开,营中大军如潮水般涌出,西凉军的军纪甚差,便不由自主退后,足足退后了三里之地才压住阵脚丁原、丁淮两骑当先身后韩凤、韩雪、韩霜三兄妹,在董卓大军跟前停出了马步,丁淮大喊一声:“董卓上前答话”声振全军,七万人仿佛听到了这一声喊叫
董卓突然间见到丁淮身后的韩凤、韩雪、韩霜三人,不由呆了,西凉本就少美女,更何况像韩凤、韩雪、韩霜三人这样还能披挂上阵的美女,董卓那里见过,只想将三人全部揽过来,搂在怀中温柔一番,心中对丁淮更是充满了无限的嫉妒
董卓只顾看美女看呆了,浑然没听见丁淮的喊话,身旁的李儒知道董卓的毛病又犯了,于是在董卓耳边道:“岳父大人,丁淮喊您上前答话呢”董卓这才反应过来,“哦”了一声,道:“是吗,答什么话?”
李儒不禁好气又好笑,耐住性子道:“丁淮喊您阵前答话”
董卓这才明白过来,道:“奉先、俊杰,你二人随我一同上前”
过了一会,董卓军前奔出三骑,面目可憎,肥胖的身材的董卓纵马在前,右手一人正是卖主求荣的吕布,左右那人丁淮却不认识,单看其阵势,知其必是一员猛将
丁淮待董卓刚刚站稳,便声先夺人道:“董卓,擅自收留并州的卖主求荣的反将吕布,在没有陛下旨意的情况下,又擅自带兵围困并州军营,莫非想造反不成,是欺我大汉无人吗?”
丁淮一顶造反的帽子一扣,董卓可受不了,连忙喊道:“丁淮小儿,莫要血口喷人,有何证据说我造反,今日董卓乃是奉陛下旨意捉拿并州牧丁原”
丁原在后面听到纵马上前道:“董卓你口口声声说奉陛下旨意捉拿于我不知圣旨何在丁原又身犯何罪?”
董卓本就是随口一说没想到丁原还真上前向他讨要圣旨不由支吾道:“我岂无圣旨圣旨现在我军营至于丁大人所犯何罪圣旨上没写董卓着实不知情丁大人可随董卓一起去面见陛下是否有罪到时便知”
丁淮听后哈哈大笑道:“董卓这等雕虫小技也敢在此卖弄若是我父亲随你前去岂不被你这奸贼害死白白丢了性命”
董卓恼羞成怒道:“丁淮小儿我在向你父亲口传皇上旨意岂容你在此大呼小叫”
丁淮嘿嘿一笑道:“董老贼你既然口口声声说是奉有皇上旨意我也可以相信只要你速速派人去取圣旨前来我父接了圣旨自然会同你一起入宫面圣若是董大人拿不出圣旨这假传圣旨地欺君之罪可是要株连九族地”
董卓一听心里一惊想道素闻丁淮勇猛异常用兵如神昔日曾以一己之力平定张角之乱后来更以两万军队大败二十万黄巾军威震青州并且此人手下谋士大将如云可是个厉害角色吕布这斯也不说丁淮现在并州军中否则我今日又怎能轻率出战回头再和他算帐只是没想到这小子不但打仗厉害口才也是厉害竟然让自己回去取圣旨这一来不就露馅了吗倘若自己不派人去拿不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吗董卓不禁犹豫起来
董卓左右想不出一个办法,身旁的吕布道:“主公,我军兵盛,并州军少,何须怕他”
董卓一想,是呀,自己只是被其名声所震,目前自己兵多,何必怕他一个丁淮,况且自己还有吕布、华雄这样的猛将想到这里董卓心下稍定,说道:“若是此刻去取,来回需要一个时辰,卓唯恐陛下等得着急,不然你我三人都是吃罪不起”
丁淮一听,心念一转,看我唬你一唬,当下喊道:“董卓,你果然是假传圣旨,我刚才已派人去请陛下前来,一旦陛下到来,真伪立见,看你还有什么话说?”董卓一听又是一惊,不知丁淮所说真假,心中不由一慌
