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郑屠-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纯赡芑犷呦帐帐懿灰逯谱曰偾俺棠兀

据说抢着给张邦昌送礼的人都从他家门口排到两条街以外了,张府却愣是大门紧闭,一概不收,张邦昌本人出门都要从后门偷偷走。

又据说张邦昌的小儿子在他一个朋友家里吃了顿饭,吃饭倒没什么,只是回来的时候又“友情”接受了那朋友送给他的一张名人字画,这可闯了祸,回去被张邦昌一顿训斥,当天夜里就把那幅字画连同那顿酒钱还回去了。

无论怎么看,张邦昌都是世间少有的清廉之官。

这些信息反馈到赵桓那里,赵桓这才放了心,越看张邦昌越满意起来,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既清廉,又愿意给自己办事的好宰相,但他却不知,像张邦昌这样的宰相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不如耿南仲、唐恪之流,最起码那些人带给国家的危害是显性的,还有办法预防,而像张邦昌这样的所带来的却如隐形的毒药一般,慢慢的麻痹着大宋和赵桓的神经,让他们在悄无声息间毫无所觉的步入深渊!

※※※

大辽方面,耶律延禧在前两年的危机时刻也确实清醒过一段时间,无论是重用能臣,还是做出联夏抗金的举动都非常的及时和正确,让他的臣民重新看到了希望,但怎么说呢,有些人就像狗一样,永远改不了吃屎的毛病,这几年,因为辽、金、夏、宋、南京道与大华国形成了数足鼎立的局面,让原本已岌岌可危的大辽终于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喘息之机,耶律延禧好不容易再度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先把中京的行宫正式升级为皇宫,既然升级了,皇宫就该有个皇宫的样子,为了达到与上京的皇宫同样的规格,他竟从军费中拨款进行修缮扩建。而等皇宫修好了,里面没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怎么能叫皇宫呢?他又在中京与西京内大肆选拔女子入宫服侍他,继续过起了比曾经在上京时更加骄奢淫欲的生活!

这还没完,耶律延禧不知是出于什么思考,居然认为夏国已经完全离不开他,而他作为帮助夏国抵挡金国与大华国的屏障,理应从夏国获得更多的援助,于是他对夏国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从钱粮到军队,无所不要,李乾顺刚开始时还并未觉察出什么,能满足的都尽量满足了,后来听说自己援助他的军费居然被他挪用去盖皇宫,自己援助他的粮草居然被他拿去卖了换钱好铺张奢侈的享受,简直气的肺都差点炸了!

李乾顺似乎有点想通了为何曾经在自己眼中无比强大的大辽帝国居然会以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没落至此,耶律延禧这个昏君绝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此时,来自夏国国内反对辽夏结盟的声音也是愈发的高涨起来,他们认为当前辽国与宋国的衰落已是不可更改的事实,未来将是大金与大华两个超级大国的天下,夏国要想继续像以前那样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必须尽快另谋出路,依附于其中一个大国,而不是被辽国与耶律延禧拖下水。

两大国中,咱们与华国那是血海深仇,自然不行,那唯一的选择就是金国了,咱们虽然援助了辽国,可与金国还没有打过什么死仗,并无深仇大恨,现在去跟金国讲和还来得及,若再继续等下去,一旦真的开战,咱们就与金一点退路也没有了,到时候,两个超级大国都视咱们为眼中钉,肉中刺的话,咱们还怎么可能有生路?更关键的是,咱们夏国本来就是个穷国,靠着贫瘠的大漠戈壁养活自己都很困难,耶律延禧又是个贪得无厌只知荒淫享乐的昏君,咱们把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那点钱粮都援助他供他享受去了,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以往,李乾顺并不会接受这些建议,但眼下耶律延禧过分的举动终于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李乾顺做出决定,派人带着他的亲笔信偷偷去金国,表达想成为金之藩国的意愿。

夏国的使者饶了一个大圈抵达金国,见到了完颜阿骨打,完颜阿骨打对李乾顺的依附之举惊喜异常,如此一来,有了夏军的里应外合,再灭辽岂不是易如反掌,而且又能为自己拉到一个强援!

