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风-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红儿,你怎么了,别吓大姐……快别吓我了。”大姐跌跌撞撞的赶到,瘫倒在十五妹面前,双手在十五妹越来越青黑的小脸拍打,状极疯狂。

    “韩公子,救救她,快救救她啊,你那么有本事,一定能想到办法救她。”大姐语无伦次开始哀求韩暮。

    韩暮心如刀割,一边呼唤着十五妹,一边将两粒疗伤药塞入她的口中,再掏出匕首将箭尖砍断,用力将毒箭拔出十五妹的肩头,撕下衣襟撒外用的药物包扎好。

    十五妹始终处于昏迷之中,连拔出箭支的剧烈疼痛都不能让她有所反应,韩暮的心凉了。

    “十五妹,你怎么那么傻,为什么要这么做?”韩暮双目润湿,轻轻的道,同时右手运功抵在她的后背位置,想用功法护住她的内腑,但是自己根本不会这门手法,只是姑且一试罢了。

    功力到处,十五妹的身躯渐渐变暖,口一张喷出一口毒血来,脸色也好的多了,过了一会儿,长长的睫毛微微抖动,竟然渐渐醒了过来。

    “红儿,红儿,你醒了吗?谢天谢地,谢天谢地。”大姐泪流满面,用衣袖擦去十五妹嘴角的黑血。

    “大姐……”十五妹气若游丝,声音微弱的道:“别……担……心。”

    “好孩子,千万要挺住啊,求你了。”大姐哭道。

    十五妹脸露出微笑,轻声道:“你……是……我娘,对么?”

    大姐愕然道:“你怎么知道的?”

    十五妹道:“我……早就……知道了,你箱子里……的秘密我全部都找到了。哎……娘啊,你好傻啊。”

    大姐又哭又笑道:“宝贝儿,别说了,留着气力好好养伤。伤好了娘全部告诉你。”

    “娘,我好不了啦!”十五妹苦笑道。

    “瞎说,你这不是好好的么?箭只是射到了肩膀,那里不是要害,很快就会好的。”大姐满脸惊慌之色,急道。

    “箭……有毒啊,傻娘亲,红儿不能伺候您终老了,红儿不孝。”十五妹呼吸急促起来,身体也开始抽搐。

    韩暮赶忙加大输入功力,一团暖洋洋的功力将毒血的反扑压制了下去。

    “韩公子,她说的都是真的么?”大姐见情形不好,呆呆的问韩暮道。

    韩暮无言以对,只能沉默不语。

    大姐惊急攻心,双眼翻,竟然晕了过去。赶到周围的众人连忙七手八脚的将大姐抬起,掐人中扶胸口,半晌大姐才醒转过来,哭喊着爬了过来,要将韩暮怀中的十五妹抢走。

    苏红菱忙拉住她垂泪道:“大姐,韩郎输内力保着她的命,你一动,恐怕小妹立时便要离去了。”

    大姐闻言不敢再异动,在一旁痛苦失声。

    “娘,莫要哭了,我想和韩公子说几句话,回头再和您说话,好么?”十五妹翕动着青紫的嘴唇道。

    “你说罢,娘不哭了,娘给你找解药。”说罢,大姐在遍地的尸体中搜寻起来,舞娘们也再不怕地狰狞可怖的血肉残肢,也都四下在黑衣卫的尸体翻找起来。

    十五妹转过眼睛,看着韩暮的面孔,忽然吃力的伸出手来要抚摸韩暮的脸庞。

    韩暮忙用手攥住她的小手贴在自己脸,眼中滴下泪来:“你好傻,为什么要替我挡那一箭?”

