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活在明朝-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痛处:不就是会生儿子嘛!不就是生了个儿子嘛!你们这些人就都向着她?我不就是儿子死的早了吗?!

于是她指着杨朝栋破口大骂,说你是什么东西?你妈没有教过你礼数吗?怎敢如此对我说话!你应该跪下来求我!求我饶了这个贱人!

杨朝栋平日里也多受杨张氏的白眼,只不过杨应龙对他极为宠爱,很小的时候就请了西席授课识字,所以应该有的礼数都是比较懂得。听到身为杨家主母的杨张氏如此说法,再也忍受不住心里的怒气——就是佛听到她的话也会发飙——猛地跪倒在地,两眼死瞪着杨张氏,砰砰砰实实在在地磕了三个响头,然后朗声问道:“娘!可否饶过姨娘?!”

这一下一大家子人全都愣住了。大公子素来对人恭敬有加,就是对下人也平易近人,极少有发火的时候,这次看来是真的要发飙了。杨张氏自己也愣住了,半晌后才底气不足地让田氏暂且回房休息,哪知道杨朝栋这回打算发飙发到底:他让杨张氏务必承诺,以后绝不再让田氏干重活,不然他就跪在此地绝不起来,一直到爹回来为止——杨应龙这会儿正在成都联系购买粮食的事情。

杨张氏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对于性格暴虐的杨应龙,她始终在心里充满着畏惧,更何况面前跪的这人是他大儿子,将来肯定要继承衣钵的。若是知道自己的大儿被杨张氏如此对待,只怕不会放过她和张家,只好结结巴巴地应道,答应便是。杨朝栋这才站了起来,眼中再也没有了以往的尊重,取而代之的却是异常的冷漠和转瞬即逝的杀机,他重重地哼了一声,转身就扶着田氏回了房。

杨张氏看到那种眼神,不自觉地打了个哆嗦。就算地位再怎么尊崇,她也不过是个女人,而且是个没有儿子的女人,若是杨应龙真的把她打入冷宫,自己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不过很快她的内心就被极度扭曲的愤怒给充满:这就是有儿子的好处?!一个大公子就让自己如此难堪,若是将来小天生长大了,也跟这大公子一条战线对付自己,那还能有好日子过?不行,老娘一定要在那小兔崽子成气候前打掉他的嚣张气!

日子恢复了平静,暗流却一直在汹涌着,就等一个突破口了。多少年来杨张氏依然刻意地保持着对杨天生和田氏的恶劣态度,同时逼迫众人务必把田氏的一举一动都汇报给她,终于在往京师运送木料的途中找到了借口,把杨天生的贴身侍卫杨曦给打了个半死。矛盾终于彻底激化。

第151章

。李化龙的到来在播州引起了一阵旋风,各个土司都开始浮躁起来,大家都在心里觉得,朝廷也许不会轻易地对播州动兵,但是到了现在,是不是也应该跟朝廷接近接近了?

当杨应龙收到张伯南悄悄地去见钦差的消息后,极为反常地并没有动怒,而是把大儿子杨朝栋给叫进了屋子。

杨朝栋一头雾水地进了屋,他有些不明白,虽然张氏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终于让朝廷重视起播州这小地方来,可是派钦差下来却不直接面见杨家人,反而跟下面的氏族土司联系,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要鼓励下面的老氏族和土司造反么?

杨应龙深深地看着自己的大儿子,帮他捋平了衣服上的皱褶,扶着他的肩膀,把他按到了椅子上坐着,这才开口道:“你不是我的嫡子,只是我大儿子,但是你知道,为什么我要苦心培养你吗?”

