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平天国-第3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才是一个拥有着真正的契约精神的世界。

    于是,林海丰和郑南无限感慨地看到,本是出现在他们曾经的那个世界里的很多事情,竟然已经被眼前的人们所“复制”。

    为了彻底解决始终困扰着全县几十万民众的饮水和农田灌溉的这个大问题,一八六三年二月,林县数万的官员和群众一齐上阵,开始了要打穿太行山,将漳河水引进家园的轰轰烈烈的伟大民生工程。

    当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安全。工程建设指挥部决定要成立一支凌空除险的“排险队”的时候,副县长武文成挺身而出。

    这位曾经在光复中华的伟大战场上身负过两次伤的红军退役老战士,以当年因生计而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攀山越岩采集草药时所练就的身手,又奏响了他人生之中的新的英雄乐章。

    一八六四年六月五日,当绳索捆腰,手持长杆抓钩,身背铁锤的武文成再次飞崖下崭,凌空排除险石的时候,不幸光荣牺牲。

    传说在北宋年间。为抵御南犯的金兵,宋朝的军队进驻了山西昔阳的虹桥关。

    于是,两个曾经铭刻着大宋边兵足迹的营寨——大的大寨和小的小寨,并在历史长河的翻卷中。最终造就了两座小山村。

    而正是在这座预言中的愚公曾经想搬走的太行山的深处,大寨村的人们,竟真的与愚公移山相似,将那因长期的风蚀水切而变得七沟八梁一面坡的穷山恶水。开辟成了有着层层绿油油的梯田的美丽家园。

    “农业学大寨”,这已经不是谁的肯定和表扬,而是大寨人用自己的辛勤汗水。真真正正地为全国的农业发展,树立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

    而这一个个具有创造性的伟大壮举,其真正的动力和源泉,毫无疑问地就是来自于平等和公正之下的契约精神。

    作为红军远征军总指挥的陈玉成,自然也时刻牢记着他与国家和这个国家的民众们之间的契约。

    尽管在很多人的眼中,近两年来一直忙碌于马六甲这个丁点儿大的小岛上的他,简直就像是一门被用来打苍蝇的巨炮。尽管与他拥有同样名望的同僚,如李侍贤,如石祥桢,或是他当年的助手,如谭绍光等,如今都已经是叱咤风云、震撼世界。偏偏他,却只能先是“蜗居一隅”,接下来迎接他的,则又是“鸟都不拉屎”的非洲大漠的风沙。

    但是,陈玉成没有丝毫的怨言。

    不仅如此,当陈玉成踏上坦噶尼喀港的实地,接受着扑面而来的,带着燥热的非洲风沙的拥抱的时候,在他的心底里所生出的,却还是一种无比的自豪之感。

    因为陈玉成已经很明白,在这里,他会比李侍贤、石祥祯和谭绍光等等的他的那些战友们,将会承受到更多的艰辛,还可能会有有更多的难处。

    把便宜和好处让给别人,将苦楚和艰险留给自己,从不拈轻怕重,这正是陈玉成这一类人的高贵品质。

    而能够支撑起一个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倒的脊梁,不是那些挤着眼泪探讨日子的,专靠两片嘴皮子吃饭的明星大妈们,也不是那些专门用残疾人的缺陷来博取人们的可怜的笑的大爷们,却只能,也必须是以舍己为人为荣耀的陈玉成们。

    终于正式受命开始启动非洲风暴计划的陈玉成,是在十月二十七日登陆坦噶尼喀港的。

    当然,这又是一次令那个大英帝国的亚洲战区司令部里的指挥官们出乎意料的大行动。

    因为一进入今年的六月份,尽管对太平天国的红海军感到头痛十足,却可以轻描淡写地就能把鲁约里所率的那支法兰西帝国的亚洲舰队打的找不到北的弗雷德里克?海恩斯总司令官发现,这个好久好久一直都是龟缩在印度的近海不敢远处的鲁约里和他的舰队,又突然还阳了。(未完待续。。)



………【第七四四章 大收官—非洲风暴】………

    自从被太平天国红军和红海军联手打得是先失去了海峡殖民地,再彻底丢掉了整个的印度次大陆之后,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这位大英帝国亚洲战区总司令官的日子,那是过的相当地艰辛,而且还是相当地憋屈。

    从大的形势上看,除去那辽阔的印度洋之外,真正能够提供给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这位大英帝国的亚洲战区的总司令官,其实根本已经就再也没有一丁点儿的本该是属于他的那个亚洲战区的地盘儿。

