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逐倭-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焉能得其心也!”免强说服苏州知府开城迎入。张经竟然说狼兵羡慕江南的风景形胜而来,也太没说服力了。而老百姓防狼兵如防贼,这种不信任的对立情绪也让狼兵们感到十分窝火。

作为狼兵首领岑大郎的夫人瓦氏,带领岑族狼兵赶到江南打倭寇。却遭到江南老百姓这种冷漠的,甚至是不近人情的不公正对待,心中很是生气。岑族狼兵也对江南老百姓甚有意见,双方地域仇视的种子就在不经意的会面间种下来了,等待时机爆发,报复。

瓦氏狼兵自备粮草来江南打倭寇,一不求财(官府没有奖赐,老百姓没有捐赠赞助),二不求名(又有几个狼兵觉悟程度高到舍死忘生,以抗倭为荣?)。冒着生命的危险,万里迢迢来到江南打倭寇,却遭遇到江南老百姓直翻白眼,就算狼兵“革命觉悟”极高,也想不开:“我万里迢迢来到江南打倭寇,干什么呀,你们不夹道欢迎也就算,还防贼般关门闭户,还给我们白眼,你以为我是疯是傻呀?”所以后来张经死后,狼兵抢劫江南老百姓,如其说狼兵素有“贪淫、剽掠之性”,还不如说狼兵与江南老百姓素有积怨而夹嫌报复。

东南官兵得到狼兵这支生力精兵的增援,一时兵威大振。倭寇听到狼兵到达江南前线的消息,闻风震慑。

一心立功的瓦氏很希望速战。稍后,朝廷派来的钦差赵文华也屡次催促张经派狼兵剿贼。稳重的张经却认为狼兵“勇进而易溃”,不能托大,要等保靖、永顺的土兵到来,合力夹攻才是万全之策。张经与他原来的顶头上司王忬一样,也认为兵多将广才能打赢战争,人马多多益善。倭寇提倡的兵贵在精不在多,在大明将领眼中从没市场。

不久,狼兵和倭寇的白刃交战终于开始了,但几次规模不大的接触战后,结果出乎意料:狼兵损兵折将,“可死不可败”的神话终于被善打硬仗的倭寇无情粉碎!

有一次,总兵俞大猷派狼兵出哨探敌,落入倭寇的埋伏,狼兵头目钟富、黄维等十四人战死,损兵大半;《吴淞甲乙倭变志》上记载:“群倭围瓦氏数重,杀其家丁数人及头目钟富。瓦氏披发舞刀,往来冲突阵中,所乘马尾鬃,为倭拔几尽,浴血夺关而出,马上大呼曰:‘好将官!好将官!’尽愤。当日,诸将拥甲不前援也。”明朝官兵畏倭如虎,不肯救援,瓦氏血战后大呼“好将官”当然是怒极反讽。

次日瓦氏夫人的侄子岑匡,自持勇力独自出哨,贼兵掩至,岑匡力战杀四贼,自己也人马俱毙。此后,倭寇三千余人南来金山,游击白泫率狼兵迎战,贼鼓众来冲,狼兵死伤甚多,全军大溃,白泫被围数匝。又是年近花甲的瓦氏夫人亲自出场,“披发舞刀,往来突阵”,才突破重围救出白泫。

时有民谣:“花瓦家,能杀倭。”江浙地区的百姓是爱憎分明的,早期瓦氏夫人率领的狼兵“颇有纪律,秋毫无犯”,但后期的狼兵完全成了扰民的虎狼之师。

庞大而混杂的客兵,素质不一,习俗各异,被临时拼凑到江浙这一富庶地区来,军纪就成了第一难题。后来张经在派系斗争中被朝廷冤斩之后,客兵更成了失缰的野马,《筹海图编》里有如下记载:“弃戈鼠走,所过道路,率又逞其狼豕贪残之性,白日剽掠,昏夜则污渎妇女,一或捍拒,则露刃而哗,杀人无忌,故谚曰:宁遇倭贼,毋遇客兵;遇倭犹可避,遇兵不得生。”各地的土司兵对民间的搜刮之狠之密无以复加,当时一伙流寇这样对老百姓调侃:“别抱怨啦,我们最多是梳子,他们土司兵是篦子。”千里迢迢调来的援兵,居然比倭寇对老百姓的危害更大,真是搬了石头砸自己脚。

