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小丫鬟(全本)-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翠儿不等琳琅示意,忙上前接过来,数目刚好。
琳琅笑道:“难为你们两口子年年辛苦弄那菜地。翠儿,拿出十五两来给赵叔,十二两是赵叔一年的月钱,另外三两给那些挖野菜的人。”
老赵道:“我们的月钱并没有这么多,一个月两人也才一吊钱。”
琳琅道:“下剩的给你们当辛苦钱,拿着罢。”
他们家不比荣国府豪富,壮年下人月钱不过三百钱,最高便是老赵夫妇,因跟得年深日久月钱便是五百,从前长工短工也多些,如今都不用了。
老赵感激不尽,接了银子。
琳琅又对众人笑道:“玉菡不在家,你们好生看家,各司其职,别叫不长眼的东西进来搅了清净,等玉菡家来,见家里仍是井井有条,自然会重赏你们。再者,这前后左右都是权贵之家,巡逻的兵士极多,你们若有了什么不好的心思,趁早儿给我收起来,别叫他们逮着下了大狱,横竖十天半个月我要过来一趟。”
众人忙道:“姑奶奶放心,小的们并不敢有什么心思。”
逃奴要治重罪的,兼之他们在这里吃好穿好,月月还有钱拿,比在外头奔彼劳累强多了,而且没有路引文书,他们就是逃了,也出不了城,衙门还会发下海捕文书。
琳琅笑道:你们心里明白最好。翠儿,拿两吊钱出来给他们打酒喝,只别误了事。”
众人喜上眉梢,忙满口答应。
琳琅里外又细细看了一遍,方回转自己家中。
刚进家门,下了车,便听到中院一阵笑声,细细一听,竟是杨海和虎哥儿的声音,琳琅不禁大奇,忙快步进院,一看,果然是杨海抱着虎哥儿在花架子下看花儿。
杨海回头看到她,上前两步,道:“你回来了?”
琳琅点点头,伸手抱过虎哥儿,掩饰不住脸上的欣喜,问道你怎么有空来?”
杨海笑道:“前儿个进山,跨过了西山,带着弟兄剿了一窝子横行霸道的山贼,回来上头许我们三日假,我一早回来见你和奶奶都不在家,就知道必定在这里。”
琳琅听了十分欢喜,道:“那可好,咱们能好好聚三日呢!”
杨海携他们母子进屋,一面走,一面道:“可不是。这回我们得了些东西,也是那些山贼打家劫舍得了的,我记得你说过想要几件瓷器摆设,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我都叫他们分了,瓷器和笔墨书画我留了下来,不多,好不好我也不懂,等你回去自己挑挑。”
琳琅眼前一亮,道:“好。”
山贼常打劫来住行商富翁,想必瓷器都是不差的东西,不然那些行商富翁不会带上路。
上回牛冲说孙大全得的几个花瓶瓷器被他媳妇陈安人气得摔碎了,那碎片扫在他们家院子的角落里,长满了青苔,偶然有一次琳琅串门儿时见了,顿时心疼不已,那都是前代官窑名瓷,还有一个元代的青花瓶,落到不识货的人手里,真是浪费了。
又问起杨奶奶,杨海道:“我来时就不在,一问,说是去村里走走,晚上回来。”
琳琅听了便放下心来。
趁着琳琅更衣梳洗之际,杨海双手绕在虎哥儿的咯吱窝下,扶着他在腿上一踩一蹬。笑得虎哥儿一张小脸儿灿烂如阳。父子两个很久没见了,虎哥儿虽能认人,但毕竟年幼,几日不见就会忘记了,杨海自然努为让他记住自己。
琳琅出来见了笑道:“再过几个月,虎哥儿就能挪步了。”
杨海闻言一笑。
听到母亲的声音,虎哥儿立即扭头去找,一双眼睛又黑又亮,像板了杨海。
至晚间,杨奶奶果然从黄叶村回来了,见到孙子,也是十分高兴,笑道:“可巧,我还说你什么时候回来,如今倒赶得上红袖的喜事。”
杨海诧异道:“红袖要出门子了?”
