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仙踪1化蝶双飞-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楔 子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暖暖的阳光洒在西子湖畔。    

  一个十三四岁的牧童斜躺在软软的草地上,抬头望着天上的流云,不急不徐地吹着竹笛。    

  他吹得很是欢快,整个人已陶醉在笛音里。笛音婉约细腻,合着清脆的莺啼,回荡在绿水烟波之上。    

  也不知道吹了多久,忽有一道白光从水中急窜而出,轻轻巧巧钻入竹笛内,笛音霎时变得滞涩呜咽起来。    

  牧童尚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只以为是自己吹奏太久,中气无法接续的缘故。正待坐直了身子,换个调子再吹,忽然看见烟波浩淼的西湖之上,正有一人乘风踏波而来,顿时呆住了!    

  那人年约三旬,又高又瘦,身着黑衣,面色阴冷,全身上下散发出阴森冷厉的杀气,一对眼珠泛着绿光,仿佛旷野久饿的恶狼一般。    

  牧童心中害怕,手一松将笛子掉落在草丛里。    

  黑衣人一个箭步跃上岸来,双目四处观瞧,使劲用鼻子嗅了嗅,一面走一面皱着眉头自言自语:〃咦?我从宁幽山一路追来,到此忽然不见踪影,真是奇怪!那小东西能逃哪儿去?〃    

  找了一会儿没有找到,黑衣人很快变得骄躁起来,回头盯着牧童,目光愈发冷厉,尖声问道:〃小子,你刚才看到什么?有没有一条小蛇,通体洁白,长仅数寸,从这里窜过去?〃    

  牧童口中嗫嚅道:〃什么白蛇?没……看到……〃    

  黑衣人瞪他一眼,双目放出咄咄精光,仿佛一只利剑,直刺牧童心灵深处。    

  牧童如受雷击,浑身剧烈地抖动起来,不由自主往后退去,口中叫道:〃我真的没看见啊……〃    

  黑衣人远远地张开五指,向着牧童凌空一抓,便将他带至面前。    

  牧童挣扎着想要逃走,然而却无法移动分毫,身上仿佛被一道无形的网兜住,一时间吓得魂飞魄散。    

  黑衣人探手在牧童身上拍了两下,结果发现对方身无长物,更不可能有自己要找的东西,不禁心中着恼:〃奶奶的,我真是气昏了头!你这乳臭未干的小子,怎能捉得住她?〃   

  说话间抬起手掌,便想将牧童一掌击毙。    

  正在这时,忽听远处传来一声娇喝:〃好不要脸!那么大的人,却欺负一个幼童?〃   

  黑衣人面色变得狰狞起来,冷哼一声:〃什么人胆子不小,敢管本大爷的事!看来这风光秀美的西湖,真是不错的埋骨之地!〃    

  转头看时,却见一高一矮两个身材单薄的年轻人从远处走过来。    

  高者年约十八九岁,头戴儒巾,身披粗布蓝衫,眉目清朗,长圆脸形,一副举止有方、心胸坚定的样子。    

  矮者年约十六七岁,衣着华丽,生得白白净净,一双明秀的眼睛,两条弯弯的蛾眉,看上去恰似一位翩翩浊世佳公子。    

  看到后者,黑衣人的眼前骤然一亮,面上现出十分诧异的神色。径自盯着对方瞧了片刻,他忽然放声狂笑:〃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逃了〃药鼎〃,却寻到〃丹鼎〃!嘿嘿,我的运气不错!〃   

  两位年轻人不知道他在说什么,直以为遇见了疯子。    

  黑衣人越瞧越兴奋,禁不住手舞足蹈,仰天长啸,腾身踏波而去。    

  啸声震耳欲聋,惊得生有两弯蛾眉的年轻人不得不捂住了耳朵,目光中带着惶恐,问牧童道:〃小弟弟,这人是谁?你怎么得罪了他?〃    

  牧童似乎被吓傻了,只能一个劲的摇头。    

  头戴儒巾的年轻人见了,不得不安慰牧童:〃好了,别怕,就当做了一场梦!〃然后招呼同伴离去:〃时光宝贵,我们该回去攻书了!〃    

  尚未迈步,他忽然遍体生寒,忍不住打了个寒颤!那感觉仿佛坠入万丈冰窟,又像被鬼魅缠在了身上!    

