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平天国-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南征的步伐是要加快,这也是我来这里的目的。”林海丰笑了笑,“鉴于形势的发展,我已经请示东王,两军合并,统一交由哥哥你来指挥下一步的两广及云贵战役。我得和宁王老弟一起,抓紧天朝的工业发展。至于北伐,呵呵,我还是以前的想法,不急。叫他们先闹,闹够了才有我们发言的权力。”

    石达开想了想,忽然笑了,“兄弟是不是有什么更大的打算啊?”

    林海丰一挤眼儿,“其实,现在和清军作战,完全就是为了练兵。哥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发展到多了不说,就建立上十个装备完整的野战军,那我们的天军该是个什么样?”

    “十个军?”石达开瞪大了眼睛,“那要需要多少的时间?”

    “两到三年。”林海丰轻松地笑到,“现在北京居然有人胆敢唱起了曲线救国的调子,先去把俄国佬请来做干老子。等着吧,英勇的红军有一天会告诉他们,该怎么来替他们的曲线救国还债的。”

    “什么曲线救国,不过是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敢出卖国家领土和主权,那就是彻彻底底的卖国贼,人人得而诛之。”石达开恨恨地说到。

    懿贵妃现在不用给皇上唱小调了,她在与奕忻一起合唱着“曲线救国”的曲子。当然,这个名词单单依靠她自己那点儿墨水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出来的,她只懂得借鸡下蛋。那是奕忻为了给大家找面子,平息朝野的愤怨,应付南边长毛的漫骂,才集中了翰林院的翰林们,想了好久,终于挖空心思地想出来的新名词儿。

    “曲线救国”,当懿贵妃听到这个专门为她的杰作发明的新词儿的时候,小嘴儿咧的瓢样的大。嘎嘎,真是服了那些汉人了,就是高深莫测,什么坏事儿只要一经他们那么捣鼓,也就成了名正言顺的事儿了。

    如果说“曲线救国”这几个字眼儿凑合在一起,还能算做是他们的发明的话,那么实际操作类似的事情的,可就不单单是他们这几块料了。

    最著名的大概要首推南宋那位可怜的儿皇帝赵构了。为了能维持南宋小朝廷苟延残喘的局面,赵构和他的爱臣秦侩,残害了坚决主战的岳飞等不识时务的份子,不惜充当金朝的儿皇帝,纳供称儿,可谓是卑躬屈膝到了极点。当然,当时没准儿秦侩心里也在盘算着的是,不妨先委屈一时片刻的,将来经济强大了,人民富有了,再去灭掉什么大金大银的不迟。可惜的是,历史没有给他这种机会,也根本就不会有这种机会。南宋小朝廷没有强大起来,反是虽然没有丧在大金的手里,最后还是毁在了更强大的蒙元的铁蹄下。这并非是大金的慈善,而是凶恶一时的大金,已经先被蒙古铁骑灭掉了。于是,有了秦侩一千多年的长跪,跪在被他残害的岳飞脚下,被万人永世的唾骂。

    再一个做的更淋漓尽致的就是吴三桂了。他怒发冲冠,说是为了红颜,我看未必,不过是拿红颜做个遮羞布而已,否则,引狼入室没法向后人交代。甭管真正是为了谁,吴三桂自己心里最清楚。他是打着借清军救国的旗号,充当了满清的马前卒,最后不仅仅是他一个,而是几万,几十万的大明军加入到这个所谓复国的行列里。结果呢,复出来一个满清国。吴三桂把玩笑开大了。等到狡兔死,走狗烹的时候,他才又想起了大汉、大明之类。大明说不得了,说了也没人再信,朱家的后人是他亲手用弓弦给勒死的。再用大汉,也不灵了。自作自受。同样,免不得后人在他的名字面前要加上三个字,“大汉奸”。

    懿贵妃不懂什么历史,满人历史太短,汉人的她看不明白。她现在就认准了一个理儿,大清不能垮。先把洋人请进来,整干净那些四起的烟尘,然后,大不了再割上几块儿肉,喂饱洋人,我还是我。

