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平天国-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忠格巴哈杜尔红眼了,还政?坐等审判?那岂不是坐以待毙!可如果不接受太平红军的最后通牒,又能怎么办?现在是兵无战心、将无斗志,再看看阳布城内。更是人心涣散,过去那些还可以阳奉阴违的官员们,此时都开始打起了各自的小算盘。他就奇了怪了,当他的军队进入中国的时候,明明是不堪一击地西藏人都能同仇敌忾地跟他的军队为敌,可现在倒好,万恶的中**队都打到都城的大门口了,却有那么多的他的同胞居然心揣喜悦。而且,甚至还有消息漏进他的耳朵。说是一些当年比姆森塔帕遗留下来的追随者,正企图与王室的拥护者们联手,要对他采取极端行动。

    到了这么危急地关头。自称是铁血军人典范的忠格巴哈杜尔一咬牙,索性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

    这一日的深夜,正在举行王室聚会地廓尔喀沙阿国王的王宫忽然燃起了冲天的大火。这把大火烧的突然不说,更叫人感到奇怪的是,尽管有数以千记的军兵们呼喊狂啸着投入“奋力灭火”的行列,可火势却越烧越大。昔日一座美丽辉煌的王宫,很快就完全被烈焰所吞噬,而且王宫内的所有人员,居然无一幸免。

    而就在这场导致廓尔喀沙阿王室灭门之灾地离奇大火烧起来之前。一手组织起这场王室聚会的忠格巴哈杜尔,却早已带着家族成员及部分亲信随从,大部分的家财都没有来得及拿上,就匆匆地逃离了阳布。

    几天后,蓝朝鼎屯兵阳布城外。

    对于阳布城中所发生地惨案。蓝朝鼎及其率领地太平天国红军将士们。无一不表现得捶胸顿足、痛苦万分。任凭已经临时接管阳布城事务地比姆森塔帕党人如何再三邀请。红军将士们也不肯踏进阳布城半步。生怕惊扰了城内地百姓。阳布城内地老百姓感动了。而更叫他们感动地是。天朝红军竟然在城外高搭起了灵棚。为沙阿国王及所有遇难地王室家族成员举行祭悼仪式。

    据说那个场面是相当地隆重。气氛极其哀伤。所有看到过这种场面地廓尔喀人。无不为天朝红军地真诚所打动。

    阳布新组建地临时政府随后向廓尔喀发出通令。所有军民必须无条件地归顺和帮助来自最伟大、最友好、最真诚地太平天国地红军解放大军。并请求天朝红军无私地帮助廓尔喀临时地方政府。捉拿犯有谋杀王室全体成员滔天大罪地卑鄙无耻地罪犯忠格巴哈杜尔。及其追随者。还有拉纳家族地所有成员。

    不久。正在手忙脚乱地紧张筹备着要从起义者手中重新夺回德里。进而一举扑灭已经很快燃遍印度北部及中部地区地印度人民地反英起义烈火地英国东印度公司总督肯宁。就突然地收到了来自廓尔喀境内屯扎地太平天国红军方面地强烈照会。

    照会中称。太平天国红军已有绝对可靠地消息来源地证明。太平天国和廓尔喀人民地公敌。战争罪犯及凶残地谋杀犯、廓尔喀地叛逆忠格巴哈杜尔等人。竟然得到了印度境内地英**队地庇护。这是一种严重损害太平天国政府及廓尔喀地方政府和民众感情地无耻行为。是对太平天国和廓尔喀地政府及民众地公然挑衅。应廓尔喀广大民众地强烈要求。受太平天国及廓尔喀地方政府地委托。太平天国工农红军驻廓尔喀最高司令官要求英国方面。必须立即无条件将忠格巴哈杜尔及其家族成员送交到廓尔喀民众地手中。否则。由此产生地一切责任和后果。将由英方自己负责。

    另外。廓尔喀临时政府也同时发出照会警告英方。不得在印度与廓尔喀交界地地域大量集结军事武装力量。以免给灾难深重地廓尔喀境内带来更多地混乱。同时避免由于发生误会而可能引起地一切不愉快……

