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极品三国-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赐的话音刚落,张让等人立即跪下,泣声道:“陛下明鉴,奴才们对陛下是忠心耿耿,杨大人所说之事纯粹是子虚乌有,奴才们从未踏出过洛阳城半步,岂能像杨大人所说那样,这些事情陛下自是知道的清清楚楚,还望陛下明察。”
其实这倒官卖官之事,都是灵帝通过十常侍所为,试想,一个皇帝,平时岂能经常出面进行官爵买卖,所以必须要通过其他人才实际操作就行了,灵帝只需在后面指挥即可。而张让等人呢,却趁机在灵帝开的价格上,将价格进一步提高,这中间的差价自然就落入了十常侍的囊中,这些事情,灵帝当然是不知道了。
杨赐也知道灵帝倒官卖官的事情,但是作为臣子的岂敢当面对皇帝进行批评,虽然杨赐是一个忠臣,并且敢于直言,但是还是没有初唐时候的魏征那样的不计后果的当着唐太宗的面直谏。所以,杨赐也只能做到指桑骂槐地暗中提醒灵帝,却不敢当面揭灵帝的短。
毕竟灵帝不知道张让等人在下面玩的小把戏,便以为杨赐故意在朝堂之上揭自己的短,心中异常恼怒。当时,灵帝刚才已经说过了,恕杨赐无罪,自然不能对杨赐直接发难,但是这口怨气灵帝却是一直记在心中,不断在寻找机会,将杨赐罢免掉。
就在七天之后,发生了一件事情,终于让灵帝有了一个借口,就是南阳太守秦颉兵败身死,并且导致了整个南阳战事的失利。而这个秦颉正好就是杨赐的学生,也是杨赐曾经极为推荐的一个人,这就给了灵帝一个很合适的理由,将杨赐罢免了,以太仆弘农邓盛为太尉。
。
正文 第二十五章 转战河北(求收藏+推荐票)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3:26 本章字数:2870
(求收藏+推荐票;点击和推荐票差距太大了啊!!!!!我要推荐票~~~~~)
濮阳之战可以说是丁淮经历过的最为惨烈的一战,在之前的几场战斗中,丁淮都是以奇谋取胜,己方伤亡甚微。而但是这次的濮阳攻防战却是不一样,这一仗下来虽然说也是十分顺利,仅仅用三天时间就将城池高大、易守难攻的濮阳城给攻了下来,但是丁淮却付出了战死一万五千人,重伤七千人,轻伤两万人的代价。
其实,这个伤亡数字已经算是很少了,作为守方的卜已的大军的伤亡数字甚至于超出了丁淮的伤亡情况,战死三万人,重伤一万人,轻伤两万万人,投降四万人(包含了轻伤的两万人)。当然,这个数字是在战斗全部结束之后的,即使在攻守之时,丁淮和卜已方的伤亡数字也是差不多持平的。
丁淮命令大军进城歇息数日,一方面清扫战场,掩埋尸体,一方面安抚百姓,遣散重伤人员,将收降的四万中的三万青壮编入军队之中,另一方面,丁淮派人将东郡的情况快马报给汉灵帝,等待下一步指示。
丁淮现在可以说是胸有成竹,广宗的败报刚刚到灵帝手中不久,自己的捷报随之而来,汉灵帝的举动肯定是命令丁淮率领大军前往广宗接掌皇甫嵩的指挥权。说实话,丁淮对战张角,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张角撑不了二十天了。
只要张角一死,广宗城便会群龙无首,势必大乱,丁淮便可以趁势攻城,加上高顺的两千陷阵营,广宗城还是指日可下的。
消息到达洛阳之后,汉灵帝自然甚是高兴,这丁淮每次都能将捷报在最关键的时候报上来。果然,不出丁淮预料,汉灵帝当即便下旨命令丁淮代替淳于琼率领大军赶赴广宗,接替皇甫嵩的指挥权,务必在三个月之内消灭张角。
这一战可以说将会是张角之乱的最后一场大战,丁淮在接到圣旨后,对自己的军队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黄巾之乱之后,军队的指挥权势必要被中央收回,所以,丁淮的十几万大军将不会再归丁淮所有了,这是丁淮最不想做的事情。但是,丁淮又不能反对,否则便会被冠以谋反的罪名。