但由于南京道和耶律定的前车之鉴,完颜阿骨打吸取教训,他给李乾顺回信说,若真想归顺我们大金当然可以,我们也愿意接受,但你们必须首先拿出诚意来,让我们能看到你们是真心反辽归金,而不是欺骗我们。

许久之后,李乾顺收到消息,又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再度派出使者秘密使金,承诺将完全配合金国的行动,只要金在灭辽之后能将辽的部分国土割让给夏国。

完颜阿骨打再度收到信,看罢大笑不止,当即同意了李乾顺的要求,两国秘密签订了协议。

大华四年四月,在耶律延禧及成安公主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正在辽国境内的十万夏军突然倒戈,攻击辽军,并引金军入境,辽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加上耶律延禧的无道,辽军中选择为国战死者甚少,选择降金或降夏者众多,辽国的国土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沦陷在夏金两军之下。

耶律延禧得到消息,仓皇逃出中京,一路向西逃窜,但这次他却没有那么幸运了,在应州附近为金兵截住被俘,消息传出,辽国上下更是全无斗志,金军一到便献城投降,就这样,仅用了不到一个月,辽国仅存的中京道与西京道全部落进了金国与夏国手中,消息传到夏国,成安公主在悲愤中自尽,据说李乾顺伤心不已,仍按皇后礼葬之。

而由于夏国的倒戈与辽国的被灭所发生的时间太快,根本不足以给郑飞反应的时间,当郑飞得到消息时,堂堂大辽早已不复存在,在原本大辽的国土上,只留下金、夏与南京道对峙着,金夏两国的下一个目标,将不是南京道,就是宋国。

郑飞知道,这一刻终究是来到了,最后的决战,是时候打响了!

第七百五十四章 民族的脊梁

辽国轰然倒塌被灭国的消息很快传遍四方,为此最高兴的却是大宋,太宰张邦昌、尚书左丞李棁等人立刻向赵桓进言,说辽已灭,而我大宋与金素有盟约,金又与华国积怨甚重,当是我大宋与金再度结盟,借助金军共击郑贼,收复国土的最佳时机。

这份进言也在朝中引起了一片响应,但也有人表示了反对,中书舍人安尧臣等人进言,说,契丹如狼,女真如虎,老虎比狼可怕不知多少倍,如今狼被老虎杀死了,咱们防范老虎还来不及呢,怎么还能主动放老虎进自己的家门呢?至于华国,虽为国贼国敌,但与咱们毕竟已经停战四年之久,一直相安无事,他们现在又有外敌的威胁,短时间内更不敢对咱们怎么样。实际上,来自他们的威胁还要小于金国,因为大家毕竟同宗同族,凡事不会做的太绝。所以,咱们最应该做的是继续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发展自己,先立足自保,再图收复国土,既不可惹祸上身,更不能引贼入室!

若是能用长远的目光审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建议,定然能够看出,安尧臣等人的建议要更稳妥也更合理,但此时的赵桓已被整个朝廷从上到下的欺瞒与谎报蒙蔽了双眼,他竟以为当前大宋的实力真的如下边的人呈报上来的虚假数值所表现的那么好,什么钱粮充盈,又什么兵强马壮,尤其对他来说,华国的存在乃是他与大宋的奇耻大辱,他早就想消灭华国,活捉郑临风了,于是,相比安尧臣的“消极防御”,张邦昌等人的“积极行动”更合赵桓的心意,赵桓当即下旨遣使赴金,商议结盟共击华国。

※※※

不久,完颜阿骨打在得知宋国的使者已到,正在宫外等候召见,请求与己结盟共击华国的消息后竟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并对身边的众人笑道,“朕正犹豫不决,宋国竟然主动送上门来了,真是天助我也!”

