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郑屠-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料,造船军匠们还没找回来,一道来自朝廷的旨意已火速送达了统帅府,那是朝廷要求天道军遵守承诺即刻派出军队去西北对抗西夏军,以及南下助朝廷剿灭岐山贼寇的命令,原来,从天道军完全占据京东路的这十天里,朝廷在西北又败了一场,再次丢了两州。而西军之所以抵挡不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西夏军此次进犯准备十分充足,打了西军一个措手不及。二是西军主力大将刘法投降了天道军,使得西军既少了一员大将,也骤然减少了五万大军,并且西军的骑军也由于缺少了刘法这员骑帅的指挥而方寸大乱,再无法像以前那样给西夏军带来极大的威胁。三是由于缺少童贯的指挥,童贯主持西北军务十几年,在西北诸军中威信无人可出其右,也唯有他能总领西北全局的战务,让西北诸军彼此通力配合。如今童贯不在,西北诸军群龙无首,无人能服众,各军各自为战,呼应全无,给了西夏军以可趁之机!
为了能缓解西北的不利局面,皇帝已下令派出使节去向西夏表达了停战和解的请求,谁料西夏这次似乎是认准了大宋的软肋,就是不接受和谈,摆明了要趁火打劫,狠狠的在西北大赚一次。
而在南方,童贯大军剿匪已有月余,与岐山贼寇互有胜负,从战局来见,童贯在短时间内绝对无法剿灭岐山贼寇,而随着时间越拖越久,对朝廷也就越不利,岐山贼寇占据的可是大宋的粮仓,一时半会还行,时间久了大宋的粮草就会出现问题。
皇帝与满朝文武急的都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想来想去,便将目光看向了京东路的天道军,你们不是说招安后就可以派军帮助我们对付西夏以及剿灭岐山贼寇吗?怎么还不动手?
而从朝廷发来的充斥着焦急、怀疑以及隐隐愤怒的旨意可以看出,朝廷目前已经处于了发疯的边缘,如果天道军再不履行承诺,他们就会认定天道军是在骗他们,郑飞对朝廷的旨意迅速做出了回应,他将蔡攸请到统帅府对他说,“请监军向朝廷说明,我们天道军绝对会遵守此前的承诺,做好一个藩镇应尽的义务,很快就会派出军队参战。”
蔡攸对此自然欣喜异常,可还没等他致谢,郑飞接着道,“但是,朝廷要我们同时派军去西北和东南同时参战太不切实际,因为天道军没有那么多的兵力,我们现在虽然号称有十八万人,但这里面至少有一半是新兵,连武器都还没完全的配给充足,现在要他们上战场只能是去送死,同时我们也要留下充足的兵力以防……所以,我们只能答应朝廷派出一支军队,至于是上西北打西夏,还是下东南去打岐山军,由你们决定。”
蔡攸没想到郑飞会这么说,他犹豫了一下就问道,“那请问使相,这支军队能有多少人?”
郑飞伸出了三个手指头,“最多三万人,除此之外多一个人也不派,皇上若愿意我立刻就派人,若不愿意,那就只能……”
蔡攸明白郑飞所说的“只能”代表着什么,他立刻将这个情况向东京进行了回报,皇帝与大臣们都很生气,你天道军有十八万人,却只肯派三万人,你打发叫花子呢?但郑飞的“威胁”也让他们倍感胆寒,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再跟郑飞翻脸了,否则麻烦会更大!
好吧,三万就三万吧,大宋再一次妥协下来,但要把这三万人投入进哪个战场呢?大臣们各抒己见,赞同去西北和去东南的各占一半且都有充足的理由,皇帝也举棋不定,这个时候赵良嗣上了一道密奏,他说,“相比西北的危急,东南的情况还不那么糟糕,童大人虽然还没平定东南,但也没让岐山贼寇再蚕食我大宋土地,所以应该把这三万人投入进西北战场。这样做除了有利于西北的战局外,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西夏人的战斗力更强,让这三万人去跟西夏人打,岂不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可以消耗天道军实力的机会?”
