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平天国-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还是朕的爱妃会说话,”咸丰搂住她轻轻在她那粉嫩的脸蛋儿上亲了口,“说说看,该怎么样赏赐朕呢?”

    “一会儿兰儿给皇上唱小曲儿,还要陪皇上”兰儿娇羞地一笑。

    谁说我的兰儿不吉祥?兰儿就是兰儿,只有她才最理解自己,咸丰心里甜滋滋的,“那朕现在就想听了,而且”他的手在兰儿丰满的前胸揉动着。

    “那也要把这两份奏章处理完呀?”兰儿娇滴滴地小声说着,“您看看这两份奏章,除去表白功劳,就是相互攻讦。一个说对方杀良冒功,骚扰城内百姓;一个说对方借口守城,强取豪夺。可真是的,有这点儿劲头儿都用到朝廷大事儿上,该替皇上分多少忧啊。”

    “朕不用看也知道他们会这样,”咸丰抢过她手里的奏章丢到一边儿,“干脆谁也不赏,回头下旨严斥。还是朕先赏朕的兰儿个懿嫔吧,然后兰儿再赏赐朕。”他开心地大笑着,抱起心爱的兰儿走进内室



………【第二十一章】………

    (小女子想冲新手榜,怎么办呢?各位大大投上你宝贵的一票吧!我将以每天一个章节的更新,来回报你们。)

    紫金山下,辟建起了一处巨大的新城,高高的砖墙围绕,四面都设置了林立的碉楼。这里戒备森严,除去能见到偶尔来往的军兵,还有大车小车不时出入外,很少有人能明白里面到底都做着些什么。附近的百姓们只知道那是个兵营,习惯地叫它新营。

    这里的确称得上是新营,因为这里不仅仅要生产出大量为世人所罕见的武器装备,还要源源不断地为今后的太平天国培养着最新的士兵。

    林海丰专门组建的教导旅正式进驻了。

    在这只部队上,他是下了大功夫。按他的要求,东王杨秀清刻意诏回了陈玉成、李秀成、李侍贤、潭绍光等一批童子军出身的青年将领,还有一批骨干士兵。既有来自北伐、西征的将士,也有天京、镇江和扬州的守军。在这里,他们将接受新式武器的使用和新战法的运用。当然,还必须要更新最新的思想观念。一切的一切,对他们来讲,都将是一次重新的开始。

    “弟兄们,你们是我天军的精锐将士,是天朝的希望,你们将会成为令一切敌人胆寒的英雄!”这是教导旅首次集会上林海丰的开场白。

    望着将台四面围坐的,由两千四百将士组成的六个方阵,林海丰感到满意。这两千四百人的简历,他都是一一亲自过目了的。他们都是穷苦出身,都有着骄人的战绩,还都年轻。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林海丰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统领千军万马,那是一个军人毕生的骄傲。只不过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是在这个时代,统领着这样的一群人。

    “我知道,弟兄们参加天军前,都是穷苦人,你们有烧窑的碳工,有地主家的佃户,还有店铺的小伙计。我想大家一定明白,如果我们都有田有地、衣食不愁,我们也就不会冒着灭门的风险,提着脑袋参加天军了。那么,我们参加天军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林海丰环顾了下四周,把目光停留在前排陈玉成的脸上,“陈玉成,我想请你来回答我的这个问题。”

    陈玉成,这是个还不满十七的年轻人,周身上下却都透漏着一股子英武的气息,是战争让他过早地成熟了。他的眼睛不算大,可眸子上面那双眼皮的纹路却极深,以至于不少人开玩笑地叫他四只眼。别看他年纪不大,在天军中却是名气不小。年初的武昌战役中,是他第一个口衔钢刀,首先冲上武昌城头,为此,获得了天王的嘉奖。他与李秀成、李侍贤、潭韶光还有陈坤书、范汝僧六人,并称童子军的六只猛虎。

    听到安王的问话,他腼腆地站起身,“回禀殿下,我们的目的就是推翻满清皇帝,创建一个崭新的天国。”

    “呵呵,”林海丰笑了笑,“那你能告诉我这个崭新的天国是个什么样吗?”

