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千年帝国的兴亡-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是,在这片泥泞的土地上,他们是如何固定住那个大家伙。让火炮不会在shè击后因为反作用力而离开固定位置的。”

    “你不知道吗?这批173mm火炮的制退器与牵引架是合为一体的,牵引架甚至比炮管还要长上许多。在展开火炮的时候,后部牵引架直接着地,负责火炮制退。而前方装有轮子的炮架则依靠下方的液压器支撑。制退器与炮架的链接处同样采用液压系统,以减轻后坐力对炮架的冲击。就像这样……”古德里安将自己双手中指顶在一起后,微微翘起左手,“我的左手就是炮架。拖曳时整根炮管躺在牵引架上,成一直线。火炮展开后看上去就像个被强制弯曲的狭长铝盒,倾斜角上再伸出根水管……”放下双手,古德里安苦笑着摇摇头,“我第一次见到时,还以为这是根放在牵引架上的炮管。”

    “那如果要左右调整shè击角度时怎么办?”

    “那就麻烦了。”古德里安双手一摊,做了个表示无奈的动作,“那就需要装甲车帮忙了。所以这一批173mm火炮是元首为了那支武装党卫军在苏联泥泞土地上特别改造的。我敢保证,只要等大地一干燥,他就会换回那些常规火炮。”

    “这还真是差别待遇啊……在我们连155mm火炮都固定不了的时候,他们居然有特别改造的173mm火炮提供支援。”

    古德里安看了眼身边的副官道:“不要羡慕他们了。如果你和他们一样,一直冲在最前面。我敢保证你也一定会得到这种特殊待遇。”

    “也是……”在古德里安的注视下,他的副官一个苦笑。

    再次举起望远镜看了一会儿,古德里安道:“我们回去吧。那群小家伙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不看到最后吗?将军。”

    “不用,连E50都冲上去了,他们肯定不会有任何问题。”只是这个装甲兵之父一边摇头,一边不同嘟哝道,“再看下去,我不仅会得心脏病,还会得高血压的。浪费啊~浪费啊~”

    6天时间,就在斯摩棱斯克的西方方面军终于出击的时候,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已经向北跑了170公里。硬生生在加里宁方面军身上开出个大洞。跟在他们后面的步兵更是从这个缺口鱼贯而入,将西面来不及撤退的3万苏军一举合围。不过德军并没有对这些包围圈内的苏军立刻展开围剿。而是在确定他们不会对北上的部队左翼产生威胁后就这样互相对望着。

    在这6天时间内,科涅夫不停调动部队。他先是将前方过于分散的部队向东撤退,重新集结。见德军攻势过猛,立刻又让部队让出一条路来,放德军通过。

    科涅夫有他自己的苦衷。冬季反攻中加里宁方面军一直冲在最前面,他的部队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等南面的西方方面军占领斯摩棱斯克后,加里宁方面军中的jīng锐又被抽调到西北方面军中,负责进攻波罗的海三国。

    加里宁方面军与他北面的西北方面军、南面的西方方面军相比,就像个后娘养的孩子一样。人员,装备,武器都优先供给给他身边两个兄弟,而这只损失最大,最需要休息的部队却拖着他那残破的身子依然面对正面的德军。

    谁都没想到,理论上应当向着斯摩棱斯克与西方方面军猛攻,以确保后勤补给线的德国zhōng yāng集团军群居然会不顾补给,绕开斯摩棱斯克猛攻加里宁方面军。缺兵少粮,却这个,却那个,什么都却的加里宁方面军在前几天被德军打得毫无反手之力。不过什么都缺的加里宁方面军唯一不缺的就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官。

    在经历初期的混乱,科涅夫完成部队重组后,加里宁方面军在他的带领下开始反击了。他们避开德军主力,不停袭击德军部队后方。不停的sāo扰xìng攻击,打得德军颇为不适。不过德国人好像铁了心一般,不顾后方部队遭到攻击,依然执意向北突破。让科涅夫的行动看上去,与其说是阻挡德军前进不如说是拖延德军前进速度更合适。