最后一句话让皇帝怦然心动,当初梁山贼寇提出做藩镇的条件,满朝皆是一片反对之声,而他劝服满朝文武的一个理由就是正好可以借西北、东南战事的机会消耗梁山贼寇的实力。而赵良嗣今天的话正应了这一目的,东南的贼寇再强也不过是一群乱民,但西夏人不一样,他们派出的都是精锐夏虏,各个强悍无比,让天道军跟他们打,岂不正好是两强相遇两败俱伤的结果?
皇帝拿定了主意,当即下旨,命天道军三万人马急速赶往西北,抗击西夏!
第五百三十一章 赎罪(1)
皇帝的决定本在赵良嗣的意料之中,他有信心相信那绝对是一个让皇帝无法拒绝的理由,但等到派天道军去西北的最终的旨意发出,他还是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此刻他的这般表现若落在皇帝和满朝文武任何一个人的眼中,只怕都会觉得赵良嗣肯定是跟天道军有着莫大的仇恨,否则他又为何要极力促成将天道军派去敌人更强大、战斗更激烈的西北呢?
但实际的情况却是真正的原因只有赵良嗣一个人知道,他要将天道军往“火坑”里推其实根本不是出于他的本意,而他之所以这么做竟是由于一个连他自己也想不明白是为什么的原因……这一切,都是郑飞请他做的!是郑飞不远千里派人赶在蔡攸的奏折到达东京之前见到他,请他务必促成让皇帝做出那样的决定,赵良嗣也不理解郑飞为什么要让他这么做,但他还是答应了郑飞的请求。而当旨意发出后,赵良嗣立刻闭门谢客用他那聪明绝顶的脑袋想了几天几夜,却还是没想明白郑飞为什么要这么做,为此他还大胆的假设了许多种可能,比如,莫非岐山军跟天道军是一伙的?所以郑飞才不让天道军去东南?毕竟他可十分清楚朱武当初可是郑飞的坚定追随者,朱武背叛郑飞的过程又是那么的出人意料。但他随即又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话,那郑飞这个局玩的可就太大了,他怎么就知道朱武日后在岐山一定能起兵并且纵横东南?他怎么就知道西夏人一定会在他与朱武同时兴兵作乱时攻击大宋?他怎么就知道……?
除非他是个神仙,能够未卜先知,否则这一切绝无可能。而且甚至就算天道军跟岐山军真是一伙的,以郑飞与那朱武两人的才智,跟大宋表演一把双簧戏也很容易,根本犯不着把自己的精锐派去西北苦战。
最终,赵良嗣放弃了无谓的猜想,虽然他坚信郑飞之所以这么做一定是因为一个天大的好处,但他只能无奈的苦笑一声来到窗边,看着东边的方向轻轻叹道,“郑兄啊郑兄,你到底在玩什么花样?西北到底有什么好处值得你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赵良嗣之所以猜不出郑飞的目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从一开始就考虑错了方向,他总认为郑飞做任何事的出发点都是出于各种利益,殊不知,郑飞这一次真的没有考虑任何的好处,他之所以要派军去西北,完全是出于一种赎罪的心理,因为……西夏人的这次进攻他也有份……。
几个月前,当朝廷在为东征进行最后的准备时,郑飞秘密派出了朱贵的弟弟,“笑面虎”朱富去了西北并进入西夏境内,朱富到达西夏后先是故意被西夏军发现,然后亮出身份说自己是来自大宋境内“天道国”的使者,要求见大夏皇帝,西夏军将这个情况层层上报,先是上报到了当今西夏皇帝李乾顺的弟弟,西夏大将晋王察哥那里。
察哥一听,什么?大宋境内天道国?我怎么没听说过有这个国家?但他还是命人将朱富带到了近前,朱富说,“我是大宋京东西路人,如今我们天道军已经起兵反了大宋,杀得宋军丢盔弃甲,占据京东西路半年之久,大宋也拿我们没有办法。”
察哥这才明白,回想起安插在大宋的间谍的确曾传回消息说大宋京东西路出了一伙贼寇,大败宋军并霸占了京东西路,他问道,“那你来找我们是想做什么?”
