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陷世-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副乡长的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同,于是大家开怀畅饮,喝饮料,像喝酒那样,敬来敬去的,非常热闹。

    喝好吃好,边吃边聊工作,德志见尹懋很想说话,就没有打断,让他尽情地发挥,德志本身可以有时间吃点东西,这样做的好处是,吃了东西,没有因言获罪,也不会得到白眼和批评。

    吃了饭,副乡长说:“我下午还要开个会,需要乡政府派人支持的话,我下午安排。”

    “行,那你去忙,下午,我来招待基金会的同志,另外,需要乡政府派一名项目干部来分管这件事,为白鹳村老百姓服好务,为人民谋福利。”蒋门神说。(未完待续。。)
第236章 特供午餐
    ps: ; ;《陷世》新章节上传了,欢迎亲们前来收藏、订阅、打赏。

    乡长交代完毕,又说了一些官话、套话,德志没有记住,他就离开了他们,去忙他自己的事了,据说是开会,但是开什么会,不知道,这是秘密,作为民间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好说,也不用猜,无非是为一件小事,争论不休罢了,最后还是要根据“一把手”的意见来处理。

    蒋门神建议回到旅馆,他说:“到村里去,有点远,还有,村委会啥都没有,这里好歹还有一些茶水供应,比较舒服。”

    客随主便,到了这座山,就要唱这座山的山歌,免得不能入乡随俗,坏了规矩,特别是苗族这些少数民族,更要小心,不要随便做主。

    大家上了楼,主人很快就倒了茶水给大家,刚吃罢饭,喝点绿茶也是好的。

    这里是绿茶基地,在来的路上,德志看到有不少的茶园,整整齐齐的,随着山势而变化,看起来比较舒缓,有点像美术里面的女人体,只不过是绿色的美人体罢了。

    还有,就是一些修建得漂亮的茶厂,一处接着一处的,房檐下面堆码着一堆堆整齐的木柴。

    开春之后,可能这些木柴就要起到大作用了,不是用来长木耳,而是用来烤茶叶,茶的工艺有很多年了,是一门传统的工艺,这里的人大多数都会烤,女的负责采茶。男的负责制茶,每年的茶叶收入是农民的一半,另外一半,靠打工收入。

    至于种植养殖,没有什么收入,只是一般,种的东西比如包谷红薯大部分喂猪,少部分自己吃;养的东西是猪和羊,也是自己过年杀了,做成腊肉。或者将羊宰杀了。卖掉,后者腌制了,熏干,自己留着吃。或者给儿女吃。他们打工。带走,在工作的地方吃。都可以。制茶倒是比较来钱,遇到采茶的季节。他们也可以回来帮忙。

    采茶是一种技术活,需要投入时间,而且不能用机器来操作,必须要用手,每年的春季,是采茶特别忙的时候,正在此时,有人说这是一个文化,采茶是一个非场重要的活动,也是茶农的收入的一部分。

    听了他的介绍,德志心里明白过来,这个村支书可能没有人手,对村里的发展更是关心,特别是对水的需要,喊了很多年,处处都有这样的问题,可惜,没有人来帮他们,遇到德志这些人,他们就像见到了救星。

    大家在尹懋的房间坐定,一边喝茶,一边等人,负责项目的干部还没来,听说那名干部在驻村,在村里蹲点,要发展白鹳村,没他不行。

    乡干部比村干部高一级,姗姗来迟也不为过,这就是级别的特殊之处。

    大家谈着闲话,蒋门神是行伍出身,当兵后复员到村里,后来因他在部队入党,表现好,是“五好战士”。后来参加自卫还击战,打越南,回到村里,被选为村文书,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成了村支书。他为人耿直,保留了部队的一些作风,对上级的任务,坚决贯彻执行,绝不含糊。

    上级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也要按照错误的方法来执行,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老百姓有点怕他,但又离不开他,离开他,就没有合适的人选,来带领大家往前走。和他在一起,他又要板着脸像训诫新战士那样训诫他们。村民又怕他,又恨他,又爱他,结果,当这个村支书就像吃了夹生饭,非常难受,可不吃又没有别的东西可吃。

    他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符合计划生育,没有罚款,但是,他的媳妇身体不好,没有罚款,却将钱送给了医院,虽然送过去有点不甘心,但没办法,因着他老婆的病,拖垮了他,攒点钱,都奉献给了医院。