丁淮看到董卓神色有点慌乱,趁势大声喊道:“西凉众人听好,董卓乃是假传圣旨,已犯了欺君之罪,你等莫要随同董卓作乱,须知骗上作乱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你们可要为自己父母妻儿考虑,莫要轻易丢掉性命,身败名裂”
董卓军一听,立刻乱成一片,军士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大有一哄而散的迹象董卓又怒又慌,高声喊道:“众军士休得相信他说的话,丁原父子二人欲起兵作乱,本州牧实有皇上密令,要捉拿此二人面圣”
丁淮见打击的董卓的士气差不多了,便又继续起哄道:“董卓,皇上很快就到,既然你说怀有密令,可敢与我在陛下面前对质?若是你不敢,则你刚才所说的话便都是虚言,这欺君之罪看你如何承担”
董卓没想到丁淮的嘴皮子这么厉害,本想自己有五万军队,加上吕布、华雄这样的猛将,和丁原的两万军队相较,取丁原首级还不是易如反掌,说不定还能将两万并州军并过来只是出乎董卓意料之外的是,丁淮竟然在并州军中,并且还是如此难对付,仅仅用几句话就将自己推向极为被动的局面,照此种情况发展下去,只怕再过一会,自己的五万大军恐怕全会相信丁淮的话,一旦动起手来,自己的军队恐怕一点士气都不会有了
正在此时,丁淮更是火上浇油:“董大人,你手中是否握有皇上密令,恐怕现在也说不清楚,不如这样,你让军队退后三十里扎营,董大人随我一起进宫面圣,其余众人等候你我消息,谁是谁非自有分晓,你看这样如何?”
董卓一听丁淮要和自己二人单独前去面圣,这不是要自己的命吗?早就听说青州牧丁淮武艺高强,只怕不在吕布之下,若是和他一起面圣,姑且不说谎言被识穿,这一路上自己的小命就已经不在自己手中了
正在这时,见到董卓处处落在下风的李儒,纵马上前,来到董卓身边董卓见李儒上前,大喜,知道李儒必有应解之法,就和身李儒商议起来了丁淮见李儒纵马上前,心道不好,丁淮知道李儒此人多谋,非是董卓这般容易对付,看到他们在小声商议对策,丁淮不敢给他们留太多的时间,于是便又喊道:“董卓,看来你是不敢和我进宫面圣了,既然如此,你们可是要知道欺君之罪是要株连九族”
董卓一听,丁淮这厮如此讨厌,也不再和李儒商议,心下一横,对李儒说道:“丁淮这厮竟然如此可恶,不如我们直接杀过去,只要把丁原、丁淮给宰了,洛阳城内还不是我们说了算”
李儒抬头看了看丁淮只有两万人的部队,而己方却有五万,并且还有吕布、华雄这样的猛将,何况这样的地形正适合西凉铁骑的作战,赌上一把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只要能将并州军消灭掉,洛阳城中就无人能和西凉军抗衡,到时候,皇上只不过是个傀儡,害怕什么,当下便点了点头
正文 第二十四章 洛阳之战
16K 更新时间:2009…10…5 10:15:24 本章字数:2947
丁淮在李儒点头时就知道董卓已有杀人灭口的意思,心中却也无一丝惊慌,喝令众人准备迎战只见董卓大手一挥,就和李儒等人往中军退去了,接着董卓的骑兵就朝着并州军冲了过来骑兵的优势正是在于冲阵,一旦大规模的骑兵冲起来,后果是很可怕的丁淮见状,故意大喝一声:“皇上驾到,董卓见驾”,这一声丁淮用的力气可不小,简直声如雷震,每个西凉士兵都听的清清楚楚
