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郑屠-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转过头来对付自己。
所以,耶律淳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古往今来无所不能的“联姻”之策!
即便国与国以及各方势力之间的“联姻”更多的只是作为政治、军事需求而存在的附加行为,只具有某种象征性的意义,但不可否认“联姻”在两方势力之间的合作中所起到的巨大的黏合作用,尤其是当这种政治联姻中的牺牲品,也就是远嫁的那名公主、小姐或者女子非常的聪明,手段也是极为的高超,能够牢牢的将自己所嫁给的人把握在自己手中时,就会给己方带来远远超过预期的回报!
这种例子在历史上简直数不胜数,汉人尤为精通此道,被他们尊为民族女豪杰的王昭君与文成公主在远嫁他方后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当时天下局势所产生的影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耶律采洁是耶律淳的三女儿,也是耶律淳最疼爱的一个女儿,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她不但长得貌若天仙,也是非常的聪明,素有“才女公主”之称,这些年不知迷倒了大辽多少王公贵族家的公子,那些人若不是惧怕耶律淳的权势,不敢贸然高攀,只怕来向耶律淳提亲的早就把燕王府的大门都要挤破了。就在去年,辽皇耶律延禧游玩天下路过南京,恰巧就在燕王府见到了耶律采洁,已经见遍天下美色的耶律延禧一见到她竟也是惊为天人,直叹真乃“祸国之色”,此后竟忍不住向耶律淳求亲,但却被耶律淳想尽办法回绝了,耶律淳才舍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往那个色魔的火坑里推,即便是日后有机会母仪天下也不行。而在此后,耶律延禧每每见到耶律淳,他总不忘打听一番耶律采洁的情况,念念不忘至如此!
耶律淳这几年一直在用心寻找着,希望可以给她在大辽找到一名天之骄子般的青年才俊或盖世英雄,将其纳为乘龙快婿,在大辽成就一番才子佳人或英雄美人的绝代佳话,只可惜因为这几年突然爆发的金贼叛乱,搞得辽国上上下下动荡不安,这件事才一直耽误了下来。却没想到,时至今日,这反倒成了一个机会。
耶律淳对自己的女儿有绝对的信心,他相信只要耶律采洁嫁过去,以她的美貌和才智,只要那个郑临风不是傻子、白痴,就一定会彻底的拜倒在自己女儿的石榴裙下!
那郑临风会是傻子或白痴吗?当然不会,傻子和白痴能建立起这样一支恐怖的势力吗?
所以,只要自己的女儿彻底的迷住了郑临风,自己所得到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强大的盟友那样简单了,所带来的好处将是无法预估的!
再退一步讲,即便那郑临风极有原则,并不会被自己的女儿所左右,却也最少可以让自己与他的联盟关系更加的牢固,也同样可以为自己带来巨大的好处!
所以,无论怎样讲,将耶律采洁嫁给那郑临风都是耶律淳所有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步!
此刻一听那郑临风居然拒绝了自己的“联姻”提议,耶律淳不禁有些恼怒,那郑临风看似虽接受了自己的条件,准备帮助自己扶持自己,但若从深处讲,占便宜的根本不是耶律淳而是郑临风,自己看似是得到了郑临风提供的各种援助,但这援助却不是白拿的,那可是要舍身挡在那郑临风的身前给他当盾牌换来的!而且还换的极不保险,那郑临风在日后随时都可以毫无顾忌的一脚踹开自己,到时候自己怎么办?
耶律淳不是傻子,他不可能接受这样一份毫无保障的联盟关系。
“请转告你们统帅,”耶律淳不待花荣说话,强调道,“本王承认很想和你们成为盟友,但咱们现在还缺乏足够的相互信任,我舍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就是在表现出我的诚意,但他若连这都要拒绝,真的很让我怀疑你们的诚意!”