    对于这一切小说整理发布于ωωω.ㄧб就被印度的叛乱者闹得头疼万分的肯宁,如今更是如坐针毡了。

    “……很明显,太平天国政府不仅趁着我们不得不去全力应付叛乱者们而无暇作旁顾的机会,剪除了我们用以屏障中国的查谟和廓尔喀这两个得力地臂膀,他们还有更加险恶的居心。那就是他们很有可能会利用这两个前伸的地区,对印度的那些叛乱者们提供他们所需的一切必要的支援。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做好要打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准备,这场叛乱恐怕就很难平息下去了,大英帝国在西亚的利益也就更难保障……忠格巴哈杜尔之事,不过就是他们地一个借口,送回去和不送回去的结果都是一样。不管怎么说,毕竟可怜的拉纳家族为大英帝国曾经竭尽了全力,倘若我们就这么地把他们送回去。无异于是送他们下地狱。要彻底镇压印度地暴民,我们还需要从印度暴民的内部分化出来一些对大英帝国抱有好感的朋友,而我们对忠格巴哈杜尔的拉纳家族及其追随者们的态度。恰恰就是就会拨动那些人敏感、脆弱的神经。另外,一旦忠格巴哈杜尔等人被送回并受到了残酷的制裁,那些本已经像对自己的解放者那样,对太平天国政府抱有感恩戴德心态的廓尔喀人,就会更加变本加厉地趋向于他们,我们地颜面,以及大英帝国百年来所树立起来的巨大威望,也将由此丧失殆尽……”

    这是肯宁发回给他的伦敦政府的请示信。

    在天京,太平天国最高革命指挥委员会的领袖们。正在召开一个有关西线政策的紧急会议。

    廓尔喀的沙阿王室已经没有了任何的直系继承人,虽然阳布的比姆森塔帕党人暂时组成了一个临时政府,但是习惯了有王室地廓尔喀人,却在还要不要继续推举出一个新国王来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于是,为了尽早安定整个地区,阳布的临时政府找出来了一个叫曼努尔的小孩子,如今的廓尔喀人们大都相信,这个曼努尔多少还和吉尔万比克拉姆沙阿国王的王室沾有点儿血脉关系。而据比姆森塔帕党人递交给天京政府的密信中介绍,曼努尔身上流着的。实际上乃是他们的灵魂比姆森塔帕地血液。

    在是不是还要册封廓尔喀王地事情上,最高革命指挥委员会也有意见分歧。当初决定出兵廓尔喀的目地,就是为了要彻底抹掉它,如今再封王,那咱们岂不是白白辛苦了一场?更何况,如果咱太平天国也是皇朝的话,那倒还情有可原,再大的王也要服皇帝的管不是。可现实毕竟不同,咱们天朝的几个王爷已经该取消的都取消了。眼下不过就只剩下了一个天王。而此时再封廓尔喀的王,简直就是不伦不类。

    不过。在林海丰和郑南的一再解释下,天京最后还是产生了一致的意见。林海丰和郑南认为,廓尔喀需要尽快恢复稳定,如果只是一个不稳定的廓尔喀,那是根本不值得天朝来留恋的。廓尔喀王可以暂时封一个,毕竟这样做还有回报,因为廓尔喀不仅已经表示永远成为天朝的一个藩属,还提出了其一切军事外交均由天朝统一掌握,并恳请天朝政府在阳布设立总督府的愿望。所以,封曼努尔一个廓尔喀王也未尝不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国内的发展,早晚有一天还是会再变回来的。

    不过,在封曼努尔具体是什么王的时候,林海丰和郑南提出了一个想法。廓尔喀曾经带给天朝的西藏地区太多的灾难记忆,所以,廓尔喀这个地名不能再保留。最后经过大家的一番讨论,觉得杨秀清提出来的安西一名不错,南面有一个安南,西面再有一个安西,不错不错。

