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天国-第3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轮对攻下来,“火神”号上层建筑已是一片狼藉,还要指望着能够提供辅助动力的风帆东倒西歪,皇家海军官兵们的血肉则是到处横飞。
自打昂首阔步迈进帝国皇家海军行列的那天起,就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还会遭遇如此凄惨景象的杰弗里现在开始后悔了,后悔不该硬逞英雄地跟太平天国人搞什么决斗。
唉,冲动是魔鬼啊!
早知如此,还不如坚守之前的边打边撤来得更和适宜,那毕竟还有一线的生机。
但是,不管杰弗里怎么想,他的人生之旅到底还是走到了尽头。
当又一轮来自“文天祥”号战列舰的炮火急袭兜头而下的时候,“火神”号终于名副其实了。
随着几声惊天动地的爆鸣,已被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焰完全吞没了的“火神”号,变成了首尾再难相连的两截……
北京,团结城,太平天国国防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办公室。
那份来自红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报捷电才刚刚由李秀成念完,立即就被一直紧挨在他身边儿的林凤祥一把抢了去。
此时的林凤祥,就像是一个正在洞房中闷头欣赏自己的新娘子一般的新郎官,把这封捧在手里的报捷电上上下下地看了好几遍,这才终于抬起了他那张兴奋的脸,“好,好啊,简直是太好了!呵呵呵,许宗扬这个家伙的确够狠,此一战,即几乎吃掉了英国佬太平洋舰队中的全部重型主力舰。这样一来,美洲的战局也就会与南亚的一样,主动权将要完全掌握在我们的手里了。”
“是啊,只是……只是还有点儿可惜……”李秀成瞅着林凤祥,像是故意要给这位激动得如同个孩子似的上将泼点儿凉水地,一边说着,一边儿还微微蹙起了眉头。
“还有点儿可惜?”几乎是一步就蹦到了林海丰面前,正在将那份报捷电往林海丰的手中送的林凤祥,不解地一回头,“可惜什么?”(未完待续。。)
………【第七三一章 大收官(七)】………
李秀成略作沉吟,“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英国人这支太平洋舰队的各类作战舰只总数远超百余艘。而此次的东太平洋一战中,许宗扬所部尽管已经将该舰队的全部重型主力舰基本歼灭,却还是放跑了其大部。也就是说,对于英国人的这支舰队来说,他们的战斗力实际上可依旧还在。”
听到李秀成这么说,同样是一直面带着喜色,却未发一言的林海丰呵呵一笑,“秀成啊,这海战不同于陆战,碍于种种的条件所限,要想形成像陆地战场上的那种大围歼战的效果,毕竟还是很困难的。这次的东太平洋一战,可以说是已经完全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尽管从表面上看英国人这支太平洋舰队的骨头架子还在,但其实际的战斗力已经难以再对许宗扬部构成真正的威胁了。”
林海丰所说,的确是出自于其内心所想。
自从成功地引爆了这场世界性的大战,并又将太平天国引上了世界大战这条轨道之后,无论陆地战场上的战事会有多么的宏大,却都不会令林海丰产生任何的担忧之意。然而,当一旦涉及到了海战的时候,每一次的海战,不论是规模的大小,却是总会让林海丰的心里产生一种不太踏实的感觉。
尽管为了这场预料中的大战,在完成全国光复后的十几年间,对于红海军的发展,他和郑南几乎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不遗余力的地步,以至于在红军中还流传起了红海军才是最高统帅部的亲生儿子的“怨言”。可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影响着一场海战的最终结果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实在是太多太多。
