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成都的院落第三卷-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俞老三!你可能想不到在朋友的一次聚会上,她会注意上我,当时朋友在一块天南地北,纵横捭阖地谈今论古,不是虚吹!我当可算是口若悬河,引经据典,说得那些人哑口无言,都在所我说,离散的时候,是她主动邀请我,同路随行,后来我和她的交往,能开花结果,完全是我的口才,征服了她。可见语言的力量。”
四哥那一番出“神入画般”的“征战”历程,无不告械着俞宜,“学到点。”也曾听说过底下院坝的四哥,肚皮里装的学问很多,跟赵武也有相似之处,虽谈不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却也显得满腹经论,也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长处。今天也领略到他嘴上功夫,语言上的表达能力。所以他们交谈甚欢,到最后四哥直言告相:“我还有些欣赏你呢。”这点令俞宜多少有些感到意外,他搬离院子少说也有几年
第25章12
的时间,我的近况,他未必有所了解。然而,他心里多少也为此而高兴,便问:我恐怕没你想的那么能干哦!你看我到现在还做的是“掌笨活路”,那象人家斌斌的哥哥,少云他坐办公室当干部,那才体份!”
那到也是!其实我还是在单位上送货,得嘛!不过装得没你那么重!上午送一趟我就下班了,刚才我顺便在路上带点菜回来。四哥道出实情,无非是彼此彼此罢了。
不觉之中,快到中午时刻,俞宜跟四哥告别,他要回单位去了,四哥也不便再留他,只是有点带惋惜地说:“你看菜都买起了,本想留你吃顿午饭,你看你又要走!下次再来尝我做回锅肉。”
“ 那是一定!下次我来品尝你的手艺,四哥。”俞宜起身走出屋,他来到空坝上推着三轮车,四哥站在门前跟他挥手告别,他们就象重逢相交知已,依依惜别。
回去的路上,俞宜蹬着三轮车,脑海里思绪万千,总不能明白为啥,凭什么各方面条件都不怎么样,个子比自已还矮那么一点的四哥,会结一位长得漂亮,又是城里的女人?莫非,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者真如他所说是全仗语言的力量,将她“摆”上手的。改天抽空再上他那去,将比事弄个明白,再目睹一下那女人的芳容和为人处事,是否真如他所吹嘘的“风姿绰约,气质尚佳,落落大方,而且还很欣赏他。”
星期天的早辰 俞宜吃过早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好笔和纸完成那一篇,早已成竹在胸的腹稿,灵感来源于咋晚跟程翔东的谈话中所得来。也从中领略到自由恋爱的魅力,尽管当事人一再表自已和她们只是有共同语言,谈得到一块的普通异性朋友,可是从他讲述中却“越描越黑”,甚至还让人隐约地感受一丝肌肤之亲,所以到后来,连他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了。不过,想来是跟从前那种“父母之命,媒说之言。”的谈朋友找对象,两者有着天壤之别人神往。程翔东的外在气质和那两位漂亮女孩,如果真能二者选择其一,交上心贴心的朋友,何尝不是天生的一对,地设的一双呢。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真是“太富有诗意,太浪漫了。”他送走程翔东后,晚上睡在床上,也是浮想联翩,一时还难以入眠。以至早辰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将脑海里由此构思形成的腹稿,要将它变成一篇“见得人,拜得客。”的习作。
上午九时许他已经在一怀飘香的盖碗茶伴陪下,以及香烟的熏陶中,开始精神。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25章13
百倍地坐在写字台前伏案构思,挥动手中握着的那一只灵巧又沉重的笔。尽管不时鼻孔里还能嗅到从窗口不时飘来的一股股蜂窝煤燃烧后,散发出来的难嗅气息,也丝毫未影响他的构思。因为近来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待客观事物,观念上跟几前发生着本质的变化,值得去用笔去大写细心描绘,咋晚卧床直到早辰,他脑海里就文思汹涌,欲罢不能,非得让自已写下来。甚至也忘了吃早饭。
在这非同寻常之时,他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衣冠楚楚,李斌的哥哥-李少云。原来他经常到百家大院里来过问弟弟生活的情况,顺便找一下少年时代一块上学,一块玩耍的邻居。他走进俞宜家里,先跟俞大妈寒喧几句,便来到俞宜的书卓前,朝他点下头,就落身在写字台旁边,表情很注意地看下卓上的文稿:“写得怎样了,贵在坚持!”