所以,对于丁淮来说,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就是让一部分士兵以黄巾降兵的名义“卸甲归田”,之后再被分批秘密送到汉中,这样做可以为丁淮保留住很大一部分的兵源,而且这部分兵源都是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的士兵。
但是也有一个弊端,势必会增加汉中的财政负担,因为这不是一个小的数字,而是几十万人,为什么是几十万人呢。单只是黄巾降兵的话,也只是几万人,但是丁淮却想把他们的家属也全部送到汉中,也为了日后能让他们安心为自己作战。
所以,对于十三万大军,丁淮只选择留下四万人(其中只有一部分是丁淮原来率领的官兵),而让剩下的九万大军分批到汉中,为了使这次的转移能够成功,丁淮专门让高顺负责此事。一是此次行动必须打着遣送黄巾降兵回乡的口号,尽量不能让其他人看出什么破绽,而高顺为人谨慎,做此事是再适合不过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高顺在军队中的威望比庞德、成廉等人高出甚多,很多士兵都经过高顺的亲手训练。
而留下地这四万人也并不是十三万大军中地精英。相反。也只有两千陷阵营才是精华中地精华。其他人不但不是精兵。反而大多都是刚刚投降过来地黄巾军。为什么要这样呢。丁淮自然有他地理由。虽然有点冒险。
广宗之战结束之后。自己要将这些士兵交还。如果此次率领地都是精兵。交给东汉政府则过于可惜。当然。由于四万士兵几乎都没有什么战斗力。所以在对广宗张角地战斗就显得有点冒险。毕竟广宗城内地黄巾军可都是张角地精兵强将。一个不甚可能就会全军覆没在广宗。
而丁淮敢于这样安排地原因只有一个。而且这个原因对于黄巾军来说是知致命地。对于丁淮来说则是必胜地法宝。那就是前面多次提到地。张角最多还有一个月地生命。一个月后张角肯定病死。广宗城几乎可以不攻自破。
这一个月地时间。丁淮几乎什么都不用干。只有两件事情可以做。一个是行军。从濮阳赶到广宗城下。第二件事情就是训练士兵。这一个月地时间单凭丁淮手下这些降兵。就是单单防守都不一定能顶住。更不要说进攻了。所以。既然选择了这些降兵。训练士兵便成了当务之急。而且只有一个月地时间。一个月之后。一旦张角病死。丁淮将必须要发动一场总攻。
安顿好了一切。丁淮一边命令庞德暂时接替高顺训练士兵。一边命令成廉派人将卜已带过来。丁淮准备说降这个颇有能力地黄巾大将。最令丁淮赶到恼怒地是。韩烈、臧霸这两个让丁淮十分欣赏地人一次又一次地从自己地手中逃走。和卜已比较起来。这两个人在丁淮地心目中地地位显然高出太多了。
对于臧霸。丁淮当然是十分了解了。早有将其收至麾下地念头。但是。对于韩烈。虽然丁淮从未在有关三国地资料上听说过有这个人。但是毕竟在现实地三国中确实存在。丁淮也真实看到了这个人地存在。此人更是将才。并且其能力显然还在臧霸之上。
卜已被押上来之后,怒视丁淮,傲然挺胸,直立不跪。
丁淮还未说话,身后的成廉见到卜已如此无礼的样子,已经开口怒喝道:“大胆卜已,见到我家主公为何不跪。”
卜已哈哈大笑两声,斜视着成廉,道:“我卜已上跪天,下跪地,中跪父母,除此之外,也只是给大贤良师下过跪,卜已不会再向第四人屈膝。我卜已头可断,血可流,要我下跪却是万万不能。”
成廉勃然大怒,向前一步就要动粗,丁淮连忙站起,一挥手,喝道:“孝行不得无礼。”然后,丁淮缓步走到卜已身前,将卜已身上的绳索解下,道:“卜已将军受委屈了,实乃丁淮之过,还望将军不要见怪。”
卜已没想到丁淮如此对他,圆睁着的双目看了丁淮好久,叹了一口气,将双目转向别处,道:“卜已知道大人何意,也仰慕大人的威名,只是卜已向来做人有一个原则,就是绝对不会投降,这也是卜已为何一直没有出仕的原因,何况大贤良师对卜已一家有恩,卜已更是不能背叛于他。若是丁大人真正瞧得起卜已,就大人希望能给卜已一个痛快,若是想劝降卜已,则是万万不能的。”
历史上信奉“忠臣不事二主”的人很多,高顺就是一个,而面前的卜已也是一个,对于这样的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打动他们,让他们改变主意,对于这样的人只能成全他们的名节。