………【第一百十五章 列宁格勒(12)】………

    正是德军这种执意北上的行为,后来当朱可夫回到苏军最高指挥部时,以学会征询手下将军们意见的斯大林曾询问过朱可夫:鉴于科涅夫未能完成阻挡德军的任务,是否应该将他从这个位置上解职并送交军事法庭。

    而朱可夫很干脆的回答道:“我与伊凡·斯捷潘诺维奇同志合作过。我对伊凡·斯捷潘诺维奇同志很了解。没能阻挡住德军不是他的错。说实话,在当时情况下我想不会有人做得比他更好。”

    因为朱可夫为其开脱,科涅夫避免了被送上军事法庭的结局,暂时依然出任加里宁方面军总司令的职务。不过我们的主角恐怕更希望这个麻烦人物死在契卡行刑队枪下才是。就像他希望罗科索夫斯基、马力洛夫斯基、瓦杜丁、朱可夫全都死在斯大林的命令下一样。

    等命令等到不耐烦的罗科索夫斯基在接到命令后,第一时间指挥着他的第4集团军冲出了斯摩棱斯克,跟着德军北上路线开始追击。

    在罗科索夫斯基指挥下,第4集团军中将手中仅有的一个不满员的机械化军——第4机械化军放在最前面,这个机械化军由一个新组建的第67坦克师与一个仅有数量轻型装甲车的机械化步兵师组成。这个机械化军不顾为其掩护两翼的友军还未到位,便向北一路猛冲。其实罗科索夫斯基是想等部队补充更完善,坦克数量更多后再追击德军的,可见德军的突破速度快到似乎用不了几天时间就能将加里宁方面军拦腰截断后,罗科索夫斯基坐不住了。

    德军放弃了他们jīng心修筑的防线,又主动将他们的补给线暴露在自己面前,更是一头深深扎入加里宁方面军战区内。罗科索夫斯基不想放弃这个大好机会,一个消灭德军的大好机会。

    不过前进了没多久,第4集团军便不得不放缓了前进速度。除去补给不足的因素外,队伍中那些冬季刚刚补充进来的新兵们成了另一个麻烦。

    前文已经数次提到过,苏军在占领了斯摩棱斯克后他们冬季反攻的第二阶段将目标放在了波罗的海三国,伏罗希洛夫的苏联西北方面军成了主角。南面的加里宁方面军与西方方面军中,那些在4年德军摧古拉朽般攻势中幸存下来的部队被抽调到了西北方面军中。顶替他们位置的是后方刚刚组建的新部队。

    这些新补充上来的部队或许在武器装备上比那些离开的部队要jīng良。但还是那句话,一只部队的战斗力不是光靠钱就能养出来的。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好处。他们jīng力充沛,无所畏惧,做起事来从不瞻前顾后。

    第4集团军在得到罗科索夫斯基的命令后便向着认准的前进方向一个劲猛冲。第4机械化军更是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rì夜兼程,仿佛一心想着在第2天就能追上德军装甲兵身后的步兵。

    第4机械化军的目标达成了。他们如愿以偿的在离开斯摩棱斯克天后便遭遇了德军。不过他们遇到的德军不是他们预想中的步兵,而是早已等的有些不耐烦的德国装甲军。

    苏联第4集团军在距离斯摩棱斯克北侧公里处遭遇到了霍特的第装甲集群。

    第4机械化军遭到德军第装甲集群中的第9装甲军的伏击。

    第4机械化军中小伙子们驾驶着kv

    5与少量t4在bt-7的陪伴下一字排开,不讲究任何战术便冲向面前的德军。

    早就见识过苏军坦克“凶残”xìng能的德军在稍作接触后便立刻向身后的树林退却。年轻人容易冲动的缺点立刻暴露出来。年轻的苏军士兵们一见对面的德军后撤,便立刻高喊着“乌拉!”向退却中的德军展开追击,一头扎进树林中。

