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郑屠-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玩乐,这项从在东南地区征收奇石并再运到东京的浩大工程就称作花石纲。

花石纲的出现,也堪称东南地区百姓、经济、稳定的一大灾难!

为了保障花石纲的运输,赵佶停运关系国计民生的粮草漕运,将漕运船只全部用来运送大石头,这还不够,他又随意征用民船,商船来运送石头。有时为了能让运送花石纲的船队通行,随意拆毁各地桥梁,凿坏城郭之事比比皆是。

而在找寻奇石名木的过程中,贪官污吏更是借机大发横财,比如只要想敲诈谁,苏杭供奉局的官吏便破门而入将看中的奇石贴上黄纸,说此物已归皇家所有,强迫百姓看守,然后他们再借机损毁奇石,给居民扣上一个“大不敬”的罪名,被治罪的百姓只能任他们处置,便是卖儿卖女也要交给他们高额的贿赂!结果往往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家破人亡!诸如此类的恶行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百姓一听苏杭供奉局的人出现了,莫不赶紧抛家弃业,携家带口连夜逃跑。

其中又以目前正任职苏杭供奉局的朱勔的恶名最盛,被他直接或间接害得家破人亡的百姓数不胜数,百姓一听他名莫不闻之色变!

可以说,苏杭供奉局自崇宁元年设置起,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便将大宋最富贾的东南两浙搞得民不聊生,穷苦百姓四处逃难,中产阶级全部破产,苏杭之富足,百姓之生机尽毁于花石纲一役!而耗费了数百万民役,花费了无数金钱的一切的根源,竟只是为了满足皇帝赵佶喜欢看奇石的嗜好!

而此次的朱武岐山起义,就是发出了“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的呼声,号召东南百姓“绝花石,杀朱勔”,为生存而战!

结果百姓刚开始还以为是贼寇来袭都吓得不行,后来一听这个,都是群情激愤,长久压抑在心中的怒火彻底爆发了,对朱武的岐山军一呼百应。而朱武也是在攻占了州县后实现了自己的承诺,杀尽了被捉住的贪官污吏,将他们霸占的民脂民膏尽数分给百姓,开仓放粮大赈饥民,短短几日,东南两浙百姓纷纷响应号召揭竿而起,更在岐山军攻克城池的过程中全城百姓皆自发愿为之内应,拿着榔头菜刀与官兵大战,大开城门,助岐山军顺利的横扫歙州睦州!

原因终于清楚了,朝中的忠良之连忙建议赵佶尽快下旨停办苏杭供奉局,同时查办朱勔父子,以安抚民心,莫再被贼寇借机利用。

而赵佶也被吓傻了,慌忙以此下旨并派童贯火速赶往东南剿匪,但已为时已晚,五日后,传来军情,杭州失守了,朱勔父子在逃跑的过程中被百姓抓住,活剐在了杭州供奉局门前,据说百姓人人争食其肉,对他的仇恨可见一斑!

又过了十日,当童贯终于抵达东南时,婺州、衢州、处州等地早已接连失守!岐山军也发展到了几十万之众,几乎占据了大半个东南及两浙!

岐山军也与童贯沿途召集的二十万大军正式在秀州对峙上了,大战一触即发!

与此同时,高俅也终于召集起了二十万大军,分成四路,对京东西路形成了四路夹击之势,一场梁山天道军真正的考验之战,也要打响了!

第四百一十八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13)

朝廷在发兵上一拖再拖,完全出乎了郑飞的意料,也给了郑飞和梁山天道军一个难得的发展良机,郑飞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时机,利用这段时间对天道军和已经攻占的州县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

军事方面,时间重新回到政和五年年末,天道军如愿按照原定计划扫荡了大半个京东西路,整个京东西路除路安抚使所在的南京应天府,以及单州、拱州与广济军外几乎全部落入了天道军之手!