朱富说,“我来是要给大夏国送一份大礼。”
察哥轻蔑的一笑,“哦?大礼?你们这些才攻占一个小小的京东西路不过几个月的贼寇能给我们送什么大礼?”
朱富道,“半个大宋算不算大礼?”
察哥听了当即一惊,沉思片刻便道,“说下去!”
朱富这才说道,“当今大宋皇帝昏庸无能,重用奸臣,搞得百姓名不聊生,所以我们才起兵造反。现在他们正准备攻击我们,我们虽然绝对有信心能够打败他们,但我们的统帅雄心并不只此,他还想打败大宋,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家!所以,我们的统帅想请你们做好攻击大宋的准备……”
察哥又冷笑一声打断他道,“你想让我们帮你们牵制大宋的力量?这不可能!”
朱富摇头继续道,“非也,我们的计划是,当我们战胜朝廷来攻打我们的大军后,我们就会立刻乘胜追击朝着大宋的东京进攻,到时候大宋必然大乱,你们再趁机从西北发动进攻,咱们东西夹击,大宋必败,到时候咱们再一起瓜分大宋。”
察哥是西夏当世最杰出的将领,他明白,假如这些占领了京东西路的人真能打败大宋的军队并威胁大宋的东京,对西夏来说的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但这也只是出于最完美的假设,里面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比如说,这些人如果被大宋打败了会怎么样?他接着冷笑道,“就凭你们那弹丸之地也想打败宋国的军队?我们还是不可能为了你们而跟宋国又起战事。”
朱富回道,“所以我们统帅才只是让贵国仅仅只做好发动进攻的准备,万一我们失败了,你们大不了也只是放弃进攻大宋就是了,一切照旧,对你们也没什么影响。可如果我们真的成功了,你们到时候再仓促准备必会错失良机,日后还能不能还有这样好的机会就难说了。”
察哥被说动了,他将此事上奏给了皇帝李乾顺,李乾顺是西夏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他励精图治,雄才大略,如今的西夏在他的治理下国力不断加强,其颇有当时明君的潜质,他听了察哥的奏报也非常的心动,立刻召集起众大臣进行讨论此事的可行性,最终他们认定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且他们所要做的只不过是一场等待,等待京东西路的人打败了宋军,或者他们被宋军打败,就算最终是空欢喜一场也没什么关系,权当是一次调动军队的军演就是了。
于是,李乾顺让察哥告诉朱富,让朱富回去告诉郑飞,夏国答应他们的请求,但不要指望夏国会提前出兵帮助你们牵制宋国,你们只有在真正战胜宋国的军队后我们才会发动进攻,如果你们失败了,我们还会给宋国的皇帝寄去一封祝贺信,祝贺他平定了国内的叛乱。
朱富离开后,察哥随即下令在大宋国的间谍们立刻去京东西路,密切关注京东西路的局势。过了几个月,他就接到了一个令他吃惊的消息,宋国准备了二十多万大军要进攻京东西路,但这还不是最令他吃惊的,最令他吃惊的是他的老对手,让他和国人一直无比头疼的熙河经略使,“战神”刘法也领军五万离开西北去参战了,察哥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长长的叹了口气,在他看来,那群京东西路人肯定是完蛋了,当即有人建议李乾顺和察哥放弃计划,撤回做好准备的大军,以免此举刺激大宋,但李乾顺和察哥却不约而同的拒绝了这个建议,因为他们虽然惧怕刘法,也认为那群京东西路人在劫难逃了,但他们也更加期待奇迹的发生!
