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极品三国-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6K 出品Txt版阅读;电脑访问://。16kxs。///。16kxs。
书籍介绍:
一个一个土匪统一的三国,一个随心所欲的三国,本书将带你进入美女和江山共有的境界!
……章节内容开始………
正文 序章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2:15 本章字数:4021
终于登上黄山山巅了,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孔原仰天长吁了一口气,脑海中不禁想起了六年前遇到一个云游老道的传奇经历。
六年前,孔原刚刚研究生毕业,因为学的是历史专业,这个专业的对口工作不好找,无奈之下孔原只能应聘到了一家旅游公司当导游。
由于孔原的历史学的非常好,对于中国大部分景点的历史渊源和典故都能如数家珍一般,因此很得游客们的欢迎,一些游客更是专门要求参加孔原的旅游团,以至于孔原每月的收入颇丰,均在万元以上。
直到有一天,孔原的一个传奇经历使得他结束了导游的生涯,也走到了生命的终点。那是一次带团去黄山旅游的时候,孔原在黄山之中无意中遇到了一个老道长,那老道长须过颈,须发全白,然而脸色却滋润犹如婴童,并且步伐之轻健,身体之灵活,丝毫不亚于十七八岁的小伙子。
孔原心中不禁暗暗嘀咕,这一定是一个骗吃骗喝的游方术士,只是装扮的不错,这个人的年龄必然超不过三十岁,只是为了骗钱才故意装扮成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本来只是一次邂逅,但是,自从孔原打量过那老道之后,那老道便忽然一转向,一直跟着孔原。
孔原觉得奇怪,心想,我不过看了你一眼,为何一直跟着我,难道你能知道我心中骂了你不成。于是,孔原便问那老道有何事情,老道却对孔原说了一句颇令孔原意想不到的话:“贫道只是看出施主乃是千年不遇的窘相之命,想告知施主,以作准备,因为身具这种命相的人从来没有人能够活到三十岁。”
孔原是研究生毕业,自小接受的是唯物主义的教育,原本是不信命的,只是在这24年以来,总是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让孔原琢磨不透。
经常,孔原会在一些剥落的墙壁上或者浅水之中看到一些奇怪的东西,例如古时人物的画像、古士卒穿的盔甲等。
更在孔原做导游的一年之中,孔原经常会在一些地方发现了一些古时的遗迹,便连忙呼喊自己所带的游客们前来观看,结果当然是大家什么都看不到。就像“狼来了”一样,次数多了,大家就不再上当了,以至于很多人都知道了天马旅游公司有一个神经质导游。
孔原也因此受到了很多次投诉,弄得公司老总很不高兴,要不是看在孔原有着众多的游客fans,恐怕早就把他给炒鱿鱼了。
所以。当听到老道地话之后。孔原便隐隐约约感觉到他地话是对地。于是急忙问道:“请问道长。什么是窘相之命?”
老道微微一笑道:“简单说。就是施主本不应属于这个时代。却被误投生到这个时代。从而身体地各个机能不适应当前地环境。属于夭折之命。所以面呈窘相。”
孔原听了。不觉有点怀疑。道:“我从小到大。几乎从来没有得过大病。身体向来都是同学之间最棒地。怎么能说我地身体不行呢?”
老道微微一捋胡须。不慌不忙道:“施主有所不知。那只是表面地现象。老道问一句。施主是否经常出现心跳每天差别一百多次地现象?”