    “你是在为我流泪么?”十五妹眼中神采灿然,脸也红润起来。

    韩暮知道这是回光返照之相,心中更痛。

    “我自然是为你流泪,似你这般可爱的女子,谁不为你哭,为你笑呢。”

    “韩公子,你说话真有趣,虽然有些话我明知道是假,但是红儿还是愿意听你说。”

    “只要你好起来,我天天说话给你听……”

    “真的么?”十五妹脸笑意嫣然,旋即笑容冷去,轻叹一声道:“哎!红儿福薄,看来是不成啦,真的好想和你在一起,那夜……那夜我真的好高兴。”

    韩暮知道她所说是那晚和他在船厅中亲吻缠绵之事,自己和她之间相识不过数十日,那晚不过是猎艳心情作祟,却未曾想让一个少女从此情根深种。

    “我也很高兴,若你能好起来,我韩暮必娶你为妻,有你这么个小妻子,我真的会快活死。”

    “真的么?你说的……是真的么?”十五妹大眼中流出晶莹的泪水,“你能有这样的心思,也不枉我柳红为你挡这一箭,也不枉我相思你一场。”

    “所以你要好起来,你看我的内功很好,我可以一直给你输内功,直到找到解药为止。”

    “傻哥哥,你当我是三岁孩儿么?不过你哄我开心,我也很高兴,但是我知道自己是不成啦,好羡慕那位苏姐姐,每次听到她叫你韩郎,红儿都羡慕的要死,今日我能喊你一声……韩郎么?”十五妹面孔灿若朝霞,羞不自禁。

    “这个……当然可以,我说了,此刻你已经是我的小妻子了,你爱怎么叫都可以。”韩暮心如刀割。

    “你对我太好了,我好高兴,这个世我有两个亲人了,一个是我苦命的娘亲,生了我又不敢认我,我知道她怕我被人耻笑是歌女所生,真是好傻的娘啊。”

    “是啊,真的好傻。”韩暮喃喃道。

    “第二个亲人便是你了,你那么坏,天天晚跑去出干坏事,又……又来欺负人家,可是我就是老想着你,老惦记你;我知道你是不可能要我的,你是大将军,大豪杰,大英雄,怎么会看我这个歌舫端茶送饭的小女子;我一心一意的想接近你,只求韩公子能和我说几句话,哪怕是拌几句嘴也好,我是不是和娘亲一样傻?”

    “你真的好傻,韩暮何德何能值得你如此。”

    “没办法,你是我命中的克星。”十五妹轻轻道:“韩郎……韩郎……”

    韩暮将她搂紧,轻轻的在她耳边答应。

    “我很……高兴,很……开心,韩郎……你再像那晚一样的亲亲我,亲我……让我永不忘记你。”十五妹细语轻轻,宛如梦中的低吟。

    韩暮泪如雨下,凑过唇去,对着她鲜花般的唇瓣吻了去,十五妹脸露出满足的微笑,忽然间使出全身的力气抱住韩暮的脖颈,用力的流泪回吻。

    忽然间她的双臂力道尽去,软软垂下,韩暮感觉她的嘴唇渐渐变冷,知道她已经香消玉殒,心中一股愤懑之气顿时大作,抱着她的尸体仰天大吼。

    猛然间,他放下十五妹的尸身,抽出万仞剑来,对着周围黑衣卫的尸体一阵乱砍,直砍的地十几具尸体都成了一块块碎肉,方才停手。

    众人知他心中悲痛,均不敢前制止,直到此时,苏红菱才前擦去他脸泪痕道:“此处不能久待,死者已矣,还有这么多或者的人等你下决定呢。”

    韩暮收拾心情,定下神来,眼下危机重重,此处可不是安全之地,他看着周围的众人,喟然一叹道:“韩暮失态了,诸位莫怪;此地不能久留,天明前必须出城,先船再说,这一次我们一起走,我再不能留下你们在此地涉险了。”

    陈冲道:“大帅,我们船往东,经燕雀湖出东藩篱,昨夜我和朱二兄弟前去探查过,那边守卫很少,除了城门之处,基本无兵把守。”

