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灵异趣谈录-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我的一次亲身经历,一件回想起来,至今还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秘事件。我当时看见了什么呢?!相信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接下来我说的这个故事,它远远超出了你我的认知范筹。相传每个人的一生总会经历那么一两件让你无法释怀的奇事。记得那是一个寒冬的清晨,当时我正在读初中,那时候,我早上六点钟左右就要万般不情愿的离开温暖的被窝子,步行去离家不远的学校上学。那天,我如时起床、梳洗、吃早餐一系列动作过后,就如往常般步行去上学,我家离学校只有一千多米的路程,上学所走的路是一条宽四米多的村公路,路面平坦而宽敞,这条公路是村里面的商业街,平时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我只要沿着大路走,一直走到路的尽头就到我们学校了。
由于是冬天的缘故,ri短夜长。早上六点多钟的时候,天sè灰蒙蒙的没有一丝亮sè,还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中,倘大的马路上只有依稀的几个行人和几辆车辆经过,抬头望天,远远的可看见一轮弯月挂在学校上方天空的天边。正当我抬头一边欣赏寒冬的月sè一边一路前行的当下,忽然有一点雨点大小的圆状形物体向一轮弯月的方向飞去。然后,擦月而过坠落在学校的上方的天空,我正觉得奇怪的同时,惊讶的发现在我前方五十米的地方,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黑sè的影子,它正朝着我们学校的方向行进,黑sè的影子是呈三维立体状的,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正常人的影子都是倒影在地上的,而这个黑sè的影子却就像我们常人一样在直立行走,它不是一个人体或实物的倒影而是实体的。从黑sè影子的外形轮廓可以判断出它是一个老婆婆,包裹着一条头巾,右手手上挽着一个菜篮子,它正一步步的向我们的学校门口走去,最后从学校大门旁边的侧门进入了学校,消失在天sè即将放明的夜sè里。
当时,我并没有感到害怕(也许因为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我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本能的认为是学校食堂的啊姨们如往常般去市场买完菜回来了。当我走到学校门口想推开学校旁边的小侧门进去的时候,才发现侧门根本还是锁着的。这时我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明白到自己看见了什么。当时的我年少无知,本能的认为可能是别的空间生物或者是幻觉来安慰自己。后来对灵异这方面的事情刻意的去留意、去了解得多了,才知道这样的灵异事件在世界各地都曾发生过。对这方面,老人家口口相传,留传下来的一个说法就是人都有三衰六旺,即人的时运都有高有低,当时运低的时候就容易碰上脏东西。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告诫我们,万一某一天自己时运低不幸碰上那些脏东西的话,在看见的那一刹那是不能让自己感到害怕的,而且不能让他们知道你看见了他们,就当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就对了。如果让他们发现你看见了他们而你又感到害怕的话,受惊吓过后,你就会发一场大病,直到因病逝世。幸好我当时糊里糊涂的才躲过了那一劫,后来,听一个同学说,那一晚是他们那条村一个老婆婆的回魂夜,这件事,回想起来至今还令我心有余悸。接下来讲的公交鬼故事,就是对老人家告诫我们万一遇见脏东西应该怎样应对的一个验证。
在我姥姥的乡间,有这样一件街知巷闻的公交车司机遇鬼事件,至于是某人心中有鬼,或者是众口成烁,以讹传讹而成的鬼故事,就见人见智,信不信由你了。
事情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姥姥乡下的某一间中学,有几个女生在学校附近的水库游水,不幸遇溺身亡了,当时民风淳朴,物质条件也不太好。家长怀着伤痛的心情,要求学校办理了身后事就不了了之了。校方也草率了事,把他们的坟安放在公路边上。