古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骨子里都有一种皇权至高无上的思想,所以皇上这两个字有着无比强大的影响力,即便是远在西凉之人是以西凉兵在听到淮喊出皇上驾到四个字之后,整个阵形就为之一折,本身就已经下降了的士气再次下降一些,有的士兵甚至跳下了马背,准备跪地磕头
丁淮刚刚喊完,长戟一挥,喊道:“全军突击”
丁淮第一个纵马杀出,直取吕布,韩烈和黄忠也是分别带领左右两军杀出丁淮的这个决定还是相当明智的,吕布这个名字在并州所有士兵的脑海中就是战神的符号,吕布的方天画戟所到之处,无人敢触其锋,更何况吕布新得宝马赤兔,武力更上一层,并州军的大将之中无人都吕布的敌手,就连自己手下的韩烈和黄忠恐怕也是一样,若是任由吕布到处冲杀,只怕并州军士气就会荡然无存
自己若能拖住吕布,不但能够树立自己在并州军中的形象,同时还可以鼓舞己方的士气,况且也只有自己能拖住吕布两人使用的兵器都是戟,只不过吕布的是方天画戟,而丁淮的是七龙三叉戟前文有交待,丁吕二人曾经交过手,结果是丁淮比吕布稍逊一筹而且当年在并州的时候,丁淮曾与吕布对练一月之久,武艺大增,加之后来实战经验的不断提高,丁淮此时的武艺与之吕布相比,差别甚微
两人这次交手都是全力以赴,连斗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其余众人,也是各自找上对手,黄忠对上了华雄,韩烈对上了吕布手下一员不知名的小将,四人都是武艺相近,也斗了个旗鼓相韩凤对上魏续、郝萌,韩雪对上侯成、韩凤对上了曹性,丁原对上宋宪,旋风骑则在丁淮的授意下,由头领董风带领直插董卓中军
旋风骑的战斗力比丁淮离开并州之时又提升了不少,锋芒所至,无以匹敌,即便是闻名天下的西凉铁骑也是难敌旋风骑的巨大杀伤力
董卓军在士气一而再的打击下,又见丁淮的旋风骑是如此厉害,行动更是快如闪电,左翼部队和右翼部队一下就慌乱起了但是旋风骑毕竟只有三百多人,其他的并州骑兵却是没有西凉铁骑凶悍,加上人数又少了一半多,刚开始取得的优势很快在西凉骑兵的强大攻势消失的无影无踪,并州骑兵慢慢抵挡不住西凉铁骑,逐渐向中间靠拢,仅有旋风骑在苦苦支撑局面
看到此种情形,丁淮心中暗暗着急,郭嘉为何还未到来高手过招,岂可分神,两人已然大战了三百回合不分胜负,可丁淮的这一分神,立刻让吕布抓住了机会,形势大变,丁淮立刻处于下风
正在这时,忽然四周有无数军马杀来,只见大旗上书写着“青州牧丁”的字样,正是郭嘉率领的三万青州精锐及时赶到,并州军立刻士气大振,而西凉骑兵看到四周忽然冒出许多敌方援军,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青州军,登时军心大乱
青州军中典韦、许褚两个杀神冲在最前面,所到之处,西凉骑兵纷纷毙命,而黑甲骑和虎豹骑的威力在这场战斗中也发挥的淋漓尽致,正好克制住西凉骑兵的优势,并且在和汉末最强大的西凉骑兵的战斗中得到更好的锤炼
由于青州军地加入场中形式立即攻守易位西凉军节节败退人数也在急剧地减少李儒看到场中形式地变化建议董卓立刻撤军董卓也看到形式已经发生变化再不赶紧撤退就要被敌人全歼于此于是果断地下令立即撤兵
厮杀了一天地丁淮回到营中清点了一下战果杀敌约在万人以上伤敌不计其数自己伤亡六千青州军无一死亡这一仗可谓大胜
当天一战后董卓大军大败直退后五十里安下营寨董卓在营帐里把手下地众人狠狠地骂了一阵后就和李儒商议起这次地失败原因了说实在地董卓在打仗上还是有一套地打了败仗能够及时总结原因从而不再犯同样地错误
