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平天国-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时间能够再退后一点儿的话,即便就是弗雷德里克?罗伯茨中将的加拿大防御司令部眼中哭出了血,一直生怕太平天**队把自己的大后方整个都闹翻了天的伍德福德上将,也是绝不会有一丝的心软的。

    毕竟他不仅已经给弗雷德里克?罗伯茨中将的加拿大防御司令部配备了五个军团的庞大力量,还忍着剧痛又把一个精锐的第八军团从炮火纷飞的美利坚战场上撤了下来,投入进了对温哥华的争夺之中。虽然第八军团méng受了不小的损失,但总还是为他在加拿大的西海岸,争取到了温哥华这个唯一的立脚点,并对太平天**队可能向加拿大腹地的推进,起到了巨大的制约作用。

    再加上自进入十一月之后,加拿大的严冬也已经来临,有了上帝所布下的严寒的惩罚,远道而来的太平天**队要想对加拿大的腹地发动全面xìng的大规模攻势,显然不太容易。

    可现在不同了。

    眼看着春天将要来临,太平天**队突然做出的东进举动虽然规模并不能称为很大,但在伍德福德看来,这很有可能就是太平天**队全面xìng攻势的开始。

    如果不继续向身后的加拿大继续调兵?

    肯定不行。

    为了遏制住太平天**队的进攻势头,弗雷德里克?罗伯茨中将的加拿大防御司令部已经不得不咬着牙又把始终留在手边,本来是用于对安大略省进行防御的两个军团,也在大量地往西面调动。

    原有的皮思河—阿萨巴斯卡湖防线已经折头向南连接,形成了一道长长的,由埃德méng顿—皮斯河—阿萨巴斯卡湖的弧形防线。

    按照罗伯茨搞出的这种架势来看,一旦要是埃德méng顿—皮斯河—阿萨巴斯卡湖的这道弧形防线被太平天**队突破,加拿大的繁荣腹地,就完全成了太平天**队的一马平川。

    另外,尽管对于那位已经“甘心情愿地”与大英帝国成为了全面的合作伙伴的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林肯阁下,在公开的场合也好,sī下的yīn暗处也罢,伍德福德上将都曾经一再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但是,伍德福德却还是打心眼里儿根本就不相信他的这个合作伙伴。

    在伍德福德看来,林肯这个家伙之所以会选择跟他的大英帝国合作,无非就是为了满足他的一己之sī而已。一旦时机成熟,这个狡猾的美国佬绝对就会像近百年前的那帮子忘恩负义的美国佬一样,立即跟他的大英帝国翻脸。

    也就是说,加拿大绝对不能丢,因为眼下这个暂时已被他踩在了脚下的美利坚合众国,绝对不会成为他的安稳的栖息地。

    可若是还抽兵回去巩固加拿大呢?

    一想到这个问题,伍德福德的脑袋立马就大了不止一圈儿。

    大英帝国政府是很对得起伍德福德上将的。经过一次次的补充,在他的美洲远征军序列内,帝国政府已经把他的美洲远征军弄成了一个拥有二十三个军团,人员超百万的庞大的武装集团。

    不过,伍德福德上将却觉着自己很是有愧于他的帝国政府。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把帝国给他的英军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七及第二十四个军团,都变成了太平天**队口中被嚼烂的肥肉,至于那个被打得半残了的,还尚在温哥华苦撑之中的第八军团,显然很快就也会难逃被从他的美洲远征军序列中彻底抹掉的悲惨命运,而除此之外,在加拿大的境内,还有着他已经投入了的另外五个军团。

    这一算下来,他那曾经是无比庞大的有着二十三个军团的武装集群,还能在他手中控制的,其实也仅不过就是十三个军团。

    而倘若再细细地算上一算,扣去几个必须要充当起异常艰辛的后勤保障运输的军团,再扣去为了防备万一,还必须要驻扎在诸如华盛顿、纽约等一系列美利坚合众国重要城市的军团,剩下的几个军团真正能够用去一线对同盟**队进行直接作战,就已经令他感到够无比的捉襟见肘了,又哪里能够支持他拿出更多的力量回援老巢。