听到这句话。孔原顿时被吓出了浑身地冷汗。当下对老道地话再无任何一丝地怀疑。正像老道所说那样。孔原地心跳非常不稳定。每天地变化都是匪夷所思。最快可达每分钟200次。最慢每分钟40次。
为此。孔原也曾到过很多医院进行检查。但是所有医院地仪器测试地结果都是显示正常次数。令孔原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因为身体一直没出过什么毛病。所以孔原也不是很将此事放在心上。
今天忽然听到老道说起这普天之下只有自己才知道的秘密,孔原不得不相信面前这位仙风道骨的老道士了,一把抓住老道的手,道:“请道长为我指点迷经。”
老道望着满脸期待的孔原道:“宿命不可违,施主注定三十岁那天而亡,老道也是无能为力。况且窘相之命乃是天定,两千多年来,老道也只遇到两个人是窘相之命,一个就是施主你,另一个就是汉武之时的霍去病。”
熟悉历史的孔原岂能不知道霍去病正是28岁的时候死去的,当时霍去病多次大败匈奴,很得汉武帝赏识,可谓是风华正茂,只可惜是英年早逝。史书上说他是得重病而亡,但真正的死因岂会如此简单。
孔原犹如被当头闷了一棍,顿时蔫了,目光呆滞,抓住老道的手也慢慢垂下,只能活到三十岁,也就是说再过6年,孔原就要挖地三千尺去找阎王下象棋去了,姑且不说挖地的难度如何,只是这阎王的象棋下得非常的好,任谁也是赢不了,就会让孔原死如死灰一般。
老道看着孔原的样子,颇有些于心不忍,便道:“也罢,既然老道与施主能在这黄山相遇,也是一种缘分,老道就稍微泄漏一下天机,告诉施主重生之道。”
犹如一个将被溺死的人忽然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孔原大喜,连忙跪下向老道磕头不止,口中不停地说:“多谢道长,多谢道长!”
那边的游客们看到自己的导游一个人在那里自言自语、说些奇怪的话还不算,一会急,一会傻,这一会又忽然跪下来对着空气磕头如捣米,口中还念念有词,大伙儿也不管他,知道天马旅游公司的这位神经导游又开始犯神经病了。
老道伸手将孔原搀起道:“六年后的九月初九,老道当在黄山之巅等候施主,到时自当为施主传授重生之法,只是此事施主万万不可对任何人说起,否则天机一旦泄漏,任大罗神仙也难救施主性命。当年霍去病本可获得重生,但是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的舅舅卫青,结果惨遭天谴,更是害得卫家在多年之后家破人亡,满门被杀,就连卫青的姐姐皇后卫子夫也黯然悬梁自尽,老道也因此损失了五百年的修炼,否则早已飞升,也不会在此得遇施主了,还望施主切记。”
孔原忙不迭的答应,孔原自小父母双亡,也没有一个兄弟姐妹,能告诉谁去,就算是真说了,现代不如古代,恐怕也不会有人相信,何况大家都知道孔原有点神经病。再者,孔原今天的举动若是被旅客们传出去之后,只怕“神经导游”之名更盛。
想到这里,孔原便收回无边思绪,定睛向前看去,发现那个老道正盘坐在山巅之上的一块巨石上,孔原赶忙走了过去,向老道拜倒。
老道紧闭的双眼慢慢睁开,对跪在下面的孔原道:“施主请起,施主果然如约而来,老道身下这块巨石便是施主的重生之门。”
说完,老道将手中的拂尘向下一摆,奇迹出现了,巨石顿时变成了一扇门,门的上方赫然写着三个醒目大字:轮回道。
看到这三个字,孔原不禁想起以前电视上看过的一些鬼片,心中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忽然,门开了,一股寒风扑面而来,孔原不由退了一步,老道见状道:“施主莫要害怕,若想重生,须进此门。”
孔原仰头看了看老道,钢牙一咬,便踏足迈进轮回道。
进门之后,当面是一堵墙壁,墙壁上写着一首诗:轮回道中有轮回,地府阎王莫收人。前尘后世随君意,若想逍遥进此门。
墙壁左右各有一个入口,左边写着一个“轮”字,右边写着一个“回”字。
孔原顿时傻了眼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该往那边走。
正在这时,身后想起老道的声音:“轮门乃是进入后世之门,回门乃是回到前尘之门,施主可自行选择。施主现在只有两个时辰的时间,两个时辰之后不能进入这两扇门之一,施主便会心脏破裂而亡,但是即便是进了两扇门之一,施主也不见得能够摆脱窘相之命,还需要机遇和巧合才能成功摆脱这窘相之命,请施主自行考虑是否要选择这条路,再选择进入哪扇门。”
向后退只会是死路一条,进了反倒有一丝的希望,孔原当然选择后者了。孔原想了想,问道:“请问仙长,若是进入回门,能够到达那个朝代?”