    韩暮道:“好,带几个箩筐和绳索,即刻出发。”说罢当先抱起十五妹的尸身迈步往支流停泊的渔船走去,苏红菱一把扶起已经昏厥的大姐,带着面无人色的众歌女跟着他而去。



………【第三五零章 大战在即】………

    大批的兵马赶到健康城东北部这个刚刚爆发大战的地方时,韩暮一行人已经登乌篷船出了青溪支流在茫茫夜色中往燕雀湖方向而去。

    遍地的尸体让带队前来的将领们触目惊心,他们一边搜寻郗超的下落,一边清理着黑衣卫的尸体,同时派出数十小队封锁各处要道进出口,在这片城乡结合部的贫民区展开大搜查。

    郗超来时因为怕走漏风声,所以只通知了黑衣卫,他本以为五百黑衣卫加六大高手,定然能将韩暮一举擒来,却未曾想落得身死之局,最后连尸体都被韩暮因为悲愤而斩成十七八块,连士兵们也分辨不出他的尸身了。

    五百黑衣卫战死七十九人,伤了一百多个,其他的人都被杀散,他们再忠心也是主子活着的时候忠心,郗超一死,自然无心恋战,作鸟兽散。

    搜寻的士兵们在尸块中找到了郗超一只穿着皂色千层底官靴的大腿,装入盒子中拿去复命,当亲卫将这条大腿送到桓温面前时,桓温肺都要气炸了。

    几天之内,两名左膀右臂统统完蛋,王珣被烧成重伤,太医说救回的几率几乎没有,现在只是用老参吊着半条命;而郗超,这个他最为倚重的手下,十几年来不知道帮他出了多少妙计的智囊,现在只剩下了一条大腿。

    “韩暮啊,韩暮!老夫对你这鼠辈忍耐力已经到了极限,从今日起,对你将不再留手。”

    桓温大声传令:“派人快马召桓冲率寿春两万大军入京,招桓秘率一万五千大军进京,命东门外大军做好准备。”

    “命张庆进宫见皇,着皇即日颁下讨逆诏,命京中禁卫军即日起停止一切行动,全力准备粮草、马匹、盔甲、箭支等物,我将亲率十万大军踏平北府军,要将韩暮这个逆贼活捉回京点天灯。”

    桓温一连串的命令下达,亲卫们四下传达,忙碌不休;虽然还是凌晨时分,京城仿佛提前醒来,一时间呼喝调动之声,马队奔走之声嘈杂不堪,睡梦中的京城百姓全部被吵醒,侧着耳朵听着外边嘈杂的动静,暗自期待灾难不要降临到自己头。

    瓦棺寺后院的禅房内,谢安也被这嘈杂之声惊醒,他侧耳细听了半晌,重新睡倒在床,自语道:“老夫且睡个回笼觉,韩暮一人足以搅得天下震动,老夫还是不凑那个热闹为好。”

    ……

    东藩篱处,城墙依旧高耸,黎明的微光中,韩暮等人沿着守城阶梯登城墙,一队守卫巡城而来,韩暮并不躲闪,带着苏红菱和十名兄弟迎面冲,巡城士兵还未反应过来,五十多名士兵便已经全部被斩杀。

    韩暮喟叹道:“非我嗜杀,我不杀你们,你们便要杀我们,如此而已。”

    接着便命众人用长绳拴箩筐将众女坠下城去,最后才抱着十五妹的尸身沿着绳索而下,几位兄弟各抱一女泅水渡过护城河,来回两趟之后全部安然过河。

    天色微明时分,一行人已经分坐三辆大车朝西疾驰而去。

    ……

    大晋咸安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大司马桓温受九锡之礼。

    四月二十八日,健康城西门外大军云集,徐州守军一万、寿春守军两万、广陵守军一万五、京城禁卫军四万、加后勤车队万余人,足足十万大军集合在西门外的开阔地带;旌旗遮天蔽日,冠盖车马绵延十几里,处处尘土飞扬,人喊马嘶。

    大司马桓温在西门处接受百官送行,新任侍中桓秘、中侍郎秦开留守京城处理政务,新任都尉府代统领桓襄会同内卫统领武威将军张庆共同负责京师治安。

    大司马站立高台接受三军高呼,并宣读讨逆圣旨和檄文,之后以桓熙为前锋军,率军三万突前;桓冲为后军,率军三万殿后负责粮草供应,兵马器械补充之责;桓温自率四万大军为中军。