    “领土的问题向来就是这样,时间才是承认其归属的真正上帝,只要你有能力在一个地方长期地、永远地站下去,任何人就都会承认,那里就是你应有的国土。在一个地方怎么站下去,因地制宜地采用什么样的具体手段,那才是真正的精华所在,至于一些其他的表象问题,嘿嘿,我看咱们还是大可不必深究。就像是克什米尔和廓尔喀,不同的情况,就得采取不同的方法。现在最关键的是,我们已经在喜马拉雅山的另一侧伸出了两只拳头,不用费更大的气力,我们就可以牢牢地把英国人拖在印度的这个大烂泥塘里。”

    林海丰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胳膊不时地用力地挥舞着,脸上更是洋溢着灿烂的笑。



………【第五四四章针锋相对(二)】………

    在印度的英国人拒不送回忠格巴哈杜尔等原廓尔喀的叛逆,这似乎并没出乎天京最高统帅部领袖们的意料。不仅如此,天京的领袖们还有些暗自高兴。

    英国人的这种做法,恰恰是帮助天朝政府教育了如今已经变成了天朝的安西人的前廓尔喀人,强盗历来都不是善良的。说实在的,正如肯宁在给他的政府的信中表露的那样,英国人的确很为难。倘若忠格巴哈杜尔等人被交到了天朝红军的手里,天京的领袖们早就给即将就任安西总督的蓝朝鼎设计了另外一套实用的做法,那就是公审忠格巴哈杜尔等人,将其曾经所做过的那些一切不可告人的勾当,都暴晒在阳光下。这样一来,英国人的卑鄙无耻嘴脸,自然同样就会暴露无遗。换句话说,不管英国人现在怎么做,安西的民众总是都会把英国人恨到了骨髓里。

    现在,既然英国人不给天朝的面子死保忠格巴哈杜尔,在通过驻天京的英国商务代办处,向英国政府转交天朝政府的强烈抗议之余,天朝的领袖们就可以兴致盎然地商讨如何与英国人眼中的那些所谓的“印度叛乱者们”,去建立友好的关系了。这也是最高革命指挥委员会的成员们聚在一起的另外一个重要议题。

    根据西南军政公署转发回来的讯息,红三十军已经与占领了印度奥德省首府勒克瑙的起义者们有了联系,并通过他们,又与德里和詹西方面的起义者们有了接触。奥德起义政权的摄政哈兹拉德玛哈尔王妃,已经至书蓝朝鼎及阳布临时政府,希望能够得到天朝红军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王妃甚至还恳切地表示,一旦勒克瑙遭遇到英**队的围攻,天朝红军万勿作壁上观,一定要伸出友好之手手给予他们直接的军事帮助。

    “这些印度蛮子,简直是胡闹嘛。”在何震川读着西南军政公署、西藏特派员公署,及红三十军发回来的一份份急报的时候,杨秀清一直俯身对着桌子上地地图在仔细地研究着。等到洪仁说到印度北部的一股股起义者们都在向德里方面集中,他不由得两道粗黑眉毛顿时往一起一拧,手指同时在德里的位置上重重地一戳,“哪能这么干。北面的部队都集中在了德里。这不明明是在搞单纯的城市防御?蓝朝鼎的禀报里不是了吗,德里并不是英**地要地,这些部队不应该南下,而是应当迅速北上旁遮普的白沙瓦,充分利用我们的石玉琨部在拉达克西部(克什米尔)对英国人的牵制,首先打掉来自背后的威胁。”

    说到这儿,杨秀清直起腰,瞅瞅石达开、林海丰、郑南和洪仁,脸上流露出来的满是不屑之意。“我看这些印度蛮子根本就不懂打仗,这样发展下去,别说轰不走英国人。我敢断定,不出一年,他们自己就得彻底完