所以丁淮听了卜已的话之后,也叹了一口气,知道卜已是不会投降的,于是黯然挥了挥手,命令士兵将卜已退出去砍了。
不多时,士兵用托盘拖着一物,上面盖着一块布,散发着一股浓恶的血腥味,那士兵刚刚跪下,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说话,丁淮已经摇了摇头,道:“不用了,将卜已将军尸首合一,好生安葬。”
这个士兵也是精明,只是愣了一下,看了看丁淮,确认他说的不是反话,便应命而去。
。
正文 第二十六章 广宗城外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3:26 本章字数:2784
(求收藏+推荐票;点击和推荐票差距太大了啊!!!!!我要推荐票~~~~~)
就在丁淮杀了卜已后的第三天,天使来到濮阳,并且带了了圣旨,命令丁淮率领大军即日出发,前往广宗,接替皇甫嵩,并授予丁淮全权指挥广宗的军队,务必要在三个月之内拿下广宗城,献上张角的首级。
三个月之内拿下广宗城,对于丁淮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张角不在,只需一个月便可以攻下广宗。只是这献上张角的首级却是让丁淮为难了,毕竟张角和丁淮是翁婿关系。若是丁淮真的将张角的首级献给灵帝,恐怕张宁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他。
想到这里,丁淮目前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张角的首级是断断不可献给汉灵帝的,到时候,若是皇上逼得实在太急,也只能是找一个和张角相貌相似的士兵顶替上去,以求瞒天过海。
到达广宗城之后,丁淮不会直接开战,而是要等上一个月,等到张角殒命的时候,才能正式发动进攻广宗的战争。为了不让灵帝起疑,丁淮上了一道疏,希望灵帝能给他足够的权利,并且丁淮在疏中保证,两个月之后,必然攻破广宗城。
丁淮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当时的卢植在和张角交兵的时候,选择了最正确的坚壁不战、围困致死的策略,却被人在灵帝跟前进了谗言,结果呢,卢植被押解进京。丁淮可不想成为卢植第二,所以先和汉灵帝说好,免得到时候也像卢植一样。
经过五日的行军,丁淮的四万大军终于到达了广宗城外,皇甫嵩亲率了一万人马在广宗城百里之外迎接丁淮,以示对丁淮的尊重。曹操则被皇甫嵩留在了广宗城外大寨防备城内的张角大军。
皇甫嵩虽然是面带微笑,但是丁淮看得出这种微笑并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十分牵强,毕竟丁淮的到来,是来接替皇甫嵩成为此地的最高指挥权,对于皇甫嵩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作为皇甫嵩来说,广宗之战是皇甫嵩翻身的最后一个机会,但是由于前一战的失利,灵帝似乎已经放弃了他,而选择了丁淮。
功利心极重的皇甫嵩当然对于这种安排是极为反感,但是这毕竟是圣旨,皇甫嵩又不能有违,否则就是抗旨。
皇甫嵩拉着丁淮的手,呵呵笑道:“元常真是英勇异常,数战数捷,我大汉军威在元常手中实乃破空再现,嵩虽空长几岁,实不如也,既然元常已经来到,嵩也就可就放心将此地战事全权交给元常了。”
丁淮从皇甫嵩地这一句话中听出了皇甫嵩太多地心酸、无奈、落寞、嫉妒。作为一个能力非凡地将才。最大地痛楚莫过于遇到一个强过自己地人。使得自己地光彩被其完全覆盖。这就是老大和老二地区别。也就是现代社会冠军和亚军地区别。
丁淮急忙谦虚道:“皇甫叔父过谦了。即使丁淮不来。广宗城早晚也会被叔父克下。所差者乃是时间而已。以丁淮之意。此地战事可仍然由叔父主持。丁淮从旁辅助即可。不知叔父意下如何?”
