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小丫鬟(全本)-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如侯门深似海,何况宫门乎?
琳琅没料到自己针线好竟成入选的理由了,虽然原著中说是抱琴随着元春进宫,但谁知道会不会发生变故?可是却有一点是不能入选的,故此她想了半日,轻声道:“好妹妹,多谢你来告诉我,只这件事千万不可让人知道了。”
鸳鸯忧虑地看着她道:“我知道,姐姐你打算怎么办呢?”
琳琅胸有成竹地道:“放心罢,我自有主意,横竖还早着,未必就有我。我昨儿个买了好些轻巧玩意儿,正说送过去,可巧你来了,挑些好的叫婆子拿过去孝敬老太太、姑娘们,自己也挑两个顽!”又将茯苓霜包了一包与她回去吃。
第18章 018章:
送走鸳鸯,琳琅存了一段心事,转瞬间已有了打算,距离进宫还有一年多,规矩是要跟宫里嬷嬷学的,艺多不压身,长些见识避些忌讳,但皇宫是不进的,按贾母和王夫人的心思,必定不会只有一个丫头跟元春学规矩,势必要三四个一起,最后挑选一个最好的,先别提自己身份不明,到时候或装病或受伤或表现略差些,也会落选。
想通后,琳琅暂且放下,专心做起那条尚未做完的石榴裙来。
午后下面送上份例菜,一荤二素一汤,并一碗白米饭,倒精致,琳琅正在洗手,见鸳鸯过来,不禁笑道:“才去了,怎么又来了?”
鸳鸯回身从婆子提着的食盒里端出两道热菜来,一道是风腌果子狸,一道是五彩鹿肉丝,另外还有一大碗热腾腾香喷喷的胭脂米饭,一一布在炕桌上,笑道:“姐姐孝敬老太太和大姑娘的玩意,都爱得很,宝玉极爱那松脂上雕的美人,老太太特赏两道菜给姐姐吃。”
一时打发婆子下去,鸳鸯悄悄道:“我瞧着呢,都没动过的。”
琳琅笑道:“偏你精明得跟什么似的!快坐下一起吃,回去又太晚了些,别饿着!”
鸳鸯应了一声,方坐在她对面,拿碗盛了饭,眼睛往桌上一瞥,蹙眉道:“姐姐太老实了些,厨房里又太可恶,连汤都是素的,我还不如姐姐呢,吃的都比姐姐好。”
琳琅听了,又是笑,又是叹,上房的大小丫头多仗着体面在厨房点菜,往往厨娘为了奉承上头还会多做些,从原著中芳官吃饭就知道了,不过是个三等小丫头,吃得却越过了一等大丫头的例,遂笑道:“你休怪厨房里的,原是我叫他们按例送上来,不可逾越,常日家鸡鸭鱼肉吃得太腻味了些,倒是清清淡淡的香醋白菜心吃了开胃。”
鸳鸯想了想,道:“也是,太太原最爱守规矩的姐姐们!”
琳琅又是一笑,荣国府确实奢侈,一等大丫头的份例菜已经极好了,即使是前世,她跟祖母平时吃饭也不过是一荤一素一汤一饭罢了,似果子狸、鹿肉这些野味根本吃不到,不想今日的一荤两素一汤倒成了寒酸。
尝了一口风腌果子狸,清香鲜美如水果,既嫩且肥,琳琅十分喜欢,不免多吃了几口。
用完饭,两个小丫头过来收拾,琳琅情知小丫头的伙食寡淡,道:“先别收了,你们吃了再叫婆子收下去。”因鸳鸯无事,遂携着她去做针线,悉心指点了一回。
又过了几日,雪已经化尽了,因只裙摆上绣一枝墨梅,不几日收了针,送至元春处,可巧她正在教迎春和宝玉认字,见到琳琅便笑道:“早听说你颇识得几个字,写来我瞧瞧。”
迎春惊奇地道:“琳琅姐姐竟识字?”
琳琅早听说皇宫中的宫女,大户人家的丫头都不许识字,忖度再三,道:“大姑娘笑话我呢,不过因幼时学针线好绣诗词方识得几个字罢了。”
一旁的抱琴鸣凤两人闻言,早就撺掇着说道:“快写出来给姑娘们瞧瞧!”说罢,抱琴铺纸,鸣凤执笔,蘸足了墨汁方递与她。琳琅推辞不过,只得接了笔,想了想,挥毫以颜体写下一首古风五月石榴的诗。
元春拿过纸张,观其字形,但见结构端正,笔致圆厚,气势雄浑,颇有古拙之趣,深得颜体之精,其骨力遒劲竟不似闺阁女子手笔,便先赞道:“好字!”
