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陷世-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里去。

    村民的麻痹让领导更加肆无忌惮地贪腐,在黑暗中的村民浑浑噩噩,不知道什么是光明。因为在黑暗里呆得越久,就越麻木,越短视,越看不到希望,越没有光明。

    德志在虎坡村遭遇的这件事,给德志一个提醒,那就是在决定自己的命运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则,只会南辕北辙,越走越离谱。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211章 老练村干
    次日一早,德志和尹懋前往小城县城,然后准备去龙垭村看看。据说那里的项目已经接近尾声,在去那里之后,准备搬家。

    验收不知道始于何时。打工的总是不知道前面的路。德志想,应该算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吧。

    也许,可能领导不知道前面的路。

    回到县城,尹懋住楼上,德志住楼下,两人各吃各的饭,也很好。

    关键有自己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些工作有的人不喜欢,但是,还在坚持做,那一定是信仰的力量在支撑。当然,如果有人喜欢目前的工作,达到自己的理想,那也好。如月圆月缺,此事古难全,总有不完美的时候,德志就相信这个理。

    在自己的房间做自己的事,不喜欢别人来干扰,这是德志的个性。而尹懋,习惯了当老大,总爱管一些弟弟妹妹的事。

    德志,似乎就成了他的一个弟弟,这样,他的行动就受到了限制,总也没办法来摆脱这种束缚,只有到了县城,两人在不同的空间,才有不同的自由。

    在县城呆了一天,德志和尹懋就去了龙垭村。龙垭村的支书比村主任年轻。据说,村主任以前是支书,因年纪大了,就让出支书的位置,让给了年轻人。

    年轻的村支书比村主任要稚嫩得多,但是,德志根本不喜欢这个村支书,虽然,他很喜欢跟德志说话,也可能是看到德志是来自有钱的机构。自从上次到了龙垭村和村文书的一夜情之后,德志就不敢再见到村文书了。田文书的出现,会将德志的心打乱。

    越怕的事,越会出现。田文书还是出现了。田文书的强悍如传说中的穆桂英。

    德志见了她,脸一红,田文书说:“哎呀,这不是姚先生么?”

    德志讪笑着说:“哦。是的。”

    田文书对尹懋说:“您是。。。。。。?”

    尹懋说:“我叫尹懋,是姚先生一个机构的。”

    村支书连忙介绍说:“这是尹先生,是协助姚先生工作的。”

    田文书大方地伸出手说:“欢迎欢迎!辛苦了,到我们这里很不容易吧?!”

    尹懋说:“是啊。”

    村主任说:“好的,大家辛苦了。中午,到餐馆吃顿便饭吧。”

    德志不吭声。村主任问:“姚先生是不是不舒服?”

    德志赶紧摇摇头,说:“没有,没有。”

    田文书接过话头说:“姚先生是来检查项目的吧?不如我们先去看看。”

    德志点点头。尹懋说:“谢谢!我们正想去看看呢。”

    村主任说:“好吧,你们去看吧。我老了,爬山有点困难,刚好要帮村民办一点事。你们年轻人去吧。村支书想去也去吧。”

    村支书说:“我还要去镇里开会,小田,你就辛苦一下啊。”

    田文书说:“不辛苦。我来陪二位先生,你们各自忙去吧。”

    村支书和村主任笑着,和姚德志和尹懋握握手,然后就走了。

    姚德志和尹懋由田文书陪同,前往工地。

    工地就在村委会后面的山坡上。

    那里是村民所用的地。由当地房地产开发商占用,用来建水池。当然,签协议是由村里和农户来做。承包协议,是由村里和开发商来做。这项工程,实际是由村里分别和村民、承包商来签协议来做。