杨奶奶点了点头。
琳琅登时想起那个娇俏可爱的女孩子来,不禁为她感到欢喜,问道:“说的哪一家?日子可定了?咱们好去给她添妆贺喜。”
杨奶奶笑道:“说的是村东开杂货铺子老刘家的独子宇哥儿,后日出门子。”
琳琅一听,道:“既这么着,明儿咱们就该过去了。”
虽然他们住在山上,但村里人情往来也都十分留意,谁家的红白喜事不是杨奶奶亲去,便是琳琅亲至,只是前一二年琳琅怀孕生子,又坐月子,又要带孩子,因此多是杨奶奶去的,琳琅不过近两个月才去一两次。
杨奶奶点头道:“你收抬一下,大海也去,正好帮忙送嫁,咱们家的房子我今天已经打扫了三间,明儿住一晚,也不必来回奔波。”
琳琅应了,又问道:“添妆的东西,两匹大红尺头,一件银三事,奶奶看如何?”
杨奶奶道:“你那绸缎都是有钱买不到的好东西,够红袖做两身衣裳,已经尽够了,她欢喜还来不及呢,礼金再包上一吊钱。咱们家去,原不能出手太过,反招人眼红。”
琳琅也是如此打算,并没有因为自家有钱,就出手阔绰。
倒不是她小气,只是还是作为一家主母,所想自然要周全些,还要顾及彼此的体面。一则是怕人眼红嚼舌根,虽说他们早眼红过自己的嫁妆;二则倘若红袖出嫁自己给她添妆的东西多了,不但惹人嫉妒她,将来自家有什么事儿,他们都不知道如何还礼。
第二日一早,杨家一家四口便驾车回村。
因他们不爱张扬,在城里使唤人也还罢了,是大势所趋,却并不想带回村里惹人眼,遂一个丫头都没带,只带了铺盖衣服东西,杨海穿着毛青布做的衣裳,杨奶奶穿着青缎子斜襟大袄,琳琅却是浅金桃红二色撒花的褙子,一色半新不旧。
先回到家安置了铺盖东西,重新收抬一番,一家人才去隔壁红袖家。
杨海在外面和堂叔杨大郎寒暄,琳琅抱着虎哥儿和杨奶奶进屋。
白氏一见到她们,立即笑容满面地迎上来,道:“哎哟哟,快进来,正念叨着大娘和侄儿媳妇,谁承想你们竟来了。这是虎哥儿罢?都这么大了,也没见你们带他家来几次。”
杨奶奶笑道:“他人小,怕见风,不大带出门。”
白氏笑叹了几声,对琳琅道:“侄儿媳妇快带虎哥儿进里屋去,红袖在屋里呢!”
杨奶奶也笑道:“虎哥儿让我抱着,你进去和红袖说说话去。”
琳琅方告了一声罪,竟自到里间来。
红袖正坐在床上做针线, 几个同龄的女孩子相陪,早就听到琳琅一家到来的声音了,见琳琅进来,忙起身让座,笑道:“嫂嫂好些日子没来了,叫我怪想的。”一面说,一面又亲自拿粗瓷茶碗沏茶,那茶是绛红色,自然不是什么好茶。
琳琅并不嫌弃,欠身道谢,又跟那几个女孩子见过,才对红袖道:“一转眼,你竟是要出门子了。”
红袖脸上一红,静静地低下头去。 琳琅拿出水红绸里的青色包袱,笑道:“你如今该嫁了,也没什么好东西,给你两块料子做身衣裳罢,别嫌弃。”
红袖接过打开一看,却是一块榴开百子的大红缎子,一块江南风景暗纹的石榴红绫,面料华贵,精美绝伦,连自己做嫁衣的料子都远远不及,还有那套银三事镂刻得也十分精致,众人见了,俱是满目赞叹,红袖忙道:“这样好的东西,嫂嫂留着自己用,何苦给我?”