    “是啊,秀清兄说的极是,”石达开笑了笑,接着杨秀清的话说到,“德里和詹西、奥德等各方面的义军,摆明了都是一副各自为战地架势。如果要是真的想把英国人从他们的土地上赶走,眼下当务之急就是集中力量。向英军在白沙瓦、加尔各答,以及西印度地孟买、南印度的马德拉斯等战略要地发起进攻。这样做才可以大量牵制英军不能有效地集中起来,从而达到迅速巩固起义的中心地区,始终掌握整个战局的主动权的目的。可一开始就这样地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完全就把主动权让给了英国人,一旦缓过劲儿来的英军充分调集各地的兵力,尤其是将其驻扎波斯地军队通过孟买登陆,而投入到印度战场,那么。这场起义的失败也就成了定局。”

    “这其实就是权力欲的祸害,”林海丰望着杨秀清和石达开点点头,“不同的起义者们,首先就各怀心腹事,难以,或者说是根本就不想统一起来。”

    “呵呵,大概他们的领导者们此时就已经开始幻想着英国人走了之后,谁才是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了,”郑南呵呵地一笑。“没有一个真正的适合大多数人的理想。只是用一个所谓的圣战来唤起追随者,难免鱼目混珠。自然也就难成大事。他们在军事战略上地错误还只是一个方面,我看,更大的危险还是来自他们内部的那些原本起义动机就不纯的人。”

    “韦昌辉不仅咱们天朝有,印度也一定有,”杨秀清说着,哈哈地笑了。笑过之后,他想了想,又认真地说到,“这个忙能帮吗?别帮的不好,到了最后闹他个赔了夫人又折兵,那可就划不来了。”

    “这个忙我看还是要帮的,”石达开看看杨秀清,再瞅瞅林海丰,“把英国人彻底赶出印度,符合我们的根本利益。”

    洪仁有些犹豫。“只是我们目前地经济恢复工作刚刚全面展开。投入了大量地人力和物力。一旦印度问题要是引发了咱们与英国人地全面战争。国内目前良好地局面就会被打破。”

    “全面战争?”石达开一瞅洪仁。笑了。“哪里会有那么严重。最多不过是两家在印度大打出手而已了。”说完。他起身一指桌上地地图。“在云南。杜文秀、陈宗棠手中不仅拥有精锐地红六军。还有五个警备师。总兵力不下六万。按照红军总部地安排。石玉琨、蓝朝鼎地两个军。不久又各自即将得到一万新兵地补充。而且。西南军政公署地另外两个山地师也将进入西藏。再加上新疆那边随时可以调用地韦以德部。西线真要有大动作。我们至少有二十万地大军可以使用。只要这些消息全部透露出去。英国人恐怕还没有胆量敢同咱们直接对垒。”

    石达开逐一看看四位同仁。略作了一下停顿之后。又继续说到。“当然。英国人回避这点。我们也要争取回避。能不直接大打最好。这就需要我们寻找一条既能使那里地起义者避开失败。又能叫英国人打碎牙自己往肚子里咽地上佳途径来。”

    “达开兄弟说地有道理。但是。如果我们不直接出手地话……”杨秀清沉吟着。把目光投向了林海丰。“我看。还是恐怕很难挽回他们地败局。我觉得。在现在地情况下。还是避免在印度招惹更多地麻烦好。当然。咱们也不能就这么地坐视不管。一旦他们败了。咱们可以把安西当成是他们地最后退身之地。说实在地。咱们还需要好好地养养自己。等到身子骨再强壮些。再最后收拾那里地英国人也不晚。海丰老弟你不是说了吗。只要咱们能争取到十年地和平。咱们就会那个什么什么……哦。登上一个新地台阶。我也清楚。英国人真要是镇压掉了那里地起义。总是会不停地跟咱们搞摩擦。扯咱们地后腿。可这些小打小闹难道咱们还怕吗?你说呢?”

