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秋我为王-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门扉合上后,原本如同她的心绪一般闪烁不定的铜架灯烛,也渐渐稳了下来。



  季嬴踱步过去,将一件秋衣披到趴在病榻前入睡的乐灵子身上……她在休息了半宿后,又开始没日没夜地陪着季嬴,照看父亲赵鞅。



  随后,季嬴曲身坐到了赵鞅的病榻旁,为他掖了掖被角,口中喃喃地说起了自己的担心。



  “父亲便像是赵氏的大树,为女儿遮风挡雨了十多载,这一年里,无恤的努力,女儿都看在眼里,但还不够。若是父亲不在,无恤恐怕不能彻底掌控局势,真不知到时候,宗族要如何支撑,女儿或许又会像浮萍一般,没了去处……”



  就在这时,她却发现,晋国上军将那只往常由她擦拭干净,稳稳放入被下的左手,却不知什么时候伸了出来。



  季嬴不可思议地揉了揉眼睛,却只见那手掌已经紧紧握成了拳,仿佛在与命运抗争一般!



  ……



  成乡。



  墙垣外的敌人开始撤了,鸣金声敲得十分匆忙。



  乡内的众人却不让他们走的轻松,在赵无恤的号召下,紧随其后,他们列阵小跑,追逐残敌。



  虽然古军礼上说“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 (九十里 )”。但现如今是“礼乐崩坏”的春秋季世,这规矩几乎没有军队会遵守,更何况对方可是该杀该死的“盗寇”。



  但对方五阵,只残了两阵,其余三阵还保持着完整的建制。退回粟米地里后,护着他们的指挥者,开始时还稳稳慢行,到最后越跑越快,大队扬尘而去,只留下满地尸体。



  成乡众人经过一夜鏖战,已经疲惫不堪,追出墙垣后,只来得及或杀或俘了数十散乱残敌,其他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朝山下撤去。



  等到视野内的敌人已经消失,扬起的尘埃也落地后,成乡兵卒们都有些失神。



  阵列里有人喃喃说道:“胜了?”



  “胜了!”他们爆发了一阵欢呼,有人忍不住哭出声来,他们庆幸活命,也为死难的亲友邻居哀伤。期间夹杂着部分人的哈哈大笑,这是众人从未经历过的生死关头,极度的紧张之后的放松最容易让人情绪失控。



  “会不会杀回来?”等到情绪稳定下来后,部分国人、野人还是心存忐忑,方才那些如雨一般的箭矢,让他们死伤惨重。



  “谁敢回来!?”田贲的大嗓门却叫了起来,他的手夸张地一挥:“只需要君子一个天雷,此辈皆为粉末!”



  众人想想也对,顿时都松了口气,随后看着赵无恤,又发出了一阵阵欢呼声。



  “君子万胜!”



  每个人都在高举双臂呼喊,眼中充斥着狂热的崇拜和仰望。



  从赵无恤在山道上遇袭开始,到入夜后的成乡攻防。敌人总计上千人,名为盗寇,实则精锐族兵,有强弓过百,甲士前驱,最后连晋军最强悍的“魏献子方阵”都布出来了。



  进攻者打破成乡的望楼墙垣,然后双方肉搏苦战,整整一夜过去,到现在终于有了结果。



  不过,因为最后那声奠定胜利的巨响,在众人看来,今夜的胜利,完全是属于君子的:他指挥众人利用风向,压制了对方的弓手,又布下横阵,连续击退了对方步卒三次击鼓冲锋。最后,在被逼入绝境时,还以神秘的手段引发了“天雷”,彻底摧毁了对方的士气。



  但赵无恤却说,胜利是属于所有人的。



  对怪力乱神的猜测,他不承认也不否认,而是笑而不答,说道:“还是多亏了众人尽力。”



  在所有人看来,这更加显得神秘莫测,君子有大能耐,却何其谦虚也。



  无恤又道:“后门贼寇虽灭,但会不会再有宵小来袭,犹未可知,此处留百人布防,其余人等,随我往前门去,配合羊舌司马追缴群盗!”