而由于天道军横扫京东西路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各地州县根本没有时间将库银等财富转移,这可便宜了天道军,不但缴获了大量官府的、贪官污吏的财富,更将各地公认的土豪恶霸的财产也一扫而空,着实大赚了一笔。

同时,天道军在攻占州县后所做的许多义举、实行的许多新政也是颇得人心,百姓参军热情高涨,希望参加天道军的百姓人数也从刚开始时的两三万人直冲到鼎盛时期的三四十万人!

面对可以扩大天道军的如此良机,郑飞又怎会错过,他立刻根据健康成年男子的标准命天道军各部从这三四十万人之中精心挑选出了十万人让他们正式加入了天道军,剩下的二十多万人当然也不能浪费,全部编入预备役部队,也就是成为各地的民兵。

随后,郑飞又下令招降官兵俘虏,一万多人的俘虏全部选择了投降,天道军又从里面挑选出条件合格的七千人也加入了天道军,剩下的四五千人则编入了民兵列。同时官军中一大群文官武将也被顺利招降,其中自然少不了像时文彬这样没有什么劣迹的老实县官,也有像雷横和朱仝这样的原本就本该是梁山泊一份子的人物,同样也包括一些虽原本并未曾在水浒中出现过或出彩过,但本事着实也不小的一些武将。

如此一来,天道军的总兵力也从最开始时的三千人猛增到了十二万人,摆在郑飞与天道军目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分配这十二万人,以及如何兵分各州,抵挡朝廷随时都会派出的军队。经过郑飞与众将的商议,扩军方案正式出炉。

依旧按照原先天道军十兵一班,三班一排,三排一连,三连一营,三营一团,三团一旅,三旅一师,三师一军的三三制军队编制方案,十二万人共成立了五个军,十五个师。

由鲁智深出任天道军第一军军长,全军共两万三千余人。其中,武松为第一师师长,驻守高唐州,史进为第二师师长驻守齐州,在此次大战中表现非常勇猛的行者黄松被提拔为第三师师长,驻守博州。第一军的任务是防御来自河北东路、大名府与京东东路的朝廷军队。

由邓元觉出任天道军第二军军长,全军共两万五千余人,林冲为第一师师长驻守濮州,王寅为第二师师长驻守除济州城外的济州所有州县(因济州城还在张叔夜手中),厉天闰为第三师师长驻守徐州。第二军的任务是防御来自大名府、应天府以及淮南东路等地的朝廷军队。

由晁盖出任天道军第三军军长,全军共两万三千余人,苏定为第一师师长,杨志为第二师师长,公孙胜为第三师师长,第三军全部驻守兖州,任务是全力防御来自京东东路的敌人,并随时做好向上增援鲁智深的第一军,协防齐州与博州;向下增援邓元觉的第二军,协防济州与徐州的准备。

由已经带着家眷安全回归的呼延灼出任天道军第四军军长,在济州城表现非常勇猛出色的石勇升任第一师师长,呼延灼的老部下韩滔出任第二师师长,同样在战斗中表现非常出色的王石出任第三师师长,全军共两万余人。

由王进出任天道军第五军军长,索超为第一师师长,张清为第二师师长,诸葛英为第三师师长。全军共两万余人。

第四与第五军全部驻扎于处于诸州中心地带的郓州,随时做好往上增援第一军、往下增援第二军、往东增援第三军的准备!可以说,无论是最北面的济州,还是最南面的徐州,或是最东边的兖州,还是最西边的博州和濮州,都可以在短短一两个时辰内得到第四与第五军的增援。

天道军独立营扩军至独立师,师长为庞万春,独立师为骑步军,辖一个纯骑兵旅,两个快速反应步军旅,共八千人。驻扎郓州,随时听命于郑飞的指挥。

由阮氏三雄的水军营扩军为水师旅,控制梁山前八百里水泊。

众人各得其所,接下来的郑飞又下令将所有州县的所有会打造铁器、兵器的工匠全部集中于天道军军器坊,扩大军器坊的规模,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的赶造各种兵器,争取早日满足全军的装备需求。

