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仙路何踪-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披毛带甲之辈,全都该死!”万清平喘着粗气自言自语道,声音很是响亮,好似在发泄方才受到的鸟气一般。

不一会儿,干燥的鸡窝变成了万清平临时休息的场所,两只鸡腿也被架到了篝火上,发出诱人的香气。

在此处休整疗伤了数日,万清平再次上路了,可惜的是即使在密林里跳跃前行也不是很安全,闷热潮湿的环境让人憋屈不说,随处可见的毒虫更是如同作对一般,屡屡骚扰他这个陌生的来客,令他烦不胜烦,还好大多数都是普通的毒虫,略微有几只也是一二级的妖虫罢了,三下五除二便打发了。

不过这也比在空中飞行强啊,万清平一脚深一脚浅地赶路,同时在心里闷闷的自我安慰道。

可惜好运气似乎与万清平没什么缘分,四日之后,万清平与一只正在享用美味的绿头蜈蚣迎头相撞了,七尺长的身子上布满密密麻麻蠕动的肢足,黝黑发亮的硬壳摩擦地面发出沙沙的响动,有这般块头的蜈蚣显然不是什么普通种类,身上赫然散发着三级妖兽的气息,而且从妖气浓郁程度上判断,这蜈蚣是一只三级后期的妖虫。

万清平见此情景立刻想退,可惜这只妖虫分外的好斗,更何况被打扰了用食,所以显得格外的暴躁。

绿头蜈蚣瞬间将插进小鹿身体内的獠牙给拔了出来,带着血迹的毒牙在口器蠕动中闪着寒光,尾部的肢足一摆动,七尺长的身子当即就挺了起来,左摇右晃了之间一道滚滚的毒气被其喷了出来。

毒气所过之处的藤蔓和苔藓当即枯萎起来,若是让着毒烟给熏到,万清平恐怕不死也得残废。

见此战不可避免,万清平也发了狠,法术、符箓、法器、心智,全都用上,与这妖虫在林间再次大战起来。

还好万清平这些年经历过不少的磨练,斗法经验比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再加上修为也是筑基中期顶峰,虽然绿头蜈蚣毒气厉害,一身甲壳也是坚硬,但终究只是一只灵智不高的畜生,攻击手段也是单一,最终还是被万清平熟悉了套路后斩断数只肢足,而后一头窜入密林逃走了。

221章寨子

虽然赶走了绿头蜈蚣,不过万清平脸上却没有什么喜悦之色,气喘吁吁地地倚在树干上,摸着脑袋头皱眉不已:空中、密林都不安全,这该如何是好?

在此休整了一天,权衡再三的万清平放出了飞梭,他决定继续御器飞行,他考虑的是,既然空中和密林都有危险,还不如御器前行呢,最起码御器飞行速度比在林中用轻身术跳跃快得多,而且环境要好得多。

不过几日后万清平不得不再次放弃这个想法,又一次改成了用轻身术跳跃而行。

倒霉透顶的万清平这次遇到了一群长着獠牙的黑蚊,这些黑蚊每一只都足足有两寸长,如此大号的蚊子万清平连以前听说都没听说过,而且还是长着獠牙的蚊子,虽然每一只仅仅有二级妖兽的水准,而且还是二级的初期,无奈的是这些蚊虫数量庞大的惊人,恐怕有上万只聚成百十丈大小的一团,嗡嗡嗡的掠过高空,捕食一切能发现的活物。

万清平亲眼看到一只三级鸟类妖兽被这群蚊子发现后,这些小东西立刻蜂拥而上,短短的十几息的时间内,这只修为不低的妖鸟便被吸成了肉干。

有垫背的,此时不跑更待何时,万清平当即亡命逃窜起来,还好这次运气不差,也或许是那群蚊子吃饱了,万清平最终是有惊无险。

这是什么狗屁地方啊?净出这些模样怪,实力强,性情凶猛的玩意!这绝对不可能是典籍上描述成美丽富饶的大汉帝国,称之为穷山恶水一点也不为过,万清平一边赶路,一边暗想道。

四十多天之后,万清平站在一处高树的树杈上,望着远处几块绿油油的梯田以及被梯田包围起来的一座小小的寨子,顿时有种泪流满面的感觉——苦啊!