  就在刚才,羊舌戎和乡寺处都派了人过来询问。从众人七嘴八舌的回答里,得知那声神秘的巨响,是自家君子借助“鬼神之力”引下的“天雷”,已经击破了敌人,顿时又喜又惧。



  等无恤他们到达前门时,这里的战斗也已经告一段落。



  吕梁的群盗不愧是专业人士,在听到声响不对后,狐婴便开始吆喝着亲信准备后撤。这会早已像兔子一般逃得不见踪影,只剩下百余来不及跑路的盗寇被羊舌戎和赵无恤堵了个正着,当即跪地请降。



  对此,赵无恤不无遗憾地说道:“可惜我的骑兵两分散在三处,今夜还折损了不少……”



  否则,他有把握派人追上去狠狠咬对方一口,再留下百人。



  这时,他抬头看向了下宫的方向,才发现启明星不知何时已经悄然升起,天色将明。



  但这一切尚未结束,赵无恤又下达了一系列命令:“我知道众人疲惫,但不能大意。按照卒两,分批休息,其余人等,召集乡中民众,准备打扫战场,修补墙垣!”



  听到这句话后,众人的心情都有些沉重。



  尽管从攻防战之处,赵无恤就带着材士们对敌人弓手造成了压制,奈何对方的人手太众,一轮齐射就能顶材士们五六次。所以无甲无胄的国野民众被射伤较多,到了后来的蛾附肉搏,乡卒们也有了不少损伤。



  窦彭祖和计侨等未参加战斗的乡吏早就过来了,看着一地的死伤,头皮有些发麻。



  羊舌戎带着兵卒抓捕看管俘虏,其余乡吏则指挥着那些无伤的民众打扫战场。



  计侨精打细算,负责量入为出,他知道成乡昨夜的损失极大。死伤无算,建筑也坍塌不少,甚至邑外的粟米地,也被踩得乱七八糟。还好敌人撤退时已经丧胆,若是放一把火,那就能让成乡颗粒无收。



  所以,必须就地补偿一些,掉落的兵器要统统拾起,尸体上的财物和甲胄不能浪费,也得一一剥下。



  窦彭祖让民众把失去行动能力的伤员抬到乡寺,敌人的重伤者杀了了事。至于尸体,敌人的就先扔到墙外堆着,一会要烧了或坑了防止疫病,自己人的就妥善安置在草色枯黄的蹴鞠场上。



  到了天空泛出鱼肚白时,狼藉一片的战场已经清理的差不多了。随着战场搜检的进行,民众们纷纷发现了自己亲人的尸体,在蹴鞠场上一一相认,随后便响起了一阵嚎啕大哭,整个成乡都笼罩在悲伤中。



  赵无恤浑身乏力,坐在一处断壁残垣上,看着黎明的天空,一动也不想动。



  在乡寺处照料伤员,一夜没合眼的薇,则过来为他擦拭脸上的灰烬和划痕。摸着被箭矢击中,凹下去一小块的兽面铜护胸,少女纤细的手指也在微微颤抖。



  据她说,王孙期和邢敖都醒过来了,已经无事,只是脸色有些苍白。但赵无恤对成巫这半桶水的巫医可不放心,一会得亲自去布置一下,若是可能,还要请在下宫的医扁鹊,或者派徒弟来为乡卒们治伤。



  “现在最需要做的,是舔舐好成乡的伤口。”



  赵无恤坐了一会后,也听到了那边隐隐传来的痛哭,他便强撑着起身,骑着马巡视成乡。



  成乡目前乱而有序,兵卒、民众的尸身,都已经差人收敛起来了。俘虏也被分开,严加看管。部分人被用鞭子抽着,在修补垮塌的墙垣,搬些土石堆砌,因为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有大战降临。