老道微微一笑,似乎已经猜透了孔原的心思,道:“施主若是想进入东汉末年的乱世,也未尝不可,只是要把握好出门的时间,否则一旦错过便再无机会。”
孔原被猜中了心事,脸上不由一红,便也不再掩藏,直接问道:“那需要多久出门正好能到达汉末?”
老道凝神掐指算了算,道:“进入东汉末年,需要在三个时辰后出门。”
孔原想:“三个时辰,不就是6个小时吗,正好自己带着手表呢,只要过了6个小时出门不就可以了吗。”心到这里,孔原便放下心来。
但是,老道的声音再次响起:“施主进去回门之后,全身衣物便会化为浮尘,切不可心存依赖手表的念头,是否能够心愿达成,获得重新,就看施主自己的造化了,若是施主想开启门,只要心中默认三声:开门,开门,开门即可,施主保重,老道去也。”
孔原听到老道说离开的时候,扭头再向后看去的时候,发现老道已经消失不见了。神仙?还是妖怪?孔原不知道,只能耸耸肩膀,伸了伸舌头。
定了定神,孔原向回门走去。
进门之后,孔原的全身衣物果然如老道所说,全部化成了浮尘,孔原一下子变成了赤身**的模样。
但是,眼前的情形更让孔原吃惊,这轮回道简直和科幻片中的时光隧道一模一样,一条深长的隧道,中间是绿色的旋风和漫无缥缈的云雾,当孔原再向身后看去,进来时的大门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无奈之下,孔原只能向前走去,刚踏入一步,身体便被旋风包起,自动向前而去。
既来之,则安之,静下心来后的孔原便闭目养神,心中忘却了所有的事情,只记得6小时之约,只要估到了时间,孔原便会遵照老道所说的那样,心中默念三声:开门,开门,开门。
。
正文 第一章 重生三国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2:16 本章字数:3292
且说6个小时之后,孔原估计时候差不多了,便在心中默念三声:开门,开门,开门。
果然,孔原身旁立刻出现了一扇门,正是进来的那扇门。丁淮当时真是心中感慨万千,现代社会早已经推翻了神鬼论,但是究竟世上有没有鬼神或者类似于鬼神的其他生物或仙体,谁又能知道。如果鬼神真的存在,却又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谁又能说它不存在,要是真想找到答案,恐怕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但是即使知道了,也已经进入了神鬼世界,又能告诉谁,也只能烂在肚里了。
再想想电视上曾经报道过的一些景点的游客离奇失踪,也许他们就像自己一样,进入了这轮回道了吧,也许这轮回道并不只是在黄山之巅才有吧,自己进来之前真应该仔细问问那个老道了,丁淮不无遗憾地想到,却完全不去想想即便是孔原问了,那老道就一定回答吗。
想归想,丁淮还是不会忘记开门的,用手轻轻一推,门便开了,迎面便是一阵突如其来的怪风,蕴含着一股巨大的吸力,顿时便将孔原吸出门外,然后孔原就像进入了一个极大的气体漩涡一样,在里面被不停地高速旋转着,孔原的意识逐渐昏迷,慢慢地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当孔原再次转醒的时候,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张硬板床上,因为床板很硬,使得孔原简直以为自己到了什么农村。习惯睡席梦思的孔原感觉到自己睡的很不舒服,不但床板很硬,而且连头下的枕头也是十分的坚硬。
孔原侧头一看,原来自己是在一间极其简陋的房间之内,房内几乎什么都没有,只是在墙上挂着一只破了一个大洞的纸风筝,并且风筝旁边的窗户竟然是古代的样式,没有玻璃,只有一层白纸糊在上面。这是到了什么地方,孔原不知道,因为房间之内没有一个人可以去问,但是孔原可以确认一点,自己来到了古代,却不知道是不是汉末。
孔原在床上稍微活动了一下,发现身体并没有任何的不适,只是觉得头顶隐隐有一阵阵钻心的疼痛,孔原伸手向头上摸去,发觉头上缠了一层布,布上还是湿湿的,孔原将手拿到了眼前,发现手指上竟然是红色的。
是血,这是孔原的第一个反应,看来自己的头部受了伤,什么时候受了伤呢,难道是在穿越那道门的时候?
