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傻女励志记-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柏大柱第一次登熙儿家的门,刚进门看到院门的那块空地在热火朝天的盖着屋子,再往前走,是熙儿家的主屋,看起来甚是气派,在这庄户上也算是上数了。

    柏大柱心里暗暗的范了酸味,自己在镇上开了那么些年的铺子,也没置办上一间气派的屋子,哪里还有这么硕大的院子呢,看来这柏老三当真是发了横财了。

    这几日收藏不见涨,糯米有些着急了,做为刚学写文的新人,坚持写文最重要,希望自己能平静心态,为支持糯米的亲们继续写文。

    为自己加油!同时继续求收藏!求推荐票啊!糯米拜谢!
第五十二章 是他
    柏大柱把牛车停在了离主屋不远的地方,看着前面忙忙碌碌的一帮子媳妇婆子。

    三弟家帮工够多的呀,这么多人上工呢,看来销路不错啊。

    这王氏的手艺他尝过,也卖过,如果能在铺子里专卖些这王氏做的酱菜,那生意也能红火不少。

    柏大柱这辈子从来没求过弟弟,从小到大家里好吃的好穿的都紧着他,他觉着他过好日子是应该的,弟弟种地也是理所当然,哪曾想自己还要腆着脸来求不如自己的人呢。

    柏大柱来了半天,就光看着柏三柱在那儿归整坛子,也不说搭把手,又不好意思开口,他自己也觉着难受,柏三柱也不是个会搭话的人,两个傻男人就这么闷闷的待着。

    熙儿上来找柏三柱的时候,就见着这样的状态,看着都觉的好笑,她问了柏大柱来家有啥事。

    柏大柱支支吾吾的说了,让熙儿转告她娘,做的酱菜直接拉到他铺子,他家帮着卖,卖的银子他七熙儿家三。

    这柏大柱真够鸡贼的,做酱菜的材料以及定制酱坛子的这些银子,加上人工费,就分得三成的利润,也是半文银子不赚,还倒贴银子。

    合着柏大柱家就该不费功夫大把的赚银子。

    柏大柱还说了,这是看在亲兄弟的份上才不收房租银子的。

    说起来好像是熙儿家求着放他家铺子卖的。

    熙儿很客气的叫了声大伯,说道:“家里的酱菜就不麻烦大伯卖了,福熙堂的酱菜是跟别家合作的,不说不能违反契约,就说每日产的酱菜且不够卖呢,如果大伯留下吃饭,这就去让申婶子加两个菜,如果大伯去爷家吃,那就赶紧着去,一会儿快到了饭点儿。”

    柏大柱尴尬的朝柏三柱看了看,见柏三柱也没吱声,就赶紧说去柏老头家吃饭,就不在三弟家吃了。

    看到柏大柱匆忙离去的背影,熙儿打心眼里是瞧不上这样的人的,不得不说,柏老头和孙氏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是很失败的。

    大姑、大伯、二伯都教育成了自私自利的人,小姑呢,是保护过头,变得唯唯诺诺的,就算是以后嫁了人,这日子估计是过不好的。

    幸好她爹柏三柱是被柏老头和孙氏放弃教育的人,要不很可能又是下一个柏大柱柏二柱。

    柏大柱是没有死心的,他的王牌就是柏老头,他不信柏老头出面,三弟家敢不从。

    柏大柱走后,熙儿乘机给她爹柏三柱洗了下脑,她把拒绝柏大柱的理由跟柏三柱仔细的说了一遍,见柏三柱明白,才放心的干自己的事儿去了。

    没曾隔几日,卫里正就派了里胥来通知柏三柱,明日有大人物到他家,让赶紧准备准备,做好接待。

    大人物到柏老三家,家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哪里见过啥大人物呢,除了里胥,他们见的最大的官儿就是里正了,县令是他们想都没敢想过能见到的人。

