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陷世-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说了,又有什么用。弄完这最后一个项目,我们肯定要搬到别处。”
余哥说:“对,不用对他们说。他们没把我们当人,我们干嘛要热恋对冷屁股呢?”
德志只好打消了念头,想想现在的人多么势利和现实,有钱赚就理,没有油水可捞,就干脆放弃,不用自找麻烦。万局长的逻辑就是,拿了政府的钱,就替政府卖命,有钱赚就成,拿了基金会的钱,可以为基金会办点事,吃吃饭,是比较适宜的。不能赚着面粉的钱,出着贩卖毒品的力,如果那样,岂不亏死?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amp;lt;/a&;amp;gt;
第141章 搬家前后
回到西坡的宿舍,三人开始埋头捡拾东西,在搬家方面,尹懋和余哥都比德志内行,经历过几次搬家后,人往往会变得精明和富有经验,对于分门别类地封装物资,尹懋和余哥轻车熟路,没过多久,他俩都装好了,德志还在慢慢地装。
尹懋说:“你跟圆脸联系一下,看有没有搬家公司。”德志说:“我们要请搬家公司吗?”
尹懋说:“不请搬家公司怎么能行?”
德志说:“东西不多,请了搬家公司的来了,不划算。”
尹懋说:“你这人真笨!又不是你私人出钱,诺,是它出钱。”
德志顺着尹懋所指的方向一看,是一家银行的自动柜员机,有些人花钱不大方,凭啥不大方,花自己的钱就不大方,花别人的钱就无所谓了。这柜员机,还是有人往里面存钱,才会凭人的指令,再吐出钱来。
德志弄明白了,原来,尹懋比德志早来三年,早已经明白公款在尹懋看来,哪怕是爱心人士的捐赠得来的,只要到了尹懋手里,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巧立名目来使用之。当然,这搬家的费用,明知道行李很少,不必要请搬家公司,但是,为了少出力气,不费力气,关键是懒惰,就可以用公款来搬家。
德志算是明白了尹懋的阴谋,不知道他利用手里的权力做了多少坑害公家的事,怪不得现在不让他染指经手账款了。原来领导早就有所防备。领导的领导能力确实很高,利用同事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相互举报,相互揭发,总之,能达到治理管理好一个机构的目的就成,至于人格健全和不被重用问题,都暂且留在一边,无关紧要。每个人好比机器的一个零件,缺少一个还能够运转一段时间,不缺,也就无所谓,不重要也重要。
领导想利用某人,就说某人很重要,不利用了,就冷淡对方,甚至重用另外一个人,来淡化、剥夺这个人的权力,让其慢慢自我折磨,直至自杀。这个自杀,已经超出了**的消灭,而是灵魂的消散,活着时候,精神的荡然无存,看起来,如同行尸走肉。
大家把钱捐进来,目的是集中大家的爱心款,用来做一些好事善事,让有需要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如果被关怀的人有感动,就会再捐款,把爱心钱用来帮助更困难更有需要的人们。如果没有感动,也就算了,没有人强求,不会去强迫人家去捐款。如果是真的有人这么做,就一定出自那恶者。
德志随大流,在这个问题上,不想做过多的纠结,如果尹懋和余哥愿意请搬家公司,那就请吧。人家请来了工人,自己又不用出钱,不用出力,有什么不可。在浪费方面,大家都主张的话,自己就孤掌难鸣。这个问题,只能采取顺服。
搬家公司联系好了,不一会儿车就到了楼下。德志本想明天搬家的,看到尹懋和余哥迫不及待的样子,对今天搬家反对也没用。好事做到底,就搬吧。
工人们把东西都搬上了车。
最近,作为新生事物的搬家公司在小城很是火爆,甚至以搬家家族公司的鄂西人联盟,也开进了小城移民新城的搬家队伍。鄂西团队很快就占领了小城搬家公司的半壁江山。鄂西团队在江城很是活跃,对江城的搬家业务,非常熟练,但是,江城人比sh人要对外地人友善些,即便这样,鄂西团队也没有归属感,觉得江城还不是自己的家乡。鄂西团队挺进了小城,感到就是在自己家,为自己家做事,哪里没有不舒服的?