冬去chun来,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晚上,一辆公交车经过她们埋骨路段的时候,公交司机看见一个女孩在路边拦车,于是就把车停了下来,等女孩上了车,走到后排坐了下来(当时的公交车,是蓝白相间为主sè调,类似现在的中巴,是从中间开门上下车的),车也就徐徐开动了,到了目的地,司机向后面看去想叫女孩下车,可是却发现车上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空无一人了,顿时吓得司机出了一身冷汗,因为回想起来,女孩在上车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出过一句声,而且由于是晚上又从后门上下车,根本看不清楚女孩的模样。回到家里,由于惊吓过度就生起病来,医了一段时间,也不见有好转。眼看就要病入膏盲,有好心人就提醒他的家人说,或者是遇到什么脏东西了。到公路边找到几个女孩的坟墓拜祭一下吧,或者就不药而愈了。司机的家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一些元宝蜡烛和一些学生用品去到她们坟前烧了,拜祭祷告一番。果真,过了几天司机的病就渐渐痊愈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假如有那么一天,真的时运低遇见了那些脏东西的话,千万不要害怕,因为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常告诫我们,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只要心中无鬼就不用害怕,好人自有好报,就像故事当中的公交司机,只要把事情处理好,最终都会逢凶化吉,有句话叫平生不作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如果做了不小亏心事,又遇上这档事,那就自求多福吧。俗话有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人生在世,总是要心存敬畏,不要存半点侥幸心理,特别在当今资讯发达的时代,检举揭发是家常便饭了。
;
第 002 章 笔仙解惑
“笔仙”是一种招灵游戏,一般通过铅笔作为载体来和一种我们俗称为”笔仙”的未知生物进行交流。这个游戏曾经在各大校园之中风靡一时,记得我在读高中的时候,”笔仙”这个游戏就曾是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最常玩的游戏之一。
当时的我年少无知,也曾和好友一起多次玩过这个请““笔仙”上来”的招灵游戏。那时候玩这个游戏,多数是问一些“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天真问题,如学习成绩,未来一段时间考试的班级排名,某某人的生ri等问题。
记得当时,玩“笔仙”要做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先要在一张空白纸上的顶端写下十多二十个常见的姓氏,如赵、陈、梁、黄、李等,反正身边有人姓的姓氏都写下去就对了,因为请”笔仙”上来问问题的时候要用到。接着就在纸的中间写下由1到100的阿拉伯数字,最后在纸上的未端用圆规画一个圆形的方圈,圆圈中间点一个实心的点,在圆的上方写下是与不是两个答案,是让请上来的“笔仙”回答问题时核对问题的准确xing时用的。
做好了前期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以后,接下来就可以开始玩请“笔仙”上来问你想问的问题了。首先,玩这个游戏的两个人的右手要用手背靠手背的方式交叉握在一起,把铅笔夹在两个人双手手背交叉握在一起的八只手指的中间,把铅笔的笔尖对准纸张所画的圆圈中间的实心点作为起点,然后两人诚心诚意的默念“请笔仙上来”这五个字,不停的默念,直到两人手握的铅笔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自动走上去纸张的中间位置,这时候就告诉你,你们已经成功请了“笔仙”上来,你可以问你想问的问题了。
随着你问问题,铅笔就会自动走向阿拉伯数字或姓氏,当需要确定问题对或不对的时候,当要你问它是或者不是,你们两个人手上所握的铅笔就会走向纸上“是”或“不是”的位置,以此来回答你所提问的种种问题。例如你问”笔仙”明天是否会下雨,铅笔就会走向是或不是来回答你。然而,你可以提问的问题都只能围绕着与数字、姓氏有关的几个简单问题,所以可以问的问题都会比较单一。记得我们当时玩的时候,最常问的就是某某校花喜欢谁,自己期中或期未考试会考多少分,自己喜欢的人出生年月ri之类的问题,当时就发现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只要是当事人知道答案的问题,所谓的“笔仙”都能回答正确。关于未来的问题就会回答得模棱两可,不着边际了。最后,在想要结束”笔仙”游戏的时候,两个人再一起默念“请笔仙下来”五个字,不停的默念,默念到直到“笔仙”回到纸张未端的圆圈实心点的正中间,两人手上的铅笔停止滑动了才能松开手,把铅笔放下来。
直到现在,我都还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就是那支握在我们手上的铅笔,在我们两人都没有动的情况下是怎么会走动得这么有力。有人说,肯定是有一方参与者的手带动着铅笔走动,但是却撒谎说没有动,也有人说,是两个人都在不由自主的动,当时我们年少无知,就把“笔仙”这个游戏归类为无法用科学解释的超自然现象,也不存在什么心理负担。