    于是,无奈之下的伍德福德只能被迫彻底转变他的北美战略,即美利坚同盟国及墨西哥的问题,已不能用速胜来加以解决,而是应该抱有一种持久战的心态。而在具体的战术事宜方面,他的美洲远征军各部,也不应该再事事冲在前面,而是要以最合理的方式,充分调动那位林肯总统的北方军队的积极xìng,达到以美制美的目的,以便他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去稳定乃至彻底解决加拿大的危机局势。

    二月中旬,被林肯授予了美利坚合众**队指挥权的伍德福德上将,以英美联军总指挥官的名义指示西线的英美联军,再次发动旨在彻底拿下洛杉矶的命令。

    当他的这道命令开始被西线的英美联军实施的时候,除去负责指挥西线英美联军的首脑机关之内英方的人数占据了绝对优势之外,在真正的战场上,英军所出动的军力,不过才仅仅就是一个师。

    很显然,伍德福德其实并没有期待着这场争夺洛杉矶的战役会顺风顺水。他的真实目的,只是想以这种先手的行动,来压迫对面的法美联军,使他们只能处在穷于应付之中,再难有更多的非分之想。

    而他自己,则可以趁机再从西线抽调出几个师来,先增援情势更加危急的温哥华方面。

    之后,他又下令处在美利坚合众国中、东部的几个主力英军军团,梯次撤下一线战场,并火速向美加边界一线靠拢。

    伍德福德很快就体会到了他的这一系列行动,是多么的具有先见之明……Q!。



………【第五八七章“暖流行动”(二十六)】………

    第五八七章“暖流行动”(二十六)

    三月中旬,弗雷德里克?罗伯茨的加拿大防御司令部为了减轻温哥华一线第八军团的压力,下令英军第十一军团向坎卢普斯主动出击。

    三月二十七日,本是用于去sāo扰和牵制西线太平天**队的英军第十一军团的一个半师,却在坎卢普斯东北的一处山谷中遭遇红一骑兵军主力的伏击,四千多英军官兵或死或降,侥幸逃回的不足三成。

    而自三月二十九日开始,屯扎在道森克里克一线的红二十七军,竟然连续数日发动了对皮斯河的“强渡”,并曾一度“险险”就造成了突破。

    伍德福德再也不能犹豫了,立即下令正在往美加边界靠拢集中的英军集团,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加拿大,在充实埃德méng顿—皮斯河—阿萨巴斯卡湖弧形防御线的同时,加紧完善纳尔逊河—温尼伯湖这道安大略省的屏障线。

    一八七零年二月十日,由林海丰草拟的太平天国最高统帅部关于本年上半年美洲战区的任务及执行策略的电文,发送到了还在黄刀城的红军美洲战区司令部。

    关于一八七零年美洲战区上半年的任务,林海丰告诉谭绍光,仍然是围绕着巩固既得地区,加速各类物资的运送和囤积展开。

    而在具体的执行策略方面,林海丰指示谭绍光的美洲战区司令部,可以灵活地,适当地加大对加拿大地区的英军压力,使英军的统帅部形成一种红军即将发动全面攻势的错误认识,最终把尽可能多的英军人马,由两美战场吸引回加拿大方面来,减轻该战场上的同盟**队的压力。

    林海丰同时还告诉谭绍光,美洲战区各部进行适时佯动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为了策应红海军太平洋舰队即将展开的一系列大行动。为此,林海丰要求谭绍光,要把温哥华变成一块巨大的吸铁石,不仅以此消耗掉更多的英军的有生力量,更重要的,是要牢牢地吸引住英军太平洋的目光。