此时的他衣衫褴褛,披头散发,浑身上下无一不散发着浓重的臭味,快要遮不住身子的衣物中裸露出来的皮肤布满了红红的划痕和斑疹,划痕是被树枝和藤蔓造成的,而斑疹有的是被蚊虫咬的,有的是被某些毛茸茸的植物划伤之后起来的。

人总归是群居的一个物种,即使修士也不例外。将近两个月没见人影的万清平虽然很想立刻就走进寨子,与人交谈一番,顺便打听一下现在到底是在什么地方,但是他稍一思考后便硬生生的止住了这个念头:人生地不熟,一切还是谨慎为妙!

于是接下来三两天的时间里万清平依靠着密林遮掩,小心地观察着这个寨子,直到确信此地没有任何修士的踪迹,只有凡人在这里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乡野生活,他这才运转炼成的第一层隐野咒秘术,将修士的气息收敛的一干二净,而且将储物袋掩埋在树下,这才朝着寨子走了过去。

寨子占地差不多有四十亩左右,里面建了大概**十座房屋,房屋的风格与万岛海凡人居住的完全不同,一座座地像是矮脚楼,这些矮脚楼大多是用木料建成的,偶尔会用上一两块石头,下面没有地基,而是竖着一些两尺高的粗大树桩,这些树桩支撑起了整个建筑;每座房屋周围都有一两棵长满果子的灌木,很有一番别样的趣味,同时整个寨子被一根根表面烧黑的圆木组成的围墙包围了起来。

当一身破烂的万清平沿着梯田之间的小路快要走到寨子大门口的时候,大门前空地上七八个正在玩泥球的小童发现了他,顿时产生了不小的骚动,一张张小脸上带着那种看到陌生人而产生的惊惧和好奇,随即便一哄而散,迈着小腿跑进了寨子,同时嘴里呼喊着万清平听也听不懂的言语。

这不是大汉帝国!!当万清平听到这些小童的话,心里十分肯定。

当初看的那本典籍上稍微提到,大汉帝国的语言与万岛海的语言根本相差无几,而现在万清平听到的根本就不是这种语言,于是他站在寨子门口表面上一副呆呆傻傻的模样,暗地里却飞快的盘算起来。

不一会儿,寨子里终于走出一名老者,老者看模样有六七十岁的样子,胡子很长,拄着拐棍,风格迥异的服装上挂着好几样银饰。

老者仿佛很有智慧,眼中透着看破世间百态的光芒,不慌不忙地来到万清平近前先是打量了一下万清平,而后便嘴巴一张,叽里咕噜地对万清平说着听不懂的话。

待老者说完,万清平连忙按照方才思索的主意,嘴里发出一阵:“阿巴!阿巴!阿巴……”的声音,这是万清平小时候家乡一名小哑巴经常发出的声音,此时毫不犹豫地被他这个陌生人拿来用了。

拄着拐棍的老者见此情景,不禁皱了皱眉,看向万清平的眼神里也流露出一丝怜悯,随即又伸出枯瘦的手指,指了指万清平的衣服和嘴巴,而后便拉动万清平的衣襟往寨子走去。

万清平看手势就大体明白老者的意思,于是赶忙朝其拱了拱手,跟着老者后面走进了这个寨子,同时脸上做出一副感激的表情。

老者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最终将万清平带至寨子中央偏北的一处矮脚楼,随即又用手势示意万清平在屋外等着,而后老者则自己一人走进屋内。

当万清平进了寨子之后,原先那群一哄而散的小童则飞快的又聚拢在一起,不过并未靠近,只是在不远处看着,用手不时地朝万清平这个怪人指指点点,好似对他的那身乞丐衣服很感兴趣,万清平见此不由地童心大起,飞快地转身着他们做了一个鬼脸,引得这群小童嘻嘻笑了起来。