    号炮连声中,大军缓缓开拔,十万大军绵延二十余里,宛如一条巨蟒,向着数百里外的巢湖城露出锋利的獠牙。

    桓温大军出动的消息传到巢湖城之时已是两日过后,韩暮早已预测到桓温会来,但是没想到他的动作如此之快而已。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韩暮正站在凤凰山的一座高大的坟墓前摆着香烛果品,那墓新砌而成,青砖磊就,周围青松翠柏遍植,郁郁葱葱;青石墓碑刻着一行大字:韩门柳氏之墓。

    这已经是韩暮能给予十五妹最后的一点慰藉了,此举众夫人无人反对,这位十五妹舍身救了韩暮,爱到奋不顾身不惜用生命来呵护所爱之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她们自然了解韩暮的心情,所以即便此举不合规矩,也无一反对。

    韩家第一位有着正式名分的夫人既非大晋第一才女谢道韫,亦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柳如眉,这事不知情的人定会暗自摇头,但知情的人都表示理解。

    韩暮有情有义,韩家众夫人知礼懂节,这正是世人应该敬慕的典范之家。

    北府军在于秦人交战之后减员至一万多人,但是经过短短两个多月的大征兵、大训练现在已经达到了五万四千人,加司马荣所率的一万前来投靠的一万兵马,更是达到了六万四千之数。

    四大军每军已经有一万五千人,剩余的四千人被调给韩暮和三位副帅每人一千做了亲卫营。

    与此同时,袁岗在这段时间又督造出八十架雷霆车,强弓四千多具,大大加强了孙无终的雷霆军的力量。

    桓温大军不日即将到来,巢湖城中一片繁忙景象,扩建工程暂停施工,所有的人手都投入到加高加宽城墙,挖深挖宽护城河中去,东门四十座碉堡里,雷霆车已经就位,另外在城头修建起一座座半封闭式的壁垒,里边可藏匿强弓手数千,配合雷霆车远距离攻击敌阵。

    东门北门外一百步内遍挖陷坑,防止大军以骑兵突袭,桓温大军中最少有四万骑兵,骑兵突进之下,雷霆车必然发挥效力有限,突道城下便是肉搏之战,这便不是北府军的强项了。

    按照韩暮的部署,东门处由谢玄副帅会同水字军奋武将军刘牢之以及火字军奋威将军高衡共同防守,兵力三万人。

    北门处由司马荣副帅会同地字军统领、安北将军谢石,风字军统领诸葛侃共同驻守,兵力一万人。

    西门处由俊杰率三千士兵驻守警戒,南门处由袁岗副帅亲率五千多人,在南面巢湖城的濡须河口驻防,并配以二十架雷霆车,桓温控制着大晋的几乎全部兵马,若陆攻击受阻定然会调集长江水军前来从水路突袭南门,这五千人的任务便是阻击水军。

    剩余七千兵作为预备队,由韩暮直接掌管随时增援。

    与此同时,韩暮的军备改良也从未放松,自从雷霆车问世之后,北府军的战力得到巨大的提升,但是这种提升只是体现在整体对于远程攻击的加强,对于个体的单兵作战能力却无所裨益。

    鉴于短时间内无法让士兵们的身体素质、胆识、武技和阵法之类得到快速的提升,必须在装备下功夫,所以韩暮花了数天时间,跟几大将领和手下的士兵们共同探讨。

    众将领们都认为,如何保证士兵在肉搏战中的生存,一靠的是武技和勇敢,二靠的是是精良的武装,盔甲够厚,武器够利,才能岿然不倒,三靠的是协同作战,互相照应。

    韩暮认为很正确,综几点只能在武器盔甲和协同做文章也许还能赶步子;苦思一天一夜,画了无数张图纸之后,韩暮带来了他的改良计划。

    首先是防卫能力,对于步兵来说,箭支是最大的敌人,现在的盔甲普遍对箭支的防护力量不足,特别是强弩的箭支可以轻易穿透盔甲的甲片,射穿人体;而且在战斗中没有人会傻到只瞄着你的头部来射,因为目标太小不易命中,每一名合格的弓箭手他们射的都是你的身体,那里目标最大,最易命中。