金国满堂文武也都是开怀大笑,这些日子,他们一直在为接下来是先攻华国还是先攻宋国讨论不绝,但基本上先攻宋的论调要更重一些,道理很简单,宋弱而华强,挑柿子当然要先拣软的捏,一旦可以攻下宋国,别的不说,便是宋国国内那数以千万计的人口就是最大的诱惑,古代战争,在相当程度上打得就是人口,人口越多,创造的财赋就越多,生产的粮米就越多,积攒的国力就越强,金国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试想,若能以宋之国力再配合金国之军力,天下谁是对手?!

但先攻宋却有个很大的风险,那就是必须时刻提防华国的趁机进攻,如今,宋国居然主动来求他们帮着去打华国,这岂不正中了金国的下怀?

完颜阿骨打立刻下令召见宋国使者,而且还是高规格的召见,以显示金国对宋国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尊敬和友好,宋使乃枢密使冯澥,冯澥面对这种高规格的迎接真是受宠若惊,随后,两国便就结盟展开了谈判,完颜阿骨打一面表达着对宋国的友好,一面又咬牙切齿的表达对华国的痛恨,在这种基调下,他对宋国所提出的各项条件几乎都是满口答应,而他们的条件则很简单,一,待俘获郑临风与耶律采洁后要归他们处置,二,南京道要归他们,三,宋向金年送岁币百万贯。

冯澥简直是大喜过望,他还以为金国会提出什么苛刻的条件,没想到才这么点,他当即表示事不宜迟,他要立刻回国奏请皇帝,不过想来问题应该不大。

就这样,完颜阿骨打又款待了冯澥几天,便也派出自己的特使与冯澥一起去了宋国。

经过长途跋涉,冯澥回到了开封,向赵桓一禀报,赵桓也是大喜,金国的条件简单的都令他无法相信,虽然无法亲手处置那郑临风,但想来其落到蛮族女真人手中必会更加生不如死;南京道无法收回的确可惜,但只要能光复全国,区区一个南京道不要就不要了;至于百万贯岁币,这对大宋来说还不是九牛一毛?

赵桓不禁暗暗窃喜,暗道这女真人也不过是群没见过世面的蛮荒人,才百万贯就满足了,真是可怜。

当即,赵桓下令完全接受金国的条件,两国正式结盟,共击华国。

经过与金使的磋商,共同出兵的计划随即确定下来,由宋国从大名府至河北东路一线由西向东,金从中京道与西京道一面由北向南,共同进攻华国,争取将华国的主力消灭在河北及山东一带。

送走了金使,赵桓立刻下令军队立刻往大名府一线集结,只是出兵就要花费大笔的钱粮,国库明明空空如也,但张邦昌等人为了掩饰,竟虚报巨额军饷以作掩饰,赵桓并未怀疑,还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又在全国再征了一轮重税,朝廷上下为这个决定是欢欣鼓舞,但他们高兴的并不是要出兵攻华了,而是又可以借着征税大发一笔横财。

而这也才是他们极力赞同与金结盟再兴战事的最根本原因。

因为国难财,是最好发的,也是发的最多的!

金使回归金国,完颜阿骨打也随即下令调集军队准备开战,但他并没有按照与宋约定的那样布置军队,而是将重兵囤积于西京,佯攻南京道,实际上却意欲何为实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唯宋不知也!

※※※

宋金再次结盟要对付自己的消息很快就被郑飞知道了,郑飞原本早已做好了与金开战的准备,却不料等来的居然是这个结果,郑飞不禁大骂赵桓与宋国的脑子是被驴踢了,已经在自己手上吃了那么多亏了怎么还是这么不长记性?

经过紧急召开军事会议,所有人都一致赞同了郑飞的推测,宋国这次很有可能是被金国当枪使了,而且不仅是被当枪使,还会引狼入室,最终种下恶果自己吃!

同时也确定,宋国已经无药可救了,大华目前唯一的选择就是坚决迎战,抢在金国之前灭掉宋国,抢占更多的险要关卡,在真正与金决战之前占据有利地势!

