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极品三国-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耳欲聋的吼声。
    然后,赵云在台上对丁淮抱拳道,“主公,准备完毕,可以开始了。”丁淮满意的点了点头。赵云见到丁淮点头,便纵身下台,依然立在一旁,动作甚是矫健。看得典韦和许褚二人暗暗心惊,二人看得出这个赵云和刚才那个太史慈的实力都不在二人之下,没想到这个丁大人手下竟然有这样多的猛将,因为二人只是听说丁淮手下有成廉和庞德两员大将,武艺甚是高强,毕竟二人在黄巾之乱中曾经扬过名,很多人都知道,若是二人知道丁淮手下还有严颜、张任、徐荣等将,将会是更加吃惊。
    这时早有一名旋风骑将丁淮的七龙三叉戟拿来,丁淮伸手接过,飞身纵上点将台,持戟而立,面对黑压压的一片士兵,丁淮不由顿觉豪情万丈,神情间大有气吞山河之势,看得赵云、太史慈、典韦、许褚、武安国五人暗暗心折,一众士兵更是万分崇拜,大声呼喊:“主公天下无敌!”
    嘴角不由露出一丝浅浅的微笑,然后丁淮回身向典韦、许褚道:“不知子满、仲康二位哪位先上?”典韦向许褚看了看,朝许褚点了一下头,道:“某先来。”言毕,从身后拔出双铁戟,纵身上台。
    两人互道了个“请”字,便纵身战在一处。只见典韦力猛戟沉,直刺横削,大开大张,气势磅礴,犹如霸王在世,让人望之生畏。而丁淮却是戟急如雨,戟花片片,每出一戟,就会留下三道戟花,时聚时散,聚时如闪电破空,散时如繁星遍洒,真真假假,让人不可分辨。丁淮自知力气不如典韦,便不和典韦硬拼,只是闪展腾挪,却又是其势刁钻,时不时也用七龙三叉戟和典韦硬拼几下,以耗其力气。
    转眼三百多回合过去了,两人依然分不出胜负,越斗越急,士兵们早就看得眼花缭乱,更是有的士兵已经开始头晕了,分不清谁处在上风谁处在下风,只听得兵器碰撞的声音和来回晃动的人影。只有赵云、太史慈、许褚三人依然能看到二人的招式,就连武安国看得都有点应接不暇了。
    这时候,丁淮感觉典韦的招式有点变缓了,便觉得时机到了,戟势一顿,也不用招势,轮戟当棒,当头连砸,典韦也不甘示弱,举戟上架,只听当当连响十数声,终是典韦力竭,最后被丁淮砸得虎口破裂,双戟脱手横飞,连退数步,从台上摔下,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张着嘴,喘不过气来。
    丁淮一看,连忙飞身下台,把七龙戟扔给太史慈,上前将典韦扶起,道:“多有得罪,子满没事吧?”刚才两人之战是进行的步战,比之马战更能看出一个人本领的高低,典韦步战是三百回合败阵,若是换成马战则至少能坚持五百回合以上,因为马战中错马之后会有间歇,每一回合都有可能会得到休息,当然也可能会连战,但是步战却是没有丝毫的取巧,是一个回合接一个回合。丁淮刚到北海的时候,十一回合便打败了青州第一猛将武安国也是一样的道理,若是换成马战则武安国至少能支持二十回合。
    缓了片刻,典韦才能开口说话,满脸佩服道:“典韦皮厚,不妨事,倒是主公武艺高超,典韦败得心服口服,从此愿跟随主公左右。”丁淮连忙将典韦扶起,正想说话,不料那边许褚又跪下道:“许褚也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还望主公不弃。”
    丁淮料到许褚会有此举。故意道:“我与仲康尚未比试。仲康这是”许褚道:“许褚武艺比子满稍逊半筹。主公胜得了子满。当然胜得了许褚。更何况主公与子满已经比试过一场。若是许褚此时与主公比试。岂非乘人之危。”
    丁淮又连忙将许褚扶起。道:“我得子满、仲康。真是如虎添翼。你二人以后便是我地左右护卫。片刻不离我左右。可携带兵器随意出入我地卧室。”二人没想到丁淮会对新投靠地二人如此相信。激动地虎目含泪。齐齐跪在地上道:“敢不为主公效死力。”