突然,孔原发现了一个另外一个比头部受伤还要严重的问题,自己的右手竟然是那样的小,只有七八岁的孩子的手掌那么大,莫非。。。,孔原不敢再向下想,只是慢慢地将双手都伸到了眼前,果然,是很小的一双手。
借尸还魂,孔原心中惊叫,自己竟然是借尸还魂了。不知哪来的一股力量,孔原“嚯”地一下坐起,仔细一看,果真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的身体,这就是自己的身体,孔原惊出了一身冷汗,而且身上竟然还是一身粗布旧衣,密密麻麻都是补丁。
就在孔原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的时候,只听门“嘎吱”一声响,有人推门进来,一会功夫,房间的布帘被掀起,六个人进了孔原的房间。
是五男一女。第一个男地是一个四十多岁地中年汉子。浓眉大眼。长须及颈。身上穿着没有袖子地褂子。双臂地肌肉高高耸起。右手还拿着一个锄头。看来是刚从田里归来。后面紧跟一个中年妇女。一身粗布裙钗。头上没有一个首饰。瓜子脸。慈眉善目。眼角略显淡淡地皱纹。其余地四个男地。也可以说是男孩。最大地一个也不过十五六岁地模样。最小地一个也只有十二岁。看样子都是这对夫妇地孩子。
只见那名妇人见到孔原坐在床上。急忙快步走向床边。急声道:“小五醒了。小五终于醒了。多亏老天保佑!”
那妇人刚走到床边之后。这才发现孔原竟然是正在坐着。急忙坐在床沿。柔声道:“小五你怎地坐了起来。你现在身体还虚脱。还是躺下多休息才是。”说完。那妇人就要用手去扶孔原双肩。想让孔原躺下。
不料。那妇人地手还没有碰到孔原地身体。孔原突然觉得天昏地暗。眼前尽是星光点点。耳边隐隐约约听得这个女人和几个孩子地尖叫声和哭声。孔原再次昏死过去。
又不知过了多久。当孔原再次醒来地时候。第一眼便看到了这名妇人那焦虑地眼神和眼角淡淡地泪痕。
看到孔原醒来。那妇人本来木呆呆地眼神忽然亮了起来。再也抑制不住心中地激动。一把抓住孔原地右手。泣声道:“我地儿。你刚才是怎么了。怎么又昏了过去。又到现在才醒过来。可把为娘地吓坏了。”
虽然是泣声泣语,但是心中的那份激动和欣喜仍然通过声音传播了出来,感染着孔原和屋内的众人。
正在孔原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那四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个劝道:“娘,小五既然已经醒来,娘你就不要再过伤心,况且大夫刚才说过,小五刚刚醒来,身体十分虚弱,还要多加休息才是。”
“对对对”,一听是大夫的劝告,那妇人一连说了几个对字,:“看,娘只顾高兴了,把这件事情忘了。”那妇人连忙把孔原的手放好,擦干眼泪,爱怜将手放在盖在孔原身上的被子上,道:“小五,是娘太高兴了,忘了你现在身体还很虚弱,你先好生休息,娘过会再来看你。”
那名最大的孩子也探头道:“小五,你先休息,等会大哥也来看你。”自小父母双亡、无兄无弟的孔原,何曾听过这样慈祥的话语,便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看到儿子点头,中年妇女欣慰的笑了笑,然后转身和四个孩子一起退了出去。
等所有人都出去之后,孔原才长吁了一口气,心想,自己这是到了那儿了呀,到底是不是汉朝末年,自己又是什么身份,看来这两个人是自己的父母,而那四个是自己的哥哥,而且看他们的装束好像只是一般的农民。
由于头上仍旧是一阵阵钻心的疼痛,孔原再也不敢乱想乱动了,便躺在床上略作休息。不知不觉中,孔原便睡着了。