    “回禀殿下,天下太平,不再有战争,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陈玉成挺直腰板,大声地回答。

    林海丰示意他坐下,又随即指指他身后的一个普通士兵,“你来说说你的想法。”

    “起先就是知道跟着天王走,就能吃饱饭。后来日子长了,也知道了刚才检点大人说的那些道理。可是具体叫我说,殿下,我也说不好。”士兵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好,说的很好。”林海丰摆摆手,“都说的不错,可是不够全面。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彻底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一个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太平世界。‘人民’是什么呢?是你,是我,是我们的家人,还有全天下所有被官府、恶霸欺压的你所不认识的那些人。”

    他停顿了一下,双手叉腰,高声地说:“国有国法,军有军规,可我还不想先讲这些。今天我只想教给大家两个字和一首歌儿。”

    “两个什么字呢?就是‘革命’,什么是‘革命’?”他望着聚精会神等着他下文的将士们,伸出手掌在自己的脖子上用力一划,“就是消灭掉一切敢于违反我们的意志,阻止我们建立一个美好世界的所有势力。革掉满清皇帝的命,革掉那些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命!”

    “一首歌儿又是什么?这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们是新军人,要时刻牢记我们还是人民的子弟兵,是‘革命’的队伍。大家不仅要学会唱,还要把它唱遍军营,唱遍整个军队,更重要是要把它铭刻在骨子里,落实在我们的每一个行动上!”林海丰在将台上走动着,严肃地看着所有人,“一个月后,将举行正式的教导旅组建授旗仪式和相应的任命,暂时按照现行编制进行学习和训练。在这中间,凡是有不合格的人员,将一律清除出新军的队伍。我们不需要任何渣子!”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

    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

    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重群众不要耍骄傲。

    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公买公卖不许逞霸道。

    第三借人东西用过了,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

    第四若把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

    第五不许打人和骂人,军阀作风坚决克服掉。

    第六爱护群众的庄稼,行军作战处处注意到。

    第七不许调戏妇女们,流氓习气坚决要除掉。

    第八不许虐待俘虏兵,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

    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

    革命纪律条条要记清,人民战士处处爱人民。

    保卫祖国永远向前进,全国人民拥护又欢迎。

    他一字一句地教唱着,掰着指头详细讲解着。他努力想模仿心目中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样子,甚至感觉自己要是也有一口浓重的湖南乡音就好了。

    和着他的是南腔北调、粗细不一的声音,由纷乱到齐整。当两千多人扯起喉咙,最后唱出这首歌儿的时候,他们脚下的大地在震颤,远处坚固的碉楼似乎都在摇曳

    (小女子想冲新手榜,怎么办呢?各位大大投上你宝贵的一票吧!我将以每天一个章节的更新,来回报你们。)



………【第二十二章】………

    林海丰、郑南,犹如两架开足了马力的机器,埋头置身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训练军队,开发武器,还要往来周旋于各王之间。

    原本按林海丰的打算,有关天朝管理机构的重新设置,军民不分统吃圣库的奇怪现象,男女分馆,甚至于夫妻都不能一处同居等等有悖常理的弊端,均由他底下去说服杨秀清,而最终由杨秀清在朝会上提出来,逐一地加以解决。

    不过,鉴于西征军事发展的要求,石达开必须要离开天京去安庆前线,于是,在六王齐全的朝会上,林海丰提议,为了方便管理,也同时便于人们的记忆,原有东王府的六个部,应当更改为八大部门:

    财政部(管理钱粮人口)、吏治部(负责官员的任免)、农商部(管理农业和工商贸)、律政部(负责司法及案件审理)、教育部(管理学堂,开科取士)、监察部(负责官员的监督)、军械局(负责兵器制造)、医药部。

    同时设立总理府,由杨秀清改任总理大臣,统管所有部门。而对于天朝所占据的州府,均应设置镇守使衙门负责防务,设立安抚使衙门及各级地方政权,负责地方事务。

    一个多月来,林海丰可以说是把杨秀清的马屁拍到了及至,而且这种马屁还拍的技巧。他总是有意地去把一些好的想法说给杨秀清,通过杨秀清去落实。使杨秀清觉得,自从他们来到这里以后,非但自己的权力没有被削弱,反尔威信还颇有提高。

    投桃报李,杨秀清自然各方面尽力关照他们,甚至希望他们能拥有更大的权力。现在也是一样,当林海丰把想法提出来的时候,他想了一想,立即表示同意,“这样不错,可是还缺少一个兵部啊?”