琳琅道:“不过两匹尺头,给你做衣裳正好,若不拿,就是嫌我给你添妆薄了。”
红袖只得收了下来。
那群女孩子都十分羡慕,虽然黄叶村风调雨顺,衣食不愁,但想得这样的好料子来做衣裳却很不客易,家里也没闲钱花几百个钱去买缎子裁衣裳。
忽听一人道:“谁不知道杨家最有钱有势,连添妆都这么舍不得。”
众人一听,看向说话的人,琳琅微微怔,认出她正是安家的安惠,最是习钻刻薄。只是没想到她如今都二十岁了还没出嫁。
红袖脸色一冷,道:“你说的是什么话?”
安惠冷笑道:“难道我说错了不曾?自己插金带银,遍身绫罗,嫁过来的时候满满当当八盒首饰,谁承想添妆时竟连一件首饰都舍不得。”
红袖道:“你眼睛长哪里去了?难道这套银三事不是?”
安惠嗤笑一声,道:“银子算什么,最差也该给套金的,我瞧着,不过是吝啬二字罢了。
说着眼睛住琳琅头上一溜,即使琳琅今日穿戴朴素,乌溜溜的高髻上也盘踞着一只金凤。
这一番话听得琳琅十分好笑,蒋玉菡不过就是拒绝了安家的提亲,竟致他们记恨这么多年。别说蒋玉菡拒绝,便是她自己做主,她也要拒绝的。择婿先是人品,后是家人,最后才是家境,这几样安家可一样都没有。
琳琅笑吟吟地并没有反驳,道:“可不是,勤俭持家才是上策,我原是那极吝啬的人,只不知道安姑娘家里给红袖添了什么作嫁妆?拿出来,叫我们瞧瞧,也好羞一羞我!”
安惠张口结舌,不禁无言以对。
红袖暗暗解气,拿出三尺红布对琳琅笑道:“这是安家婶子给我添妆做衣裳的。
琳琅闻言,看了一眼,暗叹安家着实吝啬到了板点,虽说添妆不拘多少,可皆是新东西才好,但这块红布一看就知道是极陈旧的东西,边缘也有些褪色了,况且这长短尺度,怕给红袖作件袄儿都未必足够呢!
看罢,琳琅笑道:“果然比我大方些。”
众人都听出了她话里的讽刺之意,不禁莞尔一笑,心头却均是凛然,看来这素来温温柔柔的琳琅也不是好欺负的。
一时杨奶奶进来道:“大海媳妇,一会子子你去老刘家坐坐,咱们一个村子的,原都该去,既然大海给这边送嫁,我带虎哥儿吃酒,老刘家那边你去吃酒。”
琳琅起身出来,笑道:“我记着了,这就去。礼金怕要少些了。”
杨奶奶点头,道:“乡里乡亲的,二百钱就够了。你去罢,虎哥儿我带着,离咱家近,虎哥儿想吃什么也便宜,一会子我叫你大婶子挤那羊奶煮一碗给他喝。”
琳琅方回家换了一身衣裳,又用红帕子包了二百钱,装在荷包里,方住村东走去。
从西至东,也有几里地,但人来人住,路遇村民乡邻,总要停下问好说几句,如此一来,不知不觉就到了老刘家,也有许多吃喜酒的都是相熟之人,不免一一见过。
琳琅进屋见过老刘之妻,老刘家的自然欢喜不已,道:“怎好劳烦你亲自来?”
琳琅笑道:“说什么劳烦?原该讨一杯喜酒吃吃。大海给红袖送嫁,奶奶在那里吃酒,我便来这里了,别嫌弃我嘴馋才是。
老刘家的忙笑道:“不敢,不敢。又请她进堂屋。
屋里坐着几个积年的老人家,和老刘家极近的亲戚说话儿,见到琳琅都笑道:“你也来了,你奶奶怎么不见?”
琳琅又把先前的话说了一遍。
众人笑道:“是呢,一个村子里的都该走走,幸而你们家有了你,不然竟分不开身了。
琳琅含笑谦逊了几句。
此时老刘家的亲戚们,有认得琳琅的,也有不认得,后者见琳琅如此人品衣服,礼数款段岂有不爱的,都禁不住私下详询,待听得她乃是正六品敕命,神色登时肃然。
琳琅浑然无觉,仍耐着性子和这些老人家说话。
老刘家亲戚里有个极老的妇人,细细打量了琳琅半日,方趁机道:“阿弥陀佛,这不是那年带我和板儿进京出挑得天仙似的奶奶?”