李儒为了舒解董卓地心情当下分析说道:“这个丁淮不知道如何训练出威力如此强大地骑兵西凉骑兵在他们面前简直毫无优势可言儒认为我军失败原因有三:一、士气上不如敌军被丁淮扰乱了我军地士气;二、敌军援军地出现使得我军军心大乱;三、便是那三支威力强大地骑兵团对西凉骑兵地克制前两个原因不足为虑而敌军地那三个骑兵团据儒看来最多不过万人我军方共有大军二十万十倍于敌军主公又何必忧虑以儒所料二丁今夜必然连夜撤军”
董卓听后大喜道:“如此以来我等再无对手洛阳岂非我等囊中之物”
此战得胜回营后丁淮对父亲丁原言道:“董卓今日虽然战败然而洛阳城外尚有大军二十万我军兵寡不可与之再战为今之计父亲可连夜率军返回并州孩儿回到青州号召天下群雄共同起兵讨伐董贼”
丁原向来对自己的这个儿子十分佩服,听后道:“我儿言之有理,待诸侯同盟之时我父子二人便又可以一起讨伐董贼”
丁淮皱了皱眉,道:“父亲可否听孩儿一劝”
丁原不知丁淮为何这样说,奇怪道:“我儿有话可速速讲来”
丁淮道:“诸侯讨董之时必然时日不远,到时可由孩儿从青州起兵,父亲不必亲自前去,可推说身体有恙到时候我会让臧霸前去并州,以父亲名义统兵一万前来即可,不知父亲可否答应孩儿?”
丁原沉思一会,扬首叹道:“看来为父老矣,此次进京为父未听淮儿之言,险些遭到吕布毒手,若非淮儿及时赶到,恐怕你我父子将阴阳两隔此事为父答应就是,到时由臧霸将军统兵助淮儿一臂之力为父在太原等候联军诛杀董卓、吕布二贼”丁淮心下苦笑,未再言语
忽然,丁淮想起了阵前与韩烈大战近百回合不分胜负的那员小将,问道:“父亲,日间与韩烈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的那员骁将是何人?”
丁原“哦”了一声,道:“此人姓张名辽,乃是并州雁门郡人,投到军中不过半年,被吕布提拔于行伍之间”
丁淮听了不禁大惊失色,张辽终究还是被吕布招走了,自己一直将精力放在了青州和洛阳之上,竟然将张辽给忽略了丁淮心中暗暗后悔,这样的人才竟然到了吕布手下,今后若想招降不知何年何月然而,后悔已无用,只能日后看机会再说
于是,丁原率领并州军连夜赶回并州,而丁淮也连夜撤回青州,丁淮、董卓的第一次交手就这样结束了
在得到二丁撤军的确切消息后,吕布担心董卓责罚,主动来向董卓领罪虽然没有能够完成任务,还使得西凉军大败,但是吕布一身天下无敌的武艺对董卓来说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为了安稳吕布的心,董卓认吕布为了冥蛉义子
有了吕布的加入,二丁的退出,董卓从此更加不可一世,挟持少帝,独把朝政,**后宫,于是京中大乱
董卓知道曹操是个人才,打算封曹操为骁骑校尉,想拉拢曹操,曹操心中不愿意,却又怕董卓加害,于是偷偷从东门逃出,直奔东郡
正文 第二十五章 废立之事
16K 更新时间:2009…10…5 10:15:27 本章字数:3058
董卓进京了,掌控了朝廷的生杀大权,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因为只要主上幼小可欺,自然会有人把持朝政,先前是何进,现在换成了董卓又有什么不可呢然而有人就很不忿,这个人就是袁绍,因为何进死了之后理所当然应该是他--袁绍来把持朝政,这样的话袁绍便不负“四世三公”的家族荣耀,甚至于有可能成为大将军,从而位在三公之上,也使得袁氏一门在他的手上更加辉煌