    洪秀全他们当然也都看出了林海丰漏掉的东西。尤其是洪秀全,他微笑着看看林海丰,心里在想,一旦把兵权从杨秀清的手里分出来,朝中就有了真正可以相互抗衡的两种势力,对他来讲这是件大好事。任何一个帝王,都不会希望朝中平静的如一碗水,没有了派系间的争斗,江山也不会是牢靠的。一个真正的帝王,不在于他自己拥有多么大的本领和智慧,而是要会去平衡,平衡了才能发展。

    “当前我们的任务有两个,”林海丰伸出两只手,他左手一握,“一手要抓天朝的经济发展,另一只手就是要抓军事。”

    他又握紧右拳,略微停顿了一下,然后把两只手握在一起,看看其他五个人,“这两件事情都很重要,又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为了尽量避免在以后的战略决策上出现重大失误,我建议专门设立‘统帅部’,负责军事指挥。”

    杨秀清笑着点点头,“我还是那句话,就由海丰兄弟你来掌管军事指挥。”他去看过训练中的新军,还看过现在几乎要成了被服厂的所谓安王、宁王府。

    “朕也同意,就由海丰主持统帅部。”洪秀全接着杨秀清的话立即表明自己的态度,生怕晚了会出现什么变故似的。

    林海丰连忙站了起来,做了个团团揖,“诸位王兄可不要出小弟的洋相。还是那句话,小弟的确各方面都了解不多,担负不了这么重的担子。再说,小弟所说的这个‘统帅部’,那可不是一个人说了就算的。”

    他看看大家好象疑惑的样子,笑了笑,“照以前的样子,东王做军事统帅,北王、翼王、宁王和我做助手。所有战略问题,经讨论决定后,由统帅部下达给各部。”他在这里耍了花招儿,那就是战略决策要不要报经天王照准?按照太平天国以前的制度,军政要务都是出自东王府,即便是重大人事任免,也只是上报天王走个形式而已。他这么提议,就是要把洪秀全继续排斥在决策层之外。

    “你不会是想累死哥哥吧?”杨秀清无奈地摊着双手,“我近来可正考虑着把天朝军民不分的弊病怎么改正呢,单就这一件事情,做起来怕是就要麻烦到家了。再说,以后的新军会越建越多,我哪里还懂得了那么多的东西。海丰老弟,你就不要推辞了。”

    “不错,四哥说的对,”韦昌辉不失时机地说,“海丰兄弟你就来主持,我们都来辅助你。”正职不会是自己的,能做副职介入到军事上层控制,这本身就是个收获。

    “东王兄要是把军民分拆的事情处理好了,那咱天朝兴旺的时候就到了。”林海丰先捧了杨秀清一下,“要不就这样吧,军事由翼王来主持。翼王去统领西征大军期间,暂时还是由东王兄来牵头。”

    意见一折中,杨秀清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事情就这么通过了。

    林海丰重新坐下来,用征询的目光看着洪秀全,“天王,随着以后地盘的扩大,人员的增多,我觉得似乎该增设一个部门,专门负责清除奸细,维护地方治安。这个部门最好是直接对天王负责。”

    洪秀全点了头,一指杨秀清,“清除奸细的事情以前清袍就做的很好,若不是当初在永安清袍安排侯谦芳破获清妖奸细,后果真是难以预料。朕看专门设立这样的部门,还是很有必要。清袍,你说呢?”

    杨秀清呵呵地笑着,“今非惜比,和海丰他们一比,那可是小巫见大巫了。我还得派人去卧底,海丰他们只需要掐指一算,天京城的清妖余孽就俯首就擒了。我没意见,就由海丰老弟做这件事情吧。”

    林海丰笑着点头,用眼睛瞟了郑南一下。

    郑南会意地笑笑,瞅瞅洪秀全和杨秀清,“对于天京镇守使的人选小弟有个想法,也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这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快说说看?”杨秀清催促着。

    “我觉得还是由洪宣娇出任天京镇守使比较合适。”郑南缓缓地说,“不久清军的江南大营就要化成泡影,天京将无战事。我们可以把女军扩大,省出更多的兵员补充到各个战场上去。”这其实是他和林海丰早就商量好的,就是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势力,叫洪秀全安心。

    “不错的见解嘛,”杨秀清爽快地答应着,“宣娇妹子完全可以胜任。天王要是同意,就这么定了。咱们就是要有别于清妖,叫他们都看看,天朝的巾帼一样可以掌管御林军。”

    (感谢并欢迎诸位大大对偶的继续支持哦!)