如此一来,虽然天道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咋舌的程度,但郑飞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他十分清楚,这十几万新兵大多都是从没摸过武器、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当务之急是立刻训练他们,提高他们的战斗力!郑飞下令将原梁山天道军三千名士兵全部充斥到军队中担任各级军官,尤其以大量担任班长、排长和连长为主,让这些老兵配合各部将领从最基本的队列队形开始,按照在梁山上练兵的老套路,抓紧时间将这些新兵锻炼成新的“老兵”!争取可以早日用于战场之上。

郑飞也立刻扩大了“大汉学院”的规模,总部依旧设在梁山泊,召集全军基层军官轮流来“大汉学院”中进修,授课的老师除了吴用、公孙胜等人外,郑飞亦经常现身讲课,学习的范围也五花八门,寓教于乐,争取提高军官们的个人素质与战斗素养,并借他们影响越来越多的士兵。

第四百一十九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14)

社会经济方面,他首先在俘虏的大量原各州县官吏中挑选出了一些口碑不错的官吏,让他们重新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毕竟,天道军打仗虽然是一流的,但在管理州县上却是毫无经验,管理州县看似简单,其实却是繁琐的事情一大堆,而这些人常年任职各州县衙门,各项管理工作都是手到擒来,郑飞本着人尽其用的原则,还是吸收了一些原官府官吏为己所用。

其次,郑飞立刻下令废除或减少了许多大宋制定的繁杂税目与苛捐杂税,诸如制钱税、月桩税,科配税等等,只保留基本的一些税种,比如田租税,盐税。但即便是继续收的税,也比大宋规定的税率降低了许多,也更加公正公平了许多,就拿田租税来说,大宋规定每亩粮收税一斗,看似不多,其实变相加收的法子却是花样繁多,层出不穷。例如百姓在交了税粮后还要交“耗米”税,所谓“耗米”,就是为了弥补粮食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而加收的粮食,这个“耗米”的水分就大了,一般是官吏说是多少你就要多交多少,普遍会加收五六成,甚至两三倍也不少见,比如一名百姓需要交粮一石,等算上耗米,实际却要交一石半甚至两石。又例如官府在收税粮中所使用的“大斗”,里面也有玄机,按规定,将大斗盛满就是一斗,便是一亩田需要交的粮食,但在实际操作中,官吏们所用的“大斗”却是故意做的比标准大许多,这一斗下去,少则多收五六成,多则可达两斗,百姓明知不公平,却是敢怒而不敢言。诸如这样的花样还有很多,等百姓再交完其它的苛捐杂税,每年的收成能真正留在自己手中的已是所剩不多,赶上收成好的时候,每亩粮产能多一些的时候还能维持下去,若赶上年岁不好,收成一般的时候,简直就是已经揭不开锅了!

针对这种情况,郑飞下令粮税依旧按每亩一斗来收,但不再收耗米税,同时严格按标准来制作并使用大斗,宁可少收绝不多收,再加上废除或减收的税种,百姓的负担立刻减轻了一大半,瞬间赢得京东西路百姓一片交口称赞,也激发了百姓种粮的积极性。

紧接着,郑飞又给予了各州百姓一份实实在在的大礼!那便是掀起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首先,郑飞下令所有人必须提供合法的土地所有证明,也就是田契地契等等,对于可以证明是合法的、并不存在欺诈、恶意吞并、强买强卖、豪取强夺的土地所得,天道军将保障土地所有者的合法利益,即便是所有者是个大地主,拥有大片土地也没关系。对于无法证明的土地所得,大地主的土地将被没收,贫农的土地可以在乡亲近邻集体证明后补办手续继续拥有。郑飞随后又下令将没收的土地和从已经被处死抄家的恶霸土豪手中得来的土地,以及大量的无主土地无偿分给没有土地的贫苦百姓,同时鼓励百姓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开垦荒地,规定只要谁能将一块荒地开垦好,这块地上所种植出来的东西三年不用上税!