鄂西团队在江城打拼,背着东西上楼梯,不在话下,吃苦耐劳,远近闻名。城里人怕苦怕脏怕累,在鄂西团队眼里,什么都不值得怕。年轻人,有的是力气,今天没劲儿了,晚上睡一觉,第二天又有了。鄂西团队在江城很受当地人的欢迎。到了小城,鄂西团队的工人就不必要操着鄂西味儿的普通话跟江城人交流了。有时候,说鄂西普通话,比肩挑背磨地扛重物更累。
搬家公司来了三个人(含司机),均是小伙子,他们做事速度很快。看起来有些鲁莽,可能是要赶下一单生意,天气晴好的时候,就特别忙。三峡水库移民,忙坏了搬家公司。能吃苦的除了鄂西团队,还有sc奉节的搬家团队。他们都知道,时间就是金钱,早完成一家,就多赚一份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东西搬上车,和房东结算了水电费,在城里住的时间不多,水电费也就用的不多,房东收了钱,打了收据。房东原来是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在职的时候不知道弄了多少空白的正规发票,当余哥找他要发票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开了发票。
德志跟信陵中学的贾老师联系,请他去开房间的门,贾老师说:“我正在上课,走不开,我岳父那里有钥匙,我给他打个电话,你去他那里,让他给你们开门吧。”
德志想起来,门口确实有一位老头,贾老师既然走不开,这家具行李都已经上车,不可能再搬回去,只好往前走了。
到了目的地,令人想不到的是,门口的老头不见了,尹懋埋怨德志不会办事,余哥说风凉话,正在手足无措的时候,门从里面开了,走出来一位老太太,她问:“是租房子的吗?”
德志说:“是的。”
老太太说:“刚才女婿打电话来了,找我老头,老头去跟邻居下棋去了,他又没有带手机,女婿就让我把门打开,你们好搬东西进去。”
德志说:“那谢谢了。不好意思,我们来得太快了。”
老太太没听到后面德志说的话,她只管下楼去开房门,然后,搬家公司的工人七手八脚地将东西搬了进去,至于怎样摆放他们就不管了,尹懋和余哥住德志的楼上,他们先管自己,把自己的东西摆放好了,搬家公司的工头问:“老板,已经搬完了,找谁结账呢?”
余哥朝尹懋那里努了努嘴,工头走到尹懋跟前,将刚才的问题又重复了一遍,尹懋说:“按道理说,找我结账时对的,但是,我不管钱,领导不信任我。”
余哥说:“不管就不管,不用说那么多,领导也有领导的苦衷。”
尹懋说:“你还不咋地,就充当起领导来了,竟然为领导说话!”
余哥说:“没有,没有,谁都当不了领导,惟有你才能胜任。”
工头不耐烦了,他嚷嚷道:“你们俩就别讲虚套了,有什么用?不如快点给我们结账,还有下一个顾客在等我们呢。”
听了这话,尹懋就对德志喊:“德志,德志,快点给搬家公司结账,人家要赶路了。”
德志听到尹懋的命令,心里很不舒服,尹懋算老几,竟然发号司令了!这不是明显地欺负德志的老实嘛?!
德志管钱,没权的人才喜欢瞎嚷嚷,胆小的小狗才喜欢狂吠不止,工头看出来,只有德志手里才有公款,余哥也有,他在监管魏家村,手里有可支配资金,对于在小城县城里的公共开支,他也可以垫付资金,以解燃眉之急,没想到余哥偏偏不出钱。
不出钱的原因可能就是无钱可出,或者他有钱,就是想看看德志如何摆脱眼前的窘境和尴尬,万一解决不好,可以成为别人的笑柄,或者辜负了领导的期望,这点小事都干不好,领导在第一时间就能明白德志的能力,尹懋和余哥的告状能力非常强大,这和他们在特殊时期中学到的战术,有很大的关系。
搬家公司的工头拿了钱,签了收据,驾车离开,在给钱的时候,尹懋和余哥都在场,请尹懋在收据上签字,尹懋说:“让余哥签吧。”
当德志把收据给余哥的时候,余哥说:“我的字写的不好,还是请尹懋签吧。”
德志说:“真搞不懂你们是什么意思!签个字还推来推去的,这搬家费又不是我贪污了。给出去多少钱,就认多少帐,有什么难的,要担什么风险?”
