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傻女励志记-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批的辣椒一二月份下种,这时候得做好保暖措施,熙儿先前让搭的简易温棚刚好发挥作用。

    在熙儿家搬家一段时间后,宋掌柜让人送来了两三个品种的辣椒,都是蜀地有名的品种,其中一种做起辣椒酱来那股子辣劲儿让人异常过瘾,回味无穷;另一种不辣,适合受不了太辣口味的人群。

    从天气变冷后,辣椒酱的销路是翻了几番,宋掌柜因为前段时间熙儿家搬家,没好意思催,这刚安稳些,宋掌柜就派了伙计过来催了。

    刚好有两三坛刚到时间的,给了伙计带了回去,也只够应付几天。

    王氏这几天在家带着四儿,还有她娘崔氏,快马加鞭的赶制辣酱,这辣椒和芝麻都是先前定好的,所以只要有订货,就立即可以加工,待过了发酵时间就可以直接送过去了。

    熙儿越发的觉着自家没有牛车着实不太方便了,这挑选牛也是有技巧的,这方面王老头比较拿手,要挑年龄小些的,精壮的牛,没有眼力是会被牛贩子忽悠的,柏三柱和王老头就抽了半天的功夫去了牛市,花了六两银子牵回来一头年轻的小黄牛。

    不但是喜子,连福子禄子大家伙儿都很兴奋,围着牛儿,左看看右摸摸,一起迎接家庭新成员的到来。

    家里有了牛,确实很方便,除了拉货,还有耕地,帮人减轻了好些负担。所以这家伙在家的地位等同于几个孩子们,主要来照顾的任务分给了福子和禄子,喜子也跟在哥哥们屁股后头嚷着自己也要照顾小黄牛。

    温棚里,熙儿打算先乘着不是十分冷的季节,先种一茬的蔬菜,留着自家平日里吃。

    这棚子白天拿掉围挡,晚上再围起来,刚开始撒种育苗时,再盖一层草帘,也起了保温的作用。

    待再一批辣椒酱发酵好了后,熙儿打算自己跟着去镇上,再收些辣椒。

    现下去镇上方便多了,自家的牛车,不用急着赶时间,以前东西少,人能背的动就自个儿背,如果太多了,则是约了赶车的人上门,不说多花银子,人家赶车的是到了装了货就要走的。

    福子和禄子搬家之后,一切上了正轨,已经正式报名的上了私塾,除了自家人高兴外,最高兴的属于花秀才,花秀才爱才,因为他自己是怀才不遇,所以特别希望他教出来的孩子们能有个好的前程。

    花秀才不是没想过,让这两孩子不交银子进私塾,可这对交过钱的学子们着实不公,现下这两孩子家里条件扶摇直上,花秀才暗自感叹,此乃天意啊!天意不想让两个有天资的人埋没啊。

    以前跟着福子禄子一起偷听课的郑氏的儿子胜水没能上私塾,他家的条件还不太能允许,除了常年吃药的奶奶,再加上一个上私塾的儿子,那压力不是一般的大,所以郑氏思来想去,暂时还是不让儿子去读书,但凡家里条件能缓一些,她也不会挡着儿子的求学之心。

    虽说胜水没能上私塾,但每日下学,福子和禄子还是拉着胜水,教他夫子当日教授的东西。

    对此不但胜水,连郑氏也异常的感激,这个年头,能识字写字的年轻人出去找的事都不一样,不识字的只能做些动手不动脑的活儿,如若识字了都有可能拜掌柜的或账房先生为师,多年学成后,那可着实气派,摇身一变自然成了让人羡慕的掌柜或账房。