值得一提的是,明王朝之所以喜用土司兵,不是单单因为其骁勇。汉兵出征安家、行粮两项银子,而土司兵只给行粮(自备粮草),每个士兵一天只有一分二厘银子,再算上土司头目的克扣,穷年在外征伐的土司兵不掳掠,实在没法生存。

拿狼兵来说,自张经死后,加上七月瓦氏因病离开前线,失去头目约束的狼兵开始了对民间的大肆劫掠。明人严从简记述道:“初至,甚有纪律……经去后,又随阃帅往来年余,竟无成功而还。于是所至骚扰,鸡犬不宁。闻瓦氏兵至,皆闭门逃出,殆与倭寇之过无异焉。”

再有,民族和生活习惯的迥异,也使狼兵和当地百姓的误解、对立越来越严重,比如狼兵皆以白巾扎头,这是南疆土家族、白族人的习俗,江南老百姓就反感:怎么像天天死人戴孝一样?讨厌呀!再如狼兵“日需蛇犬为食”,江浙人不理解,骂他们是狼人。有明一代,狼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军事组织,屡屡被当做救火队员,被朝廷用于平叛、抗击外寇所征调。崇祯年间,大名鼎鼎的宁远守卫战中,袁崇焕的守城卫戍部队中就有五千广西狼兵。

第六十一章 虎狼发威

得到狼兵这支生力精兵的增援,俞大猷、汤克宽和邹继芳等三支明军人马都获得部分狼兵充实营中。其中俞大猷营中接收狼兵最多,近一千人;俞大猷、汤克宽营中各接收五百人。明军一时士气大振。狼兵初至,气甚锐,纷纷请战。这些南蛮子看见汤克宽和邹继芳两部由浙江人组成的军队恐倭如虎,都嘲笑浙江兵懦弱无能,狡猾可恨。狼兵感到与浙江兵为伍是奇耻大辱,他们都不太想与浙江兵混在一起,只是上司定要他们顾全大局,戮力同心,协力作战。狼兵才不得不与浙江兵凑在一起。

临近出征,曹邦辅发表战时动员令。他这些话当然是对浙江兵说的,狼兵说的是西南白话,他们也听不懂曹邦辅说什么话。

“兄弟们,辛苦了。我相信你们的实力。经过这些时日的艰苦训练,军营已把你们磨炼成钢铁战士。你们是天朝的长城,威武雄师。我军有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曾经把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打得落花流水,并最终把他们逐回漠北。我相信你们拥有最强的实力,你们肯定行。我预祝你们早日打败倭寇。”

“威武,威武,多谢长官光临指导!”以浙江兵为主的大明官兵得到上司赞赏和肯定,不少人脸呈喜色,斗志昂扬。也不失时机拍拍曹邦辅的马屁。

其实官兵的状态好不好,防守力如何,攻击力怎样?不是由当官的说了算,应该由敌人来检验。

由倭寇来检验!

对倭寇而言,明朝江南卫所的官军不过一群“肉猪”,可笑的豢养这些“肉猪”的大明官府还给他们送去“注水猪肉”。在狼兵这支生力精兵加入江南各卫所作战时,倭寇打击江南官军毫不费劲,从来没吃过什么败仗。

官军为什么屡吃败仗呢?原因很多,武器不如人家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大明官府失去民心,彻底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

堂堂天朝,要文有文,要武有武,人材济济,竟然还被几个倭寇打得像猪一样到处乱窜,成何体统?只要稍微有点自尊心的,早就想找块豆腐撞死了。可曹邦辅还说这些大明官军是威武雄师,躺在过去的荣光里沾沾自喜,颇有一点夜郎自大的味道。

更可怕的是,此时的大明军队已不象当初驱逐蒙古人时那样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令天下一致对外。大明军队早已失去民心,明朝官兵与人民势不两立,势如水火。人民恨贪官,也恨保护贪官并为虎作伥的官兵。

明朝官府为了断绝倭寇得到台州人的财源与人力资源的援助,对台州城外的人民进行强迫迁徙。对明朝官府来说,他们也一样搞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当然他们不会用三光政策这个名词,对明军而言,这叫做坚壁清野。为了彻底杜绝走私商贩的生路,切断倭寇的后勤供应,明朝官府强势对沿海居民进行“拆迁”转移。群众理解也执行,不理解也执行。抗拒朝廷法令杀无赦。