这个时候老者从屋里出来了,手里拿着一件衣服还有一个竹筒,将这两样东西递给了万清平。

衣服与万清平以前穿的长袍不同,很有这里的特色,是一件黑白相间的衣服,袖口还有一圈银色装饰的花纹,看起来很好看。

衣服必然是给万清平穿的,不过竹筒是什么用处,万清平却不知道。直到老者用嘴示意,做了一个扒饭的动作,他这才明白过来,稍稍一摆弄,只见竹筒碎成两片,里面盛着满满的一筒米饭,米饭也与万岛海的不同,这些米略微有些发黄,而且很是粘稠。

正好饿了,万清平不禁尝了一口,入口的米饭很糯,而且带着一股淡淡的竹子的馨香,很是好吃。于是万清平不禁胃口大开起来,仅仅片刻功夫,三下五除二的就将一筒米饭吃了个干净,嘴唇上还粘着几个米粒,又一次引得围观小童嘻嘻笑了起来。

见万清平吃过筒饭,老者笑眯眯的样子显得很高兴,而后又引着他来到寨子的一个角落,那里有一口水井,水好似不是很深,此时一名妇女仅用一根绑着钩子的竹竿勾住木桶往上提水。

离着水井五六丈远的地方还有一个竹子搭成的棚子,棚子周围用竹席围住了四周,棚子延伸出来一条小沟渠,水渠通过寨子围墙上面开着的一个狗洞连接着外面,不知道作何用处。

那名妇女提完了水,朝着老者半蹲了一下,好似在行某种礼节,老者点了点头,妇女这才提着水桶远去了,不过临走的时候还看了一眼万清平,不奇怪,任谁看到他这幅模样都忍不住好奇。

老者指着万清平身上,又指了指水井和竹竿,嘴里说着什么。万清平当即明白他的意思,随后便如同那名妇女一样提了一桶水。

随后老者招了招手,示意万清平跟着,万清平当即提着水桶,跟在老者后面走进了那个竹棚子。

竹棚子里面是用青石铺就的地面,地面湿漉漉的有水迹,而且四周墙上还有一些木钩子,一个硕大的瓷缸正摆放在角落里。

万清平顿时就知道了这是做什么用的,不用老者示意,直接将那桶水倒入水缸,而后又走出竹棚子继续提水。

待水满了半缸,万清平就将自己身上的破烂衣服脱了下来,用葫芦瓢舀着水清洗起自身来,此时老者早已出了门,并且将那件给他准备好的衣服挂在了木钩子上。

真他妈舒坦啊!万清平眯着眼,一边洗濯着身子,一边心里暗暗地感叹,好似天大的享受一般。不过此时他可不敢出声,现在他装作的是一名哑巴,要是出声的话,岂不是露馅了。

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切容易暴露身份的东西都不能带,一切暴露身份的动作都不能做,十足十的需要小心,虽然面对的仅仅是一群凡人。

一边洗着,万清平一边盘算起来,他之前没想到这里居然不是传说中的大汉帝国,而是一个听都没听说过的陌生地方,首先语言不通就是一个麻烦事儿,想要弄清楚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打听此地有没有修士,到底能不能找到丹药解决自己身上的诡异绿芒,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这里的语言,不然其他的事情都是空中楼阁。

也罢,既然如此,那就先在这里安顿下来,正好此处是一个凡人聚集的地方,没有什么危险,也适合学习当地的语言。

不过怎样才能留下来呢,虽然那名老者貌似很善良,给自己饭吃,给自己衣穿,但是阅人无数的万清平还是在他身上察觉出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对他这样一个陌生人的警惕和戒备!

222章融入

一刻钟后,当万清平将一身污秽洗去,换好了新的衣物,整个人都显得清清爽爽!

老者见此仿佛很满意,不过没多说什么,只是将万清平带回他居住的矮脚楼,又给了万清平一个装满米饭的竹筒,而后老者用手指了指寨子大门,万清平也不笨,这是意思很清楚是要他离开寨子。

万清平毫不以为意,从老者那丝虽然善良但却带着警惕的目光中知道,一个陌生人一身狼狈的出现在寨子门口,人家给口饭,给件衣服,那就算不错了,现在让自己离开也正常,于是也不再纠缠,只是朝着老者和善地拱了拱手,而后走出寨子。

离开这里?那自然是不可能的!好不容易碰到人烟,岂能轻易放弃?