    其中的过程,无人知晓,至于三方是否同意,但最后以协议为准。看来,村主任和村支书费了很多力。

    完成这个项目,必须要有相当多的人来支持,否则不会这么顺利。

    事实上,德志和尹懋上山之后看到的水池已经完工,水池上方是一层土壤覆盖,还种了一些花草,长势挺好。

    纪念碑建在水池下方,改变了以前的初衷。以前,村支书决定将纪念碑放在村村务公告墙的旁边,这样,在国道边上,来来去去的人都可以看到。

    机构要求树碑,但是石碑的尺寸和样式,让人看了容易产生误解。

    德志明确告知这个尺寸。但是村支书表面上同意,实际上迟迟不动,德志着急,就找到了以前做碑的人。

    刚好余哥也要做两个纪念碑,一个为魏村,另一个为魏村的邻村坪村,加上龙垭村的石碑,一共三个,在一起做,算批发价,便宜一些。

    弄好这个后,德志就和村支书联系,让其不要再联系雕刻饮水项目纪念碑了。村支书说:“不好意思啊!我还没联系呢,我太忙了,想让田文书去联系做碑呢,她也很忙,一直没有机会去联系。”

    德志说:“不用道歉,没事没事。我们已经联系好了,等做好之后,送到村里,希望你们负责将石碑树立好,另外,就是要选好树碑的地址。”

    这碑现在已经在这里了,碑文还是照旧,沿袭了以前县民委主任的文风。简单扼要,把问题说清即可。

    将石碑拍照后,德志又将水管和闸阀都拍了照。在埋设水管的时候,德志曾来过龙垭村,现场拍照并指导村民埋设水管。

    这个是德志的要求,德志是根据机构的要求来做的了。

    需要村民自愿投工投劳,但是,背后村委会是否有承诺,谁也不知道。德志没办法了解到,因他并未入住该村,不了解里面的情况,村民可能习惯了撒谎,不可能跟他说实话,会说“没拿钱”。而实际上“出钱了”。

    村委会拿钱,办集体的项目,会减少工作难度,如今的年代,只做事不给钱的雷锋,没有了。也许,雷锋本身都对自己所做的都不敢相信。

    自愿奉献的人越来越少,几乎绝迹,德志很清楚,但是机构领导不清楚。如果说花钱请人挖管槽,那么项目就算失败,实际上村民对项目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龙垭村的时候,德志还能让村干动员村民自愿奉献来挖管槽,即便是事实,也需要证实。

    其实,那里的村干表面上看还是不错的。老主任,中年的支书,青年的文书,配搭很好。田文书对人很甜,看起来很舒服。

    如果有项目意向,看看龙垭村的领导班子,一般的人都会认同,愿意投资,很放心,虽说不太成功,但是,绝对不会失败。

    当德志将安装水管和埋设水管的照片拍好以后,他在龙垭的任务就算完成,剩下来就是一到二次的卫生培训了。

    卫生培训当然要请县疾控中心的穆科长了。

    那是后话。现在只是看看水池以及配套设施的完成。经过今天的检查,硬件项目已经没有了问题。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212章 人鬼未了
    德志和尹懋在田文书的陪同下,看完了水池和水管,水源池那里,尹懋也想去看看。田文书就安排了一辆车,然后一起去。

    说实话,水源池田文书也没看过,她对司机说不清楚,德志补充道:“是柳湾,往前走,我再告诉你怎样拐。”

    本来这些项目上的事,由主任在分管,恰巧他有事,就委托了田文书来负责。

    田文书做一些文字和数据上的事情,现场和具体操作过程就不太明了,需要问主任。主任把相关的资料和进度告诉田文书,田好做记录,作为村务的一个成绩,好向外公布。

    柳树湾其实是一个大的地名,要到水源处,需要指路,司机并不清楚怎样走。

    司机显然经常从狼坪到山关,两地往返,而柳树湾刚好在两地之间的山上,从岔路过去,绕着山爬行一段路,再下坡,走到前面无车路可走,道路变窄了,就可以步行下去,到达目的地。

    尹懋第一次来水源,也是第一次和田文书接触。为了留下好印象,他也尽量装出一副正人君子是模样。德志因为和田文书有了一次,就怕再次和她单独在一起,今天尹懋来,刚好是个很好的保护。

    车按着德志的提示,停了下来,然后三人下车,司机坐在车内抽烟。尹懋、德志和田文书走到水源。

    那里的农户显然不认识,看到德志,他们认出来,说:“香港的人来了,搞水的!”

    德志笑着点点头。

    他又问:“书记怎么没来?”