明朝官兵也不折不扣执行上司命令,或者说是皇帝旨意,凡对明朝政府实行的政策持有异见的行商坐贾一律杀掉,谓之斩草除根。明朝官府以为只要消灭犯罪人的肉体,就可以消灭罪恶。于是他们进行疯狂杀戮。那知大开杀戒之后,各种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依然如故。你可以消灭犯罪人的生命,却消灭不了罪恶。对产生犯罪的土壤视而不见,头痛医脚,当然控制不了如火燎原的反抗。犯罪的人遍地开花,这是卑劣人性在大量生产罪恶,制造人间悲剧。

对沿海地区的老百姓来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明朝官府不准沿海地区的老百姓打渔,也不准他们与倭寇进行经济往来。在切断沿海地区的老百姓与倭寇的经济联系后,明朝官府便什么也不管了。老百姓没饭吃,怎么办?不管!老百姓为了混口饭吃,与倭寇偷偷摸摸往来。丫的,你敢?大胆,我杀了你!也许明朝官府坚壁清野是对的,但老百姓要吃饭下海走私未必是错。沿海地区的老百姓对明朝政府禁海政策感到异常愤慨,明朝政府不准他下海打渔,也不准他与日本人商人通商往来,这不是把他往死路上推吗?江南地小人多,江南的田地基本上已由官僚地主阶层兼拼爪分完毕。城市小手工业者没有土地,不做生意你给他吃什么?

可是明朝政府才不管你吃什么,嚷什么呀,没有饭可以吃面条、肉糜嘛。你敢不听我管教,你敢不执行我的政策?找死,我灭你没商量。

明朝实行的是自己得病让别人吃药的昏君政策,明朝官府要实行坚壁清野,前提必须先解决老百姓吃饭的问题。不解决老百姓吃饭的问题而强制实行坚壁清野,后果很严重。也就是说反抗的假倭越来越多,倭寇越剿越多。

倭寇多就往死打嘛,明朝官府才不管你是真倭假倭,一律往死死打。明朝官府对真倭或许感到有些忌惮和恐怖,对假倭他们可是穷凶极恶,从不手软。

要完全扫除掉真倭,先灭掉假倭。明朝官府下令狼兵先对假倭下手。俞大猷派岑三郎为首的岑族狼兵精锐共五百人出战,令他攻击金尼的军师卜老实的部队。卜老实这一支由渔民、失地农民、城市生活无着人员以及部分失意书生组成的假倭。虽然他们是一支乌合之众,但他们是下层劳苦大众,并对明朝政府灭绝人性的行为感到无比绝望。这一支假倭都有很强的战斗欲望,反抗决心异常坚定,作战时也勇敢无畏,擅打硬仗,屡次挫败大明官兵的进攻。他们一直是大明官兵肉中刺、眼中钉,俞大猷恨不得拔之而快。而俞大猷啃不下卜老实这块硬骨头,只好让岑三郎接手试试,看看这些南蛮子有没有办法打掉这只拦路虎。

天蒙蒙亮,海滨涨潮的时候,水气弥漫,浓雾从天而降,白色雾幕如轻纱帐一样笼罩着数百平方公里的江南海滨。走在路上,十步之内,基本看不清对面路人的脸目。这个时候,岑三郎带着他的兄弟们投入竹林中,屏气凝神,潜行而来,对金尼军师卜老实的部队实施突袭。

“宝贝儿,吃杯酒!喝两盅,冲锋!”临到倭营,几个狼兵打开酒桶,对一只庞然大物亲热抚摸并招呼道。那只庞然大物喝完酒后,双眼象血似的充红,摇头晃脑,发起酒疯……

寂寞无人的竹林深处突然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大地仿佛在沉睡中被惊醒般发抖起来,比海浪撼岸还来得更猛烈的摇撼声响彻卜老实的军营。守卫在山寨前头的真倭和假倭忽然间骚动鼓噪起来,人人发出只有死亡迫在眉睫才有的惊恐惨叫声:“天呀!这是什么妖怪?”