说实在地。丁淮地这番话对于皇甫嵩来说确实具有很大地诱惑。但是皇甫嵩绝对不敢按照丁淮所说去做。如果这样做了地话。抗旨地罪名可不是皇甫嵩所能承担得起地。更何况皇甫嵩为人刚直。不但与十常侍地关系视同水火。而且与朝中大臣之间地关系也不太好。只是和杨赐、丁淮、杨彪、蔡邕、卢植等有数人还算是能谈得来。
皇甫嵩呵呵笑道:“元常心意。老夫心领了。但是既然是圣旨所在。嵩必当全全从命。此地地指挥自当交由元常。嵩才应该从旁协助。一起剿灭黄巾贼首张角。方不负圣上对我等地提拔、重用之恩。”
这一番话说得确实冠冕堂皇。让人听了不由由衷佩服皇甫嵩地高风亮节。
丁淮听了。心中不以为然。微微一笑。没再说话。皇甫嵩也是见好就收。知道丁淮向下就不好接话了。于是。抢一步道:“元常来了许久。若是再不进帐。恐怕会有人会埋怨嵩待人不周了。元常。请。”
“皇甫叔父请”,丁淮自然不会先皇甫嵩进帐,一来丁淮在进行交接之前,必然不能以皇甫嵩上司身份行事,二来论辈分,丁淮要比皇甫嵩输上一辈。最后,两人终于一起牵手进帐,这一番的寒暄才算结束。
进帐之后,皇甫嵩才算是正式和丁淮谈论起了广宗的战事,也算是两人之间的交接。
丁淮自然而然首先问起了这次皇甫嵩大败的真实情景,虽然对于皇甫嵩颇有不尊,毕竟这是丁淮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丁淮最应该了解的事情,因为可以为以后和张角作战提供一个前车之鉴。
皇甫嵩明白了解这次大败对于丁淮的重要性,所以也没准备隐瞒什么。
叹了一口气,皇甫嵩满脸沧桑地说出了这次战争的详细经过。
听了皇甫嵩的叙述,丁淮才算是真正了解了之前两军一场大战的始末缘由,也就是这场惨败才使得皇甫嵩的所有如意算盘全部落空,虽然单从这场战斗来说,并不是皇甫嵩的全全责任,而是张角确实太厉害了,就算是换上当时是丁淮,也避免不了此次战败的结局。
原来,皇甫嵩到达广宗之后,并没有立即和张角发生大规模的冲突,也就是强行攻打广宗城,而是选择了和卢植差不多的战术,团团围困广宗城,断其粮草,并且同时实行攻心战术,但是这种战法势必耗时较长。
而皇甫嵩比卢植强一点的地方就是能在这样的持久战中找到机会,全力一击,稳中求胜。同时,皇甫嵩不比卢植的一点就是皇甫嵩的名利心太重,太希望能够出人头地,所以在这样的持久战中,势必要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这样就容易被张角所利用。
张角和皇甫嵩相知颇深,所以张角对于皇甫嵩的能耐还是十分了解的,同时也十分了解皇甫嵩的心态,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张角正是利用了皇甫嵩的这种急于求功的心态,巧妙设下了一个让皇甫嵩十分心动的圈套,结果皇甫嵩果然中伏大败。
皇甫嵩来到广宗之后,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派出大量的密探,探取广宗城内的情报。同时命令大军驻守大营,不得随意出战,为了防止士兵因为无事可作而出现什么情况,皇甫嵩选择了丁淮的方式,对大军进行训练。
张角此时病情已经相当严重,整日躺在床上,大小事情都有手下几个心腹大将禀告,而张角患病的消息也只是张角的这几个心腹大将知道,其余众人全部被蒙在鼓里,因为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势必影响到广宗城数万大军的士气。