万清平脸上带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笑意,缓慢地走在梯田间的小径上,想起方才在洗澡的时候想出的那个尽快融入本地的办法,眼中不禁精光一闪。

虽然走的很慢,但万清平还是很快走出了将近半里的路程,见路旁正好有一方碾盘大的青石,万清平稍微一思索便止住了脚步,随意地坐了上去,就像是家乡普通凡俗之人的坐姿,而不是修士打坐般的盘坐。

红日虽然好似不想下山,磨磨蹭蹭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天边终究出现了晚霞,连片的火烧云给绿油油的梯田披上了一层火红的纱衣。

此时寨子里也升腾起了朵朵炊烟,一股久违的柴草香气飘了出来,下地的青壮年男女见此纷纷从梯田里走了出来,在溪边稍稍洗濯一番,便扛着农具走向寨子。

坐在青石上的万清平看着这幅安逸的田园耕织图,不由得看痴了!他此时想起了小时候乡间小地主的父亲,那时候,懵懂的他每天傍晚总会准时出现在村口,翘首期盼着带领佃户归来的父亲,父亲总是用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他娇嫩的脸蛋,然后递给他一个蚂蚱或者一小串野果,虽然这些东西在此时看来很普通,但在那时候他总是当成珍藏的宝贝,想起那无忧无虑的生活,真是幸福极了!

万清平就这样坐着,脸上带着淡淡的回忆神色,时而露出一丝微笑,时而抿抿嘴唇,好似在品味遥远的过去,下田归来的的男女从旁边经过的时候都是诧异的望着这个陌生人,有的人还指指点点,嘴里不知道说着什么。

这些青壮回到寨子一打听,才知道此人原来是个可怜的哑巴,也不知道是从附近哪座寨子来的,不过这些人很快就不将这事儿放在心上,以前也不是没有见过流浪汉,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不过第二天的时候,伴随着轴木转动,寨子的大门在“吱呀吱呀”声中打开,下田的人们惊讶的发现,昨日那个哑巴此时手里正拎着一只肥硕的獐子,带着笑意站在门口,仿佛在等待什么。

小寨子偏僻蔽塞,很少发生什么大事儿,见到哑巴这番奇怪的举动,于是人们也不下田了,顿时围在周围看起热闹来。随着时间推移,人越聚越多,还有那小童穿插在人缝里不停的打闹着,寨子门口很快就喧闹起来。

昨日那老者仿佛在寨子里很有地位,早就有人将消息传递进去,万清平很快又见到了那拄着拐棍的人影。很是恭敬地上前将獐子送到老者的脚下,在众人诧异的眼神里万清平转身朝着密林走去,围着的人们见热闹没了,也就很快散去,各自干各自的事情。

不过傍晚的时候归来的时候,他们又发现那名哑巴,还是坐在昨天梯田小径旁的那块大石头上,如同昨日。

金鸡报晓,第三日很快到来了,寨子门打开,哑巴手里多了两只山鸡,如同昨天一样,待老者出来,将这些东西交给老者后又默默离去。

这样连续七八天之后,寨子里的人们也就对哑巴这番行为见怪不怪了,而且渐渐也有人送吃的给他,那哑巴总是很高兴的收下吃食,不过在第二天会送给这个人一些东西,大多是一些獐子、山鸡、野兔之类的。

渐渐人们都是对哑巴赞不绝口,认为他是一个善良之人,知恩图报,下田归来经过大青石的时候,人们也会对着哑巴打个招呼,回应他们的则是哑巴温和的笑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二十几天之后,寨子里的几名老者一商议,决定让这名流浪的哑巴住进寨子里。寨子的村民也都帮忙,花费了两天的功夫,在寨子空地上给哑巴盖了一座小小的矮脚楼。