随着郑飞一声令下,早已做好准备的五十万大军迅速向河北山东一带集结,源源不断的物资从各地向北输送。

※※※

大华四年九月,宋军与华军再度在大名府一线形成了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九月十日,宋军按照与金的约定,越过边境,向华军发动了进攻,华军也展开了反击,两军在大名府一线展开了搏杀。

但就在这个时候,令大宋意想不到、如坠冰窖的一幕突然发生了,二十万夏军突然出现在西北,对大宋西北发动了进攻,而作为盟友的金军不但没有按照约定同时进攻南京道,反而挥师南下,也对大宋河北两路发动了进攻!

此时,宋军的主力基本都已调往了大名府与华军战斗,西北及河北三路兵力正值空虚,根本无力抵挡金夏两军的突袭,宋军节节败退,大片国土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疯狂沦陷于金夏两军铁蹄之下。

赵桓与宋廷得知后当如当头一棒,彻底乱了阵脚,赵桓这才明白自己是上了金国的当,悔不当初,却已为时已晚。

至九月底,夏军已攻到了他们前所未有的深度————河中府,距离西京仅一步之遥。

金军也攻到了太原府,太原府一破,后面便是一马平川可直达东京!

正所谓祸不单行,此时,在与华军的战场上又传来了一个令大宋绝望的消息,以西军作为主力的宋军在得知西北已失,他们的亲人与家园皆已沦于外族铁蹄之下的消息后,西军上下悲痛欲绝,又在原西军老帅种师道、刘法等人,尤其是本已“遇难”多年却突然横空出世的李纲的劝降下,西军由姚古带头,开始了大规模的倒戈,更有愤怒的士兵冲进帅帐,将主帅刘延庆击杀,西军打开大名府一线的城门,迎华军入城。

消息传来,宋廷彻底大乱,赵桓慌忙分别遣使赴金、夏两军,愿以所失国土为条件乞求停战,但金夏两国根本不予理会,仍旧继续狂攻,不过他们却随即惊讶的发现居然攻不动了,原本不堪一击的宋军居然分别在河中府与太原府重新组织起了防线,阻挡住了两军前进的脚步。

金夏两军不禁大为疑惑,遂派奸细前往两府内部查探,所得来的消息却深深的震惊了他们,原来,在这两府阻击他们的并不是一支宋国正规军,而是掺杂着由前线的溃兵、逃难至此的难民、当地的百姓,还有汉人的强盗、草寇以及就在不久之前还与宋军打得不可开交的起义军所组成的军队!

就是这样一支不分男女老幼,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甚至连武器都严重不足的杂牌军……应该连杂牌军都称不上,只能算是一支“难民”大军,肩负起了本不该属于他们的责任,在国家与民族最为难的时刻,在入侵者面前重铸了一道新的长城!

这还没完,金夏两军随着攻势被阻,他们又陷入进了一个新的麻烦之中,原来在他们已经攻占的地方,汉人开始自发的组织起来抵抗他们,汉人拿着榔头,铁锨,菜刀甚至只是一根树棍与一块石头,便或几人十几人,或百人千人的聚集起来,不停的骚扰金夏两军,骚扰两军的粮道,群杀落单的两军士兵。

当然,这些“进攻”对金夏两军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但不得不承认,也确实如蚊虫叮咬一般令人烦不胜烦,金夏两军暴怒,开始大兴血腥镇压,一乡一村之中只要有一个抵抗分子就要全数屠灭,但收效却甚微,如蝼蚁一般的汉人难民仍旧不知死活的对如巨象一般的他们用自己的肉体与热血阻挡着他们前进的脚步!

他们的牺牲并非毫无价值,在太原府的另一面,郑飞正在指挥着大华军往此赶来,而那些地方的百姓则对大华国的到来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一面,如救世主般热烈欢迎着他们的到来!

