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洪荒元符录-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女娲询问一遍之后,意味深长的看着风烨:道友啊,虽然支持你的人数不少,但是李耳那边也有几家人认同,如果你不能在此胜他一筹,本宫也不好帮你说话啊。
风烨毕竟曾经有过经验,所以他教化人族倒也是比较轻松,至于李耳虽然不能真正干过实事,但是没杀过猪还没有看过猪跑吗?三皇五帝到如今,那些教化人族的事迹老子也不是不清楚。
只是老子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把无为之道给传播出去。废话,人族吃都吃不饱,你好意思宣扬什么清净无为之道?在这个追求温饱的时代,没有一位强力的首领凝聚部落的向心力那个部落就是找死了。没有拼搏奋进的精神,根本就不能让族人生存。在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求生欲,怎么可能追求什么无为自化,这时候需要的就是团结一心。
但是风烨不同,在一开始他就把仁道在人族中传播起来。不过道随世而移,这个时候的仁德跟后来的仁德也有诸多不同。比如尊老爱幼等部分仁道可以传播,但是还有一些并不适合这个时代的倒是可以暂时摒弃。就是类似食人,在这个时代是为了生存被人族接受,但是在另一个时代可就是悖德的行为了。
“所以还是仁德之道比较合适人族吗?”子路看着这般情况和对面道家诸位挑衅道。
庄子作为道家仅此李耳的人物直接回应:“李耳老师的无为之道虽然没有真正传播,不过那人族之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不也是无为自化的境界吗?积极胡为,反而不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只顾自己的职责来得好。”
“可是只顾自身的职责,也很容易出现缺漏,假若这个人出了事情,那么因为其他人不能及时补救反而容易祸及所有人。”孟子插言道:“相反,在烨龙先师的仁德文明中,由于尊老爱幼部落一片和谐,在某个人出事的情况下立刻就会有其他人设法补救。人之道,本就是七情六欲,以天道妄言人道到底有些过了。”
李耳和烨龙可是不管他们如何辩论,随着两人不断演化两个人族部落,天帝突然陨落了。两位本尊也将注意力转移过去,这边两个化身的力量同时被削弱下来,演化人族也缓慢下来。直到最终尘埃落定,玉皇道人跟着后土娘娘去轮回转世,风烨的神念回归本体,而老子也将自己的灵宝收走,这里的两人才继续教化人族,就是这时李耳抽空给烨龙道了一声谢。
之后,又经过数个月的时间,二人终于将人族勉强发展到当初轩辕时代的程度,也就是不愁温饱的年代。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可以借助自己的理念真正大展拳脚来教化人族。
这时,两人的差距显现出来了。
李耳奉行无为之道,不争而自争,宽刑简政,君主无为而万民自治。换句话说也就是管的很松,给大家一个发展的平台,利用大家的天性来进行自治。但这样一来也就需要大家自发自觉管理。而且需要各司其职不能干涉他人也不能怠慢自己的工作。但正由于孟子所言,因为管理很松也就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办起事情来也就少了几分效率。
而且因为人族奉行清净无为之道,内心满足对于**的要求也就很小,所以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就平缓下来。只是平缓不代表守旧,这个文明还是在慢慢前进中。
而风烨的仁德之道,讲求对等仁爱,君王以仁待众生,子民亦会以忠义回报,在风烨的调控下以仁治国。虽有严谨的法度但是以仁为本。亦不会引起反弹。
法家韩非子看到两个文明不由眉头紧皱,李耳的无为文明讲求宽刑简政,对法制看的很松,所以由于体制的不完善。效率才不能提高。而风烨的文明虽然法制严谨。但是其核心理念却是仁德。以人为本,那所谓的治人之法也是以仁为根基,可以说风烨这里根本就没有死刑。这两种观念跟法驾的理念那个也不相合。韩非子对法家日后的未来也莫名担忧起来。
不过孔子对于风烨这严谨的体制却是很感兴趣,虽然这种体制有法家的影子,但是用仁道为根基是要中和法家的严酷无情吗?