说到这里,耶律淳把自己的两只手紧紧握在了一起,继续说道,“我们契丹人以部落起家,最重血脉和家族关系,本王现在正在做的是九死一生的事情,稍有不慎,不但会将自己置于死无葬身之地,更会害得家族灰飞烟灭,所以,本王只能找绝对可以相互信任的人合作,只有你们统帅答应这门亲事,让本王和他成为一家人,本王才能下定决心!否则……”
花荣明白了耶律淳的意思,他皱了皱眉头,“王爷,请恕我直言,您把这种信任建立在联姻上,似乎……隋炀帝杨广为了皇位可以杀死自己的父亲和哥哥,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在先亲手杀掉自己的两个兄弟再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后才当上的皇帝,亲生兄弟、父子之间都无法做到完全的保障,联姻又怎会……请您再考虑一下,我们统帅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您的条件,甚至如此明确的愿意支持您做大辽的皇帝,这难道还不算诚意吗?”
耶律淳一时有些语结,他当然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能用近乎耍赖的方式说道,“我们契丹人与你们宋人是不一样的,花将军不必多说了,本王主意已定,你只需回报给你们统帅就行!如果你们再拒绝,本王除了怀疑你们的诚意,还会怀疑你们是不是看不起本王?难道本王的女儿,堂堂的大辽公主还配不上你们统帅不成?”
花荣无奈的一笑道,“如果王爷执意如此,末将当然会如实的把王爷的意思转达给我们统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统帅绝对没有看不起王爷您,如果末将没猜错的话,我们统帅之所以拒绝您,真的是因为他已经有三位夫人了。”
耶律淳冷哼一声,“男人有个三妻四妾又有什么稀罕?他都有三个老婆了还偏差多一个不成?本王和公主不会这么小家子气,只要能让本王的公主做正妻,他就算已经有三十个老婆本王也不在乎!”
第六百四十九章 联姻风波(4)
花荣笑着摇摇头,想了想说道,“看来王爷有所不知,那就由末将来向您解释一下吧。我们统帅虽然有三位夫人,但三位夫人和我们统帅的结合都是建立在同患难的基础上,不是末将故意夸大,末将此生还从没见过天下有哪对夫妻能像我们统帅和三位夫人那样恩爱。末将还不妨告诉您一个小故事,当初我们统帅率军进攻一地,与那里的大小姐,也就是我们的三夫人在打斗中不慎双双坠崖,所幸老天保佑,二人都捡回了一条命,此后他们二人也靠着在山下的同甘共苦而互相倾心,但当时我们统帅已有了大夫人与二夫人,统帅为了不让大夫人与二夫人伤心,宁可狠心斩断了这份情缘也不纳妾,后来还是大夫人与二夫人在得知此事后,不忍统帅与三夫人有情人却难成眷属而略施小计才让统帅最终迎娶了三夫人,此事也在我们天道军及百姓中传为佳话。所以我们统帅才会拒绝了您的联姻提议,否则他若是个好色之徒,一听可以迎娶堂堂一名公主又怎会拒绝呢?末将有必要提醒您,就算是我们统帅答应了您的条件,公主也只能屈居人下,公主如此尊贵,如此岂不是太受委屈了?”
耶律淳听了不由一愣,看花荣的样子,他应该不是在信口开河,难道那郑临风真的是如他嘴中所说的好男人?这可是真有点出乎耶律淳的意料,真要这样的话,自己女儿嫁过去后所面临的困难势必会增加许多。不过,耶律淳只是转念一想就从这件事上看到了一个新的希望,那郑临风如果真是个重情重义的好男人,这反倒是件好事,因为只要他能接受自己的女儿,自己女儿就更有希望提高在他心中的分量,自然更有益于自己与他的联盟。而以自己女儿的容貌与智慧,要获取他的倾心还不是小菜一碟?