俞宜听他这么一说,只好搁笔,回头笑着对李少云说:“贵客临门,那股风把你给吹来了。”说罢顺手抓起放在案头的一盒五牛牌香烟,递给李少云一只,还给他点燃火,又问道:记得前次你上我家来,穿的一身黄军装,看上去整个人很精神,今天换西装。”
李少云埋头接火点烟后,吐出一围“包口烟”面部表情严肃地回答:你感到还不太习惯是吧?这也难怪!我听过一首流行曲,里面有一段歌词讲得好:“跟着时代的巨轮,淋浴着春意的空气。”,现在单位上的干部都讲究衣作打扮了,平时他们开会都是西装革履的,不再是从前所提倡,“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现在需要的是锐进取,思想和行为新的人,所以,与之配套的便是衣食观念的改变。”
“ 你这番大道理,我听来也是闻所未闻,不过,这身西服到是很合你。”俞宜认真地端祥着李少云说。言外之意是:“你本来就长得来牛高马大的嘛。”
“靠我那点工资要到大商场去买一套象模象样的西装,还是有点舍不得。所以才扯料子到陕西街个体缝纫摊去找师傅定制。”李少云很满意他的评价,也不时机地加补充说明。
“我觉得这个院子里的人,脾气还是那么燥,我刚来走到巷子拐处,看见一位矮墩墩,光胴胴亮着膀子的人,他手中还提着一把木工斧头,气势汹汹地一路小跑朝院子外奔去。后面还有几个人跟在身后。我顿时感觉气氛有些紧张,赶紧给他让条路,再走一段路后,我又看见一个老者站在屋檐下,在那指手划脚的,口中还吆出一句连我吃惊也不小的话来:“给老子往死里打!打出事了,我x委里面都有人。”
“他们在提虚劲。”百大院里的人们都清楚这家人,爱“耍门槛汉。”俞宜对此。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25章14
百倍地坐在写字台前伏案构思,挥动手中握着的那一只灵巧又沉重的笔。尽管不时鼻孔里还能嗅到从窗口不时飘来的一股股蜂窝煤燃烧后,散发出来的难嗅气息,也丝毫未影响他的构思。因为近来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待客观事物,观念上跟几前发生着本质的变化,值得去用笔去大写细心描绘,咋晚卧床直到早辰,他脑海里就文思汹涌,欲罢不能,非得让自已写下来。甚至也忘了吃早饭。
在这非同寻常之时,他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衣冠楚楚,李斌的哥哥-李少云。原来他经常到百家大院里来过问弟弟生活的情况,顺便找一下少年时代一块上学,一块玩耍的邻居。他走进俞宜家里,先跟俞大妈寒喧几句,便来到俞宜的书卓前,朝他点下头,就落身在写字台旁边,表情很注意地看下卓上的文稿:“写得怎样了,贵在坚持!”