又看那诗,却是写道:“杨槐撑华盖,桃李结青子;残红倦歇艳,石榴吐芳菲。奇崛梅枝干,清新柳叶眉;单瓣足陆离,双瓣更华炜。热情染腮晕,柔媚点娇蕊;醉入玛瑙瓶,红酒溢金罍。风骨凝夏心,神韵妆秋魂;朱唇启皓齿,灵秀瑶台妃。”
元春念了一遍,她本是有抱负的人,再过一年多却将进宫待选,虽非她所愿,但看到这末尾瑶台妃三字,仍然不觉心内一动,笑道:“字好,诗也好,只是可惜了!”
迎春不解道:“怎么就可惜了?”
元春含笑不语,低头看着纸上的字暗暗叹息。
迎春见状不在意,只拿手去夺宝玉欲咬在嘴里的笔杆,转身又去照料探春、惜春。
琳琅倒约略有些明白元春的心思,果然到了次年二月延请教养嬷嬷,命丫头跟着学规矩之际,四个丫头的名单上却没有琳琅的名字,鸳鸯不由得暗暗纳罕,私下道:“老太太旧年说得好好儿的原看重姐姐,如何反没了姐姐?”
琳琅轻笑道:“傻丫头,宫女子不允许识字,我识了字,自不在其中,兼之我不是家生子,父母兄弟不在此地,底细不明,这样的丫头宫里是不许进的。”
鸳鸯恍然大悟,道:“倒让我白担心了几个月,我不舍姐姐出去呢!”
琳琅也不愿意进宫,遂岔开道:“昨儿个大奶奶查出有喜,听说姑太太家也有消息了?”
鸳鸯笑道:“可不是!去岁年底姑太太足月生了个哥儿,原有些难产,虽说最后母子平安,到底伤了身,竟留了病根儿,正养着,老太太担忧得不得了,又打发人送去许多补品药材,命那几个嬷嬷多留几年照顾姑太太母子三个呢!”
琳琅倒盼着林妹妹的兄弟能平安长大,谁叫她最喜欢林妹妹呢!
鸳鸯爱跟她说话,又道:“府里买进了一批小丫头,比我略小两岁,其中倒有好些个极不错的,老太太房里走了几个,三个月后大约要挑上来。”
琳琅笑道:“你说起这个,我就想起来了,还没恭喜你升了二等呢!”
鸳鸯眉飞色舞,道:“多亏姐姐教我的针线,前儿个绣了一个抹额,兰花扎得好,可巧老太太瞧见了,要我跟姐姐好好学,针线活儿都交给我管呢!”
琳琅道:“那可好,将来少不得多提拔提拔我们!”
恨得鸳鸯咬牙啐道:“呸!姐姐这话,没得臊了我,都道姐姐最老实不过,原来也是个贫嘴烂舌爱说笑的!我走了!”说着扭头就走。
琳琅笑道:“站住,才给老太太绣了抹额和荷包,还有宝二爷的兜肚,你顺路带过去!”