当然,耶律淳从一开始的确是想一步到位,让那郑临风不但答应迎娶自己的女儿,还要将自己的女儿立为正妻,但听了花荣的话后,耶律淳改变了主意,因为若要强行如此,势必会引来那郑临风,尤其是他的那三个夫人的不满,这样自己女儿的处境就不妙了。
罢了罢了,耶律淳决定再让一次步,不就是个正妻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笑!在明白并想通了这一切后,耶律淳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也更加坚定了他要联姻的想法。不过能争取的还是要争取的。
耶律淳想定,对花荣道,“本王主意已定,也不愿强人所难,既然统帅已有夫人,那本王的女儿不做正妻也就罢了,但有一点,本王的女儿要么做妻,要么做腾,但绝不做妾!好了,本王的所有底线就是这些,你只管报告给你们统帅吧。”
花荣再次有些吃惊的看向耶律淳,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位堂堂大辽燕王怎么就下定了决心非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统帅呢?
※※※
十日后,花荣的信顺利的由信鸽送达,当它交到郑飞手中的时候,郑飞正在与已经完成“招降与招工”计划的朱武、吴用等人商量着接下来的行动,刚谈到一半,就有人禀报花将军来了急信,郑飞立刻接过信看了起来,刚刚看罢,他的脸上就是一片惊讶,他也没想到耶律淳竟会如此执着的要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自己。
众人见状都是奇怪万分,郑飞随即就把信递给他们让他们也看看,并简要的说明了此事的原委,众人这才明白原来还有这么一件事,如今众人既然都回来了,郑飞便要众人一起探讨一下,究竟应该如何答复耶律淳。
在是否接受耶律淳的结盟一事上,众人都完全赞同郑飞的决定,花荣的本事与为人他们都很清楚,花荣若说女真人的战斗力很强,那女真人就一定是个极难对付的敌人,现如今天道军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打败宋国,的确还不是在女真人这件事上过度分心的时候,耶律淳既然主动要求为自己挡住女真人南下的步伐,那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仅用一堆吃不了的粮草,快生锈的武器和威力并不大的残次火器就能换来几十万契丹人给自己卖命,这是一件很划算的买卖。
至于“联姻”一事,众人则表现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鲁智深、晁盖、武松等人希望郑飞干脆要了那辽国公主,一来送上门的便宜不要白不要,二来那可不是普通人物,那是辽国的公主,辽国从宋国建国以前就在欺负汉人,霸占汉人的土地,如今却主动连续两次请求把公主嫁过来,这要传出去该多有面子!
朱武和吴用等人则不同意这种观点,这事要传扬出去或许刚开始会让人觉得有些解气,但随之而来恐怕就是种种非议,辽人毕竟还依旧霸占着燕云十六州,汉人已经梦想光复燕云十六州数百年了,不清不楚的迎娶一名契丹公主做老婆,再被人获知与契丹人成为了盟友,只怕会尽失民心。如今天道军正在实施“清君侧”的关键时刻,据说已经在很多地方产生了作用,不应该节外生枝。
郑飞想了想,无论是出于情感还是为接下来的行动做考虑,他都依然倾向于朱武和吴用等人的观点,这个契丹女人绝不能要,要了就是一个把柄,恐得不偿失。
却不料,郑飞刚刚流露出这个意思,一个人就几步上前说道,“统帅,此事或可从长计议!”
郑飞一看,原来是刚刚一直坐在一旁没有参与讨论的公孙胜,心中不由一动,公孙胜虽在平日里不言不语的,却总能有一语中的本事,这一点就算是朱武和吴用也常常甘拜下风。颇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思。
从长计议?郑飞一愣,赶忙问道,“公孙兄此话怎讲?”
公孙胜却淡淡一笑,说出了让郑飞无比惊讶的一句话,“统帅,您想逐鹿天下吗?这个天下……可不是只有宋国一地,而是……整整一个天下!”
郑飞心中猛地一跳……!
第六百五十章 联姻风波(5)
公孙胜此言一出,满堂为之一静!