    德志说:“有事,委派了田文书来。”

    他们赶紧沏茶、让座、拿瓜子、水果和糖,来招待他们。德志说:“不用,不用了,马上就走,马上就走。”

    田文书笑眯眯地对德志说:“吃点瓜子,营养丰富。可以补充各种身体的需要。”

    主人家也说:“是啊!吃点吧。山里没有什么好东西,这点瓜子,略表心意。”

    尹懋二话不说,拿起就吃,然后发觉有什么不对,赶紧说:“哦,谢谢!你们很热情。向你们学习。”

    德志说:“我们今天来,是要看看水源池做好了没,看看做得怎么样。”

    主人家说:“做好了。你们去看看吧,我觉得做得很好。非常卫生。”

    德志说:“那好吧,我们去看看。”

    其实,这些话是尹懋想说的,并不是德志想说的,不看到水源池,怎么能甘心?

    主人家就带着他们来到三处水源池那里,果然,有两口水池约一个立方米,另外两口稍大一些,最下边一口已经超过12个立方米,这样的四口水源池,已经能够完全满足下边几十户人家和餐馆的需要了。

    水源池都加了盖子,可以阻挡落叶或者杂物落入其中。尹懋拿出相机,给水源池拍照,这个项目,可以乐观地估计,在木村获得成功,比起虎坡村,这个村已经将该项目运作得有条有理了。看来,若想弄好一个项目,关键是村里的领导,领导团结和谐,就好办事;领导矛盾深厚,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怕吃一点点亏,就容易搞内讧,搞窝里斗,别说项目了,什么事都搞不好。

    三人完成任务,辞别主人,主人很想邀请他们仨在家吃饭,田文书说:“已经安排好了,谢谢你!”

    三人上了车,田文书拿眼不停地瞟着德志,德志浑身发毛,避开不看。尹懋问道:“田文书今年多大岁数?”

    田文书问:“尹先生您看呢?”

    尹懋说:“大概三十不到吧?”

    田文书说:“不到。”

    尹懋发觉田文书不爱搭理他,就不再问。车继续朝山下开去,直到餐馆门口。

    三人下了车,直奔饭厅,原来是一间小屋,里面有火炉,只是没有火。桌上摆了一个酒精火锅盆,服务员进来点着了火,然后架上火锅,原来是土鸡火锅。加上其他配菜,比如鸡蛋、炕洋芋、折耳根、荷渣、小葱皮蛋拌豆腐、玉米粉炒肉等等,主食就是金包银米饭和净米饭。

    所谓金包银米饭,就是玉米粉和米在一起蒸好的饭,算是粗粮吧,但是尹懋不爱吃,他是南方人,专爱吃白米饭。

    田文书问:“喝点酒吗?”

    德志摇摇头说:“不。”

    田文书说:“喝点啤酒怎么样?”

    尹懋说:“不好,我们有规定,不能喝酒。”

    田文书说:“规定是死的,这里的风俗人情就是,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敬意。不喝酒,怎么能行?”

    德志心想,喝了酒就会说胡话,万一被尹懋知道,告诉了领导,那么,恐怕将来就不好受了。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解释。

    于是,德志说:“不喝酒,不喝酒,中午喝了下午做不成事。”

    田文书问:“还要做什么事?不都做完了吗?”

    德志说:“还要写报告。”

    田文书说:“回去写不好吗?”

    德志不说话,尹懋好像插不进来话。

    田文书说:“今天不回去,到我家住好吗?”

    德志想起上次在田文书家的事,心有余悸,他说:“算了,算了,以后再说吧。今天下午想回去。”

    田文书说:“好吧,现在先吃饭,等一会儿再说吧。”

    因为德志坚持不喝酒,尹懋也不好意思要。

    德志想,这个村是后来加的村,在这里,情况不熟,上次因为和田文书有了那事,心中本来就忐忑,就不想再出什么问题,比如喝酒,就免了,否则,罪加一等,可不是好玩的。尹懋可不是好东西,他一定会举报德志。

    还是忍一忍吧,也许这次的忍耐,会给自己将来减少不少的麻烦。

    三人吃喝已毕,田文书在总台签了字,田文书邀请他们去办公室坐一坐,尹懋和德志看看天色还早,就答应了。

    三人到了办公室,德志说:“有没有报纸看?”