    于是,谭绍光用曹伟人的红五军替换下来了刘明远的红一骑兵军,对温哥华的英军采取了一种既狠打,又不彻底打死的蹂躏战术,并以红五军的远程陆战炮火,与英军太平洋舰队开始对抗。

    而与此同时,谭绍光又以红一骑兵军这支强大的机动力量四下攻略,寻找歼敌的有力战机。

    当然,还有红二十七军的数次所谓的强渡……

    当伍德福德和杰弗里这两位大英帝国的陆海军上将,不得不要整天提心吊胆地关注着那些在加拿大的陆地之上紧折腾的太平天**队的时候,许宗扬的红海军太平洋舰队,正在按部就班地展开着他们那一个个有计划的行动,只是偶尔也有yīn错阳差的事情出现。

    一八七零年一月中旬,在海上已经巡游待机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仅仅就是因为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风,结果,红海军太平洋舰队夏威夷分舰队仅有的四艘主力舰——“威武”级驱逐舰所组成的编队,终于失去了在旧金山至温哥华岛的洋面上,敲掉英军向温哥华岛运送增援人马的大型运输舰队的大好机会。

    一支仅有三艘排水量不过两千余吨的轻型铁甲战舰护航的大型运输船队,那是个多么令人垂涎的美味儿啊!

    董二丹,哦,其实他的本名原是叫董二蛋,只是自在由一个曾经的“回暴军”的小头目,转而投身进了太平天国工农红军的行列之后,才有了现在的这个大号。

    董二丹,出身于甘肃固原一个叫毛居井村的穷乡僻壤,与那位现在已经身为太平天国工农红军骑兵少将的董福祥,应该还多少有点儿沾亲的关系。

    十一岁的时候,背下了村中土豪那永远都还不清的驴打滚的高利贷的佃农父亲,被上门逼债的土豪家丁活活打死。而他和他的母亲,也因此瞬间都变成了土豪家中的两件极不值钱物品。

    母亲给土豪家做洗衣、缝补之类粗下使唤婆,十一岁的他则做起了一个必须要每天“统率着”数十只羊去漫山遍野地讨生活的小羊倌儿,母子俩饱受了土豪家的各种欺凌。

    生活的苦水中所泡大的董二丹,在被磨砺出了隐忍和坚毅的顽强个xìng同时,也拥有了一种强烈的反叛情绪。

    十七岁那年,当从小不喜欢很好地读书,却是格外青睐经常出没于帮会和赌场之间,谈兵习武,广交江湖侠义之士的董福祥子承父业,借着西北回乱之机,乘机自立山堂,大力发展“哥弟”,“收集逃亡”组织汉民民团,并扯出所谓的“以保卫桑梓为已任”誓与官军对抗到底的大旗的时候,董二丹毫不迟疑地成为了董福祥队伍中的一员,且很快因作战勇猛而得到包括团总董福祥在内的大多数人的交口称赞。

    董福祥率部归顺了红军后,已被董福祥倚为心腹,并统领着他那由三百余个固原家乡子弟所组成的亲军卫队的董二丹,也转而成为了西北民族军的一员猛将,无论是在此后的西北平叛,还是在跟沙俄入侵者的一次次战斗中,董二丹浴血奋战,屡立殊勋。

    一八六零年除,由于西北第一、第二民族军奉命进行整编,并合编成了太平天国工农红军第三骑兵军,此时刚刚年满二十一岁的董二丹,已被任命为红三骑兵军军属特务团的副团长。

    然而同样就在这一年,董二丹遇到了他人生之中的又一次大转变。

    这一年的五月,工农红军的红军大学招生。

    不仅战时勇猛异常,且在文化补习中也是绝不甘落于人后的董二丹,顺利通过红军大学的入学测试。

    正当董二丹兴高采烈地准备着成为红军大学骑兵科的一名中级学员的时候,他的老上司,红三骑兵军副军长董福祥的一席话,却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

    “作为一个西北人,无论你能够多么娴熟地去驾驭你坐下的战马,那都不是值得可以炫耀的事情。但作为一个总是被水所困扰着的黄土高原上的西北人的儿子,若是能够去湛蓝的大海之中自由地遨游,呵呵,你说那种感觉会是个什么样子?”