杨朝栋低下了头,他又何尝不知道,杨应龙一共就三个儿子,小儿子杨宇还不过是个几岁的小屁孩,杨天生又是个书呆子,也就自己是唯一适合的人选了。但是这么多年来,尽管在政务上,父亲有意地让他接手一些事情,可是在感情上却很少与他交流,更别提父子之间的深谈了。今天父亲煞有介事地突然对自己这么亲昵,又这么郑重其事,还真的让他有些受宠若惊。

“我杨氏一族,统治播州数百年,早已没有了野心没有了斗志,祖祖辈辈为的,就是守住这芝麻大的地方!播州的混乱我早就料定了,那些土司们不会永远屈服于杨氏的,他们早晚都会联合起来反对咱们。要想做好这个地方的大土司,那就必须得心狠手辣!”说道这,杨应龙直起了身子,双手背在身后缓缓地走到了窗户边,两眼凝视着外面。

“我知道,土司们都说我杨某人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他们反对的其实不是我这个人,而是我现在的这个位置。几百年了!我杨氏一族,可还有雄霸天下的雄心壮志?!你看看那些后辈们!成天想的都是些什么?骄奢逸无所不为,长此以往,我杨家的破败就在眼前!”他突然激动了起来,指着窗户外面和女子嬉戏玩耍的杨家子弟,手在不停地颤动着。

“杨家如此,岂能埋怨别人野心太大?只能怪自己没有本事!我早就知道他们会按耐不住,只是没想到连你大娘都有着如此野心!”他眼光突然变得犀利起来,“这些跳梁小丑,既然要跳,那就跳个够!播州,是该乱一乱了!”

杨朝栋不敢相信地望着自己的父亲,他没想到父亲思谋竟会如此深远,难怪他放任大娘在家里作威作福,难怪他对自己和天生在外面的胡闹默不作声,他是在为自己要做的事情铺路啊!

杨应龙转过身来,凝视着自己的儿子:“从小我就没关心过你,那是因为播州的新土司不需要太多的情感纠缠!从小我就刻意地让你做一些事情,那是因为播州的新土司必须要熟悉这里每一块土地!从小我就让你苦读兵书,并且给你请西席,那是为了让你能够带兵打仗,能够带着播州六十万百姓都能过上吃饱饭的生活!”

“播州从现在起,不能再七土司共治了!这地方只能有一户家族,那就是我杨家;只能有一个大土司,那就是你——我的儿子!我已经老了,已经不能再带着兵南征北战了,我会为你铺平最后一条道彻底铲除其他六个土司,剩下的路该怎么走,就看你的了!”

看着父亲那坚定的目光,杨朝栋却觉得自己在一瞬间被压迫的喘不过气来:“爹!儿子……儿子实在是无能为力!播州战乱一起,受伤害最重的还是六十万百姓呐!若是……若是败了,那我杨家就再也无路可走;若是赢了,民心尽失,虽胜犹败!爹!当务之急,是要和朝廷接触,借助朝廷的力量铲除六大土司,只要他们被朝廷灭了,播州不还是咱家的吗?”

儿子惊慌失措的表情,天真的想法,杨应龙只觉得天旋地转。看来自己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那就是让他接受了中原儒家的那一套思想,那种宁愿为奴的思想!他突然放声大笑,笑的眼泪都留了出来。杨朝栋呆呆地看着父亲,觉得他已经疯了,凭借杨家一家之力,又怎么可能铲除六大土司?

“朝廷?朝廷靠得住?你还不知道吧,皇上都已经多少年不上朝了!连首辅都不知道换了几个了!你凭借什么觉得它能靠得住?别的不说,就说四川巡抚谭希思,此人贪婪成性,一直妄图将我播州置于他的统治之下。前些年,贵妃娘娘荣登贵妃之座,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檀木制作家具,就是这个谭希思,对皇上说我播州的檀木远近闻名,不如让他们上贡上等的檀木?所以才会造成我播州死伤上千条性命!去年的地震,又把我播州的木匠工匠给调走无数,这是在给京师建筑宫殿?这是在抽我播州的老底!谁不知道,咱们播州的木匠工匠是播州安身立命在这里的根本?谁不知道,播州那片檀木林是百姓生存的根基?没了檀木,谁会跟咱们做生意?拿什么去养活这六十万张嘴?”