郑飞惊讶的看向公孙胜,仔细一看发现他根本不像是在开玩笑,虽然公孙胜还没有直接道明他的立场,但他的意思却已经很清楚了,很显然,他是支持让自己接受联姻的,这就更奇怪了,在刚刚支持自己联姻的众人中,多是以武将为主,如鲁智深、武松等人,他们就是图的一个痛快。
反对自己联姻的,又以智将为主,比如朱武、吴用等人,他们也都是在深思熟虑后做出了和自己一样的选择。
而公孙胜智慧超群,是梁山智库中的重要分子,但他这次却与那些武将站在了一起,莫不是他有什么连包括自己、朱武、吴用等人加在一起也没有看出来的高见?
郑飞虽不信一个公孙胜能胜得过自己与满堂智囊,但还是认真的问道,“公孙兄的意思是……?”
公孙胜道,“统帅若只想要大宋的天下,那大可拒绝那耶律淳的联姻。但统帅若还想也将辽国、金国、甚至是夏国、大理国等等整个‘天下’都纳入手中,属下建议还是接受耶律淳的联姻为妙,甚至,日后若再有这样的好事,那更得来者不拒才是!”
郑飞心中一动,对公孙胜点点头,“公孙兄请继续说下去。”
公孙胜继续道,“我华夏自五帝始,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直至今日,虽然在整个过程之中发生过如五胡乱华那样的外族侵入中原之事,但总体来说,能在华夏大地当上皇帝并建立一个稳定国家的基本都是汉人。”
“在这个过程中,即便在汉人内部发生过许多巨变,比如秦吞六国,比如刘邦起兵推翻秦朝,比如大唐起兵推翻隋朝,又比如本朝开国皇帝陈桥兵变夺了柴世宗遗孤的江山,这些过程虽然同样充斥着流血,但结果无一例外的是他们在打败了本民族内的敌人后建立起了一个又一个统一的并为汉人所接受的国家。而那些企图攻入华夏大地的外族,就算他们依靠着武力或趁着汉人的内乱能占到一些便宜,有些人甚至还在华夏大地上当过几天皇帝,但结果都是无一例外的最终被汉人赶走或消灭了。”
“同时,我们汉人在历史上也曾经攻入过别的民族的地盘,大汉铁骑横行四方,大唐也建立过赫赫西域都护府,但咱们最终也同样被对方赶走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一个民族内部无论再怎么打,大家也还都是一个民族的人,宋国,是由汉人建立的,皇帝是汉人。辽国,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他们的皇帝也是契丹人,夏国与金国也不例外,他们的皇帝也分别是党项人和女真人。这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家庭成员可以通过争斗争夺家庭的家长,无论是谁争下来了,这个家里的所有成员仍旧是一家人,但当外族入侵时就不一样了,一家人可以接受一名外人当自己的家长吗?当然不会,大家一定会齐心协力的赶走外人,哪怕赶走了外人后再继续头破血流的彼此斗下去!”
“纵观这几千年来,咱们汉族与外族虽从未间断的停止过打打杀杀,但只看最终结果的话,咱们汉人还是待在中原,那些外族还是待在他们的地盘上,其实谁也没占到对方什么便宜。所以,统帅如果只是想逐鹿中原,那完全无需理会耶律淳的联姻,只要统帅您足够强大,当平定天下之后,天下的所有汉人便会自然而然的臣服在您的面前,接受您成为所有汉人新的‘家长’,并在您的带领下对抗外族的入侵!”
“但如果您并不只志在中原,而是想建立一个足可媲美全盛汉唐时期的庞大帝国,那仅仅靠武力还是不够的,就算咱们再强大,那些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等等外族也不会认同咱们,咱们的入侵会引起他们拼命的反抗,即便是迫于咱们的武力臣服于咱们了,那也只是暂时的臣服,日后一旦有机会他们还是会反叛的!”