俞宜听他这么一说,只好搁笔,回头笑着对李少云说:“贵客临门,那股风把你给吹来了。”说罢顺手抓起放在案头的一盒五牛牌香烟,递给李少云一只,还给他点燃火,又问道:记得前次你上我家来,穿的一身黄军装,看上去整个人很精神,今天换西装。”
李少云埋头接火点烟后,吐出一围“包口烟”面部表情严肃地回答:你感到还不太习惯是吧?这也难怪!我听过一首流行曲,里面有一段歌词讲得好:“跟着时代的巨轮,淋浴着春意的空气。”,现在单位上的干部都讲究衣作打扮了,平时他们开会都是西装革履的,不再是从前所提倡,“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现在需要的是锐进取,思想和行为新的人,所以,与之配套的便是衣食观念的改变。”
“ 你这番大道理,我听来也是闻所未闻,不过,这身西服到是很合你。”俞宜认真地端祥着李少云说。言外之意是:“你本来就长得来牛高马大的嘛。”
“靠我那点工资要到大商场去买一套象模象样的西装,还是有点舍不得。所以才扯料子到陕西街个体缝纫摊去找师傅定制。”李少云很满意他的评价,也不时机地加补充说明。
“我觉得这个院子里的人,脾气还是那么燥,我刚来走到巷子拐处,看见一位矮墩墩,光胴胴亮着膀子的人,他手中还提着一把木工斧头,气势汹汹地一路小跑朝院子外奔去。后面还有几个人跟在身后。我顿时感觉气氛有些紧张,赶紧给他让条路,再走一段路后,我又看见一个老者站在屋檐下,在那指手划脚的,口中还吆出一句连我吃惊也不小的话来:“给老子往死里打!打出事了,我x委里面都有人。”
“他们在提虚劲。”百大院里的人们都清楚这家人,爱“耍门槛汉。”俞宜对此 。。
第25章15
到市博物馆去参观,现在应该叫大慈恩寺,才走到这街上来,少云,你怎么也路过这?”
“ 国华不瞒你说,我家曾经住在附近一家院子里,但那是很小的时候了。”李少云也看出对也对此疑惑和惊呀。
“ 哦,少云你有没有兴趣陪我去看场电影,新上映的电影《苔丝》。”那青年问。
“也行,你有几张票?”李少云问。
“就两张,本来我是想约朋友,既然她不在。我们一块去吧。”
李少云这才想起旁边还有俞宜,他有些犯难了:“就两张呀?那他?”
俞宜一听赶忙申明:“那你们去看电影,我回家去。”
“朋友,那对不住。”那青年做出一个抱歉的笑容说。
“俞宜改天有机会我一定给补上。”说罢,他们站在街边话别。
“你这是宽我的心吧!改天补上?我信!”俞宜目送着他俩推着自行车离去的身影,心里还有几分感激这不速之客呢,正愁没人把李少云从自已身旁带走了。正好回家去,有时间完成那一篇迟迟未脱稿的习作。俞宜依原回到百家大院,又依旧坐在自家屋里窗前那张写字台前伏案疾书。愉快时光并没渡过多长时间,第二位来打扰他的人又来了。
这人是他的老辈子-小幺舅,而且历来在他家很有影响力,几乎说一不二,也喜欢在他跟前摆出一副趾高气扬的面孔。小幺舅今天来,看见他在又用功,也没象从前说上一通大道理。而是催促他赶紧跟他走,俞宜不解地看着他。
小幺舅说:“今天你在我那吃饭,我那一帮搞乐器的朋友要来,到时你帮忙给烧开水泡茶,人也有点多。”俞宜心里万个不愿意,但终究执拗不过老辈子,只好跟着小幺舅一块离开心爱的书卓,去凑自已不喜欢的热闹,虽说音乐与文学都是一门高雅,能陶冶情操的艺术。
在俞宜的记忆里七十年代中,那时候的人们热衷于响应号召,各处都在成立革命大院,小幺舅又是性格活跃的青年,还能吹奏一点竹笛,尽管只有一首《扬鞭催马送粮忙》的曲子,还吹得有点象模象样,仅凭这点技能到也能接识一批志同道合者。时常邀集在一块,不是在学校礼堂或居民院落,就是朋友之间的红白喜事,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这伙业余民乐爱好者当中,让人记忆犹新的人。有兰二胡、王板胡、王三弦。竹笛高手-奶豆和在崇德里住家的-汤扬琴,有一次他还带来一位会跳芭蕾舞的人,舞姿优美娴熟,表演一段芭蕾舞《沂蒙颂》片段,赢待观者满堂喊彩。不过,令人不解的是,脸上总戴着一张口罩,只露着一双顾盼生情的眼睛,