    一双儿女度过了艰难岁月,都到外面打工,儿子大学毕业,分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单位,算是有了点积蓄,可以贴补家用,另外,可以为他们分担一些医药费。

    他妻子得的是普通的妇科病,可这普通病,常年不好,也需要给医院捐赠。哪怕这个捐赠,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这个难题一直纠缠他,多年过去,他还是没能解决,他爱她,甘愿为他守护,花再多钱也愿意,但是他没有多少钱,工资就是一万多一点,这是全年的工资,另外,电话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村里那么多人,有时候通知开会啥的,都需要用到电话。

    但是,电话费的报销却成了问题,衙门多了,报销一张票要跑好几趟。

    别人家都盖起了新楼房,他的房子还是老房子,和邻居相比,他要落后十几年,不是他老婆的病的缠累,他早就竖起来了楼房,而且比其他楼房都要高,都要漂亮。

    听了他的介绍,三人唏嘘不已,不知道怎样安慰他,想不到,走了那么多村子,他还是一个穷支书。这是很少见的。

    正说着,乡政府派来的干部进来了,他自报家门:“我是驻村的乡干部,负责联络工作的。我姓卜名向新,在乡城镇建设办公室工作,欢迎大家来我乡,支持白鹳村的发展。”

    他说着话,伸出了右手,一看这情景,大家纷纷站立起来,和他握手,他向接见外国使节一样,如同中国的主席一般,象征性地和大家握手,那高雅的姿态,显得他非常尊贵,不屑和像农民一样的尹懋和余哥握手。

    德志明显地感觉到他的不屑一顾,感到事情有些不妙。余哥的脸是黑,可这黑不是晒黑的,是天生就是这样的;尹懋的脸色不白,又不爱笑,老板着一张脸。这样的一个家伙,一眼看上去,就是农村小卖部的小老板的样子,根本不像是国际机构来的人。

    他有些失望,可是看看德志,他还不敢妄下结论,项目不一定不能成。

    他和大家聊了一会儿家常,然后转入正题,问:“请问,贵机构这次在白鹳村要投资多少钱呢?”

    “二十四万。”余哥说。

    “多少?”卜向新又追问了一句。

    “二十四万元。”

    “美元吗?”

    “人民币。”

    卜向新听了。顿时觉得两腿发软。他坐在了床上,从兜里掏出香烟,抽出一支,递给蒋门神。蒋支书接过了香烟。说:“来。抽一支。”

    蒋门神说:“谢谢您,卜主任!”

    “不用谢,这些同志都不吸烟?”卜向新问。

    德志摆摆手。说:“我们都不吸烟。”

    “不吸烟好,不吸烟好,省钱,省钱啊。”

    “哪里,我们不吸烟,也没省下多少钱,还是吸烟好,可以广交朋友。”尹懋说。

    尹懋接过话头,说了吸烟的好处,这个家伙有可能还会再吸烟的,只不过时候没到,时候到了,他绝对要复吸。

    小老板不吸烟,那是笑话,只有吸烟,他的烟才好卖,因吸烟本来是对烟草事业的支持,哪怕烟草所含的税非常多,也愿意缴纳。

    吸烟人数,德志估计,中国绝对占第一名,烟草专卖局,在中国绝对是首富,接着是医院。在医院治病,最多的病人,就是因为吸烟引起的各种疾病的人。

    作为机构的工作人员,工资太少,德志不敢吸烟,吸烟生了病,恐怕就没钱治了。

    再说,吸烟就得买烟,买烟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买了烟,完了税,等于双重缴税,德志没有多少钱缴税,干脆省了这一头,省了烟钱,另外,省了看病的钱,为什么要吸烟呢?为了社交的需要吗?有多少人从烟民朋友那里得到了帮助呢?

    看到他们吸烟,吞云吐雾的,德志为蒋门神担心,这个家伙,家里还有老婆,他吸烟肯定心肺功能都有影响,自己病了,怎样照顾病人?说不定他还先死,他老婆还在病着,或者死了,谁知道呢?