    福子禄子上了私塾,不光王氏还有柏三柱都有了压力,柏家除了老大家的柏文和柏武读书外,其他的都没想过送孩子上学。

    所以福子和禄子能上私塾,对二房的来讲也是个打击,小孙氏就冲到柏老头面前讲,自家娃儿也正是上学堂的年龄,要么柏老头,要么柏三柱,得送自家娃儿一阵去私塾读书。

    柏老头没理她,这建本建弘哪是个读书的料,整日的玩耍时间还不够呢,哪像老三家的几个孩子,本就勤劳好学。

    见在柏老头面前没闹的成功,孙氏也是直往柏老头身上推,小孙氏冲到了柏三柱的新家门口,想着堵着柏老三,他好说话,没准就傻不拉几的同意送了自家儿子去读书。

    柏三柱还真被她给堵住过,可这叔嫂在外面这样见面,如若被人看到还是要说闲话的,柏三柱避让不过,只得离的远远儿的,问了二嫂找他有啥事儿,不能到家去说。

    小孙氏就说了,自家儿子也要上私塾,他三叔怎地不念及兄弟之情,把两个侄儿都一阵送去上学。

    柏三柱虽没小孙氏嘴皮子利落,但自从心境改变后,开窍似的知道维护自家人。

    他干脆直接的拒绝了小孙氏,而且他家是孩子们当家作主,这事儿跟他说不着。

    小孙氏没想到,一向好说话的柏老三竟然直截了当的回绝了她,当下骂咧了几句回了家,她得找孙氏告状,要让孙氏知道,她的三儿子其实有多么不堪。

    在柏建树几乎每日的一来二往下,邢氏也慢慢的从心里接受了这个男子,甚至答应了嫁给柏建树,只是不能做妾,得是平妻。

    这个要求柏建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觉着如若可以,连鲁氏他都是可以休的。

    邢氏名义上是要守孝三年的,可实际上她也想抓住这个,可以带给她娘俩依靠的男人,不给他些甜头,他怎能心甘情愿的等自己呢,所以暗地里,她已经跟柏建树有了夫妻之实,许久没有甘霖滋润的邢氏,就像获得了新生,干柴遇烈火,一拍即着。

    跟柏建树商量过后,他也同意,现在虽说守孝三年,其实大半年都过去了,算算也就剩两年多点的时间,他是能接受的,只要日日跟邢氏生活在一起。

    这厢柏建树有了精神上的依靠寄托,那厢他得想着跟邢氏以后过日子有些个出路,他家的银子都被一手把在小孙氏手里,每次出去玩乐,都是先跟他娘小孙氏拿银子,着实是不方便,好歹自己已经成亲了,老这样可不是个办法。

    柏建树和邢氏想来想去,也想着去镇子上开个小铺子,一来满足了日常生活,二来,以后两人还准备生几个娃儿呢,不能啥都被小孙氏拿捏着。

    不说柏建树觉着不方便,邢氏了解柏建树家的情况后,也是很反感,自己一向是当家作主惯了的,这一下干子啥都要被别人拿捏着,邢氏是极其不能接受的。

    节假日三天时间,糯米感觉比平时还累,每日早晚赶文,突然觉的习惯了每天固定的时间写文的日子,哎,回到家腰酸背痛的,玩也是很累的,刚码出的新文,还正冒着热气呢。

    赶紧上文,继续求推荐票和收藏,多谢各位仁慈的亲们!
第四十四章 得了尚方宝剑似的
    邢氏不断的吹着枕边风,柏建树决定回家和小孙氏说说,他想去镇上开铺子。

    邢氏手巧,做衣裳再难看的布料,在她手下都能变成能入眼的衣裳,所以在这个小镇上开间衣裳店还是能行的,只是现在带娃儿,开店还是吃紧了些。

    柏建树一口应承了下来,男人嘛带男娃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吗,他可以负责进货送货,店里没个男人做这些力气活儿也是不行的。

    筹集资金的事情都全由柏建树来,剩下的事情由邢氏一人足够。

    熙儿准备去镇上送货,哥哥们去私塾了,只能由柏三柱赶着牛车同去。

    第一次陪同女儿去送货的柏三柱,内心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高兴,搬家之后,他也渐渐的融入了家人中间,忽然间,他发觉,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是多样的,跟以前每日只知在地里劳作的日子截然不同,心里有了更多的渴望,有了和妻子儿女更多交流的时间,肩膀上才有了做为父亲的担子和压力。