    咸丰的大烟瘾越来越凶,当然,抽着的时候也就越来越惬意,以至于早朝每次都开始匆匆而散,不散不行,再不散,他这个皇上就该散德行了。到了最近,朝会已经是难得一见的事情了。

    肃顺走了,南方形势也没好起来,地盘照样一块儿一块儿地丢。唯一能叫他感到安心的,就是随着蒙古各旗及陕甘等处人马的陆续投入,鄂北、皖北的局面稳定了下来。看来他的兰儿到底是有本事的。

    “皇上,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明天就要到京城了,六叔的意思是请皇上召见一下他,也显得我们对他们的尊重。”懿贵妃接着给咸丰点上锅子大烟,猸笑着。

    “他们的兵也来了吗?”咸丰在大烟的刺激下,脸色红晕了一些。

    “人家是讲礼节的,哪能这么的就来了啊。”懿贵妃偎在咸丰的怀里,撒着娇,“他们的几千人马都留在了天津。对了,臣妾觉得咱们也该搞个象洋人那样的新军,也免得日后总是受了洋人的制约。前两天我跟六叔磨叨了一会儿这事儿,军机处的那些大臣们也觉得应该如此,翰林们连名字都取好了。”

    “什么呢?”咸丰爱惜地抚摸着兰儿那花样鲜艳的小脸儿。

    “咯咯,翰林们说就叫忠义救国军,皇上说怎么样啊?”懿贵妃开心地笑着。

    “那要花多少钱啊!”咸丰打了个哈欠,他现在可是罗锅子上山,国库里的钱紧的厉害。

    “钱不钱的,皇上就别犯愁了,六叔他们正考虑加税,另外再放开捐官的道儿。还有,俄国人也说了,可以借款给我们……”懿贵妃滔滔不绝地说着。

    “哦,哦,那样好,那样好。”咸丰又打了个哈欠,感到困倦的要死,“有爱妃在,朕就安心了。那个什么什么‘也富’的,叫老六以议政王大臣的身份接待接待就成,朕……困……困死了……”他咕哝着,睡了过去。

    看到皇上安睡了,懿贵妃慢慢坐了起来,捋了捋鬓边的散发,冲着门口侍立的小太监招了招手,两个指头在嘴边儿一比划。

    小太监赶紧跑了过来,恭敬地由手里捧着的景致小匣子里取出根香烟。

    懿贵妃抽了一口,惬意地嗅着伴随烟雾弥漫的那股奇特的香气,“这些家伙还真是厉害,我就是随口那么一说,居然还真就整出了这带有香气的烟来了。”

    小太监呵呵地陪着笑脸,“都是娘娘的圣明,安琪尔商行的掌柜说了,就为这个,也要供您享受一辈子他们的烟。娘娘可是不知道,现在这种烟已经成了烟中的极品,不要说各王公内眷争相购买,就是咱皇宫内院,知道这是娘娘喜欢的东西,也都是仿效不止。这一只烟的价钱,就够寻常人家一个月的花销呢。”

    听到小太监的这番话,懿贵妃心里相当的受用,“这个总是比抽那烟锅子要方便的多,也不难看。不过,咱也不能总是白白的享受人家的东西,我看这样吧,回头我跟六王爷说声,就赏他们掌柜的一个四品的顶子。”

    “娘娘真是大德之人,奴才就替他们掌柜的谢娘娘了。”



………【第三十六章“什么鞋啊?”懿贵妃一愣】………

    懿贵妃可没有小太监奉承的那样的好德行。借皇上之手,发走不识时务的肃顺,铲除异己。再利用皇上悲观自弃的心理,使皇上沉湎于所谓的福寿膏,最终变成一个大烟鬼,而不理朝政,这一切可都是她自己想出来的主意。

    有人说,最毒莫过妇人心。这话有些绝对,又有多少男人不是比起女人来更凶残一万倍?女人的狠,往往来自于她们一种极度的爱,所谓爱之深,才恨之切。当然,女人为了自己的爱,对敌手的惩治手段也会更残酷。