金军的一轮攻势再度被击退下去,留下了几百具死尸,但这几百具身穿金服的死尸却在数千具身穿着汉服的尸体中根本毫不起眼,太原府的义军再一次用惨烈的代价击退了金军!

金军一退,布满火烧与石击残迹、裂痕斑斑的太原府大门终于打开了,一群蓬头垢面,面黄肌瘦,衣衫篓缕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如黑乎乎的蚂蚁般冲了出来,开始在满地的死尸中搜索着幸存的同胞,捡拾着金军遗留的刀剑与弓箭,每多捡到一把刀,甚至是一支箭,都能在金军的下一次进攻中,可以让自己参加战斗的同胞手中多一件真正的武器与金兵拼命!

“这里有活着的……是岳小爷!大家快来!”一个声音突然响起,顿时一群人都围了上去,他们在十几名金兵死尸的中间位置发现了一个精壮高大的已经昏过去的“血人”,虽然因为满身的血迹已经看不清他的容貌,但他的衣装与身形已经完全印记在了许多人的心中,还是让人一眼就认出了他,自太原保卫战开始,一名无论是功夫,还是指挥义军作战的能力都是高人一等的勇猛青年就出现了,随着他数次勇猛过人的战斗,许多人都知道了他的名字,知道他叫岳飞!

在刚刚结束的这一轮战斗中,金军终于攻开了太原府的城门,眼看金军就能进城了,危机时刻,岳飞带头在城门与金军展开了拼死的厮杀,并成功带领几千名敢勇重新将金军赶出了城门,后面的城门终于又被修好关闭了,但岳飞却与这几千名敢勇淹没在了城外更多的金军攻击之下。

所有人都以为岳飞已经战死了,没想到他还活着,只是力竭晕死了过去。而从他晕死的现场来看,很明显,是几名敢勇在临死之前奋力趴倒在岳飞的身上才让他没有被金兵发现。

岳飞很快被抬进了城,摆在了距离城门不算远的一片空地上,这里是义军临时的救治所,百十来步宽的地方竟已摆满了伤员,当然,城内现在连吃的都没有了,又会有什么药物呢?人们所能做的,就是烧好热水,不停的用热布擦拭一个个逐渐变得冰凉的躯体,寄望于奇迹的发生,随时随刻,都有人死去,没有眼泪,因为已经哭干,没有犹豫,因为没有时间,所有的人都在力所能及的做着自己能做的事,国难当头,民族的脊梁不能被压弯!

一个只有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被安排来给岳飞擦身子,他刚擦了没两下,却听身后传来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娃,我来吧。”

小男孩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赫然在目的是,他的左小臂已经没有了,卷起的袖子上醒目的血迹表明这才是发生不久的事情,小男孩犹豫了一下,“老爷爷,你的手……?”

老汉一笑,看着岳飞昏睡的脸庞轻轻道,“不碍事,一个手也行,他是我家人。”

小男孩点点头,立刻把手中的热布递给他,然后又跑去另一边帮忙去了,老汉用热布轻轻擦拭着岳飞脸上的血,一时间竟老泪纵横,他就是被郑飞恨到骨头里的周侗!

金军来侵,太原府官府上下竟闻风而逃,最终抵挡住金军的,居然是满城的难民与自发赶来的曾经最为他所看不起的“贼寇”,这些“叛逆”,以前为了生存纷纷造反跟官府打,如今外敌入侵,他们又调转枪头,替曾经只想着如何剿灭他们的国家跟外敌作战,可就在他们啃着树皮,吃着草,拿着木棍跟凶横的金兵殊死搏斗的时候,却又传来消息,宋廷居然下令他们马上停止抵抗,不要再激怒金军影响议和!

议和?!现在还要议和吗?!

周侗想不明白,极度的绝望令他感到窒息,大宋究竟是怎么了?国难当头,还有什么比万众一心驱除外贼保卫国家更重要的事吗?!

自己所坚持的……到底是对,还是错?!