    赵云、太史慈、武安国等人也上前恭贺主公又收得两员猛将。操场地士兵看了自己主公和典韦地一场精彩大战。更是对丁淮万分崇拜。齐声大呼:“主公天下无敌。主公天下无敌。”丁淮对自己地武艺也是十分满意。加上又收了典韦、许褚两员猛将。心中甚是高兴。
    听到士兵地呼喊声。丁淮心有所感。便对身旁众人道:“天下无敌这个称号。我可是不敢当。据我所知。我义兄吕布地武艺就远在我之上。”丁淮此言一出。众人均是大吃一惊。丁淮地武艺已经够让大家震惊地了。没想到竟然还有人地武艺更在丁淮之上。众人便纷纷收起了傲慢之心。
    丁淮收了两员猛将。心情大快。又对士兵们训练地效果十分满意。便让士兵放假半日。并让人把郭嘉、田丰二人找来。摆上酒席为典韦、许褚接风。许褚乃是谯县大户。家中颇有财产。而典韦却是家境甚贫。头一次喝到丁淮亲酿地啤酒。顿时觉得爽到了极点。
    酒宴之上。丁淮也学着《三国志》中地曹操。称典韦为古之恶来。称许褚为虎痴。二人本就是憨厚之人。更是对丁淮感激肺腑。对能投靠丁淮这样地主公是庆幸不已。认为是祖辈们积下地阴德。
    为了证明自己的言出必行,第二天丁淮就任命典韦担任黑甲骑统领。另外,由于许褚的加入使丁淮产生了组建虎豹骑的念头,并将虎豹骑和黑甲骑同列一个等级,任命许褚担任虎豹骑统领,让人到处收购虎豹之皮,制成虎豹甲。
    再由许褚从两万士兵中自行挑选潜质非常大的五百人,每日进行地狱式训练。许褚又把自己的族人也推荐过来,许褚族人中的年轻人个个身手不凡,均能在许褚手下支撑十招,被如数编制到虎豹骑中。
    虽然虎豹骑组建的时间比较晚,但是由于许家子弟的加入,并经过三个月的地狱式训练之后,虎豹骑的战斗力几乎可以和黑甲骑相提并论,这让丁淮及其他人都大为吃惊,不禁对这个憨憨的许褚刮目相看。
    而典韦心中也暗暗害怕一旦输给了虎豹骑,自己可就颜面扫地了,于是便加大了训练的力度。其余众将均是如此想法,不自觉中北海军队掀起了一片练兵竞赛,丁淮更是趁此打出了“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口号,让士兵们**万丈。
    一方面练兵,丁淮也在和郭嘉、田丰商议以后的发展方向,对于这一个问题,郭嘉、田丰的想法和丁淮的想法基本完全相同,都是先全取青州,积蓄力量,等待天时。再以青州为本,安置百姓以巩固根基,积粮草,练坚兵,然后出兵冀州,将并冀青三州连在一起,占有三州之地,这样北部的幽州便唾手可得,然后南可下徐、扬、衮、豫;西可进雍、凉、司;东可出辽东等地。
    这个宏伟蓝图的第一步便是先取青州,这是丁淮整个战略的基础,若不能将青州置于囊中,后面的想法都是天方夜谭了。此时的青州牧是龚景,此人生性懦弱,虽有州牧之名,却无州牧之实。上次黄巾褚燕来犯,龚景第一个逃走,所以,乐安郡焦和、城阳郡田楷都不将他放在心上,均是以防备黄巾为名,各自拥兵自重,只有北海相孔融表面上对他还算客气,但是有时对这个州牧也是爱理不理。
    其实现在的青州可以说分成了三部分,北青州归焦和、中青州属丁淮、南青州则是田楷的势力范围。虽然龚景的无能使得丁淮得到青州的难度大大降低,并且焦和、田楷之流也不是什么厉害人物,丁淮自然也不将其放在心上,然而,龚景、焦和、田楷均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州牧或太守,若是没有朝廷的旨意,私自提兵讨伐,无异就是造反,所以对于如何取得青州的问题上,大家都十分的头疼,没有什么好办法,其实丁淮需要的就是一个出兵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只是可遇而不可求。






    正文 第二十五章 生擒管亥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3:52 本章字数:3250