不知睡了多久,当孔原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天已经完全黑了,也不知是什么时间。屋内也点起了油灯,只有那名妇人此刻正坐在床沿缝补着衣物,其他人想必都去睡觉了,孔原醒来并没有发出任何声响,是以这名妇人丝毫不知道。
孔原心中再次长长出了一口气,暗想,太可怕了,自己竟然借尸还魂了,在这个不知朝代的年代重生了,竟然还依附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只是自己的命也太苦了点,为何没找一个官宦子弟或者富豪之家,却偏偏到了一个农家,而且竟然还是有五个孩子的家庭,难怪这样贫穷。
想着想着,孔原不觉叹了一声。这一声叹息,惊觉了这妇人,转头一看,发觉孔原已经醒了,那妇人急忙放下手中的衣物,抓住孔原的手,道:“小五,你醒了,可把为娘的吓坏了,以为你再也。。。,呸呸呸,看娘的这张臭嘴,怎么说话的。”
孔原听着觉得好笑,脸上也不由露出了一丝笑容。
那妇人见孔原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欣喜道:“小五,是不是觉得好多了,头还疼吗,你饿不饿,娘这就给你煮鸡蛋去。”
一说到“饿”字,孔原还真觉得肚子里空空如也,好像许久没有吃饭了一样,不觉点了点头。
那妇人见孔原点头,急忙站起,将衣物放在孔原的枕头边,道:“等着,娘一会就来。”说完,就迈起碎步向外走去。
看着这妇人欢愉的样子,孔原不觉中也受到了一些感染,心情放松了许多。待那妇人出去之后,孔原侧头看去,发现枕边的衣物正是一个小孩的衣物,忽然间,孔原想起,这不就是自己的衣物吗,现在自己不就是只有七八岁吗。
唉,孔原虽然心中叹着气,但毕竟还是有些欣喜自己总算是活了下来,农民的儿子就农民的儿子吧,虽然这样想,但孔原的心中也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失落。
这时候,孔原忽然听到外屋有一阵阵响亮的呼噜声,是那个中年汉子,这就是自己在这个时代的爹,孔原心中一下子凉了半截,自己的前生最害怕呼噜声,否则定然会整夜失眠,没想到,在这个年代竟然遇到了一个呼噜声这么大的爹。
。
正文 第二章 我是农民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2:17 本章字数:3299
一个月之后,孔原头上的伤终于好得差不多了,在这段时间,孔原也从和这对中年夫妇的对话中模模糊糊猜到现在大概是东汉末年,为什么说是模模糊糊。又说是大概呢,毕竟赵河夫妇二人只是一般的农民,对于什么人是皇帝是不太清楚的。
孔原也了解到他在这个时代的名字叫赵喜,那对中年夫妇就是他在这个时代的父母,父亲叫赵河,母亲颜氏,那四人是他的四个哥哥,从大到小分别是赵福、赵禄、赵寿、赵财。开始的时候,孔原也暗暗觉得好笑,农民就是农民,给孩子起名字也这么俗气,叫什么福禄寿财喜,真难听。但是,过了没多久,孔原忽然想起一件事情,为此孔原还伤心了好多天,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农民的儿子,而且是有五个孩子的家庭,温饱问题就难解决,在这弱肉强食的封建社会,以后还怎么混呀。
但是,经过几天的初接触,孔原发现了赵河夫妇的朴实和赵福兄弟间的友爱,也慢慢地被他们所感染、感动了,孔原暗下决心,不管现在是不是东汉末年,自己一定要凭借自己的能力闯出一条光明大道,让这个家庭能够过上好日子。