    鉴于此韩暮设计了套头式额外防护服,简单的来说便像是在盔甲外边套了用数百块小竹块串成的坎肩,有些类似于后世的竹子凉席,只不过竹块都是三厘米见方,厚度在一厘米左右。

    这样的防护服成本低廉,竹子满凤凰山都是,需要的只是切削城小块,然后用钢针钻孔穿制的功夫而已;它的好处在于,既轻便便宜,又不影响士兵的动作,最主要的还是他的防护性能简直好到不行。

    韩暮用一个稻草人套士兵的铠甲,一百步外用强弩射击,弩箭穿透而出,套这种防护竹甲后,弩箭射去,竹屑纷飞之后那箭支只穿过铠甲半寸,若是真人,这条命就保住了。

    经过试验,还对近距离的刀剑枪戟都有不错的效果,况且这种竹甲是套头式,前后两片套在脖子,腋下两根细绳扎住便可,脱放方便。

    美中不足的是,一旦破损多处便有解体之虞,好在这种东西花钱不多,也不可惜。

    众将领纷纷啧啧称奇,大赞大帅奇才;袁岗即可下令建立这种被韩暮称之为‘防箭服’的简易盔甲的制作作坊,民间亦可以制作,大帅府以每件十文的价格回收,这样的防箭服成本最多三两文,一户人家一天便可制作三四件,这可是大有赚头的活计。

    接下来韩暮又叫人搬来一张大盾牌,盾牌覆在案几,平平无奇,毫无出彩之处。

    众将面面相窥,谢玄道:“大帅,这不就是普通的橡木大盾么有何奇特之处?”

    韩暮微笑道:“这话要让你姐姐听到肯定给你老大一个爆栗子;这可是你姐姐设计的大盾,你们看着造型有何奇特之处?”

    众人这才注意到这橡木大盾圆下尖,下面的尖头居然包着铁皮,这有什么作用呢?

    韩暮也不卖关子,将盾牌提到院内,尖头朝院内坚硬的碎石地一戳,然后变戏法似地从盾牌内侧拉出两根木条,往地一撑,便放开手;那大盾被三角牢牢支撑在地,韩暮摆开姿势做了个弯弓射箭的样子,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佩服不已。

    这是专门为弓箭手准备的防护大盾,一般在大战中,弓箭手均需持盾步兵在旁保护或者借助掩体方可与对方展开对射,也就是说两名士兵才能发挥一个士兵的作用;不这样的话便把自己暴露在敌军的弓箭手射程之内,死伤惨重那是肯定的。

    有了这个大盾,弓箭手只需持盾到达射程之内,立下直到胸部的大盾,便可解放双手安然施射,既安全又省心,再不会出现兵力不足弓箭发挥不了作用,以及盾牌无法遮蔽住两人而导致伤亡这种事了;更为有意义的是,这等于是将己方的兵力扩大了两倍,真可谓是一石二鸟。



………【第三五一章 轻松拿下】………

    众将睁大眼睛,简直匪夷所思,这样的办法为什么都是大帅家的人能想出来呢,难道跟大帅朝夕相处便可变得聪明多智么?可是自己这帮人跟着大帅这么长的时间,也没觉得变聪明多少,难道必须是大帅过的女人不成?众将的眼神中带了些暧昧。

    韩暮可没心思猜测他们在想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带众人走回室内,手腕一翻,手中多了一件小巧的武器,众人一看那玩意都傻了。

    这是一架缩小了的十字弩,小到只有两掌并拢那般大小,精致小巧,显得特别的可爱。

    “大帅,儿子没出世便做好了玩具了么?想不到大帅居然是和慈父啊。”孙无终眨巴着眼睛道。

    众人轰然大笑,纷纷道:“大帅将门虎子,世子以后定然也是英雄豪杰,大帅这么早便未雨绸缪,可谓用心良苦啊。”

    韩暮翻翻白眼,骂道:“你们这帮猪脑子,现在是什么时候,我还有心思给未来的儿女做玩具么?”