    而鉴于此时的印度洋上,太平天国红海军又是四处来往,风险变换无定,因此,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先是曾无比沮丧地请求他的帝国统帅部,还不如让他和他麾下的那位印度洋舰队的司令官亨利?凯派勒上将一起哪里来的再哪里去更好。

    当然,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那还得将他的此意,美其名曰为是要为保卫英伦三岛而战。

    在这个想法未能实现后,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又曾打过另外一个主意,那就是要让亨利?凯派勒上将和他的印度洋舰队,豁出命去也得杀进地中海。

    因为毕竟绕道好望角与帝国稳固联系的这条通道实在是太遥远,也太富有挑战性了(其实是风险性),所以,只有与帝国本土那只温暖的巨手紧握在一起才会有安全感的他,也就只有出此一招。

    但很可惜,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又失望了。

    因为那位还算是意气风发的亨利?凯派勒上将和他的印度洋舰队在进入苏伊士运河之后,还根本就没有走出多远,居然又头破血流地跑了回来。

    一条仅仅只有不足三百英里的苏伊士运河,不知何时已经变成了一个满是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鱼雷的肆虐之地。

    于是,没有了更多念头的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就只有硬起头皮再杀出红海,在印度洋上跟太平天国的红海军周旋起来。

    而此时的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也好。亨利?凯派勒海军上将也罢,都没有要跟那支活跃在印度洋上的太平天国红海军的公海舰队决一死战的决心。他们的目的就是骚扰,骚扰那条太平天**队用以支持南非作战的海上生命线。

    堂堂的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真正成了游荡于印度洋上的一群得捞就捞上一把的饿疯了的海盗。

    对于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和亨利?凯派勒上将来说,这种日子虽然不够体面,但很逍遥,且很心安理得,毕竟他们还在为了大英帝国在继续地战斗着。

    但鲁约里的这一还阳,却让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和亨利?凯派勒上将又开始大伤脑筋了。

    因为这次勇敢杀出蜗居地加尔各答的鲁约里所拥有的,可已不仅仅只是他的那支法兰西帝国的亚洲舰队的残部。而是一支又加强了太平天国红海军南海舰队一部的联合舰队。

    更为让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和亨利?凯派勒上将头痛十足的是,他们虽然从不惧怕曾经的那位鲁约里,可对眼下这位焕然一新的鲁约里阁下,他们却实在是如同饿狗吃刺猬,找不到下嘴的地方。

    原因很简单,当同样也是本着骚扰的真意而来的鲁约里,一旦真的立住了脚,不再玩老鼠逗猫的游戏的时候,早已经憋足了劲。要狠狠地在这位“法兰西的无赖”身上咬上一大口的亨利?凯派勒上将,还没有真正地把嘴张开,那位太平天国红海军的罗大纲上将和他的红海军公海舰队,就像是生就了一对千里眼和顺风耳。总会不失时机地出现在他的视线之中。

    于是,亨利?凯派勒上将又不得不忍气吞声,将那条已经长长地伸出来的脖子,再重新缩回到他的那龟壳之内。

    于是。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和亨利?凯派勒上将又被迫将今后应付的重点,从袭扰太平天**队的南非海上交通线,转移到了首先自保。再寻机会彻底拔掉鲁约里这根眼中刺之上。

    而他们哪里知道,此时的罗大纲和陈玉成正等着的,就是他们的这种失误。

    十月二十六日,罗大纲的红海军公海舰队主力突然出现在坦噶尼喀港外的海面上。

    盘踞港内的亨利?凯派勒的印度洋舰队一部,以及他们的忠实盟友——号称已经是坦噶尼喀的真正主人的普鲁士舰队一部,仅仅只是在一天之间,即宣告灰飞烟灭。

    随即,红海军陆战一师的万余健儿在柳喜河的率领下,潮水般涌上坦噶尼喀港的陆地。

    十月二十八日,经过三天的激战,还曾富有幻想地在拼死向涌进“自己家门”的那些不速之客们做着反扑的普鲁士坦噶尼喀军团主力,也成了“饥肠辘辘”已久的柳喜河的陆战一师的腹中之物。

    在陈玉成踏上坦噶尼喀的一个月之后,坦噶尼喀的那些所谓的真正主人——普鲁士人,已经彻底被清剿干净。

    再一个月后,曹文玉的红一军也登陆坦噶尼喀。

    其实,从实际的意义上讲,陈玉成的登陆坦噶尼喀,并非是“非洲风暴”行动的开幕之战。因为早在陈玉成登陆坦噶尼喀半年多之前,他的红军远征军序列中的林元勋的红二十九军,就已经登陆德班,而且在南非卷起了犀利的红色风暴。