    林海丰未说话先笑。他站起身。看看石达开。然后望着杨秀清。“可现在就是小打小闹啊。我是同意达开兄地分析地。不仅在西线咱们有足够地震慑力量。大家还不要忘记了。咱们可还有个军事同盟国法兰西呢。按照同盟地约定。英国人要是胆敢跟咱们全面宣战。法国就必须承担起同盟国地责任。绅士地英国人是很懂得这一点地。所以。他们不敢明着跟咱们打。”

    说完。林海丰指着地图。“既然是这样。咱们也就不妨做个好人。别把英国人逼到墙角里面去。咱们这个印度人地后盾要做。还要组织起一支由廓尔喀……不。现在应该说是安西人组成地人马。不公开地直接协助印度地义军作战。即便你英国人知道。咱们地理由也简单得很。你既然藏匿容留弑君地叛贼。那你就是安西民众地敌人。民众地这种自愿地行为。崇尚民主地天朝政府当然就不能干涉。另外。在向印度方面提供各类物资及装备援助地问题上。必须要事先跟他们讲清楚。第一。一切援助都是有偿地。战后要如数偿还。至于利息。咱们可以免去不要。第二。要接受安西总督府派去地军事顾问团……”

    杨秀清听完林海丰的一番大论,不由得有些疑问,“照你的说法,咱们不妨可以设想一下,英国人最后滚蛋了,印度完成了独立,可今后呢?难道咱们还能继续把他们改变成跟咱们一个模样的国度?我看难。再说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永远都是利益当先,现在他们是用得上咱们,可以装装孙子,话,只要能讨咱们的欢心,他们甚至啥都可以干得出来。不过,等到将来他们翅膀硬了,那保不齐又要反回头来咬上咱们一口,岂不是养虎为患?依我看啊,一个统一强大的邻邦对咱们的威胁更大。”



………【第五四五章针锋相对(三)】………

    林海丰点点头,“秀清兄这话说的准确。帮助印度人,咱们不是为了输出革命,目的只是为了反对殖民者,维护世界的正常秩序。而最关键的,还是为了咱们的自身利益。一个独立的印度对咱们有好处,英国人为什么赖在那里不走?说白了,就是为了这个大市场不丢。这样的大市场,同样也是咱们所期望拥有的。但一个强大的印度就未必了,卧榻之边岂容他人鼾睡。所以啊,我说的援助也不是马上就可以实行的,只是准备实行。换句话说了,你现在就援助他们,他们还未必能接受咱们的那些附加条件呢。援助要在他们被英国人打疼了的时候才能顺利地开始。还有,当大家都打到精疲力竭的时候,咱们就可以直接出面了,既可以满足印度各方参战者的权力**,还可以再卖给英国人一个面子,给他的东印度公司暂时留下一个落脚的地方,从而达到将印度彻底拆分的目的……”

    “这样好,”郑南开心地连连点着头,“这一场杖打下来,没个三五年不能叫它停下来。英国人不是盼着拽住咱们的腿吗,这回就叫他在印度的这个烂泥塘里,好好尝尝烧钱的滋味

    “我看啊,三五年都不够,要整就整他个十年八载,”洪仁笑着一撇嘴,“就算咱们无偿地帮助他们拉动经济了,也正好为英国的那些失业工人们找个稳定的工作,哈哈哈……”

    “呵呵呵……”石达开笑了一会儿,心里又总是有些不忍。在他想来,既然出手帮助了印度人,就应该永远地跟印度人友好相处下去,可林海丰的做法,却多少有点儿不够君子。他瞅瞅林海丰,“把一个完整的印度拆分,他们早晚会记恨我们的。”

    “达开兄啊,您可是以君子之心去度小人之腹了。”林海丰笑着摇摇头,手在地图上随意地一划拉,“他们从来就没有完整过,甚至没有自己的历史。再说了,咱们也不能干涉人家的内政不是?呵呵,不是我想分他们。是他们自己想,而且愿意分的。咱们只不过到时候去主持一个公道而已。这就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没错,我就喜欢这个,”杨秀清站起身来到石达开的身边,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达开兄弟啊,你就别再唧唧歪歪地了,只要是不赔本的买卖。那还不是不干白不干嘛。你呀,是中了诸葛亮的毒了,明明把人家周都督气死了。还哭唧尿腚的跑去装好人,给人家吊孝。”

    石达开看看杨秀清,皱着眉头苦笑一声,“唉呀,我在秀清兄眼里怎么会这种人了,我是真好人,咋就成了装好人的诸葛亮了?”