    一个人平生的追求和愿望,是和他本人的出身,所受到过的教养紧密相关的。就象汉高祖的吕后、唐太宗的武昭仪一样,“小门小户”出来,没有那么多的高贵教养的兰儿,却是饱尝了没有权势时的屈辱和人间的冷暖。

    还在她九岁那一年,祖父和父亲卷入了户部银库亏空巨案,家庭险遭灭顶之灾:祖父欠银43200两,因为已经去世,减半为21600两;父亲必须在两年内补齐,否则,革职、坐牢。一场变故,让这个普通家庭陷入崩溃的边缘。贫穷、厄运和苦难,如影随形,如同梦魇一样,缭绕在这个家庭之中。家中一贫如洗了。父亲最后进了监狱,母亲也病倒了。少年的记忆,使她知道权力有多么的重要。她不爱什么皇帝,如果不是期盼着未来的母以子贵,她也不会去爱自己肚子里尚未出世的胎儿,她只爱自己,所以,一切能阻拦她走向权力最顶峰的人,都会是她的敌人。当然,叶包括现在她不得不要依靠,却又盼着他早些腾出地方来的皇上。

    历史太喜欢勾勒巧合。明代海西女真人建立的叶赫部发源于松花江北岸的塔鲁木卫,十六世纪初,在部落首领褚孔革率领下南迁,来到叶赫河畔以河为名,称叶赫部。之后的数十年,褚孔革的孙子清佳努、扬吉奴,征服了周围的一些小部落,在叶赫河两岸的山头上,选择检要之地筑起两座城堡。在兄弟二人当政时,叶赫国最为强大,为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盟主。

    后来,努尔哈赤起兵。叶赫部牵头,联合蒙古科尔沁等部落组成了九部落联军,和努尔哈赤决战于浑河。努尔哈赤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式,联军各部败走,叶赫族长吐血而亡,临死发下重誓:我们叶赫部落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复仇!

    兰儿,懿贵妃,这个流着叶赫血脉的女人,也许就是历史的轮回,才注定了这个要出现的人物,一个去主宰“大清”的命运,给努尔哈赤的后人挖掘坟墓的女人。

    奕忻来了,恭恭敬敬地站在懿贵妃的面前,脸上充满了虔诚。是这个可爱又可敬的贵妃娘娘替他讨回了早被革去要职,现在,皇上龙体欠佳,他是议政王大臣,比之从前的那个军机大臣更有实力。

    懿贵妃从来没在自己的储秀宫接见过奕忻,而都是在养心殿皇上起居的地方。恭亲王英俊潇洒,两个人又仅相差三岁,总是单独见面她怕皇上会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哪怕有半分能叫皇上不高兴的事儿,她都是不会去做的。她可是明白,不要看在别人的眼里她很尊贵,甚至后宫里多少人都看着她眼红,其实,在这个紫禁城里,人要是无所追求,逆来顺受的活着,也许下场远远比想做点儿什么的更好,更安全。不做事没有毛病,做了就可能失误,皇上高兴则已,一个不高兴,那等着她的就是冷宫。她渴望权力,当然也更害怕从前那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日子。何况冷宫里的日子,可能还不如从前。

    “六王爷请坐。”懿贵妃指了指奕忻身后的椅子。

    “谢贵妃娘娘,”奕忻坐了下来,朝后殿努了努嘴,“怎么,皇上又睡了吗?”