后来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才慢慢的有了头绪。原来“笔仙”是起源于我国最古老的巫术之一“扶乩”,“笔仙”可以说是“扶占”的变种或简化版。“扶乩”最早发源于对我国传说中紫姑仙的崇拜,而起源的时间历史记载说法不一。宋代人洪迈在其《夷坚三志》中认为是唐朝武则天时期才逐渐出现,南朝的刘敬叔在其《异苑》中却早有这方面的记载。扶乩巫术的变化,表现在紫姑故事的变化、请神时间、场所和请神内容的变化等诸多方面,沈括的《梦溪笔谈》也曾有过记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了。
那么铅笔为什么自己会动呢?!现代的物理学家从物理角度解释这种现象说,“玩“笔仙”不允许以肘或腕作支撑,需保持悬空,笔垂直于纸面任何一点,而同时求仙者被要求不能让笔掉下来(因为有种说法是掉笔会折寿)。身体时刻被要求放松,同时还承受地心引力。控制身体面积需要维持一定张力,受到指令压力,身体的压强就会加大。当悬腕、无支撑、光滑纸面、尖笔这一切矛盾条件具备,两个人都会互相用力,因此,身体作用下的笔进行环行运动就成为了必然。”
在玄学方面的相应解释就是,“笔仙”的意思就是请上来的是一些已故的亡灵,他们的法力也有高低之分,法力高的帮你解答的问题准确度就高。法力低的话就回答得不太正确了。然而,这个游戏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请来的是一些恶灵就会对玩的人造成伤害。还记得当时,有个同学的家长就说过这样的案例,他们同在一个厂上班的工友在工厂里面玩这个游戏,有两个工友请了“笔仙”上来,两人在玩“笔仙”的时候说了一些不敬的话,在请“笔仙”下来的时候,他们请上来的“笔仙”就不愿意走了,他们两个人的手都不受自己控制,想扔掉手中的铅笔也扔不了,就像中了邪一样。后来,请来了师傅做法事,才把两人请上来的“笔仙”给请走了。因此,玄学家们都不建议人们玩这个游戏,龙其是学生。
有两种答案,有科学的与不科学的,你相信那一种呢,年少的我是无神论者,相信科学所以有胆量去玩了一次又一次,现在的我经历得多了,知道了前因后果,你问我现在还敢不敢玩,我肯定是没有胆量再玩了。现在回想起来,只能说我们学生时代是无知者无畏了。因此,当下的年轻人都应该多了解相关的知识,无论是科学还是不科学的,都要知道风险的存在。不要盲目的去做一些昌险的事。最好是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心存敬畏,规行矩步,不要有天不怕,地不怕的侥幸心理,什么都敢去做,最终走上不归路。
;
第 003 章 鬼屋之说
说到鬼屋,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和电影中,我们也听过、看过不少这种题材的故事和电影。鬼屋的种类其实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在自己生前所居住的房屋里面死去,死后又没有人发现他已经死去,他的尸体就会在自己居住的房屋里面腐烂,到若干年后,这间房屋就会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一间鬼屋。因为,如果人过世后,他的尸体没有得到及时处置,他的yin魂大多数情况下就会聚而不散,仍然停留在自己所居住的房屋里面。另一类说法就是yin宅,就是人过世之后所埋葬的地方。在古时候,人们都很注重yin宅,会在生前就找好自己过世以后埋葬自己的墓地,因为传说找到风水好的地方埋葬先人的话,就可以福荫他的子孙后代。
从古至今,人们的愿望都是居者有其屋,这个美好的愿望也延续到百年归老之后人们的生活。因此,上至帝皇将相生前就为自己修建的豪华陵园(如秦始皇的骊山墓),下至老百姓在过世以后也会为自己找一个“蜗居版”的墓地。流传下来的诗作与房屋息息相关的也不计其数。记得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杜甫在公元759年岁末,就曾为了自己所居住的房屋被风吹塌而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面有一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了他当时为多灾多难的老百姓呐喊的高尚情怀。演变至当下社会却有老百姓们“安得房价跌下来,天下房奴尽解放”的无奈期待,有多少人的毕生愿望是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些人甚至终其一生都不能实现自己这个纯朴的愿望,只能寄托于在百年之后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
也许我们都知道先人们的纯朴愿望和无尽期待,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开始不约而同的形成了独特的社会风俗,虽然地域上有差异,但我们都爱在清明时节拜祭先人的时候,除了烧纸钱、元宝之外,还用折纸的形式做成房屋、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烧给先人们享用。甚至与时俱进,把近代才出现的车子、电视机、手表等新出现的生活用品也制成纸制品一并烧给九泉之下的先人们。生怕他们在九泉之下没有房子住、没有衣服穿、没有生活用品等。那么,这些形形式式的生活用品烧了下去以后,我们的在九泉之下的先人们是否真的会收到并且可以使用呢?!