琳琅扭头一看,展颜笑道:“刘姥姥,怎么是您老人家?”
第76章 076章:再赴宴忽闻凤姐恶
那老妇人果然便是新婚回门时顺路带进京的刘姥姥,赶上前来请安,道:“请奶奶安。”
琳琅忙含笑扶她起来,道:“快别多礼,我年轻,受不住。”
刘姥姥顺着她的手势起来,脸上笑得如菊花初绽,带着庄稼人天生的质朴和感激,道,“上回得了奶奶援手,上门也没受习难,我们一家老小感激非常,原想来谢谢奶奶,谁承想,打听过来,奶奶又上山了,好容易才遇到奶奶,该给奶奶磕个头才是。”
刘姥姥本性精明,颇有几分见识,一进荣国府的时候,王夫人没见她,后来得周瑞家的带她去见凤姐,一路上自然说了许多话,打听得了许多事清,故因此知道琳琅身份。
后来周瑞家的送她出来时,更知道琳琅在王夫人跟前,王夫人打发人给了银子。
如此一来,刘姥姥自然对琳琅感激非常。
琳琅笑道:“姥姥这样,没的折了我的福。家里可好?板儿可好?”
刘姥姥忙道:“都好,都好。上回二太太赏了五十两银子,二奶奶赏了二十两一吊钱,我们家不但过了个好冬,还置了八九亩地,等有了收成,亲去谢谢太太奶奶思典。”
琳琅极欣赏刘姥姥的本事,行事有章法,为人又厚道,最难得的是凤姐不过偶然济了她一回,怕是自己都没放在心上,偏偏刘姥姥却记了一辈子,在贾府凋零,世态炎凉的时候,这样一个老寡妇,不但倾家荡产赎了巧姐出来,而且并不嫌弃巧姐出身,愿意让板儿娶她,便是许多富贵尊荣中的人家都不及她这份仗义。
想罢,琳琅便笑道:“今年别去了,那府上忙着娘娘省亲,上上下下都不得空,哪有功夫见您。等明年,您家里更宽裕些了,府里的事务也少了,您再去罢。”
刘姥姥念了一声佛,问道:“太太奶奶家出了位娘娘?”
琳琅点头道:“正是呢,府上的大姑娘做了娘娘,要回娘家省亲呢!”
刘姥姥听了不觉喜动颜色,道:“阿弥陀佛,这就是善有善报了,大姑娘做了娘娘,还能家来看看,二太太不知道得有多欢喜呢!”
琳琅暗暗苦笑,也未必是件喜事。
一时众人都听住了,老刘家的上前笑道:“海哥儿媳妇什么时候认得了刘姥姥?”
琳琅笑道:“偶然认得的。再没想过刘姥姥竟是婶子家的亲戚。”
老刘家的不禁笑了,道:“刘姥姥也是咱们村子里的,我们老刘家的本家,膝下没有儿女,靠着两亩薄田过活,后来被她女婿狗儿接了去,如今便在女婿家忙活。”
刘姥姥在一旁咧嘴笑着点头。
琳琅看了一眼,道:“真真是巧,只是没听说过,大哥也没认出来,倒是我们的不是了。”
老刘家的道:“你才来几年?能听过什么?刘姥姥都走了六七年了。说起来,一年一个样几年下来,我险些也没认出来,海哥儿天天忙,没认出来也是常事。”
说罢请他们坐下吃茶,又有人问道:“海哥儿媳妇说什么娘娘回家省亲,谁家的娘娘?”