    见苏军不顾一切冲入树林,第9装甲军中的两个装甲师立刻依照早已安排好的路线,从另一边跑出树林袭击苏军后方,而早已躲在树林中的机步师则用手中所有能动用的火炮向面前的苏军坦克频频shè击。

    第67坦克师这群没有上过战场的菜鸟被突然而来的攻击打得晕头转向,缺少经验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反坦克炮弹是从哪里飞来的。跟在坦克身后跑入森林的步兵则被机枪压制。

    第9装甲军在冬季没有得到优先补给,他们手中的反坦克炮都是7口径这种应该被送回熔炉重铸的老爷货。7炮弹砸在kv

    5与t4的装甲上,引来一连串“乒乒乓乓”声,将坦克内的苏军坦克手们吓得不轻。

    kv

    5与t4能无视着片弹雨,但bt-7就没这么幸运了。这种重5吨,以快速为目标的坦克或许在整个bt系列中是最优秀,最变态的。但是放眼整个苏德战场,正面装甲才22的防御力实在不够看。7反坦克炮无论是从侧面还是正面都能轻易击穿它那如纸一般薄弱的装甲。

    苏军坦克缺少无线电配置的缺点再次暴露,加剧了整个67坦克师的混乱。bt-7在德军火炮下一一停下前进的脚步,kv

    5与t4像急红眼的公牛四处乱窜。跟随坦克行动的步兵则像无头苍蝇般到处寻找掩护。

    菜鸟们在遭遇突然袭击又缺少统一指挥的情况下,容易陷入混乱的缺点暴露无遗。经验丰富的老兵们或许可以凭着丰富的战场经验来避开这一混乱,不过新兵们却只知道靠着手中现有的一切来各自为战。有人向左跑,也有人向右跑。有人爬在掩体后一动不动,也有人试图去寻找德军火炮。指挥官找不到他的士兵们,士兵们也找不到他们的指挥官。原本还算团结在一起的第67坦克师的红军士兵们像一团散沙般混乱。

    如果不是因为霍特手中实在是兵力不足,第9装甲军完全有能力将面前这个苏军仅有的坦克师完全吃掉。霍特也想这么做,只是第9装甲军实在有心无力。一击得手后霍特遵照先前得到的命令,让第9装甲军自动向西退却。为之后袭击苏军侧翼做准备。而罗科索夫斯基见自己仅有的坦克师遭到打击后,也有心不甘的向第4机械化军下达放缓推进速度的命令,等待跟随的步兵确保侧翼安全后再行动。

    第4集团军沿着德军开辟出的路线向北追击。而他们追击的德军不顾东侧加里宁方面军的阻击执意向北突破。4月rì,双方前锋部队——“瓦露基利”与第67坦克师之间距离公里。不过这公里也是整个第4集团军与北上德军之间最短的距离。

    德军一边对霍尔姆展开包围一边猛攻,意图在短时间内占领这座城市。负责追击他们的第4集团军则与霍特的第装甲集群战成一团。

    以这条德军北上开辟出的道路为分界线,德军暂时控制的左边在不停袭击苏军第4集团军。加里宁方面军控制的右边则不停袭击北上德军。双方都以拖延对方前进速度为第一目标。

    任海济靠着椅背,向后仰起头看着办公室的天花板。数秒后他将手用的文件一把盖在自己脸上。

    坐在办公桌对面的布劳希奇与哈尔德两人看着自己的元首。依然穿着国防军军装的艾瑞卡双手捧着速写板,静静地站在任海济右手边。元首办公室内只有挂在墙上的时钟发出的“嘀嗒”声。