  转头四顾,周围却一片宁静。和风吹拂,阳光明媚,朗朗乾坤,哪有什么阴霾?    

  年轻人摇头轻叹,转身离去,浑没留意不远处的柳树梢头,还有两位老者正悄悄注视着这里,更不知道自身和那牧童都成了人家的赌注。    

  就这样一次邂逅,产生了两段奇缘;就因为一场赌戏,造就了两个流传千载的故事!         

BOOK。▲红桥▲书吧▲  

第2节:第一章 细品失笛怨,遥梦蝶双飞(1)         

  第一章 细品失笛怨,遥梦蝶双飞   

  又过了好半天,眼看牛儿还在安详地吃草,牧童惊惧不安的心才稍微稳定一些。这时候,他想起掉落草丛的竹笛来。    

  他低头在草丛里寻找,可是竟然没有找到。    

  他心里一紧,连忙弯下腰来一点一点仔细搜寻。然而令人奇怪的事,竹笛竟然不见了影子。    

  牧童一向将竹笛珍若性命,心里一下子变得惶恐起来:〃明明就落在这儿了!怎么不见了?这怎么可能啊?〃    

  他慌慌张张地在草地上走来走去,无奈找遍了周围数十丈范围,怎么也无法找到竹笛,禁不住心里七上八下:〃难道就这么丢了?究竟是谁拿去了?两位少年英气勃发,看起来不像坏人,莫非黑衣人偷偷拿了竹笛?要不然他临去时的笑容为何那样诡异?〃    

  想到从此再也找不到笛子,他的脸上现出失魂落魄的表情,有气无力地坐在草地上,使劲地揪着自己的头发,很快将头发揪成了乱草一般。    

  望着周围的萋萋芳草,他的心里犹如一团乱麻:〃许仙啊许仙,你竟然丢了竹笛!天呐!那可是祖父留下的唯一的纪念啊!这下可怎么办?完了……一切全完了……〃   

  这时候,他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身世,发出阵阵自怨自怜的悲叹,同时眼前闪现着一幕幕昔日的情景。    

  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牧童,却有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姓许,名仙,字汉文。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这名字实在不容小觑。   

  一个人能以仙为名,显然是有些来历的。   

  试想,平常人家的孩子怎会取这样的大名?不怕引得天神嫉妒?人遭天嫉,肯定会倒霉的。    

  然而许仙的祖父却不怕,他给孙子取了这样的名字,本意就是要告诉上苍,这孩子生来就是要成仙的。   

  说起许仙的祖父,那可不是寻常的普通人。    

  三国、两晋时期,有一个大大有名的人物,姓许;名逊;字敬之,五岁入学读书,十岁知经书大意,此后立志为学,精通经、史、天文、地理和阴阳五行学说,尤好道家修炼术,曾经做过旌阳县令,人称许旌阳许真人。许逊活了一百三十六岁,最后在西山得道,〃举家四十余口,拔宅飞升〃,连家禽、家兽都带去了。    

  传说的东西总是有些纰漏的。   

  实际上,许逊一家人并没有全部成仙,而是留下一个刚刚十岁的孙子,那就是许仙。    

  这件事说起来很难理解,其实却是有缘由的,要怪只能怪许仙本人。    

  一想起那件事,许仙就觉得懊悔不已。    

  从他记事时起,就听说后院有些古怪,所以总喜欢在没人的时候偷偷跑去看。    

  在那个深深的大院里,他见到一个相貌奇特的书生,被一条拇指粗细的铁链穿过琵琶骨,锁在一棵非常高大的铁树上。    

  那书生很是特别,每次见他,都要讲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    

  直到三年前的那一天,他又一次来到后院。书生面色灰黄地坐在树下,整个人显得很是疲倦。见到许仙到来,他似乎显得特别兴奋,道:〃我的背疮痒的厉害,你帮我把膏药揭去,我就讲一个很好听的故事,保证你没有听过的。    