不等琳琅开口,刘姥姥抢先说道:“是我女婿偶然连过宗的一门贵亲戚,便是长安城中荣国府的二太太,二太太的女儿如今封了娘娘,又要回家省亲,我也是才从杨大奶奶嘴里知道。阿弥陀佛,自古以未,只听过太祖南巡,如今竟也能见识到那样场景了。”
户稼人常年不出村,要用什么,自家拿东西彼此换过来便成了,泰半没进过城,哪里听过荣国府,只知道是富贵人家出了位皇妃娘娘,羡慕了几声,感叹了几句,也就罢了。
一时红袖家送了嫁妆来,不多,不过几件家具,几床被褥,两口箱子,几样铜盆蜡烛。这在乡下也是极丰厚的了。
老刘家的笑道:“不能和海哥儿媳妇比,这样就很好了。”
琳琅笑了笑,没说话。
这时候她谦逊太虚伪,炫耀更要不得,不言不语才是上策。
送嫁大头的是红袖的长兄杨供,老刘家忙设宴款待,又见了杨海,笑道:“有劳,有劳。”
老刘家院子不大,不过五六间房舍,堂屋里款待他们,挨挨挤挤,立时便没了空隙,杨海一眼看到琳琅,朝她微微一笑,在众人的笑声中,琳琅转过头去,只和刘姥姥说话。
因是庄稼人,况今日也不是正日子,略吃了一顿饭,大家便散了。
晚上琳琅回到家里,跟杨奶奶和杨海说起刘姥姥的事儿,杨奶奶一拍大腿;道:“原来是她!难怪海哥儿不认得,一个住村东,一个住村西,一来一去好几里地,哪里能天天见。纵是这村里还有我不认得的人呢!”
琳琅笑道:“刘姥姥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倒可结交一番。”
杨奶奶叹道:“这是自然的。说起来,她和我是一样的。你爷爷去的时候,你公公才三岁,多少人登门提亲,让我改嫁,说有个男人好依靠,我都没应。那刘姥姥比我大十岁,也是个积年的老寡妇了,只有一个女儿,嫁给了邻村的狗儿,早些年家业不大好,近两年我倒听说大好了,家里总有十几亩地了,原来中间还有这样一段缘故。”
琳琅抿嘴一笑,道:“辛苦奶奶这许多年了。”
杨奶奶摇头,道:“有什么辛苦的,日子不过就这么过着,倘若我守不住,谁知道那些人会不会善得你公公。儿是娘的心头肉,那些后爹后娘有几个真心疼的?”
杨海不觉红了眼眶。
琳琅暗暗赞叹杨奶奶和刘姥姥都是一样有见识的老人家,隔着一层,纵然为了名声面儿上亲,实际上和亲儿女一比,泰半后爹后娘心里不会亲近前夫前妻之子。
杨奶奶感叹了一阵,便收住话,忽道:“我听说,那安家的丫头挤兑你了?”
杨海闻言,脸上登时闪过一层厉色。
琳琅含笑道:“不过一个没见识的小丫头,谁还和她一般见识?”
杨奶奶却笑了起来,道:“什么小丫头,论起来,安惠那丫头比你还大几个月呢!”
琳琅吃了一凉,道:“我今年都二十了,她怎么还没出嫁?”
杨奶奶撇了撇嘴,道:“出嫁,也得有人要才行。自己性子刻薄,行事又倒三不着两,自负是秀才相公的妹妹,将来是做大家奶奶的命,饭不做,鞋也不纳,庄稼就更别提了,只知道盯着别人的东西眼馋,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谁肯要她,说你吝啬是不是?哼!”
琳琅劝慰道:“和她生气,倒显得咱们和她一样了。”
说得杨奶奶倒笑了起来。
各自安歇,一宿无话。
次日是红袖出嫁的正日子,较之昨日自然热闹非凡,但除了杨海略忙碌些,杨奶奶和琳琅都还好,不过在两家和乡邻亲友说说话,到了吃饭时候坐了席吃了酒便罢了。
琳琅因心急杨海带回来的各样瓷器,便催着早走。
杨海正在装车,听了笑道:“便是回山,也得先回城里,虽路程远些,可丫头们还都在城里。况且那些东西又不会长翅膀飞了,你急什么?”