至于女娲托着下巴对于两种文明也开始比对起来:对比两种发展,李耳的无为之道治世发展平稳,由于**少所以也少了许多纷争。而风烨仁德之法,固然讲求以人为本,但是行的不单单是儒家一家的思想,倒是跟如今百家争鸣有一些相仿。
贤者居上吗?这么一来也能拉拢不少百家学子,不过他的文明也有不少弊端。女娲玉指拨茶盖,心中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女娲手指伸入茶盏将一滴水珠弹入莲花世界,那世界接到这一滴水珠,在女娲神力覆盖下立马就是十天十夜的瓢泼大雨,大洪水开始了。
经过这一场大洪水,两方文明的应对也是不同。风烨的仁德文明在这个时候倒是显现出优势来,由于体制的紧密所以效率也就显露出来,又因为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文明,所以对于救人是排在首位。在君王的调度下,整个王朝井然有序的将老人小孩女人放在首位,而那些壮年则是留到最后。
对于王朝的这种做法,在这个倡导仁德的时代,倒是没有人有反驳意见。也不会有那种为老不尊的人,仗着自己的身份对那些年轻人随意轻慢,而那些青年也不会仗着年轻气盛对那些老人指手画脚。尊老爱幼可以说是这个文明从一开始就刻到骨子里的东西,根本就不会有人对这件事有异议。
这里的德行教化倒是不错,女娲看着风烨这方世界满意的点点头。相比之下,老子的无为之道也就差强人意了。由于政治宽和清明,所以在这种天灾到来之际,朝廷根本不能有效阻止,平日里都是自治了,到了这个时候自然也都是指望自化自救。百姓官员各司其职是没错,但只要一环出了问题不能及时补救,立马就是祸及所有人。这种松散的体制如何能够跟天灾对抗?
更离谱的在这时居然有一些人讲求顺天应命坐以待毙,他们倒也是自鸣得意,天灾不也是自然的一部分,那么寻求自然之法如果天意可活那么我就能活下来,天意该死那么自救不也无用?
当然这些人不过是不能领悟无为之道真谛的蠢货罢了,只是这也暴露了一点,无为之道的哲学理念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全部理解。很多人都是将无为理解为不作为,这对于一个文明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女娲心中给李耳记上一笔之后,又继续看灾后的工作。比起井然有序的仁德文明,无为文明在效率上确实差了不少。单单是从文明的传承上面,仁德文明有史家专门记载历史,很快就可以将知识传播下去,而无为之道更重要是从自然中学习道理,以天地自然为师,在对知识的保留传承上面,李耳确实不如风烨这位穿越者。
随着仁德文明井然有序的将文明复苏,那无为文明有不少东西被毁灭在洪水之中,由于这里讲求天性自化,各司其职。随着那些职业者的消亡,很多人对于那些行业也不了解,并不能马上替补过来,整个无为文明可以说是倒退了一大步元气大伤,而仁德文明由于知识的积累传承,又有专门的学校教导,直接就是一批批人才调度到个个岗位上面。
这就是文明的传承?孔子等人看到两个文明的差距,不由了然。这不是李耳的道要差,而是李耳没有风烨那后世的远见,对文明的存留做的不够好罢了。
比起风烨根据后世而考究出来的种种设施体制,从一开始的各种学校,各个职业学科应对后面的各种工作来说,无为文明在种种体制上面因为清净无欲而少有进步。(未完待续。。)
ps:元馗的公告栏:
书虫是个懒货,虽然知道如今有月票欠更,但是他一直没有赶出来,宁可在床上趴着打滚也不肯将那一更写出来,让我们一起鄙视他。
第四十六章人教教主
洪水之后女娲又接连布下火灾、瘟疫等等种种劫难,不得不说在效率上面李耳的文明确实不比风烨,不过李耳模仿风烨的文明,他的体制也开始完善起来。
“诸位开始选择自己认同的文明吧。”女娲看着时候差不多了,便对下面百家诸子说道:“认同哪方理念就把自己的气运加持到他们头顶。”