    “唉,皇上的龙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懿贵妃幽幽地叹息着,“明天接见俄国公使的差事,皇上说了,就由您来出面全权处理。”

    “是。”奕忻答应着,“这次幸亏是事先和俄国人打了招呼,军队没有立即上岸进京。唉,外面风言风语的可是不少。”

    “甭理他们,”懿贵妃小嘴儿一撅,“这些个东西,根本就不是什么象他们口口声声叫唤的那样,是为了咱大清。依哀家看,他们就是冲着哀家来的,怨恨哀家所谓的过问了一些朝政,哀家就是做什么,他们都会反对。”

    “其实……其实娘娘也没有把持什么朝政啊,不过是帮助皇上处理了些事情而已。就是寻常百姓人家,也都是以能有个贤内助感到骄傲哩。”奕忻微微的笑了笑。

    “哀家身子一天比一天沉重的,倒是真不想管呢,乐得个轻松。可是他们那些个东西又能鼓捣出来个什么?肃顺这个笨蛋,辜负了皇上的一片的苦心,到了南方不还是一样的丢城失地?”懿贵妃撇了撇嘴儿,又哼了一声,“现在不暂时绕个弯子,就那么直不棱登的去和发匪纠缠,明摆着越来越危险,皇上本来就开始虚弱的龙体岂不更是要雪上加霜?”

    “是啊,那些家伙不过都是逞一时之口快,又有谁真正肯象娘娘这样为大清忧虑,为皇上解难。”奕忻点着头。

    “六王爷啊,您也不能总是一个心眼儿的做事,还要多替皇上考虑考虑,军机处该要调整调整了,六部的官员也是一样,成天的你一言我一语的,大家劲头儿要是都不往一处使,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呢。”懿贵妃随手拿起根儿银签子,剔了剔手指甲,“就象载垣和端华他们,话太多,又偏偏丁点儿的事都不会做,白白的站着个位置。”

    “皇上他……”奕忻犹豫了一下。

    “皇上日理万机的,身体又是这么的不好,哪里想的那么全,更没办法听到他们那些私下对皇上的嘲弄了。既然都愿意骂不是,那干脆就回家找个凉快儿的地方,骂着也更舒服些不是。”懿贵妃把签子一丢,看了看漂亮的长指甲,“他们喜欢用嘴儿,嘻嘻,哀家愿意用手。”

    “嘿嘿”,奕忻干笑了几声,“娘娘,有关新军的事情,皇上怎么看?我就是为了心里有个底儿,要好跟俄国人商谈。”

    “皇上很高兴啊,”懿贵妃笑了,“既忠义,还能救国,皇上会不乐?”

    “就是就是,依俄国在京的那个使臣普提雅廷的意思,要想彻底改变目前的局势,至少要武装二十万军队。我和军机处、兵部议了一下,新军要组建三十个协……”

    “什么鞋啊?”懿贵妃一愣,说的好好的,怎么连鞋子都出来了。

    “哦,是这样的,”奕忻知道贵妃娘娘是误会了,赶紧解释到,“协是新军的新编制,一个协下属四个标,标下有营,满员的情况下,一个协要有六千多士兵。”

    “我说呢。那么多的兵勇,别说三十只鞋,就是三万也不够啊。”懿贵妃说着,捂着嘴儿咯咯地笑了起来,笑的身子发颤,笑的奕忻都感到有些心弛神荡的。

    “不过,不过装备这么多的军队,钱是个大问题啊。”奕忻咽了口吐沫,润了润发干的喉咙。“还有,光依靠购买军火总不是长久的事儿,还必须要建立几个制造局……”

    “那东西没用。”懿贵妃一摆手,“这洋毛子也未必都是什么好心,他窜腾你搞这个弄那个的,不过是想更多的拐弄咱们的银子。再说,洋东西多了没有什么好处。”

    “制造局还是该建的,娘娘想啊,咱们的新军有了武器,枪弹从哪里来?总不能一直操纵在俄国人的手里吧?”

    “那倒也是,亲兄弟还有反目的时候呢。”懿贵妃想了想,笑了,“哀家知道,你一定是在打内务府的主意。哀家可是和皇上都说了,办新军的钱由六王爷和大臣们去解决。再说了,俄国不是答应先借给咱们钱吗?”