在对待商人和商业上,郑飞更是毫不吝啬的鼓励商人从事商业,尤其是从事“走私”活动,因为如今京东西路已经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许多资源,比如粮食、矿石、盐等都需要从被朝廷控制的地区得来,朝廷自然不会跟天道军做买卖,这时候就需要无所不能、无孔不入的商人们登场了。郑飞不但大幅降低了商人们承担的税种,更给予了商人们极高的社会地位,每一名敢于从事走私并将天道军稀缺的资源卖给天道军的,不但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更会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和保护。

社会生活方面,郑飞首先宣布废除一切贱籍,宣布京东西路境内所有百姓从此之后都是平等的众生,每个人无论他或她以前是从事的何种工作或是什么人的后代,无论他是贫农、乞丐、奴婢、妓女,抑或是商贩、小吏、罪犯,只要愿意遵守天道军制定的法律,维护天道军,都将是可以受到天道军保护并一视同仁的平等百姓。

接着,郑飞开始在各州县大办学堂,大兴教育,所有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人都可以进入学堂学习读书识字,当然,教材依旧使用的是经过郑飞精挑细选的书籍,以及宣扬天道军,歌颂天道军的“洗脑”教材。

随后,郑飞在给天道军留下了充足的粮草后,大开各地粮仓,将粮食和种子分给各地百姓,保障他们能安然过冬,以及能为来年的生产做好充足的准备。

社会治安方面,郑飞命令驻扎于各地的天道军既要起到军事防御的作用,也要起到治安的作用,同时严令天道军所有将士必须严格遵守天道军的军规,只要谁胆敢违反军规,无论他是谁,也无论他是什么职务,都将严惩不贷。同样,各地若有胆敢违法、反抗天道军的人,也要让他们见识到天道军最无情,最铁血的一面!

在对待大宋上,郑飞下令各地边防军绝对不能做出任何挑衅大宋的举动,全部立足于防守。下令天道军所有将士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练兵!练兵!练兵和训练!训练!训练!

这些政策的实施,都是郑飞“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政策的具体实施细节,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为郑飞和天道军在京东西路诸州县赢得了民心的支持,尤其是占据绝大多数的贫下农民的支持,京东西路各州县也迅速的稳定了下来,百姓都将天道军看做了救世主一般的存在。天道军的综合实力也迅速扎实的发展起来。

当然,也有人向郑飞提出过疑问,你不是说现在不是占据山下州县与朝廷对抗的时机吗?怎么又把京东西路都跟占了还煞费苦心的治理起来了?

郑飞对这个问题也很无奈,因为他确实没想过要长期占据京东西路,他本以为朝廷会很快就派出大量军队来攻打自己,他之所以实施这些仁政,只不过是想尽可能的收买京东西路的民心,让老百姓都知道天道军的好,为日后天道军的卷土重来做好基础。而且郑飞还有一点做得非常毒辣,留足了后手,那就是土地改革。我可是已经把土地都分给老百姓了,等你朝廷军队来了,就得让老百姓再归还土地,老百姓视土地为生命,你让他吃进去容易,再想让他吐出来可就难了,这势必会给朝廷与老百姓造成巨大的矛盾,日后老百姓也必将更加期盼天道军的重新来到。

可谁料……郑飞左等右等就是等不来朝廷的军队,派出大量调查局情报人员去东京一看,得!人家皇帝赵佶压根就没着急,还在那大肆奢侈的举国同庆呢,据说连举办庆祝的费用都是挪用的原本要来攻打自己的军费。

郑飞对这个结果真是又好笑又意外,他发现自己真的太高估北宋亡国君主赵佶了,郑飞也立刻根据新的形势做出了新的决策,好吧,你赵佶不是不急吗?那我可就不客气了,这么好的一个京东西路,你不想要我可想要的很呢!