    于是,极度想去湛蓝的大海之中自由遨游的董二丹,在董福祥及左宗棠、林凤祥等人的帮助下,最终没有进入红大的骑兵科,而是成为了红大海军学院水面舰艇指挥专业的一名学员,并于一八六四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出了海军学院的董二丹,先是在守御首都东大门的渤海舰队,任红海军新型护卫舰“塔尔巴哈台号”的副舰长,同时被授予红海军海军少校军衔。

    如果董二丹当初不是选择进入了红大海军学院,而是由红军大学骑兵科毕业后再重操旧业的话,此刻他的军阶,至少应该可以拿到红军的骑兵中校。

    但董二丹没有过多地去考虑这些,仅仅只是经过了短暂的心里不平衡之后,就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身于了红海军的建设大潮之中。

    一八六六年底,作为优秀的红海军中级指挥员,董二丹被调入红海军北海舰队。

    次年的五月,他就以红海军“南京号”驱逐舰中校副舰长的身份,荣幸地参加了那场可以说是一时震撼了整个世界的“箱馆海战”。

    当红海军太平洋舰队宣告成立的时候,经受过实战考验的董二丹,又被许宗扬点了名,成为太平洋舰队主力舰之一的“兰州号”驱逐舰的中校舰长。

    而现在的董二丹,已是红海军太平洋舰队夏威夷分舰队的副司令,一名红海军的上校了。

    没有能赶上可以大嚼满载的英军运输舰队的董二丹,心里很失望。

    而失望中的董二丹,似乎又很不情愿让这些已经躲过了一劫的英军舰船,再舒舒服服地溜达回他们的旧金山港。

    “……我意予以这支英国人的舰队彻底的摧毁。妥否,请电示!!!”

    然而,董二丹所得到的总部回电却是:不予理睬,好饭不怕晚。

    结果,远远地瞟着英国人运输舰队,一直跟随了数个小时之久的董二丹,只好把馋涎使劲地吞咽进肚子里面,恋恋不舍地掉头而去,继续他在大洋上的漂泊。

    二月下旬日,幽灵似的飘dàng在东太平洋上,只是吞噬了一些“小鱼小虾”的董二丹编队,再次收到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发来的紧急敌情电文:

    据内务部美洲站情报,三月中旬间,英军将再次由旧金山港向温哥华岛起运大批援军及物资。

    郁闷了许久的董二丹,一下子又兴奋了起来。

    他的编队开始了“深居简出”,在由西北方向斜着悄悄地朝美利坚的西海岸靠近的同时,还得提防着尽量不与英国人的舰只相遇。

    三月十五日,红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急电再至:

    三十四艘英军运输船将在三艘轻型铁甲舰的护卫下,于明日晨六时准时起航。

    此时,董二丹编队还处在旧金山港西北四百余海里之外的大洋上。

    决不能再让英国人那么的好运!

    董二丹带着他的编队,开始全速向前靠近。

    但在三月十五日的这天中午,意外又发生了。

    真是怕什么偏偏爱来什么,在他们的前面,竟然遇上了三艘英国人的战舰编队……Q!。



………【第五八八章“暖流行动”(二十七)】………

    第五八八章“暖流行动”(二十七)