    奕忻苦笑了一下,“借是可以借的,可那也要用什么来担保的啊。”

    “担保?”懿贵妃一撇嘴儿,“那还不简单,关税、盐税,什么不行,这还犯难吗?既然是不花现钱,那就使劲儿花,反正是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咬。只要能打败发匪,其它的一切慢慢再说。”



………【第三十七章高,实在是太高了】………

    “这个新军你们打算交给谁来带啊?”懿贵妃看着奕忻,问到。

    “新军总统的人选在议,还没定下来呢,想听听皇上的意思。”奕忻其实内心里是想好了人选的,只是他不想说出来,以往的曲折,已经叫他变的聪明多了。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位置,选派的人既要是皇上放心的,还要善于处理洋务,与洋人打理好关系。”懿贵妃思索着,“这样吧,回头你奏请皇上,就叫七弟来做这个总统好了。”

    懿贵妃说的这个七弟,就是道光的七子醇郡王奕譞。

    “老七?”奕忻一愣,“老七才十六,还……还小呢?”这还只是他嘴上说的,心里却是对自己的这个兄弟一百个看不起,都快十七的男儿了,浑身上下总是透露着一股子女人气,这种人哪能带兵?

    “小?马上过了年就十七了,还小?”懿贵妃笑了,“咱们爱新觉罗自古英雄出少年,当年圣祖康熙爷平定三藩的时候也年轻啊。再说了,老百姓都知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费了这么多的心血,军队不掌握在皇上放心的人手里还行?”

    “是,是。”奕忻只能说是,面对如今开口闭口皇上的贵妃娘娘,他点头之余,后背也隐隐的冒着一鼓凉气。看来这个贵妃不单是和自己联手,还在培养自己的势力呢。

    “还有一点,哀家只是随便说说,六王爷和军机们商议商议,看看可行不可行。”懿贵妃瞟瞟正恭敬地望着自己的奕忻,“新军要把驻防京畿的八旗军都纳入进去,这是咱们大清的根本。不过,不能再搞什么满汉分营,要合在一起。另外,在官员的选择上要严格,不能有什么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的局面出现。新军中经过考核后,汉官不但要用,还要破格任用。在这个官职的封赏上面不能吝啬,相对于他们的职位,品级一定要加高,还要和各旗主讲讲,放松下抬籍的条件,要叫他们感到自己甚至比咱们旗人还优越的多。对于这些个汉人,历来就不缺少什么六亲不认,大义灭亲,杀妻求将之类的传统。他们汉人从来不愿意放弃的,是功名富贵,和所谓的彪炳青史。只要愿意为皇上出力,他们既然愿意要,那就给他们好了,重赏之下,还愁有人不去拼命?”

    奕忻这次是真心地暗暗叫了声“高”,高,实在是太高了。大清现在什么都缺,就是不少官帽子,为了筹款,以前数千两银子才能买到的知府,现在只需要二百两银子就能捐上。拿这些几乎已经快要一文不值的官帽子去换取汉人们的疯狂,简直是高上加高。

    看看差不多了,奕忻起身告辞。

    懿贵妃笑了笑,“哀家说的话,六王爷只当顺耳听听,咱们一切还都是以皇上的意思来办。明儿接见俄国公使,千万不能损了皇上和咱们大清的颜面。咱们现在是有些手背,可也不能总是这样不是,推牌九也不会总是霉庄到头的啊。”

    “那是自然。”奕忻笑着点头。

    “前儿个有人不是说要保奏启用耆英吗,六王爷在仔细斟酌斟酌。好象咱们大清历次与洋人的交涉他都参与过的吧?”懿贵妃眨巴眨巴眼睛。

    奕忻点点头,“耆英曾经三次被颁给钦差大臣关防。第一次钦差大臣的任内,耆英负责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任内,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第三次则是与美国和法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还有中法的《黄埔条约》。作为大清朝与洋人谈判的最高官员,耆英几乎参与了当年因鸦片引起的战事后中西关系的全部条约谈判。而其他诸如赔款交涉、收复舟山和鼓浪屿失地事宜以及中外民夷冲突等事件,不能不说也无不浸透着耆英的心血。”