杨应龙气得把桌子都给掀翻了。他一直以为这个大儿子完全可以接过自己的岗,继续在此地镇守下去,可是大儿子的想法却是如此的天真幼稚!靠朝廷?简直可笑至极!

杨朝栋傻了。他也没有料到,谭希思竟然打得是这么个主意!可借朝廷的手把六个土司给铲除有什么不可以?自己可是祖祖辈辈都忠诚于大明的啊,难道那些土司比咱杨家还受朝廷的欢迎?

“你给我记住,就是因为咱们杨家在播州的时间太长,朝廷才越来越不会容咱们;地方官府才会越来越钳制咱们!一直到杨家彻底败落的那天,他们就会大摇大摆地接管整个播州!”杨应龙冲着儿子大喊道。到了这个份上难道他还看不清形势吗?杨家的实力越差,朝廷就越不会对他们客气;杨家实力越强,大明的皇帝就越得考虑攻打播州的代价,才会坐下来谈判。实力,实力才能决定一切!

如醍醐灌顶一般,杨朝栋的眼前豁然开朗。只有自己先收拾掉六个土司,才有跟朝廷谈判的本钱,不然朝廷随便支持哪个土司,自己都不会再有翻身的机会!攘外必先安内,内患不宁,外贼难除!

他全身顿时冷汗如雨!自己之前还是被那些中原的教书先生给忽悠了!什么狗屁孔子曰孟子曰,全都是些屁话,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为了让杨家把播州拱手送给朝廷,然后自己把脖子洗干净了等着刀砍下来!

这怎么能行?他忽然想到了什么:“爹!那张伯南已经秘密地去见了钦差……”

杨应龙烦躁地摆了摆手,他已经知道这个事情了。张氏的动作还真是快啊,这么着急跟钦差搭上线,就为了能够当上大土司?他张家就能在播州一手遮天了?我杨家百年老族,又怎么会被一个张家就给阴了?

他招了招手,让杨朝栋附耳过来,轻声道:“咱们这样……”

李化龙在见过张伯南之后,再也没有去见任何一个土司,而是自己带了一个下人,优哉游哉地在播州各地闲逛着,民间的一些特色和小吃全整了个遍,对播州的风俗民情已经有了一个大体上的了解。这杨家还真是根深蒂固啊,几乎每一个村落的村正和部族军事首领都是杨家的人,就连村与村之间的道路,甚至播州与外界连接的枢纽,都有他们的身影存在。为了达到控制整个播州的目的,就连县学中都加上了杨家的奋斗史,把他们的祖辈赞扬的如同开国大帝一般,没有杨家,就没有现在的播州;没有杨家,就没有百姓现在的幸福生活;没有杨家,就没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优良传统。

杨应龙虽无反心,但早有反意。不过还好这个人野心不大,若是他还想着把杨家的脚步踏向临近的川贵数省,必成我大明心腹之大患!四川乃是巴蜀之地,自古都是中原王朝的粮仓和大后方;贵州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若有失,大明西面再无险可守!而且播州北临贵州,西南靠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往东南不远就是湖广……李化龙越想越觉得恐惧。这个杨家不可再留!当年如果不是杨家祖辈内附,先祖还真没办法把这个地方给拿下来。

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山地,只有很少的丘陵,重要的产粮区都在那里,在与贵州交接的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往四川去的地方有数道天险,去四川容易,从川内进来却很难;湖广的方向又是连绵不断地深山……如果要打,那就只能集中兵力攻打湖广方向,从小路进入,但李化龙可以想象到,那得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第152章

。此事定要报与皇上知晓!李化龙暗暗地想到。不过若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确实乃之选,此地就像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那杨应龙倒也算是人才,能把这么复杂的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此地还有六个土司,民风素来彪悍,况且还有这为数众多的苗人,若是有一个熟悉当地情形的强势之人,可保川贵数省百年的平静。