鸳鸯回过身,夺过她手里的针线活儿就走了。
屋里无人,琳琅方静下心来给秦隽和蒋玉菡做春衫,素白锦缎绣金色缠枝花纹。
这几个月她月月都有一日假,每与蒋玉菡团聚,或做衣裳,或绣荷包,偶遇秦隽一两回,因道谢时说了几句话,一来二去,言谈颇为投机,兼之又是蒋玉菡的师兄,故每回给蒋玉菡做衣裳时,亦为他做一套,也是存着讨好他的意思,好叫蒋玉菡过得好些。
在梨园行里,有一项规矩,师父和师兄的身份地位十分重要,蒋玉菡虽没师父,但却拜了师兄,一身一体连带生死皆属秦隽所有,即便是亲生父母兄弟都不能做主,打骂买卖都不能自主,若是秦隽想雪藏打杀蒋玉菡,不过是举手之劳,极有可能一辈子都不叫他登台唱戏。既然无法赎身,和秦隽交好,蒋玉菡能少吃许多苦头。
只是如此一来,琳琅越发忙碌了。
不但琳琅每日不得闲,王夫人也忙得很,既要善待宫里的嬷嬷让元春学规矩,又要三五日地请一回大夫给贾珠诊脉补身子,唯恐他读书累着,又要见天儿地让人给李纨养胎,又要每日服侍贾母立规矩,又要忙着管理府内一日三五十件的琐事,竟是分身乏术,偏贾珠秋日须得去原籍参加秋闱,五月启程,不得已,只得叫凤姐过来帮衬两日。
凤姐杀伐决断不让须眉,又是自小常在这府里兄弟姐妹一处顽的,倒不推辞,几次行事下来,甚是妥帖,连贾母都十分赞叹,越发看重她了,只等及笄为贾琏求娶。
贾珠去后,王夫人只顾着李纨和元春,不想红杏和绣霞和一个二等丫头到了年纪该放出去了,便从二等丫头提了紫月、紫云上来,三等丫头中腊梅、冬雪、菡萏升了二等,又挑了三个小丫头名唤彩云、绣凤、绣鸾者,然而红杏与琳琅最交好,将钥匙交给她,好容易将衣裳首饰摆设等物件一件一件点清楚交接好,琳琅细细地登记在册子上。
琳琅分送了三人每人一匹缎子,等红杏去后,她便成了王夫人房里的执事丫头,起居坐卧搬到了王夫人屋里,原来王夫人平时并不住在正室,耳房另有卧室,晚间贾政每常不来时她便伴着王夫人在这间卧室一床睡,素日的针线活儿蠲免了好些。
跟着王夫人出来进去,场面见多了,琳琅见识愈长,接人待物越发进退得当,管家算账理事井井有条,每当王夫人事务繁忙时,府里倒有三成事情由她做主处理。
及至八月间,贾琏与凤姐亲事才放了定,凤姐早就搬走了,这日原是初九,晚间琳琅陪着王夫人睡觉,王夫人忽道:“今儿初九,珠儿已经进考场了,不知他考得如何。”
琳琅一怔,知道王夫人面上虽忙碌,心底却挂念贾珠,宽慰道:“今儿个才第一日,得九日才能考完,便是过了,还得等考官批卷子,还得车马劳顿来报喜,天高路远的好早着呢!大爷功课极好,连先生都说大进益了,太太只管放宽心。”
王夫人叹道:“珠儿爱干净,九天不见天日,不知他如何苦熬呢!”
琳琅笑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凡老爷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王夫人听得极入耳,笑道:“倒是我误了,但愿明年珠儿就不必如此奔波了。”
琳琅道:“这是自然,会试在京城里办,天下举子蜂拥而至,满城书香,哎哟哟,那个热闹,只有听戏上唱的,我们却都没见过,好歹大爷能给我们一个见识的机会!”
第19章 019章:
在荣国府众人焦急的等待中,十月初南边快马加鞭地来报喜,只说道:“恭喜老太太、老爷、太太、奶奶们,珠大爷中了第一百七十二名举人!”
王夫人先是一愣,随即喜上眉梢。
只听贾母有些儿不敢置信地问道:“当真?珠儿已经是举人老爷了?”
来人道:“回老太太,珠大爷已经是举人老爷了!”
此话一落,下面人等齐来贺喜,满院花团锦簇,人人笑容满面,唯有王夫人硬是撑住了,面色如常,叫青梅道:“快去跟大奶奶说一声,就说珠大爷中了!”青梅忙跑去了。
因李纨身子笨重,将及临盆,故贾母和王夫人不许她出来跟前跟后地服侍。
琳琅扶着王夫人的手,笑道:“瞧太太忙得,等大奶奶生下麟儿,那才是双喜临门呢!”
王夫人更加欢悦,因问道:“你们先来了,珠大爷说什么时候来了么?”
来人忙道:“回太太的话,考试着实受罪,许多考生都被抬出考场,大爷虽支撑到考完了,然出了考场却病倒了。”
气氛为之一静,琳琅心中暗道:“难道贾珠竟脱不了一病死了的命运?”
正在她想的时候,忽觉王夫人浑身一颤,道:“何以如此?可请大夫了?可吃了药了?”