  那时许仙才十岁,听得故事有趣,自然想不到别的,帮着书生揭下背上巴掌大的黄纸。    

  书生显得越发兴奋起来,伸了个懒腰,笑眯眯地道:〃从前有一个聪明才子,姓张名酷,因乘船渡河,被大风刮翻渡船落水。饥饿间看到一只火龙蛋,这位书生饥不择食吞下了火龙蛋,顿时脱胎换骨,浑身鳞甲,只剩一个人头未便,性情从此变得暴烈无比,动不动在水中兴风作浪,覆船食人。有一日,这条孽龙又犯了病,竟然想把江西变为大海,于是聚集蛟党和水中精怪,兴起大水,直向城中冲去。   

  这一下百姓们都遭了殃。老百姓的命一向都很贱,所以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若是城里只有百姓也倒罢了,不幸的是那里偏偏有一位得道的仙真。    

  那位仙真眼见家宅和丹室都淹在水中,于是忍无可忍,调遣神兵天将与孽龙争斗,经过多次较量,伤亡数万天兵,终于擒住孽龙,将其锁在铁树上。〃          

虹←桥←书←吧←BOOK。←  

第3节:第一章 细品失笛怨,遥梦蝶双飞(2)         

  许仙听得似懂非懂,然而看看眼前的铁树,他似乎有点明白过来。    

  说完这个故事,书生忽然挣脱铁链飞走了。    

  等到许逊闻讯赶来,登时面如死灰,呆呆地望着惊呆的许仙,一个劲地摇头叹息,连一句话也懒得说。    

  许仙看到祖父面色不对,不禁心中剔剔:〃看来我闯了大祸。奇怪的是祖父却没有责骂一句,这是怎么回事?〃   

  他却不知这祸闯得实在太大了,说不定要用几世的修行才能弥补过来,又岂是三两句责骂就能挽回的?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许逊功德圆满,接玉帝旨意携全家老少移居天界。许仙则因犯下大错,飞升不得。    

  许真人不敢抗旨,只能将许仙叫过一旁,沉吟半天说了一句话:〃仙路已绝,从此之后做个凡人吧。〃然后给了他一只竹笛,将其托付于知交好友,随即绝尘而去。    

  许仙眼睁睁地看着家人离去,心中十分难过,眼泪忍不住地流,可是却无法改变仙凡两途的结局。    

  然而倒霉的事似乎才刚刚开始。没过多久,当地发生了一场瘟疫,夺去了留他食宿的那家人的性命。从此之后他开始了流浪,从南昌一路向东,饥一顿饱一顿,走了年余辗转到了西湖。    

  许逊给他的竹笛外观十分普通,简直比市面上买的最便宜的笛子还不如,然而却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冬暖夏凉,大雪天抱着睡觉也不会冻死,夏天露宿甚至不怕蚊虫叮咬,因此之故,许仙将笛子珍若性命。他总是很小心地揣在怀里,甚少在人前吹奏。行程数千里都没丢,可是如今却莫名其妙地丢了,心中的难过自不用提。    

  他呆呆地坐着一动不动,直到红日西沉,渔歌晚唱,才赶了牛儿往回走。    

  春天的夜晚颇有些凉意,尤其是身处杭城之南的万松书院,当夜风吹动松林〃沙沙〃作响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浑身发冷的感觉。    