    这是一支一大带俩小的英军铁甲舰编队,大个的那个,排水量至少要在七千吨以上,两个小的,则都是两三吨级的轻型“快舰”。

    如果有充裕的时间,董二丹相信,他一定能把这三艘英舰都陆陆续续地送到太平洋的海龙王那里去报到。

    但现在不行。

    没有时间去跟这些英国人纠缠的董二丹,立即又一如既往地开始老调重弹。

    董二丹毫不迟疑地带着他的编队迎着英舰直冲过去。

    当双方之间的距离进入四千米之后,一字排开的红海军四舰的前主炮同时怒吼。

    当双方之间的距离开始缩短到了约两千来米的时候,四艘红海军的战舰刷地来了一个弧形的大转弯,在位于各舰舷侧的速射炮的齐声轰鸣之中,很快就“逃出”了英舰的视线。

    对于太平天国人的这种“下三滥”的战术,英舰的指挥官显然早已是并不陌生。所以,他根本不再理睬那些太平天国人“逃”出了多远,又“逃”到了哪里,而是按照预定航线,继续去履行他们的巡游警戒的职责。

    虽然是不得不绕了一个大圈子,可董二丹并不感到冤枉,因为他不仅就此成功躲过了英舰的视线,还于三月十四日进入了与美利坚合众国的西海岸相距仅有二百余海里的海域。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里,董二丹和他的编队却极不轻松。尤其头顶上的日头光芒四射的时候,董二丹的那颗心更是被紧张地提到了嗓子眼儿。即便是到了夜幕降临,全编队灯火全熄以后,他也难以感到会轻松多少。

    完善的准备与超强的耐力和责任感,带给董二丹编队的自然就是丰硕的收获。

    三月十六日夜,又一支英军的巡游编队出现在董二丹编队的西南方向。不过,这支正在往他们那温哥华岛上的母港回返去报平安的英军编队,就与夜幕下的董二丹编队几乎是擦肩而过,却依然没能发现黑暗中蛰伏着的太平天国红海军编队。

    一八七零年三月十八日的上午,晴空万里。

    八时刚过,当被浩浩dàngdàng的英军庞大运输编队运载着的两万多英军官兵,纷纷涌出船舱,真斯文也好,假绅士也罢地都在为着那难得的平静如毯的太平洋洋面抒发各式各样的感慨的时候,位于全编队左前方向的三艘英军护航舰上的官兵们,却紧张万分。

    因为就在西北方向七八海里的距离上,两艘高速行驶的军舰,正冲着他们疾驰而来,再一细看,在这两艘军舰之上迎风猎猎飘舞着的,竟然是太平天国红海军的战斗旗。

    一阵犯楞之后,由三艘英军护卫舰率先敲响的警钟之声,迅速在整个的运输编队中感染开来。

    这两艘高速疾驰中的战舰,正是并驾齐驱的董二丹的旗舰“兰州号”,以及友舰“阳布号”。

    照例,还在距离着英军的护航铁甲舰远在四海里左右的时候,“兰州号”与“阳布号”的前主炮同时发出怒吼。

    一颗颗的炮弹,在三艘英军护航舰的前后左右炸响,jī起一股股冲天而起的巨大水柱。

    照例,当双方之间的距离即将接近了英舰炮火的有效射程之际,董二丹的“兰州号”与“阳布号”故伎重演,开始掉头就跑。

    但与以往所不同的是,这一回的董二丹,可没一溜烟儿地就跑了个无影无踪,而是在跑出去了几海里之后,紧接着又再掉头而回,继续对尾追上来的英军护航舰只实施起打击。当然,打上几炮之后,他们还是要再跑上一跑……