琳琅一想也是,不禁也好笑起来。
杨海道:“这些瓷器书画笔墨,他们都嫌不够占地方的,不过是吃饭插花的家伙,都不肯要,若你喜欢,下回我还要这些,横竖他们更喜欢真金白银珠宝玉器。”
琳琅点头道:“你日后便只挑这些东西罢。若说钱,咱们家不缺,房子也有,家常衣食就更不缺了,要金银珠宝有什么用?独缺给孩子们能留下来的好东西。这些瓷器书画,别瞧着没什么,可有钱都买不到,自己留着玩赏也好,送人也好,都十分体面。”
杨海笑道:“都听你的。”
琳琅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少时,杨海装车已毕,锁了房舍,又从行李中拿了件披风给琳琅母子裹上,对杨奶奶道:“奶奶,上车罢,咱们得赶早儿进城,明儿回山。”
杨奶奶不必踩着凳子,利落地上了车,回身接过虎哥儿,琳琅跟着上车。
杨海刚放下帘子,就见一名老妪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不是别人,却是刘姥姥,挎着一个竹篮子,待得近前,道:“请杨大爷安,请老太太。奶奶安好。”
杨海忙欠身还礼,又掀开帘子,露出琳琅的一张笑脸,道:“刘姥姥您老人家怎么来了?一面说,一面下了车。”
刘姥姥笑道:“昨儿个见了奶奶,心里爱敬得很,也没什么好东西,不过是家常做的腊肉腊肠,还有一些果子,拿来给奶奶尝尝,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奶奶千万别嫌弃。”
琳琅看了一眼,笑道:“哪里能嫌弃,我们家常也吃这些。”
刘姥姥听得眉头舒展,越发欢喜起来道:“既这么着,奶奶拿去。今儿个一早我就收拾出来了,偏宇哥儿家忙得很,人来人住的,我也没觑到空,等人散了,才过来。”
琳琅知道自己不收,反给老人家没脸,便含笑双手接了,道:“如此多谢姥姥了。”
刘姥姥见她收了,方喜滋滋地走了。
重新回到车上,琳琅笑道:“难为这么个老人家,还操这么一份心。”
杨奶奶道:“这是有来有去,有因有果的事儿。你先前对她存了善意,又帮了那么大一个忙,她心里自然感激你,送你东西也应当。你若不收,才是不给她面子。”
琳琅笑道:“我晓得。”
回到城里住了一晚,原打算立即便回去,杨海也得在今日赶回去,这已是第三日假了。谁承想,林容昨儿忽然下了帖子来,说要赏兰花,琳琅只得先送杨海回去,忙回了帖子。
杨海不以为意,他本就常常不在家,如今有人邀琳琅玩乐,自己心里也安慰好些。
到了次日,林容亲自来请过去,琳琅见过赵家的太太,,林容指着一个琳琅素日并没有见过在座的年轻妇人道:“这是我娘家兄弟媳妇,她娘家姓苏,来我这里散散心。我兄弟如今已经中了举人,想等考了进士再说。”
苏氏忙上前拜见,琳琅亲手扶起,笑道:“快别多礼,将来咱们少不得是一样的人。”
这话是恭维苏氏之夫林凯必定金榜高中,得以为官,苏氏自然便是朝廷敕命,岂不是一样的人?故此苏氏听了,原本淡淡的脸上也多了三分笑容,道:“那就多承蒋夫人吉言了。”
话毕,携手游园,几句话过,颇为投机,便以姐妹相称。
折了一支兰花,林容因问道:“先前给你送帖子,怎么不在家?”
琳琅笑将家中近房堂妹出门子的事儿说了。
林容方笑道:“我说呢,没听说你要回山,怎么突然出城了。”
琳琅道:“我过两日就要回去呢,山上不能无人。”
林容听了,抿嘴一笑,道:“知道了,我听管家说了,杨千总剿匪回来了不是?都怨我,拆了你们团聚,竟成了罪人了。”
琳琅啐了一口,不言语,转身看向苏氏,关切地道:“今儿天好,妹妹有什么心事只管先放着,这人生里有多少坎儿,都能跨过去。”
苏氏不觉滴泪道:“只是这个坎儿却是跨不过去的。”
琳琅不解,看向林容,林容叹了一口气,满目怜惜,道:“她兄弟去年没了,倒可惜,才十六岁呢,生得好聪明伶俐模样,已经中了秀才。她父母半世只得一子,就此一病不起,好容易养了半年才略好些。她忙着回娘家照顾父母,前儿才回来,我就接她来逛逛。”
琳琅听了,不禁大为同清,忙软语安慰,只是不知其中缘故,并不敢多嘴。
苏氏掐了一支兰花,咬牙切齿地道:“我竟不知道,这老天都没理了。说什么天理公道,谁承想被害的人无处伸冤,害了人的人却依旧享受荣华富贵,一家子赫赫扬扬,端的显贵,可怜我老父老母,竟连承继香火的人都没有了。”
琳琅闻言便知他兄弟必有缘故。
林容却道:“你日后,也远着荣国府些罢。”
琳琅不觉一怔,奇道:“这件事竟和荣国府有关?是谁?”