  梁山伯就着灯烛的微光看着《论语》。当他抬起头略作休息的时候,发现祝英台已经趴在桌上昏昏欲睡了。    

  此时此刻,窗外明月初照,周围万籁俱寂,月桂的芳香不时随风飘来,微闭双眼的英台显得那样的安详。    

  梁山伯怕她着凉,小心翼翼地站起身来,帮她披了件外衣。    

  低头不经意间,他又看到英台耳垂上的环痕,禁不住心中一动,诸般往事涌上心头:〃犹记得草亭相会,初识英台,第一眼就喜欢上她的活泼明快,英俊秀雅;随后柳荫结拜,同窗共室,两人的情谊日见其厚;及至疾病相扶,偶然发现她是女儿身,因恐她面薄难堪,只好装作不知;匆匆三载已过,自己的装聋作哑竟然十分成功,〃兄弟〃情谊却是越发难舍难弃。长夜漫漫,其乐融融,此种安宁祥和的感觉,有谁能体会得到?英台真是个好姑娘,我梁山伯有此红颜知己,该是三世修来的福份。眼看大比在即,只待考取了功名,便可登门拜访,央媒求亲……〃   

  想着想着,他仿佛看到英台换回女装娇羞柔美的样子,不由得心驰神往。他知道这样想下去很危险,于是急忙收摄心神,低声念诵圣人之言:〃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礼之用,和为贵……〃念着念着,他的心情逐渐趋于平静,颇有些胸怀坦荡的感觉,直到诵至〃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日:〃有恶,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唯女子与小人……〃〃   

  话音未落,本在昏睡的祝英台忽然坐直了身子,双目圆睁,嗔道:〃尽说胡话!这种混账话是圣人说的?〃刚说两句,她忽然醒悟过来,明白自己的反应有些过了,于是干咳两声以作掩饰,夸赞道:〃梁兄精神真好,小弟只看一会儿就困了。〃    

  梁山伯不动声色地答道:〃没法子,开考在即,不得不多用些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正诵间,忽然外面有人敲门:〃山伯兄,还没睡啊?小弟有事请教,能否开下门?〃听声音好似学馆中成绩最差的马文才。    

  梁山伯心中奇怪,连忙上前开了门,发现果然是那个纨绔子弟,身材矮胖,目光闪烁,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于是招手道:〃马兄请进。〃          

。▲虹桥▲书吧▲  

第4节:第一章 细品失笛怨,遥梦蝶双飞(3)         

  马文才迈步进屋,看见桌上摊开的书本,当即摇头不已:〃我这人一看书就觉得头大,之所以来到万松书院,纯粹是被老爷子逼的。你们有所不知,老头每月都要察看我的功课,若不满意免不了一通唠叨。上次我偷偷临摹了梁兄的文章,说是自己写的。我爹见了非常高兴,说我年龄渐长,文采也大有提高,只要再读三两个月,就可以早些归家,娶妻生子了!〃    

  祝英台觉得好笑,当下说道:〃恭喜马兄学业有成,小弟好生羡慕。〃    

  马文才连连摆手:〃我虽然不学无术,却有自知之明,好坏还分得清,祝兄弟就不要挖苦我了。〃然后目注山伯道:〃我今天来,是想请两位帮忙的,烦请相借近期习作一观,也好抄上几句搪塞家翁。〃    

  梁山伯见他说话客气,待人还算诚恳,于是拣选了几篇文章递过去,说道:〃大家同学一场,这点小忙还是能帮的。只是有一言相劝,马兄若是有闲,不妨多用点功……〃   

  马文才伸手接过,讪笑着打断他的话:〃家里给我来了封信,问我想娶什么样的娘子,我心里没谱,想说只要貌美就行,又怕老爹说我浅薄,因此想请两位参合参合,帮忙找一个好的说辞。〃    