    山里的人大概都这样,对于生命看得很淡,因为命在一瞬间就变没了,今天还在,明天就不在;今天还活蹦乱跳的,明天就缺胳膊少腿的,谁都无法预料,因为山区生存的条件比较差,交通又不便,摔跤和车祸频发,常常出事。

    卜向新说:“你们这点钱,肯定不够,最多只能解决一个组的饮水问题。”

    “不见得吧,我们在鄂西做的项目,都是这样,还用不完。”余哥说。

    “那是鄂西,这是九峰,不一样,时间和地点不一样,经验也不一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你们要根据情势的变化而变化。”卜向新说。

    “我很清楚,这二十四万绝对能解决全村的饮水困难,不信我们就走着瞧。”余哥和卜向新对上了眼,谁都不服谁。

    德志心想,如果中午请了他吃饭,可能就不是这个结果。要知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他啥都没得到,没准带着抱怨在做事,带着怨气在说话。

    卜向新说:“你们基金会要想在白鹳村实施好这个项目,如果不增加钱,恐怕不行。如果增加了钱,可能会勉强完成。”

    “那要增加多少呢?”尹懋问。

    “需要再增加两倍,也就是总共需要七十二万才能勉强完成。”卜向新说。

    他一说完,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没想到啊没想到,这个卜向新竟然狮子大张口,要求追加两倍,估计乡政府正在想办法弄钱,遇到基金会这样的傻帽往枪口上撞,此时不开枪,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尹懋聪明,懂得拐弯,他说:“这样吧,我们需要到村里走一走,看一看,到底需要多少资金,我们可以再商量,尽量让这个项目顺利进行,中间肯定有困难,但我们一起努力,想办法克服困难,最终完成项目,达成目标。您看如何?”(未完待续。。)
第237章 寻找住房
    ps: ; ;《陷世》第237章《寻找住房》发布了,欢迎亲们来收藏、打赏、订阅。

    尹懋出面,说了活话,让人都要下台阶,卜向新说:“好吧,先了解村里的情况再说。”

    大家都决定在房间里空谈,不如到村里走走看看,也许能发现村里的真实情况,这样,就不会因为在家猜测而产生苦恼和辩论了。

    大家准备起身走路,蒋门神仍然谦虚,让大家先走,他在后压阵,显得在意在场所有的人,卜向新却说:“你们去吧,我还要赶一个会,总之,记住一个宗旨,钱多好办事,钱少办不好事,没钱寸步难行,办不了事。完了,你们去吧。”

    卜向新不去,但他不会呆在房间里等着太阳落山吧,他们让他先走,卜向新见大家都还在乎他,就在脸上挤出一点笑容说:“别客气,别客气,谁先走都一样,都一样。”

    按照官场上规矩,这个是不一样的,在这里,卜向新是比较大的官,德志他们三个是普通老百姓,只不过在国际大机构里工作,有着特殊的身份,他们却不知道。

    既然人家不愿去,就是八抬大轿也没用,他借口开会,是骗三岁小孩子,因为副乡长说了,专门派人来接待,就没有预留他的位置,开会?开什么会?约会还差不多!

    大家都心知肚明,不好多说什么,让他去了。四个人和他假意客气一番,他装作去乡政府的样子。走了,实际上乡政府的院子进进出出,随便,又没有保安站岗,进出都要求登记。

    剩下的三个人德志、余哥和尹懋,紧紧跟着蒋门神,由他带领,前往白鹳村。

    德志还在纳闷,既然下乡到村里,为什么步行?为什么不坐车呢?难道说白鹳村就在乡镇上吗?

    果然应了德志的猜测。蒋门神说:“我们村就在乡镇的西边。将乡镇半包围了,这里做好了项目,是乡镇的一块招牌,可以利用这个项目招商引资。看到了成效。人家外地商家才有信心。”

    “哦。那太好了,看来这个项目政府是很重视的了。”德志问。

    “是啊,他们又不出一分钱。将来做好了,有了成绩,他们也有功劳,可以伸手向上面要项目,说话底气都还足一些。”蒋门神说。

    他说完这话,撇了撇嘴,德志感觉到他有难言之隐,但不好多问。无论哪里的村支书,都有过被骗的经历,不是来自民间的诈骗分子的欺骗,而是来自官方的看起来冠冕堂皇的人对他们进行的欺骗,想得开的,也就算了,大家都说得过去,人家都能过,你也能过,大气候、大环境已经决定了的事,小气候、小环境也就无所谓改变了。即便改变,也收效甚微。