张角知道皇甫嵩提兵来此的消息,心知手下众人无人能是皇甫嵩的对手,所以在无奈之下,张角费尽心思想了一条妙计,想趁此灭掉皇甫嵩,为黄巾军去掉一个强劲的对手,结果皇甫嵩虽然中计,却并没有如张角所愿殒命。
。
正文 第二十七章 阵前叙旧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3:27 本章字数:2771
广宗城外,张角大军和皇甫嵩的大军严阵相对。
张角比四年前更加显得憔悴,一是操心过度,二是身体一直有病,双眼已经开始深陷。身着浅黄色的战甲,身披黄色披风,头上系着黄色的丝带,连佩戴的宝剑和骑乘的战马都是黄色的,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张角故意如此装扮,但是正是有了这一身全黄色的行头,倒也弥补了张角神态上的一些憔悴。
张角的左右分别排开几员大将,左边是张梁、管亥、褚燕,右边是张宝、夏侯兰、廖化,个个都是披甲鲜亮、杀气腾腾,张角身后的士兵也是排列整齐、盔甲鲜亮,军纪和南阳、颖川等地的黄巾军截然不同,可见张角在这些士兵身上投注了不小的精力。
同张角的阵容相比,皇甫嵩这边似乎弱了一些,单说大将就没有张角的多,皇甫嵩身旁也只有朱儶、曹操、何宽三员大将而已,而且武力绝对不能和管亥、张梁、褚燕等相比,官军的军纪、装备倒是和也张角军没什么区别,士气也是高涨。
皇甫嵩策马来到阵前,对张角一拱手道:“请莫平兄上前一叙。”
张角正要策马上前,左边的张宝伸手拦住张角,道:“大哥且慢,两军对阵,提防对方用诈,可让三弟和管亥将军一起上前保护大哥安全。”
张角微微一笑,对张宝道:“二弟不要紧张,皇甫嵩乃是大汉第一名将,岂能使用狡诈手段,我信得过他,定然不会如此。”于是,张角便策马上前,来到阵中,与皇甫嵩只有五步之隔,这份胆量、胸襟、气魄也确实只有张角才有。
皇甫嵩见张角果然单人独骑上前,心中也不由暗暗佩服张角过人的胆量,向张角拱手,试探道:“莫平兄果然好胆色,难道莫平兄就不担心嵩突然发难?”
张角哈哈大笑两声道:“张角虽然乃是一名一介书生,文不成武不就,但是这识人的本领,角自信还是有十足的把握。若是连堂堂的大汉第一名将皇甫嵩都能够用这样卑劣手段的话,张角也只能自认命苦了。”
大汉第一名将是当时张角和皇甫嵩、卢植相交的时候,张角给予皇甫嵩的评价,皇甫嵩的本领张角是十分清楚的,在大汉所有的将军之中,无人能够出其右者,就算是卢植和皇甫嵩比起来,也要差上一些,所以张角曾说皇甫嵩是当朝的大汉第一名将。
张角一提起“大汉第一名将”这六个字,皇甫嵩不禁感慨万千,一是想起了当时和张角把酒言欢、秉烛夜谈的情景,曾经的至交好友如今竟然在战场上刀兵相见,二是在平定黄巾的这几个月当中,皇甫嵩越来越发现“大汉第一名将”这六个字距离自己越来越远,自己样样都比不上丁淮,虽然十分渴望这六个字的称呼能够真正成为自己的荣耀,但是皇甫嵩却也感到确实很难了,而目前来说自己唯一的机会就是能够大败张角。
想到这里。皇甫嵩暗暗下定决定。一定要大败张角。一定要取得广宗之战地胜利。释然后。皇甫嵩道:“莫平兄。可还记得丁淮否?”
张角微微一愣。不知道皇甫嵩忽然提起丁淮是什么意思。道:“张角岂能忘记。丁淮乃是小女地未婚夫婿。义真兄为何忽然提起他?”