苏氏哭道:“还能是谁?不就是那荣国府赫赫扬扬的什么琏二爷琏二奶奶,一封信,害死了两条人命!”
琳琅忙问端的。
苏氏哭了半日,方拭泪道:“你道我父亲是谁?是原任长安守备。我兄弟早有个未过门的媳妇,姓张,名叫金哥,谁承想有一回上香,叫什么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瞧上了,上门提亲。张家想巴结府太爷,便来我家退亲,妄想高攀李家,我父母不许,便骂他们家不知情理,那张家也不知道怎么就靠那尼姑庵的老尼姑攀扯上了荣国府什么管家奶奶,一封信过去,长安节度使便逼得我父亲接了前聘之礼,我们家没权没势,少不得忍气吞声。”
说到这里,苏氏不禁又泪如雨下,硬咽道:“谁知那张家如此贪财势利,偏金哥最是知义多情,一条麻绳吊死了。我兄弟也是个多情的,闻得金哥自缢,竟投河而死!我只恨,父母养了他这么些年,他死了,叫我父母如何过下去呢?”
第77章 077章:恨难休先收贼子首
琳琅万万没有想到,眼前的苏氏竟是原著中因老尼姑牵线凤姐贪财之故金哥自缢而死后又投河自尽的守备之子的姐姐,如此说来,她深恨凤姐却也理所当然。好好的一门亲事,好好的一对多情夫妻,皆因凤姐的一封信,落得双双自尽,徒留父母伤悲。
张家父母也还罢了,本就是贪财势利,人财两空不过是报应,只可怜了那守备夫妻,无辜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偏还不能声张理论。
只听得苏氏声声泣血字字含泪,眼里落下的珠儿侵透了手帕。
林容虽已不是第一次听到,此时再听,仍旧忍不住陪着掉泪。
琳琅不禁长叹一声,侧身从翠儿手里抽出一方销帕子上前递给她,道:“荣国府原是我的旧主,我说什么都不是,也都太苍白无力了些。,,
苏氏止住眼泪,接了帕子拭泪,道:“姐姐如此,已是大善。我常听姑奶奶说起姐姐,这些事与姐姐有什么相干?我又不是那不通情理的人。况那时姐姐早离了那府了。如今我只盼着神灵在上,早晚有一天叫那些害人的人不得好死!
林容朝琳琅叹道:“你别怪她哭得厉害,你没见她那兄弟,真真是好,只是可惜了。
琳琅深为叹息,心中一动,问道:“你们如何知道是荣国府从中作梗?
苏氏道:“哼,天底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况那老尼姑何等胸有成竹,早就传出话来,求到了什么荣国府琏二奶奶跟前,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便解决了张家的难事。好一张嘴,犹如狮子大张口,张口便要三千两。不,那不过是琏二奶奶打发小子的辛苦钱,那老尼姑也从张家得了不少好处。合该张家人财两空!。只是,可怜了金哥那么好的孩子就这么没有了。
说到这里,苏氏又忍不住几度落泪。
琳琅是早从原著中知晓,但林容却是第一次听说,不禁吃了一大惊,道:“三千两?好家伙,为了银子钱,丧失人伦没天理的东西!蒋妹妹,亏得你从那里出来,还能淳朴如斯。
琳琅淡淡一笑,道:“我哪有那么好,行事不过只求一个无愧于心罢了。”
苏氏滴泪道:“无愧于心,世上多少人行事有愧于心?倘若那琏二奶奶有一点点良心,我娘家又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