哑巴仿佛对有了住处很高兴,很快的出了寨子,不过当他回来之时,肩膀上居然扛着一只硕大的野猪,当晚,参与帮忙之人都聚在寨子里的空地上烧起了篝火,煮着野猪肉,跳起颇有风味的舞蹈。

就这样哑巴成了寨子的一员,随着交往与寨民们也渐渐熟悉起来,并且初步融入了这里的生活。

很快寨子里的人们发现这个哑巴很聪明,学什么东西都很快,比如说做竹筒饭,哑巴看过几次之后就能熟练地剖竹装米,然后放进锅里煮熟;另外就是哑巴力气很大,有一次寨子里一头壮硕的耕牛发了疯,几个青壮联手都不能将其制服,正赶上哑巴打猎回来,放下猎物当即小跑冲过去,仅用了两下就将暴躁的耕牛死死地摁倒在地,耕牛拼命挣扎却怎么也爬不起来,引得人们刮目相看。

要说缺点嘛,哑巴也有,就是他好像从来不干活,一开始寨子里的头人见他可怜,分了一小块田地给他,谁知哑巴除了第一天去田里散漫地刨了两下外,之后再也没到田里,现在那块地也全部被野草占满了。

即使这般,但是哑巴从来不缺吃的,经常一个人跑到林子里,而后人们就会发现,等他回来的时候,总会带回些猎物,小到雉鸡、田鼠,大到獐子、野羊,甚至是凶猛的野猪也时有斩获,比起寨子里的几个老猎手强多了,哑巴用这些猎物朝寨子的人们换来了米饭和盐巴之类的东西。

日久天长,寨子里的人们都很喜欢这个哑巴,因为哑巴从来不吝啬,猎物多的时候,经常给这家送一些,那家给一点;吃完肉剩下的皮子更是随手挂在寨子的树上,任人拿取。

223章九黎

寨子里的小童比起大人更喜欢这个哑巴叔,那是因为哑巴叔经常给他们做一些好玩的东西,比如弹弓,弓箭之类的,还时常打猎回来之后,带一些不常见的野果子给他们吃,所以小童们在其打猎的时候,总会聚在寨子外面眼巴巴地等候哑巴叔的归来。

第二年的时候,人们惊异地发现,哑巴居然开口说话了,虽然仅仅是一些简单的词汇,而且说的语调很怪异,但是这说明哑巴只要是好好学,肯定能变成正常人。

第三年的时候,哑巴就更厉害了,虽然不太流利,但是能勉强说一些比较连贯的话语,因为不用下地干活,时间充裕的他甚至还开始跟着寨子里的老者学习起文字来。

时光匆匆,一晃就是六年,这座被称为“南花寨”的小寨子,按照千年不变的风俗继续延续着她的生活,人们也渐渐忘记了好几年前有个流浪的哑巴曾经衣衫褴褛的出现在寨子门口,这时候的哑巴就如同从小出生在南花寨一样,彻底融入了这里的生活。

“哑巴,砍柴呢!”一名中年妇女从一座小型的矮脚楼经过,看到正在抡斧子的青壮,笑着打起招呼来。

青壮抬起头,脸上几个浅浅的麻坑混着汗水,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有些亮晶晶的:“夸良大婶,早啊,是啊,砍柴,不然下雨天没柴烧!对了,夸良大婶,阿叔的病好了吗,不行的话,下次我进山再多挖些药回来!”

“好了,好了,多亏了哑巴你,不然那么远的山,可没人敢进去!”听了这话,中年妇女停住脚步,笑盈盈的说道,而后不知道想起什么,脸上露出更大的笑意接着道:“对了,哑巴,大婶上次说把我那表侄女介绍给你当媳妇,你考虑的咋样了?”

青壮举起斧头,将一根圆木一下劈成两半,而后擦了擦汗水,有些憨厚的说道:“夸良大婶,我这吃了上顿儿没下顿的,怎好耽误人家一个大姑娘,还是算了!”

中年妇女见哑巴如此表情,继续不依不饶道:“咋的,别以为大婶不知道,你是不是瞧不上我那表侄女?”