  赵无恤每到一处,都会引发一阵狂热的欢呼,那些被栓了草绳,按头跪地的敌人俘虏,眼中则露出了惊惧的目光。



  这次装神弄鬼,似乎玩的有点大,今夜之后,他的名声估计会传遍新绛,传遍六卿之耳吧,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伤亡和缴获情况统计出来了么?”赵无恤朝众人招了招手,安慰了死者家眷后,又朝旁边的成抟问道。



  “成乡一共死五十二人,伤二百三十三人,其中亲卫、徒卒、材士死二十六人,伤四十九人,其余都是国、野民众。”



  古代的冷兵器作战,因为杀伤力低,所以伤者远远大于死者,更多的,还是因为医疗不过关而陆续得了破伤风等原因而死。对面的进攻者伤亡五百人,实则也只是死百余,伤四百。



  如此一来,成乡七里都要披上素稿和墨旌,若不是赵无恤最后时刻以奇计将敌人全部吓跑,这伤亡还会更多。



  成抟接下来又汇报了各个兵种的伤亡和功勋情况。



  “尤其是材士两,只剩下三个伍了……”



  赵无恤蔚然而叹,今夜的战斗里,材士两从山路上的救援就开始连续作战,在望楼上御敌,至少造成了对方二百多人的死伤,是此战最大的功臣!



  “为我赴死之人,本君子铭记在心,待事后定会一一赏功,补偿他们的家人。”



  “这些俘虏,都要严加看管,成乡此战损失极大,兵卒伤亡四成,财物建筑更是不可计量,目前只能指望从他们身上补偿。挑出其中的军吏来,让田贲带人去严刑拷打,吓上一吓,务必要问出他们的口供!”



  指使这次攻击的人,赵无恤会把他们当做仇敌,决不能放过!(未完待续。)
第217章 秋日之阳(二)
  最后,赵无恤来到了让兵卒们集合休整的乡寺院子里。



  朝阳即将升起,石缝枯草上的露水开始蒸腾,昨天吃的那点麦饼早已消耗殆尽,众人又饿又渴。



  应了无恤昨夜的承诺,庖厨们在外面杀声震天的时候,也在革带上磨刀赫噌噌,杀羊宰彘。这会熬制了香喷喷的肉汤和柔软可口的水引饼,用大釜盛着端了上来,犒劳众人,还有几鬲盐味足够的肉酱,量大管饱。



  一时间,整个院子只剩下了吮吸和吞咽的声音,还有喝汤时的“咕噜”声。间或有心理承受较差的,在吃了一半,筷箸夹到了肉块时,猛然想到昨夜亲手刺杀的敌人,还有在爆炸中那几具烧焦烤糊的尸体,顿时一阵恶心呕吐。



  这几人被军吏骂骂咧咧地踹出了院子,让他们自个到厕溷解决,别在这恶心人,引发了一阵哄笑。



  吃完后,一夜苦战的疲惫就上来了,众人眼皮沉重,都想立刻躺下睡觉。



  “咣咣咣!”



  然而,就在此时,却听到后门处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锣响。



  “有敌来袭!?”众人睡意顿去,立刻站立起来,忙不迭地握住扔在一旁的武器。



  “勿慌!还是分批休息,一半人留下,一半人随我来。”



  话虽如此,但一路上,赵无恤心情还是有些沉重。虽然方才他立誓要让攻击成乡的人付出代价,但若是敌人反扑如此之快,带着援军杀了回来,成乡,恐怕真的无力独自再战了!



  然而到了后门,隔着残垣断壁,赵无恤往外一看,远处却只有一人一马,正朝这边跑跑停停,一边还不住地左顾右盼,看上去十分警惕。



  赵无恤看清了马上的人是谁;顿时松了口气。



  “鬼鬼祟祟的,还以为是敌人探子,穆夏,出去将他唤进来!”