    当陈玉成亲率的柳喜河红海军陆战一师和曹文玉的红一军会师坦噶尼喀的时候,高举着驱逐殖民者和解放“黑奴”两杆大旗的林元勋的红二十九军,先后解放了饱受葡萄牙殖民者蹂躏的莫桑比克和巴罗策兰王国(赞比亚),以及英国殖民者统治的安哥拉。

    然而,当红海军陆战一师和红一军的将士们,带着犹未散尽的坦噶尼喀战场上的硝烟,踏上新的征途的时候,走在斗志昂扬的将士们中间的陈玉成很清楚,他将要走过去的那条沿着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乃至地中海的“滨海大道”,并非只有美丽的风光,还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坎坷。

    当然,对困难的征服,也正是能够令他陈玉成感到最为惬意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七四五章 大收官—非洲风暴(续一)】………

    而与总是将困难想在前头的陈玉成明显地不同,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似乎却更喜欢把自己的事情往好处里想。

    或许是由于并没有亲临其境,根本就没有看到过曾经发生在海峡殖民地上的那些惨不忍睹的景象。亦或许是尽管也亲自指挥了孟买的保卫战,却由于这场战事完结的又实在是过于快速,因而又未能让他好好地汲取些什么教训。总之,当听说太平天国红军已经登陆坦噶尼喀的时候,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不仅绝对没有产生什么过多的恐慌,反而还有那么一点儿的兴奋感。

    因为无论是海峡殖民地的丢失,还是印度次大陆上的惨败,在这位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看来,那都不能归罪于他的无能,或是那些在他麾下的大英帝国的官兵们的不够英勇,而是都有着特定的原因。

    譬如海峡殖民地的丢失。

    那个全军覆没的张伯伦的海峡殖民地军团的表现,还是相当勇猛和强悍的。但可惜的是,极其意外出现的太平天国红海军的“大批潜艇”,却让张伯伦和他的军团因海上供应线的被掐断,而变成了一支再也无可依靠的孤军。

    至于他之所以会从印度次大陆上落荒而逃,那原因就更为简单了:

    奥斯曼土耳其和印度斯坦帝国的那帮子理想上的巨人,却是行动上的矮子的龟孙们实在是太不成气候了,在关键的时刻,居然并没有起到能够替他牵制住也已涌入印度的太平天国红军的作用。

    因此,尽管这位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已被太平天国红军的接连重拳打得是鼻青脸肿、伤痕累累,但他依然抱有这样的一个信念,眼下的东非,正是他和他麾下的帝国官兵们一雪前耻之地。

    因为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相信,如果说眼下的他麾下的帝国皇家海军的实力与太平天国红海军的那支公海舰队相比。已经只能算是旗鼓相当的话,那么,在东非的陆地之上,他麾下的大英帝国的陆地健儿们,却绝对要比也把脚伸进了东非的太平天国红军的陆军,要更为占有优势。

    从大的形势上看,这位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的想法似乎还真没有什么可值得挑剔之处。

    如今的非洲,除去南非一隅之外,早已都成了英普西及葡萄牙等协约国盟友们所分享的乐园,以往还曾在这里的某些地域上耀武扬威过的法兰西、意大利等等的同盟国的势力。早就通通地扫地出了门。

    而在他这位大英帝国的亚洲战区总司令官所转而经营下的东非,曾经的一切反抗势力业已都被清除的干干净净。

    就是那位曾经最猖獗的俄塞俄比亚的特沃德罗斯二世,如今不仅自己已早就变成了地狱之物,就连他的皇后和皇子,也都被当成是可以炫耀的战利品,送往了英伦。

    不仅如此,他还在大力整固了哈马城的城堡(摩加迪沙)的同时,又分别在内罗毕和吉布提筑起了同样坚固的城堡,并在埃塞俄比亚中部高原的山谷之中。建起了亚的斯亚贝巴城,以确保其对索马里、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绝对控制。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信念,当坦噶尼喀的普鲁士盟友的官兵们已被陈玉成和他的将士们打得是哭喊连天的时候,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却并未向他们伸出过友谊之手。

    这倒绝对不是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完全没有对这些普鲁士盟友们的同情之心。而是因为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根本就顾不上他们。