    董二丹两舰的几轮炮火,虽然没给英军的护航舰只造成重大的伤害,但却叫其中的“马蜂号”挂上了轻彩。而这艘“马蜂号”轻型铁甲舰,恰恰又是本次护航编队的旗舰。

    于是,高度的责任感和被敌人的玩弄感,jī发起英军护航编队官兵的怒火万丈和同仇敌忾。

    于是,在不知觉之中,三艘英军的护航舰只就被彻底引离了那些需要他们时刻护卫的大型运输船队。

    带着“兰州号”和“阳布号”的董二丹的行动,不仅jī怒并招惹来的英军全部三艘护航舰只的全心全意“关照”,同时也吸引了各运输船只上的英军官兵们的无比关注。

    第七军团的中高级指挥官们,纷纷占据船上的有利地势,将一个个单筒望远镜使劲地扣在眼睛上,向着西北方向的远处瞭望。

    而没有单筒望远镜之便的英军官兵们,同样也不落后,要么登高,要么手按船舷很翘脚尖儿,伸出一条条细长的脖子,朝着炮声隆隆的西北方遥望。

    英军的官兵们谁也没能注意到,也更没有想到过,一场巨大的灾难,已经在向着笼罩而来。

    因为就在这时,董二丹编队的另外两艘驱逐舰“拉达克号”、“伊犁号”,正由已经失去了防护的英军运输船队的侧后——西南方向凶猛扑来。

    八时四十分左右,“拉达克号”、“伊犁号”手拉手杀进英军运输船队之中。

    霎时间,“拉达克号”、“伊犁号”上不仅是前后主炮及左右侧舷的速射炮都在齐声地唱响,他们还如同是虎入羊群一般地,在英军的运输船队中横冲直撞。

    三十四艘本是排列的有规有矩的英军运输船,立即犹如被打炸了的马蜂窝,到处乱躲乱窜。

    对于此时处在各个运输舰只上的英军官兵们,还是值得夸奖一番的。

    尽管在“拉达克号”和“伊犁号”的这种打击下,一上来就被打的是目瞪口呆,被打的是hún飞魄散。但是,还是有不少的英军官兵在如此悬殊的实力之下,做了他们最后的挣扎。

    甭管有用没用,他们还是在船舷边架起了成排的长枪,乒乒乓乓地冲着呼啸而来的“拉达克号”和“伊犁号”一通猛打。

    而第七军团的部分炮兵们,则从舱底抬出一门门本是要用在温哥华的陆地反击作战的火炮往甲板上一架。但英军炮兵们马上又发现,他们的火炮虽然会比步兵兄弟们的火枪要厉害得多,可惜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太平天国人的战舰早已经混杂在了整个运输船队的中间,一炮打过去,估计想打到太平天国人的战舰很难,要是打上密集的己方船只,倒可能几率更大……Q!。



………【第五八九章“暖流行动”(二十八)】………

    第五**章“暖流行动”(二十八)

    而以“马蜂号”为首的英军护航编队三舰,在不离不弃地紧跟在董二丹的“兰州号”和“阳布号”的屁股后面,足足追杀出去了近二十海里之后,也开始渐渐地感觉到了味道的不对。

    前面,太平天国人的战舰跑窜得像是兔子,虽然看得见,却总是mō不着。可在太平天国人一次次的回头冲击之中,又有一艘英舰中弹,且伤势显然超过了此前就已经挂了彩“马蜂号”。

    照这么打下去,别说是想消灭这两艘太平天国人的战舰,恐怕连他们自己也是难以保全。

    一想到安全问题,英军护航编队的指挥官戴姆上校顿时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光顾着要杀敌建功了,怎么竟全然忘记了身后还有一支依靠着他的保护的庞大运输船队。这要是再杀出另外的一股太平天国人的战舰来,基本上等同于是毫无自卫能力的庞大运输船队,还不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戴姆上校想到这里,再也顾不得前面的董二丹编队,全编队迅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掉头,开始全速回返。

    但董二丹不会同意戴姆上校带着他的编队这么做,“兰州号”和“阳布号”立即由先前的“逃跑”,转入了全速的追击。

    尾追在戴姆上校编队后面的“兰州号”和“阳布号”,先是很快缩短了双方之间的距离,接着,又从鱼贯而逃的英舰编队的侧后,进入了与英舰并行的状态。

    跑在整个编队最后的英舰,当先成了“兰州号”和“阳布号”的活靶子。

    在“兰州号”和“阳布号”密集炮火的通力打击之下,该舰多处中弹,很快就变成了一个漂浮在海面上的大火炬。

    戴姆上校又是一阵的捶xiōng顿足,兔子似的太平天国人跑起来贼快,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我怎么就只知道要想追上他们很难,却偏偏忘记了想逃的时候,也根本逃不过他们魔爪呢?