“天呀!这是什么妖怪?哪里来的,怎么有这样的怪物?”很多真倭和假倭都不认识这几只来势凶猛的庞然大物,不是他们见识浅陋,那个年代信息闭塞,比如说人们也许听说过吃人的老虎很厉害,但见过老虎的人又有几个人呢。见过老虎的人要么是猎人,要么是倒霉蛋。倒霉蛋都成为老虎的晚餐了,早就变作一团老虎屎了,哪里还有能力现身绘声绘色描述吃人的老虎长得怎么样?那时没有电视,信息传播也不象现在那么发达。倭营上下都是目不识丁的穷苦人居多,这些人都不认识这几只庞然大物,被这几只攻营拔寨、势不可挡的大家伙吓得魂飞魄散。

“不!不!不!啊!啊!啊!快后撤!快后撤!我们抵挡不住这邪魔啊!”一个真倭象见鬼似的夺路狂奔,他手里虽然拿着锋利的倭刀,但他也失去信心与这只庞然大物对抗。庞然大物十分厉害,一头能把石彻的房屋撞塌,一脚能把人踏成肉酱。

“天──我不相信!”一个假倭试尝用一根碗口粗大的巨木打击这只庞然大物,结果被那庞然大物拦腰抱住,抛上三丈多高的空中……

“啊──我不相信!”一个横刀企图阻止怪物前进的倭寇被怪物抓住,往前一扔,丢到三十米开外的地方……这么强悍的野兽,够恐怖了吧?

几只庞然大物从浓雾露出它的原始脸目,血腥的獠牙,向倭寇猛冲过来。

一只大家伙过来、轰的一声!箭楼倒塌;

三只大家伙过来、轰!轰!轰;栅栏门倒塌,围墙倒塌……

十只大家伙过来、轰!轰!轰!咣咣咣!咣咣咣!工事倒塌,房屋倒塌,人员飞上半空……

一盏茶工夫,战斗结束。几百个倭寇尸横遍野。

这是什么猛兽军团,战斗力如此强悍?曾经在江南横冲直撞所向披靡的倭寇第一次吃败仗。

“邪魔呀,我们没有办法打败这些家伙,我们输定了。”一向以足智多谋自称倭营智囊人物卜老实气急败坏地向金尼汇报说。倭寇碰上西南岑家庄的狼兵,以及狼兵平日豢养的并带到江南作战的一种神奇家畜──亚洲象。战斗开始,一只大象、轰;三只大象、轰轰轰;十只大象、轰轰轰!咣咣咣!咣咣咣!就这样一盏茶工夫,战斗便结束了。

第六十二章 竞相斩倭

张经向俞大猷问计,问他有什么办法让岑族狼兵多杀倭寇?怎么样才能让士兵多杀倭寇呢?俞大猷也对这个问题甚感头痛。给钱、给地、给酒肉笼络人心?或用功名利禄软诱?俞大猷想过很多办法,都觉得这些方法虽然很好,却难以奏效。毕竟杀倭寇风险很大,危及生命安全的大事儿,不是好忽悠人的。狼兵也不傻,并不是你哄他们,他们就上当。况且,大明朝廷也拿不出多少银子鼓励士兵多杀倭寇。每只倭寇人头价值五至十两银子。这点钱也够一个明朝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费了,可谁会为一年的生活费拼命逐倭杀倭哩?万一杀不了倭寇,反被倭寇杀了呢?岂不是亏大了?

俞大猷叹息一声,心想要是徐凤仪在他身边,他就不用为这件事烦恼了。这几个月俞大猷一直把徐凤仪角留在他身边,不时问计。他把徐凤仪当成西宾师爷一般,言听计从。但徐凤仪已带着张经的手信出门上河南嵩山请少林僧兵去了。俞大猷想起与徐凤仪临别时的对话,当时俞大猷问徐凤仪有何妙计说服少林寺主持人小山大师派遣少林僧兵下江南剿倭?徐凤仪说他自有办法,请将不如激将,他将用激将法让少林寺主持人小山大师自动自觉派遣少林僧兵下江南剿倭!

“对!用激将法?”俞大猷拍额大叫道。觉得他可以操纵岑族狼兵战士的情绪,让这些南蛮子多杀倭寇了。狼兵到达江南抗倭之前,徐凤仪曾经建议俞大猷设立一个杀倭榜,鼓励浙江兵多杀倭寇!当时俞大猷觉得浙江兵普遍患有“恐倭症”,而且这些人身上带有市井小民狡猾多疑的习性,不好胡弄他们。觉得徐凤仪的点子虽高,实施起来却难,没有多大的意思。不过,现在情况不同了。这个杀倭榜对岑族的狼兵或许有用。俞大猷决定试一下徐凤仪的杀倭榜,看看效果如何?