    “恩,他现在已经由个大学士被降职为五品候补了。”懿贵妃叹了口气,“对错姑且不论,丧失了朝廷的颜面,吃点儿苦还是不错的。在洋务方面看来他还是很有些个道道的,将来与洋人打的交道开始多了,他还是能出些个力气的,至少给七王爷做个参赞什么的,应该蛮合适的。对那些过去有错的官员,只要他们依旧肯死心塌地的为皇上出力,管他过去什么样,还是再用起来好。他们会感激皇上的宽宏,自然也会更加卖力。总比那些什么都不做,只会汪汪叫的东西要好。”

    “娘娘说的是。”奕忻不由得感激起贵妃来了。耆英为了复缺可是没少求他帮忙,只是他不敢轻易地提出来,耆英可是当今皇上为了开脱自己外交上的失误而寻找的替罪羊。可是他受了人家的好处,不说又总过不去这个面子,于是就有了前几天兵部尚书桂良的保奏。桂良是他的老丈人,保奏自然是他的授意了。耆英能进新军,又是给那个阿斗似的老七做助手,自己的势力也就进入了新军。

    “另外,吏部主事荣禄也闹着要投笔从戎,想上阵为皇上效力,哀家看不妨就顺从了他,想杀敌报效皇上是好事儿啊,咱们哪儿能不支持不是?”懿贵妃甜甜地笑着说到。

    “当然,当然。”奕忻连连点头。他差点儿没忘了,荣禄可是贵妃娘娘的“老乡亲”啊。

    奕忻走了,懿贵妃回到皇上的内殿。

    咸丰早醒了,但是依然无精打采。咸丰和洪秀全有许多共同的毛病,喜欢花柳,沉湎酒色,这些小事对他们来说也许是很正常。不过,用人还疑,死要面子,这就是他们共同的大毛病了。

    由于长毛的折腾,大清在自己的手上居然闹到现在这种地步,咸丰的心里无论如何不愿意承受。他窝心,伤感,五脏六腑都是一股一股的怒火,却又无处去发泄。估计要是按照现在的话讲,咸丰一定是至少患有严重的甲状腺机能亢进。于是,他只能从福寿膏里寻找安慰。

    如今,他自己明显地感觉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也就有意地叫心爱的兰儿接触更多的朝廷奏章。他相信兰儿一定会为他生个皇子,朝臣废物多,也只有期盼兰儿能辅助他的皇子把大清的血脉传延下去。不过,他总是担心,担心什么呢?担心兰儿会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在兰儿的身上,他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无能。于是,在依然放手叫兰儿过问朝政的同时,他大睁着眼睛,竖直了耳朵在旁边观察,所谓的困倦既有大烟的作用,也有他的故意。

    可是,无论是自己的观察,还是太监们的监视,结果都是一样。兰儿在影响着奕忻他们重用爱新觉罗家族的势力,尤其刚刚打算把新军交给还没满十七的老七,叫他更是感到了放心。

    “皇上,到外面去活动活动吧,这样对皇上的龙体有好处的。”懿贵妃看到斜歪在炕上似在沉思的皇上,笑着上来拉着他。

    “唉,朕真的是想活动了。”咸丰坐了起来,疼爱地摸着兰儿的脸,“朕想明年的木兰秋猃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机会了。”

    “皇上……”懿贵妃眼圈立马红了,“皇上怎么会说出这么不吉利的话?兰儿和肚子里的皇儿还都指望着皇上呢。”她哽咽着,两颗豆大的泪珠儿顺着那双秀美的大眼睛滚落下来。

    “呵呵,别哭,别哭啊,”咸丰替她抹去泪水,微笑着,“朕是说个笑话而已。”

    “皇上,”懿贵妃想了一想,“皇上,咱们这就去承德吧。臣妾知道,皇上看不得这里的乱劲儿,眼不见心不烦,在承德正好可以安静地修养。等到大局定了,叫人把俄国佬轰出去,咱们再回来不迟。”

    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到了北京,他首先到了紫禁城东侧的一条宁静的小巷。这里有划好的一块儿地界,那是给未来的新公使馆预备的。