  梁山伯有些为难地道:〃这个……很是抱歉呢!在下曾经当着家人的面立下誓言,不满二十岁绝不谈论女色。所以我实在帮不了你。〃    

  马文才惊奇地看他一眼:〃竟有这种事?梁兄今年多少岁?〃    

  梁山伯掐指算道:〃快了,还差三个月零八天。兄弟要是想问,就请过三个月再来。〃    

  祝英台目露异色地望他一眼,然后迅即转头对着马文才,说道:〃小弟听说,身为女子,须重德、才、貌,其中德排在第一位,才华也很重要,至于美貌嘛,倒在其次了。〃    

  马文才连连摇头:〃错了!我看女子只看美貌,其他都是虚的,没用,没用……〃   

  祝英台心中不喜,淡淡地道:〃小弟年纪尚轻,见识浅薄,说话做不得准。兄台还是将这个问题留着,明日课时请教先生好了。〃    

  马文才〃哈哈〃大笑:〃我去问这个?没来由惹先生责罚!若是打手心,你帮我扛着?就凭你那瘦小的身子骨,跟个丫头似的,能挨几下?〃    

  祝英台越发不高兴,起身便待送客。    

  马文才见两人都不愿就这个问题深谈下去,不得不拱手告辞。    

  才一出门,扑面迎来一股阴风,冷气逼人,透体而入,紧接着一道黑影迅速附着在他身上,眼见他怒目圆睁,龇牙咧嘴,挣扎了好大一会儿,可是却丝毫动弹不得,甚至连话也说不出。    

  等到一切平静下来的时候,他眼中的神色便多了几分阴森的寒气,仿佛换了一个人一样。   

  〃一阳复始,万物更新。〃春天来的时候,最能体味和欣赏的就是生机。生命的勃发总是出乎你的想象和意料。经历了一个冬天的蓄势,当春回大地,终于到了待发的时刻,生命何等的蓬勃,叶焕发出新绿,花开的浓艳芬芳,以遒劲挺拔的姿态来舒展和挥洒。    

  面对江南的阳春三月,就连讲课的周士章老先生也变得懒散了,才过未时便早早地下了课,临走留下一句话:〃春天不是读书天〃。    

  梁山伯还想接着用功,正待闭门不出,勤奋读书,忽见英台笑眯眯地走过来,声音甜甜地说道:〃梁兄啊,屋里好生气闷,你能看得下书?小弟是不成的。春天如此美丽,如此诱人,正需要奔放和张扬,需要到户外去。我们应该融入到春风中,尽情地欣赏,尽情地感触。〃   

  梁山伯一向不忍拒绝她的要求,于是微笑点头,收拾书本往外走,一脚迈出门,不忘回头说道:〃就依贤弟所言,到山林间寻个僻静的所在,面对烂漫的山花,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看起书也能事半功倍。〃   

  大约走了里许,两人在山巅找到一处光滑的青石坐下。    

  举头望去,白云飘飘,清风徐来,万株苍松,随风摇曳。    

  春风所到之处,林间点缀了无数野花,引来各种各样的蝴蝶翩翩起舞。    

  祝英台最喜欢蝴蝶了,眼见山伯打开了书本,她却将书往青石上一丢,合身扑向飞来飞去的蝴蝶。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5节:第一章 细品失笛怨,遥梦蝶双飞(4)         

  她在蝴蝶群中跑来跑去,脚步是那样的轻盈,脸上现出罕见的红晕,仿佛盛开的山花一般。    

  〃好多的蝴蝶呀,今天是什么日子?难道有蝴蝶会不成?〃她信手捉住一只彩蝶,凑近嘴边吹了口气,又轻轻放了。    

  周围的蝴蝶似乎也很喜欢她,围着她飞来飞去。到后来,不知道是她捉蝴蝶,还是蝴蝶在捉她。    

  蝴蝶越来越多,成千上万的蝴蝶从四面八方飞来,在林间偏偏起舞。大至手掌,小若铜钱。到后来,甚至有无数蝴蝶钩足连须,首尾相衔,一串串地从松树上垂下来。五彩斑斓,蔚为奇观。    

  此刻的梁山伯还在低头看书,仿佛老僧入定一般,两耳不闻窗外事,心中只有圣贤书。    

  英台却已经看得痴了,直似南柯一梦,不知身在何处。    

  正在这时,一对尺许大的蝴蝶,一前一后飞过来,在树丛草丛中飘飘闪闪,飞飞停停,形影不离。    

  英台眼睁睁地望着蝴蝶,眼见一只雪白,一只金黄,扑闪着舞到眼前,轻轻落在肩头,不觉又惊又喜,心中〃扑通〃乱跳。    

  她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想要抚摸蝴蝶的翅膀,谁知入手时蝶翅竟没有柔软的感觉,仔细一看,刚才还在翩翩起舞的蝴蝶,竟然成了寸许大一白一黄两只玉蝶。    