………【第二十三章】………

    石达开率领早已准备好的人马要离开天京了。

    林海丰和郑南一直送石达开到江边儿。

    瞅瞅陆续蹬船的人马,石达开笑了笑,“两位贤弟果然是能人,愚兄也可以放心地离开了。”

    林海丰和郑南相视一笑。

    “愚兄就是觉得还慢了点儿,要改就该大刀阔斧地改。”石达开思索着说,“譬如什么丁点儿大的官员就排场老大,还有拼命建设私宅等等。”

    “有些事情急不得,”林海丰依旧微笑着,慢条斯理地说,“就好象我们还要慢慢适应这里一样,水到自然渠成。”

    “恩,我相信你们。”石达开用力拍拍两个人的肩膀,真诚地说,“最后还是那句话,什么事情都是次要的,你们的绝对安全是第一位。两为贤弟为了天朝大业,一定要多多保重!”

    “你也多多保重!”林海丰紧紧握着他的手,用力摇晃着。

    “祝你旗开得胜,及早收复武昌,”郑南一抱拳,“我们可都等着你早日凯旋,坐镇天京呢。”

    “会的,我会绝对保障天京西面的安全,为你们东征提供方便。”石达开说着,目光中流露出一丝眷恋,“套分手了,还有什么需要告戒为兄的吗?”

    “大哥太客气了,”林海丰想了想,“还是咱们常提到的作法,‘打土豪、分田地’,发动起所有老百姓才是根本。不能只做表面上的事情,要真正触及到他们的切实利益,给百姓们以希望。”

    “打仗为兄的不怕,这方面还是个生手,不过,为兄会努力去做好的。”石达开笑着。

    “总有头一次的,什么事儿都是不怕不会做,关键还是大家想不想去做。”林海丰也笑了,转尔又说,“西线的主要对手,就是即将出山的曾国藩,还有去年你在湖南没能留下来的左宗棠。适当的机会要是能够收降他们,可是对我们有利的事情。”

    “是这个道理。”石达开点点头,忽然压低声音,“你们二位也要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不要委屈了自己。”

    林海丰和郑南都愣了一下,马上就理解了他的意思,脸几乎同时的都红了。

    石达开得意地笑了笑,转身大步走向等着他的战船。

    船队徐徐驶离了码头。看着仍然伫立舱外,眺望着早已远逝的码头的翼王,跟在身后的心腹战将张遂谋笑了笑,“殿下,自从进了天京,可没怎么见到殿下有如此的好心绪啊!”

    石达开长嘘一口气,感叹着,“天国有幸,遂谋啊,记住,天国中兴的时候到了!”

    张遂谋似乎还有些怀疑,他想了想,小心地到,“殿下,难道二位新王真的就有如此的本事?”

    “以后不得再有丝毫对安王和宁王不恭敬的言辞!”石达开不满意地横了他一眼,“你知道什么,依安宁二王的本领,就是全天下之人加到一处,也难望其项背,他们可是天国的国宝啊!”

    “是,”张遂谋嘿嘿笑着,“卑职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天朝依旧还掌握在东王的手里,没有实际的控制权,做起事来不会很方便的。再说,既然定下了由殿下主持未来整个天朝的军务,就不该离开天京。”

    石达开没有说话,只是摘下了王帽,任由袭袭吹来的江风,打散自己的长发

    望着石达开的船队远去了,林海丰和郑南没有急着回去。在这里,宽阔的扬子江,夹有湿气的清新空气,岸边垂柳送来的阵阵微风,都叫他们忙碌之余,感到了周身的舒畅。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郑南拾起一块儿石子,使劲儿地投向滚滚东去的江水,“南京长江大桥应该在哪个位置上?”

    “呵呵,”林海丰笑了,“我以前可是也没有到过南京啊。”

    郑南点了点头,找了个大石头坐下,望着满脸惬意的林海丰,认真地问:“海丰,新的管理机构设立了,人员的安排上,我们是不是也要注意一下啊?”