皇甫嵩呵呵一笑道:“自从司徒府一别。恐怕莫平兄也有数年没有见过你那未来地女婿了吧?”
张角更是被皇甫嵩搞得云里雾里一团乱。心中早已转念万千。却也猜不透皇甫嵩地意思。是以此做要挟还是以此套交情。但一个个想法都被张角否定。张角道:“确实已经有数年未曾谋面。角只是知道这次他也和义真兄一样。奉旨剿灭我黄巾之众。”
皇甫嵩深深叹了一口气。道:“造物弄人。翁婿之间竟然也是刀兵相见。只是这丁淮乃是奉旨行事。还望莫平兄万万不要怪他。”
张角越来越搞不清皇甫嵩到底是葫芦里卖地什么药。只能随着皇甫嵩地话题接下去:“那里。义真兄与角也有数年交情。相交甚深。张角岂是那种人。元常如此年轻竟然能和义真兄这样地大汉第一名将并肩作战。必然获益匪浅。还望义真兄对此子多多指点。”
皇甫嵩苦笑一声,叹了一口气,望向张角身后的军队,道:“多多指点,哼,莫平兄怕是不太了解你的这位未来女婿,皇甫嵩曾与其并肩作战多次,对元常甚是佩服,这‘大汉第一名将’的称号放眼整个大汉,也只有元常才能是当之无愧。”
皇甫嵩这一句话不由让张角当场震惊了,也明白(全文字小说阅读尽在拾陆K文学网)了为何皇甫嵩要为何忽然提及丁淮。南阳、颖川、汝南的结果,张角自然是知道的,赵弘能力不高,中了丁淮的计策也没什么,但是张角一直都是认为波才的战死、彭脱的大败都是皇甫嵩参与甚至于指挥的结果,没想到竟然都是丁淮所为。因为现在东郡卜已战败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不然张角也会有一些思想准备的。
看到张角极度震惊、发呆的样子,皇甫嵩忽然产生了一个冲动,也就是这个瞬间的冲动,使得皇甫嵩的一世英名付之东流,也是皇甫嵩太想得到广宗之战大捷的成果,太想得到“大汉第一名将”的称号,才会产生这样的念头。
皇甫嵩对张角知之甚深,知道张角只是一介书生,不懂武艺。所以,在张角发呆的时候,皇甫嵩忽然产生了趁这个机会将张角俘虏,则广宗之战便可不费吹灰之力便可结束的念头。皇甫嵩也确实这样做了,忽然策马上前,拔出宝剑,向张角刺去。
张角本来就不认为皇甫嵩会使出这样的奸诈手段,所以对于皇甫嵩没有一点防范,待张角看到眼前剑光一闪的时候,皇甫嵩已经到了跟前,宝剑距离张角也只有一尺之远。由于事发突然,张角来不及抵挡,只能闭目等死。
就在这个时候,皇甫嵩满以为自己即将得手,忽然感觉到一股快速的杀气向自己冲来,皇甫嵩侧目一看,张角的阵中飞来一支箭,方向正是自己的心窝,若是皇甫嵩不撤剑,必然会被这支异常快速的箭射中。
处于这样的情况,人都有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的意识,所以皇甫嵩几乎连想都不用想,立即撤回宝剑去挡住这支箭。“当啷”一下,皇甫嵩的宝剑正中这支箭冷箭,虽然将箭挡飞了,但是皇甫嵩只觉得全身一震,虎口也破裂了,身下的坐骑也不禁倒退了一步。
此人好大的气力,皇甫嵩心中一骇,再也没有力气上前了。张角也惊醒过来,恶狠狠地瞪了皇甫嵩一眼,趁机纵马退回本阵。看到张角临去之前的眼神,皇甫嵩不由打了一个冷战,不由后悔这次的冲动。
由于朱儶和曹操并不知道皇甫嵩和张角的交情,以为两人在阵中对话,只是一种决战前的碰面。所以,对于朱儶和曹操,只是在心中觉得暗暗可惜,只差那么一点就可以将张角擒住,广宗之战便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拿下。