相信总会有人回答说会收到,也会有人回答说不会收到。事实上这样的灵异趣闻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就曾听说过有这样一个事例,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家人的后人在清明时节拜祭先人的时候,烧了一间屋子和一些生活用品下去给他们的先人后,其先人居然报梦给他的后人说,自己在下面收到的房子的屋顶上面穿了一个洞,在适逢打风下雨的时候就会漏水,住得不舒服。让这家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烧下去的纸房屋的确是曾给自己的小孩在玩耍的时候不小心弄穿了个小洞。这些有感应的例子在民间是屡见不鲜,截至目前为止,科学也不能给出一个所以然的解释,只能说是当事人ri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缘故罢了。毕竟古往今来,有太多的迷团不能解开了,不能说你没有认知或没有看到过的事物就说没有,因为,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就像有一个故事说,有一天,一个老和尚叫一个年轻的和尚去一间漆黑的房子里面,把他放在某个角落的一把斧头找出来,由于黑房子里面一片漆黑,年轻的和尚在角落里摸索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这把斧头。他就回去跟老和尚说根本没有一把斧头在黑房子里面,而老和尚在黑房子里找了一会儿就把斧头给找出来了。这个故事就告诫我们,当自己都在摸黑前进的时候,就不能光凭自己的经验和阅历去判断任何事物,毕竟一个人的阅历相对于漫长的历史长河是非常有限的。就像当下的人们什么都讲科学,而科学也只能代表其在某一段时间的先进xing(几十年前的研究成果,几十年后可能就会被完全推翻),因为“科学”它本身也在不断的探索,也在不断的进步。现阶段还没有研究发现的旧事物或新事物,不代表在不久的将来不会被发现,不会有新的突破和新的答案。有很多现阶段无法解释的事情只有等“科学”成长到一定的高度,才能给世人一个真相。
总的来说,我们不能否认先人流传下来的一些物和事,也不能盲从。毕竟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虽然几千年过去了,但是能经得起岁月的侵蚀而流传下来的的文明或社会风俗,总会有它存在的价值,在清明时节烧纸钱、房子拜祭先人是寄托一种哀思也罢,是一个封建迷信的行为也罢,这也是子孙后代考贤的一种体现吧。
毕竟,在当下“谈房sè变”的社会,不要说解决生前的住房问题了,就是死后房子问题也越来越难解决了。因为墓园的价格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变得可以和房子的价格比肩了,在某些地方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子孙后代们连自己的房子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的当下社会,一般的老百姓不管怎么考贤也无能为力为自己过世的亲人买在座落在某豪华墓园的墓地供奉的,只能买一个类似集体宿舍的灵位供奉就不错了。那么如果给先人烧用纸造成的屋子真的可以让先人在九泉之下居者有其屋的话,即使有个使用的期限,但是每到清明时节烧个一间两间屋子给先人,希望先人在九泉之下有好的房子住,过得开开心心,也算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吧。
;
第 004 章 住院惹的祸
古今医院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在古时候是没有医院这种场所存在的,给老百姓诊治疾病的地方被称之为医馆。跟现代的医院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古时候的医馆是很少接收病人住下来医治疾病的,一般的老百姓生病了,都是到医馆找大夫或朗中诊断,开些中药回家自己煎了服用来医治疾病。如果病得严重,卧床不起的话,就请大夫或朗中到病患者家里诊症。