    中平五年的十月,也就是典韦、许褚投靠丁淮的三个月后,忽然探马来报,说是黄巾军大帅管亥率领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来犯青州。左路大军六万直奔乐安郡,右路大军六万直奔城阳郡,管亥亲率八万中军来攻北海国,现在距离北海城不过五十里。
    丁淮先是一脸惊讶,在历史上,管亥攻打北海的时间应该还在五年之后,怎么提前这么多年,难道历史一经改变就全乱套了,再一想,自己现在最愁的就是没有出兵青州各郡的理由,管亥此来无异将会帮助自己解决一个大问题,这样的话,青州不久之后将会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
    听到斥候报告后,郭嘉、田丰是面露喜色;赵云、太史慈听后是大吃一惊;典韦、许褚却是大喜,终于可以上阵杀敌了;武安国、赵弘则是面有惧色,两万军队如何能挡八万大军,况且其余两路还有十二万大军,可不是小数目,况且北海城就只有两万士兵,虽然平日训练有素,毕竟大都是新招的,实力悬殊太大。尤其是赵弘,以前在黄巾军中的时候听说过管亥的大名,心中更是害怕。
    丁淮扫视众人一眼,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不露声色地说:“黄巾余孽来犯我北海国,不但贼兵势大,我兵甚微,而且管亥更是昔日张角手下的头号猛将,实力不可小觑,不知众人可有良策退兵?”
    许褚第一个出列道:“黄巾余孽又有何忧,管亥又有何惧,许褚愿率五百虎豹骑出城迎敌,定斩管亥于马下。”
    田丰皱了皱眉头,似乎很是讨厌这种鲁莽的冲动,接口道:“仲康神勇,我等皆知,然而以五百虎豹骑对抗八万黄巾军,几乎没有胜算。即使仲康能将管亥斩杀,虎豹骑难免死伤过半,这个结果是主公也是所不愿看到的。”
    许褚想了想,也不舍得让辛辛苦苦训练的虎豹骑全军覆没,于是便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座位上。赵云想了想道:“以云来看,管亥此来必为粮草而来,我军只需清野坚壁,拒不出战,不出数日,贼兵将会无粮自退。”丁淮点头含笑对赵云道:“哦,子龙如何知道管亥所来的目的?”
    赵云看到主公对自己的肯定,更加坚信道:“回主公,自张角、张梁、张宝相继战死后,黄巾军便十去其八,剩下余众更是群龙无首,分散各地。唯独管亥一部一直据守泰山,其部众并无粮食来源,只能到处攻城抢粮,况且青州所受黄巾影响较小,更有流民政策的大力推广,使得北海粮草丰足,所以子龙会有此说。”
    田丰听后赞许地点了点头道:“子龙此计虽好,然而却只让管亥知难而退,却不能全取青州。”赵云若有所悟道:“军师所言莫非是”
    这时郭嘉接着道:“不错,这一战不可只为退兵,必须大败敌军,生擒管亥,则青州成为主公的囊中之物也是指日可定。”赵云大喜,对郭嘉、田丰深鞠一躬道:“两位军师神机妙算,赵云受教了。主公有两位军师相助,何愁大业不成。”郭嘉、田丰二人相视一笑,遂定下生擒管亥之计。
    次日,北海城前,两军对阵,黄巾军一起大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八万人的声音叠加在一起,简直是震耳欲聋。面对着八万大军的管亥部,北海军这边有点寒酸了,只有太史慈(全文字小说阅读尽在拾陆K文学网)一人率领三千人迎战,其余众将均未露面。只见太史慈纵马上前,大喝道:“管亥小儿,我家主公在广宗城外曾饶你一条性命,却也因此受到皇上的责罚,没想到你竟然丝毫未念我家主公之情,领兵来犯。若是汝能弃刀投降,我家主公或许能饶你一条性命。”
    只见对面黄巾军中闪开一条道路。缓缓出来三员大将。当先一人。手持大刀。威风凛凛。正是管亥。只见他手中大刀一挥。听了太史慈地话也不禁脸上一红。正不知如何回答。身旁一将大喝道:“你是什么人。快快报上名来。”
    “我乃东莱太史慈。你可是管亥?”