说音一落,儒家和道家率先将自己的气运灌注在烨龙和李耳身上,之后又有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将自己的气运压在烨龙身上。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稷下学宫中九流胜负已出,道家、儒家、名家、法家、农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秉承九流学术,可以说这九家也代表人族一笔不菲的气运。
不过除了这九流之外,兵家医家的影响力也是极强。只是在稷下学宫论道的时候,兵家明显处于劣势。要说行兵排阵兵家可说是第一,但是要是辩论家学兵家连名家都辩论不过。而医家更是没有人来,扁鹊有言:医者不争虚名,与其去争夺什么名位,还不如去多救一个人来的实在。
至于史家由于保持公正也没有搀和,但是跟史家同出烨龙一系的小说家倒是去搀和了一笔,硬生生将九流学术化作十家。
史家和小说家同样是笔杆子出身的学派,不过史家最注重的是纪实,是要求不带任何情感公正记录所有事件。而小说家则是将笔者情感注入其中,在春秋战国之时。小说家更多的是将自身思想通过一个个寓言故事传播出去,对启蒙教化有莫大便利。
九流之中,儒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已经选定烨龙氏,道家和墨家则是支持李耳,剩下名家、法家在两派之间不断迟疑。
女娲看到诸多流派支持风烨,心中满意至极,儒家的孔子、纵横家的鬼谷子都是烨龙氏亲自点化,而杂家也是烨龙氏自己整理立下的流派,至于农家和阴阳家的祖师神农、太玄更是自家人。
看到名家法家还不曾表态,兵家孙子倒是说话了:“兵贵神速。时机转瞬即逝。两位还是早早抉择吧。”如果站队晚了,对你们的流派也没什么好处,反而还会被人记恨。
兵家孙子当初承蒙风烨女娲才能出世,加上风烨和白虎一族的协议。兵家自然是站在烨龙氏一边。毕竟烨龙这边对兵家还没什么。而道家的无为之道可不怎么认同兵家。
之后史家小说家这两家烨龙一脉嫡系也把自家的气运加注在烨龙头顶。秀家、医家也不落其后,看到烨龙氏头顶那一团九色气运彩云,韩非子咬咬牙也把法家压在其上。
两者相害取其轻。虽然法家思想跟道儒都有莫大差别。但是比起道家尊奉自然法,鄙夷人为法制,那烨龙氏的理想文明怎么也是法制健全不是?
看到法家如此,名家也随大流将自己的气运加注在烨龙氏一边,可以说这些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流派除了道家和墨家以外都是在烨龙氏这一边。墨翟的脸色有些难看起来,倘若道家圣人取胜倒也罢了,如果烨龙氏胜出,那么日后恐怕真的没有墨家的立足之地了。毕竟儒家跟烨龙是多么亲厚啊,墨翟想明白之后全力将墨家气运压倒李耳身上。
看到墨家这般情况,孟子冷冷一笑:道家有圣人坐镇日后可以避免被清算,尔等有什么?日后要是清算起来,尔等墨家也别指望留存了。
剩下乐家、商家等等流派看到大势已成也纷纷将自己的气运投入烨龙头顶的气运云彩之中。
越来越宏大了,烨龙头顶的气运渐渐向李耳那边压过去,李耳的教主地位受到气运冲击渐渐有动摇之势。
命运长河,一条赤龙从命河中飞出,携带百家诸子气运对命河某处冲击而去,河水四溅,在赤龙的冲击下命河直接分化露出其中的玄清神龙。神龙盘踞在太极玉台上,有黑白阴阳二气在玄清神龙周围弥漫,这就是太清圣人在人族的气运了。
风烨起身走到天都峰巅,遥遥看向命河中的变故。玄清神龙头顶有一颗龙珠,这颗龙珠便是象征人教教主尊位的道果,不过虽然有龙珠加持,但是这条神龙比起烨龙氏的赤金神龙倒是多了一些疲惫之态。
随着赤龙对玄清神龙发生冲击,神龙盘踞的玉台也开始崩溃,玄清神龙对赤金神龙一阵阵怒吼,不过也不能阻止自己的颓势。
在百家诸子的气运冲击下,师兄人教教主的地位已经不稳了?轮回殿中的元始天尊悚然一惊。送玉皇转世之后,后土娘娘又将元始天尊多留了一阵,对于外界的事务天尊确实也有些忽略。
对面的后土同样感应到人教变革,后土强忍住笑意又给元始天尊上了一杯茶:“天尊请。”
元始天尊如今哪里还有心思喝茶,自然也明白后土娘娘是专门来拖自己的了。“娘娘对玄极道君真是不错,你真的认为道君会胜过吾家大师兄不成?”