    熙儿直奔喜瑞酒楼,交了辣酱和两个辣味的吃食方子,和宋掌柜闲聊了一会儿,就打算去再继续买些辣椒,天气越冷辣椒酱卖的更好,家里得再多备些辣椒,以备不时之需。

    依旧去了老合作的那家铺子,这家铺子的掌柜姓陈,是个和蔼可亲又不乏精明的老头,不过待人实诚,并不偷奸耍滑,所以熙儿能够跟他合作的久。

    铺子的辣椒卖的很快,陈掌柜只得从另一个镇子上的铺子暂时借调了一部分,估摸着还有半个时辰就能到货。

    柏三柱让女儿出去逛逛,买些衣裳首饰妆扮妆扮,他在这儿等着,熙儿想了想觉着可行,于是同意了。

    正想着是去买些漂亮的布匹呢还是先去看簪子,一个小厮打扮的人走到了她面前。

    “小姐,我家主人请你过去茶楼一聚。”

    “嗯?你家主人是谁?我为何要去。”熙儿疑惑。

    “不会耽误您好长时间,我家主人就在对面的兴丰茶楼,您去就会知道。”小厮坚持说道。

    熙儿想这青天白日的,在人来人往的地方,不管是谁,量他也不敢怎么样,有怨有仇,无意中得罪了什么人,自己总该弄明白。

    小厮在前面走,直接把熙儿引到了二楼的隔间雅座,推开门把熙儿让了进去,自己则掩上门留在外面守候。

    “你好,柏家三小姐。”一个温润厚重的声音传来。

    熙儿抬头,迎上一双深邃的眼睛,小麦色的肌肤,穿着月白色的暗纹锦绣长袍的男子坐在茶几旁的圈椅上。

    一种似成相识的感觉,“不知阁下找我来有什么事吗?”熙儿问道。

    她的脑细胞正在飞速的运转,努力回忆着曾经在哪里见过这个男子,可还没等她想明白,那男子说话了。

    “三小姐请坐。”

    “我们庄户人家不以小姐自居,既然阁下知道我是家里排行第三,那是应该知道我的名字,不知阁下请小女来所谓何事?”熙儿不卑不亢的落了座,面前的男子从衣裳料子到装束来看,家境应该很是富足,而衣料则是本镇都买不到的料子。

    “抱歉,是我失礼了,我叫楚哲瀚,就是被你在上山帮助过的人。”楚哲瀚说道。

    “是你啊,不过本就是件小事,无需挂心,况且并不是我救了你,我只是帮你跑了下腿儿。”熙儿恍然顿悟,自己就说呢,哪有那么多眼熟的人,感情就是自己上山时,看到的那位受伤的男人啊。

    “三小姐是不明白在下当时的处境,如若不是小姐及时出现,想必根据在下的伤势,在那山上恐难自保,三小姐着实是在下的救命恩人无疑。”楚哲瀚说道。

    熙儿猛地想到了那莫名的贺礼,“难道前些日子,那贺礼是你送的?”

    “是的,在下唐突了,只是一直想表示谢意,无奈身上的伤才好利索,这下才得以来谢过小姐,不过,那并不是谢礼,纯粹是乔迁之礼而已,请三小姐还无需挂心。”楚哲瀚说道。

    熙儿想了想,竟然人家一番心意,自己就坦然收下,也没什么不好,“那就多谢楚公子了。”

    “柏小姐请喝茶,这碧螺春产自姑苏,味道清鲜甘醇。”楚哲瀚说道。

    熙儿尝了一口,点点头,确实嫩香清新,不过这楚公子到底找自己就光为了谢恩吗。

    楚哲瀚像是看透了她的心思一样,拍了下手,推门进来了一位四五十虽的人,给楚哲瀚作了揖,就恭敬的站到了一旁。

    楚哲瀚对熙儿道:“这是如意阁的廖掌柜。”如意阁熙儿听宋掌柜说过,这家如意阁做的是贸易生意,他的特色就在于,在如意阁里有其他地区的特色特产,甚至还有不少异国的东西。如意阁的总号在京都,分号遍布各地,基本上是有钱的人才能光顾的地方。