之前他已经听人说了,杨家已经镇守此地数百年,这数百年的时间里一直风平浪静,除了因为土地贫瘠,百姓大多仅能保证温饱而已,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依然没有大的战乱没有灾害。确实难得,看来皇上决定招安不是没有道理。只是如今六大土司都对杨家有所不满,或许会给川贵带来一些麻烦。

不过杨应龙为何不甘于平静,要大举进攻川贵的屯堡呢?他百思不得其解,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而且杨应龙又突然决定接受朝廷的招安更是让他觉得困惑,莫非是因为杨家内部出现了什么状况,杨应龙不得不顾此而失彼呢?

看来很有这种可能性!

等他回到酒楼的时候,杨应龙竟然亲自在楼下等他。看着那二十四抬的大轿子,李化龙觉得此人狂的不是没有道理,当为枭雄!

“李大人,本官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刚刚才得到您来的消息,实在是失敬,失敬呐!本官已经准备了酒席为您接风,请您也品尝品尝我播州的特色小吃!”杨应龙大笑着迎上前来,拉着李化龙的手显得无比地亲热,话说的也非常到位,接风不是大鱼大肉和美女,确是播州当地的风俗小吃,看来很会做人嘛!

席间,杨应龙不停地给他介绍着各色菜肴,其实并不怎么铺张浪费,反而显得极为精致,极为用心。这让李化龙觉得很是满意,不管他反还是没反,最起码这个态度还是很不错的。因此在心里对杨的评价又高了一层,同时又多了一丝警惕。事为反常即为*,自己刚来的时候如此高调,怎么就不见他杨应龙的盛情好客?

几杯酒下肚,杨应龙仿佛就是喝多了一般,亲热地拍着李化龙的肩膀道:“大人呐,我杨家在这个小地方都已经呆了几百年了……哪里还有什么雄心壮志?外面说我造反……那是别有用心!可怜我播州,就这么大点地方,就这么多人,苗人又多不会耕种,就算是想反也是有心无力嘛!”

李化龙呵呵地笑着,轻轻把他的手拿了下来:“天子圣明,又怎么相信这等谣言?皇上派我来,其实也不过是想多了解一些民生疾苦。想必你也知道,去年京师地震,我圣上不顾千金之躯,向万民下跪以谢罪,那真是感天动地!为了我大明的安定繁荣,把播州这个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你杨家是立有大功的,皇上怎么会忘记你的功劳?外面确实有些谣言,杨大人,本官这次来,就是听你诉苦的!有什么委屈,有什么需要,尽管说出来!**皇上为你做主,朝廷为你做主!”

若不是多次跟大明官员接触过,杨应龙几乎被这番话感动的落下泪来。他知道,这些官员各个心口不一,嘴上说的跟蜜似的,心里巴不得把你弄死,跟这些人打交道,得长七十六个心眼才行!于是他也笑道:“下官哪里会不知道皇上他老人家圣德,只是下官治下不严,致使流言四起,给皇上抹了黑,给朝廷抹了黑,给大人您也添了麻烦!不过您放心,我杨家这颗心是送给皇上的,虽万死不能谢其恩!只要我杨家在播州一天,就不会让那些宵小之辈祸乱播州,危害四方!之前有些误会,下官必须要对您澄清,若不是因为一些小家族小土司擅自攻打川贵屯堡,下官不得不以愿意招安的方式把您请过来,非如此,不能震慑人心!只有在您的指导下,下官才能把这些鼠辈一网打尽,给朝廷一个交代,还川贵一片安宁!”

李化龙举起手中的酒杯,抿了一口:“杨大人,这就不必了,本官对你还是很放心的!没有你杨家,没有你杨大人,又怎么会有播州的今天?现在既然你已经承诺了,本官也就算是完成任务,可以回朝廷向皇上复命了!播州就交给你了,可千万要记住一句话:稳定压倒一切!”