“哪能呢!我这可是心里话,再说了,我这么懒,从来不干活,人家姑娘也不会瞧上我!”青壮咧了咧嘴。

“哟,哟,就凭你哑巴,在咱们方圆百里五六个寨子,你也算是有些名气了,尤其是去年“踩鼓节”上,你跟临寨的夸巴力摔跤,这夸巴力一向自吹是大力士,还不是被你摔了个跟斗?不干活也不要紧,就凭你打猎的本事,姑娘跟了你还能饿着?”中年妇女反驳道。

青壮憨直的笑了笑,做出一副害羞的模样,顾不得劈柴就着急忙慌地逃回了自己的矮脚楼,“嘎吱”一声,把门也关上了,这番动作引得中年妇女在后面咯咯直笑。

青壮将门掩山,憨厚之色从其脸上飞快的消散开来。没错,这青壮自然就是万清平,此时已经在这个叫做”花苗寨“的九黎小寨住了整整六年,此时的他已经能够熟练说出当地的语言,而且似模似样地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万清平”,但是寨子里的人还是喜欢用哑巴称呼他,这倒不是有什么歧视,而是一种熟悉亲近的称呼。

不光熟悉了语言,万清平还学会了当地的文字,继而从寨子头人家为数不多的书籍上了解了这个地方的大概状况。

这个地方被人们称之为九黎,族人称为九黎族,自称是上古蛮神后裔。九黎族大概分为三个大分支,分别是三苗、南蛮、东夷。

九黎族世世代代生活在九黎山区的外围而已,至于九黎山区的内部,普通凡人根本就不敢进去,里面密林遍布,湿热难耐,滋生有大量的毒虫妖兽,人类在里面不能生活。

九黎人在九黎地区外围聚寨而居,大的寨子甚至有几万人,小的就像是这个花苗寨仅有几十户而已。至于整个九黎族到底有多少寨子,人们没有准确数字,有的说有五六千,也有人说是七八千,也有人说一两万,说法不一,而且所说数量相差甚大。

至于说修仙者,这里当然有,不过人们将之称为祭祀或者是蛊师,一些大一些的寨子都有祭祀或者蛊师的存在。他们负责在十年一次的试蛊日选拔合适修行之人,而后将之送往几个有限的九黎城池进行学习。

这里的修士大部分都会学习蛊术,就是选择一种蛊作为本命蛊,而后不断培养,通过蛊可以施展一些独特的法术,也可以通过蛊反哺自身,提高修为。

当然也有不是学习蛊术的,修炼方式与万清平这样的修士差不多,不过这类修士在整个九黎部族人数不多而已。之所以是这样,那是因为蛊术可以降低修炼标准,通过本命蛊虫反哺自身,稍微弥补资质低下造成的修炼缓慢,这对于人口不多,可以修行之人出现几率更少的九黎族来说很重要。

不过修炼蛊术有好处,自然也有不便之处,那就是蛊师太依赖蛊虫了,一旦本命蛊虫遭到重创,那么此人的本事便立即锐减大半。

当然也有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人去同时修炼这两种,不过大部分都变成了样样都懂,但样样稀松的结局,很少有兼修但却出类拔萃的,毕竟修士的生命是有限的,时间大多不够用的!

至于蛊是什么,这几本书上倒是有粗略的介绍,有一些是各种的毒虫,有一些是带有蛊性的石头花草,还有其他一些,书上说的不太清楚。万清平通过以往的知识认为所谓蛊性就是指灵性,不过这有限的典籍上描述的很不清楚,目前也只能做这样的判断。

万清平在这六年里除了每日学习语言文字,还要去离着寨子五十多里之外的一处地方修炼,虽然这地方的灵气也就是相当于万清平在万岛海甘家小山上的灵气浓郁程度,但是现在万清平处于瓶颈期间,灵气多寡对于他来说倒是无所谓。