    孙无终瓮声瓮气的道:“大帅这不是玩具这是什么?这么小的一个玩意难道还能射杀人不成?”

    韩暮轻叩扳机对准孙无终道:“孙无终,那你就来试试。”说罢扣动扳机,只见数道乌光“啪啪啪”擦着孙无终的脖子射往他的身后,孙无终身后是一只壁橱,面摆放着数十具茶盅,便听到身后的茶盅碎裂之声大作,碎瓷片到处飞溅。

    孙无终吓得一缩脖子,回身看时,只间数支乌黑的小箭打破茶盅钉在柜子,兀自颤动着。

    众人大惊,忙道:“什么玩意??怎么这般威力巨大。”

    韩暮哈哈笑道:“小型手弩而已,不过经过我的改良,箭支弓弦都做了改装,模样也变小了,挂在身后毫不碍事。最主要的是根本无需带箭支,只需带箭匣子便可,这种箭匣里边可以盛放八只弩箭,扳动旁边的机轴每次可以让两只弩箭卡在槽内,扳动扳机可以连续射出两只小箭,五十步之内只需瞄准敌人,便可弹无虚发;箭匣射空可以卸下重新换另一只箭匣,用在肉博战中也是极为实用,怎么样?还有人说他是玩具么?”

    孙无终张大嘴巴,一把抢过手弩道:“这不就是诸葛孔明发明的诸葛弩么?只是大帅这个比他的更加小巧方便,而且弩箭也携带的更多。大帅神人呐,给我一只,你肯定不少。”

    韩暮啐道:“你当这么好做呢,我花了一晚功夫和木工坊一起熬夜才做出来这么一支,这次大战是派不用场啦,为防机密泄露,这东西还是我先拿着,袁大哥稍后选几百老实持重的士兵去咱们新建的北府军校,我亲自教他们制作,回来之后要大批制作,以后北府军士兵要人手一只。”

    袁岗兴奋的道:“遵命。”

    众人忽然觉得大帅简直就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宝藏,里边随便翻翻便是重宝,问题是还不知道他还有多少宝贝没有掏出来,跟着这样的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困难,什么叫气馁,什么叫无助;这些名词应该统统的属于与北府军为敌的对手才是。

    ……

    桓温十万大军行军五日后到达淮南郡境内,十万大军如同蝗虫过境将长江南岸的诸多州县搅合的鸡飞狗跳民无宁日。

    五月四日,大军抵达芜湖城外,芜湖城城门紧闭,吊桥高悬,城墙空无一人。

    前锋将军桓熙派人在城下鼓噪半日也没人搭理,急切间派人向桓温请计,桓温大手一挥:“攻下!芜湖县已归属叛臣韩暮麾下,不必跟他们客气,拿下芜湖城之后正好作为我军粮草中转之用,如遇抵抗格杀勿论。”

    桓熙得令,做了精心的准备,投石车床弩悉数阵,骑兵弓箭手,步兵工兵全部待命而动,这是讨逆第一战,一定要好好表现。

    休整半日后,下午未时,投石车开始朝城头城内倾泄石块,稍后在弓箭手的掩护下,工兵迅速负者沙包将芜湖县不宽的东门护城河填平,之后两万士兵一哄而蜂拥爬芜湖城头,动作干净利落漂亮之极。

    然而大军冲入大街小巷一通搜查之后,却发现城中竟然空无一人,连一只鸡一条狗都没有;这让这场辉煌的胜利蒙了一层阴影,更为郁闷的是,投石车砸下的成堆的大石堵塞了东城门的进口,为了稍后的中军和后军顺利进入,桓熙不得不忍受着士兵们的抱怨命他们将石块一个个的搬走。

    “***,兴师动众,也不派斥候侦察一番,最不济也要去乡间找几个百姓来问问情况啊,画中老虎不吃人,样子倒满难看。”