张经让俞大猷鼓励狼兵多杀倭寇,方法不论,包括用歪门邪道都行。有即便是用骗人的手法办事也没什么不可以,因为达到目标就不是歪门邪道了。

“怎么回事?”张经问俞大猷道:“象你这样能干的人,难道说也没办法让士兵多杀倭寇?”

“张帅,你应该知道,别的将军用尽所有办法激励士气,鼓励士兵多杀倭寇,可效果不大。”俞大猷回答说:“汤克宽、邹继芳他们曾经软诱士兵,推动他们,甚至是起誓诅咒,威胁不服从号令就斩首──杀掉他们!可结果还是一样,士兵们就畏缩不前,不愿涉险干这丢命的蠢事。”

“你一定想到好办法了,否则你不会转弯抹角跟我说这些话?”张经拈须笑吟吟道。

“不错,我用一支毛笔,再用一张红纸,就可以鼓励狼兵多杀倭寇了。”俞大猷说到这里,然后转身向身边一个浙江兵问道:“你们这一营今天杀了几个倭寇?”

那个浙江兵闻言满面羞惭,他这一营今天一个倭寇也没杀。既然上司动问,他怎好意思说没有?只得含糊其辞道:“今天我们营中杀了一个倭寇。”

俞大猷也不跟那个浙江兵较真,在《杀倭榜》上一边写上:浙江兵杀倭一名;狼兵零个。然后把《杀倭榜》贴在辕门的篱笆墙上。他把笔墨放在《杀倭榜》下,笑眯眯回中军营帐处理军务去了。

当日,岑三郎带着几个兄弟经过辕门,歪着头瞪大眼睛把《杀倭榜》看了一会儿,怒气冲冲在狼兵名下添上一个“正”字,意思是他们今日将杀五个倭寇。他说一不二,真的放毒蛇咬死五个倭寇并斩下人头,串起来悬在辕门下向浙江兵示威。

次日早晨,浙江兵看见《杀倭榜》狼兵名下那个“正”字,心中不服气呀!有个将校在浙江兵名下用毛笔写“正一”字样,代表他们比狼兵多杀一个倭寇。

岑三郎、钟富和黄维这些狼兵头领们眼见在他们眼中懦弱无能的浙江兵也能干掉六个倭寇,他们当然不服气,也要对浙江兵还以颜色,在狼兵名下添上两个神气活现的“正”字!就这样,你争我赶的逐杀倭寇热情被激发出来。

不久,浙江兵杀倭数十,狼兵杀倭近百人。张经和俞大猷期望士兵多杀倭寇的目标达到了。

这就是徐凤仪曾经向俞大猷提出的《杀倭榜》。它能鼓励人勇往直前的理由是:如果你要使一个有血性、不服输的人同意你,你就抛出一挑战,激起竞争,让人产生一种争胜的欲望。

有没有一种成本最低,甚至说不花钱也激起士兵杀贼的欲望?当然有,那就是类似徐凤仪的《杀倭榜》,激起人的争胜的欲望!挑战,激将,激发有精神的人,一种高明的利用人性弱点完成任务的好方法!

一天晚上,为了赶超浙江兵多杀倭寇,岑三郎对钟富道:“大佬我命你,带领两百兄弟,乘夜佯攻城东山童的倭营,协助兄长多杀几个倭寇。”

钟富雄赳赳气昂昂抱拳道:“小弟遵令!成全兄长心愿。这功劳我们可以不要,丫的,绝对不能输给懦弱无能的浙江兵?这些老油条痞子兵算什么东西?拿老百姓当倭子砍了冒领军功,输给他们我们也太窝囊了。丫的,一定十倍百倍赢了他们。”

岑三郎又道:“黄维兄弟你也陪我夜袭倭营吧?你带一百壮汉,一旦袭敌的竹哨响起,你一刻不可停歇,绕倭营游走呐喊助威,让贼无法捉摸我们的进攻意图,就算你立功。事成之后,赏你几头猪犒军。”

黄维道:“小弟遵令。成全大佬杀敌立功!你替我多杀几个倭寇,我捧场助威就是。”