    严峻而残酷的现实告诉戴姆上校,再跑下去肯定是不行的,若是还想保留下脖子上的这个吃饭家伙,唯一的办法,就是掉头死战。至于那个什么运输船队的命运是好是坏,也只能完全依赖于上帝的心情了。

    戴姆上校此时的决定,自然也很符合董二丹的心意。

    “兰州号”和“阳布号”在董二丹的率领下,开始死死咬住了英军的旗舰“马蜂号”,一面进行着的炮火的攻击,一面高速朝着“马蜂号”逼近。

    戴姆上校意识到了大事不好,一面指挥着“马蜂号”做拼死的抵抗,一面号令身后的属舰,火速上来分担自己的痛苦。

    不知道是被“兰州号”和“阳布号”的凶狠气势给震骇住了,还是另有其它的什么打算,眼看着旗舰“马蜂号”已经陷于了极其危险的境遇,英舰“小贝壳号”只是远远地故自规避着身边儿零散落下的,本是送给“马蜂号”的炮弹,就是不肯再向旗舰靠近一步。

    “马蜂号”再度中弹。

    一颗来自“兰州号”前主炮的炮弹,炸响在“马蜂号”的舰艏。被骤起的浓烟所覆盖的“马蜂号”前甲板霎时间一片狼藉,主炮被炸歪,数十名官兵或死或伤。

    而不久之后,来自“阳布号”在三百米之内所抵近发射的一枚鱼雷,彻底将“马蜂号”送进了东太平洋的漆黑深渊之中。

    接下来的所发生的状况,使得董二丹感觉着自己以往所保持的那种极度谨慎,似乎是有点儿过了。

    因为当敲掉了“马蜂号”之后的董二丹又开始把全部的精力投向了英军仅剩的唯一一艘残余舰只——“小贝壳号”上的时候,一个令他和“兰州号”、“阳布号”上的官兵们都极为惊异的事情发生了。

    在“小贝壳号”英军铁甲舰那高耸的桅杆上,原本悬挂着的那面英军的海军战斗旗,竟然已被一块巨大的白布所替代。

    “小贝壳号”投降了!

    同样的场景,也在红海军“拉达克号”和“伊犁号”两舰的将士们眼中出现。

    随着已有近十艘满载着英军官兵和物资的运输船只被相继地击沉和撞成碎片,部分的英军的运输船只已在胆破心寒之下,纷纷高高地挂起了代表着彻底屈服的白布单子,或是慌乱间干脆直接挥舞起了一件件满是汗渍和污迹的白衬衣。

    不过,依然还有部分的英军船只,抱着侥幸的心态,在向四下里没命地乱窜。

    于是,只要英军的船只肯抛下锚链,挂出白旗,老老实实地原地不动,红海军的“拉达克号”和“伊犁号”就不再与之为难,而是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还敢四散奔逃的英军运输船只之上。

    “拉达克号”和“伊犁号”顷刻间变成了牧羊人,两舰高速疾驰,以严厉的炮火外加凶狠的冲撞手段,迫使一艘艘不听话的英军船只,要么选择被击沉和被撞毁,要么就只能乖乖地回到羊群中去……

    接近十二时的时候,曾经是炮火连天,混乱无比的海面,终于变得平静下来。

    已经汇合到了一处的董二丹编队,在严令被俘的英军船只将各自所有的救生器材或器具都悉数投进了大海,以供那还在海水中紧扑腾着的数千英军官兵自救后,就押着包括“小贝壳号”在内的十九艘英军舰船,开始浩浩dàngdàng地朝着夏威夷方向驶去。

    带领着编队,已经取得了自中英两国宣战以来的红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