第四百二十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15)

当郑飞率领天道军将士在前线拼杀的时候,李家姐妹也没有无所事事的待在大后方,虽然她们无比挂念着郑飞的安危,但从第一批阵亡的天道军将士的遗体被送回梁山开始,她们姐妹便自发的代替郑飞开始了一项工作,那便是……亲自登门去向阵亡将士的家属送去安慰。

原来在有一天,李家姐妹隐隐听到外面传来了阵阵哭声,派丫鬟出去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有几十名阵亡的天道军将士的遗体被送回了梁山,放声痛哭的正是他们的家人。

虽然天道军有着完善的抚恤制度,所有阵亡将士的家人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顾,但失去亲人的痛苦却是多少钱和物也弥补不了的。

据说李清照与李洛灵在听了丫鬟的话后默默沉默了许久,然后便做出了一个决定,她们要亲自安慰阵亡将士的家人,鼓励他们继续好好的生活下去!

于是,从当天开始,李家姐妹便不顾众丫鬟下人的反对,凡是在山上有家眷的,不管阵亡的将士是军官还是普普通通的士兵,都一视同仁的亲自登门向阵亡将士的家人送去了她们对阵亡将士的敬意,以及代表郑飞做出对他们未来生活保障的承诺。

家眷不在山上的,李家姐妹也亲自动笔去给他们留在山下的家人寄去了告慰信。而对那些没有任何亲人的,他们姐妹也代表郑飞给他们集体举行了送别仪式。

她们姐妹作为天道军最高统帅的夫人,又是怀着孕挺着大肚子,如此屈尊安慰阵亡将士的家人,所带给阵亡将士的家人,甚至于整个梁山大后方所有人的震撼与感动是任何制度与承诺都比拟不了的,梁山大后方的所有将士与家眷都从心底对这对夫人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消息传到前方前线,天道军将士们都是深受感动,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有如此仁义的大头领领导他们,就连大头领的夫人也是这样的善良仁爱,天道军又是切实的在履行一切的承诺,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奋力杀敌,维护这得之不易的一切呢?

天道军的将士们由此更加没有了后顾之忧,倍受鼓舞,士气更加高涨起来!

郑飞闻听此事后也是感动不已,连声道,“得此二位夫人,乃我毕生之幸也!从此,夫再无所求!”

政和五年年末,战事终于结束了,为了表达对两位夫人的谢意,郑飞在火速颁布了一系列稳定京东西路诸州县的政策后,特意亲自跑去齐州城李家老宅看了看,还好,李家老宅在几名佣人的照看下一切都好,并未受到战事的任何波及,于是郑飞命人将李家老宅精心打扫之后便立刻返回梁山泊,要赶在过年之前将李家姐妹接回齐州城李家老宅,要他们姐妹可以在故居过年。

李家姐妹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还能重新返回家中过年,自然都是高兴不已,便与郑飞一起从梁山赶去了齐州,虽然郑飞出于安全考虑并没有透露这个消息,但此时天道军大小夫人的美名已经传遍了整个天道军,那些新加入天道军的新兵在奉命保护郑飞等人的安全时也是忍不住想一睹两位据说貌若天仙更是菩萨心肠的大小夫人的绝世容颜,而他们刚加入天道军,纪律性还不强,当护送郑飞的队伍来到郓州境内的平阴时,这个消息便不可避免的泄漏了出去,当地及四周的百姓一听,什么?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给他们粮吃,给他们地中,给他们孩子书读,看他们免费看病,让他们不再受恶霸和贪官污吏欺负的大恩人要带着他的夫人路过?