贾母担忧地锁住眉头,看着来人,他倒镇定,忙堆笑道:“老太太、太太不必焦急,小的来时大爷已有些起色了。多亏姑老爷就任应天府,姑太太知道大爷考试,姑老爷又有些经验,早早打发了极有名的大夫候着,又预备了许多上等药材,大爷治得及时,只因心血耗尽,风邪入体,须得将养几个月,不可劳累,倒有许多考生因考试生病竟极难请到大夫呢!”
王夫人忙道:“阿弥陀佛,真真是姑太太的功德!你珠大爷说什么时候回来?”
来人答道:“姑太太打发小的禀告老太太、太太,已接珠大爷家去了,等珠大爷养好了再启程,不然留下病根子可不是顽的!”
贾政失望道:“如此说来,珠儿竟不能参加明年的春闱了?”
来人不敢吱声,王夫人脸色却是微微一变。
贾母顿了顿拐杖,啐道:“你就记得什么功名,功名,不想想珠儿身子骨!珠儿还不到二十岁,已是举人了,何等年少有为?再过三年参加春闱也使得!”
贾政听了不再言语。
贾母转过头对王夫人道:“珠儿中举,是祖宗积德,门楣有光,这个月每人发双份的月钱,再叫珠儿媳妇打点珠儿的冬衣,再挑些补品药材,叫小子们送去!”
王夫人忙答应下来,又道:“可巧年底是姑太太哥儿的抓周宴,叫送礼的人一同带去。”
琳琅陪着王夫人打点贾珠的衣裳药材,挑选送林家的礼物,这一回王夫人承了贾敏极大的情,礼物自然比黛玉周岁时要重三分,更兼这是贾敏唯一的儿子,贾母送的礼物也是极多,好容易送出去了,已是十月底,李纨平安生下一子,又是一桩喜事。
然而贾珠数年来总被贾政约束着读书,颇费心血,终是伤了底子,足足养了小半年犹未大愈,时常呕血,恐年月不保,慌得贾母和王夫人忙命他不必回家,只等养好再说。
李纨心内自然十分担忧,但作为媳妇,脸上却不好十分表露。
满月后,贾政给长孙取名贾兰,派人告知贾珠。
转眼间到了元春进宫的日子,含泪道:“原道能和大哥哥告别,谁知竟不能了。”
陡然间骨肉分离,王夫人忍不住滚滚地落下泪来,道:“何苦来着?何苦来着!”元春进宫是贾母和贾政的意思,王夫人虽然身为母亲,但做不得一点主儿,尤其琳琅明知元春之命运,不觉红了眼眶,虽说这些年主仆之别,但元春待她却是敦厚大方。
好半晌,元春方强笑道:“明儿就去了,今晚我陪太太睡。”
琳琅忙收拾了铺盖挪到外间上夜,元春收拾衣裳首饰时,命人抬了两口箱子过来,对琳琅道:“家里的衣裳我都穿不得了,索性分了,让抱琴挑了些好的给姐姐留着,有穿过一两次的,也有没穿过的,箱子里的东西你记得仔细查看。”又留了许多用剩的笔墨纸砚给她。
琳琅坦然受之,又有些疑惑,拿出一个包袱道:“我没什么可孝敬姑娘,旧年做了好一年的荷包,倒还精巧,都给姑娘留着,里头装了好些金银锞子,姑娘进宫后拿着打点人!”
次日,元春强忍着别离之苦上轿走了,独留下王夫人在佛堂里泪如雨下。
琳琅陪着哭了一场,劝慰道:“姑娘才走,珠大爷尚未痊愈,宝二爷还小,兰哥儿嗷嗷待哺,一家子多少事都得太太做主,太太好歹保重身子要紧。”
偏窗外又听赵姨娘叉腰说些狠心割肉攀龙附凤等语,虽未明言,却字字刺心,王夫人冷笑了一声,道:“打量我不大管房里的事儿,竟越发上头了!紫云,拿些春衫的料子让赵姨娘给老爷做四套衣裳鞋袜,何时做好何时出来,若做得差了我可不依!”