说到底,如今的红海军的实力,还是远远地低于林海丰心中自设的那个期望值。因此,与陆地战场所不同的是,在每一场海战的当中。林海丰都是很伤不起的。
用林海丰自己的话来说,其实,他根本就是以一个完全输不起的赌徒心态,却应对着每一场发生在海上的大战的。
必须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也正因为被“吓怕”了,无论是在世界大战期间,还是在这场惨烈的世界大战已经落下了帷幕之后,林海丰用他的思想影响着太平天国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将建设和保有一支强大的红海军常备力量,也就成为了太平天**事发展的长期的头等大战略。
而此后的每一任的太平天国政府的最高军事统帅们,也就再没有了当年林海丰的那种忐忑。
其实。现在的林海丰的忐忑,还是未因红海军太平洋舰队来自东太平洋的捷报减轻多少。不仅如此,嘴里说的很轻松的他,实际的想法,却是与李秀成一般无二。
要知道,在东太平洋上接下来出现的,那可将是陈廷香的红八军对温哥华岛的抢夺战。一旦出现个一差二错,他可就更是承受不起了。
不过,此时的林海丰不愿。当然也不能将自己的这种提心吊胆全都展露在表面。
于是,安慰完了李秀成一番的林海丰就赶紧把头转向了一直站在一旁的,那位手中掐着一叠子电报的红军总参谋长黄再兴,“再兴啊。还是接着谈谈你手里的情况吧。”
“好,”黄再兴笑着点点头。
在圆满完成了阿富汗境内的作战,并协同西南方面军部队夺得印度次大陆的全面胜利之后,五月中旬。李侍贤所率的西北方面军即兵分两路,一路声势浩大地开始直接挺进波斯,而另外的一路。却是在相当低调地向北杀去。
此后的两个月间,在石祥桢北方方面军一部的密切协同下,李侍贤亲自指挥的西北方面军北进兵团相继发动了第比利斯、斯塔夫罗波尔及罗斯托夫三大战役,沙俄通往亚速海和黑海的重要门户从而由此被一举遏制。
与此同时,石祥桢的北方方面军主力则更是威风八面。
东线,在红军西北方面军之韦俊集群的连续打击下,七月,节节败退的沙俄军东方集团主力最终于叶尼塞河东岸全军覆没。
八月一日,西伯利亚共和国宣告成立。
而在西线,作为西线集群尖刀的刘苍林麾下的红色铁骑,所到之处更是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纵横驰骋……
“……石祥桢他们认为,发起莫斯科战役的条件已经成熟。按照他们的意见,莫斯科战役的发起时间还是应当不迟于本月底为最好。”
说到这里,黄再兴抬起头,一边抖动着手里的一份电报,一边瞅着林海丰笑到,“这是谭绍光的来电,由于有了他们的紧密配合,英军对温哥华城的反攻已经很见成效。目前,已有两万余英军成功进占温哥华城。”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温哥华岛上的英军总数已经不过超过万人了。”
黄再兴冲着林凤祥点点头,“不错。”
“好啊,只要许宗扬能够对付得了英军的太平洋舰队残部,陈廷香红八军在即将开始的对温哥华岛的抢夺中所遇的麻烦,恐怕就要少的多了。”
“是这样的,”黄再兴再次点点头,“林主任,那个‘春雷行动’计划的实施时间,是否也应该确定了?”
“嗯,”林海丰应着,抬手把已经装满了烟丝的烟斗送进嘴里,一边划着火,一边瞅着林凤祥和黄再兴,笑到,“最高统帅部完全同意咱们意见,这个重新修订之后的‘春雷行动’计划的关键,就在于其实施的突然性。”
说到这里的林海丰的目光,逐一地在林凤祥、李秀成和黄再兴的脸上扫过。
“咱们不都是相信谭绍光他们的能力吗,”林海丰用力吸了口嘴里的烟斗,然后,眯缝起两眼,望着那袅袅升腾的烟雾,“那好,‘春雷行动’的正式实施时间,就确定于八月十五日凌晨的四点三十分。”
什么?