说到这里,公孙胜对郑飞抱拳正色道,“兵书有云,‘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务先服其心’,统帅,您为了更加顺利的战胜宋国,使出了‘清君侧’这一绝世妙策,为的就是攻心为上,让老百姓都以为咱们与宋国之间的战争只是大宋朝廷内部的纷争,跟他们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必能减少他们来自他们的抵抗。其实,相比内战,外战同样需要攻心,外族也是人,也都长了和咱们一样的一颗心,咱们只要也能如实施‘清君侧’一般让那些外族人认同咱们,那咱们日后不但在塞外攻城拔寨所遇到的困难会减少许多,也将对战后让塞外稳定下来,让那里也彻底成为咱们的领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席话听下来,郑飞真是听得不住的点头,看向公孙胜的目光中已是充满了深深的钦佩,不禁暗叹自己真是枉知了历史的兴衰,竟还不如一名古人的大局观,公孙胜的话真是一语中的!内战既然要攻心,那外战就不用攻心吗?契丹人、女真人、党项人都是人,只要是人就有“心”,只要是“心”,就有能攻克的方法!
郑飞站起身来,抱拳对公孙胜谦恭的正色道,“听公孙兄一言,真是茅塞顿开,只是不知要如何对外族也攻其心呢?”一边说着,郑飞一边在心中不停的感叹老天真是待自己不薄,不但将这些天下一等一的勇将送给了自己,还给了自己一群足智多谋的谋士,有他们在,大事何愁不成?!
公孙胜眼见郑飞如此,眼中不禁闪过一丝激动之色,从古至今,身为臣子者,谁不希望能遇到这样一位清醒理智、虚怀若谷、严于律己、从谏如流的完美君主呢?这一身本领托付于他,值了!
公孙胜将郑飞重新请回到位上,这才继续说道,“不瞒统帅与诸位兄弟,这攻心之法其实也已困扰了在下许久,却始终无从所得,因为外族人毕竟是外族人,俗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外族人是不会那么容易相信咱们的。但今日听到耶律淳竟坚持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统帅,属下心中灵机一动,这才想出了一个办法,只不过这个办法只是临时想出来的,还没有经过完善,所以……若有不足之处,还请统帅与诸位兄弟见谅。”
一边说着,公孙胜脸上还明显的闪过了一丝的犹豫,就好像他接下来要说的有多么难以开口一样,目睹此举,听着这些话,郑飞心中不由有些纳闷,刚才公孙胜还侃侃而谈,说了一大堆连个嗝都没打一下,怎么现在反倒是支支吾吾起来了,郑飞也更加好奇起公孙胜究竟是想到了什么特殊的办法,遂向公孙胜投去了鼓励的目光,公孙胜感受到了郑飞的鼓励,这才终于说道,“在下的办法是……既然外族人很难被族人所接受,那是不是可以用族人去治理族人呢?耶律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统帅,这位契丹公主虽然成了统帅的女人,但却也不会更改她本是契丹人的事实,对契丹人来说,她依旧是契丹人的公主,而且还是一位为了大辽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幸福远嫁中原的伟大公主,咱们恰恰就可以利用这一点,统帅您对那位契丹公主越好,契丹人就会越感激您,待到日后,当您准备进攻辽国时,您不如就封那位契丹公主为三军的主帅,即便只是名义上的,也能让契丹人对咱们减少很多外族入侵的感觉,而当您击败辽国后,您就再封那位契丹公主为辽国女皇,如此一来,对辽国人来说,他们的皇帝仍旧是自己人,还会再想着造反吗?”
郑飞听得心中猛地一跳,与朱武、吴用等人对视一眼,只见众人眼中都是同时一亮!妙计!这真是妙计!
第六百五十一章 联姻风波(6)
正在此时,却突然听李逵嚷道,“公孙大哥,您这个法子的确不错,可俺有一点不明白,皇帝不都是男人吗?契丹人能接受一个女人当皇帝?”