    “哈哈哈……”杨秀清开心地把大手一挥,“得得,你们诸位都是真好人。以后凡是有了坏事,那就都往我一个人身上安排就是了,我是不怕当坏人的。”

    杨秀清地书房里,顿时响起一片畅快的笑。小说整理发布于ωωω.ㄧб

    就在这个时候,卢贤拔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将一份电报交到了临近门口坐着的何震川手上。

    何震川大致扫了两眼,脸上马上洋溢起难以克制的快意。他赶紧站起身,冲着五位天朝的领袖使劲一舞手中的电报纸,“好消息。东北军区的好消息……”

    最早地瑷珲。始建于明朝地永乐年间。当年。永乐皇帝为了适应对蒙元残余势力地斗争需要。在黑龙江左岸。精奇里江与黑龙江汇合处地下游。即今天俄罗斯境内地维笑勒伊村一带。建起了一个瑷珲城。到了一六八三年。满清政府又在黑龙江东精奇里河附近重新建造了瑷珲域。并设置了黑龙江将军衙门。两年后。又移驻黑龙江右岸地瑷珲新城(即现今地爱辉镇)。

    瑷珲城历来就是整个黑龙江流域地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做为黑龙江流域最大地城镇。鼎盛时期曾经“人口四万、商贾三千”。城内不仅是商业店铺异常繁荣。各类庙宇更是香火顶盛。然而。就是这个来自于达斡尔语音译。翻译成汉语就是“可畏”地意思地黑龙江重镇瑷珲。自从三年前在这里由奕山签字画押。为了换取俄国人对他们所谓地无私援助。而代表他们地满清朝廷将清凉凉地黑龙江对岸那大片曾经生养过他们自己地土地。慷慨地赠送与了俄国人地那一刻起。这座“可畏”地瑷珲不仅没有了一点儿地“可畏”。反而在自由地游荡在黑龙江上地俄国人眼中。变得是那么地滑稽。

    因为。俄国人现在也驻在一个曾经有着同样名字地“可畏”地城中(瑷珲旧城)。与大清地那个“可畏”之城隔河相望。同是“可畏”。俄国人地“可畏”斯克三色旗迎风招展。大清地“可畏”却是龙旗难觅。据说。从俄国人进驻了瑷珲旧城之后。就几番向还是大清龙旗招摇地新瑷珲城提出强烈抗议。悬挂大清龙旗容易招惹黑龙江上游曳地沙皇水兵地极其不快。会使朋友加兄弟地双方产生巨大地隔阂感。一旦哪个沙皇水兵出现梦游地症状。就很容易会造成误会。所以。为了避免俄国人梦游。大清地“可畏”之城地城头。从此不再悬挂任何地旗帜。以前地大清龙旗只能贴在黑龙江将军衙门地墙壁上。

    不仅如此。大清地“可畏”之城还得向沙皇地士兵们开放。道理也很简单。大清地“可畏”之城内有美酒。还有女人。于是。那个被紫禁城地诏书严斥“下不为例”地黑龙江将军奕山。为了避免沙俄地大兵们恣意骚扰百姓。就紧忙着在“可畏”城中开办了好几家地官窑(这个官窑可不出产瓷器)。

    奕山地种种做法。当然不会不引起瑷珲军民。甚至是同僚们地不满。但奕山有奕山地道理。虽然这里地沙俄大兵没有去前线跟大清叛逆们面对面地作战。可他们地高兴与否。同样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前方地沙俄将士们对大清地情谊。从而导致更遥远地沙皇对大清地无比真诚地怀疑。他不停地警告下属。晓谕那些挨了沙俄醉鬼子地打小说整理发布于ωωω.ㄧб遭到沙俄醉鬼子随手抢劫地军民各色人等。眼下这点儿委屈算什么。万勿以小失大。挨了打可以养好。没了钱财物什还会再得。可大清朝要是没有了。那才是真地啥都没了。