林凤祥、李秀成和黄再兴三人情不自禁地都抬起了手腕。
八月十五日凌晨四点三十分就要展开“春雷行动”?可现在……现在已经是八月十四日下午的十七点时多了。
这根本就没给身处一线的谭绍光他们留有足够的准备时间吗?(未完待续。。)
………【第七三二章 大收官(八)】………
() 不过,对于谭绍光和他们的战友们来讲,这一点根本不就是什么问题。
尽管关于“chūn雷行动”的实施方案在年初提交给了最高统帅部之后,便如同是石牛入海,一直未能获得答复。但在美洲战区,谭绍光和他的战友们却并未因此而有过任何的松懈。
在整个的美洲战区,无论是地处一线,还是担负着后勤保障重任的红军各部,自从实施方案上报后的那天起,就都始终处于枕戈待旦的状态之中。
因此,当最高统帅部的最终号令通过电波跨越浩瀚的太平洋,从遥远的běi jīng被传至了已经位于哈得孙湾南岸塞文堡的红军美洲战区司令部的时候,随着这里那一道道顷刻间欢腾而起的电波,果如信心满满的林海丰所预想的那样,“chūn雷行动”不差分毫地准时启动了。
一八七一年八月十五rì凌晨四点三十分,刘明远骑兵第一军率先冲破英军防线,两万余红sè铁骑如同平地掀起的狂飙,朝着渥太华席卷而去。 。 。
五点整,曹伟人的红五军、吴定规的红七军、吴定彩的红九军及曾天诰的红二十七军也全线同时出动……
无论是对于肩负着渥太华防御圈重任的西顿上将和爱德华?布莱克尼上将,还是那位身在华盛顿正打算掀起一场试图从根本上扭转两美战局的决定xìng战役的亚历山大?乔治?伍德福德大帅来讲,杰弗里可是犯了一个大大的错误。
这位皇家海军的太平洋舰队的统帅实在是太大意了,大意的不仅一下子就彻底葬送了他自己,而更为重要的是,他居然没有将红海军对他发动的这次具有决定xìng攻势的消息,通知给亚历山大?乔治?伍德福德。
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谭绍光的重拳一出手,亚历山大?乔治?伍德福德也好。西顿上将和爱德华?布莱克尼上将也罢,完全都被打懵了。
八月十七rì,英军在艾伯塔省的那座一年多来虽然历经太平天国红军的“sāo扰”,却总能化险为夷的最大要塞埃德蒙顿,即迎来了它的新主人红二十七军军长曾天诰。
而自埃德蒙顿溃散下来的英军第十一军团残部,几天后,却又相当不幸地撞到了凶猛杀入萨斯喀彻温省的吴定彩的红九军,全军覆没。
至八月二十一rì,仅仅只是六天之内,温尼伯、纳基纳、穆索尼等渥太华大防御圈的一线各大支点。就都已全部落入了谭绍光之手。
坐镇渥太华,不久前刚刚才被他们的那位亚历山大?乔治?伍德福德统帅淘得已无一点儿机动力量的西顿上将和爱德华?布莱克尼上将,面对着谭绍光掀起的这记平地惊雷,在最初的那几天里,他们还多少地抱有着那么一丝的幻想。
他们还记着已经大举反攻进了温哥华城的数万帝国的jīng英,因此,他们曾幻想着这些帝国的jīng英们会再接再厉。然而很可惜,他们接下来所等到的,却是许宗扬的红海军太平洋舰队主力涌入维多利亚港。陈廷香的红八军开始横扫温哥华岛,他们的那数万jīng英勇士即将就要在温哥华城变成一群无依无靠的孤魂野鬼的又一声惊雷。
现在,他们所能的,除去可以对他们的那位亚历山大?乔治?伍德福德统帅进行进行咒骂之外。再就只剩下哭了。
同样,得到了红军的攻势业已全面展开消息的亚历山大?乔治?伍德福德,在一阵惊愕、一阵茫然、再加上一阵捶胸顿足的无比悔恨之后,只得乖乖地将他那个要搞一场彻底扭转两美战事僵局的所谓“清除战役”的计划完全抛至了脑后。
还在急急南下途中的那几个早已疲惫不堪的英军军团。又不得不开始了马不停蹄、火急火燎的掉头北上。
但一切都已经晚了。
因为最先砍出第一刀的红一骑兵军,在刘明远的带领下一路如同狂飙骤风,在八月二十rì又轻松突破了英军渥太华防御圈的第二道防线苏圣玛丽、柯克兰莱克防线。而两天后。休伯湖以西的马蕊要塞即被红一骑兵军的铁骑兵们踏于马下。
拱卫着渥太华北线的两个英军主力军团通往渥太华的退路,就此完全被卡死。
英军全线崩溃,完全丧失了抵抗意志。
谭绍光和他的战友们却是气势如虹。
西顿上将和爱德华?布莱克尼上将的最后的两个主力军团,很快就成了曹伟人的红五军和吴定规红七军的饱餐之物。而渥太华,也随即迎来了奔腾而至的太平天国红军的滚滚铁流。