    此时的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正在内罗毕忙着为不久之后即必定会大举东进的太平天国红军,挖着那座他想象中的、特大号的坟墓。

    就像预料中的一样,一八七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按照弗雷德里克?海恩斯总司令官的英名部署,已经在内罗毕磨刀霍霍了多时的大英帝国肯尼亚总督——罗伯特?内皮尔中将,终于看到了呼啸而来的太平天国红军的身影儿。

    于是。二十二日清晨,本来是想按部就班地要对内罗毕实施攻坚作战的陈玉成,却惊诧地看到了这样一种恢弘的大场面。

    三万八千多的英军官兵,在罗伯特?内皮尔中将有条不紊的指挥下,迅速于内罗毕的城堡之外,列成了一个个相当规矩、相当无懈可击的威武方队。

    放眼望去,在各个衣着崭新大红军上衣的英军官兵们装饰下,内罗毕城堡外那大片的旷野,顷刻间俨然就成了一片无边无际的、血色的汪洋。

    而这还并不是罗伯特?内皮尔中将的全部家当。

    在最后昂然跨出内罗毕城堡的他的身边,还跟随着一支弗雷德里克?海恩斯总司令官特地也加强给了他的精锐骑兵团。

    陈玉成怎么也没有想到,早已不知因此而吃了天朝红军大亏的这帮家伙们,竟然在内罗毕又跟他不知死活地玩起了这种硬打硬拼的把戏。

    当然,耀武扬威的罗伯特?内皮尔很快就得失望起来,也茫然了起来。

    在他数英里之外的宽大正面上,一个个的太平天**人,居然都还在埋头干着一件同样的事情——挖沟。

    如果不是那数不清的、上下翻飞的小铁锹们在清晨的阳光下泛出青芒,如果不是随着小铁锹们上下翻飞的,还清晰可见那一个个剧烈活动着的躯体,这些身披沙漠黄战袍的太平天**人,立即就会与大地融为一体。

    长期以来只是学会了对非洲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威风凛凛地动粗,却从来都未曾与太平天**队交过手,也从未见到过如此场景的罗伯特?内皮尔将军,此时像是攒足了吃奶的劲头,却一拳打在了棉花包上一般,好半天都没能想明白,太平天国人这是在干着什么?

    难道……难道他们要地遁不成?

    很显然,拥有着极深底蕴的罗伯特?内皮尔,是不会相信“地遁”这类稀奇古怪之传说的。而在他那整齐的阵列之中的,文化底蕴还很欠缺的官兵们,尽管也不会相信这类只会在古老的传说中发生的事情,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却都相信这样一个道理,面对着他们这整齐威武的庞大阵列,太平天国人是实实在在地恐慌了。(未完待续。。)



………【第七四六章 大收官—非洲风暴(续二)】………

    不管罗伯特?内皮尔将军会想明白到什么程度,也不管其麾下官兵们的乐观是不是真的合乎适宜,他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都是程序化的了。

    当然,在进入程序化操作之前,罗伯特?内皮尔将军还会有一点儿遗憾。因为在这种怪诞异常的对手面前,他那支已经倾其所有的庞大炮队,根本难以派上任何的用场。

    其一,根本不会向他靠近半步的对手,离得实在是太远;其二,就算是他的那个庞大的炮队之中的哪一门炮或许真的能够超常的发挥,可侥幸飞过去的那几颗炮弹,也断断不会给如同散沙一片的对手,带去任何的麻烦。

    哗啦啦、哗啦啦……如同雨点儿敲击着玻璃窗的军鼓响起,伴随着军鼓之声,在英军的最右翼,一个团级的整齐队列,向着对面太平天**队的壕沟,开始了带有试探性的攻击。

    而罗伯特?内皮尔将军之所以会选择那里做为他的试探性进攻对象,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他对面的所有太平天**队的据守地带之上,眼下大都已经变得不仅是寂静无声,甚至若是不拿起望远镜细看,就连太平天**人的影子也基本看不到。而唯独在这端位于他的最右翼的正面上,太平天国的军人们居然对威严无比的大英帝国的军阵熟视无睹,还在暴土扬长忙着他们的土工活。

    惹得罗伯特?内皮尔将军上火的,是马英博少将红三师的十一团的官兵。

    马英博指挥的红三师,是第一支接近内罗毕的红军部队,也是计划中的内罗毕攻坚战的主攻师。

    而按照陈玉成的内罗毕会战设想,当马英博的红三师向着内罗毕接近的时候,红一军的红一和红四两师,已由红三师的左右两翼,向着内罗毕的背后快速前出。在截断内罗毕英军的任何外援同时,也对内罗毕形成完整的包围态势。