公孙胜还没开口,吴用已笑着接口回道,“这不是什么问题,咱们汉人不也出过女皇帝武则天?契丹人不会在乎的,一百年前,辽国就出过一个强势的女人,人们都叫她萧皇后,她虽不是皇帝,却比皇帝还大,连辽国的皇帝都要听她的,所以接受一位女皇帝对契丹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李逵先是点了点头,却又继续问道,“俺还有一件事想不明白,如果让那位契丹公主做了辽国皇帝,那咱们统帅做什么?”
这次是朱武接口笑道,“很简单,莫说她只是做了辽国的皇帝,她就算做了全天下的皇帝也仍旧是咱们统帅的老婆,什么事也还是要听咱们统帅的,说白了,她只是一个象征,一个能让契丹人接受的象征!”
“没错,”公孙胜点点头,“让她做辽国女皇也只是第一步,只要这一步做到了,抵消了契丹人的抵触,日后就可以在潜移默化间彻底改变契丹人,让他们最终接受咱们的统治也只是个时间上的问题。同样的道理,这个办法也可以用在党项人、契丹人、奚人、高丽人、大理人、扶桑人等等所有外族人身上。所以我刚才才说,日后再有这样送上门的好事,可千万别拒绝,一口答应下来就行!”
李逵这下终于是彻底听明白了,禁不住一拍大腿喊道,“我的娘哎,如此一来,咱们统帅不得娶上十个八个老婆才能平定天下?”
听着这么不伦不类的话,众人都是哄堂大笑,但就在这时,却突然听到一个人说道,“公孙大哥的办法的确是对外族极好的攻心办法,但小弟还有一点疑虑,契丹人是咱们的世仇,霸占咱们的燕云十六州已有数百年之久,百姓听之莫不咬牙切齿,统帅迎娶一名契丹公主之事若不小心传扬出去,百姓会怎么看咱们?咱们敌人也可能拿着这事大做文章,让天下的汉人都觉得咱们背叛了汉人,只怕会对咱们今后的行动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为防得不偿失,此事最好还是从长计议。”
众人顺着声音看去,说话的人原来是杨志,此时的杨志,原本因那一大片青红胎记而吓人的脸上更是堆满了阴沉之色,杨志是杨令公杨业的后代,杨令公是抗辽名将,“杨无敌”之名威震辽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辽国攻宋时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但后来由于宋太宗赵匡义在攻辽时的错误指挥,导致杨业身陷重围,杨业率众拼死血战,自日中至日暮,辗转退至陈家峪,见无援兵,再率部下力战,受伤数十处,士卒也死伤殆尽,终因寡不敌众,坠马被俘,杨令公英勇不屈,绝食三日,于986年6月18日壮烈殉国。他的儿子杨延玉和部将王贵等也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从此拉开了杨家将一门忠烈的传奇故事,其子杨延昭,其孙杨文广,也皆是大宋抗辽的名将,杨家儿女前仆后继的牺牲在了抗辽的战场上,一直持续到宋辽之间签订澶渊之盟,两国的战争自然结束为止,此后,失去了用武之地的杨家便逐渐被大宋遗忘并抛弃了,只是即便如此,杨家的后代仍旧视辽国契丹为国耻家仇的敌人,一听契丹之名莫不是咬牙切齿,所以杨业能有如此反应倒也不足为奇了,刚刚他也是为数不多的站在朱武、吴用等人一方坚决反对与辽国联姻的武将之一。
不过虽说杨志是话中有气,但他所说的也的确是一个不得不考虑清楚的事实,若是旁人也就罢了,哪怕是与大宋打了百余年仗的西夏愿意嫁给郑飞一个党项公主也没关系,可偏偏就是契丹人不行,因为契丹人霸占了汉人的燕云十六州,契丹人是世仇,这是所有宋人都知道的事。此事万一传扬开来,势必会对郑飞和天道军的形象造成巨大的影响!万一因此而影响了“清君侧”的行动甚至对日后攻击宋国造成影响,确实有些得不偿失了。