    纸张被捏成一团时发出的细微声响取代了秒针行走时的“嘀嗒”声。在布劳希奇与哈尔德两人的注视中,艾瑞卡挪动脚步微微靠近任海济。之后这个女孩突然一手拍在任海济的右手上,将那张正逐渐变成一团“废纸”的文件抢救下来。

    “哥哥,请不要再加重我们的负担了。”艾瑞卡居高临下瞪了任海济一眼,同时将几乎快被捏成一团的文件铺在速写板上用手尝试抚平。

    看着女孩那双漆黑的眼睛与微皱的眉头,任海济微笑着说:“抱歉,抱歉。”

    “哼~”艾瑞卡用轻哼一声作为回答。这个聪明的女孩从他哥哥的表情上轻易看出,她的哥哥没有任何反省的意思。再次瞪了眼任海济,艾瑞卡向一旁推开半步,再次回到了她原先站着的位置。

    用右手揉了揉眼睛,任海济将原本望着天花板的视线重新移回到布劳希奇与哈尔德两人身上。

    “我的元帅,陆军做得很好。你们果然没有让我,让德意志失望。”

    得到任海济的肯定,布劳希奇原本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想得到现任元首的夸奖与肯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过还没有到松懈的时候!”任海济的一句话立刻又让布劳希奇的表情僵硬起来,“zhōng yāng集团军群与北方集团军群分别占领霍尔姆与普斯科夫只是第一阶段中最基本的一点。我可以预想到苏军在见到我们分别占领这两个城市后的反应。”用手轻压着自己的太阳穴,任海济斜眼看着布劳希奇,“苏军会加强对于拉脱维亚的攻击,意图将我们的北方集团军群完全击溃……这只是时间问题。北方集团军群在之后的战斗中将承担更重要的任务。”说到这,任海济的话停了停。他双眼紧盯着布劳希奇道,“我的元帅,关于这点陆军是否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当然,我的元首。为了这最终目标,我们已经准备了个月。”

    看着布劳希奇就差没拍胸脯做保证的严肃神情,任海济微笑着说:“还是不要太松懈。我们可不像苏联,有犯错的机会。”

    “是的,我的元首。”

    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任海济沉默片刻后再度开口道:“我的元帅与将军,以苏军当场就识破我们的意图为前提,再次推演一下我们的计划。”

    布劳希奇与哈尔德两人同时站起身道:“一切如你所愿,我的元首。”

    艾瑞卡在向着办公室内三人点头致意后先行一步离开了办公室,去准备放置地图的作战会议室了。这个聪明的女孩不需要他的哥哥将每一条命令说得清清楚楚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第一百十六章 列宁格勒(13)】………

    德军两个集团军群几乎在一天时间内先后占领霍尔姆与普斯科夫立刻引起了苏军注意。没有人认为这只是个单纯的巧合。

    沙波什尼科夫再次扑到地图前与瓦杜丁两人开始猜测德军的目的到底是哪里。霍尔姆的陷入意味着沙波什尼科夫的推断已经不成立了。

    如果德军目标依然是夺回斯摩棱斯克,那占领霍尔姆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啊,没错。经过霍尔姆的那条铁路线或许的确可以给予运输补给困难的德军少许帮助,但前提是由zhōng yāng集团群出发到霍尔姆的这条补给线依然在德国人控制中。

    瓦杜丁的推测只能算是对了一半。

    如果德军目标是维里基耶路基地区,现在霍尔姆的沦陷只能说是德军的行动完全失败。这片区域除了霍尔姆,几乎全在苏军手中。

    加里宁方面军就如汹涌的cháo水般在德军经过之后立刻又堵上了这条通道。随后与对面的第3装甲集群遥遥相望。北上德军的退路已经被加里宁方面军完全掐断了。无论这么看,这些北上的55万德军就像在汪洋大海中的一片孤舟。盘踞在名为霍尔姆的这艘四周都是红sè浪cháo的小船上。