结果是,奇迹居然真的发生了,那些京东西路人居然真的战胜了宋国的二十多万大军,并且不可战胜的“战神”刘法居然也投降了,成为了那些京东西路人的一员!再加上他们已得知大宋的东南也乱了,西北老帅童贯陷身东南泥沼无法脱身的消息,李乾顺和察哥惊喜交加,机会果然来了!他们立刻下令四十万大军对宋国发动了突然袭击!
而这,便是为什么当郑飞在与宋国就招安谈判到关键时刻西夏人会突然来袭的原因,郑飞当然不会真的要与西夏人做什么“东西夹击”、“瓜分大宋”的事,如果他真那样做了,他就是出卖民族的罪人,又何谈什么要立志避免“靖康之耻”的发生,又何谈什么“挽吾汉之既倒,扶华夏之将倾”?!他之所以这么做,只是要利用西夏人逼迫大宋答应自己的条件,这是一个令他无比痛苦的决定,可他必须这么做!
虽然朱富的行动是一次秘密的行动,只有郑飞自己知道,可西北的确因他而陷入了战火之中,华夏民族再次遭遇了外虏的入侵,战火蔓延之地,必是生灵涂炭。
所以,郑飞才会愿意派出军队去西北参战,他要以此来赎罪,将西夏人赶出西北!
第五百三十二章 赎罪(2)
实际情况是,如果可以话,让郑飞将全部天道军一起派往西北参战他也愿意,但他不能这么做,因为留在京东路的军队越多,朝廷就会越有顾忌,派出去的军队才会越安全,不用担心他们在离开京东路后遭遇朝廷的黑手。
所以,在综合权衡之后,他才给出了三万人这个条件,三万人是一个既能保证相当的战斗力,也能让留在京东路的十五万天道军拥有足够震慑力的平衡点。
而当蔡攸的奏折刚刚出了监军府后,郑飞就已开始做起了准备,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派谁去西北。
西夏人以党项族为主体,党项人自古尚武,族人各个彪悍粗狂,勇猛善战,强盛时期的辽国也拿他们无可奈何。这一次西夏人自以为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几乎是倾尽全力大举进攻大宋,出动了四十万精锐,据说他们的重装甲骑兵“铁鸦子”也参战了,这也是为什么西军抵抗至今节节败退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可不是已经从上到下烂到根的大宋军队,而是一支真正的军队,一群无比强悍的战士!派军去跟他们交战也是天道军自成立以来最困难最险恶的一战!所以,郑飞必须派出天道军真正的精锐,完成这一次“赎罪之旅”。同时,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检验天道军真正的成色,看看天道军是否真的有实力与强悍的草原强虏一战!
郑飞思前想后,决定派出两员大将带领部下去西北参战,一个是庞万春,庞万春曾在西北待过很长时间,对西北和西夏都很熟悉,而他手中的独立军更是天道军的绝对精锐,战斗力之强悍在天道军中无人可出其右。
另一个就是刘法,刘法本就是西军大将,其更是西夏人眼中永远的梦魇,“刘战神”大名响彻西北,他若重回西北战场,只听其名就够让西夏人睡不着觉了。
郑飞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吴用,想听听他的意见,吴用沉思许久后才说,“庞军长和独立军不必多说,他们是我们天道军的骄傲,全军上下也对统帅您忠心不二,两万人全部派出去就是了。但……刘法……还请统帅三思。”
郑飞明白吴用的意思,刘法毕竟刚刚归降天道军不久,即便西军在刘正彦的指挥下对东征军举起过屠刀,但随着天道军的被招安,刘法与西军的背叛大宋以及在背叛大宋后所做的一切都已被赦免了,说起来,刘法与第六军都已是无罪之身,刘法若回到了西北,必会跟西军重新接触,到时候朝廷会不会重新策反刘法,刘法又能不能继续保持对天道军的忠诚这都很难说。
但郑飞也有他的信心,他对吴用说,这个信心就是“尊严”二字,他能够给予刘法和西军大宋所给予不了的尊严!