    同样,按照马英博的部署,他的红十一团,正是这次内罗毕攻坚战的主攻团队。

    也正因为如此,当前天刚刚抵近内罗毕的红三师各部,都已经开始在忙着构筑各自的前进阵地的时候,而作为主攻团队的红十一团,则是在为即将展开内罗毕攻坚战做着紧张的准备。

    于是,当内罗毕的各路英军突然倾巢而出。突然摆开了这种古老的决斗似的战斗阵势的时候,红十一团的官兵们就成了为加强给红三师的红一军炮兵师提供掩护的,最后一个被拉上阵地的团队。

    既要忙着为自己构筑防御阵地,还要给军属炮兵的老大哥们提供支持,红十一团的官兵们尽管不是手忙脚乱,却也各个脚底板儿朝天。

    如同受阅一般,整齐威武、没受任何阻拦地就穿过了足有两英里多的两军中间的宽阔无人地带,这令队伍中的英军官兵们更是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英军的官兵们看到,此时对面的太平天国的军人们早已经收敛了曾经的那种无知的狂傲。一个个都在将自己深深地往地下扎,他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只要他们再这么铿锵有力地走上那么百分之三的千米,对面的那些太平天国的军人们。就完全会向臭虫一样,被他们脚下的坚硬皮靴,深深地碾死在自己费力挖出的那一道道的壕沟之中。

    于是,英军的士兵们依旧以同样的姿势。紧握着枪口还在斜着向上的一杆杆长长的步枪,而有着贵族气质的军官们的手中的那一把把雪亮的战刀,却照样无怨无悔地被立于胸前。

    然而。当威风凛凛的英军官兵们那坚实的脚步,已经走入红十一团第一道堑壕的三十米之内,当不少的英军官兵们甚至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从堑壕中露出的那一张张泥猴子般的太平天**人的脸的时候,爆豆般的枪声,终于将他们从梦幻中拉了回来。

    密集的子弹,冰雹般的手榴弹,把一个整齐的英军队列刹那间打乱。

    军鼓之声不在了,成排的英军官兵,像是割麦子似的被撂倒,无数的英军的躯体或是残肢断臂,随着暴扬的泥土,四下飞舞。

    英军的官兵们再没有了迈动双脚威武前行的兴致,而是掉转屁股,开始哭爹喊娘地往回窜……

    试探性攻击那惨不忍睹的场面,却并未让罗伯特?内皮尔将军真正清醒。

    在他看来,试探性攻击的失败,那只是源于官兵们的轻敌和愚笨。

    想到这里的罗伯特?内皮尔将军,甚至还从鼻子里发出了一声轻蔑的哼音儿。

    在他的军阵之中,处在左右两翼的,都是那位大英帝国的亚洲战区陆海军总司令官弗雷德里克?海恩斯加强给他的人马。有这般的人马,也就难怪这位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会接二连三地丢土失地,最后竟然还被太平天国人无情地轰上非洲,来抢他的饭碗了。

    于是,随着罗伯特?内皮尔将军毫不迟疑地一声令下,他的肯尼亚军团的主力所发动的大规模中路攻击,正式打响了。

    一万八千余人所组成的十数个威武的进攻队列的同时运动,在内罗毕郊外的大地上敲击而起的声响,那是相当具有震慑力的。

    “早在登陆非洲之前,我们是对这位罗伯特?内皮尔将军有过研究的。即便如此,我们还是犯了错误,即过高地估计了这位将军的与时俱进的能力。如果不是那样的话,整个内罗毕战役的进程,会更加被大大地缩短。但客观地讲,面对着罗伯特?内皮尔将军使出的这种古老而原始阵仗,如果没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如果我们的没有真正的顽强的意志力,很难不产生恐惧感。可这位罗伯特?内皮尔将军也错了,因为他根本一点儿都不了解我们红一军。”

    这一回,写下上述阵中日记的马英博少将,可没再跟罗伯特?内皮尔将军做任何的保留。

    红一军炮兵师及红三师的师属炮兵团百余门野炮、山炮,开始同时发出了怒吼。(未完待续。。)