渥太华,早已对他们的那位亚历山大?乔治?伍德福德统帅的所谓增援丧失了信心的西顿上将和爱德华?布莱克尼上将,此时再也没有了一点儿的主意。
但是,头上顶着大英帝国的加拿大总督的阿礼国,却还没有完全死心。
与那两位已经把他们的赌本输了个一干二净的加拿大战区的最高军事首脑西顿上将和爱德华?布莱克尼上将不同,此时的阿礼国总督阁下却觉得他自己还能够再继续蹦跶蹦跶。因为在他的手中,可还有着人数不下两万的民军人马。
对于太平天国红军的威势,阿礼国显然要比西顿和爱德华?布莱克尼那两位老资格的上将更熟悉,也更了解。
尽管如此,阿礼国却还是心存幻想。
毕竟太平天国人是一路血战而来,而人又不是钢铁,总得要有个缓缓劲儿、喘口气儿的工夫。
因此,只要他的民众自卫武装能够坚持上几天,就可以等来正在北上途中的援军。
对于阿礼国这种痴人说梦的幻想,西顿和爱德华?布莱克尼是根本嗤之以鼻的。他们是老资格的军人,非常清楚在连他们大英帝国的主力军团都视如草芥的太平天国红军面前,阿礼国的那些所谓的民众武装,该是多么的更加渺小。
在他们看来,目前的出路已经只有一条,那就是投降。尽管投降绝对不是一件体面的事情,但在已经丧失了足够的抵抗能力的情况下,选择走投降这条路,也并不有损他们的贵族形象。
可现在,这位阿礼国总督阁下既然还想继续打下去,同样还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贵族形象的西顿和爱德华?布莱克尼,也就只好闷头不语。
但出乎西顿和爱德华?布莱克尼这两位老上将预料的是,在他们的主力军团面前可以任意驰骋,势不可挡的太平天国红军,竟然还真的就在阿礼国的乌合之众般的民众自卫武装面前,完全失去了他们那曾经的风采。(未完待续……)
………【第七三三章 大收官(九)】………
不管是处在迷茫之中的西顿和爱德华?布莱克尼这两位战场上已经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战争老手,还是那位正颇为志得意满的,自以为已经是掐准了太平天国红军脉搏的阿礼国先生,他们其实都没有想到,对于他们的对手谭绍光来说,现在这个形同囊中之物的渥太华,根本不再是谭绍光的注目之地。
此刻的谭绍光的目光,已经扫向了渥太华西南的重镇——多伦多。
亚历山大?乔治?伍德福德对加拿大战局的判断,与阿礼国很有一番相同之处。
因此,当他将不久前曾悄悄南调的那两个军团的人马又火急地轰往了回返渥太华的征途之后,这位亚历山大?乔治?伍德福德大帅即多少有了一阵的轻松感。
尽管他也不相信仅靠这两个军团的回返就能够转变加拿大战线那正在极度恶化的局面,但他却相信,无论太平天国红军再有多么的英勇,再有多么的强悍,却总归也会要疲惫。只要他这两个军团的人马能够及时赶回渥太华,至少可以为他争取到一定的宝贵时间。
而随后的事态的发展,也给了亚历山大?乔治?伍德福德以极大的鼓励。
曾经把攻势搞得是那么凶猛的太平天国红军,果然也抗不住疲惫,他的回援军团还没到位呢,就已经在渥太华之前停下了脚步。
略感轻松的亚历山大?乔治?伍德福德终于可以按部就班地接着开始了他的后续安排。
亚历山大?乔治?伍德福德清醒地意识到,对于眼下的他来说,那个可以最后要他命的敌手,根本不是南面的美利坚同盟国和法兰西的联军,而是已经把脚踩在了渥太华大门口的太平天**队。
只有南挡北打,这才是他唯一的出路。
于是,曾经幻想着要在两美战场上搞个扭转战局的决定性战役的伍德福德,已经转变成了要继续维持两美战场的坚持局面。而北线的对太平天国红军的作战,则必须是整个美洲战事的重点。
谭绍光笑了。
在他的笑声之中,似乎都已经出现在了渥太华周边的刘明远的红一骑兵军、曹伟人的红五军及吴定规的红七军主力,则准备要在多伦多布置上一个大大的口袋。
当回援渥太华的大批英军在多伦多遇阻的时候,英军的将领们根本没有想到这里又会爆发一场大战,而他们之中的很多人的生命,也将要在这里划上一个最终的休止符。
当然,这绝不是英军的将领们过于无能。
提前出现在多伦多对英军实施阻拦的,仅仅只是刘明远红一骑兵军的一部。
还不要说是见到了少量的太平天国红军的骑兵,即便就是有部分的太平天国红军步兵出现。回援的英军将领们也不会感到意外。一路赶来,他们早就得知了太平天**队已经兵临渥太华城下,而要想最后拿下渥太华,哪里有不向外围发出阻援之兵的道理。