郑飞曾找过刘法的许多属下谈心,通过他们了解西北,了解西军,而通过与他们的谈话,除了听出他们被河北军出卖的愤怒,也听出了他们对大宋的不满,其中最不满的一点就是大宋对武人的态度,简直就不把武人当人看。
大宋的武人如何不被当人看,看看大宋武人的品级就知道了,大宋禁军三衙各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与都虞候,其中殿前都指挥使品级最高,为从二品。副都指挥使为正四品,再往下,侍卫马、步两司的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仅为正五品,三名都虞候仅为从五品。
也就是说,整个大宋禁军的高层,只有一个从二品,一个正四品,两个正五品,三个从五品,一双手就能数个来。
再比如说正将,正将是禁军的领兵之将,厉害些的手下都能有数万人马,但不好意思,正将只是从七品,连七品都不算!
这就是大宋军人的待遇,简直低的离谱!有很多为大宋浴血奋战了一辈子的军人,打了一辈子仗,多少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却到头连个品级都没捞上的也多如牛毛。你可以想象一下,大宋的军人待遇究竟有多低!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宋的军人能有什么地位?更不用说有什么话语权或决策权了,他们只能如行尸走肉一般听从文人统帅的指挥,运气好的话能碰上个有军事头脑的,运气不好碰见蠢蛋就是死路一条。
这还没完,大宋的武人流血流汗,拼命保护大宋,但功劳往往都是文人统帅的,文人统帅还会拼命克扣武人的军饷,拼命压榨武人的血汗,把一切可以发财的手段都用上,最后,文人统帅捞足了吸够了,拍拍屁股走人,升官发财去了,武人们却依旧只能暗无天日的继续战斗,继续挣扎在大宋的底层,继续为大宋守护疆土,继续用生命血肉给文官创造战功,继续被压榨血肉,一天复一天,一年复一年!他们只是大宋的一条狗,用到的时候就拉出来咬一场,用不到的时候就关起来,丢根骨头饿不死就行,毫无尊严和希望可言。大宋的武人们早就对此积怨已深,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而如今这些西军将士来到天道军后,天道军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了无比的新奇,天道军的待遇,天道军的尊重,在这里,他们才真正感觉到了身为一名武人的骄傲!
郑飞从他们在与自己交谈中所流露出的深深的感激可以看出,他们喜欢这里,珍惜自己所给予他们的一切,包括尊严!
当然,只有“尊严”还是远远不够的,郑飞还有另外的考虑,首先是刘法的所有家眷都已在京东路了,他做事也要掂量掂量。
其次,经过这段时间的轰炸式“教育”,西军上上下下已被天道军同化的差不多了。
另外,三万西军不可能全部派往西北,郑飞只准备派出一万人,而这一万人的挑选也有讲究,当初刘法秘密回到西北他也只是将自己和几名手下将领的家人接到了京东西路,大量的低级军官和普通士兵的家人依旧留在西北,后来,郑飞派人去西北秘密调查发现随着西军的反叛,大宋搜捕刘法等几名高级军官的家人无果,他们便将怒火发泄到了这些低级军官和普通士兵的家人身上,许多人遭受牵连而落难,凄惨无比。
郑飞将这个消息散播开后,西军将士们莫不悲愤到了极点,恨大宋简直恨的牙痒痒,所以,派出西北的那一万人就要重点从这些人里面挑选。
听完了郑飞的分析后,吴用茅塞顿开,表示完全赞同统帅的意见。
第五百三十三章 赎罪(3)
主意已定,郑飞立刻召来庞万春与刘法,告诉他们从现在开始他们两个就要带领部下做好准备,随时准备出征西北与西夏人战斗!
庞万春对此自然是一口就应了下来,拍着胸脯说请统帅放心,独立军保证完成任务!而刘法则是很明显的愣了一下,脸上的惊讶之色一闪而过后才反应过来应了此事,随后,二人一起离开了统帅府,但没过多久,刘法果不出郑飞所料的又折返了回来,脸上还写满了忐忑之色,“统帅,属下……”刘法很犹豫,支支吾吾的,但最终还是说道,“您能将这件重要的任务交给属下,属下很是感动,属下和第六军全体将士愿为统帅出生入死!只是属下有个疑虑……您就不怕……属下回了西北后……?”