  见此巨变,她不由得大吃一惊,刚想高声疾呼山伯过来看,耳边忽然传来清晰而又亲切的声音:〃好孩子,莫要声张,千万别让老怪物听见。你我相见就是有缘,这两件蝶衣是送你们的。〃然后跟着一声轻叹:〃好可怜的孩子,身如棋子,困于局中,未来的日子不好过啊。希望这两件蝶衣能帮你们减轻些劫难。〃   

  英台听得困惑,当下手捧玉蝶四处观望,却见满天乱飞的蝴蝶忽然化成一朵彩云冉冉升起,彩云之上站着个身披霓裳霞衣的中年女子,此刻正面带微笑望着自己。她刚想张口相询,却听女子的声音再度响在耳边:〃事急之时,莫忘蝶衣。千年之后,你若能升入天界,便可凭蝶衣到仙岩谷寻我。〃说完在彩蝶的簇拥下飞走了。    

  英台惊异不定地呆了半晌,不知道是不是做了一场梦。摸摸玉蝶,却又好好地躺在手心里,一只白璧无瑕,一只黄色晶莹,看上去栩栩如生,不知有什么用。    

  她记起女子说过的话,不敢大声张扬,只是悄悄走回山伯身边,一声不响地坐了下去,然而心中忐忑不安,再也看不下书了。    

  一连好几天,她的心里一直在捉摸那些话:〃身如棋子,困于局中,未来的日子不好过啊。〃虽然想来想去都想不明白,却因此增添了不少的忧郁。    

  每次听课结束,一回到宿处,她就取出玉蝶来,对着阳光灯烛仔细端详。    

  山伯见了玉蝶,以为是她不知何处得来的玩物,所以只是一笑了之。    

  很快到了桃花乱落的暮春时节。眼看距离科考越来越近,梁山伯更加努力攻书了,几乎到了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的地步。    

  英台只是花了六、七成的精力放在书本上,另外几成则放在山伯身上。她知道山伯家里穷,于是借口身体虚弱,时不时炖了鸡汤邀他共享。    

  山伯生性开朗,也没有过于推拒,只是将心中的感激藏了起来。    

  同班的学子也在用功,只有马文才还在每日闲逛,毫不将考试放在心上。    

  说也奇怪,马文才虽然不怎么看书,却似忽然开了窍,经常能够答出周师傅问出的问题,甚至连文章也比先前通顺多了。    

  有一天,他竟然一连做了三首诗,而且每首都很工整,此举着实让大伙儿吃了一惊。    

  除此之外,他每天摆出一付笑呵呵的样子,似乎心中欢畅,乐于与人交往。这一手确实赢得了大家的好感。只是,当他的眼神不经意间落在英台身上时,英台就会情不自禁地心中一紧,甚至有些恐惧的感觉。         

▲BOOK。▲虹桥▲书吧▲  

第6节:第二章 泣别长亭外,飞燕语依依(1)         

  第二章 泣别长亭外,飞燕语依依   

  许仙最近有点烦。失了竹笛也倒罢了,却不该连续几天魂不守舍,一不小心又走失了一头牛。这下麻烦可大了。    

  白员外人称白得财,从一个佃户开始,省吃俭用几十年,买下数百亩地,也算是乡里的大户了。这人向来对于芝麻粒大的财物都很上心,更何况是那么贵重的一头牛呢?    