    不管怎么样,既然来通知了,熙儿家就安排了两个长工以及他们的婆娘,把家里家外洒扫洒扫归整一下,其他的该干嘛干嘛,作坊的活儿是不能歇的。

    几个小的是怀着期待和好奇,柏三柱和王氏则是忐忑不安,他们反复思量,好像没得罪什么大官儿啊,好端端的咋到她家来了呢。

    翌日,盖作坊的舅舅们以及建房师傅们早早的歇了自己手上的活儿,身上换上件干净的衣裳,在屋外侯着,作坊里的媳妇婆子们还依旧干着自己手上的活儿。

    福子和禄子今儿个没上学堂,他们也想见见这里胥嘴里的大官儿来他们家干啥。

    大约辰时三刻,就有小厮跑进来知会,侯爷快到村口,赶紧去门口迎着。

    柏三柱在前面带着王氏、福子、禄子、熙儿手里牵着喜子,四儿跟在后面赶忙往院儿门口迎去,其他一众人排在路两边,静候神秘大人物驾临。

    远远的,就见到两位骑在马上的男子,由远及近缓缓而来,后面跟着若干侍卫,里胥里正乃至县丞一众大小官员早就在村口侯着,能让县丞大人甘愿侯着的,看来是不小的官儿了。

    这位县官儿熙儿是不认识的,还是王大?和王大钶不知何时远远儿的见过,要不都是草民一枚,怎有机会认识这些当官的呢。

    那两位男子刚到村口,就听见前面的官儿们已经下跪迎接了,熙儿还没来得及看清马上男子的面貌,也跟着一众人跪了下来。

    熙儿家离村口本就没多少距离,男子在村口便下了马,小厮赶紧上来牵了马绳跟在了后面。

    两男子踱步而来,熙儿远远儿的偷瞧了一眼,是两位器宇不凡的年轻男子,长相还未来得及看,就赶紧低下了头。

    “都起来吧!”熙儿一听,似乎这声音还有些熟悉。

    跪了半天,膝盖也不舒服,熙儿赶紧从地上站了起来,本想借着前面哥哥的后背挡着,瞧瞧来的所谓的大官儿是啥样子,随知刚抬头,就迎来了熟悉的目光。

    是他?熙儿心里暗惊,对方似乎带着笑意的眼神看了熙儿一眼,便移开了。

    此人便是熙儿有两面之源的人,一次是他受了伤,躲在山上的大石后面,一次是在镇上的茶馆的二楼隔间,请她过去说话,这人就是楚哲瀚。

    这厮跟前两次见到感觉不太相同,似乎威严了许多,头上的玉簪,身上的靛蓝暗纹锦袍,腰间的玉带,脚上的织锦鞋面,手上的水墨折扇,哪一样哪一件都不是寻常之物。

    后面跟的这厮,熙儿也是熟悉不过,这不是楚立恒是谁?难怪熙儿之前看到楚哲瀚时似曾相识,原来这两位眉眼之间是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两人都姓楚。

    楚立恒冲着熙儿眨了眨眼,似乎跟她有多相熟一样,熙儿冲着他偷偷的咧了下嘴,装成不屑的样子低下了头。

    柏三柱低头哈腰的在前面带路,他本话就不多,都是楚哲瀚问一句他答上一句。

    熙儿几个刚跟到主屋的门口,楚哲瀚挥挥手,除了贴身的侍从,其他包括县承在内的闲杂人等,都被侍卫拦在了门外。

    进了屋内,楚哲瀚和楚立恒被迎了上座,王氏赶紧拿了新置办的茶具泡茶,侍从本想拦着,被楚哲瀚制止了。

    这喝茶本就是闲来无事消遣之物,熙儿家除了喜子,从柏三柱到四儿哪个都不是有那闲工夫之人。

    但是熙儿只爱喝一样,就是自己炒制的大麦茶,大麦是自家年前分得的,留了一些,这大麦茶泡起来虽颜色不好看,但入口甘醇,焦香味浓郁。

    楚哲瀚从未见过这样的茶,他尝试的抿了一口,品尝了一下,竟然意犹未尽,点点头,说道:“好茶。”