岑三郎连声叫好,又安排胞兄岑四郎、岑五郎等人各率一百狼兵往阵前接应。凡事安排妥当,他亲带二百狼兵直闯山童的倭营,趁夜幕掩护,宰杀几个倭寇争面子,狼兵已是《杀倭榜》上名副其实的冠军了,但他们意犹未尽,定要十倍百倍赢诸路友军。

岑三郎率领这班擅打夜战的山地兵,摸黑直抓扑山童的倭营。十里路走了不到半个时辰,即赶到目的地。是夜台州东面战鼓轰然敲响,杀声震天。黄维部只喊不攻,城上防守的倭寇被这震耳欲聋的鼓噪声吓得坐立不安。在这个黑咕隆咚的晚上,他们也看不清楚城下有多少敌人,不知为何,被狼兵打惨了的卜老实就是不让倭寇出击。倭寇在城上面也干嚎不攻,在城下营中的倭寇也龟缩不战。岑三郎一看倭寇畏缩不出,正中下怀,他也担心自己的佯攻万一被倭寇看出来就麻烦了。见倭寇正如他预料那样做了缩头乌龟,不由得乐了:“丫的,我正要你这样,你们这些倭子还真听话,这样我就可以从容不迫收拾你们了。”于是命令狼兵对着倭营抛打石头、竹签并大喊大叫,虚张声势。岑三郎则带领亲兵冲到城门下用擂木乱撞城门,轰得山响。城上的倭寇一看也急了,还以为岑三郎的狼兵真的攻城,当他们看见没人架云梯往上冲时,悬起的心头石才勉强的放下来。

狼兵钟富部、黄维部轮番佯攻,战鼓自当日酉时一直敲到子夜,足足闹了半夜,没个消停。狼兵这一切行动当然尽落在浙江兵探子耳中。由于狼兵擅自行动,没有跟友军约定共同进攻,乐得坐观成败了。

俞大猷部将军俞天雷听说岑三郎率其部狼兵擅自出战,大喜捋须笑道:“哈哈,真是天助我也,岑三郎号称常胜将军,却不知兵不厌诈,我正愁没个办法处置他,他就给我送上办法来了。哼哼,争功,争面子,挫我锐气,看我便怎样收拾你?”当下俞天雷召集属下将官,升座中军帐,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要给岑三郎这班南蛮子吃一个闭门羹。俞天雷在杀倭寇方面杀不过岑三郎的狼兵,只能用起歪心思收拾岑三郎他们。

岑三郎率领那班狼兵,约八百人马,直奔台州东面城门,只是围喊不攻。这些狼兵都是临时征召的山野土民,没来得及训练几天就拎着武器赶鸭子上架般送上战场,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乌糟糟一片,混无纪律约束,很快就露出作为南蛮子的粗鲁无礼的原形。尽管他们血液里流着勇猛善战的因子,是天生的战士。但就团队精神和配合友军作战的能力不如倭寇们,倭寇的纪律比狼兵强。小股部队野战狼兵占优势,大兵团作战狼兵未必是倭寇的对手。

江头羽根站城头老远一瞧,看见狼兵这付小样,不禁大怒,对山童道:“你看狼兵来这里干了些什么?嚣张呀!我们怕他什么呢?卜老实这个书呆子被狼兵打怕了,他们怕狼兵,我们倭人武士不能临阵退缩。趁他们在下面瞎咋呼,我们要不要出其不意给他个迎头痛击,保准杀他们个手忙脚乱。”

山童点头道:“沙场之上,令行禁止,这些狼兵目无组织,目无纪律,一盘散沙。咱们合军伏击他们!好,分头按计划行事,给他们一个永生难忘的沉重教训。”

第六十三章 蛮浙内哄

岑三郎还以为自己很得计,兀自美滋滋地带着兵马在夜幕下乱窜,由于此夜视物模糊,加上岑三郎并不熟识台州地形,他把狼兵带入台州城下护城河中一个狭长的地沟上。岑三郎还不知自己陷于绝境,还作着打败倭寇的黄粱美梦,心道:“我这一招声东击西,可一举击溃山童这伙恶倭,来日名扬天下,看浙江兵还敢小窥我不?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经被山童这伙恶倭打得找不着北,我若干掉山童,功劳比俞大猷大,我就功成名就了。”正美着,陡听当头一声炮响。随即漫山遍野传来喊杀声和枪响,身边狼兵没明白怎么回事,便倒下一批。