尹懋说:“我签,这余哥也是的。签个字还不肯,字写得不好,把手打一打,谁让你写不好呢?签字只是证明一下,又不是拿出去展览的书法作品。拿来吧,我签。”
德志把收据递给尹懋,尹懋用中性笔飞快地在收据上签了字,然后把收据交还给德志。德志没说什么话,把收据收好,转到房间里开始整理东西。
这座小屋很大,里面有两室一厅,一个卫生间,穿过一个天井,又是两室一厅,其中,这边的厨房、卫生间、一间主卧室都有窗户,面朝山下,看得到长江,以及江上即将竣工的大桥,还有白坡上楼房,远远地看得见有一座大的运动场,可能就是贾老师所在的信陵中学了。
正在忙碌的时候,德志的电话响了,接听,是贾老师,他说:“姚先生,你们搬家搬完了吗?”
德志说:“搬完了。我们给你房租,另外,还要准备一式两份的租房合同书,请过来签约拿钥匙交钱。”
贾老师说:“好的。但是,今天不行,我比较忙,有课,还有帮其他请假的老师代课,明天好吗?”
德志弄不清楚明天什么时候,马上追问道:“请告诉我是上午还是下午好吗?”
贾老师说:“上午吧,我下午又有课。”
德志说:“好吧。明天上午,我们在家等您。”
德志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尹懋和余哥,他们都没意见。
这两个家伙,一般来说,不是省油灯,小事都告诉他们,他们才不会怀疑什么,生来就有婆婆心,啰嗦嘴,生怕好了别人。德志很清楚,如果这事不告诉他们,他们肯定要背后说三道四,说起来是基督徒,其实,挂名的也不在少数,谁敢保证他们不是呢?
晚上,三人到外面吃饭,才安顿好,搬家又累,厨房还没弄好,还需要添置一些东西。晚餐无法在家开伙。
余哥不说什么,尹懋说:“今天情况特殊,搬家总不能不吃饭吧。我们吃饭的钱,也算在搬家费里,要不然,我们吃亏。”
余哥听了,还没说话,看着德志,德志心想,这个提议既然由尹懋提出,附议就可以了,不用担什么责任。
德志说:“尹大哥想得周到。”
德志懂得保护自己,在机构里一天,就是机构的人,还要跟这些人或兽打交道,不能天天惆怅,忧虑,总要想法面对和解决,干嘛把自己弄得那么凄惨呢?
余哥说:“好吧。我觉得不从搬家费里出饭钱,就从魏家村的项目里想办法吧。”
尹懋说:“那怎么行,魏家村的项目款一分钱都不能动用,专款专用,这样才对得起捐款人。我们搬家吃饭属于行政开支,已经做了预算的,不同于项目款。”
德志想,这个尹懋真的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人?难道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贞洁牌坊?先听听再说。
余哥说:“搬家费已经付了,打了收据,人家签名了的。如果列在搬家费里,那不好加,而且也没办法向香港那边交代,需要解释很长时间。一般来说,搬家公司做事,不吃客户的,如果吃了,在搬家费计算方面就要注意一下了,也就是要减少。”
尹懋问:“魏家村的预算里有没有吃饭一项?”
余哥说:“没有,但我可以想办法多报一户农户,不都有了吗?”
尹懋说:“那需要做得天衣无缝才行。你做了,我签字。领导不了解前线的情况,有时候需要变通一下,如果解释,需要很长时间,领导不见得明白,女人嘛,和男人是有差别的。”
德志明白了,尹懋为何不能插手经济事务。余哥毫无原则,但在领导面前,伪装得很好,不经过长期观察,极不容易发现。
晚餐就这样定下来。
德志不出钱。尹懋和余哥他们也不担心德志会举报,这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和德志在一起,很有安全感,不用担心遭到伤害。
晚餐过后,各自回宿舍休息。
贾老师的岳父回来了,正在看电视新闻,老爷子很操心国家大事,中央的政策走向,以及法治类的节目。电视声音很大,虽在五楼,声音通过天井传到室内,嗡嗡作响,加上德志稍微有点择床,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等睡着之后,才发现睡觉是如此美妙。早已忘掉身上的不快,进入了梦乡,一进去,就比较留恋,不愿意醒来看到现实。
早晨有人敲门,德志被急促的声音惊醒,好梦往往是这样,不会长久的。德志惺忪这双眼,起来开门,是贾老师,他说:“我准备去上课的,想起来昨天约好了的,特地来拜访。诺,这是一份合同书,你先看一看吧。”
德志说:“好的。我们一起有三人,需要都看一看。请稍候。”
贾老师说:“好的。”
德志迅速穿好衣服,将合同书拿到楼上,去找尹懋和余哥,将合同送给他们看。敲门后,余哥开了门,接过合同,德志向他交代了几句,说:“贾老师在我那等,你们看完后,下来谈一谈好吗?”