第七百五十五章 太原保卫战

夕阳夕照,金色的阳光照映在完颜宗望的脸上,但他却感觉不到一丝的温暖,只是看着远处太原城的方向,深深皱起的眉头就像是两条交织在一起的铁链,纠结而沉重。

三十万大军从西京一路来此势如破竹,眼看就能打到黄河边上直逼宋国都城,却没想到竟在此被拦住了,如果拦住他们的是一支训练有素,军备精良的正规军也还有个说法,但实际上拦住他们的却是一群平民,这是完颜宗望这么多年的征战所从未遇到的情况,这样的一支军队,权且称之为军队吧,在他与金军眼中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没有铠甲,只用劈成一块块的木板做盾牌,他们只拥有极少的武器,大部分都只有木棍铁锹,太原城中也鲜见炊烟升起,说明他们连粮草都极少,可就是这样一支军队,竟然把横扫大辽的金军铁骑阻挡在了这里已经超过了十几天!

在这十几天的战斗中,如雨点般的巨石和箭支没有把他们赶下城墙,金军每一次攻上城墙,经常就能看到有人奋不顾身的抱着金兵一起扑下城墙,与金兵同归于尽,即便有金兵真的攻上了城墙,他所面对的也是一群虽手无寸铁,却如疯子般的人拼命扑到他,用拳头,用脚,甚至用牙咬,将他击杀,就在刚刚结束的这一战中,金军好不容易攻开了城门,就待杀进城去,却又硬生生的被几千个人用身体硬生生的挡住了城门洞,金兵们拼命往他们身上用刀砍,用枪刺,但却没有任何作用,每倒下一个人,就会瞬间有别的人补上来,城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可那短短十几步的城门洞却硬是成为了金军怎么也跨不过的一道天堑。

就是靠着这种完全拼命的方式,金兵每战死一人,就能让他们付出至少十条性命的代价,十几天来,完颜宗望估计应该已经杀死了对方几万人,但这支军队却越战越勇,没有人投降,没有人逃跑,每个人都杀红了眼,以命搏命,誓死守城!

完颜宗望有些想不明白,这与他在这些日子所见到的,当面对金军时只知溃逃的宋国官府与军队完全的不同,同样是汉人,一方是装备齐全的军队,一方是连饭都吃不饱的难民,为何差距会这么大呢?如果宋国的官府与军队能表现出如这群难民哪怕只有一半的勇气和决心,金军绝不可能这么快就攻到这里。

完颜宗望摇摇头,将这个注定不会有答案的疑问抛出了脑外,无论怎样,无论太原城中人是谁,金军前进的脚步绝对不能被挡住,太原城必须被攻破,而且还要立刻被攻破,十几天的停滞不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金军的士气,再拖延下去,将影响整个战局!好在,十几天的狂攻至今,他已经基本找到了些破城的办法,刚刚攻破城门就是一个证明,太原城的城楼在连续十几天投石车的攻击下也已经开始摇摇欲坠,只要再猛攻一两次,宗望相信金军就可以顺利的破城!到时候,他将会下达屠城的命令,让这些汉人为他们的顽固付出代价,让后面道路上的汉人,知道阻挡金军脚步的后果!

经过半天的休息,岳飞重新清醒过来,他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刚刚与他一起去堵城门的几千人中活着回来了多少?

没有人回答他,岳飞猜到了答案,他攥了攥拳头,重新站立起来,又大步往城楼的方向奔去,来到城楼,便见“独臂”周侗正在指挥着布置防御,准备迎接金军下一次的进攻,“师父!”岳飞看着周侗的背影愣了一会,眼眶有些泛红,上前哽咽的叫道,在三天前夜里的一场战斗中,金军偷袭攻上了城墙,周侗独占几十名金兵,以一己之力斩杀十几人,为闻讯赶来的其他义军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但他也因寡不敌众,被金兵砍掉了左小臂,这些日子一直在城内养伤,周侗转过身来,“孩子,你醒了。”

“嗯!”岳飞道,“您的伤……?”