    蒋门神粗中有细,知道大家走山路辛苦,就先到村委会,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走,慢慢地走到了一所小学校。

    蒋门神说:“这是以前的村小学,因为生源少,学生都到镇上的小学上学去了,刚好村委会没有办公楼,就暂时借用一下,你们要是来村里租房,就住在办公室吧,不要钱。”

    余哥说:“那不太好吧。”

    “什么不太好?我知道你们有规定,但是规定是人定的,不是不变的,我也知道你们走到哪里,都要租房,水电费都会给,可你看看,我们没有电表。要想给电费,怎样给?安装一个电表需要买电表,还要请人安装,材料费和人工费都得出是吧?村里现在没有活钱,连招待费都没着落,还要靠乡里支持才行。”蒋门神说。

    “那算了,谢谢你为基金会省钱,省下来的钱,可以用在项目上,多为村里解决困难。”尹懋说,他的话好像有道理,其实都是冠冕堂皇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从这时候起,德志就明显感到他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德志也感觉到有些危机,正如强弩之末,看到萧条的学校和村落,他感到有些心灰意冷。做项目首先考虑的不是村民的实际需要,而是先要考虑领导的感受,照顾领导的家乡村,为领导服务,让领导的家乡的父老乡亲满意,然后凭着项目,机构的领导得到省级领导的赞赏,为机构的领导的未来铺平道路,让机构领导将来有个好去处做好准备,至于前线的工作人员,就靠边站了,项目结束,可以卷铺盖走人了,当然,也会发一些可怜巴巴的补偿金。

    余哥没有危机,死心塌地地为了机构,因为领导器重他,私底下给他一些好处。他是一个很容易收买的人,小恩小惠,就能打动他的心,他就能为你竭尽全力地工作。

    学校是两层小楼,据说是希望工程援建的,学校前面是个操场,有一个纪念碑,操场下边是河流,河水哗哗地流,从桥底下流淌过去,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脚,流向花儿街,然后去到远方,最后流入长江。

    这个纪念碑上面写着“李某某烈士永垂不朽”,旁边栽了两棵本地梧桐树,保护着这位烈士。

    蒋门神说:“这里长眠的是一位县长。当年解放九峰时,这位李县长带领两名士兵去开会。当时敌人已经肃清,残敌逃向大西南,九峰的山山水水应该没问题了。谁知道有一小股敌人,没有离开九峰,而是在山中和共军周旋。”

    “后来怎么样?”

    “后来,这一小股敌人就寻机刺杀县长,暗中跟踪,摸清了县长的活动规律,就在他必经的小路上设下了埋伏,等到他来的时候,扳动了步枪扳机,暗杀了李县长,经过抢救,还是不治,后来共军开始彻底搜查残敌。但是,奇怪的是,残敌没有找到,共军不甘心,继续寻找,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找到。有的说,残敌在射杀李县长后,考虑到共军肯定要复仇,就撤离了九峰县。几经辗转。到了大西南,后来听说去了缅甸,不知道是真是假。”蒋门神说。

    德志听了他的介绍,觉得和李县长在一起。心里还是发毛。还好。这里有河流。咋说可以冲淡一些恐惧。

    尹懋和余哥倒无所谓,这里的李县长有着坚定的信仰,为了信仰。死在这里;那么,尹懋、余哥和德志也为了实践信仰,来到这里,为老百姓做慈善,解决饮水困难,不知道李县长在地下作何感想?都是为了老百姓,死者已经死了,活着的,还要好好地活。

    人活着,不是为自己而活,自己容易活,还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还要懂得和别人分享,这样的人生才有意思。太自私的人,往往没有爱心,没有爱心,这个人活着,也是一种煎熬。如果停止做好事,良心就会不安,这样的人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益,是值得肯定的。

    李县长遭到暗杀,他来九峰,是来解放九峰老百姓的,按说,解放了很长时间,九峰人民早就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了,完全没有必要让德志他们来做好事了才对,但是,真相是,老百姓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生活,连吃水,都是那么艰难!李县长在地下若有知,应该谴责他的继任者,要加紧实现老百姓的幸福梦想,不让德志他们瞎操心,到了这个穷乡僻壤,还要从头再来,解决村民的吃水困难。

    这个难题还存在,这么多年以来,怎样才能达到幸福指标呢?