  ……



  虞喜单人单骑,驱马跨过残垣,走进了被撞木、爆炸彻底摧毁的后门,赵无恤见他的坐骑浑身汗水,想必是因为一路奔驰过来的。



  “君子,盗寇呢?”虞喜的马是下宫厩苑里挑的,弓箭放在马鞍上随时取用,他本来还在小心翼翼地观察,想知道这成乡究竟是在自己人手里,还是已经沦陷敌手了。



  看见这边惨烈的景象,满地的箭羽和鲜血、残缺兵器,他心里更是忐忑不安。



  直到穆夏走出去揭下幕面后,虞喜的一颗心才放回了肚子了。



  不过一路走进来,虞喜又有些懵了,按之前得到的消息,不是说有将近两千盗寇前来围攻么?从下宫几位大夫的只言片语中,他还听出来这不是普通的盗寇,而是敌对卿族伪装的精锐,现如今,人呢?



  “早就被吾等一顿好打,杀的杀,抓得抓,只剩下几人没命地逃了!”田贲审问完俘虏,过来向赵无恤汇报,就拉着虞喜,要带他去附近看堆积如山的尸体。



  赵无恤没好气地将恶少年踹开,一问之下,才知道虞喜昨夜拿着他的信物,前去求援,一路上在山中小径摸爬滚打,直到后半夜才抵达下宫。



  下宫也处于战时状态,十分警惕和高效,在等了半刻后,虞喜得到了四位大夫的召见,他便将赵无恤嘱咐的话原封不动地说了。



  大夫们又议论了半刻,随后又在一位黑衣侍卫的耳语下齐齐出去了半刻,回来后人人面带笑意,也决定立刻发兵救援!



  虞喜大喜过望,立刻自告奋勇,他让甲氏骑留在后边从为下宫援军带路,他则骑着马赶到前面来,负责侦探之事。



  家司马邮无正猜测,这是敌对卿族冒充盗寇发动的攻击,那么,一定会留有后手,或许,在半道上就有一支伏兵。



  所以他们虽然同意救援,却也处处小心,朝四方都派了不少探子,虞喜也算其中之一。他心里惦记着成乡安危,便仗着马技娴熟,直接朝最危险的大道奔来。



  然而一路之上,他却没有遇到任何敌人,只是在一些地点瞧见了蛛丝马迹:马粪、车辙,还有散乱的脚印。但那些脚印都被树枝扫清了,看不出朝向何方,他只知道这里曾有大队人马驻留过,却不知为何,在天亮前匆匆撤走了。



  于是,虞喜就这么走走停停,一直到了成乡,因为之前在山阳遇盗,所以他谨慎地改走了山阴。



  而田贲那边,他挟那记“天雷”之威,连吓带打,逼迫一些被俘虏的敌人军吏说了实话。审问之后,俘虏招供,他们的确是范、中行氏的家兵,而所谓的吕梁群盗,也是受两家指使而来的。



  “果然是范、中行二卿,此仇,吾必报之!”



  在听了田贲的汇报后,赵无恤心中恼怒之余,也心生疑惑。



  在昨夜的大战之后,他就让人马不停蹄地修缮墙垣,做出了再次迎敌的准备。谁知,今晨却一切风平浪静,不由得对范、中行的举动奇怪不已。



  虞喜又被浑身是伤的田贲拉着,吹嘘了一通昨夜的战事,还有那一记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巨响。听得虞喜跺脚不已,直说错过了立功和长见识的大好机会。



  在听说沿途没有敌情,援兵将至后,众人又放松了下来,哈欠连天,只想回去继续睡觉。



  “不可大意!”赵无恤却在提醒自己和众人,此次攻击的性质十分明显,是范、中行乘赵鞅昏迷之时的乘火打劫。



  他一度以为,是卿族内战已经爆发,不过瞧范、中行夜袭失败后虎头蛇尾的表现,又不太像是要大举开战的架势。



  “范鞅,还有中行寅,这两头狡猾的贪狼,究竟在打什么主意?”