    苏军的侦察机rì夜不停的飞抵霍尔姆上空,尝试摸清德军的行动目标。然后在德军地面防空火炮与Bf109G的攻击下匆匆传回微不足道的的信息。

    将放在一旁的咖啡一饮而尽,瓦杜丁用手揉了揉自己发红的双眼。

    “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同志(沙波什尼科夫)……”瓦杜丁的话语中略显疲惫,“德国人的行动很奇怪……”

    “嗯。”沙波什尼科夫依然紧盯着地图,“至少50万人的军队……就算他们来一场实打实的战斗也够我们头疼的……”

    “问题就是这里,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同志。”瓦杜丁用手中的铅笔指着地图道,“这么多人,他们完全能将加里宁方面军向东驱赶,然后彻底占领维里基耶路基地区。在确保补给线后向维亚济马推进。”

    用手无奈地压了压两眼间的鼻梁,在微微摇头后沙波什尼科夫略显失望地说道:“尼古拉·费奥多洛维奇同志(瓦杜丁),我不得不承认你之前的判断是正确的,很遗憾在德国人刚开始行动的时候没能赞同你的想法。”

    担心自己的老长官,苏联红军的老英雄因为之前判断失误的事而丧失信心,瓦杜丁立刻岔开话题:“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同志,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将视线放在目前的局势上。已经过去的事再讨论也没有任何用处。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同志让我们一起看看现在我们该怎么做。”

    沙波什尼科夫笑着摇了摇头。这个今年就60岁大老元帅在为他的祖国又诞生出一个比他更优秀的年轻指挥官而高兴的同时,又感觉有些失落。

    长江后浪推前浪……后半句是什么?当然是前浪死在沙滩上。

    “你是对的,尼古拉·费奥多洛维奇同志。”沙波什尼科夫重新将视线固定在地图上,“你说的没错,德国人的行动很奇怪。根据之前伊凡·斯捷潘诺维奇同志(科涅夫)送来的报告,德国人的军队中出现了新型坦克。”沙波什尼科夫说着从一旁参谋手中取过一份文件翻阅着,“这种新型坦克的xìng能远超过我们苏联红军的任何坦克。然后问题就在这里,这样一只集中了最新锐武器的部队,难道真的甘心待在霍尔姆吗?再加上你之前所说的人数问题。他们很可能是以霍尔姆为基地,为之后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但是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他们的补给……”瓦杜丁用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圈,“从西面通往霍尔姆的路线有多条。但这些路线上每rì运送的补给量有限。根本无法满足这些德军的要求。如果要以霍尔姆为据点,为之后的军事行动做准备。他们能动用的部队数量有限。前提还是那些留在霍尔姆的驻防部队没有任何行动。”

    将手中的文件递还给站在一旁的参谋,沙波什尼科夫笑着道:“你看,绕了一圈不是又回到最初的问题上了吗?德国人这样不顾补给线,执意跑到霍尔姆到底是为了什么?”

    整个苏联红军参谋总部在不停猜测,意图判断出德国人的目标在哪里。可斯大林等不下去了。

    德军占领霍尔姆意味着他们已经突破了加里宁方面军的重重阻拦,跑到西北方面军的侧翼。这让整个西北方面军的战略中心不得不转变。不过部队集结再重新部署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拉脱维亚境内的德军还在与苏军jīng锐对峙,让伏罗希洛夫在调兵遣将上有些束手束脚。

    一天之内,斯大林三次询问沙波什尼科夫,是否已经判断出德军的行动方向?是否可以开始调整西北方面军的战略中心?甚至是否能依靠现有的兵力,将这些德军一锤砸死?