紫云笑应着去料理,少时赵姨娘还得进来谢恩,心里苦得慌。
琳琅忍不住瞥了赵姨娘一眼,几年了越发不知长进,行事又刻薄,下三等的婆子都瞧不起,难怪探春远着她,虽已三岁,也颇懂事,但一年中见赵姨娘却不到十面。
王夫人道:“都下去罢,让我念会子经。”
琳琅亲自检视茶果是否妥帖,又放好蒲团,点上香,方轻轻掩上门,与一干丫头退了出去,外间留三四个二等丫头听唤。
二月初残冬未尽,春寒料峭,风一吹,颇有些刺骨,琳琅一出屋便觉得冷,忙回身加了一件半旧的棉坎肩,拿汗巾子束腰,却见玉钏儿进来道:“琳琅姐姐,老太太叫你呢!”
琳琅一怔,道:“老太太叫我做什么?”一面束好汗巾子,一面掀了帘子出去。
玉钏儿笑道:“史大姑娘来了。”
琳琅听了,点头笑道:“史大姑娘有些日子没来了,这一来,正好补上大姑娘离去的缺同宝二爷顽,不然宝二爷见不到大姑娘,还不知怎么闹呢!你去告诉外头的管事娘子,服侍史大姑娘的小丫头和婆子仍旧按咱家三位姑娘的例,挑些老实可靠又能干的送到老太太院里,可巧该做春衫了,让针线上的人拿新鲜花样的上等料子给史大姑娘也做上。”
玉钏儿满口答应。
一时到了贾母房中,果见一个二三岁粉团儿般的小女孩和宝玉坐在炕上斗花草,一般的红袄绿裤,颈中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因未留头,竟像是双生的兄弟一般。一旁迎春带着探春翻红线顽,惜春年幼,仍由乳母抱着,在屋里却仿佛似有若无。
贾母见到琳琅过来,问道:“北静王妃打发人来叫你做的东西可送去了?”
琳琅一怔,笑道:“已经送去了,十二对各色红喜花结,两盆牡丹,一副插屏芯子。”
贾母靠着八成新的靠枕,道:“如此甚好。我留云儿住两日,你跟你太太说一声,挑些丫头婆子。”
琳琅忙笑道:“已经让管事娘子去挑了,晚些就送过来,该做的衣裳也吩咐针线上的人明儿来量尺寸,用新鲜花样,只是贴身服侍史大姑娘的两个丫头,还需老太太亲自掌眼方可。”
史湘云听了,扭头看着琳琅,笑得很开朗,琳琅回她一笑。
贾母赞道:“你们太太素来处事妥帖,我倒放心。这样罢,珍珠,翠缕,打今儿起你们服侍史大姑娘。”
两个六七岁的小丫头上来给湘云行礼。
琳琅细细打量一番,想必这便是将来的袭人和服侍史湘云的贴身丫头翠缕了,去岁进来,尚未留头,珍珠身材略高,翠缕略显圆润些,倒都生得十分清秀,遂笑道:“老太太调理出的人儿自然都好得很,只是史大姑娘还小,身边有个年长稳重的照顾更好些。”
珍珠眼波一闪,抬头瞅了一眼琳琅,随即低下头,琳琅见了不以为意。
贾母想了想,点头道:“是了,若有一个不经心,岂不是伤了我的心肝儿肉?小丫头陪着云丫头顽,一应大小事务还得大丫头做。鸳鸯,你就服侍史大姑娘罢!”
鸳鸯是二等丫头,年龄又比珍珠翠墨等大两三岁,故十分得用。
听了贾母的话,鸳鸯上来笑道:“才说有珍珠翠缕服侍云姑娘,我能躲个懒儿,偏老太太眼错不见就想起我来,吃茶的功夫都没了。好姑娘,好歹疼我些。”
史湘云一年中倒有二百天住在贾母处,与鸳鸯等人都是极熟的,遂站在上头指着她大笑道:“好姐姐,我赏你一碗茶吃,你多疼我些!”两三岁的小女孩儿言辞如此清楚机灵,琳琅暗暗赞叹,果然是金陵十二钗么?天生的聪明绝顶?
贾母笑得前仰后合,道:“真真我这云丫头的嘴,鸳鸯你快拧她!”
鸳鸯笑着上前轻轻拧了拧史湘云的腮,史湘云连连讨饶,一扭头跑到宝玉身后,道:“爱哥哥,你快帮我,鸳鸯姐姐要拧我呢!”她咬舌头说话,又引得众人一番大笑。
贾宝玉因不见了元春,正闷闷不乐,抬头道:“我正找大姐姐呢!”