  赵无恤让虞喜稍事休息后,带着成乡的几名骑从,也朝四方去打探消息,并迎接下宫援军的到来。



  ……



  赵无恤在这边猜测范、中行两家的奇怪行径和打算,而中行黑肱和范嘉,在鸣金收兵后,不甘却又后怕地逃下了山。



  他们之所以夜袭成乡,一来是眼红无恤近半年来依靠麦粉和瓷器大赚特赚;二来是听了范鞅信中所言,要试探赵氏的反应,看赵鞅是否真的“死了”;三来是想陷其领地,阻断道路,引发赵氏大乱,乘机在别处做点什么。



  但终究因为范鞅不在都城,又担心“赵卿已死”这一风言风语是晋阳大夫董安于的阴谋。所以,在情报确定前,范鞅归来前,他们也不敢明火执仗地攻击赵氏,这才借用了吕梁群盗的由头。



  按照中行寅原本的计划,拔了成乡,就能扼住赵氏的喉咙,掌握主动权。若是能引诱赵氏援兵,将其一举歼灭,那么赵氏在新绛周边,便大势已去了。



  因为在新绛方圆百里,乃至于河东地区,中行、范有大片相连的领地。比起领邑和小宗都分散在太行内外,或者北方边境的赵氏,两家占据了绝对优势。



  但谁知道,计划的第一步,就遇到了问题。



  成乡不是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而是一块硬骨头!



  按照常理,以五百群盗,配合一千精挑细选的范、中行族兵,让素有有知兵之名的中行黑肱亲自率领,足以轻易碾平这个百户小乡。



  结果却是,盗寇折损两百有余,两家族兵更是只逃回来了五百多,被杀、被生俘的将近半数。



  这是他们在此之前从未预料到的事,若是战阵上输了,也就罢了。但那声莫名其妙的巨响,却让范、中行氏兵卒在失败的阴影外,还染上了一种恐惧的情绪。



  所以,当范嘉和中行黑肱带着残兵来到原定的汇合伏击地点时,他们夸张描述,把等待在此的所有人都吓坏了。



  “鬼神之力?”



  在必经之路上设伏,准备阻击下宫赵氏援兵的中行氏家司马脸色阴沉,他看着两位君子苍白的面色,还有残兵们失魂落魄的眼神、伤痕,也不敢妄言不信。



  万一,等会真有一道天雷劈到自己头上,那可如何是好?



  计划被打断,加上范嘉、中行黑肱带回来的败军气氛,家司马也没了战心,乘着夜色未尽,索性撤兵了。



  这就是虞喜一路打探过来,只见踪迹,未见伏兵的缘故。



  这场阴谋,就在无知的敌人们对“鬼神之力”的畏惧下,变成了一场虎头蛇尾的闹剧。



  ……



  在虞喜离开半个时辰后,橙红色的秋日之阳已经升了起来。



  赵无恤虽然猜测,自己昨夜的所作所为肯定会流传出去,但谁料竟能让范、中行的伏兵惊惧之下,狼狈撤退。也怪对方的计划太过仓促,看似一环扣一环,实际上,只要一个细节出了问题,就会全部作废。



  无恤可不知道还有这么多波折,他正在苦苦思索对方的意图,却听到望楼上有人禀报:“君子,北面有数百步卒正在上山!”



  按理说,应该是虞喜去迎接的援兵,但还是小心为上,无恤让众人披好甲胄,握紧武器,准备迎敌。



  此刻命令一下,军吏便立刻各自就位,边跑边大喊无恤的命令。



  和昨夜初战的慌乱不同,现在众人显得极有章法。



  靠在墙角,东倒西歪地打着瞌睡的兵卒们一个激灵站了起来,听闻消息的国人们也自发从附近集结。



  也就是片刻功夫,数百人已经列队完毕,短时间内成乡内里处处是森然气象,所有人都在昂着头看向赵无恤,只需要他振臂一呼,便能随时出战。



  “见过血的兵,就是大不相同!”