    沙波什尼科夫没能回答斯大林的询问,这让这个dú cái者很不满。然后他又想到了没能阻挡住德军北上的科涅夫。疑心病甚重的斯大林像当初马力诺夫斯基在哈尔科夫吃了败仗后一样,开始怀疑科涅夫是不是避而不战,故意让德国人通过的。

    至于科涅夫的报告中,加里宁方面军的部队完全挡不住德军新型坦克的报告被斯大林选择xìng忽略了。

    在科涅夫的报告中E50很强。强到什么程度?它能在200米距离上承受苏军小口径反坦克炮对其侧面装甲的shè击。强到苏军的的PTRS-41反坦克枪即便在50米距离上也shè不穿它的侧面装甲。强到KV1/85、T34还未进入shè程就被它直接击穿。

    E50的出现完全颠覆了古德里安在装甲兵突击教程中的作战方式。在遭遇反坦克炮shè击的时候,它根本无需停下脚步用同轴机枪为去清理反坦克炮的步兵提供掩护。它只要加速就能在苏军小口径反坦克炮两次shè击的间隔将面前的反坦克炮直接碾成废铁。

    对于遭遇过E50的苏军士兵来说,如果不是指望shè穿驾驶员观察口或是打断履带。唯一能产生效果的就只有85mm高shè炮。这还是E50在1000米内时才会有效果。

    采用掺有硅的复合装甲让E50的重量比预想中要轻上许多,于是德国坦克设计者们将空余的重量全部用在了装甲上。造就出一个比历史上防御力更强的E50,至于E75……暂时还没有正式交战记录。

    在沙波什尼科夫与瓦杜丁为了判断德军行动方向而伤透脑筋的时候,斯大林也不轻松。不久前驻苏联的英国大使通过莫洛托夫向斯大林递交了德军的行动报告。

    在北非的德军居然占领了哈尔法亚隘道。通往亚历山大港的道路已经畅通无阻。

    这个消息让斯大林如坐针毡。先不论德国人在短时间内解决北非战斗后,能将那些部队调到苏德战场。光是想到没有英军牵制的德国空军很快就能控制住黑海出海口,就让斯大林提心吊胆。更不用说德国陆军通过土耳其翻越高加索山脉的可能xìng了。

    让陆军从土耳其翻越高加索山脉?可能吗?似乎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不过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谁知道德国人在他们那个新元首带领下会不会做出这种疯狂的举动。

    根据英国大使带来的消息,似乎希望苏联能在欧洲战场上再加把力,迫使德军停止在北非的行动。

    对于英国人的要求,斯大林气得他鼻子下的大胡子直抖。

    好啊~说是共同对抗德国法西斯。可现在无论怎么看都是苏军一人在对抗德军。从41年开始到现在,交战最激烈的是苏联,伤亡最大的是苏联,战绩最多的也是苏联。你们英国人在干什么?你们西方同盟军在干什么?

    斯大林一时间甚至认为这是西方各国的陷阱,为的就是让苏联与德国拼得两败俱伤,然后这些西方各国可以从中得利。

    能成为一代枭雄的国家领导人没一个是傻瓜。虽然斯大林对英国人不放心,不过他还是知道在面对共同敌人的时候,无聊的内斗是不允许的。于是他在向英国大使表达将于德国战斗到底的决心的同时,也乘机向英国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苏军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东迁的工厂还没能恢复正常生产。武器、弹药、食物都十分匮乏。英国人应当将更多的物资经由北极海努力送往苏联。其次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苏军面对的巨大压力。

    苏联人在伤脑筋,德国人也在伤脑筋。

    对任海济整个计划一点也不了解的德国zhōng yāng集团军群北上部队在占领霍尔姆后发生了小规模sāo动。德国zhōng yāng集团军群总司令博克甚至直接致电陆军统帅部,询问是不是想将那55万人的军队送给苏联人。

    与沙波什尼科夫等人一样,古德里安也在不停猜测这次行动的目标到底是哪里。当然与这个看不见的目标相比,更让他头疼的是整个装甲集群中的弹药问题。

    望着一旁公路上高速驶过的半履带装甲车,古德里安用手捂着脸不停摇头。那些半履带装甲车上原本装满着各种物资,现在至少有半数车辆是空的。虽然在霍尔姆缴获到一定数量的苏军物资,不过对整个军团来说是杯水车薪。