“道君是个妙人,跟本座一向关系不错。”后土端起茶杯饮了一口:“至于结果,本座对道君有信心,这次的结果定然是道君一举入主人教,天尊还是想想日后玄门的前程吧。”没有人教教主开后门,玄门跟其他道统可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面,对人族的传教优势也已经消散。
“哼!”元始天尊也是心下明白,老子在人教的气运比起风烨,原本就只是勉强借助教主之位压下一头。要不是风烨出世晚了点,女娲娘娘早早将人教教主之位给了老子,这人教教主还未必轮的上太清圣人呢。
随着百家诸子的气运合流,老子一人根本就不能将他们压服,如今人教教主的地位已经开始发生动摇,人教教主由人族担任也算得上是人族众生的意愿了。
如果老子还想坐稳人教教主的位子,那么也就只能将玄门中的气运一并给压过来。只是如此一来,玄门跟人族算是彻底纠缠上了,日后人族要是出了意外玄门也要随之衰落。
将玄门气运压入人族这单单一个种族,太清圣人你敢吗?风烨负手站在山巅对老子挑衅道。道统和种族可是两个不同概念,道统可以天地长存,至于种族总有衰落之时。
八景宫,太清顾不得风烨的挑衅,拿着太极图不断演算起来。要不要加大气运的注入?但万一失败的话因果纠缠之下,玄门跟人族的关系恐怕也不好清算了。
加入,自己跟风烨还能一争;不加入,自己则是必败无疑。太清圣人看到如今的结果也是苦笑连连,就算是圣人之尊,在这事关玄门未来前程的大事面前他也不好抉择,毕竟玄门不是他一人做主。
“一切由师兄做主就是。”元始天尊神念传了过来帮老子安心:“师兄为玄门尊长,想必老师也不会过多怪罪。”
但就是如此,太清圣人的压力才大啊,一步错日后步步错,玄门道统恐怕也有破灭之危,整个玄门寄希望于自己,真要是走错了日后恐怕也无颜去紫霄宫了。
算了,自己折了一些颜面便罢,怎么能将整个玄门给牵扯进来?老子心中安慰自己,将自己的气运从人教中分离。
将玄门和人教气运相连,那么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族日后可以支撑多久。虽然有女娲娘娘这位圣人撑腰,但世道变迁,日后人族未必可以永远占据天地主角的位置。当今世上能够用造物神通自衍一族的人虽然不多但是十几位也是有的。如果后面有人塑造一个全新的种族将人族取代,老子一点也不意外。
那么为了一个不知道前程如何的人族,根本不值得自己将玄门气运给压上去,老子将太极图收起任由烨龙携带百家气运冲击他的教主尊位。
没有加入气运吗?风烨咂咂舌,命河中突然有九口神鼎伫立,一股庞大的气运再度注入赤龙身上,直接将老子的玄清神龙斩断。
人族一统了?老子一惊,连忙向赤县神州看去。在九州结界之外一层朦胧的云气消散,什么正在胶着状态的战役,什么正在积极备战的齐国,根本就是一场泡影。
在九州之上,嬴政已经完成统一大业,自号始皇登基,开辟第一个统一人族大一统的王朝。适才正是嬴政祭祀九鼎,诵读祭文的时刻。那片祭文随着九鼎中的火焰直入上面的九州结界,得到九州结界的认可,这位帝王终于成为新一任的人王,也就是此时,弥漫在九州结界外面的幻象才终于散去。
好险!假如自己刚刚将玄门气运压入其中的话,在这人族一统的大气运之下恐怕也难有几分胜算吧?不过秦国一统居然能够瞒过自己的神念,应该是有人帮忙遮掩天机了?