余哥说:“好的,我们马上下来。”
德志下楼,对贾老师说:“尹先生和余先生,他俩住楼上,正看合同,等一会儿下来,贾老师,你忙吗?”
贾老师说:“不忙,我是上午三节课,先要去学校备课。”
德志说:“不忙的话,您先坐着喝茶,我去一下卫生间。”
贾老师说:“你去忙吧。我等一等没关系。”
德志在洗手间进行早晨三部曲。上厕所、刷牙、洗脸刮脸,德志的胡须长势威猛,每天都需要刮脸,要不脸上立马露出不少胡须茬子,亲儿子儿子都嫌扎,儿子皮嫩,有情可原,连德志的妻子都嫌扎,看来是德志的问题了。
余哥和尹懋下来了,刚才,德志下楼进了自己的屋,没有随手把门关上,他知道他俩马上就会下楼来。
德志赶紧给他俩凳子坐,四人坐那商量。
贾老师说:“你们都看了合同书了吧?”
尹懋说:“是的。看了,还不错。”
贾老师说:“怎么样?有没有补充的?”
尹懋说:“很好,不需要补充。”
德志问:“贾老师想让我们怎样支付租金呢”
贾老师说:“按照小城的规矩,你看,合同书上也写的有,是现在支付未来一年的房租。”
尹懋说:“我们可能还要住半年,老项目已经接近尾声,新项目肯定不会在小城做。小城的资源很多。可以争取的外援的机会也多。我们只租半年的,您看可以吗?”
贾老师说:“竟然这么说,我也爽快,住半年完全可以,只是先要付清未来半年的房租。”
德志说:“没问题。请问是多少?”
贾老师说:“凑个整数,2000元算了。”
德志问:“有没有有线电视,多少钱一个月?”
贾老师说:“有,15元一个月。”
德志说:“好的,我有一台电视机,是前不久买的,但是看不到电视节目,买台电视机,竟然看不到图像,我想用你们的数据线,需要我出多少钱呢?”
贾老师说:“你出15元,我们再给电视台,他们收我们的一共是25元。”
尹懋说:“这个费用不在预算里,15元自己出。”
德志知道尹懋会这么说,就说:“我肯定自己出,你们没电视机,看不到外面的节目,心里肯定不舒服,我享受了,我就得付出。”
余哥说:“你开通了有线电视,我们也可以去看看了。”
尹懋说:“是啊。我喜欢看电视剧。”
德志说:“恐怕到时候请你们去看,你们也未必想看。”
德志问:“请你们二位,不管是谁,在租房合同书上签字。”
尹懋说:“我不签,谁的字写得好,就是谁签。”
余哥说:“大家都知道,我的字脚长脖子粗的,难看得很,写了之后,怕人笑话,我不是不想写,是写不出来,或写出来后反而影响机构的形象,说堂堂一个慈善机构,竟然连个会写字的人都没有,可惜哇!”
德志心想,这些人都是这么了?感觉到很奇怪,他们真的被特殊时期改变了吗?可恶的特殊时期,竟然毁掉了一代人。现在在一个机构里共事,如果常年这样下去,还真难受。
德志说:“既然两位大哥都这么谦让,我就不客气了。贾老师还要去上课,这合同我就签了吧。”
说着,德志拿出钢笔,在合同书上签了字,然后,拿出钱,递给贾老师,贾老师看着钱,想数一数,又怕人家笑话,正在犹豫之间,尹懋看出来,对他说:“贾老师,请把钱数点一点吧,免得弄错了。”
贾老师问:“数一数?好,我就数一数,不好意思。”
贾老师就在那里数钱,德志、尹懋和余哥三人眼睛望着别处,不忍看着贾老师的紧张,不就是20张红票子吗?