    他问王氏,这是由什么制成的,王氏恭敬的回答说,是自家女儿用大麦炒制的,名叫大麦茶。

    楚立恒也赶紧抿了一口,说好喝。站在一旁的侍从惊讶的嘴巴都合不上了,这两位嘴巴很刁的主子曾几何时这样反常过,不管是主子还是主子的堂弟,除了见皇上,其他到哪里都是用自己的茶具,泡自带的茶叶。

    楚哲瀚刚坐下,就收敛了威严的气势,询问了柏三柱和王氏家里的情况,柏三柱和王氏也老实,事无巨细都如实相告了。

    柏三柱和王氏也从未见过这阵仗,刚开始还有些微微发抖,看到坐在上座的两位爷问话并没让人觉着不自在,也就放轻松了些。

    楚哲瀚发觉,面前的庄稼汉一聊到田地和儿女的事情,话就稍多了起来,也就时不时的问上土质和庄稼的问题,以及两个儿子有没读书,读的怎么样。

    之前楚哲瀚也就询问过宋掌柜,关于熙儿的事情,现在听到熙儿的爹娘亲口说自己的女儿,那又是另外一种感受,更是高看了这小女孩一分。

    熙儿也向楚哲瀚道了谢,关于前些日子楚哲瀚送的年礼,并说了自家关于对这些种子的打算,争取第一次种植能成功。楚哲瀚惊讶,他也是偶然的机会吃过,觉得味道不错,之后又想了办法,才弄到了这些,想不到这个小女孩能知道这些物种的特性,并能准确的说出它们的种植方法。

    就这样聊着,不知不觉到了快吃午饭的时间,楚哲瀚像想到了什么,兴趣大发,即兴提出午饭就在柏三柱家里解决,让外面的一众人散了,各自回家去吃饭,不必侯着了。

    这可让王氏慌了神儿,煮些什么好呢,家里的菜也不丰富,也没什么能拿的出手的,关键时候还是熙儿沉着冷静,麻利的将大骨焯水洗净,放上水,大火烧开,改小火慢炖。

    那边王氏已经麻溜的切好辣白菜和肉片,并泡上了木耳香菇和猴头菇,又去鸡窝抓了只养的肥肥的公鸡,收拾完了,按熙儿的要求,把胸脯肉切了丁放了少许的盐腌制一会,这样的鸡肉口感才嫩,四儿去暖棚里摘了一盆青菜,福子喜子跑去搬了几块豆腐回来。

    求推荐票票和收藏啊,有好心的亲么?
第五十三章 赚大发了
    熙儿做了个菌菇大骨汤,蛋皮卷成的八宝鸡肉卷,剁碎的鸡茸加了木耳香菇,干煸鸡,辣白菜炒肉片,把豆腐切片,用油炸过,加了肉片、木耳和辣椒酱做了家常豆腐,炒了把青菜,加上肉沫蒸蛋,用了家里几乎所有的食材,做了六菜一汤。

    虽没大户人家做的精致,但是基本也是色香味俱全,熙儿讲究一条,不要把他们吃了拉肚子就算是成功。

    另外也备了两桌给下面的侍卫们,除了没有干煸鸡和八宝鸡肉卷,其他菜都一样,不知道这些侍卫们怎么评价饭菜口味的,反正收拾碗筷时,桌上如同风卷残云般,全吃光了。

    家中女眷是不能跟客人同桌的,所以楚哲瀚让柏三柱以及福子禄子来作陪,看饭后的情形是吃的心情不错。

    临走时,楚哲瀚留下了一封金,里面足足有八个金元宝,也足有八百两银子。

    熙儿心里乐了半天,合着一顿饭值八百两,那自家也赚大发了,正当她暗自窃喜,就想掐着指头来掰算掰算,以后腆着脸,多拉他们几次来吃个饭,那比辛苦干作坊强多了,楚哲瀚看着那见金子眼开的小模样,心里直想上去捏那白乎乎的小脸。

    “这是上次豆瓣酱你们应得的银子。”楚哲瀚又恢复成严肃的样子,其实今儿个这小妮子的一举一动,他都瞧在了眼里,虽说比正常的同龄女子思想上要成熟了几分,但毕竟还是个孩子,几分可爱几分俏皮。