郑飞淡淡的一笑打断他道,“刘帅的意思我明白,但我郑某人向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放心,我信得过你,等你们去了西北,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相信你们的忠诚。”
刘法听了这话心头一颤,竟有些抑制不住的激动,赶忙抱拳拜道,“多谢统帅信任!”
郑飞点点头,站起身来走到刘法的身前扶起他正色道,“刘帅,我实话告诉你,我虽给了朝廷两个选择,要么去西北打西夏人,要么去东南打叛乱之人,但我用了别的途径和法子,相信一定能促成朝廷让咱们去西北,所以我才会让你与万春提前做好准备。”
刘法心头一跳,面上不由闪过一丝疑惑,郑飞见状继续说道,“你或许也会觉得奇怪,只要不傻就都知道去西北比去东南要危险许多倍,我为什么非要挑最最危险的一个?因为无论我们与大宋如何打,我们与他们终究都是华夏民族的子孙,但西夏人不一样,他们是外虏,他们会屠杀、会奴役我们的百姓!民族有难,匹夫有责,所以我才会选择去西北。你是西北悍将,‘刘战神’大名响彻西北,如今你不在那里,西夏人才会如此猖狂,只有你回到西北,我们胜利的把握才会更大!此次我一心要为民族出力,将夏虏赶出我们的国土,所以就算你铁了心要负我,我还是会让你重回西北!”
刘法看着郑飞已是呆若木鸡之状,脸上写满了深深的震惊与……钦佩,他刚要说话,郑飞却摆摆手打断他继续说道,“在你去之前,我只想让好好想明白一件事,你是愿意继续回到大宋去做大宋皇帝与那些文臣宦官手底下的一条吃不饱也饿不死的看门狗,还是愿意与我们一起,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挺起胸脯以自己是保家卫国的武人而骄傲!”
刘法眼中一亮,他没有说话,只是挺起胸膛对着郑飞行了一个标准的天道军军礼!
※※※
果不出郑飞所料,几日后,朝廷让天道军派军去西北的圣旨终于传到了京东路,郑飞接旨后没有做任何的拖延,当即就宣布由庞万春的独立军与刘法的一万西军正式组成天道军的西北军,由庞万春任主帅,刘法为副帅,三万大军明日就出发,远赴西北抗击西夏!
第二天,是个艳阳高照的好日子,在潍州城前,三万西北军整齐列阵,战旗飘飘,将士们肃容满面,装备齐整,昂首挺胸,郑飞骑着高头大马行出城门,来到大军之前,一双虎目缓缓扫过大军,棱角分明的脸上写满了刚毅,“将士们!”郑飞高声喝道,顿时,三万多双眼睛齐刷刷的都看在了郑飞的身上,所有人都以为郑飞要进行一次鼓舞人心的演讲,都长大了耳朵仔细听着,但他们很快就发现他们错了,只听郑飞接下来喊道,“我已向朝廷提出了要求,你们出发后,朝廷必须全力供给你们的粮草,各个地方必须让你们顺利通行,提供你们所必需的一切!你们记住,如果朝廷敢让你们任何一个饿肚子,我必直捣汴梁!如果朝廷敢在任何方面刁难你们,我必直捣汴梁!如果朝廷敢对你们使任何坏心思,我必直捣汴梁!你们放心大胆的去,无论何时,也无论在哪里,更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只要你们记住,在你们的背后永远都有我和十五万战友,以及五百万京东百姓做你们的后盾!”
虽然这段话讲的不伦不类,根本不像是一名统帅在鼓舞将要出征的大军前应该讲的话,但不知怎的,三万将士的心竟同时感觉到了一种不一样的力量,给了他们信心以及勇气!