但是,董卓的突然杀入使得袁绍的美梦彻底被击碎,更让袁绍恼怒的是为何没在董卓刚刚进京,后续部队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突然发难,以自己的一万禁卫军和投降的三千羽林军的实力,董卓的五千骑兵是很容易就会被赶出洛阳城的,但是自己的犹豫错过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的袁绍已经没有可能再与拥有二十万兵力大的董卓抗衡了,而且董卓还收了一个万人难敌的吕布
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袁绍看着董卓怎么看怎么丑,怎么看怎么都不顺眼,今天听到董卓要废掉少帝,另立陈留王刘聪为帝,袁绍的心中便烦烦的但是,袁绍心想,董卓现在毕竟势力庞大,不但袁氏一门已经无法与之抗衡,其他诸如三公九卿也必然也不敢再有异议
袁绍猜得不错,董卓在三公府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废掉当今少帝,改立陈留王为帝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人敢起身说话,都是怕了身后的那些带甲士兵手中明晃晃的宝剑,更是害怕董卓身旁手持方天画戟的威风凛凛的吕布
董卓的话是这样说得:“公等皆知,天子乃是天下威仪所在,是万民之主,然而当今天子却暗弱无能,不如陈留王聪颖好学,可成大器卓想依伊尹、霍光故事,废掉当今皇上,而另立陈留王为帝,并请太后归政,以应天顺人,汝等以为如何?”
但是,出乎袁绍意料之外的是,虽然三公九卿无人敢动,但是身为九卿中少府属官的尚书卢植,却站起身来大义凛然地对董卓道:“明公方才提到的‘依伊尹、霍光故事’,卢植实在是不敢苟同呀”
董卓实在没想到竟然还有人敢站出来反对,并且此人还不是三公九卿,只是一个小小的尚书,登时拉长了脸,沉声问道:“嗯,卢植,你这话是何意思,本司空为何不能仿效伊尹、霍光废帝另立?”
虽然看到董卓拉长了脸,很不高兴,但是卢植并没有丝毫害怕,继续道:“司空大人应该知道,昔日太甲晦暗不明,伊尹才将他流放于桐宫的;昌邑王登位仅二十七日,却作恶三千余件,使得民心大愤,大将军霍光为了顺应民意,这才祭告太庙,然后将其废弃然而当今主上虽然年幼,却是聪颖好学,且登基以来并无半点过错,朝中众位大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司空大人久在西凉,于朝中诸事不太清楚更何况,以植来看,司空大人虽然热衷关心国事,却无伊尹、霍光之大才,又何必要进行‘废立’之事呢?岂不闻圣人所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乎?”
卢植此人为人刚烈,原本对董卓在洛阳城中的飞扬跋扈就很不满意,只不过董卓虽然有点嚣张,却还没有做很出格的事情,如今董卓竟然要废少帝而立陈留王为帝,卢植便忍不住站起来对董卓进行讥笑挖苦,浑然不觉说话有点重了,已经使董卓无法下台了卢植的话音刚落,百官便纷纷为卢植担心起来,依照董卓的脾气,这样的话是绝对受不了的,很可能会拿卢植开刀