郑飞随即看向公孙胜,公孙胜既然能想出这个法子并说出来,以他的才智他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他一定也早已有了对策,但这一眼看去,正巧看到公孙胜满脸犹豫的看了一眼满脸阴沉的杨志,再转头看向自己时,眼中尽是为难之色,郑飞心中一动,他知道公孙胜和杨志的私人关系一直很不错,公孙胜也必然知道杨志如此不高兴的原因,想必因为如此,才让公孙胜犯了难吧,继续说下去,就要破坏与杨志的感情,不说,又违背了自己的本意,郑飞心中一叹,照理说,公孙胜这样做是不对的,公是公,私是私,公孙胜已经有些公私不分了,郑飞也完全可以强迫公孙胜说下去,但他不想这么做,所以还是先安抚一下杨志比较好,郑飞想了想便对杨志说道,“杨志,令租杨令公乃我华夏民族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日后待我攻入辽国,我会专门派人查遍辽国典籍与史料,尽全力把杨令公与的埋骨之地和埋首之地找出来,让杨老英雄尸首合体之后再另择吉日厚加安葬!以告慰杨老英雄与无数抗辽将士的在天之灵!”当日杨业死后,只听说,“(杨业)伏四起,中流矢,堕马被擒。疮发,不食三日死。遂函其首以献。”意思就是杨业死后被契丹人割掉头颅拿去邀功了,他的尸体与首级最终是如何处理的却成了一个谜,此事也成为了杨家人数代人的遗憾。不过郑飞相信像杨业这种令辽国无比头疼乃至胆寒的对手即便是死了也不会随意把他的尸体处理掉的,尤其是作为他的对手的契丹将军,只要那些契丹人是真正的战士,就必然懂得尊重自己的对手就是尊重自己这种浅显的道理,就算他们不见得会厚葬杨业,也至少会好生安葬他。郑飞觉得自己如果能够彻底的查清楚辽国的所有典籍记载,说不定就真能找出杨业的埋骨之地!
果然,一听这话,杨志先是一愣,然后立刻满脸无比激动的对郑飞抱拳道,“属下多谢统帅!属下代杨家的列祖列宗感谢统帅的大恩大德!”
郑飞轻轻点点头,这才说道,“杨家为我华夏满门忠烈,这是我应该做的。不过杨志,请你记住,杨令公为何要抗辽,他的目的是要杀光所有的契丹人吗?不是,他老人家与所有的抗辽将士之所以能舍身忘死、前仆后继的抗辽,为的就是保卫我华夏,保卫我百姓不再受到外族的侵扰,但事实证明,咱们和外族的敌人你杀我,我杀你,杀了几百上千年了,谁也没把谁杀光,死在彼此刀下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冤冤相报何时了,敌人是永远杀不完的,对付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敌人彻底的变成自己的人,让他们放下武器,拿起锄头,和我们的百姓一起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不为杀戮,只为了永久的和平而战,这才是战争的最高目的!等到了那一天,杨令公与杨家满门忠烈,以及所有抗辽将士的鲜血才不会白流!”
杨志没有说话,他低下头去,双拳紧握,但所有人都看得到,两行热泪悄悄的滑落了他的脸颊……。
第六百五十二章 联姻风波(7)
看起来杨志似乎是被说服了,不过话既然已经说到这里了,今天人又比较齐,郑飞决定把话再说开一些,郑飞所做的一切努力的最根本目的是保卫华夏,避免靖康之耻及以后中原大地的那些悲剧再度发生,但有一个问题却也在困扰着郑飞,自己现在可以努力使汉族避免一场浩劫,但如何才能让汉族永远的避免类似的浩劫再度发生呢?
公孙胜今日的话就等于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努力的方向,那就是想办法促进民族大融合!将现有的各民族融入进华夏民族的大家庭中去,大家都成为了一家人,自然就不存在民族分歧的争斗了。
汉族在这方面无疑具有先天的优势,因为汉族的文化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