又过了一个月,孔原基本上把所有的情况全都摸透了,现在确实是东汉末年,当朝的皇帝是汉灵帝,这一年正是熹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72年,孔原所在地是并州的乐平郡,郡守是赵邱。
赵喜(以后称为赵喜)的家虽然也在乐平郡,但是距离乐平郡的治所沾县却是很远,属于冀州和并州的交界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所以当地的人口也不太多,整个村庄也只有几十户人家。
既然已成事实,赵喜也就暂时心安了,在这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还怕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吗?俗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
但是,很快,赵喜就发现自己的生活很枯燥,父母两人每天一大早就上田中干活去了,四个哥哥也都去帮忙了,中午的时候母亲一人回来做饭,做完饭之后两人先吃了,然后母亲再给父亲和四个哥哥送去一份。到了晚上,父亲、母亲和四个哥哥才回来,草草吃了晚饭之后,父亲便到外面和村里的其他人唠嗑去了,母亲则一个人在油灯下织布或者洗衣服、缝补衣物,只有四个哥哥陪着自己说了一会话,便跑出去玩了。
父亲回来一般就在一个时辰之后了,一旦父亲回来,母亲也就停止了手中的活,让赵赵喜先去睡觉,然后出去将赵喜的四个哥哥喊回来,让他们睡觉,等所有的孩子都睡了,母亲也就会吹灭了油灯,随父亲去休息了。
这样的日子很枯燥,实在是太枯燥了,赵喜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喊。但是,没办法,谁让有兄弟五个呢,能够裹住温饱就不错了,家中根本没有多余的钱供他们去学堂念书,而且前不久赵喜又因为摔破了头,使得本来就很贫困的家庭增加了100钱的外债,读书的希望更是早在赵福四人心中成了泡影(赵喜则不然,正不愿学什么之乎者也呢),好在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赵福兄弟四人并没有因此有任何抱怨。
但是,也正是因为摔破了头,使得赵喜的异常并没有给赵河夫妇和赵福兄弟四人带来任何的疑心,以为是什么后遗症,但是看赵喜的行动、说话一切正常,只是以前的很多事情记不起来了,所以也没有很在意。
既然没得学上,伤势好了之后,赵喜除了每日跟随哥哥们一起下地帮父亲母亲干些简单的农活,其它的时间便跟着哥哥们一起和村中的一些孩子们玩在了一起,孩子毕竟是孩子,对于赵喜的失忆也是很快就接受了,并没有很在意,而且赵喜在伤势未好之前早就从四个哥哥口中对整个村子的人有了一定的了解,自然少不了这村中的孩子们,所以赵喜很快就和这群孩子玩到了一起。
由于没有计划生育。这个村子在八岁到十六岁之间地孩子大约有一百多个。由于年龄层地不同。孩子们在一起玩地群体也不一样。和赵喜玩在一起地这十多个孩子都是八岁左右。而在这十多个孩子当中。有一个叫刘巧地女孩。年龄和赵喜相当。并且比赵喜还要大上两个月。特别引得赵喜关注。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刘巧绝对是一个美人胚子。水汪汪地大眼睛。高耸地鼻梁。小巧地嘴巴。尤其是笑起来。两边脸上都有一个圆圆地酒窝。特别好看。
以前地时候。他们也经常在一起玩耍。那时候刘巧对赵喜并不是很在意。但是自从赵喜受伤好了之后。刘巧就对赵喜格外注意了一些。