    “目前没有那个必要,”林海丰挨着他坐下,摇了摇头,“还是尊重他们的意见。我们现在更多的只是给他们提供建议,争取他们能按照我们的步子来。”

    “可是”郑南思索了一会儿,轻声地说,“没有实际的权力,办起事来怕也不会顺畅。”

    “你的军械所最近不是发展的很好吗,杨秀清不是在各方面都竭尽全力地支持着你吗?”林海丰笑了笑,“这样就很好,我们多做些实际的工作,不能卷入到权力的角逐中去。”

    “我不太赞成你的意见。”郑南回头看了看远处的汪海洋和李蒙,“我们所做的一切,就如同是历史上的变法,这会触动很多人的根本利益。如果一旦出现万一,只怕要玉石俱焚了。”

    林海丰点点头,一手搭在郑南的肩上,“你说的不错,可是我们不能从争权入手。

    我们要打造出一只新的军队,一只忠于人民的红色军队。”

    “我明白了。谁要是硬做历史的绊脚石,我们就给他来个遵义会议。”郑南笑了,“新军的歌声可是够响彻云霄的了,不过,还应该教会他们军歌。”

    “当然。”林海丰也得意地笑了。

    “你就没打算给新军起个什么名字?”

    “我想就叫工农红军,”林海丰看着面前的江水,“我喜欢这个名字。我们就是要建设一个红色的太平天国!”

    “怎么样,我说殿下们肯定还会在这里吧。”随着一串银铃似的咯咯笑声,柳香荷和路静像两只小燕子,轻捷地从他们身后的柳林里飘了出来。

    林海丰站起身,奇怪地瞅着这两个姑娘,“你们怎么也来这了?”

    柳香荷看看路静,又看看两位殿下,一嘟嘴儿,“要不是宣娇姐姐吩咐,人家大老远的谁来这儿啊。”

    郑南哈哈地笑了,“真难为你们俩了,怎么一下就找来了?莫非你们有千里眼?”

    路静搂着柳香荷,骄傲地一昂头,“还是我们香妹妹聪明,她说你们一定会留在这里的。”

    “哦,这是为什么?”郑南饶有兴致地问。

    柳香荷不好意思地笑笑,“其实人家也是瞎猜的。殿下们平日里繁忙的没有任何空闲,一旦到了这么个好地方,哪里会舍得离开呢?”

    “真是个鬼灵精!”林海丰循她们的来路望了望,“怎么,就你们俩人就跑来了?十几里的路,连个卫士都不带?”

    “没事的,”柳香荷摘下头上已经标有“指挥”字样的官帽,一甩满头的秀发,“咱们天京是太平世界,哪有坏人啊?”

    “是啊,是个太平世界。”林海丰瞅瞅郑南,笑了。

    郑南看着柳香荷,“柳尚书给我们大家吟颂首诗歌吧,也不枉咱们来这风景秀丽的地方啊?”

    “我?”柳香荷一指自己的鼻子尖,咯咯地笑到,“还是路姐姐来吧,她会的比我多呢。”

    “人家殿下是叫你吟颂的,你还谦逊什么呀。要不,我可揭你老底了啊,”路静一边推着柳香荷,一边冲着两位殿下笑着说,“我们香妹妹不仅诗词吟颂的好,歌儿还唱的好听呢。”

    “是吗?”林海丰歪着头,恳切地说,“那就给我们吟颂一首吧。”

    柳香荷不好意思地低头整了整被江风吹的散乱的头发,偷偷瞅了眼安王,随后凝视着眼前流逝的滔滔江水,想了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一首苏东坡的《赤壁怀古》,叫她吟唱起来,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儿



………【第二十四章】………

    当汪海洋肩抗卷起的一面大旗,在二十个胸前斜挎着冲锋枪,一身土黄色新式军装的士兵护卫下,走上点将台的时候,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目光,一下就都聚集在了士兵们军帽正中那闪闪发亮的红五角星上了。

    林海丰是经过反复琢磨,最后才敲定给新军选用了人民解放军四九年的服装样式,红星、胸标、绑腿,一样不少。这些装备,都是他组织府邸里闲置的女官们做的。当然,还包括他刚刚由汪海洋手中接过的这面军旗。

    “奉天王诏旨,太平天国工农红军教导旅今天正式命名,宣告成立!”林海丰几乎是运足了全身的气力,大声地宣布。

    “天国万岁!”