  赵无恤十分满意,经过昨夜的事情,他原本就高不可攀的威望再次蹭蹭上涨,若是成乡有声望值,那现在绝对是突破了天际的崇拜。



  后门处的尸体差不多清理干净了,俘虏们被强制搬运土块砖石,堵住了门,垒起了矮矮的女墙,外面也重新围上了栅栏,就算来的真是敌人,也可以一战!



  到了这时,对面的来人也渐渐能看清了:火红的秋日之阳占据了白底旗帜正中,其下是一只展翅翱翔的纯黑玄鸟。



  是赵氏的图腾,是炎日玄鸟旗!(未完待续。)
第218章 秋日之阳(三)
  赵无恤回到春秋后,通过阅读守藏室里的家史,才得以一窥上古源流的脉络,赵氏的祖先,来自一个古老的东夷部族。



  数千年前,遥远的曲阜,有一个少昊氏建立的东夷邦国。



  据说少昊之立,凤鸟带着居于海岱的百鸟前来朝拜,故其国以鸟名官:“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



  秦、赵的祖先,便成为了职官“玄鸟氏”,其后这一族逐渐从海岱西迁,又一分为二:一支北上与戎狄杂处,成为“天命玄鸟”的殷商之先;另一支在中原和帝颛顼的苗裔女修部族融合,便产生了新的族群。



  故才有了玄鸟陨卵的传说:“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大业,也就是伯益,被同为夷人的虞舜赐为嬴姓,其子嗣们在夏商周三代之后,分散各地,秦、赵就是其中之二。



  数千年里,隶属的邦国和氏名虽然更易,但嬴姓赵氏对太阳、玄鸟的崇拜却世代不变。



  所以在晋国,炎日玄鸟旗所到之处,人们便知道,这是赵氏的军队来了!



  纵马扛着旗帜的,正是虞喜,他身后有数百甲士整齐地前进行,都是来自下宫的赵兵,几乎个个着甲戴胄,戈矛如林。



  “解除戒备,是援军来了!”



  见是自家人,赵无恤露出了笑意,而下面的成乡众人顿时传来了情不自禁的欢呼声。作为赵氏之民,见到下宫的旗帜,就意味着有了倚靠,大家都松了口气。



  成乡太小,小到那一旅援军塞进来都会觉得狭窄,于是赵无恤便亲自纵马出去迎接。



  却见带队的,竟是黑衣侍卫的司士,赵鞅的戎右郑龙。他这几天里和赵无恤有过不少合作,双方已经十分熟悉,见无恤过来,他便翻身下车,和众军吏一齐朝赵无恤行大礼。



  “见过君子!”



  他身后的甲士们也有样学样,他们声音洪亮,直冲云霄。单膝下跪,行礼,起身,动作整齐而划一。



  “诸位戎装在身,何必行行此大礼?快快起来罢。”



  这让赵无恤有些猝不及防,就算面前的是赵鞅,甚至晋侯,甲胄在身,也是不用虚礼的。



  郑龙却又对他一拜,口中说道:“君子遭到夜袭,脱困后以一乡之众,御敌两千,杀伤俘虏近半,方才虞骑吏已经告知吾等,下臣和士卒们深感佩服,此礼,君子当坦然受之!”



  原来,却是虞喜回去后,将听来的昨夜战况,捡着重要的告诉了郑龙。



  本来乍一听说,郑龙是有些不信的。



  范氏之兵,素有强弓之名,而中行甲士,五阵一出,更是在山地作战里所向无敌。



  赵无恤虽然有知兵之名,但也只是以少量轻骑士闻名,这边都是新卒,真正上过阵的可不多。所以,一千范、中行的精兵,外加数百盗寇夜间突袭,前后夹击一个小小的百户之乡,焉有不胜之理?