为什么呢?因为原来地赵喜是一个胆小怕事、生性懦弱。见了女孩子更是脸红得像猴屁股地人。猴屁股究竟红不红。刘巧不知道。反正大人都是这么说。而现在地赵喜却是一反常态。成了孩子们当中最勇敢地一个。并且性格也发生了突然地转变。从原来地不爱说话。到现在地滔滔不绝。更是时不时还将一些稀奇古怪地故事和让人捧腹大笑地笑话出来。这个转变让心细地刘巧觉得好奇怪。却又很不理解。
刘巧地家境也是和赵喜差不多。刘巧地上面有三个哥哥。下面还有两个弟弟。而且刘巧地母亲身体也不太好。不能干重活。所以刘巧地家境甚至于比赵喜还要贫困。但是。刘巧自幼懂事。仅仅八岁就已经学地一手好针线活。正如其名。心灵手巧。
刘巧经常绣些东西被父亲拿出去卖。也能挣一点钱。后来。刘巧绣地东西进了太守府。很得太守夫人地喜欢。于是。刘巧绣地东西便被太守府全包了。而且价格也比在外面卖要高上许多。这使得全村人都对刘巧刮目相看。认为她日后必能大富大贵。多年之后。果然应了这句话。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五年过去了。经过五年平淡却又兴奋。枯燥却很温馨地生活。赵喜逐渐适应了。虽然生活不富裕。甚至于可以说是相当贫困。但是这里地人们都是那样地朴实、真诚。没有一丝一毫当代社会地那种尔虞我诈。
五年的生活,可说短也可说长,五年的时间让赵喜和刘巧两个人之间产生了一种惟妙惟肖的关系,其实也只能说是刘巧的内心对改变后的赵喜有一种莫名的喜欢,这就是所谓的朦朦胧胧的爱情,只是刘巧太小,只有十三岁,还不懂什么是爱情,只是朦朦胧胧知道自己很喜欢和赵喜在一起的感觉。
但是,赵喜就不一样了,虽然现在只有十三岁,但是心理年龄却远非十三岁的孩童所能比,看着刘巧一天天的变化,要说赵喜心中没有一点什么想法,那绝对是自欺欺人,本书也就只能到此为止,成为太监了。
看着两个孩子整日混在一起,越来越亲密的样子,两家大人心知肚明,看在眼中,心中也就有了计较。在古代的时候,婚姻是要门当户对的,两家都是农民,都是社会的最底层,家境相差无几,正好是门当户对。
但是,就在这一年的四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两人的生活。这一年是汉灵帝熹平六年,举国大旱,另外还有七个州蝗虫成灾,眼看就要颗粒无收。灵帝下诏,命三公分别举奏苛刻酷虐和贪污的地方官员,一律将他们罢免。
当时的三公分别是司徒杨赐、太尉刘宽、司空刘逸,三人皆是清流一派的忠臣,得到灵帝旨意之后,果真在全国对刺史和郡守进行了一番调查,如实报给了灵帝,灵帝尽数将他们罢免,并州刺史郝汀以及乐平郡的太守赵邱都在其中。
郝汀和赵邱被罢免之后,新任的并州刺史和乐平郡太守分别是丁原和王博,丁原的名字对于学历史专业的赵喜来说,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而新任的乐平郡太守王博,据说是冀州的赵国人,其父曾为五官中郎将,当第一次听到王博的名字的时候,赵喜总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熟悉,却又想不出他是三国中的那一位。
丁原算得上是一个清官,来到并州后不久之后,便下令各地官员立即开仓放粮,救济受灾的百姓。这一举动立即受到了并州百姓的拥戴,丁原一下子名声大振。王博也算得上是一个清官,就在刚上任之后,王博便下令开仓放粮,据说全州开仓放粮还是王博向丁原建议的,因此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