    蒋门神介绍了李县长,如果他有灵,想必都听到了。蒋门神粗中有细,说:“你们三个,每人一个房间,够用,楼上楼下,随便挑选,可是,我告诉你们,一楼的大房间,是医务室,有可能会利用起来,现在没有乡村医生,所以,房间先空着,谁要是住,等医生来了,就要搬。”

    “知道了。为什么没有乡村医生?”德志问。

    “现在卫校毕业的都不想呆在村里,宁愿去工厂打工。当乡村医生,很辛苦,没有钱赚,养家都困难。政府承诺的,不能兑现,乡村医生要靠自己的医术谋生,又要完成政府交给的任务,每年都定了一些特困户的免费医疗的指标,但是,只是给了一些病人,却没有给相应的买药的钱,没有配置一些必要的医疗器械,真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好办哪。”蒋门神说。

    听了这话,德志有些感动,很想为村民,特别是那些没钱看病的村民提供医疗服务,但是,他也要养家糊口,需要钱,来尽到做父亲、丈夫和儿子的责任和义务。

    德志想做的事情有很多,现在做的就是一种,但是,看不惯机构领导的伪善,也十分鄙视领导的自私,他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村里的需要有很大,但是,真正有奉献心志的没几个。另外,爱心奉献款,真正全部足额到村的,没几个,从政府还是非政府机构这几年的操作来看,受苦的还是村民,中间假借好听的名义骗钱的,倒有不少,包括政府机构,也包括非政府机构。

    无论什么机构,都需要一个好的制度,无论是家族式的机构,还是非家族式的机构,都需要制度。好的制度能让坏人不敢做坏事,坏的制度能让好人不敢做好事,没有制度,就会乱了套,凡事都没有了次序。没有制度,好人不再好,坏人会更坏。

    蒋门神说:“楼上有办公室,里面有彩电,想看电视,就可以上楼看,有卫星接收器,能看五十多个节目。”

    余哥和尹懋对这个很感兴趣,说:“太好了,这些节目看不过来。”

    德志清楚,抗日题材的电视节目有很多,越到建军节,节目越多。网上有人评论,为什么选择在八月一号,为什么不选择在八月十五号?这个问题让人深思。(未完待续。。)
第238章 近水楼台
    ps: ; ;《陷世》第238章《近水楼台》发布了,欢迎亲们前来收藏、订阅、打赏和评论。谢谢支持!

    对于这个地方,德志感到不妥,但是,又实在看不到平坦的地方,这里就算山村里的大世界了,除了这个地方,想在别的地方找到一个较为平坦的地方,恐怕非常困难。

    村里最好的地方,可能就是村委会的所在地了,再就是学校,学校现在楼房还在,操场还在,孩子们不在,他们都去了镇上上学,那里比这里还要高级一些,因为那里毕竟是乡镇,是上一级政府的所在地。

    蒋门神显然对村委会的未来抱有希望,但同时,又对未来的接班人有点疑惑。他将来怎样取舍,还不清楚,可现在已经表明,他的压力很大,这是他给德志的第一印象。

    原来计划要上山走访的,现在看看两边壁立的山体,大家都有些为难,要说困难,这里还真不假,仅是出门,就要学会和地球引力抗争,否则,在这个地方生存,要想轻松,必须要横着走路,也就是说,在和房屋同一水平的地方活动还行,如果想要离开房屋的水平位置,要么是爬上,要么是爬下,总之,住在山区,不爬山是不可想象的事。这种运动,与生俱来,必须要做,这就造就出了山里人不屈的性格,和顽强的斗志,以及朴素的道理,要想成功达到目标,必须要克服很多阻力。也知道,幸福不是白白得来的,需要付出心血和代价,否则,成功只能靠做梦了。

    有人发财靠劳动,有人发财靠做梦。这两种人,前一种还有希望,后一种人只要在梦中,还无所谓,一旦到了梦醒时分。绝对就是绝望。

    大家跟着蒋门神上了楼。然后在蒋门神的介绍下,看了看楼上的房间。通往村委会办公室的房子的走廊上,紧挨着楼梯口,安装了栅子门。是不锈钢制作的。“铁将军”把门。蒋门神的绰号没有喊错,有了“铁将军”,又有了蒋门神。这村委会就安全了。

    大会议室在一楼,那里有不少的桌椅板凳,看样子不是小学生们用的。那里的东西都是大人用的。

    看到这些,德志问:“你们村里的留守儿童多吗?”