第25章16
谁知后面才知道这跳舞之人,不但是个男的,而且还是个豁豁(踏鼻子),原来借口罩之功效遮丑。
他们当中的领军人物是身材高而偏瘦,相貌端庄,一条腿略显“簸”的兰二胡,曾经凭一手娴熟的二胡演奏枝能,从下乡插队落户的农村,被召进人民南路省展览馆里工作。他尤其会拉那一首著名的二胡独奏曲《红旗渠水绕太行》,时常还津津乐道地介绍曲子中高难度技巧,刻意用手指轻点琴弦,口气中带敬佩地说道:“这是二胡大师-闵惠芬的指法。”他的话让在座的听者似懂非懂,但也从中知道收音机传播那首优美的二胡曲的演奏者,是何许人也。奶豆吹的笛子,更是摸仿得微妙微俏,跟收音机里播放的有得一比,至于王板胡一生之中,人生最大的快乐,都倾注在那把板胡上。平时,他一到场,话不多,只在低头细心地调试琴弦,显得是那样一丝不苟的认真劲。他年愈五十尚未结过婚,习惯了过独身生活。房间摆设极其简陋,有知情者戏讯他:“王板胡晚上睡觉,“簸箕当忱头。”
兰二胡不仅琴拉得“余音绕梁三日,而不散。”,而且还有一门泥塑手艺。他曾经雕塑过一尊米开朗基罗的传世杰作-大卫。有一米多高。从外行人眼光看它,跟原作区别不大。有一次他还惊动了离百家大院不远的小巷中的一名民间雕塑家-他名叫郑法。此人技艺超群,竟然敢将新都宝光寺里的五百阿罗汉群雕,一一按比例缩小照样塑在家里。放在门前柜台上陈列让路人踱脚观看。他们约定将来有机会可否一试高低。
后来,他们队伍里还有一个特殊之人参予:“名曰“木偶偶”,就是贯用肢体语音,表达舞蹈意境。而且一招一式,每个动作都用木偶动作跳舞。这小伙子居然也能跳上一段芭蕾舞。所以请他们去的场所还不少。小幺舅的老家就住在百家大院外那条小街上,每次有这种自发组织的家庭音乐会,俞宜都要去帮忙凑热闹-任务是守着蜂窝煤炉子烧开水冲茶,乐器和歌声有时也并是每个人听了都能喜欢它,有一次为其此事还惹上点小麻烦,那街霸-练健美的绅哥认为他们这震天响的自发音乐会抢了自已的风头,所以狠下心来就借故差点打上门来,砸了他的这场子。幸好,小幺舅家对面是据说在“操社会”的炫零,几兄弟,出面给绅哥打招呼,才平息这场风波。绅哥在向炫零诉苦道:“原因是至从小幺舅家三天两头,召开的家庭音乐会,吵得我都没法再练功了。”
炫零心里明白:“使他街面上的影响力,逐渐要超越绅哥的肌肉效应。”,或者,他眼里真的容不得沙子,刚开始绅哥只是私支使一些听话的小喽罗,只要小幺舅家里响起乐器声,就丢石块砸门板,往后还扬言要亲自出马讨个说法。这下让小幺舅慌了神 。。
第25章17
慌了神。看来做人做事应该懂得低调一些才好,常言道:“树大招风。”此话不无道理。小幺舅还以此事为教训,教育一下社会经验不足的俞宜。
他们这支乐队里还有一位会吹单簧管的叫横头的人,简直把《天鹅湖》中的四个小天鹅主题曲吹神了。只可惜,他靠在青年路摆百货摊找到钱后,买了一台摩托车在东风路疾驰撞着人了,想跑逃避责任,一慌神碰在一辆大货车尾部,落了个头破血流,躺在大街上,叫都没叫出来一声,就一命呜呼。想当初他们这只业余乐队,多么风光,多么受欢迎,却经不住外来文化的冲击,现在己消失得无影无综。曾经俞宜坐在竹椅上,追忆着往事,觉得短短的几年时间,变化大了一些。
下午,李少云和冯国华在招待所礼堂看完这场电影,剩下的另一场根据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改编的电影,他不想再看了,是什么原因,不愿告诉。冯国华很惋惜地向李少云说出自己的观后感:“那个男主角-聂赫留道夫,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影子。”
“……”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