果然,董卓大怒,咆哮道:“卢植,你竟然侮辱我”当卢植说他“于朝中诸事不太清楚”的时候,董卓的右手已经握住了宝剑,当卢植说他“无伊尹之志则篡”的时候,董卓已经将宝剑拔出,并且冲了下去要杀卢植,两旁的带甲武士早已将卢植的双臂扭住,只等董卓的一剑
宴会上顿时一片喧哗,就连袁绍也没想到卢植竟然有这么大的胆子,竟敢当面讥讽董卓,心中不禁对其甚是敬佩,游侠的心态使得袁绍不自觉将右手放在了宝剑的剑柄上,大有冲上去要救卢植的举动,但是身旁的伸来了一只手将袁绍的右手紧紧按住,袁绍转头一看,正是自己的叔父袁槐,只见袁槐轻轻摇了摇头,袁绍便将右手轻轻从宝剑上挪开刚才只是刹那间的冲动,现在要让袁绍再来一次的话,袁绍是不会再那样冲动了
虽然明知必死卢植心中却没有丝毫地紧张和害怕反倒是异常地冷静神情泰然就在这危急时刻眼看卢植就要命丧当场有一个人坐不住了这个人就是蔡邕刚从江东回来就遇到了董卓进京地事情
董卓掌控朝政之后听从了李儒地劝告大量起用了海内名士蔡邕便是其中最典型地一个蔡邕当初得罪灵帝为了躲避祸端蔡邕便打着去到江东寻访逆徒顾雍地名义在江东躲祸数年这次刚刚回来便被董卓复其旧职然后竟然在一个月之内连升三级由祭酒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这件事情使得董卓在“清流”一派得到了很好地名声
蔡邕平时与卢植甚是友善并且当年蔡邕罪徙朔方地时候卢植曾上书为其求情这件事情蔡邕一直铭记在心并且一直也在寻找机会想报答卢植地恩情这次蔡邕觉得机会来了便唯唯诺诺起身到董卓身前道:“明公不可如此!卢尚书乃是海内大儒若是加害则天下人将为之震怖其言论方才虽有得罪明公之处明公若是不计其罪方显明公宽宏大量之风请明公明鉴”
董卓听了蔡邕地话觉得甚是有理现在董卓最需要地便是一个宽宏大量地好名声杀一个卢植不足为难只是若是落了一个不能容人地坏名声就得不偿失了何况卢植在天下士子心中地影响力丝毫不亚于蔡邕
既然蔡邕求情董卓正好藉此下台收起宝剑用手指指着卢植道:“卢植今日虽然你对本司空言有不敬但是看在蔡尚书为你求情地份上本司空便不再与你计较还不与我速速退下”
卢植嘿嘿冷笑数声也没有再回到他原来坐地席位上而是大步向外走去董卓大怒看着卢植地背影几乎又想拔出宝剑扑上去但是想起方才蔡邕地话董卓终于还是强忍住心中地怒火也是嘿嘿两声干笑不再与卢植计较就此作罢
但是废立之事却未就此作罢,待卢植的身影不见之后,董卓将右手放在宝剑的剑柄上,粗声道:“还有谁人反对?”本来以董卓想来,应该不会再有人反对了,没想到又听到了一个反对的声音,这第二个跳出来反对的人正是袁绍
袁绍看到卢植的刚烈,心中甚是敬佩,此时听到董卓又在这里大呼小叫,心中大怒,一个冲动,便站了起来,但是当即便后悔了,可又不能坐下,只得硬着头皮道:“当今天子即位不久,并无任何失德之处,就此理论废立之事,如何能让天下人信服?”
董卓大怒,没想到今日竟然这么多人出来反对,先有卢植,后有袁绍,卢植乃是海内大儒,又有蔡邕为其求情,自己不能将他怎样你个小小的袁绍也敢出来反对,难道我不敢杀卢植就不敢杀你吗,正好可将你的禁卫军收过来
董卓拔出宝剑怒喝道:“袁绍,你这乳臭未干的小儿,也敢顶撞于我如今天下大事皆有我来决定,你又岂敢多言,莫非是嫌我的宝剑不利吗?”