回到了房间,杨应龙仔细地品味着李化龙的最后一句话:稳定压倒一切。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在暗示我,铲除六大家族的动作不要太大,不能让朝廷难堪?或者说不要让我对他们下手?不过不管怎么样,他算是明白了朝廷的意思,那就是不要搞的天下皆知,这样对谁都没有好处。

知道了朝廷的底线,那事情就好办的多了。可他心中还是有一个疑问,张伯南秘密去见李化龙,都跟他说了些什么?这几天张家并没有什么动作,难道是在密谋着什么不成?杨应龙的脸慢慢地阴了下来,张伯南,看来你是铁了心跟我作对,不撞南墙不回头啊!咱们走着瞧!

朱一刀这段时间不要太开心,因为沈慧给他来信了。在信中,沈慧详细地告诉他自己在宁夏跟着爹爹学了不少的东西,不管识字还是行军打仗。沈云原本根本就不愿意教她这些东西,但实在是架不住她的软磨硬泡,只好默认她在一边观看军士们训练。

军士们也都非常好奇,哪有一个女流之辈天天跟着一帮子爷们跑来跑去的道理?可谁也不敢说什么,因为据听说那可是千户大人的女儿!千户大人马上就要去京师,给皇上的贴身侍卫狼群当助理了,那可是深受皇上信任的狼群啊!而且据传说,这小妞还是京师右所朱一刀朱千户的未婚妻!这种人又怎么惹得起?那朱千户连堂堂有名的苍头军都给灭了,还会在乎自己这么一只小蚂蚁?

果然是美女配英雄啊!所有的人都在心里说道,虽然还是有人觉得,沈慧其实也就那样,而且还偏瘦,不符合他的审美标准。但立刻就有人反驳道,有本事,你也挂一个高官的女儿来当媳妇儿啊!哪怕是头猪你也觉得漂亮!

沈慧缠着那些军官们,跟她好好说说怎么行军怎么布阵。军官们不胜其烦,但谁也不敢说个不字,只能恭恭敬敬地有问必答,可沈慧有的问题非常地稀奇古怪,让众人都有些觉得头大,只得找到沈云,说您的女儿天资聪颖,咱们水平实在是有限,没有什么可教的了!沈云这才黑着脸把沈慧给提溜出军营,关在家里,随手就给她扔了本兵书,让她自己研究。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研究,却研究出一个盖世巾帼来。

这本兵书就是当初朱一刀在临行前送给沈云的,自己翻译的白话版《孙子兵法当然还是老朱口述,江飞捉刀完成的,可就是这,让沈云惊为天人!有谁能这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把《孙子兵法》从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其中加进了自己的不少观点,而且还写成了书!他暗暗地在心里想到,朱一刀这个人简直就是天生的将军,他若是不带兵实在是太可惜了!凭借着这本老朱称之为山寨版的《孙子兵法》,宁夏卫的军事理论教育水平一下子就普及到了小旗,大家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中的知识,如狼似虎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宁夏卫一下子成了战斗力最强的卫所之一!

其实当初沈云是坚决地反对沈慧学这些东西的,战争素来就是男人的世界,怎么会容忍一个女人的加入?可沈慧却反驳道,那秦良玉也是女流之辈,怎么就帮助她的丈夫石柱宣抚使马千乘练出了精兵白杆兵?爹爹您不也对她赞叹不已吗?沈云一下子为之张口结舌。罢了,既然她要学,那就随她罢!且看她能学出个什么来!