不过,出乎英军将领们意料之外的是,多伦多遇上的这“少量的”太平天国骑兵所构成的防御线,可实在是太难啃。都已经啃了整整的八天了,却照样还是一无所获。
其实,阿礼国和亚历山大?乔治?伍德福德之前的判断都并没有任何的错误之处。
在连续月余的大进军之后。谭绍光和他的红军将士们的确是需要休整的。只不过,休整的方式,那却是可以自由选择的。
亚历山大?乔治?伍德福德的调兵南下尽管看似隐秘的不得了,可谭绍光却早就已经知道。也正因为如此。谭绍光才会断定,这些已在南下途中的英军,必然还会再转头北归。
对于谭绍光来说,占了多少多少的地盘并不重要。他所看重的,只是要将他的对手予以大量的歼灭。
就这样,谭绍光在多伦多给北归的英军提前预备好了刘明远的红一骑兵军。当刘明远指挥着他的红一骑兵军仅以看似少量的人马轮番上阵的时候。同样也已经赶到了战场的曹伟人红五军和吴定规红七军的将士们,却正在利用红一骑兵军的战友们给他们所争取到的这段宝贵的时间,做着踏踏实实的战前休整。
两个军团的英军,五万多的人马,整整折腾了八天,却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其实是正在一座特大号的大坟墓里跳着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段舞蹈。
当红五军和红七军的红军将士们休整完毕的时候,先是南下,再是北归,接着又是焦躁万分的死啃硬骨头的五万多英军官兵,却早已是疲惫到了极点。
谭绍光的多伦多围歼战,最后的收网,仅仅只用了不足一天的时间。
又是两个军团的英军彻底覆灭。
而在此前的温哥华城,那些好不容易才从温哥华岛跨越海峡而来的,也曾经得意洋洋了数月之久的三万多英军,在前进无门,后退无路的悲惨情况下,则很明智地选择了不战而降……
美洲战区的再度大捷,是随着红军进入莫斯科的消息前后脚地传到北京来的。
只不过,当初被包括亚历山大二世沙皇阁下在内的众多人士所认为的,一定必将是一场足以让历史重重写下一笔的,同时也能够“给猖狂至极的太平天国人以刻骨铭心之教训”的轰轰烈烈的大血战的“莫斯科大会战”,最终却演变成了一场相当缺乏战争场面的战争戏。
这是因为有个诺巴夫斯基——这颗被林海丰预埋在了沙俄的重要棋子,在关键的时刻,发挥了其应有的关键作用。
一八七一年的沙俄,切切实实地见识到了太平天国红军的风采。
这支如同是洪流般在沙俄的土地上纵横席卷的红色军队,让沙俄人真正明白了什么才是强悍,什么才叫势不可挡!
而这支红色军队中的铁骑兵,则更是让沙俄人不仅是谈虎色变,还再也羞提他们那曾经不知道骄傲了多少年的哥萨克。
在太平天国红军半年多来的摧枯拉朽似的残酷打击面前,沙俄军队已经彻底丧失了一切胜利的信心。
更为可怕的是,尽管林海丰曾叹息过时光流逝的实在是太飞快,在他的第五纵队还没有达到足以展开一场具有颠覆性攻势之时,他就不得不与沙俄人刀枪相向。但通过十几年来的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积极渗透,无论是沙俄政府的官员,还是沙俄的普通军民们的思想,都已被搅得是乱七八糟。
当强敌压境的时候,官员们也好,普通的军民们也罢,漂亮的口号都可以喊喊,但个人的利益,却绝对高于任何一切。
正是有了这样的种种良好外界条件,诺巴夫斯基的大好机会也就来了。(未完待续。。)
………【第七三四章 大收官(十)】………
必须要说明一下的是,诺巴夫斯基绝对不是一个太平天国方面派出的潜伏者。
作为一位沙俄驻华派遣军的高级指挥官,“高贵的”诺巴夫斯基不仅也曾经在当年的大清国的大地上很是嚣张过一时,还曾相当鄙视过那股正在荡涤着在这片土地之上的所有污泥浊水太平天国的大革命洪流。
但在进过了太平天国方面的战俘集中营,接着又与陈廷香等太平天国红军将士密切相处之后,诺巴夫斯基变了。
如果说当初志愿投身于太平天国红军最后的复国浪潮,还仅仅只是出于一个战败者的保命的最基本需求的话,但在有了与陈廷香等红军将士们的那段 “弥足珍贵的同舟共济”的经历之后,诺巴夫斯基则真正地开始了他的彻底转变。
而当他可以重新返回他的祖国的时候,在太平天国大地上的亲身经历和耳濡目染,已经让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信念,那就是要将他的祖国打造成一个与太平天国拥有着同样的激情、同样的美好的国度。