    “尔等无名之辈。岂有资格在此呼喊我家管帅大名。”
    太史慈见管亥面有愧色。并未答话。心中暗喜。两边兵力悬殊。只有抢先用话将管亥套住。才不可能造成两军混战地局面。否则这三千北海军自然会全军覆没。太史慈心中虽然暗喜。但口中却继续喝道:“嘿嘿。汝等黄巾反贼。已经无处藏身。还敢在此大言不惭。”
    “我等来此。乃是因北海粮广。若肯借一万石粮食。我等立刻退兵;如若不然。打破城池。老幼不留!”
    太史慈喝道:“我家主公是大汉之臣。守大汉之地。就算有粮食岂能借给你们这些黄巾余孽!”刘克大怒。未等管亥下令便拍马向前飞出。大呼道:“太史小儿。速来受死。”太史慈也是大怒。正要上前。身后也是一将飞出。喝道:“太史将军。杀鸡焉用宰牛刀。让我邢原先会会他。”太史慈一瞧。是孔融昔日手下地裨将邢原。
    片刻间,两人战在一处,约有三十回合,刘克便一枪将邢原挑于马下。太史慈大怒,拍马上前,和刘克战在一齐,只**,就将刘克挑于马下,那边邓成大怒,挥刀直取太史慈,也是**被太史慈挑于马下。
    管亥本就对丁淮当日的私纵之恩感恩戴德,此次来攻打青州实是无奈之举,方才听得太史慈之言,心中更有惭愧,但见片刻间连折了两员大将,不由大怒道:“太史小儿,休得猖狂,管亥并非怕你,纳命来。”
    太史慈见管亥已被激怒,心中暗喜,持戟与管亥战在一齐。两人戟来刀往,交手五十回合竟然不分胜负。太史慈心中不禁暗暗吃惊,心想这个管亥果然不凡,难怪主公说他是昔日张角手下的头号大将。
    但是这是太史慈投靠丁淮以来的第一仗,岂能有败,何况丁淮众人此刻都在城楼上观战。于是,太史慈奋力又战三十回合,依然是胜负难分之局。憨斗间,太史慈忽然想起丁淮的叮嘱,看看时机也差不多了,大喝一声:“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战,如何?”
    管亥与太史慈大战了八十回合,早已手软,听到此言,正合心意,喝道:“好。”说完便虚晃一刀,命令大军缓缓撤退,自己挥刀断后。早就知道丁淮用兵如神,善于用计,回到大营后,管亥不敢怠慢,担心丁淮趁夜劫营,于是在营中各处暗伏精兵射手,自己也是戴甲而睡。
    没想到,等到天亮,也不见对方一兵一卒前来。管亥正想脱衣再睡,又听士兵来报,太史慈又来溺战,无奈之下,只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前去迎战。
    本来管亥武艺就比太史慈差了一筹,加上晚上又没休息好,如何能胜。太史慈却早得丁淮授计,不可取胜,只可战平。
    于是二人又从早上杀至天黑,也只是战了个平手。约定第二日再战后,双方各自收兵回营。
    是夜,黄巾军正在熟睡,忽然听到四面八方都是喊杀声,到处都是火光,黄巾军顿时大乱,很多士兵还在睡梦中就被杀掉了。而听到喊杀声跑出营帐的士兵,全是衣不着甲,马不及鞍,更多的人是还没来得及拿起兵器就被斩杀。丁淮同赵云带领旋风骑和精兵一万,冲入敌营,往来冲突,同时让士兵高喊“投降不杀”的口号。
    左边,典韦、武安国带领五百黑甲骑袭击左营,右边许褚、太史慈率领五百虎豹骑袭击右营。黄巾军原本就是乌合之众,加上昨夜未曾休息,如何挡得住、旋风骑、黑甲骑和虎豹骑这三支丁淮的王牌军队,只杀得众黄巾哭爹喊娘,一听到“投降不杀”,纷纷丢掉兵器,跪地请降。