琳琅闻言心中一酸,红楼里唯有这样一个人物最体贴女孩儿家,偏一生又是个悲剧。
史湘云忽闪着眼睛问道:“大姐姐呢?怎么不见?”
贾母渐渐收住笑容,哄道:“你大姐姐出门了,等你长大了就能见到你大姐姐了。前儿个的香袋儿可喜欢?若不喜欢,你去求你琳琅姐姐,让她给你绣个好的。”
湘云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跑到琳琅跟前,指着她裙摆上这朵花儿好,那枝花儿艳。
琳琅只得垂手站在一旁。
迎春拿着手里的针线道:“琳琅姐姐,你看我扎的花儿可好?”
琳琅忙走过去笑着说好。
湘云见了,瞪眼道:“二姐姐,快来和我们一起顽!”
迎春素性懦弱,笑笑过来,撇下了琳琅。
贾宝玉史湘云并探春惜春等毕竟年幼,说了不过三两句,又顽了一会子,便有些困倦起来,贾母见了,忙命人道:“好生送他们几个去歇息,等睡醒了再叫人摆午饭。”
因湘云素与宝玉亲厚,自小一屋住一桌吃地长大,在贾母心中较之三春犹胜,故此仍旧都住在贾母的暖阁中,其中摆设装饰自是十分精致,奶妈子们抱着两小放在炕上,脱去冬衣,轻轻地盖上一幅海棠红绫被,两小头挨着头睡得极香。
鸳鸯轻声道:“珍珠,翠缕,你们两个看着些。”
两人忙应了。
琳琅冷眼看着珍珠年纪虽幼,却着实伶俐,难怪在贾母房中脱颖而出,得以服侍贾宝玉,成为怡红院第一总管丫头,不过与她无关,只要将来她不答应,蒋玉菡便不会娶这样一个妻子,遂就着鸳鸯的衣襟一拉,鸳鸯便随着她出来。
第20章 020章:
湘云身边自有十七八岁贴身的丫头和奶妈服侍,压根儿用不到珍珠翠缕看着。
原著中副册又副册的丫鬟们,现在年纪极小,六七岁的女孩儿能做什么?上头根本就不会叫她们贴身服侍主子,不过偶尔挑一两个干净顺眼的陪着公子小姐顽闹长大再贴身服侍,正经贴身事务还是大丫头总管,连鸳鸯都是顶着贾母贴身丫头的名儿才得以总管。
因此,珍珠鹦哥翠缕并司棋侍书入画都是些粗使小丫头,做不得细事。
按规矩琳琅是要留心这些细节,倘若只叫两个六七岁的小丫头服侍史湘云,不提年长大丫头,不但贾母会怨王夫人思虑不周,史家知道后也会觉得荣国府怠慢了他们家的小姐。
原著中袭人说十年前服侍史湘云,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哪有十年之久?那年元妃省亲,宝钗及笄,袭人和宝钗同庚,十年前她才五岁,史湘云只有一二岁,能贴身服侍史湘云什么说什么话让她羞得脸都红了?她如今连进里间陪侍大床的资格都没有。
及至到了琳琅屋里,看着两口尚未打开的箱子,鸳鸯笑道:“姐姐这是做什么?”
琳琅一面开箱,一面说道:“大姑娘进宫,旧年的衣裳都收拾出来赏人了,留了几件与我,我又穿不完,你挑两身回去,便是不穿给别人也好。”
鸳鸯只看了一眼,俱是好颜色衣裳,元春是荣国府的嫡长女,所穿戴之物皆非凡品,光各种大毛小毛就装了一箱子,下剩的锦夹单纱衣裳不是八九成新的,就是没穿过的,鸳鸯看罢,道:“哎哟,大姑娘对姐姐真好。我原得了几件,和姐姐的一比,竟差得远了。”
琳琅笑道:“随你挑。”
鸳鸯道:“那我可不推辞了!”遂挑了元春穿过的两件小毛皮袄、两件红绫夹袄和两条裙子,一色九成新,琳琅见了,又挑了一件石青缂丝狐腋褂子,两套夹衣一并包上。
元春出手大方,琳琅也不会小气,又包了两件给玉钏儿。
送走鸳鸯,琳琅回身收拾,取尽大毛小毛衣裳一一收好,忽然发现箱子底有一个巴掌大紫檀透雕花卉的匣子,小巧精致,看着像是首饰匣,光这匣子已经十分珍贵了。
琳琅不觉一怔,打开匣子,却是红锦上托着一对白玉双龙抢珠镯,拿在手里端详,质地细腻,光泽温润,晶莹无暇,洁白如羊油一般娇嫩欲滴。
琳琅一眼认出这是元春最喜欢的羊脂白玉镯,原道她带进宫了,没想到竟在这里。
羊脂白玉十分珍贵,是玉中的极品,琳琅历年来所有积蓄都未必能买到这样一只镯子。没想到,她只做了几十个荷包,装的是王夫人私房里的宫制金银锞子,居然就得了如此名贵的玉镯。该说元春大方呢?还是说自己小气?