    当时熙儿还想,不就是前世的内贸外贸吗,在这古代交通不便利,也紧紧是有权有势的人才能够开的起的,不像前世的贸易公司遍地开花。

    不过就这小镇上也没有如意阁啊,这个楚哲瀚把他介绍给自己是什么意思呢。

    楚哲瀚继续说道:“如意阁做些什么的,想必柏三小姐有所耳闻,如若柏三小姐有些什么需要,你可以直接找廖掌柜,他定会帮你办的妥妥的。”

    廖掌柜接到授意,连忙上前跟熙儿作揖,吓得熙儿赶紧偏到一旁说道:“廖掌柜不必行此大礼,你的年纪比我爹还长,给我行大礼真是折煞我了。”

    “柏小姐,你不必客气,如若你有什么需要,请直找喜瑞酒楼的宋掌柜,他自会派人通知我的。”廖掌柜恭敬的说道。

    “啊?宋掌柜?”熙儿差点惊叫的说道。

    “对就是小姐认识的宋掌柜,是这样,我们如意阁在此镇上并没分号,靠的最近的分号是在县城,这喜瑞酒楼是县城如意阁掌柜的儿子自己另开的,当时是借用的如意阁分号的银子,所以喜瑞酒楼他只占一半的股,另一半的股还是如意阁的,宋掌柜是如意阁的老人了,小姐有小事找他,大事他自然会找人通知我的。”廖掌柜解释道。

    弄了半天,跟熙儿合作的其实是如意阁,那熙儿好奇,自家产的辣酱难不成是放在如意阁的那个分号铺子里卖吗,有空得问问呢。

    “小姐家产的辣椒酱,就在县城如意阁的飘香馆里卖,飘香馆是专门卖特色吃食的铺子,”廖掌柜解释道,“其实也本是巧合,镇上的喜瑞酒楼被盘的越来越火,也有小姐的很大的功劳,不过小姐家的辣椒酱其实量太少了,要不我们肯定都往其他县城发货呢。”

    转了一圈,确实是巧合啊,能有这样的巧合,真让熙儿匪夷所思,想必这个楚公子在跟自己接触之前,就把自家的底摸的一清二楚了吧。

    廖掌柜解释完事情就恭敬的退下去了,楚哲瀚眼含微笑对熙儿说道:“吓着了吗,其实我也是比你早不了多少时辰才知道,我平日里比较忙,这次能待些时候,还多亏了那伤,要不,我估计连见你的时间都没有。”楚哲瀚抿了口茶说道。

    熙儿不是被吓到了,只是还是很吃惊,这楚哲瀚到底是什么来头,难道是如意阁的大东家?可是大东家没事上什么山啊,还受了伤,熙儿虽然很好奇,但不该问的她自然不会去问。

    因为一次机缘巧合的偶遇,熙儿竟然为自家的创业之路加了层保障,这难道是天意?!

    等熙儿去陈掌柜的辣椒铺子时,家里订的辣椒已经全部装上了牛车,柏三柱正坐在车旁焦急的等着女儿。

    见熙儿好好的走了过来,柏三柱才放下了悬了半天的心,女儿面含喜色,自是有了什么高兴的事,可是手上空空,竟然什么都没为自己添置。

    柏三柱自然不太习惯问女儿发生的事,熙儿也索性不讲,这件事还是自己一人知道比较妥当,万一被说出去,难说有人打小算盘,托她办些什么事。

    熙儿走后,楚哲瀚若有所思了半响,直到自己的随从敲了门,才缓过神儿来,他摇了摇头,怎的对一个比自己小了好多岁的姑娘这么好奇?一定是觉着她很特别才如此的,楚哲瀚宽慰自己的想。

    也就小半会儿的功夫,楚哲瀚从这奇妙的思绪中回神来,恢复了平日里冷酷的表情,

    快步走出门外,跨上随从牵来的马,绝尘而去。

    熙儿直到到了家门口,还没从这天上掉馅儿饼的好事中回味过来,她是遇贵人了?