皇甫嵩再向张角阵中望去,见射箭之人乃是张角左边的第二员大将,此人正是管亥。只见管亥现在已经收弓入囊,手握大刀,向阵中冲来,一边冲一边喊:“无耻恶贼,竟然使用如此卑劣手段,管亥岂能容你,纳命来。”
已经接了管亥一箭,皇甫嵩岂敢和管亥对战,急忙策马回身,向本阵中退去。这时,皇甫嵩阵中也冲出一人,大喝道:“贼将休得猖狂,待我何宽来会你。”
。
正文 第二十八章 张角病重(求收藏+推荐票)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3:27 本章字数:2947
(求收藏+推荐票)(求收藏+推荐票)(求收藏+推荐票)(求收藏+推荐票)(求收藏+推荐票)(求收藏+推荐票)
且说管亥因为气恼皇甫嵩竟然对张角突下黑手,跃马出阵,欲取皇甫嵩的性命。没想到对方阵中也飞出一将,截下自己,皇甫嵩也趁机退回了本阵。管亥无奈,只得把满腔怒火全部发在了何宽的身上。
管亥乃是张角手下的头号大将,武力自是不凡,一柄大刀大开大落,横挡竖劈,舞得密不透风,不到三个回合,何宽便已经完全落在了下风。皇甫嵩阵中的曹操见何宽情势不妙,暗叫一声不好,若是何宽被杀,己方士气必然大挫,于是便纵马舞戟上前,欲助何宽。
但是,张角阵中大将甚多,岂能让曹操如意,曹操这边刚刚出阵,张角便命令身边的张梁出阵挡住曹操,好让管亥能够顺利解决掉何宽。张梁在张角的心腹大将中,武力仅在管亥之下,曹操虽然武力不凡,却也不是张梁的对手。
但是,来不及张梁和曹操分出胜负的时候,在第十个回合,管亥找到一个破绽,大吼一声,一刀将何宽劈于马下,挥刀向曹操和张梁这边冲来,曹操大恐,岂敢和管亥、张梁二人同时作战,吓得急忙策马逃回本阵。
张角大喜,拔出宝剑,大喝一声:“冲阵。”士气大增的黄巾军便如潮水般向官军杀去。皇甫嵩见状,急忙指挥军队分别抵挡。张角手下的管亥、张宝、张梁、褚燕等人在官军之中往来冲突,无人可挡,若非皇甫嵩命令大军拼死挡住,恐怕官军早就败北了。
两军冲杀了一个时辰,方才各自收兵。这一场下来,皇甫嵩一方除了死了一员大将何宽之外,伤亡情况和张角军几乎一样,虽然大将不占优势,而且士气有所下降,但是毕竟官军的整体战斗力还是要高出黄巾军一些,所以伤亡数字还能持平。
一战下来,皇甫嵩和张角都陷入了深深的不安和焦虑之中。
令皇甫嵩感到焦虑的是没想到张角阵中竟然会有如此多的大将,看来朝廷对于张角的情况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而那个告密的唐周也没有完全将张角的情况如实相告,自己才陷入了这样困局之中,好在己方士兵稍稍胜过对方,即使如此也只能保住不败,若想取胜却是难上之难,何况自己军中武力第一的何宽竟然在阵中十个回合就被敌将斩了,已经极大地挫动了己方士兵的士气,下一战断断不可这样硬碰硬了。
想到这里皇甫嵩不由又想起了丁淮,想起了丁淮手下的庞德、成廉等大将,若是丁淮在此,依靠丁淮以及其手下大将的武力,说不定上一战就能拿下广宗城。看来张角对自己的情况已经摸得一清二楚了,否则怎会如此有恃无恐,竟然还害得自己的一世英名在此战之中付之东流。
同时,张角也在正在广宗城的城守府中陷入了沉思。今天皇甫嵩的一席话确实极大的震动了张角,朱儶虽然薄有虚名,却并非自己的对手,张角对其并不在意,真正能让张角看在眼里的也只有卢植和皇甫嵩两个人而已。
通过贿赂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