    “古德里安将军,你要相信齐格飞。没有问题。”见古德里安捂着脸不停摇头,站在一旁的克莱茵笑着说,“放心,我们‘瓦露基利’有属于我们的自傲。我们是不会去抢劫友军的。”

    克莱茵没心没肺的笑容让古德里安将脸捂得更严实了。

    站在克莱茵身边的凯尔低声提醒道:“少说两句。别再给齐格飞丢脸了。”

    看着身边这两个德意志最年轻的将军,古德里安在心中暗道:我最怕的就是你们了……

    没花多大力气便占领霍尔姆的德军表面看来风光无限,不过真实情况似乎只有德国人自己知道。



………【第一百十七章 列宁格勒(14)】………

    对于古德里安来说,最令他头疼的或许不是将他们团团包围的苏军。而是就在他身边那两个德意志最年轻将军所代表的“瓦露基利”。即便早就预想到“瓦露基利”的弹药消耗远超于普通装甲师,即便早就为此做好了准备。可当古德里安亲眼看见那些原本装满物资的半履带装甲车变得空空如也,依然让他眼皮直跳。

    古德里安似乎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这两个德意志最年轻的将军还和他最初见面时一样,没有被任海济带坏。soudu.org

    一说到“抢劫”这个词,被任海济带坏的“瓦露基利”可是用发着绿光的双眼盯着身边每一个人——也不管被他盯上的是敌军还是友军。这种疯狂的行为为他们在友军中赢得了“芬里尔”的称号。传说中的魔狼可是连天地都能吞噬。

    不过对于“瓦露基利”的“抢劫”举动,各军团的指挥官们都持理解态度。只要自己队伍中的补给够用,他们对此也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谁让这支部队总是冲在最前线,承担着敌人最猛烈的攻击。毕竟在传说中,魔狼第一个吞噬的可是阿萨神族的众神之主奥丁啊。

    “好了,凯尔相信我。我说得是真的。我对他们的补给没兴趣。”克莱茵也不看站在另一边的古德里安,向着凯尔耸耸肩道,“说实话,他们队伍中的那些东西,没有多少我看得上眼的。”

    凯尔与古德里安同时用手捂着脸。

    在见到克莱茵一脸严肃的向自己保证不会去“抢劫”友军,凯尔一时间还松了口气。可后半句一出立刻让凯尔觉得自己的脸都丢尽了。克莱茵之所以保证不去“抢劫”友军,并不是因为他有多高尚,而是因为他根本看不上其他队伍中的装备。或者说其他队伍中的装备不适合“瓦露基利。”

    凯尔敢保证,一旦情况需要克莱茵绝对会变得和他另一个好友一样。

    无视凯尔与古德里安用手捂着脸的举动,克莱茵将双手环抱胸前看着在公路上行驶的车队。

    “古德里安将军阁下,完成补给大约还需要一个小时。补给完成后,‘瓦露基利’就会立刻出发。”

    看着克莱茵严肃的侧脸,古德里安在心中道:和齐格飞一样。当这群小伙子们收起那张玩世不恭的笑脸后,他们就是个完美的军人。

    “虽然很不想这么说,但是依照得到的命令来看……”古德里安的话停了停,“一切拜托了。”

    古德里安的话让克莱茵与凯尔同时笑了起来。

    “一个人在得到远超于常人的力量同时,也必须肩负起与力量相同的责任。力量越大,责任也越大。更何况……”在与凯尔对视一眼,确定对方眼中的笑意后克莱茵接着道,“更何况,谁让我们摊上个麻烦的老大呢?”

    “瓦露基利”的驻地上,尤利安看着他的驾驶员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燃油灌入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