秦良玉在西部一向声名远扬,是因为她帮助丈夫马千乘练出了白杆兵。其实她从小出生于岁贡生的家庭,深受“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思想影响,从其父秦葵操练武艺,演习阵法,显露出一般女子所难企及的军事才能。她曾经对丈夫说:现在天下灾难多,乱民也多,石柱这个地方跟多个省份交界,如果不练出一直精兵自保,很容易为其所累。况且男儿大丈夫,当立功万里封侯,又怎么能满足于区区一个宣抚使?马千乘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从此之后便允许她协助自己练兵,以至于全军上下无不唯秦良玉马首是瞻,极为敬畏,甚至不敢仰视。这件事情在川贵等数省广为传扬,民间多奇大明又出了个穆桂英,一时之间连沈云等人私下里也赞叹不已。所以沈慧拿她出来反驳,沈云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也只能由着她了。

因为沈云知道,那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其祖上乃是大汉“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

第153章

。京师右所这阵子疯狂的大练兵甚至惊动了万历。他搞不明白,怎么朱一刀就闲不住,又在右所折腾个什么劲?但是当派去的狼群一个个地都不愿意回来,万历忽然觉得自己很有必要亲自去一趟。啥玩意能把他们迷成这样?问他们吧,虽说不敢欺君,但是保持沉默还是可以地,于是万历的好奇心越来越重,终于按耐不住,决定悄悄地去看看。

他跟几个狼群,连内侍都没带,也没给他们打招呼,私自悄悄地就奔到了京师右所。有狼群的腰牌,负责放哨的哨兵也没有过多盘问,挥了挥手就让他们进了。校场上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有,蒋光头这段时间没来过,也是一头雾水,这大白天的,都干嘛去了?

等到了营房,里面突然爆发出的惊天动地的欢呼声,着实把万历给吓了一大跳!

干嘛呢干嘛呢?他窝着身子钻进营房,全然不顾身后狼群变绿的脸色。

朱一刀正在有滋有味地给大家教授着山寨版的《孙子兵法》,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道理让大家大呼过瘾,这让在台上显摆的老朱很是得意,那当真是手舞足蹈,指点江山!竟然把好多毛爷爷的经典语句都给引用了进去!什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竟然把现代的一些重火力支援战术也给弄了进去。

可怜下面这些土包子哪里听过这样经典浓缩的文字,一时间顿时对朱一刀的观感又上了一个台阶!还真的没看出来,这朱千户平日里说话跟自己一样粗俗,可真要是说起什么兵法那可真不是盖得,当为大家之言!万历直着眼神,努力地支着耳朵,听着这白话版本的兵法讲义,突然有些恍惚。这里面很多的精髓,竟然就是戚继光的兵法里没有阐述完全或者根本没有的,不仅仅让这些带兵之人如拨云见日,就连万历这种不知兵的也不禁大呼过瘾!

不知不觉,朱一刀就扯到了现在的播州之乱上。在他那信口开河的扯淡里,对付播州这种小地方根本就不需要举重兵,兵越多损失就越大,所能起到的效果反而就越小。目前最需要的,是弄清楚播州的水源在哪里?这几十万人总得吃喝吧,若是能把水源破坏掉,顶多三天,播州就不战自乱了;播州附近不是森林密布么?那它最怕的,就是火灾,如果在它的周围点上一把火,烧他个三天三夜,那杨应龙还能坚持几天?还有,播州这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所以压根就不需要去攻什么,连围都没有必要围——派一队精兵,摸清楚粮仓在哪里,不管用什么办法破坏掉,他自己都要往外跑。

战争是不能讲手段的,只要能赢,那不管是任何手段都可以!前提条件是自己不能损失太大,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事不划算,一切都要以消灭对方为前提。什么?你说百姓不愿意?百姓是不愿意自己本就已经饱一顿饥一顿的生活再受到什么打击,若是连敌人都看不见,那他们唯一能抗议的就只能是杨应龙了。如果能再想办法在百姓中传一些流言,就说朝廷要在这个地方改土归流,所有的部族都要在一定时间内向朝廷投降,那七个土司一个也别想当播州之王!