    “不错,地方不错,是个好地方。”伊格纳季耶夫连声称赞,“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

    普提雅廷想了想,“哦,是叫东郊民巷。”

    “不好听,没有气势。”伊格纳季耶夫连连摇着头,“我看该改个名字。”

    “就叫伊格纳季耶夫路,以纪念我们的光荣。”一个随员献媚地笑着。

    “不能改,至少暂时不能改。”普提雅廷笑着摇摇头,“这个国家是个很奇怪的国家,都已经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了,还是死要面子。为了帝国的利益,要先向他们表示我们的真诚。”

    “哈哈,对,要真诚。”伊格纳季耶夫狂笑着,看了看普提雅廷,“亲爱的特使阁下,同他们谈的怎么样了?”

    “都在按照我们的预先计划按部就班地谈的差不多了,一听说是可以使用贷款,他们眼都红了。”普提雅廷呵呵地笑着。

    “都是贷款?”伊格纳季耶夫摇摇头,“那怎么可以。”

    “嘿嘿,哪会呢,我是生榨出来他们的三百万两现银。”普提雅廷有些得意。

    “果然是厉害。”伊格纳季耶夫赞叹着,“我们尊敬的沙皇陛下说了,全部贷款除去需要他们用十年的海关关税、盐税担保之外,还要以山海关以外之土地作为担保,如果到期拿不出银子来,呵呵……”

    “这个条件我看还是先不要说的好。”普提雅廷小声说到,“现在他们已经没有多少的关税能收到了,随着我们日益加大的贷款力度,他们的盐税也是入不敷出,到时候再说。一旦我们在这里屯驻上大量的军队,再培植出另外的一股势力,要什么都有。中国人自己讲话,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还有,最近英国人也在蠢蠢欲动,不能吓到了我们的中国朋友,叫英国人来钻空子。”

    这群该死的英国佬,就象是苍蝇,见了肉就想上。



………【第三十八章他同时的忧虑也就更大了】………

    中国这快儿肥肉好吃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不过,对于这个时候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来讲,还是一时很难下嘴的。

    关于出兵中国,介入那里的内战的决定,不是那么轻易地就下了的,首先在他的政府官员中间,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当然,如果要就是象在黑龙江上那样,搞上个武装游行,就能够得到想要的一切的话,谁都不会有怨言。问题的关键是,这次不是以前那样的简单示威和恐吓,而是要用俄国军人的生命,真刀真枪地去和一个陌生的敌人作战,并且恰恰还是克里米亚战争打的火热,帝国已经显示出被动的时候。

    克里米亚的战争是残酷的,残酷到不仅仅是俄国被迫动员了近七十万的武装力量,来打这场原本以为简单,现在却是陷入了沼泽的战争。俄军在战争最初阶段的相对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自英法两国正式对俄宣战后,英法积极争取盟友,撒丁王国已经与英法结盟,俄国的忠实盟友奥地利帝国这个时候居然背信弃义,派遣了八万大军云集东部边界,准备攻击俄军后方而俄国本身呢,尽管它在战争期间曾进行过许多的外交努力,试图与丹麦、瑞典、普鲁士等国结盟,但均遭拒绝。因此,克里米亚战争实际上已经是俄国同英、法、土、奥、撒五国同盟的交战,即孤立的俄国对欧洲数强的较量。

    尤其进入十月,俄军开始在塞瓦斯波托尔做着艰苦的守城防战。曼希科夫亲王为了塞瓦斯波托尔的防御,甚至认为黑海舰队出海作战毫无胜算的把握,因此,强迫海军上将克里诺夫凿沉舰队以堵塞航道。一千多门的舰炮先后被搬至陆地,海军官兵也上岸充实守城部队。(这象不象历史上满清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第三阶段的旅顺口?曼希科夫亲王真是满清北洋水师的祖宗啊!俄军一直把海军看作陆军在海洋的延伸,这样的思想当不了海洋大国的。)

    不过,以阿穆尔斯基伯爵穆拉维约夫,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