贾老师数完钱,对德志说:“够,够,够,那我去上课了,我联系电视台的,把有线电视接通,这是房间钥匙,只有这一套,我岳父母那里都没有,希望你们都妥善保管。”
德志说:“贾老师,我需要您写一张收据,我们好报账。”
贾老师说:“好的,我楼上好像有收据本,我去找一找。”
德志说:“不用麻烦了,我这里有,麻烦你签个收据好吗?”
贾老师说:“好的,没问题。”
德志拿出收据本,翻到空白的一页,贾老师在上面写了字,然后摁了手指印。等贾老师弄好后,德志将收据本递给尹懋,尹懋明知推不过去了,因为上次为签证明已经闹了一出,大家都不开心。为吸取教训,这次尹懋很爽快地在上面签上证明人。弄好这一切,贾老师从包里找出几串钥匙来。德志看到收据上的字,惟独贾老师的字体最美,老师毕竟是老师,常年练笔,效果就是不同。
贾老师把钥匙递给了德志他们三人,尹懋和余哥还要住在一起,他俩各有一套钥匙。四人都挺满意。贾老师上课去了,尹懋和余哥上楼,德志在家收拾东西。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lt;/a&;gt;
第142章 山城团聚
对德志来说,能吃上肉已经算是奢侈,打工的生活,比不得老板,老板有权势,在大城市坐办公室,天天吃香的喝辣的,还有不少人为达目的,向其送礼讨好,名利双收,牧师也难避免这个世俗的规律,再清高、再廉洁的人一旦尝到一丁点权力的滋味,就难以割舍,恋恋不忘,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权扩权,这种膨胀的**就像被投入酵母的面团,在那个环境下,发得越来越大。
工资少得可怜,同工不同价,只是因为不是香港人,就比香港人的收入要少得多。只是因为是被领导者,就要付出打工者的辛苦,给老板脸上增光,老板好凭着工作业绩,获得更多的收入。
德志正在胡思乱想,手机响了,是老板打来的,问:“你妻子到了吗?”
德志说:“还没,下午到。”
刘小姐说:“好啊,接到你妻子后,陪她在归州城里玩两天,不着急下乡。”
德志说:“好的。谢谢领导关心。”
刘小姐这么安排,已经经过深思熟虑,这样的承诺,转瞬之间,她就可能遗忘,如果不提醒一下,就会忘记所有的誓言。
德志关了电话,躺在床上想心事,不知道将来的命运如何,走到如今还是不太满意,到底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到底谁会让自己过上心满意足的生活呢?
很明显,人人都不完美,但德志从小到大,从没承认这一点,他总认为自己很完美,没有犯过罪,自己不需要学《圣经》,就能明白很多道理,知道基本道理就行了,但是,这些远远不够。
又有电话打来,是尹懋,他问:“德志,弟妹来了吗?”
德志说:“还没。吃中午饭了吗?”
尹懋回答说:“没,我们在茶店镇农业服务中心,等人到齐了,到馆子里吃,是政府请客。”
德志说:“那很好,证明你有口福。”
尹懋说:“假如我是项目负责人,有权管钱,我喜欢谁就给谁,钱能收买魔鬼,使其为钱服务。”
这话里的意思很明了,就是:余哥多照顾一下农业服务中心,哪怕在中心买点水管或者水管配件,就很值得中心感恩,毕竟,余哥掌握魏村的项目款。凭着个人喜好,可以建立他自己关系网。
尹懋和余哥是一伙的,他去魏村,可以对余哥的作法睁只眼闭只眼,完全可以证明余哥比德志强,德志没有这张王牌,只有逆来顺受的份了。
德志中午简单弄了点饭吃,一个吃饭真没意思,不过,古今圣贤皆寂寞,一个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会有人干扰。从窗户向远方望去,看见长江大桥已经完工,只等开始通车的日子到来。估计就在这两天,看德志有没有福气从桥上走一回了。
楼下山坡上的南瓜已经成熟,可惜还没有人来摘,在橘子树下,有两袋垃圾,是余哥所扔。扔的时候,德志刚好在窗子附近,听得清清楚楚,头顶上的窗户打开的声音,余哥的咳嗽声,然后白色的垃圾袋从头顶上飞过去,稳稳当当地落在橘树根部。
不知道余哥在村里怎样去讲卫生科,本来自己都不讲卫生,损人利己,懒惰有加,还去教训别人,真有点滑天下之大稽啊!