万历听的是冷汗直流,这些招数用老百姓的话来说,都是生儿子没**的阴招!可怎么从朱一刀的嘴里说出来就是那么地冠冕堂皇?不过似乎确实有些道理,朝廷完全没有必要集结重兵耗费银钱粮草无数啊。

朱一刀喝了口水,继续胡咧咧道,播州七个土司,他就不相信是铁板一块?杨家统治了数百年,难道别的土司就没想过把他给弄下来?想是肯定想过的,这么多年都没动,无非就是实力不够。没关系,咱大明什么都少,就是装备最多!弄清楚里面最不满意实力最弱的那个,然后援助它装备和训练,以土司治土司,以播州打播州,这不就能让大明省心了嘛!还能赚回大笔的银子:那些火器没有**就是废铁,你买了火器,总要连着起买吧?就播州的金属冶炼水平,它能弄出纯度高的火药,质量好的火器?况且播州内部一乱,川贵两省的压力立刻就减轻了,到了那个时候,川贵的巡抚们肯定是各个土司巴结的对象——可以支持自己,哪里还会傻到连自己的大后方都得罪?

这下连蒋光头的脸色也变得很难看,这个朱千户,心也太黑了吧?为了能以最小的代价把播州给弄下来,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可是仔细地想一想,除了不道德,还真看不出这样做有什么不好的缺点!自己的损失可以减少到最轻,银钱也不用耗费多少,对大明来讲,这几乎就万利的事情!

老朱继续道,当年战国的时候,所谓合纵连横不也就这么回事?七个土司就是七个小国,七只小蚂蚁,大明就是一只大象,若是想让它死,一脚踏下去就行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都没有丝毫用处!

这句话让万历的眼前猛地一亮!多久没听到朱一刀这种经典浓缩的名言了?自从在汝宁府他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后,两个人就再也没有过深层的讨论过什么问题,可是现在他发现,这个朱一刀的能力远远没有被逼出来!朱一刀,行,在朕的面前,你居然还敢藏拙!万历的脸色越来越扭曲。

这个时候江飞站了起来,质疑道,如果扶植的土司实力够了,摆脱了大明的控制怎么办?周围川贵与播州交界的地方,很多都是富足之地,他们要是受到什么攻击,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朱一刀吃吃地笑着,笑的异常阴险:谁让你一次吃饱了?让你吃个五六分,饿不死也吃不饱!你会有力气有实力跟大明抗衡?也不过是盼望着下一次的援助!别的不说,光是粮食,就能让至少两个土司投诚!只给他一万石,够他这么多人吃几天的?他好不容易充足了一次,肯定就还会想着下一次,事情就好办的多了;若是一次给他十万石,他要不反大明那才是孙子!

众人恍然大悟。可江飞还是有些不服气,问道,那你怎么就保证这些土司拿着大明的武器,不会对大明**?朱一刀坐了下来,咕咕嘟嘟地喝了一大口水后,慢悠悠地道:不给你太先进的武器,不给你太多的粮食,不给你太好的训练,逐渐让你的财政和军事都要完全依靠着大明,你拿什么来造反?!

江飞顿时卡了壳,是啊,什么都依靠着大明,怎么反?万历却是脸色越加地难看,有这么好的法子你竟然不早跟朕说,害的朕一直在担忧,究竟该调动那些部队去镇反,得提拔调任哪些人……这一阵子情报源源不断地从播州传到万历这里,他为播州的情形担忧异常,并不是没有想到过利用当地土司,可这些土司历来忠诚度就很堪忧,实在是不值得信任,但是没有他们踏平播州就是一句空话。李化龙的上书则直接明言,播州情形的复杂超乎想象,强烈建议皇上暂时不要出兵,听其言,观其行,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国库空虚至此,万不可轻易地动刀兵。

没想到这封奏疏的内容无意间流传了出去,广大的言官们又开始活动了起来,有骂皇上把国事当儿戏的;有骂李化龙太软对一个小小的播州都畏手畏脚的;还有的直接就质疑,是不是一旦军队开过去了,会造成千百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这可是严重有违圣人言!圣人曰,仁者爱人。万历看着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