    柏三柱一路也没打扰女儿想心思,他这个女儿自从完全正常之后,他都觉着是那种很陌生又很亲切的感觉,可这完完全全,真真切切的是自己的女儿啊,可她的那些离奇的点子又是怎么蹦出来的呢。

    得了尚方宝剑似的,熙儿家可以大刀阔斧的奔上致富的康庄大道了,虽然不知道这个楚哲瀚是干什么的,但是能保她家一时也好啊,至少先脱了贫再说。

    继续求各位亲的推荐票票和收藏,多谢哦!
第四十五章 小作坊
    对于自家娘的手艺熙儿还是很自信的,如果扩大规模,以如意阁下属飘香馆遍布各地的分号,都放上王氏腌制的腌菜酱菜,那发家指日可待啊。

    首先从辣酱开始开路吧,也预示着发家红红火火。

    看来这辣椒的需求量得加大,再一个如若形成了规模,自家产辣椒比买的又节省了很多银子,最重要的一点,得给自家辣酱取个名字,加个包装啊,前世产品推销不都是讲究包装的嘛。

    有了这些个想法,熙儿到家等哥哥们下了学,就召开了家庭会议,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做辣椒酱规模得扩大,家里需要招些小工,当然主要技术得掌握在自家手里;二是给辣椒酱命名,需要顺口又好记的名字;三是定制坛子,从小到大,可以方便携带。

    家里连同姥姥姥爷九个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连最小的小屁孩喜子也装模作样的时不时的插几句嘴,姥姥姥爷则是笑眯眯的看着大家。

    最终讨论的定论是:王氏是技术总管,四儿是技术副总管;由王氏出面聘请其闺蜜郑氏,当小作坊总管,负责招工及工序安排;熙儿是业务总管,负责把辣酱卖出去;福子和禄子是顾问,专门负责发现问题且提出问题的;柏三柱是运输总管,负责送货拉货,兼职种地;姥姥姥爷协助大家。

    熙儿家有一个好,不知从何时开始,家里的事情都是家里的所有人一起讨论,不存在听从和被听从,每个人都是家里的主人,都有让自家变得更好的义务。

    这让熙儿有强烈的存在感,她几乎已经想不起来她是穿越过来的,而且她也不想想,如果让她再重新选择一遍,她觉着自己肯定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王氏和柏三柱当自己的父母。

    接下来,就按照分工每个人忙着自己的事情,王氏找了郑氏,说了聘请她的事情,也说了月利银子,每月是一两,如若小作坊的效益好,再拿效益提成。

    郑氏一听,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这与人打交道是她的专长啊,二来,每月有这些收入,让儿子去私塾也不成问题了。

    家里作坊的名字也定好了,叫福熙堂,所有的坛子上都会有凸出的福熙堂三个字,坛子为褐色,封坛口的红纸上写上福熙堂辣椒酱几个字,坛子定为两斤装、五斤装和八斤装三个规格,这些是熙儿负责去跟坛子作坊定做。

    封坛口的纸上的字,则是由福子和禄子负责写,也算是一边完成任务一边练习毛笔字。

    四儿负责去镇上的铺子定做小工们的统一的衣裳,头戴包头巾,防止头发掉落,嘴巴带上口罩,防止说话时吐沫落在辣酱里,这个点子是熙儿想出来的,要想牌子长久,就得注意小的细节和卫生状况。

    柏三柱去镇上,跟上次的陈掌柜敲定半年的辣椒供应量,如果下半年再定会提前一个多月再去商定,这也是熙儿想试试加上培养柏三柱这方面的能力,他毕竟是大男人,有些事情还是家里的大人出面比较方便,也不容易吃亏。