周侗笑了笑,“不碍事。来,给!”

只见周侗把剩下的那只手伸进怀里,却是掏出来了小半个饼子,递到了岳飞的身前,“师父,这是……不,师父你吃!”岳飞赶忙道,但话虽如此,他的肚子却不由自主的随着这小半个菜饼子的出现发出了咕噜的一声,自从金军来到,官府与军队逃跑后,百姓自发的组织起来关闭城门保卫太原,然后又要去打开义仓好给全城分配粮草,谁料,原本应该充盈的义仓内竟空空如也,据一些自发留下来的官府小吏说,义仓里的粮食早被太原府知府年秉忠偷偷变卖了!

如此一来,城内百姓即刻面临了无粮的困境,支撑至今,城内已几乎绝粮,仅有的一些粮食都被收集起来分给了伤病员与老人孩子,岳飞也已经两天滴米未进,这个小菜饼应该是周侗在养伤的时候分到的,但他并没有吃,而是留给了岳飞,肚子发出的声音令岳飞的脸马上红了起来,周侗又一笑,硬是将菜饼塞到岳飞的手里,“吃吧,听话,师父吃过了!”

这当然是再明显不过的谎言,岳飞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周侗又用仅存的那只手握住岳飞的手,把那半个菜饼子往他嘴边送,岳飞终于张开了有些颤抖的嘴,刚要咬一口,但他眼角的余光却看到了一双眼睛正在看着自己,他转头一看,原来是个八九岁的小孩正在瞪大眼睛眼巴巴的看着他手中的菜饼子,一个劲的咽着口水,岳飞心头一痛,他又闭上了嘴,看了周侗一眼,周侗也发现了这个小男孩,随即松开了手,对岳飞点了点头,岳飞立刻朝那小孩摆了摆手,小男孩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禁不住菜饼子的诱惑,怯懦懦的来到了岳飞的身前,岳飞把菜饼子递给他,“吃吧!”

小男孩一愣,随即就像是怕岳飞反悔一样飞快的从岳飞手中“抢”过来,却没有吃,而是把菜饼子掖到怀里,像最宝贵的东西一样,然后他刚想转身跑,却又像是想起了什么,停下脚步对岳飞说了声,“谢谢大哥哥!”

岳飞一笑奇道,“你不吃吗?”

似乎是一听到“吃”这个字,小男孩就咽了一大口口水,但仍摇摇头,很认真的说道,“我要去拿给我娘吃!”

岳飞心底一颤,伸出手拍了拍小男孩的头笑道,“好孩子!去吧!”

小男孩用力一点头,便一溜烟的跑下了城墙,不知去了何处,岳飞看着那个小男孩的背影,不禁有些恍惚,他回想起了十几年前的大名府,那个懵懂的少年,还有那个高大雄伟的身影……。

周侗看着岳飞的表情,猜到了他的想法,只觉心如刀割,“飞儿……”

“嗯……?师父?”岳飞回过神来,“你恨师父吗?”

“当然不会!师父您怎么了?”

“师父错了,师父真的错了……!”

“师父你……”岳飞一惊,话刚出口还没说完,就只听预警的鸣金声突然大作,耳边随即传来慌乱的叫喊声,“金狗来了!金狗来了……!”

岳飞与周侗立刻转身向外看去,心中俱都一惊,只见铺天盖地的金军再度朝着太原城而来!

战斗,要再次打响了!

“岳飞!”周侗沉声道,“准备好杀金狗!给师父狠狠的杀!还有……活下去!”

“是!”

完颜宗望下了死命令,这次必须拿下太原城!

金军几乎调集来了所有的投石车、床弩、攻城锤等重型攻城武器,直接攻城的兵力也达到了十万人,规模之大,便是连当初攻打辽国的上京与中京时也不曾如此,太原城上的义军也瞬间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

随着金军战鼓擂响,战斗正式打响,首先上场的是上百架投石车呼啸发作的声音,数不清的巨大的石块划破天空狠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