百姓们顿时都疯狂了,都拿出自家蒸的馒头,自家种的果实,自家鸡下的蛋,所有自己家中能拿得出手的东西,还特意制作了万民伞,早早等在了沿途的路上,而当郑飞等人的队伍出现的时候,百姓们都一拥而上,瞬间就将整个护送郑飞与李家姐妹的队伍包围起来,几百名护卫大惊,慌忙组成层层人墙挡在郑飞与李家姐妹的马车前,但他们的力量跟成千上万名百姓相比简直不算什么,百姓越聚越多,都拼命想往前挤,拼命把自己手中的东西举的高高的,希望能挤到马车前让郑飞尝一尝他的东西,哪怕只是吃一小口,便是今天被挤成个什么也值了!

“大王,吃小人一口馍吧……!”

“大王,小老儿把家里唯一会生蛋的老母鸡宰了,您吃根鸡腿再走吧,可香了!”

“大王,小人种的梨子,甜……”

……人墙的范围越来越小,汹涌的人流距离郑飞的马车也越来越近,护卫们都吓坏了,他们无法确定这些百姓中是否有敌人,万一被敌人趁机混到郑飞的马车旁……护卫们已经不敢再想下去了,他们几乎已经就快要忍不住拔出刀来!

就在这个时候,马车的轿帘突然掀了起来,从里面走出来一个人,是郑飞!

郑飞一出来,整个场面瞬间安静了下来,百姓们虽然没几个见过郑飞,但从郑飞身上所散发出的威严以及护卫们看向郑飞的那种发自肺腑的尊敬与臣服中,他们还是立刻猜出了郑飞的身份,只不过,刚刚见不到郑飞的时候他们想尽办法也要见,但现在真见到了,他们反倒不敢上前了,因为这个人是手握大军,横扫了在他们眼中不可一世甚至不可战胜的朝廷军队的天道军最高统帅!

他们只是依旧高高举着手中的东西,用胆怯中带着无比尊敬和期盼的目光看着郑飞……郑飞看着一望无际的黑压压的人群,看着那一张张质朴而真诚的脸庞,看着他们手中的那些对他们而言很贵重的东西,感受着一双双善良而纯朴的目光,郑飞的心如同被雷击一般不由自主的剧烈的颤抖起来,眼泪也禁不住涌上眼眶,这就是华夏的百姓们,他们任劳任怨,他们无怨无悔,他们能够忍受一切,他们所期盼的只是能给他们所留的一条活路,而当你给了他们一个希望,哪怕这个希望还只是一个空头支票,只要你能让他们看到哪怕一丁点的希望,他们就能掏心掏肺的回报你……。

郑飞挥了挥手,想对百姓们说些什么,但他张了张嘴,却是如鲠在喉,往日里滔滔不绝的嘴巴就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一样,只有抑制不住的泪水顺着脸颊滑进嘴中,他感到了深深的自责,他发现自己真的好无耻,自己竟然还想利用土地改革激起他们与朝廷的矛盾,用朝廷的镇压彻底激起他们的怒火,用他们的血来实现自己的步骤……!

郑飞羞愧的低下头,重新默默的返回了车中,百姓们都看傻了,他们完全没想到传说中的强盗头子会这样,但不知怎的,当看到这个强盗头子的泪水,他们反倒有了一种亲近的感觉,百姓们默默的让开了一条路,从第一个人跪下开始,所有百姓都跪在了地上,漫漫长路,跪而送行,护卫们赶忙重新开始往前走,天地间静悄悄的,除了脚步声,车轱辘声,就是从车厢中传出的努力抑制着的哭声……李清照与李洛灵也默默流着泪,一起怀抱着哭成泪人的郑飞……。

第四百二十一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16)

从平阴开始,一直到抵达齐州城,沿途百姓全都闻风而动,都拿出自家准备过年的东西一路守候郑飞一行的到来,用最淳朴直接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郑飞的谢意,这件事给了郑飞和李家姐妹极大的震撼,结合调查局情报人员送来的有关东京汴梁的情报,郑飞终于下定了决心,他要改变原定策略,从现在开始彻底扎根京东西路,真真正正的实行土地改革和种种变革,守护京东西路大地上这些善良的百姓!