    就是这样。眼见得沙俄地“可畏”斯克源源不断地迁来一拨又一拨拖家带口地沙俄人。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而大清地“可畏”之城却是日渐萧条。人口锐减。士兵纷纷逃亡。百姓更是居家迁移。“可畏”之城剩下地。除去奕山这类。再就是“火中取栗”之徒。

    对眼皮底下所发生的这一切事情,奕山根本不愁。在他看来,大清在关内败得一塌糊涂,皇上也好,太后也罢,说不上哪天就都得跑回关外来了。他如今可是在为大清操持后路,不叫俄国人满意,将来谁替大清抵挡很有可能会咬着屁股追出关外来的太平赤匪呢。

    对岸的旧瑷珲,新任沙皇俄国东部西伯利亚总督契拉科夫将军更不愁。

    契拉科夫是那场发生在克里米亚的,被英法联军打得灰头土脸的惨烈的俄土战争的参加者,当会战转入最后的停战谈判阶段,这位悍将被深谋远虑的亚历山大二世调来了远东。俄土战争的失利,已经使得亚历山大二世彻底明白了一点,那就是他已经丧失了在近东发展的所有奢望,如今,唯一能够还可以惦记惦记的,就是远东这片从那个大清手里得到的东西了。

    契拉科夫当然清楚沙皇陛下对他的深厚重托,所以,去年四月一到远东,他就没有留在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那个已经专门为他整饰得一新的城堡里,而是直接把自己的总督府设在了这个小小的旧瑷珲城,与对岸的大清黑龙江将军府相互对视。他甚至还没有听从僚属的献媚,去把旧瑷珲改作“契拉科夫斯克”,因为他觉得“可畏”这个名字很不错,他之所以要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要叫对岸的中国人感到自己的“可畏”。

    在这里,契拉科夫一面按照沙皇的意思,他以只需付出少量的金钱,就可以拿到属于自己的土地为诱饵,大批地从国内移民,配合亚历山大二世一直希望尽快在国内全面推行的废除农奴制的大战略。另外一方面,他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要在适当的时候,将西起库楞湖(今满洲里)东至海参崴的广大地域,全部囊括沙皇俄国的怀抱。

    作为一个富有头脑的军人,契拉科夫很清醒地认识到,继拥有了中国最大的岛屿库页岛之后,倘若再能控制住海参崴,那么,任凭你太平天国政府再凶顽,也完全没有进入北海的机会了。

    而支撑他所有这一切幻想的是,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为此,契拉科夫频繁上书,有时候甚至是一日数次地上书他的沙皇陛下据理力争,请求沙皇在军队的扩充需求等方面,给予他更大的支持,在太平天**队出关之前,完成一切军事部署,不惜再来一场血战,也要切实保护好沙皇俄国的既得利益。

    在这一点上,旧瑷珲城里的契拉科夫与天京的林海丰,有着同样的一个观点,甭管我是怎么得来的土地,只要我能够长久地站在那里,那谁都得必须承认,它就是我的。



………【第五四六章针锋相对(四)】………

    跟契拉科夫一样,亚历山大二世垂涎那片丰沃的黑土地,但他实在又不想再来一场大规模的血战。

    尽管他也有些赞同契拉科夫的观点,十万沙皇大军覆没于中国内陆,并非是沙皇的将士们无能,而是他们远离了祖国,不仅得不到祖国的呵护,还要随时冒着被那个大清盟友出卖的风险所导致的。眼下却又不同,如果在东西伯利亚开战,前方有英勇善战的沙皇将士,背后有强大的祖国的支持,纵然太平天国的军队勇猛,可在这苦寒之地,他们的适应性首先就难敌沙皇将士,战斗力势必也就大打折扣,孰胜孰败,还是两可之间。

    不过,想归想,说归说,契拉科夫还只是站在一个小小的局部看问题,而作为统筹沙皇俄国一盘棋的亚历山大二世,就不会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