    丁淮、赵云正行间,忽遇一将,斜披一副铁甲,未带头盔,黑面短须,倒有几分威猛,手提大刀,跨下骑着乌骓马,正是管亥。丁淮心中大喜,二话不说,挥戟上前,直取管亥,吓得管亥忙举刀相架,“当”的一声,管亥只觉得手臂一阵酸麻,几乎拿不住刀。管亥不由心中暗惊,没想到丁淮竟有如此大的力气,遂不敢再与其硬碰,展开刀法,和丁淮战在一处。
    战了五十回合,一直没有得到很好休息的管亥便只有招架之功,再无还手之力。这时丁淮挺戟又刺,管亥忙举刀招架,殊不料这是虚招,只见丁淮三叉戟一摆,未等管亥反应过来,铁戟已重重拍在管亥背上,管亥只觉得喉头一甜,口中鲜血喷出,再也拿刀不住,落下马来。
    丁淮叫手下将管亥绑了,大声喝道:“管亥已擒,降者免死”,手下士兵也跟着高喊“管亥已擒,降者免死”。众黄巾本就毫无斗志,此刻听到主将被擒,又听到四周皆是喊杀声,不知对方到底多少兵马,纷纷跪地请降,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束了。
    。





    正文 第二十六章 管亥归降(求收藏+推荐票)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3:53 本章字数:2999

    丁淮收兵回城,清点人数,旋风骑、黑甲骑、虎豹骑毫发无损;一万士兵共计重伤五十人,轻伤二百人,无一人死亡。共计杀敌一万,俘虏七万,此战可谓完胜。众将纷纷向丁淮道贺,称主公练兵有方。
    回到城中,丁淮让赵云、太史慈、武安国、赵弘去整编投降的黄巾军,并厚葬邢原,同时命人带上管亥。不一刻,管亥带到,抬头一看,大吃一惊,原来堂中所坐之人,正是曾对自己有恩的丁淮,心中不由有愧,又看到他身后的典韦、许褚威风凛凛,如恶神一般,不觉心生害怕。
    这时,典韦大叫道:“贼人无礼,见到我家主公怎敢不跪。”
    丁淮一挥手,从座上起身,来到堂前,亲自为管亥松绑,喝斥道:“管将军与丁淮也算是旧识,你等怎可如此对待管将军,还不与我下去。”典韦挨了丁淮训斥,不敢在帐中停留,急步出账而去。看到丁淮不但将贴身大将呵斥出去,并且亲自为自己解开缚绳,使得管亥搞不清丁淮的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便只有沉默不语,任由他将自己身上的绳索解除。
    为管亥解除了绳索之后,丁淮道:“丁淮对管将军的忠义甚是钦佩,只是自从上次广宗一别之后,管将军为何依然栖身为贼?”管亥脸上一红,良久才道:“管亥并非不知好歹之人,心中自是十分感激丁大人的私纵之恩。自将天公将军的遗体安葬在了泰山之中,我等也想听从丁大人的建议,弃兵脱甲做一良民,怎奈官吏重重盘剥,让人生不如死,这才再次揭竿而起的。”
    丁淮怒道:“非也,你们虽然不满官吏盘剥,无奈之下,再次起兵,就应为百姓而战。但是你们屯大军于泰山之中,平日四处打劫,所至之处,鸡犬不留,百姓涂炭,你们这等所作所为,和贪官污吏有何两样?”
    管亥低头深思,良久不语,丁淮又趁热打铁道:“我自接任北海太守以来,组乡勇护家园、招流民开荒地,丁淮虽然不才,却也使北海之地有今日之相,百姓衣食无忧,城内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旦观天下即将大乱,百姓又将深陷火海,你既有忧民之心,何不与我一起赴国难、申民怨、平天下,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太平盛世,不知管将军意下如何?”