    熙儿还不知道的是,这豆瓣酱的单子是楚哲瀚推荐来的,兵部正好要拨一部分物资去边关,一来豆瓣酱本身就味美,二来,边关那旮旯天气寒冷,食物不丰盛,馒头夹着辣酱,也算是特色。

    楚哲瀚从熙儿家出来的时候,余县丞几个还饿着肚子在院门口守着呢,乘这机会余县丞细细打听了,这楚侯爷是圣上亲派到他管辖的冯阳县,具体有啥指派,也不是他这等小县官儿能打听到的,只是这侯爷在这一日,他就得鞍前马后的伺候好了,到底要伺候多久,还得看这爷办事速度多快,反正啊相当于一座大山压在他肩上。

    既然这楚侯爷很是待见这柏三柱家,那以后就要派人关照好了,免得一不小心得罪了,将来给他来只小鞋穿穿,混迹官场不易啊,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办事的圆润有余。

    就这会儿功夫,京城来的侯爷亲临柏老三家的消息,疯传了整个石沟屯村,路边站满了前来观瞻的村民,甚至邻村的也站到路边想一睹楚侯爷的风采。

    一时间,议论纷纷,都说要是柏三柱入了侯爷的法眼,那他家再发达些,更加是指日可待了,而且石沟屯村可从来没来过这样大的官,羡慕的嫉妒的情绪都全出来了,甚至有好些个想以后来攀交情的。

    没多长时间石沟屯柏老三家有大官儿亲临的事,在周围的十里八乡都传出了名声,都说是柏家老三是撞了大运,更有甚者在悄悄打听柏老三家有几个儿子,如若自家闺女嫁到柏家,那是一世不愁了。

    不光是柏老三家,连柏老大的柏武、柏建本和柏建弘都成了香馍馍,甚至柏小芬未来的婆家,黄员外家都想着加重些成亲的礼金,这亲家少不得要攀好了,以后有啥事还得指着儿媳妇娘家呢。

    柏老头和孙氏在楚哲瀚过来的当天晚上,就让建本建弘喊了柏三柱过去问话,那一整天都有些兴奋的飘飘然的柏三柱,进屋就被孙氏劈头开脸的,骂的狗血淋头,什么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养不熟的东西,反正是怎么难听怎么骂,骂的柏三柱一愣一愣的。

    直到孙氏骂累了,柏老头也没阻止,一直拿个酒杯子,不时的抿口酒,见孙氏不吱声了,柏老头才缓缓的放下酒杯问了那侯爷来家干啥。

    柏三柱本就说了,之前跟家定了酱菜,现下送了银子过来,其他也没说啥事儿。

    柏老头听后,又压了口酒,责问了柏三柱,既然知道家里要来侯爷,这么光宗耀祖的事,咋没来家喊了家里的长辈过去,还有老二和老二家的几个儿子。

    这话问的,原来孙氏和柏老头所有的不满,就是侯爷登门,没把他们喊去,让他们长长脸,害的他们在乡亲们面前失了脸面,儿子飞黄腾达了,老家儿的啥也没捞着。

    柏三柱就说了,还不知道侯爷登门是福是祸,哪能轻易都喊去呢,况且二哥是自己答应了在作坊做事的,这有些日子不去了,到底是干还是不干,如若不干了,那就去领干活那几日的工钱。

    柏老头一想也是这个理儿,这大官儿总是不能得罪的,万一一句话说的不惹人高兴,那全家人命丢了的事都是有的。

    说到二儿子几日没去上工了,柏老头一想,估摸着又出去赌钱了,但怎么地这白的的银子还是要的,就让柏三柱,把柏二柱上工所得的银子送家来。

    柏三柱就说了,估摸着也就几十文,二哥统共没上几日工,那本上都有人记着呢,如果二哥还接着想去干呢,明日就过去,如若不想干了,他再把那几十文送过来。

    现在柏三柱也是能独挡一面了,不再似以前的唯唯诺诺,这跟柏老头的一问一答,惹得柏老头很不习惯,现在这三儿子怎么也练的滴水不漏了,还请人记了老二的上工次数。

    竟然来了,该问的都要问清楚,柏大柱先前也求到他这来,想卖老三家的酱菜,本来是直接去老三家说了,可熙儿那丫头怎么也没答应,竟让一个丫头片子管作坊的事儿,难不成柏家没儿子没孙子来管了,如果老三管不好,他还有大哥二哥呢,帮着管管总是可以的,总比以后柏家的银子带到那丫头的夫家来的好。