………【第七四七章 大收官—非洲风暴(续三)】………

    这也是替陈玉成泄愤的怒吼。

    还在上海为了未来的这场“非洲风暴”做功课的时候,陈玉成就已经非常清楚地认识到,“非洲风暴”行动的最关键点,其实是在后勤补给的永不中断。

    因为无论是石祥桢、李侍贤联手的西北战区,陈宗扬的南方战区,还是远在万里之外的谭绍光的美洲战区,都有着自己强大的补给基地做依靠。

    而为了不给饱受殖民者蹂躏的非洲民众带去任何的负担,最高统帅部又给未来的红军远征军定下了不能就地取食的严格纪律。

    因此,当他和他的的远征军登上了辽阔的非洲大地的时候,无论是枪弹,还是粮秣等一切的军需之物,就都只能系于了来自海上的后勤供应线。

    也正因为如此,即便就是将已经转隶了红军远征军序列的兰芳军区的韦普成和杨辅清部都算在一起,在陈玉成这位大将军麾下的红军远征军,也仅仅不过只有区区的十万将士。

    但在陈玉成看来,尽管以这十万将士去实现最高统帅部的“非洲风暴”最终预期的目的还的确并不是那么的宽绰,可也绝非就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情。

    于是,按照最高统帅部早已拟定好了的南守北打的总体大战略,南面,林元勋的红二十九军被陈玉成部署在了莫桑比克、巴罗策兰王国(赞比亚)和安哥拉据守。而北面的他,则掘弃了惯常那种将实际的势力范围尽可能地去扩大的手法,他的主要目标只有两点:

    最大限度地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和抢占沿途的港口。

    积极抢占沿途的港口,是为自己获取更为便利的补给地。

    而最大限度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则不仅可以使红军远征军所到之处的当地部落民众,更为容易地摆脱那些曾经的殖民者们的蹂躏、重获独立,同时还给自己增加了新的盟友。

    红军远征军登陆并迅速肃清了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两地的普鲁士殖民者之后,尽管这两块地域并未融合成一体而使得当今的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早早地诞生。但是,无论是新生的坦噶尼喀地方政府,还是重建的桑给巴尔的部落政权,都是既不会骚扰他们的地方,更不贪婪于他们的财富的红军远征军的忠实盟友。

    当红军远征军大军掀动的强大风暴开始席卷向肯尼亚的时候,跟在他们身后的,除去由国内支援来的支前队伍之外,还有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两地自发组织起来的庞大的运输队伍。

    当然,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两地的民众之所以会如此地踊跃,肯定有着红军远征军所采取的那种用钱来“购买服务”的策略。可也不能否认的是。尽管才跟红军远征军相处不久,但当地广大的民众,却与这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红色军队,已经有了相当的信任度和真实的情感。

    不过,无论是远在摩加迪沙的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们,还是积极在红军远征军已经瞄准了的下一个目标——肯尼亚积极备战罗伯特?内皮尔将军,暂时却都没有能够猜透他们的对手——陈玉成的这种真正心思。

    四百六十多年前就曾迎来过大明帝国的伟大航海家郑和所率领的庞大船队,在罗伯特?内皮尔将军威风凛凛地闯入之后,还曾作为过罗伯特?内皮尔将军所领导的大英帝国的东非保护地的首府的蒙巴萨。本是陈玉成这次席卷肯尼亚的有一个重要目标,可在弗雷德里克?海恩斯和罗伯特?内皮尔心里,它却变成了一个并不重要之地。

    尽管罗伯特?内皮尔将军在蒙巴萨也留驻有三千多的陆上人马,且印度洋舰队司令官亨利?凯派勒上将也在这里安排了一支小小的舰队。但罗伯特?内皮尔将军的真正决战重点,却是在内罗毕,并将其主力集中在了内罗毕一线。

    罗伯特?内皮尔在肯尼亚所施展的这些招数,正好迎合了陈玉成的心意。因为只要大好内罗毕一战。肯尼亚境内的英军有生力量,即会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当他亲率着红一、红三和红四师席卷向内罗毕的时候,在另一路。由红一军军长曹文玉所率的柳喜河陆战师和红一军的红二师,却是在风驰电掣般扑奔了蒙巴萨。

    只是,此时的陈玉成还是出了一个“差错”。

    早在推翻满清殖民者的伟大复国战争中即与英国侵略者曾有过多次交手经验的陈玉成,对于英国人所擅长了的那些战术,自然是聊熟于胸的。

    但是如今的陈玉成,却错误且过高地估计了英国人的与时俱进能力。

    其实陈玉成也看得没有错,罗伯特?内皮尔的所谓内罗毕战线,是由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