不过若是有一天突破筑基中期瓶颈进入后期,再继续在这里那就不行了,所以万清平打算在四个月之后的试蛊日混入其中,然后看看这蛊术到底怎么样,能不能解决自己身上灵窍堵塞的问题,毕竟典籍上说蛊术可以稍微弥补灵窍少造成的修炼缓慢问题,这给了万清平很大的遐想,万清平也对此默默的做着准备。

225章老祭祀

不过刀枪不入的大蛇都能杀死?这是什么情况?夸巴力摸不着头脑,而此时万清平则飞快地拍了一下脖子上小童的脑袋,止住了小童的嚷嚷,惹得小童很不乐意。

夸巴力见万清平不愿多说,也不多问,转而兴奋地说道:“要是这些小崽中有人资质好,被祭祀大人们看重,说不定以后有机会去见识见识咱们九黎人的大城呢!”说这话的时候,夸巴力眼中满是向往不已的神色,就好像他口中的大城是什么了不得的存在一样。

大城?什么大城?万清平心中不由地一动,于是便好似不在意地问道:“力兄,这大城是什么?”

方才万清平称呼夸巴力为力兄,那是因为九黎族姓氏不多,总共加起来也不过三十几个大的姓氏,像是夸巴、夸良、夸告、蚩天、蚩昆、简良等,往往一群人中就有好几个同一姓氏之人,所以人们之间相互称呼有时候就只取用后面的名字来以示区别。

当然也有一些小众的姓氏,像是卯、腾、雷之类的,甚至有一些姓氏大部分人根本就连听说都没有听说,尤为奇葩的是,还有一些人用山名、树名、江河来当姓氏,所以万清平这才敢大胆地用自己原来的名字。

“大城啊,咱们九黎族总共有五座大城,你难道没听说过?也对,你们花苗寨太偏远了,这也正常!”

夸巴力缓了一缓继续道:“这五座大城其中属于咱们三苗这一支的就是“苗水城”,听商队里的人说,那里光是人口就有几十万之多啊!什么样的东西在那里都能找到,而且还有咱们三苗这一支的老祖宗夸告矢大人也是住在那里!那可是咱们三苗唯一的一名蛊婴大人,据说神通广大至极,咱们三苗就靠她来守护呢!”夸巴力面带崇敬的说道,当说到夸告矢的时候,更是兴奋的脸都红润了许多。

六七十万人?大城?万清平听了之后不由地在心里撇撇嘴,这算哪门子大城,估计万岛海一些中型城池也有这般规模了。

虽然对夸巴力的话不屑,但他的话还是透露出不少有用的消息,比如说那个蛊婴大人,虽然他不知道蛊婴是什么,但是也能猜出十之六七来,想必是相当于修士中的元婴期存在,若是夸巴力没说错的话,那这九黎部族三苗一支也实在是太弱了吧!

夸巴力出身一个中型的寨子,平常接触的人比较多,所以这一路上,在万清平刻意引导之下,他也透露出不少的信息,可惜他终究不过是凡人一个,两三天后,万清平再也没有什么兴趣听他讲所谓的“趣事”了,一行人也加快了行进的速度。

十几日后,万清平等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这方圆六百里之内唯一有蛊殿的大寨子“九首寨”。

这是一座有着四千多人的寨子,虽然对于出身万岛海,随处可见一些大城的万清平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其他人这可是少有的大寨子了,尤其是头一次到这里来的小崽们,一个个都紧张中夹杂着兴奋,小脸一个个红扑扑的。

这九首寨比花苗寨热闹多了,一些游走各个寨子的大小商队都把这里当成一个辐射周围寨子的据点,甚至长期在此开设店铺贩卖东西。

在九首寨派来的迎接之人带领下,万清平一行人来到了一处专门待客的吊脚楼群,也就是万清平以前自取名字的矮脚楼。这种专门待客用的吊脚楼很是宽敞,住下二十人都不成问题,作为武力最高之人,万清平被分配到一个单独的房间,而其余大多数人只能共用一个房间。

现在不少离得远的寨子的人还没有到达,所以万清平等人在这里歇息了五六天,才浩浩荡荡的随着各个寨子之人一起来到离着寨子十余里之外的一处小山上。而且还有一些青壮赶着九头水牛夹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