当然,诺巴夫斯基很清楚,如果要想让他的理想得到实现,他的祖国就必须要经过一个涅槃重生的大巨变。
为了理想能够得以实现,诺巴夫斯基一面借助于沙皇政府开始结欢太平天国政府的大好趋势,且以自身所拥有的特殊优势拼命削尖脑袋地往沙皇政府的高层进行钻营,一面又在广交朋友的幌子下不停地搞着秘密串联,暗中结连志同道合者。
诺巴夫斯基先是有了自己的“新军事研究会”, 在研究新军事技术名义的旗下,很快就聚集起了一批朝气蓬勃的少壮军人。
随着大环境的愈发趋好,诺巴夫斯基的“新军事研究会”不仅越来越强壮,还与赫尔岑、奥加廖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一批持有相同政见的专家学者们,也开始有了日渐增强的紧密联系。
当然。仕途上的诺巴夫斯基,不仅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还已经成了亚历山大二世沙皇陛下不可缺少的高参人物。而他的那个“新军事研究会”,则成了未加冕的沙皇政府的智囊团。
于是,沙皇俄国从上到下对太平天国方面的艳羡被催生,并日益地予以了强化。
而当太平天国政府那边儿的军队已经开始在霍霍磨刀之际,亚历山大二世的沙皇俄国这里,却依旧还在逢事必以太平天国方面做样板。尤其是那些能够影响着政府各项决策的人物们,都已经到了不先提下太平天国政府是如何如何,就都不好意思再往下继续说话的地步。
总体来讲。诺巴夫斯基尽管不是太平天国方面有意安排的潜伏者,但在诺巴夫斯基和林海丰和郑南影响下的太平天国政府之间,的确是有着种种的默契,并在有意和无意之中,相互帮衬着对方。
和平时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极力引导着沙皇俄国这架马车坚持不懈地往歪道上走,并使这架本就已经不太好用了马车变得更加残破。到了战时,则就必须要施展出全部的严酷的手段了。
在政治和外交经济等多方面不断地误导亚历山大二世和他的沙皇政府,仅仅只是诺巴夫斯基实现其俄国新生理想的第一步。而已在预期中的太平天国政府对沙皇俄国的全面战争的到来。却是诺巴夫斯基完成其伟大理想的最佳时机。
太平天国红军全线发起攻势之时的出奇顺利,尽管与太平天国方面长期以来所表露给沙俄边防驻军的指挥官们种种假象密不可分。但在这其中,诺巴夫斯基和他的“新军事研究会”所作出的贡献,那也绝对是不可靡灭的。
简单地说。身处边防一线的诺巴夫斯基的“新军事研究会”成员们,要么是和平时期的沙俄边防军队的“拆白党”(边防军中所产生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各种**,都少不了他们的发明、激励和“积极参与”),要么就是战时的“带路党”。
这样的边防军队。不堪一击是正常的。
而当战火已经开始烧到了莫斯科的时候,作为“新军事研究会”之领袖的诺巴夫斯基,显然就到了要亲自上阵的关口。
客观地说。此时的莫斯科防线,还是比较坚固的。
由于不断地有着诺巴夫斯基这位最重量级的助手的误导,深受亚历山大二世信任,出掌当下沙皇俄国最大的一个重要军区——南方军区尼的古拉大公,根本不管已经突入自己国家腹地的太平天国红军折腾的有多欢,前进的有多么的顺畅,就是那些急需救援的将领们哭爹喊娘到死,也绝对不发一兵一卒的援军。
不仅如此,这位尼古拉大公还在诺巴夫斯基的“精明”指点下,不断地将南方各地的“闲置之兵”, 向莫斯科城下收拢。就连那些已被太平天国红军打破了胆的什么顿河和伏尔加河的哥萨克们,也都被这位尼古拉大公在诺纳夫斯基的提醒下,招揽到了自己的怀里。
因此,当石祥桢和李侍贤的两路大军一齐开始聚向了莫斯科城下的时候,在莫斯科城内的尼古拉大公手下所控制的,已经是一支有着近三十万人马的庞大武装力量。
诺巴夫斯基不愧是个军事大才!
望着正在云集而来的太平天国红军的大军,尼古拉大公发出了这样的一声由衷的赞叹。
因为如果没有诺巴夫斯基的先见之明,他的老本只怕早就都已经拼光了,又哪里还能再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