打了半夜,形势渐渐对狼兵不利。那种巨大的伤亡,是岑三郎这一生从未遇到过。眼见乡亲们一批批倒下,岑三郎方知中了埋伏,慌忙下令后撤。百忙之中,他又犯了一条兵家大忌。试想,三路人马,七八百人拥堵在一条狭长的地沟上,绵延数百丈,后队并不知前面发生了什么。为首的此时必须顶住前面攻击,稳住阵脚,才能让后面的部队腾出时间,有序地后撤。岑三郎乃是个山野匹夫,并未读过书,不知什么叫兵法,带兵打仗全凭阅历经验。他一慌喊撤,带头逃跑。前军立时军心涣散,斗志全无。返身后撤。中间的不明白怎么回事,被潮水一般人流拥着后退,退的慢的被拥倒,踏死踩伤者不下数百人。在狭窄的地沟上与倭寇作战,被杀的不多,踩踏伤亡倒真不少。

倭酋江头羽根眼见岑三郎这帮乌合之众,竟然如此轻易便被他们击溃。虽说穷寇勿追,他权衡一下,觉得应该扩大战果,不追白不追。火枪手旁边的长矛手本是防备对手冲阵时用的,此刻倭酋江头羽根一声令下,挥舞长矛追杀上去。

岑三郎、钟富和黄维三支部队兵败如山倒,潮水一般的溃军涌向俞大猷的营寨。在这种黑漆漆的环境下溃败回营,营里的守军为安全着想,不放岑三郎这支狼兵进营也是理所当然。这时,钟富和黄维对岑三郎说:此刻军心涣散,逃回营寨恐怕亦无法阻挡追兵,不如背靠大营,负隅顽抗。岑三郎当时已方寸大乱,全无主张,一听钟富和黄维这话就勃然大怒,歇斯底里骂道:“回营,回营,谁阻止我回营,我就杀谁!”便号令属下前往辕门叫门。此夜俞大猷不在营中,由俞大猷部将俞天雷在营中主持军务,眼见岑三郎才出去半天功夫,就落得如此狼狈回来,急忙令部队严加防守,不准岑三郎进营。他的理由是:怕其中有诈,担心岑三郎的兵马是倭寇打扮来诈营的,下令岑三郎就地扎营,等天亮搞清楚情况再放他们进营。

岑三郎怒极发癫,骂骂咧咧道:“胆小鬼,恐倭病又发作了,你们这些兔崽子真没救了。有种你去打倭寇呀?人家打倭寇回来你连门也不让人家进去,这成什么话?后面倭寇追兵马上就到了,你们若晓得事体,赶紧开门放我进去,并带兵拦截倭寇。否则我来日向俞大猷将军告状,重重处罚你。”岑三郎连骂带威胁,命令俞天雷开门,并带部队向前迎敌。

俞天雷有恃无恐地对岑三郎说皇帝老子来了,他也不开门。便是他的上司俞大猷此刻在门外叫门,他也可以不予理睬。这叫军令如山,上司命令他们格遵职守,他奉命行事,对谁也不通融,不破例!为什么俞天雷敢说皇帝老子来了他也不开门呢?这里有个典故,原来五代吴王钱缪割据吴越的时候,有一天夜里他出城找和尚论道,深夜回城被守门官刁难,硬是以格遵职守为名,不放吴王钱缪进城。直到天亮后守门官发现城下的人是吴越王钱缪,才惶恐不安请罪。事后,吴越王的臣子都主张治守门官的罪。但钱缪认为守门官格遵职守没有错,反而重赏了守门官。这个典故对浙江兵影响很大,他们以格遵职守为荣。加上当时江苏人、浙江人风气浇簿,比较容易记仇。岑三郎这些狼兵争功斗气,事事占着先机,压着他们,让他们觉得很没面子。就借这件事作为楔机,收拾岑三郎他们。而岑三郎这些南蛮子一向蛮不讲理,什么时候肯低声下气求人?他们奉信暴力,以武力压倒人为荣,根本上不懂什么人情世故。如果岑三郎这些南蛮子向俞天雷示弱,低声下气求他开门,事情不止于闹得这样僵。

钟富也来到辕门下,并让手下赶紧撑起一面狼兵的大旗,喊道:“快开城门,你们没看见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