    柏老头本来觉得这次谈话也没达到他的预期,所以问柏老大的事情也就没那么客气,言语间颇有指责王氏和不知天道地厚,说是柏家的作坊,怎能让以后要出嫁的闺女来管,家里不是还有柏大柱和柏二柱呢,老三自己不会管,两个哥哥来。

    同时说柏三柱耳根子太软,可不能给王氏的枕边风吹的忘了祖宗是谁。

    柏三柱也不是没感觉的人,从他过来,他爹娘没一个心疼关心他这个儿子累不累的,不是关心二哥,就是要自己照顾大哥,还说自家的作坊让他的两个哥哥来管,又说自己女儿,又编排自己妻子的。

    于是也没好气的回了柏老头,说自家女儿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福熙堂的酱菜不能给柏大柱卖,这都是跟人家签过契约的,哪能一方反悔,如若被发现了,可不是一点点银子能赔的起的,难道这赔偿银子由柏老头来出?

    而且,这家就是她们娘儿几个折腾起家的,轮谁来管也轮不到柏家其他人来插手,他也有三个儿子呢。

    说完他掉头就回了家,想想心寒,他自认为对柏老头和孙氏很孝顺,让干啥就干啥,累死累活,从没在爹娘面前诉过苦,哪能日日去地里干活不累的呢,可爹娘眼里就大哥二哥,从来没想过他这三儿子累不累。

    越想越伤心,忍不住偷偷掉了几滴眼泪,这辈子只有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对自己是最好的,王氏对自己是知冷知热,嘘寒问暖。

    那楚侯爷就这么兴师动众的走了一遭,对熙儿家还是有莫大的好处的,不说人人敬三分,而且福熙堂的酱菜系列的售卖也越来越有火爆之势,常常作坊里来不及供货,那边已经卖完了,这边酱菜发酵还没到日子。

    除了自家吃的,酱菜礼盒装的也脱销了好几拨,忙的作坊里的工人们,是轮波着没日没夜的的加班加点,虽说人累了些,但是月底拿到手的银子是多多的呀,甚至还有加班的奖银,所以工人们在情绪上也都是很高涨。

    想进来做工的人是报满了名,只等着熙儿一个个筛选呢。

    熙儿想,这作坊和长工院子也快建好了,多个十几个人干活也能分配的过来,下面还有新品种呢,如若人手不够也会影响销量啊,于是熙儿亲自把关,重重筛选,选了十几个能干的媳妇婆子,先来干着试试。

    后买的那几十亩地,要春耕翻地了,宋掌柜也受熙儿家所托,找了三五个人品很好的年轻长工,由柏三柱带着去地里干活。

    辣椒种正好让舅舅们过些日子带回家,房子盖完,差不多的时间就要下种种辣椒了,土豆的种苗也让舅舅们带回去种一部分。

    自家这几日翻了那二十亩的中田,那地的土壤有些沙质,用来种芋头和土豆是再合适不过了,具体这种苗怎么种,柏三柱不知道也没经验,还是熙儿吩咐了,每颗间隔多少下种,土豆得捂出了牙,再切开发芽的根茎下种等等,虽然也是理论性的东西,但只有实践过后才能有经验,柏三柱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带着人去捣腾去了。

    继续求推荐票票和收藏啊!好心的亲们,手指轻松的点点,就成了糯米写下去的极大动力!
第五十四章 有意向
    熙儿前世很喜欢吃芋头,这芋头的品种都是小牙芋头,并不是那种大的荔浦芋头,这种芋头淀粉含量较多,可以蒸煮,可以去皮烧肉,当然还有更多的吃法。