这些大能观看天地都是用自己的神念,倘若有人在九州结界外面布下幻影,除非亲自去九州结界观看,不然的话便是老子等圣人也会被瞒过去。
老子大呼万幸,目光不由向火云洞看去。除了这位一直没有动静的伏羲陛下以外,应该也没人能够趁自己不备将人族如今的进程给遮掩吧?
有感老子的目光,伏羲不由笑了:“看孤作甚?若非尔等被玉皇牵动心弦,孤也不能这么轻松跟妹妹联手在九州结界外面布下幻影。”(未完待续。。)
第四十七章三尊齐出
欺瞒圣人的感观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想要真正遮掩天机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所以伏羲索性用一个幻影架在九州结界外面,那些大能的目光看过来之时也只能看到幻影而不能看破其中的真正影像。
当然这种方法也是有很大弊端,至少人族坠入轮回之时,单单从死亡的数量上面也不能瞒得过后土娘娘等冥神。还有那些姻缘财神等等司命之神都可以通过自己所属的天道法则窥见九州的真正情况。
这就是利用诸仙神的盲点了,类似太清圣人这种大能看待事物的时候自然都是用自己的神念扫视,在老子看向人族的时候也就是法眼略略一扫,看一个大概情况也就罢了。在刚刚牵扯了玉皇这件事之后,老子根本就不会费事费力推演其中的法则变化,所以才会这般容易被伏羲给瞒了过去。
不过这家伙终于动手了,伏羲看到风烨跟老子相争心中大慰。伏羲对于风烨可是急眼的很,在当初封神之战的时候伏羲就开始鼓动风烨去争夺人教教主之位。日后伏羲、风烨、女娲三人直接把持人族,何苦还要过问老子的意见?不过,风烨那时候因为种种顾忌根本就没有同意。
命运长河,随着那条玄清神龙被斩断,象征烨龙氏的赤金神龙将那颗龙族吞入腹中。一声龙吟响彻整个三界九洲,一个全新的业位被加持在风烨或者说烨龙氏身上。
“烨龙老师终于拿到人教教主的位置了,吾等日后终于不用看玄门脸色了!”火云洞中一位上人突然大笑起来。
一旁的彭祖看到许由这般激动。摇摇头:“别太激动了,虽然日后吾等可以名正言顺的在人族行走,但是烨龙老师定然是要以儒家为教化,那其他流派恐怕也有的计较呢!”
“不管怎么说也是人族内部之争,至少玄门那些仙人也不好插手了吧?”风后言道。
九州结界,诸子堂,李耳面色复杂看着自己身上一道道人族气运向对面的烨龙氏流过去:“恭喜了。”
“承让。”烨龙氏对李耳拱拱手:“虽然吾成了人教教主,但是人教亦会给圣人一个太上教主的位置。”
“不必了,没有人教牵绊,日后贫道正好可以一心修道。”李耳对于烨龙的建议一口回绝。笑话。贫道作为人教教主的时候都被你这般欺压。日后何必再做太上教主看你脸色?还是直接回绝,以潜心修道的借口还能保留一点颜面。
“既然如此,本座也不好强求,只是吾等人教为玄门留有一个副教主之位。以回报这些年圣人对人教的恩情。”烨龙氏进入状态倒是快。直接就是以人教教主的身份跟李耳对话。
“说起来。你刚刚之所以没有一举借助百家气运将贫道的教主之位打落,是不是想着贫道将玄门气运压上来之后,才行将贫道掀翻?”事到如今李耳倒是看得分明:“你是准备等贫道将玄门气运压上来之后。再用秦国大一统的气运将贫道压服吧?想要从贫道手中赚取一份玄门气运,然后将玄门绑上人族战车,对吧?”