    “工农红军万岁!”

    欢呼声连成一片。

    “下面,请统帅部代理统帅东王杨秀清,宣布统帅部任命。”

    “太平天国军事统帅部命令,委任陈玉成为太平天国工农红军教导旅旅长,李侍贤为副旅长,李秀成为参谋长。由陈玉成上将台接受军旗。”杨秀清把宣读完的命令交到林海丰手里,不由自主地又转头看看那二十个威风凛凛的年轻士兵,还是这样的服饰好看。

    陈玉成跑步登上将台,庄严地双手接过安王手中的大旗,转身用力展开。

    银色的旗枪,金色的旗穗,火红的旗面,上面赫然绣着一把镰刀和一把锤子的金黄色组图,“太平天国工农红军教导旅”十一个大字,清晰夺目。

    按照事前的组织,李秀成面向军旗,抽出肋下的新式马刀,高高一举,随即反握胸前。站在他身后的十八个号手,旋即举起军号,齐声吹响。

    伴随着嘹亮的冲锋号,李秀成高唱一声:“向前、向前、向前”

    随着他的声音,是两千多个年轻的喉咙里,顷刻间迸发出雷鸣般的吼声: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肩负着人民的希望,我们是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不畏惧,决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红色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么嘹亮!弟兄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战场,弟兄们整齐步伐奔向祖国的边疆。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全人类的解放!

    不要说除去听过大戏,再没有什么音乐入耳的人们,即便是听惯了小曲儿和宫乐,看惯了才子佳人的王侯们,也被这节奏鲜明,极富感染力的曲调,以及那通俗易懂,又振奋人心的歌词所打动了。

    望着那鲜艳的军旗,听着那气势如宏的歌声,傅善祥、柳湘荷、路静这三个女尚书,眼睛里竟闪现着晶莹的泪花。尤其是柳湘荷和路静,因为军旗上也有着她们的心血。

    歌声停止了,林海丰凝视着陈玉成,指指身边的那二十个冲锋枪手,“我把他们也交给你了,去吧,和你的弟兄们站在一起。”

    目送陈玉成走下将台,林海丰此时的心情极为激动,他稍微停顿了片刻,大声地说:“弟兄们,你们都看到了,我们的战旗是鲜红的,因为它是用无数为了天朝而流血牺牲的忠勇将士们的鲜血染红的。面对这面战旗,我们应当怎么做?”

    陈玉成高举右拳,率领他的部下齐声高呼:“我宣誓,忠于天国,忠于人民,永不背叛!消灭一切敌人,我们是永远不可战胜的工农红军!”

    仪式结束了,郑南先告辞离去,再往里去,就是他的军械所,他很忙。

    依洪秀全的意思,想叫杨秀清、韦昌辉及一百多前来观看的官员、随从们,和教导旅的将士们一同共进午餐,以示平易近人。可是当林海丰笑着说了几句什么的时候,他怔了怔,马上打了个哈哈。

    见杨秀清那似乎带有责备的目光探问着自己,韦昌辉赶紧笑笑,不解地瞅瞅陈玉成、李侍贤、李秀成他们三个,又望着林海丰,“贤弟啊,你这个什么什么军,哦,就说新军的军饷吧,哥哥可是都按时拨付了的,总要叫弟兄们吃好才是。”

    杨秀清此时也把目光转向了林海丰,“就是,苦了谁都不能苦弟兄们,他们要去流血,不能饿着肚子去打仗。”

    林海丰点点头,“由于清妖的封锁,眼下天京城粮食紧张。我们都是新军人,不能和百姓争食。不过王兄们放心,弟兄们有的是办法,不会饿到肚皮的。”

    韦昌辉笑了,“弟兄们从嘴里节省下的这点儿东西,影响不了大局的。”

    “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难以行千里。一切从点滴做起,才能叫百姓们在我们的身上看到希望。”林海丰呵呵地笑着,“怎么样,王兄们要不要来尝尝将士们的饭菜?”

    “朕看还是就算了吧,”洪秀全看看杨秀清和韦昌辉,哈哈一笑,“朕和你们也不能与弟兄们争食啊。”

    杨秀清恩了一声,“咱们就回去吃自己的吧。”他明白自己很可能咽不下这里的饭菜,尽管也不反对刚才林海丰的说法,可他自己不愿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