  在下宫四大夫看来,从昨夜交战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四个时辰,援军来得这么晚,恐怕成乡已经损失惨重,若能坚持到天亮,已经是极致。而最悲观的尹铎,甚至认为成乡八成是陷落了,嘱咐郑龙若是情况不妙,就撤回下宫来。



  郑龙跟着虞喜绕道山阴,一路走上来,看到堆了半座小山的敌人尸体,又见到满地的血污、残剑断矢,还有像是豁了牙的成乡断壁。显然是经过一场激战的,他不信也得信了。



  谁也想不到,居然是这样的结果,居然是赵无恤他们赢了,还赢得如此彻底,郑龙自问相同形势下,自己是办不到的。



  他对那夜赵鞅突然昏厥后,赵无恤的冷静处之记忆犹新,现如今又知晓了成乡昨夜的壮举,心中佩服之心油然而生。



  更何况,还有对那神秘的“鬼神之力”“天雷”的敬畏。



  赵无恤这才受了郑龙一拜,看着他身后的那旅赵兵,暗暗想道:“成乡之众,无论是气势、装备、经验,都还比不上眼前这些人,但假以时日,我定能造就一支天下强军!”



  无恤经过昨日的鏖战,觉得自己又成长了不少,现如今,他有这样的信心。



  只是,也有许多教训需要吸取,许多新的想法可以实践。



  想到这里,赵无恤却猛然察觉,眼前这一旅赵兵里边,有不少人是他眼熟的。不就是平日驻守在下宫正殿的黑衣侍卫们么!他们本应该守着昏迷的赵鞅,保护季嬴、灵子,为何却被郑龙带到了此处?



  他一时间疑窦大生,正要发问,却被郑龙抢先告知了一个消息。



  ……



  这两日里,下宫人心惶惶。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在赵鞅昏厥的最初几天里,因为赵无恤、董安于的举措得当,所以看上去一切如常。



  但随着这一消息通过韩氏、仲信、叔齐等人的渠道泄露出去,在绛市里疯传之后,下宫的国人们,也渐渐知晓了。



  “主君死了!”敢谣传此话的人,都被黑衣侍卫抓到了囹囵里关了起来。



  所以更多的人,只能悄悄说:“主君病了。”



  赵鞅是个闲不住的人,一如那天乐师高所言,几乎每隔三日,他便要召集宾客饮宴。每过五天,就得传唤乐师们鼓瑟吹笙,听到兴起时,还会亲自下场,来一曲万舞。



  他还爱在园囿里骑马,时不时要差遣虞人将阻碍去路的枝桠砍伐一空;他喜欢带着甲士们驾车射猎,对惊扰车驾,赶跑猎物的野人大发雷霆,在郑龙劝谏后又会知错能改。



  所以主君在时,下宫总会热闹非凡。



  但这些天里,这个千室之邑非常安静,安静到有些异样。只有医官们带着到处采集的药材,在偏殿附近进进出出;一些在殿内服侍的竖、寺、婢女不知所踪;黑衣侍卫手持武器,围住了所有的角落,警惕的眼神盯着每一个进出的人。



  所以国人们知道,主君病了。



  一些受赵氏之恩的国人,便开始悄悄在社庙为赵鞅祈祷:“主君若能病愈,小人便杀犬一头向神主还愿。”



  但下宫的气氛却一天比一天紧张,今日更是有五百全副武装的甲士,在破晓前出了北门。



  “要打仗了么?”



  国人们更是担忧不已,谁知到了朝食之后,那些甲士,却又回来了,和他们一起归来的,还有一队手持炎日玄鸟旗帜的轻骑士。



  “是君子无恤!”



  有人认出了那位骑着黑马,下身穿绔,上身着田猎纹深衣的庶君子。



  君子无恤,还有董安于,是这几天里下宫的两位主心骨。正因为有“亲民”“仁义”美称的赵无恤存在,才能一直替代者主君赵鞅,以内紧外松之法,对国人们报以和蔼的笑,缓解着下宫的气氛。



  见他重新出现,国人们才松了口气,纷纷上前致意问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