  这不,当许仙大着胆子告诉他丢了牛的时候,白得财心疼得脸都绿了。他用颤抖的手指点着许仙的脑门,气急败坏地叫嚷着:〃一定是你捣的鬼!贼喊捉贼,吃里爬外!我要报官,不打你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我就不姓白!〃    

  白夫人一向夫唱妇随,这次不知道安的什么心,竟然难得地从旁劝解:〃老爷,千万别送官,否则这孩子算完了,一准被打个半死。若是因而残废了,我们还找不回牛,岂不是人财两失?〃    

  白得财闻言眼珠一转,问道:〃夫人的意思是……〃   

  白夫人走进前去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    

  白得财听后转怒为喜,眯着眼睛对许仙道:〃现在有两条道任你选。一是将你送入官府,治你偷牛之罪,免不了杖责四十,还要充军发配。二是你以身抵债,卖身为奴。你说怎么办?〃    

  许仙暗暗叫苦,想不到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下连仅有的自由之身也要失去了!    

  白夫人哼哼唧唧地道:〃一头牛值五十两银子,况且那还是一头母牛,每过两年价值翻倍。等你有了翻倍的银子,才能赎回己身。若不然,就为白家干上五十年的活,算作抵债。〃   

  许仙低头不语,心道:〃五十年后,我就成了孤苦伶仃的老人,然后被扫地出门,你们的帐算得真清楚!我一辈子做牛做马,就为了还一头牛的债?〃可是想来想去没有别的办法,自己是异乡人,而且年幼,若不答应,只怕讨不了好。事到如今,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于是乎他被逼着签了卖身契,作了白家的家奴。    

  说起来这许仙可真是倒霉。本来是大户人家的少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因为年幼无知放了条孽龙,舒心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直至后来做了叫花子,虽说三餐不济,可是天高任鸟飞自由自在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可是现在却卖身做了家奴,这究竟是咋的了?    

  想起当初决定到白家牧牛,一则是因为机缘不巧,连续三天没找到食物,实在饿坏了,二则是为了那每年二两银子的工钱,若是干上几年,凑够十两银子,就能交足一笔拜师费,到金华山赤松观做个道士。说不定能修成正果,然后到天界与家人团聚。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如今非但没拿到工钱,反而失去了自由之身,真是倒霉透了!因此他忍不住昼夜悲叹:〃老天爷啊,你究竟要惩罚我到几时?〃    

  被人呼来喝去的日子不好受。若是家主通情达理还好,摊上白得财这样的主人,那就惨了。每天天起早贪黑地忙碌不说,稍有疏忽就是一场责骂,动不动就不给饭吃,说不定还要受到杖责。    

  白家人丁不旺,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名叫素洁,年方及栟,每日守在闺阁之中,很少抛头露面。小女儿素贞,年方十二岁,虽然年幼,却生得十分美丽,经常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或许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虽说白得财夫妻俩吝啬,他们的女儿却很大方。见到许仙挨饿,经常偷偷塞给他一点食物。素贞甚至在父母不在的时候,偷偷找他聊天,听他讲述流浪时见到的趣事,相处颇为融洽。所以总起来说,许仙的日子过得还不算太苦。    

  如果是旁人,也可能就这么得过且过了此一生算了,然而许仙却显然很不满意。他的人生就像他的名字,求仙得道是他难以舍弃的梦想。    

  他之所以从南昌一路向东,不远千里来到杭城,就是为了求仙来的。    

  记得祖父当年曾经点评过当世神仙,说其中有两位在浙江,一位是葛洪葛仙翁,字稚川,号抱朴子,本在广东罗浮山养生修道,近年来到了杭城,改在西湖北岸的葛岭结庐炼丹,著述不辍,同时建了个抱朴道院,培养仙家弟子。另一位是黄初平黄大仙,此刻正在金华山赤松观广招门徒,弟子数千,号称天下第一道观。    

  这两位都是赫赫有名的仙长,如果被他们收在门下,就可以事半功倍,找到修仙的金光大道。    

  抱朴道院距离很近,许仙首先去那儿登门求肯,希望能够入内修道。结果被断然拒绝,理由是他识字太少,学识不够。因为葛仙翁出身江南士族,自幼聪敏好学,年轻时经常到山上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