    丁淮一席话说得管亥虎目含晶,“扑通”一声跪倒在丁淮面前:“今日听得主公一席话,令管亥茅塞顿开,痛悔往事。管亥之命原就是主公所给,今后定当誓死效忠主公,若违此言,天地不容。”
    丁淮大喜,忙将管亥扶起,众人皆来道贺,恭喜主公又得一员大将。丁淮将众人介绍给管亥认识,同时大摆酒宴,为管亥接风,更令管亥感动不已。而黄巾降卒见管亥都投降了,便也真心投降。
    丁淮让七万人中的老弱病残分田务农,择其精壮,得精兵三万,分散在各部曲之中。这样,北海军就由原来的两万,扩大到了五万人,丁淮又让管亥和太史慈、赵云、武安国等人一起每日训练士兵。
    收降管亥之后,丁淮密切关注着青州其他地方的局势,因为三路黄巾军中尚有两路,以焦和、田楷的实力不可能打得赢十二万黄巾军,必然会向北海求救,那时青州将会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随手可取。
    同时。丁淮也从管亥那里了解到。那两路黄巾军首领一个是管亥心腹大将汪波。另一个是便是韩烈。韩烈此人颇有将才。虽然在管亥手下为副职。却素与管亥不和。再加上其手下大将臧霸及三个妹妹得武艺均不在管亥之下。向来瞧管亥不起。如今管亥归降。此人必然不会再听管亥号令。倒是汪波那里。只要管亥出面必然归降。
    丁淮对于韩烈并不陌生。在平定张角之乱地时候。丁淮曾多次与韩烈交手。虽然每一次都是丁淮大获全胜。韩烈狼狈逃窜。但是每一次韩烈都不是主帅。不能真正左右战局地发展。所以。若是让韩烈与丁淮真正地对阵地话。谁赢谁输还是未知数。但是。等这一次管亥地归降使得韩烈脱离了控制。真正成了一个六万人地统帅。可以与丁淮一较高下地时候。丁淮地手下却又多了郭嘉和田丰两个超级谋士。这就注定了韩烈地失败。
    丁淮与众谋士商议之后。命人手持管亥书信去见汪波。此刻汪波已经不费吹灰之力地取下了济南国、齐国。州牧龚景仓皇逃到乐安郡。汪波率领大军紧追不舍。现在正在乐安郡地路上。得到管亥地手书。汪波几乎没有任何迟疑就决定投降了。毕竟丁淮地名字对于在张角之乱中保得性命地黄巾将领来说几乎是一个噩梦。
    于是。丁淮让汪波继续率领其手下将士。并依旧打着黄巾军地旗号。汪波将乐安城地东、西、南三门团团围住。日夜攻打。只留少数人马攻打北门。同时在北门外十里处暗设伏兵。守株待兔。等待着太守焦和上钩。
    丁淮另外命令一万北海士兵换上黄巾降卒地服饰。由管亥带领。突袭临淄。结果可想而知。龚景丝毫没想到黄巾军会越过北海城。从后面打来。顿时防备不及。临淄城失手。龚景也被管亥一刀砍了。然后丁淮佯装率领三万大军攻打临淄。结果“贼军”见官兵势大。不战而降。同时。乐安郡失手。太守焦和被杀地消息也接着传来。
    于是。丁淮分兵一万让太史慈驻守齐国。自己率领大军佯装攻打乐安郡。同时派北海地黄巾降将前去劝降。结果兵不血刃便取了乐安郡。接下来。丁淮便挥师向西。装作攻打被汪波地黄巾军占领地济南国。正遇黄巾军。“大战”一场。尽俘其众。同样丁淮对于汪波地这六万军队。也是将老弱病残分田务农。择其精壮。得精兵两万。
    丁淮声称为了防备黄巾军,遂各派兵一万把守济南、齐国,自此青州的三郡、三国,不到半月,除城阳郡之外其余三国、二郡的实权已落到了丁淮手中,丁淮也不动声色地将治所从北海迁至临淄,俨然以青州牧的身份坐镇青州,差的只是朝廷下道任命的圣旨。
    韩烈率领的六万南路黄巾军首先攻下徐州东莞郡,然后向东攻打城阳郡。不到半月,在韩烈的猛烈进攻下,安丘、淳于、昌安、平昌、高密、姑慕相继失陷,韩烈大军直逼东武城,形势非常危急。城阳太守田楷数次想向丁淮或徐州陶谦求救都被手下谋士徐宣死死劝住。