    田文书说:“有,到我办公室来拿吧。”

    德志说:“好的。”

    田文书带了德志进了她的办公室,然后关上门,德志一看,忙问:“你想干什么?”

    田文书说:“不要那么凶嘛!你不是想看报纸吗?我不是比报纸更好看吗?”

    田文书一边说,一边脱衣服,这可把德志吓坏了,他说:“赶紧穿上,要不,我喊了。今天确实不行,等下次好吗?”

    田文书说:“人家想死你了,想现在就要。”

    田文书说着,就抱住了德志。

    德志推开了她,他说:“我们都结了婚的,要对婚姻忠实。况且,我的同事在隔壁,他不傻,是个‘奸臣’,很容易向领导报告,你不想害我就住手吧,我们可以作为朋友,好吗?”

    田文书说:“好,那就算了。不过,我可以保留我对你的思念,无论你到哪里,我都会记得你。”

    德志说:“谢谢你!我很感谢你对我的欣赏,但我们还是保留着一段距离才好,人家说,距离产生美,对吗?”

    田文书说:“对。那就这样吧。”

    两人呆呆地坐着,各自想着心事,不知道将来会是个什么样子,德志也陷入了一种对未来的遐想。

    将来的路,不知道怎么样,不过,在漫漫人生路上,还会面对许多的试探引诱,如何胜过试探诱惑,的确是个毕生学习的功课,需要加强内心的锻炼,使内心更加强大,让自己能够在各样的事上得胜,将来要进那美好的乐园,不至于羞愧,不至于后悔。

    这样想着,德志不由自主地笑了。德志的未来不可知,但是,追求稳当的生活,是他的目标。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别人,就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一辈子都在为别人而活,而很少有自己的天地。牺牲越多,得到越少,而感恩的人哪里去了?这个问题谁知道呢?天呐!德志陷入了沉思,不过,这种时候非常少,他的时间,留给沉思的简直太少了。说到底,还是不懂哲理,也不知道天到底怎么啦。这个世界非常奇怪,你越想作恶,就越能成功;越想行善,却行不出来,反而被当成了恶人,人生真是苦啊。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lt;/a&;gt;
第213章 喜讯传来
    ps: ; ;《陷世》新章节“喜讯传来”发布了,欢迎亲们前来阅读并打赏。

    德志想了很多,但都不得其果,最后离开木龙村。至于什么时候回来,还不知道。

    轮到德志休假,回到家中,有时候去找以前律师事务所的同事玩,但心里有点遗憾,不知道怎样说自己所干的活儿。

    虽说在律师事务所上班,但他不是律师,甚至连法律本科毕业证还没拿到,所里的人,大多数都已经是律师了,甚至包括以前德志的女同学。

    这个女同学是德志读函大认得的,一头长发,在法院担任书记员,每次上课,她都去听,坐在德志的前面。当时,德志并不留意,只是觉得她的秀发很美,身材高挑,再没有往深处想。

    当时,德志想追求一个个子不高的女孩,住在司法局,她爸是军分区的军官,她妈是法院的法官,她也在政府部门工作,按说,这个条件真的不错,如果能追到手,咋说也能为家里节省一些费用。但是这事遭到德志爸爸的反对,说德志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哪里有这样的好事?

    德志当时不以为然,总觉得没有难成的事,特别是祷告之后,更要如此,他深信上帝听了他的祷告,肯定会让他娶到那个个儿不高但有权势的女孩。

    可是,真的像德志爸担心的那样,那女孩的母亲反对,甚至都不想让德志到她家里去,德志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发誓再也不去,事实上他也做到了。再后来,听说那女孩嫁了一个大她十几岁的政府干部。

    德志在为她感到惋惜的同时。开始正儿八经地追求高个儿的女孩。高个儿听说德志在追求矮个的权势女,一气之下,去了东南沿海城市打工,德志也去,不过,不是东南,是正南,和港岛相隔一条街。