袁绍此刻也豁出去了,反正已经站出来了,又不能弱了袁家的名头,便壮起胆子,也拔出腰间的宝剑,怒喝道:“董卓,你的剑虽然锋利,难道我的宝剑未必就不锋利,视看天下间大丈夫岂能只有你一人”
董卓大怒,就要下令就地诛杀袁绍,却见李儒慌慌张张从后面跑来,拉住董卓的衣袖道:“大事未定,不可妄杀”袁槐、王允、杨彪等人也赶紧起身为袁绍求情,董卓这才作罢袁绍也是怒气冲冲,提着宝剑,匆匆离去
由于卢植和袁绍这样一闹,废立之事只能先暂时放一放,但董卓却并没有就此放弃
正文 第二十六章 讨董之计(求收藏+推荐票)
16K 更新时间:2009…10…5 10:15:28 本章字数:3067
经历了上次的教训之后,董卓决定先拿三公开刀,树立自己的威信,然后再说废立之事于是,在九月,董卓便重组了三公,任命太尉杨彪为大司马,封襄贲侯,自己担任太尉,兼前将军,并加赐代表皇帝权力的符节,以及作为仪仗的斧钺和虎贲卫士,进封为侯,任命原司空刘弘为司空,任命豫州牧黄琬为司徒
到了十一月份,在董卓的要挟之下,献帝刘聪任命董卓为相国,特允许他在参拜皇帝时不唱名,上朝不趋行,佩剑穿鞋上殿十二月,董卓再次重组三公,任命司徒黄琬为太尉,大司马杨彪为司徒,光禄勋荀爽为司空
董卓此时也想作一番伊尹、霍光般的成就,所以听从了尚书、武威人周毖,城门校尉、汝南人伍琼的劝说,征召天下有名望的士人,以争取民心,矫正桓帝、灵帝时的弊政,淘汰贪脏枉法与不称职的官员,选拔被压抑的人才,如征召未作过官的士人荀爽、陈纪、韩融、申屠蟠入朝任职又派使者到荀爽家乡去任命他为平原国相,荀爽赴任途中走到宛陵,又被任命为光禄勋荀爽到任办公三天,又升任司空从他被征召,到升任三公,一共九十三天
董卓又任命陈纪为五官中郎将,韩融为大鸿胪,陈纪是陈的儿子,韩融是韩韶的儿子荀爽等人都害怕董卓的残暴,被征召就不敢不来只有申屠蟠接到被征召的命令后没有动身,别人都劝他前往,他笑而不答董卓到底没能勉强他作官,他活到七十余岁,在家寿终正寝
除此之外,董卓还任命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牧,陈留人孔伷为豫州牧,东平人张邈为陈留太守,颖川人张咨为南阳太守董卓自己的亲信都没有担任高官,只是在军队中担任中郎将、校尉一类的职务
经过对朝廷官员的一番任命,尤其是两次重组三公,废立之事再无人敢站出来反对,于是此事便成定局少帝由十二旒的冕被换成了七旒的冕,一下子从皇上便成了弘农王,而十二岁的陈留王刘聪则在董卓的操纵下,成为了大汉朝的倒数第二位皇帝
不久,董卓以刘辩写得一首诗颇有怨言为理由,使人赐死了刘辨,本来董卓也想杀掉何太后,但是见到何太后的美艳之后,董卓便改了主意,强行霸占了何太后,何太后此后便成了董卓的禁脔,直到后来丁淮从董卓手中将其救出,何太后的噩梦才算真正结束,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少帝刘辩被杀的消息传到青州,永年公主刘慕自是哭得死去活来,虽然刘慕并非何太后亲生,和刘辩不是同父同父的姐弟,但是刘慕自小就和弟弟刘辩关系甚好,此刻听到刘辩被杀的消息,加上前一段时间的宫闱惊变,刘慕如何能不伤心
刘慕虽然自小生活在深宫之内,却毫无那些公主们的娇气和任性,相反,刘慕自小就十分聪明乖巧,知书达理,这也是刘慕能从众多的公主中脱颖而出受到灵帝极其喜爱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刘慕在公主们当中相貌是最好的
刘慕也曾听到或者亲眼见到大汉在父皇的统治下,一日不如一日,父皇的奢侈**的生活,张让等人的搬弄是非,朝臣之间的争斗,加上各地叛乱不断,最后竟至发生了规模浩大的黄巾大起义,刘慕心中早就担忧了大汉的命运,同时更是担忧自己的命运
直到后来,出了一个丁淮,不但有着五步成诗的超人才华,更是几乎以一己之力平定了百万之众的黄巾大起义,最后以两万的兵力大败入侵青州的二十多万黄巾余孽,威震天下刘慕便芳心暗许,央求父皇将自己许配给丁淮,本来这对于一个女孩子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