要知道,每天垃圾车都要从门前经过,垃圾车的音乐声,能传到很远,听到音乐声,出门丢垃圾到车上,是轻松无比的活儿,可是,余哥就是要添堵,让大家都过得不开心。
德志每天打开窗户,都会看到那白色的垃圾袋,本来是很小的事情。但是,心里总不舒服。那些白色垃圾太扎眼了。苦于德志要到下边去捡,还隔着一层楼,跳下去的一定会导致危险发生。
对于余哥乱丢垃圾的作法,尹懋无话可说,尹懋和余哥,本是铁哥们儿,尹懋可以包容余哥的一切,甚至缺陷;如果余哥敢欺负他,他也不会客气。他也可以在领导面前据理力争,这个时候,胆小就是懦弱,和情操没有关系。
德志接到短信,是妻子发来的,说已经上了快船。
因她这次是第二次来,虽说不是轻车熟路,但也确实比第一次来要好得多。
上了快船,意味着还有一个小时就要到归州港,德志想给圆脸打电话或发短信,告诉这个消息,转念一想,不行啊!妻子带着孩子来看她老公,发现老公身边已经有了一个女人,那可不是好玩的事。即便德志又一千张嘴,也说不清。越描越黑。
干脆不对圆脸说算了,为了家庭团结稳定和谐,宁愿自己打车去接,反正刘小姐已经表态给报销车费,当然,也包括在归州境内的交通费了。
时间快到了,德志走下山,拦面包车,在门口,能坐上车的机会很小,要靠运气,再往山上去,就是比较偏僻的地方了,那里基本上是郊区了。平原城市,郊区是平面的,离城区中心越远的地方,就是越不发达的地方。在山区,郊区是立体的,越高的地方越不发达,这是两者的明显的区分。
在山脚,拦车很容易,经常有车从土坡到西坡,或者往相反的方向跑客运,白坡刚好位于中间地带,无论到哪里,都行,马路上行人很少,主要是车在跑。
车包括摩托车,在山区,摩托车也是比较贫穷家庭的必备交通工具,因它比乘坐中巴车或者面包车便宜。拥有摩托车的穷人是归州特色,推而广之,一般来说,在山区拥有摩托车不值得炫耀,作为一般的交通工具,一般家庭的必备生活用品,如电视机一样平常了。
走到码头是不可能的,德志已经申请了这笔交通费,打车去码头接人,也在预算之内。
有车慢慢停下来,德志上了车,经过一座大桥,一边的山坡很陡,工人师傅在坡上加固,横竖着混凝土的构件,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或者滑坡,掩埋了道路,阻碍了交通,就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滑坡治理每年都在申请,因着三峡工程,归州各方面都赚了一笔,而且每完没了,巧立名目,想方设法骗钱,伸手找政府要钱,找省里以及中央要钱,只要申请,大多都有希望得到,哪怕十分之一也是好的。总比等着天上掉馅饼好!
德志到了码头,水位升高了,不用爬那么多台阶就能上岸,岸上停着许多面包车,只要船一靠岸,有旅客下船,就有苦力,问旅客要不要搬运,那些拉客上车的,跟着苦力一起邀请他们上自己的车。
每逢船来到,就要热闹一会儿。
大船长鸣着汽笛,撕开平静的江面,朝着上水或下水的地方航行,汽笛声震动峡谷,回声在山谷里荡漾。推开的波浪,一层压一层,一浪赶着一浪地向岸边冲来,将江里停泊的船只推摇得左右动荡。
码头有摆烟摊的、卖瓜子和茶叶蛋的,他们不吆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斜拉桥已经竣工,就是不通车,等不及的行人,早已穿过警戒线,来去自由了。桥很壮观,桥面离江面有些距离,大船通过桥底,没任何问题。
德志看见一艘快船从下水上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