    高个儿女孩跟德志的爸爸通过电话,想去德志所在的地方。可惜,没能联系好,很遗憾。高个回来了,德志也回来了,二人又到了曾经约会的地方,就是江边,二人最终还是分手。高个儿继续深造,拿到法律本科文凭,然后到了京都。住地下室,啃干馍馍,喝白开水,后来终于通过了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到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刚好是德志所在的律所。

    世间的事真是太巧了。德志还没有法律本科文凭,曾经追求过的矮个女孩离开司法局。到了区政府上班,偶尔遇到。嗟叹不已,看来有很多后悔的事,不能一一述说,

    德志这次回来,刚好想问高个女孩借书看,就提前和她联系,到了市中心的麦当劳门口见面,为了表示感谢,德志准备了一些明信片。这些明信片是基金会托人印制的,人像都是非洲贫困地区的儿童,上面写了基金会的电话、地址和网址,看样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明信片,倒像是宣传单张了。

    定好了时间,德志先去等,高个儿女孩来了,仍然是亭亭玉立,头发仍然很长,听说她生了一个儿子,可是肚子没有起来,看上去仍像没有生育过孩子的人。

    她的老公很爱她,结婚后不久,她得了一场大病,到江城治疗。德志听说后,但无能为力,要钱,他没钱,在慈善机构上班,工资都不高;要时间,他也没时间,虽说在做慈善事业,听起来不错,实际上要花费很多时间要做事。人家说,莫做坏事,德志要加上一句,莫亲自做好事。

    通过别人做好事就行,别傻乎乎地自己去做,凡事都亲力亲为,看起来认真负责,实际上非常痛苦。

    要是每人都有做善事的恩赐,就不需要专业的慈善机构了,当然,这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廉洁,不起贪心才行。可德志很难保证,每个人都廉洁。

    德志要的书,高个女孩都拿来了,她说:“这是你要的书,都在这,还有两本,别人借走了,你说晚了,要是早一步,就不给她了。”

    德志连连道谢,他递给她一些卡片,说:“拿回去给你喜欢的人吧,我现在在慈善机构做事,事多、时间不够用,拿的钱却少。”

    高个儿笑着说:“你选择了这一行,就要走下去。等你考上了律师,我们再并肩战斗吧。”

    说完,她就扭头走了,德志站在市中心广场,看着麦当劳人进人出的,非常热闹,喇叭里在不断重复播放着麦当劳的广告,想尽一切办法来勾引人们,特别是孩子的食欲,缠着大人给他们买。其实,这些速食产品,在国外就是普通一小吃,到了中国,就变成了孩子们的奢侈品,不仅吃,还能玩,得到小玩具。这是不是一种商业贿赂呢?

    德志看到秀发美女离开他,心里不舒服,但看看现实,总觉得时光不可能会倒流,世界上也绝对没有后悔药可买。

    德志怅然若失。

    接着一阵铃声响起,德志一看是刘小姐打来的,说:“你才从木龙村回来吧?”

    “是啊!”

    “报告写了吗?”

    “写了。”

    “写了请发到我的邮箱。”

    “已经发了啊。你没收到吗?”

    “没有,你再重发一次吧。”刘小姐命令道。

    “好的。”

    “你发出电子邮件后,立马给我打电话。”

    “好的。”

    “不打电话,发短信也行。”

    “好的。”

    德志弄不清楚她到底想要干什么。最后刘小姐说:“去办个港澳通行证,准备到港岛开会。”

    “太好了,我这就去办。”

    “行,我们上班的时候就去。”刘小姐说。

    然后,德志就将书提回家,将书放下,再去行政大楼,去办证。

    过了几天,德志领取了通行证,然后去江城,在江城集中后,到了港岛。

    德志和其他三名弟兄被安排住在一间宿舍里,上下铺,硬板床,比较简陋,有卫生间和洗澡的地方。在港岛,听说只有有钱人才住在山上的房子里,不像内地刚好相反,越有钱的,越到闹市区的高楼房里居住;越没钱的,越到高山深坳里居住。

    住下当晚,吃过晚饭,就到了会议厅进行学习,介绍大家相互认识,各个地方的同事都很热情,但是,来自荆楚的同事却表示冷漠,至少表面上表现冷漠,不像是真正想做项目的人。内心的火热,早已冷却,变成了敷衍。