    “就是多。现在的年轻人都愿意外出打工,在外面比较自由,单纯,孩子们就交给了爷爷奶奶看管。”蒋门神说。

    “那有多少?”

    “没有统计过,我们村有一百多吧。”蒋门神说。

    “一百多?”余哥问。

    “是的,一百多,村里在外打工的有七百多人,大概二三百户,大部分都不想回家创业。”蒋门神说。

    “你想怎么样?”余哥问道。

    “什么怎么样?”蒋门神不知道怎样回答,见余哥的突然这样发问,他一头雾水,他有这种感觉,德志和尹懋也有。

    因余哥说话成问题,普通话又不标准,让他的发音听起来格外难懂。他的家,在两省交界的地方,尹懋的家,也是,不过,稍微好一点的是,尹懋的普通话说得好一些。

    沿着走廊走过去,是村支书办公室,没有主任办公室,这一点德志很清楚,村里只有一把手的座位,其余的,就是跑腿的,办公室都在自己家里。再就是计生办,这个地方是计生干部呆的地方,一般是村里的计生专干,由村妇女主任担任。和其他地方一样,村里的计生专干、妇女主任,就是蒋门神的妻子担任。他的妻子常年有病,好多任务她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完成,只有通过他来完成了。

    他比较魁梧,看起来就像是有高血压或者高血脂心脏病的人,稍微动一动,就会出虚汗,这样的身体担任村支书的确是一种考验,另外,他还代替他的夫人做一些妇女工作,比较辛苦,没办法,收入太低,一点工资完全支付了药费,家里没什么积蓄,房子还是破破旧旧的,没有加盖第二层,家里也没装修,还是毛坯房,这样的家庭,在整个白鹳村算是困难户了。

    作为村支书,要带领大家奔小康,带领大家走致富路,可是,看看他的家,仿佛还在旧社会,也就没了信心。乡政府也不是慈善机构,对于他妻子的病,也无能为力,只好听之任之,等到以后再说,他的想法就是,对于这样的压力,他就只好咬牙坚持,等到了不能坚持的时候,他再进行调整,即便他不调整,为了全村的发展,上级政府就会做出人事方面的安排。

    他不好诉苦,因他还不了解德志他们的底细,知道底细的话,可能说话就可以放开了说,不知道尹懋他葫芦里卖的啥药,就不好多说。万一弄错了,就会提前完蛋。这点警惕心,作为在社会上多年摸爬滚打的人来说,还有具备的。

    走到走廊的尽头,有一间房,余哥说:“你们谁都别争了,这房间是我的,我订好了啊。”

    这间房没有什么特别的,惟一的好处就是在最边上,靠近公路,也靠近山体,晚上不想上厕所,可以站在阳台上解决小问题。因为厕所还在学校教学楼的后面,那里有老式的厕所,男厕所有六七个坑位,对于村办小学校的小学生来说,还是够用的。

    余哥上厕所,要走完半栋楼的走廊,然后下楼,再走完半栋楼的另一边的走廊,然后绕过教学楼,穿过一片菜地,才能到达公共厕所,比较困难,要是尿频尿急,就更需要离厕所近一些才好。

    冬天,特别是夜里,可想而知,外面有多冷,等走动了厕所,尿也差不多冻回去了,哪里还尿得出来。在楼上解决,直接飞流直下三千尺,还是比较方便的,这样的方便才是真正的方便。

    奇怪得很,楼上左边也有空的房间,余哥不要,原因在于走廊那一头的房间,没有安装防盗门,估计存在不安全的因素,余哥是江湖中人。一看。就知道没有防盗栅子门的房间,肯定会成为小偷作案的对象,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他没有去冒险。

    因他捷足先登。其他人就没有了机会。

    德志觉得无所谓。反正这个地方是临时住处。将来肯定要离开的,在项目的开始阶段,是需要德志、尹懋的帮助。等到项目正式开始,也就不存在帮助的问题了。那么,到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