李清照与李洛灵也被百姓们深深的感动了,她们完全没有想到百姓们尊敬和爱戴自己的夫君竟已达到了如此的程度,同时她们也终于彻底的安下心来,因为郑飞果真没有让她们失望,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依旧在坚守着自己的承诺,在像经营梁山一样同样善待着京东西路上的百姓,并赢得了百姓们最真挚的爱戴。

而始终伴随她们的那种有负朝廷、有负父亲、有负祖宗的罪恶感也顿时减轻了许多,与郑飞一起经历了这么多之后,她们终于慢慢的被郑飞彻底所感染,体会到了天下之重莫过于民这个道理!

抵达齐州之后,全家一起度过了一个安宁祥和而温暖的新年。

新年的第三天,郑飞就接到了一个让他意外的消息,宋江回来了!

原来宋江兄弟俩自那日离了郓城县便去了沧州找柴进,受到了柴进的热情欢迎,在柴进庄上一住就是小半年,柴进也从宋江那里知道了郑飞已取代王伦夺取了梁山泊的事,柴进虽然很是吃惊却也比较高兴,因为那王伦自靠他资助当了梁山大头领之后便很开始不再买他的帐了,经他给王伦写信拜托他收留的一些江湖好汉常常被王伦用各种理由拒绝,柴进对王伦很是不满!如今王伦被郑飞所取代也算是正符合柴进的心意。

而宋江对柴进居然也认得郑飞感到很是惊讶,天底下有头有脸的江湖人物他几乎都知道,但在不久前他还从没听说过“镇关西”郑临风这个人,这个人就好像是突然横空出世一样,却是一出现就天下闻名了,自己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他的大名,究竟是自己消息太闭塞了还是江湖变化的太快了?宋江不由的又对郑飞产生了几分的嫉妒。

后来,梁山泊打败了曾头市杀死曾弄的消息传到了沧州,柴进与宋江又都是大吃一惊,宋江自不必说,京东西路境内谁不知道曾头市与曾弄的大名?而柴进买卖遍布天下,跟曾弄也打过交道,他也很清楚曾头市的实力,那么强悍的一个曾头市竟被梁山泊给灭了,柴进与宋江真是想不吃惊都难!

再后来,就是朝廷派万人大军围剿梁山泊的消息传来,但柴进与宋江面对这个消息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柴进很是感到惋惜,在他看来,梁山泊这次算完了,郑飞若运气好还能逃脱,若运气不好只怕就要人头落地。而宋江却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至于为什么自己会产生这种感觉就连宋江自己也说不清楚,他也很奇怪自己为什么唯独对那郑临风会那么嫉妒,或许是同为社会底层的身份,但那郑临风却是越混越好,手底下尽是让自己无比羡慕的一群好汉,而自己如此努力,却除了一个空头虚名外便不再拥有什么引以为傲的东西,如今更是沦落到被通缉逃命的原因吧。

但随后再次传来的消息却彻底震惊了他们二人,朝廷大军居然败了,而且是全军覆没!更让宋江震惊的是据说老家郓城县也已落入了梁山军之手!

宋江慌了神,他虽然与梁山有交情,但战乱中刀剑无情,自己的家人难保有什么闪失!宋江接着就要赶回家去,柴进却劝住他说最好还是先派人去看看,万一传言是假的你现在回去岂不是自投罗网?

宋江一听也是,只得由柴进派了人去郓城县一探究竟,结果那人刚走没几天就又有消息传来,梁山泊上的贼寇大举入侵山下州县,短短几日便横扫了几乎整个京东西路,如今京东西路的大部都已落在梁山贼寇之手!其中就包括郓城县所在的济州!

这下已用不着再确认了,宋江心急火燎的火速告别柴进便与弟弟宋清连夜往家赶去,但由于朝廷加强了对京东西路的包围,宋江又是被通缉之人,他二人根本无法通过“边境”,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