    这座会议室只有两层楼,看起来显得大气和潇洒,建这样的中心,恐怕要花很多钱,奇怪的是,有很多人都愿意捐赠,来建设这样的培训中心,让青少年走正路,不至于越走越偏,最后会祸国殃民。

    伙食还比较丰富,都是自己选择桌子,但是,在吃饭之前,已经在会议室里安排好了组别,分为三个桌子,每个桌子都有一到两个董事会的成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吃饭的时候畅所欲言。

    没想到,当晚临睡觉前,齐老师和刘小姐召集大家到齐老师的宿舍开会,让大家注意的言行举止,不要给荆楚省来的人脸上抹黑,她这么一说,大家心里还真有些不满,凭什么要订立攻守同盟?难道港岛办的人也分帮派吗?

    这里面的问题太多了,无法一一说清楚。

    大家都很累,开完会,大家各自回房。开始洗衣服,尹懋和余哥先用水,接着是安德烈,最后是德志。

    德志到最后洗澡洗衣服,港岛的天气就是热,到最后洗衣服,恐怕衣服就不会干。但是,没办法,这里到处寻找,都没有找到楼梯口,只要有楼梯口,就有风,有风,就有可能将衣服晾干,不至于闹饥荒,啥都没有。

    到了早晨,同样,齐老师开始吩咐德志,要尽量早点,让各个同事表现好点,给其他省份和港岛的人看看,看我们荆楚来的人是怎样的,不能赖床,要表现积极点。

    德志只是让大家早早起床,其他的他记不住,记住了也说不出来,干脆算了。

    会议继续开始进行,组织者要求各个地方的人,写出为什么参与扶贫事工,是怎样开始的,得到哪些人的支持?遇到哪些问题?

    这些事,都是德志亲力亲为,要是说出来,就像滔滔江水,永远也说不完,一发不可收拾。

    因为荆楚来的人较多,也比较稳定,很少有人辞职,不做的少,几乎没有;做的人,差不多都是留下来的。

    刘小姐和黄主任关系很铁,黄主任是基金会的元老,对机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主任来了不久之后,刘小姐加入,一直做到现在,可以说,要找对象必须找志同道合的,黄主任和刘小姐算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办公室出现争执的时候,虽然吵架厉害,但是,最后还是刘小姐赢,到了这种地步,很显然,还是有人不重视手中的选票。这是后话。

    这样,港岛办公室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弄明白了,不弄明白,恐怕很难顺服,以及将来来了新手将会怎么办?答案简单,也就是可以上诉,不行的话,就不会有问题。

    白天开大会,讲故事,晚上又要开小会,讨论还会不会再回来呢?实际上,还是要注意齐老师参加开小会的意义是什么。

    齐老师、关小姐、黄主任、齐老师等等,可能会有尊重不尊重刘小姐的说法,积极改正就可以了。

    。(未完待续。。)
第214章 山鸡风波
    ps: ; ;《陷世》新章节发布了,欢迎亲们前来阅读、点评并打赏。

    白天继续开会,开大会,晚上开小会,交流学习怎样应付其他省份的同事。然后,因着项目转型的事,大家讨论个没完没了。

    说到同事的廉洁问题,尹懋沉不住气,他说:“有些人利用管理项目的机会,在村里拿东西不给钱,这事怎样处理?”

    齐老师听了,一愣,马上故作镇定地问:“怎么回事?说谁呢?”

    德志心里觉得好笑,难道在说齐老师吗?

    齐老师不好意思,要知道,余哥为了巴结齐老师,曾送过鸡给齐老师,不仅如此,还送给齐老师的领导鸡,这余哥真厉害,两只鸡收买两颗心,从此,齐老师更加照顾余哥,在众人面前表扬余哥,余哥越发得意起来。

    后来,余哥和金莲在一起工作了。刚好在九峰县一个村子。那个村子是省民委主任的家乡村,做了几次水利项目,都没成功,做不下来,最后找到了基金会去做。基金会刚好做个冤大头,有钱没权,听话照做,当然愿意去。

    结果他们去了,金莲到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