郑飞继续高声道,“别的大道理我不多讲,最后,我只说两句话。第一句,民族有难,匹夫有责!鼓起你们的勇气,拿起你们的兵器,给我把西夏人往死里打!扬我军威,仰我天道军威,仰我华夏军威!”
三万人齐声高喊三声,“仰我军威!仰我天道军威!仰我华夏军威!”
郑飞一挥手,满场再度安静下来,他沉默片刻,再次高声喝道,“第二句……给老子活着回来!出发!”
三万大军出发了,朝着西北大踏步而去,此一行,壮士一去兮,必复还!
※※※
西北军出征的一幕全部都落在了蔡攸的眼中,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准备去打仗的天道军,那种舍我其谁的威风,那种是生死如无物的勇气,那种长剑一出,天下谁与争锋的霸气都深深震撼了他,他虽不懂军事,却也看得出天道军此次派出的绝对都是最强悍的精锐,绝对没有用什么乌合之众搪塞朝廷,应付了事,他也终于放下心来长长的松了一口气,随后,蔡攸火速返回监军府向皇帝洋洋洒洒写了一本自他来到京东路后所写的最舒爽最痛快的奏折,在奏折中,他描述道,京东路经略安抚使郑临风在接到朝廷的旨意后是如何的震惊,面色是如何的“如丧考妣”,然后郑临风是如何的想派出一支由老弱病残组成的军队去西北好应付我皇,而在关键时刻,是他蔡攸“大义炳然”的劝说郑临风,让他“顿感羞愧”,这才决定派出一支真正的军队去西北为皇上效力,并且在自己的极力争取下,大宋叛将刘法也在其中。
奏折写到这里,蔡攸心中那叫一个爽快,这份奏折到了东京,皇帝必龙颜大悦,自己这份白白捡到的功劳就算是落实了,想到这里,蔡攸又不由想道,这还要多多感谢郑临风呀,不过你说这个郑临风是不是傻子?他居然把自己所听说的天道军最厉害的独立军,还有刚刚叛变的刘法都派去了西北,如此一来,独立军必将遭遇折损甚至全军覆没不说,刘法回到西北还极有可能会反水。如果是自己的话,应付一下朝廷就行了,何必如此认真?他的脑子是不是坏掉了才出此昏招?
蔡攸想毕犹豫片刻便再度提起笔来,将郑飞今日在大军出征前所说的话都一五一十的写在了奏折上。
蔡攸的奏折很快就被送达了东京,皇帝看了前半部分果然龙颜大悦,但再往后看,脸色顿时就沉了下来,直捣汴梁?这是一个大宋的藩镇应该说得话吗?威胁,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皇帝不由勃然大怒,忍不住拿起桌上自己最喜爱的一只茶杯狠狠地砸到了地上摔了个粉碎,直吓得正在堂下的蔡京、郑居中、王安中、张邦昌等大臣一大跳,不知蔡攸的奏折究竟写了什么,竟惹得皇帝如此大怒,全都赶忙跪在地上请赵佶息怒,以免气坏了龙体,尤其是蔡京,数他最担心蔡攸别是说错了什么话惹怒了皇帝,赵佶将奏折给他们看,众人看了也都是面色一变,纷纷痛斥起了郑临风,有的痛斥他是目无皇上,目无朝纲,言可株罪。有的痛斥他的言行充分暴露了他并不是真心归顺的本质,有的痛斥他狼子野心,日后必成祸乱,但骂归骂,却是谁也无法说出一个可以反制郑飞的办法,而且郑飞此举虽然无礼且鲁莽,但却无比清楚的向皇帝和朝廷表明了他的决心:你们可别给我使什么坏心眼子,否则我可不客气!
很快,大臣们骂着骂着,声音就渐渐小了下去,因为他们发现皇帝的面容并未因他们对郑临风的痛斥而好转,反而是愈发的阴沉了下去,终于,皇帝冷冷的问向他们,“诸位爱卿,对郑临风,你们可有什么办法?”
满堂皆静,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