烨龙氏笑而不语,专心吸收身上的人道气运。
“你就不怕其中出了差池?要是有一点变故,这教主的位置可就是贫道的了。”
“圣人在说笑吗?如今的嬴政可是元馗转世。”你觉得依照我俩的默契会出错吗?
李耳一扯嘴角,突然向秦国国都望了一眼:“至德尊师昭元鸿圣,这位陛下对你可够好的。”
李耳感应到的情况,烨龙氏自然也知道了。如今嬴政在祭天登基之后立马就把自己这位曾经的启蒙导师册封十八字封号,刚刚李耳不过是随口念出几个封号。
“此后,你倒是真正可以跟吾等比肩了。”女娲满脸笑意:“人教教主与兄长的天皇尊位同等,便是见了圣人亦是可以平起平坐。”
是啊,你们仨可是一伙,老道这些年真是碍眼了。李耳对二人拱拱手:“如今玉皇转世,天庭还有劳贫道主持大局,道友的贺典也不便参加,还望道友勿怪。”
天庭如今因为玉皇转世又没有了主事人,唯一可以暂掌帝印的只有西王母和紫薇帝君二人,而这两人都不是玄门嫡系,自然还是李耳上天更为安心。
正如李耳所想,如今天庭上面可是吵疯了,紫微大帝作为三界亚君执掌天阙可是名正言顺。而南极长生大帝按照当初风烨的传统,南极大帝执掌天庭庭务也是职责之内。
两位四御天帝代表身后的势力可是吵了半天,加上青华真武两位帝君在拉偏架,险些就动起手来。幸好李耳这时入驻天宫,将这尊分身留在兜率宫,一面镇压天庭不让那些帝君乱来,一面也可以防止佛门对天庭插手。
至于如今的凌霄宝殿,李耳或者说太上老君却是将瑶池圣母从瑶池请了出来坐镇神殿,暂时执掌帝印颁布神谕政令。也正是西王母在此时主掌政权,日后玉皇道人归来之时也没有让西王母放权,而是两人一同执掌权柄司掌天下。可以说这位玉皇比起昊天来说是谦和了许多,至少这位便看得分明,与其专修天帝之道不如行自然之道来的轻松。
李耳带着道家诸人走后没多久,伏羲便带着神农、轩辕二皇还有五帝来朝拜这位新任人教教主。
伏羲哈哈大笑,上前捶了烨龙氏肩膀一拳:“这次吾等三人终于将人族彻底控制住了。”
烨龙浅笑了下,神农立马上前对烨龙氏道贺:“恭喜老师如愿以偿,这次终于成为人教教主名正言顺的执掌教统。”
伏羲等人叙旧完之后,伏羲盯着墨翟看了一阵。居然敢站在李耳一边,找死吗?伏羲在心中给墨翟记上一笔,才扭头对烨龙氏道:“如今你成为人教教主,吾等自然也当大肆庆祝一番,这诸子堂不过是一临时落脚之处,吾等还是回火云洞好生庆贺一番吧。”
烨龙点点头,将人教教主的气运炼化吸收之后,命运长河中突然有一股伟力在涌动,风烨的撼天鞭直接破空飞到烨龙氏手中。
烨龙心中一动,感悟天机也明白过来:“师者。教化之道。吾为人教教主统御人教,以撼天鞭为凭教化人族。”
撼天鞭从烨龙氏手中飞出落在他的头顶,天道紫气伴随人道赤气垂下淬炼这件天道法器,将其作为人教镇教至宝。彼时天空中。又有一根青鞭虚影投入撼天鞭中。将撼天鞭的威力进一步提升。
“女娲娘娘的造人鞭?”
“妹妹的证道圣器?”