    对庄户人家最主要的,这芋头它容易填饱肚子,而且产量不低,如若遇到没粮食的时候,它绝对能填饱。

    花生也是好东西啊,调脾补血,润胃养胃,现在虽说没有出现植物油,但是以后花生产量高了,试着榨油也不是不可以啊,不过花生下种在五月份天气暖了才行。

    黄员外家也请了花婆子过去柏老头家,商定定亲的具体日子,还有定亲礼的具体事宜,定亲那天,女方的亲眷都需要到男方家去,说是定亲,其实就是认亲。

    商量过后,定亲的日期定在半个月后,黄员外家想速战速决,赶紧跟柏家攀上亲事,自家也能沾些柏家老三的光不是。

    花婆子刚走,孙氏赶紧喊了柏建本去喊柏老三过来,刚进屋子,孙氏得意洋洋的看着柏三柱,跟他说了幺妹要定亲的事,做为三哥也该早些准备妹妹成亲送的添妆礼,又说了黄员外家是如何的富有,自家女儿过去是要当正室少奶奶的。

    反正就是好一通炫耀夸奖,她就想让三儿子知道知道,什么才是有钱,也杀杀这三儿子的锐气,告诉他自己也是有个有钱的女婿撑腰的。

    柏三柱回去也跟王氏说了,让王氏看着准备,尽自己能力吧,礼节上看的过去就行。

    王氏又跟两个女儿商量了一番,三个人也就悄悄的说了会儿八卦,都说这门亲事孙氏定的太冲动,不说其他的,就看柏小芬那性子,日子能不能过好还得另说呢。

    不管怎么说,王氏还是腾出了半日的功夫,去镇上采购了一番,不够以后再看着添些,反正还得放些日子,宗旨是不高不低,上头还有两个哥哥呢,哪能越过他们去呢。

    熙儿也没管这些,本身她对柏小芬就没太多交集,没说过一句话,更谈不上感情了。

    她前些日子请楚哲瀚吃饭的时候,突然想到了腐乳的做法,现在刚好有空,好不容易在种水稻的人家,寻摸了些稻草,另外买了些水豆腐准备先试验试验。

    腐乳要做好,先要把豆腐放在铺满稻草的,温暖密闭的地方发酵,待隔十天左右,豆腐表面长满了白色的长绒毛,才算是发酵成功,接下来移到坛内,加上盐、花椒、酱和老酒等调味料,再加些红曲,这样能染成美丽而红色,坛口要用泥密封好,几个月后,美味的红腐乳才算完成。

    前世,熙儿曾经见过奶奶做过,奶奶手艺非常好,熙儿记得,当时就算是吃饭,都会沾些腐乳。

    竟然需要发酵几个月,熙儿也就多做了些,另外做了些白腐乳,只是少加了些红曲。

    楚哲瀚自从从熙儿家走后,并没去县丞府住下,而是在冯阳县轩德堂分堂住了下来,这次圣上为了清缴复辟分子的事情亲自委派了他到冯阳县来,他是圣上的左膀右臂,这件事不难看出圣上对此事的极度重视。

    虽说上次以身犯险,到底还是捉住了两个,但是盘踞在山上的复辟分子是非常精明的,他们不是群居,而是分成了几股,每隔几日相互之间联系一次,就怕的是如果有漏网之鱼悄悄的溜下了山,再纠结反朝廷的力量,盘踞一处,那是更麻烦的事情。

    那次捉住的两人当场就吞药自尽了,什么有利的信息都没从他们的嘴巴里掏出来。

    不光是盘踞在山上的复辟分子,最近天竺国周边的复辟分子猖獗,如果有潜入天竺国内,并潜伏下来的,到时候来个里应外合,也是朝廷一大危害,而且非常头疼,就算是镇压,也涉及到百姓的安危。