    徐宣言道:“丁淮,乃是虎狼之辈,没有经过朝廷许可,用诡计取得青州的大部分。而且丁淮既然已经扫平了青州三国两郡,却迟迟不肯出兵相助,必然是想坐收渔翁之利。大人若是向他求助,则正中其下怀,无疑将城阳郡拱手送到丁淮手中。若是向徐州求救,不等丹阳兵到,东海怕已落入丁淮小儿之手,况且陶谦此人虽然和太守交好,但是陶公虽然名为徐州牧,徐州掌权者却是他的两个儿子。陶公虽然仁义,但他的两个儿子却早就想染指青州,此举无疑是引狼入室。况且,东武城内粮草可支持一年,士兵尚有万五,更何况东武城池高大,易守难攻,只要军民同心,黄巾贼兵虽然势众,却难以攻破东武城,我们已经坚守了一月,只需待敌军粮草用尽,东城之围自然可解。”
    但是,田楷生性胆小,又认为自己和陶谦的交情不错,陶公之子岂能害他,再加上徐州东莞郡也落到了黄巾军的手中,陶谦岂有不出兵的道理。即便陶谦不想出兵援救东城,但是东莞总要收复,一旦陶谦出兵必能牵制韩烈,东城之围自解。
    所以,颇以为高明的田楷便没有听从徐宣的劝谏,还是派人向徐州陶谦处求救。徐宣知道以后,仰天长叹道:“田大人不听我言,城阳郡必将落入丁淮手中。”于是,徐宣便辞去官位,托病不出。






    正文 第二十七章 韩烈分兵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3:54 本章字数:3098

    且说丁淮得了青州三国两郡,随时关注着城阳郡的情况,并且早在汉中之时丁淮遍洒各地的暗探也起到了作用。这日细作来报城阳郡的情况,丁淮很是惊讶,城阳郡中竟然有徐宣这样的人物。若是田楷听从徐宣的劝告,城阳郡坚守一年不成什么问题,而韩烈必然因为粮草不济,无奈退兵。
    历史上,田楷并不是十分有名的人物,只是公孙瓒、袁绍争霸时候,公孙瓒派往青州的刺史。而徐宣更是没有丝毫的名气,若不是这次在城阳郡遇到了,丁淮根本不可能知道三国中还有徐宣这号人物。
    田楷若是不向外求救,丁淮就算能够打败了韩烈,也没什么理由拿下城阳郡,只有田楷主动向外求助,无论是向丁淮还是向徐州,丁淮都有出兵的理由,现在理由来了,丁淮取城阳郡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于是,丁淮使太史慈、管亥、赵弘留守临淄,自己以赵云、典韦、许褚、武安国为将,郭嘉、田丰为军师,亲率两万大军“援救”城阳郡。这一次,丁淮的精英部队几乎倾囊而出,留守的则是刚刚归降的五万黄巾士兵,由太史慈、管亥重新进行编排、训练。
    丁淮深知此战至关重要,因为不但韩烈所率领的黄巾军难以对付,徐州的丹阳军也是不易对付,徐州的丹阳军可算是一支精锐之师,天下闻名,平时根本瞧不起青州军。这次丁淮的用意就是大败丹阳军,树立青州军的威信,来日曹操兴师到徐州报父仇的时候,徐州陶谦才可能向比他强大的青州求救。
    经过五天的行军,丁淮大军一路轻易拿下安丘、淳于、高密等被韩烈攻下的城池。韩烈虽然攻下这些城池,因为兵力有限,并未派重兵把守,因而被丁淮一一轻易拿下。第六日,青州大军便已驻扎在东海城外五十里处,而徐州丹阳军也出兵下邳,领军之人乃是陶谦的长子陶商。
    陶谦生有二子,长子陶商贪财,次子陶应好色。早年的时候,陶谦还能管得了两人,这两年,陶谦身体大不如以往,渐渐管束不了这两个不孝的儿子,而徐州的势力因为陶谦的病重也是一分为二,其中以糜竺为首的糜家支持大公子陶商,陈登父子为代表的陈家则支持二公子陶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