烨龙和伏羲脸色大变。这位娘娘怎么能将自己的证道圣器融入撼天鞭中?没等二人反应过来,女娲娘娘的化身并肩站在烨龙氏身边。
“天道为证!本宫以人族圣母之命,认可烨龙氏人教教尊的身份。并赋予他鞭打惩戒不肖人族后裔之权。”
惩戒人族不肖子孙?这的的确确需要圣母的授权,不过造人鞭融入其中是不是有些过了?
女娲看到诸人的疑惑,笑道:“造化鞭还在本尊那里,这只是将其中一道造化人族的功德打入撼天鞭而已。经过跟鸿钧老祖一战,本宫也明白自己的造人鞭比起他的证道圣器紫竹杖可是差远了,这次本宫费尽心力专注提升造化鞭,其中跟人道的因果也一并斩出。
而且造人鞭作为本宫的圣母凭证,但造人鞭和撼天鞭都是鞭形圣器终究有些重合冲撞,所以本宫日后要用社稷图执掌人祖一脉,这鞭子还是请道友来使用吧。”女娲看到鸿钧老祖的证道圣器之后,也明白自己造人鞭的诸多弊端,将上面的人道因果转嫁到社稷图中以后,又将其中造人鞭的鞭魂虚影注入撼天鞭中算是将惩戒人族的权利交给烨龙。
当初女娲之所以放心将人教交给太清圣人,也是因为造人鞭在手,女娲娘娘把持惩戒人族的权利并没有直接交给老子,还是自己偷偷留了一手。所以老子受到风烨的各种挤兑,也是因为他的教主权柄并不完善的缘故。
撼天鞭就品种来说是一根金鞭,是刚,而造人鞭是一根藤鞭,是柔,如今双鞭合一刚柔并济对撼天鞭的品质提升也有好处。
“真是服了你们两个了,胡乱鼓捣。”伏羲摇摇头也把自己的龙华玺取了出来抛在空中,女娲娘娘本尊顺势也将一卷社稷图从娲皇宫扔到化身处。
看到这卷社稷图,伏羲不由问道:“这是山河社稷图?”
“只是社稷图?妹妹我将山河社稷图这件灵宝也给拆了,山河珠作为日后地皇之道的凭证,顺带接引山海界气运。而这幅社稷图则是跟我的社稷福神之位相合,加上可以操控人皇帝气正好可以作为我的圣母凭证。”
用山河社稷图这一件具有晋升至宝可能的顶级灵宝换取两件灵宝?难道每一件都是四十八道禁制的顶级灵宝不成?还是这位娘娘另有算计?联想到她将自己的造人鞭都重新祭练了,烨龙和伏羲对视一眼,也不欲在此时问一个究竟,回头在好生交谈吧。
三人并肩而立,三件人族圣物不断承载天道本源和人道气运。“天道为证,吾等以龙华玺镇压人皇一脉气运,以社稷图镇压人祖一脉气运,以撼天鞭镇压人师一脉气运,此后三脉并立教化人族。”
龙华玺上九条真龙飞出,围绕帝玺不断飞腾,有三皇五帝等历代圣皇虚影浮现,象征帝皇之道。而撼天鞭长有无数人族经文伴随人道智慧灵光,象征智慧启蒙知识传承,为师道教化之神物。至于社稷图上有人族江山社稷浮现,有人族众生百态,有人族的族谱在上面罗列,是女娲的圣母象征。(未完待续。。)
ps:元馗的公告栏:
由于书虫那懒货今天惊悚的发现,居然又有十章月票了。而目前还有一个月票加更没有写,如果继续积累下去恐怕又要出事了。所以今天书虫发愤图强,强忍着冬眠的习性要更三章。
预计两个小时后有第三更。
第四十八章重塑火云
三人同时立誓,天道有感,三道气柱从三件灵宝上面冲天而起,整个诸子堂一阵晃动,随后这处临时构架的落脚之地便被天道之力震碎。浩瀚天道之力融汇人族无量愿力气运注入三件圣物中,三件圣物象征人族三脉传承又是同时立下誓言所以气运为此相勾连。
天庭,李耳正在跟几位帝君议事,商议天庭日后的议程,看到三道气柱合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