    天蜀帝把这个难题留给了楚哲瀚,估计也是经过了许多次对他的考量考察,虽说是肯定他的能力,但这个比带兵打仗要费脑子的多。

    冯阳县地势是一半平原一半山区,山上的地势险峻,过去就有不少占山为王的匪蔻,当时朝廷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双方折损了很多人,才一举拿下了匪蔻头子,剿灭了匪窝。

    这些朝廷的事儿,熙儿烦不了,都是那些拿着朝廷俸禄的人该考虑的事情,天塌下来,有皇帝顶着,她只管做好她的份内的事,按时上交赋税,认真过农家的小日子。

    腐乳做完了,又想着做蛋糕的事情,如今的点心品种虽不少,可用鸡蛋来做的点心可是没有。

    前世熙儿就喜欢吃那些个软软的、美味的蛋糕,在养父母家可吃不着,还是爷爷奶奶去城里时会给她带上几块,那种松软的感觉深深的印在了她的心里。

    在现在,做蛋糕没有烤箱,但可以蒸啊,而且前世本身也是有种鸡蛋糕是蒸锅蒸出来的,口感都不同,但是都一样的好吃。

    为了做这蛋糕,熙儿特地去集市上买了头产奶的奶羊,跟着王氏学了挤羊奶的方法,用了杏仁同煮去了腥味。

    将鸡蛋、糖和牛奶倒在一起,搅拌至发泡,待蛋液中均匀的布满小乳白色气泡,体积增大不少后,再加入面粉,搅拌均匀就可以倒入竹筒掏空的蒸模中,放入蒸架上,密封蒸制,蒸的过程中,火的大小需要控制的很好,从小到大,控制好时间,蒸熟后脱模时要乘热,当然这蒸制的蛋糕中间,还可以根据口味加想吃的馅儿料。

    做好后,喜子一下控制不了,吃了五六个,幸亏不大,要不小肚子得撑成什么样子啊,就是吃了这么多,他还觉得意犹未尽,眼睛还馋巴巴的看着面前的点心盘子,福子和禄子下学回来也不管了,直接吃饱了为止,所以那日的晚饭也没做,大家就吃这蛋糕吃了个痛快。

    熙儿做这个是有想法的,自家哥哥今年还得参加童生的考试,童生考试是一年一考的,今年花秀才让哥哥们去试试,考试时间都安排在夏末秋初,考试的地点是在县城。

    既然哥哥们要去县里考试,说不准一次就能考上,到时候不得在县学堂念书吗,自家到时候在县里买个临街的屋子,前面做个点心铺子,后面还可以让哥哥们住着安心的念书。

    所以熙儿得一边想着点心铺子卖些什么别有风味的点心,还得抽空去县里跑上几趟,把屋子铺子提前看上一看,当然最好是先找宋掌柜,看看能不能帮些忙。

    啥事儿打算在前头都会不慌不忙,这找铺子的事情也得看机缘巧合。

    家里做蛋糕的材料都准备充足了,有现成的鸡生蛋,奶羊再买些也方便,其他的都有。

    可这蛋糕店不能光卖一种啊,还得有其他品种,蛋糕除了好吃之外,还有好看很重要。

    熙儿绞尽了脑汁,设计了模具,请了铁匠铺的师傅打造了一个,专门用来烤蛋糕的,这样蛋糕不光是蒸的口味,烤的品种和花样更多了,而且放在家里几天都没问题。

    除了传统的形状的模具,又做了些其他的形状,因为这世里也没有奶油,熙儿只得用去味煮沸消毒过的羊奶试着做了奶油,虽没有前世的奶油味道浓,但也还是不错的,应付这世里没吃过的人足够了。

    先把羊奶加杏仁煮过,放到水井里吊着,算是冷藏,大约过个一个半时辰,再把冷藏过的羊奶拿出来,一点点加入适量的熟猪油,边加边用力的搅拌,分几次加些绵糖,继续搅拌,根据自己的口味可以加花瓣的汁水提提味儿,仍旧继续搅拌,大概不断搅拌一刻钟的样子,看到已经稠稠的就算是搅拌完成了。

    有了奶油,有了蛋糕,那做出的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