盒里还有一封信,琳琅急忙打开,里头是一张泥金花笺,墨汁淋漓写满了字,却是:“谨奉姊前,见信如唔:残冬将尽,待选在即,一入宫门不回头,前途凶险,未可尽知,辗转反侧,犹目睁以望明。今族中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奢靡太过,竟不能将就俭省,如此数年,恐内囊罄尽,母衰兄弱弟幼而无依。冷眼旁观数载,唯姊与众不同,乃感恩尽职能干之人,遂赠姊玉钏一双,愿姊提点老母,稍解来日之危,虽在深宫亦感激不尽。”
看完后,琳琅掩口长叹,怪道都说金陵十二钗个个有一无二,须眉男儿悉数糊涂度日,远为不及。元春此人在原著中描述甚少,只有省亲以及几次赏赐,但她身居贵妃之位,却道皇宫是见不得人的去处,可见进宫绝非她所愿,亦可由此看出她为荣国府担忧久矣。犹记得省亲之日,元春见到大观园的第一个想法便是默默叹息太过奢靡。然而原著中贾政觐见时,回答元春的那一篇话,哪有一丁点儿为女儿着想?
说起来,贾政也是假仁假义,看似清正,实则无德,二房占着正房不走,倒将贾赦这个袭爵的嫡长子逼到了偏院住。
不想了,从贾母开始,荣国府就没有守规矩的人,琳琅区区一个婢子,又能如何?
忽然,信封中随着琳琅的动作掉出一张微微发黄的纸来,琳琅拾起来一看,脸上登时流露出极欢喜的神色,原来这竟是她心心念念的卖身契!
元春真是聪明绝顶,知道琳琅最想要的是什么。
若有人云如此一来岂不担心琳琅一走了之?此却低看了元春的智谋。荣国府权势极大,琳琅无故离去,上头岂会不查明她得到卖身契的经过、缘由,为了避免逃奴之罪,少不得琳琅要解释一番,元春的托付到时自然瞒不过了。
琳琅将花笺和卖身契装进信封里,贴肉收好,方将玉镯收起来。
与金银相比,琳琅更喜玉之德馨,玉之温润,但和卖身契相比,后者却是用钱买不到的,故此元春将卖身契给她真真是投其所好,拿捏住了琳琅的命脉。
思来想去,琳琅恐府上不见了自己的卖身契又生是非,便挑些能说的话告知王夫人,道:“大姑娘给了我恩典,原是叫我尽心服侍太太,然未经太太允许,终究不敢去销了。”
若是往常,王夫人定然不喜,可如今想起元春素日的好处,骨肉分离,心痛难耐,元春的一点愿望,她自然不会驳了,故垂泪道:“好孩子,元儿既给了你恩典,必有她的意思。我原说你服侍我一场,从没一丝儿错处,早晚放你出去,如今不过提前几年罢了。”
琳琅眼里飞快地闪过一丝感激之色。
都说王夫人如何伪善,可王夫人待她确实极好,少不得要替她谋划一番。
王夫人道:“过两日我便打发人给你除了籍,不过你仍旧呆在我身边,等过几年我给你预备一份嫁妆,体体面面地出去。”这也是常理,只是不再当她是心腹叫她理隐秘事务罢了。
琳琅红了脸,道:“如此我便不在府上拿月钱月例了,只一心服侍太太。”
王夫人冷笑了一声,道:“你是我的人,跟着我办事,解了我多少难处,不曾占了他们一星半点,还怕他们说我徇私不成?你只管拿着,又不是白得的!”琳琅听了便即安心。
三月底,王夫人忙完北静王府郡主出嫁事宜,果然打发心腹周瑞悄悄给琳琅销了奴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