还有一点就是,古时候的大夫(医生),都比较重视医德,赠医施药的事情是经常发生。因此,当时从事医生这个济世救人的职业都会受到老百姓的尊敬。焕然之,古时候的“医院”和“医生”都与发展到当下社会的医院,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今的医院已经演变成为向金钱看齐的服务xing行业。如果你患病了,但没有钱付医药费,甚至会出现见死不救的个案。所以说,在当下的社会,大多数医院的医德是不复存在了。而且,当今社会患病的人一般都是在医院抢救无效的情况下,在医院去世的,因此,在当下的社会,医院是聚yin之地的传闻也就众说纷纭了。
在风水学上来说,医院属于yin蚀之地,由于在医院去世的人实在太多。医院里的yin气是很重的,下面讲的就是一个发生在医院里的灵异故事,当初从朋友口中娓娓道来的时候,我是听得全身都起了鸡皮疙瘩。如果这件灵异事件是真实的话,那么就印证了这个世上还真有你我都认为不存在的另一种生命形式—鬼魂。
事情是这样的,那一年,我朋友他的妈妈因为生小孩,在医院住了下来,一般生小孩住院,顺利的话至少也要住一个星期。据说,他妈妈在医院的病床上睡得正迷迷糊糊半梦半醒的时候,在蒙胧中她看到有一个身穿白sè衣服的女人站在自己的床边,当时她也不为意,本能的以为是医院的护士在值班。但是,过了几天,当她身体康复,办了出院手续回到家中,他妈妈自己和自己初出生不久的弟弟却不知什么原因都先后生病了,他的弟弟在夜间还经常哭闹个不停,无奈又回到医院去看病,当时医生却查不出任何病因。
于是,他妈妈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当地还算出名的师傅处问米,“问米”起源于我国古时候,是将亡故的亲友的灵魂,通过特定的方式召唤上阳间的一门法术。通俗的说,就是由“问米师傅”把自己亲友在yin间的鬼魂带到阳间来,附身在“问米师傅”身上,与在阳世间的人对话(因为做这个仪式的时候都要从自己家里带一碗米过去,所以被称之为问米)。当时的“问米师傅”说,“他妈妈在生小孩住院期间所睡的病床上,曾经有一个病人在这张病床上因病去世了,在他妈妈刚生完小孩时运低的时候,跟着他妈妈出院去了他家里。所以在他妈妈和弟弟出院回家后,才会相继受这个鬼魂的影响经常生病,而他弟弟由于刚出世魂魄未定的缘故,是可以见到这个鬼魂的,因此他弟弟才会一到晚上就哭闹个不停。”
最不可思议的是那个“问米师傅”居然说出了鬼魂是在医院的几号床位病逝和病逝者的名字。当时,他妈妈在半信半疑的情况下到医院核查了一下情况,果然医院里还真是有这么一个人在不久前因病去世了。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就连入住医院时所住的床位号都对上了,病逝者就是在她妈妈生小孩时所分配的床位上因病去世的。发生了这样巧合的事,令我那个抱着怀疑态度的朋友及其家人都不得不相信了这个铁一般的事实,后来他们请了师傅到他家做了一场法事,据说这样就能把那鬼魂请出他家。他们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一一照做了。说来也怪,自从做了那场法事,他们一家人就重新恢复了久违的安宁,他妈妈的病不药而愈,他的弟弟在夜晚也不再哭闹个不停了。自此以后,他们一家人都敬奉三宝,吃长斋,以祈求家宅平安。
当时听完朋友说的这个故事,我的心情是久久不能平静。觉得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那么假如我们要去医院探病或生病不得不住院的话,有什么预防方法呢?!后来我在这方面搜集了一番,倒是找到了不少趋吉避凶的方法。方法一,假如你有宗教信仰的话,在去医院的时候身上带个开了光的平安府就可保自己百邪不侵。方法二,你可以在去医院探病前,准备一个红sè的利是封,里面装一些松柏叶和一枚针,在去完医院探完病回家的途中,把利是封扔到路上的垃圾桶才回家里(寓意把不好的东西都扔了),这样你就可以趋吉避凶。
当然,还是那句话,信则有,不信则无。相信的朋友可以做个防范,以图安心。不信的朋友就权当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笑置之即可。其实,在当下的社会,大多数的医院都沦为了做生意的场所,把病人的痛苦都置之不理。除非你有红包打点一下,要不然,是不会有好的服务给你的。然而,又有多少病人,在支付巨额医药费的同时还有钱或心情去打点呢。有的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小命就在医生的手上,能不表示?表示吗?!如果,个个医生都把高尚的医德找回来,像先辈们一样以行医济世为己任,又何惧之有呢?!最怕就是亏心事做多了,冤死鬼也多了,我们就不得不防了。