    一切准备搞定,姥姥崔氏算了黄道吉日,人员也配备齐全,郑氏共找来了十个手脚麻利,人品不错的婶子媳妇,小作坊就开工了。

    家里反正地方大,屋子也多,不愁做好了没地方堆放,小工们是每做四个时辰,就是前世的八小时,中午管一顿饭,每月底薪四百文,做的多拿的多。

    这比在家做家事好多了,不但有银子拿,而且在婆家的地位涨高了,也是赚钱养家的人了。

    这件事在石沟屯村还是相当轰动的,不少羡慕的媳妇婆子来找王氏走后门,也想过来做小工,都被郑氏巧言打发走了。

    柏老头沉默了相当长的时间,他心里头啥滋味都有,最难受的当属柏大芬,她在邻村的家里都听说了娘家三哥开起了作坊的事,自从骗过银子后,她已经好久没敢回娘家了,这下听闻柏三柱发了家,心里那个矛盾啊,又想回去打些秋风,占些便宜,又怕被人口水淹。

    在小孙氏暗暗绞帕子的同时,柏建树揪住了机会,向小孙氏提了去镇上开铺子的事情,说的小孙氏的眼前一亮,柏老大家在镇上开了铺子,柏老三家开了作坊,自家被两家都压了一头,现在儿子说的这个正是自家翻身的机会啊,也是自家一直以来的心愿,当下就同意了,只是要柏老头和孙氏出些银子,贴补贴补。

    柏老头得知后到没说些什么,他心里头也有气,自己一直是偏袒大儿子和二儿子,不能让这个不太讨喜的三儿子占了上风啊,于是当下拿了二十两银子给了小孙氏,其余不够的让她们自己贴。

    小孙氏知道,如果不是这件事,柏老头是不会这么爽快掏银子的。

    至于柏建树开啥铺子,小孙子到没过问,她满脑子都被赚银子的梦占据了,就觉着只要有了铺子就能赚银子。

    柏建树拿了柏老头出的二十两,自家娘拿的三十两,就跟着邢氏去镇上找铺子去了,说来也巧,镇上的衣料铺子专门做衣裳的裁缝不干了,邢氏本想着去看看最近流行些什么料子,这样一攀谈,东家竟然同意在铺子的一角租个地方给邢氏开铺子,一来,邢氏如若做的好,自家的布料不是销的更快吗,二来,每月给的银子刚好贴补铺子的一部分租金,想想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邢氏也觉着满意,省了进货的银子,和整间屋子的银子,每月只要付三两银子的租金就行,加上押金一共就用了八两银子。

    剩下的四十二两,柏建树让邢氏拿着了,反正以后两人要成亲,这银钱还是自家婆娘把在手里的好。

    邢氏也没客气,当下就收起来了。安排好了,两人住在村子里也不方便了,于是在镇上租了间屋子,过起了日子,在外人眼里,他们俨然是一家。

    而鲁氏早就被柏建树抛到九霄云外了,每天晚上鲁氏独自一人睡在炕上,身心具冷,这个柏建树真是何等的绝情,啥人不找,找个死了男人的寡妇,也不嫌弃,自己好歹是黄花闺女的身子交给他的,一日夫妻还有百日的恩情呢,这还没进门,就勾的男人整夜的不回来,看以后她进门后有她的好看。

    柏老头请人带信儿,让柏老大回家一趟,柏老大接到信儿立马驾着牛车回了老房。

    柏老大在镇子上开店也开了些年头了,不说发大才,至少比一般人好多了,每日小钱还是赚的不少的。

    柏老头想来想去,这大儿子家没个会种地的,分的田地如果租给别人,虽说是收些租金,但粮食还是要花银子买的,不如自己辛苦些,帮他把那份的地种了,除去自家吃的粮食外,还可以卖不少银子。