    士兵们边搬石头便骂道。

    但是无论如何,芜湖城算是攻下来了,韩暮的淮南郡总共就芜湖城和巢湖城这么两座,攻下一个就少一个,渡江往八十里便是巢湖城,这算是在韩暮把韩暮的北府军的大门给砸烂了。

    晚间,城中犄角旮旯都被搜查的清清楚楚之后,桓温的四万中军和桓冲的三万后勤军陆续到达。

    一座空城有一座空城的好处,虽然没有广大百姓山呼海啸的夹道欢迎的荣光,也没有当地官员迎来送往的笑脸,这些让桓温和一种将领们心情有些失落;但是对于普通士兵来说,今晚可以不用受累挖锅埋灶,不用搭建营地,也不用睡在五月湿漉漉的泥地了。

    十万大军入驻,顷刻间便使弹丸小城熙熙攘攘起来,只是全是兵没有民,总感觉有些奇怪;桓温倒是无所谓,他正忙着召来水军统领赵普通前来商议明日调运战船过江之事。

    县衙大厅灯火通明,此刻这里是桓温的帅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二十多名将领站在厅中;桓温据案而坐,面前放着一壶酒正就着一只烧鹅小酌。

    “赵统领,水军现有战船多少艘,可能保证我十万大军明日渡过大江呢?”

    “回大司马,我水军战船原本有两百多艘,但各处沿江防务均需要船,所以能抽调来的便只有一百余艘,每艘船可载三百余人,去除执桨和掌舵等船常备百余人水军可运送二百士兵过江。”

    “如此看来,只需来回五趟便可将我十万大军运过长江去了么?甚好!”桓温点头道。

    “这个……大帅有所不知,两岸码头一次只能停靠二十余艘兵船,江面来往航道也不容许百余条船同时行进;另外……”赵普通话到半截便被桓熙打断。

    “赵统领,你便直接说需多少时间方能运送我大军过江,也好让大司马胸有成竹早早部署。”

    “唔……末将认为最少需五日。”

    “什么?这么久?”桓温怒了,伸手将手中的一块骨头仍到地。

    “是是是,大帅有所不知,除了我先前所说的原因,大军还有诸多物资和马匹粮草帐篷等物,这些东西比人更占地方,而且五月水涨,江面水流湍急,来回一趟最少需一个时辰,夜晚无视线更加不能航行,以稳妥起见还是五六日为好。”赵普通擦着额头的汗道。

    “老夫可没耐性等你五天,限三天时间将我大军运送过江,否则提头来见;老夫也不是不讲理,只要你运八万人,另外两万人和大部分的粮草留在此城,以后你水军的日常任务便是供应我前方大军粮草,这个差事可算轻松?”

    赵普通忙磕头道:“遵大司马命,末将竭尽全力完成,不负大司马所托。”

    桓温笑道:“办好这几件事,待我扫平逆臣之后,你便是水军都督了。”

    “谢大司马。”赵普通欢喜欲狂,赶忙退下做准备。

    说实话,三天运过去八万人和物资器械辎重已经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高官厚禄在望,再难也要办成。

    所谓急中生智,赵普通能在水军中历任都督面前都是红人,这次大军出征还跟着前来混功劳,不能不说这家伙有一套,在苦思半夜之后,赵普通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第三五二章 一块肥肉】………

    赵普通并未和他名字一样是个普通之人,次日一早,在他的指挥下,百余条随军而来的水军战船被击中到芜湖县码头前的江面…

    五里宽的滔滔江面浊浪滚滚东下,游的暴雨已将江面抬升了数米,江面因此也更加宽阔。

    赵普通命手下的几名副统领将船只编编号,先打旗号命一号兵船驶近码头边抛下船锚,并用粗大的缆绳牢牢固定在岸。

    紧接着用二十多块宽大厚实的大木板从岸斜铺到船头,形成一条宽约一丈的大道。

    然后二号兵船和一号兵船首尾相接,中间同样用大木板铺好固定,如此一路延伸过去,一百多条船到了夕阳西下之时已经排到了对岸。

    在江心时费时太多,因为激流凶猛,船只光靠船锚根本停不住,所以还需要有水军打浆,千辛万苦间才将木板固定好。

    等到北岸的最后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