衷心希望,时下丢失了医德的医生们,可以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自己以济世救人为已任的理念,对病人们都一视同仁,不要再让人们觉得看病都要靠拉关系、送红包才能得到好的照顾,那是一种比身体受病痛折磨更甚的心理负担,古语有云“医者父母心”,如果我们的医者们都拿出自己的“父母心”来对待病人,那么我相信医院的灵异传闻至小不会比现在多,就算有也只会是正面的。
;
第 005 章 马路杀手
说起马路,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一件机智应答外国记者的趣事,马路是我国特有的称谓,在一次中外新闻发布会中,一位来自美国的记者采访周恩来总理的时候,用中文不怀好意的羞辱周恩来总理说:“为什么你们中国的路叫做马路?难道是因为专门给马走的吗?”周恩来总理从容不迫,面带微笑地回答说:“因为我们中国走的道路叫做马克思主义道路,所以简称马路。”那位美国记者当场脸红,羞愧不如。那么,什么叫做马路杀手呢?如果按照外国记者的理解那肯定是杀马路的人了!哈哈!而我们中国人都知道,肯定不是这么肤浅的去从字面意思去解释我们老祖宗创造文字的深刻含意,马路杀手就是造成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呗。
在世界各地,交通事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因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根本就不可能足不出户。无论上下班还是节假ri的出游,我们都离不开交通工具,都要通过交通工具来完成出行的目的。这样在世界各地就形成了一张巨大的交通网络,星罗分布,错综复杂。当你驾车或乘车行走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就免不了出现各种身不由己的碰撞,各种不可控的“马路杀手”也就应运而生,轻则身受轻伤或重伤,重则当场丧命于九泉之下。
“马路杀手”的恐怖之处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当你在马路上行走,不论是徒步步行、驾驶车辆,还是乘坐公共汽车,你都必须格外小心,只有每时每刻都打醒十二分jing神,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意外的发生,让自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在玄学的角度上来说,“马路杀手”的杀伤力是很高的,而且在马路上因意外而去世的人是不能正常进入轮回的。有一种说法就是,因为交通事故而意外死亡的人是属于横死,横死之人的灵魂只能在事发地点附近徘徊,是不能投胎转世的,直至这个横死的“亡灵”找到替身,他才能最终获得解脱。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吧,世界上很多地方,被标记为事故频发路段的地方,都会不停的重复着一个又一个的意外,周而复始,并不会因为有“事故频发路段,请减速慢行”的提醒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那么世界各地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到底是因为“亡灵”们作崇,在为自己寻找替身而引发,还是因为某个地方的路段本身的交通路况就不好,例如直角转弯、上下坡路段、急转弯路段而令驾驶人有盲点存在,才造成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呢?相信这个答案只有等到若干年以后,科学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给我们解答了。
因为世界之大,真的无奇不有。有太多的事,我们根本无法解释。很多地方都存在不少当事人在行车过程中经历灵异事件的经典案例,有的幸存者回忆当时的情况就是像被什么蒙住了眼睛一样(这个现象,在民间俗称为鬼遮眼),“啪”的一声就撞到了马路边的护栏上,而自己就人事不知了;有的幸存者当时遇到的情况是,在开车过程中忽然看见自己车的前方有白sè的人影飘过,吓得自己马上紧急制动,结果就造成了多车连环相撞的悲剧。(这个现象,民间俗称为路遇无常)
类似的在马路上遇险的灵异案例,相信大家也看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