    老二家的地呢,只能每日去地里时把老二也叫上,督促他学着种地,老二家的没啥其他收入,就只能靠地了,按自己本意,最好帮老二家的地也一起种上,但是毕竟年岁大了,种那么些地,估计得累趴下。

    柏老头就把自己的想法跟柏老大说了,柏老大一听,这想法正合他意啊,除了口粮外还能再赚些,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柏老头还想着,等柏文学堂里不太的时候,回来住些天。

    按理说,分家时已经提过了,柏文成亲后得待在柏家老宅住些日子,大儿媳妇做家事方面也不行,还有从刚成亲时开始教会孙子媳妇家事,毕竟柏文得考秀才,孙子媳妇可不能在家事上拖了孙子考秀才的后腿。

    这个柏大柱这件事可不能随便应承,得回去跟柏文夫妻俩商量商量。

    熙儿家换新包装的辣酱,已经装了几批的坛子,由熙儿带着跟柏三柱一起送到镇上的喜瑞酒楼,先是带着柏三柱认认路,以后送货的方面,他得全全负责。

    宋掌柜见到包装很精致的辣椒酱,啧啧称叹,说是这批辣椒酱肯定大卖,让熙儿多备些货,估摸着很快就会缺货的。

    熙儿现在对自家的辣椒酱已经充满了信心,也就不太愁它的销路了,跟宋掌柜多聊了会,熙儿和柏三柱驾着牛车准备回村,因为已经过了早晨,路上的人稍稍少了些。

    熙儿眼尖,看到一个妇人,面前放着一大竹筐的红色的果子,她赶紧让柏三柱停了牛车,直奔妇人面前的竹筐,拿起一个小红果,这不是山楂吗。

    红通通的小红果,个个十分饱满,妇人自家摘的山楂,她从大清早蹲到现在了,总共没卖出多少,现在看着面前一大筐的山楂正发愁呢。

    山楂单吃口感很酸,像前世都是做成冰糖葫芦售卖的,这个时代糖是很贵的东西,一般人家家里很少有糖的。

    来了客人,如若用糖水接冲给小孩子喝也说明这家条件十分富足了。

    熙儿前世自己做过蜜汁山楂,酸酸甜甜的,口感一级棒,从老人到小孩都爱吃。

    今天上文晚了,糯米不小心打了下瞌睡,嘻嘻睡着了,下面赶紧发文,求推荐票票!还有收藏哦!谢谢啦~~~
第四十六章 蜜汁山楂
    这筐山楂熙儿二话没说全买下了,总共才花了三十文,妇人感激的连连作揖,熙儿问了妇人能否再摘些,摘多少她全收。

    妇人惊讶的嘴巴都合不拢了,柏三柱在一旁说道:“三儿,你买这么多山楂干啥,这东西酸的掉牙,不好吃的。”

    那妇人也连忙点头称是,这么些全吃下去牙齿该酸成什么样啊。

    熙儿笑而不语,给了妇人家里的地址,如若摘了山楂就送到她家去,有多少收多少。

    天上掉馅儿饼的事,那妇人没想到以为没人要的山楂竟然还能赚些银子,真是高兴坏了,恨不得立马回去摘了山楂送过去,就怕这小姑娘反了悔。

    买了山楂,熙儿就让他爹在路边上等着,自己去对面铺子里买些糖去。

    路上,柏三柱想问问女儿,可又怕说话重了,惹了女儿不高兴,熙儿看了看他爹,这老实爹,心里咋想都现在脸上了。

    “爹啊,女儿想要那山边边上的蜂窝,有啥法子给女儿弄来么?”熙儿撒娇的跟柏三柱说道。

    柏三柱难得听到自己这懂事的女儿跟自己提要求,心中一紧,父亲的保护欲腾然而升,“行,行,行,爹回去就给你弄回来。”

    秘制山楂兑上蜂蜜,这味儿可鲜,用这鲜蜜掩盖了腌制过的山楂的酸味,可是上品零嘴儿。

    而且蜂窝子都是野生的,也确是稀少,光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