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小民-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十六章 稳健是王道

走错了路不要紧,及时调整,步上正轨就好了。就是算个人,这一辈子也难免行差走错,这总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但走错了路还不承认,对说真话的人加以打击,借以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名声,就很让人接受不了了。

搞建设比打仗更难,要接受这个观点恐怕不容易,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情况。豪气干云,赌气争胜,却还是要服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爱国没有错,强国梦也该做,但出现这么强烈的冲动,并在狂热的情绪下胡干蛮干,就极不可取了。

“过强的民族悲情意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再加上对过去成功经验的过分自信与依赖,对自然科学及其规律包括对现代经济生产常识缺乏了解,急于求成。”孟有田摇头叹息道:“以诗人罗曼蒂克式的幻想和唯意志论倾向去搞生产建设,是不行的。你要研究什么,只是仅仅把过程讲清楚,把后果摆出来,这肯定是不够的。你要深入研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让后人能从中得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不再让这种情况再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重演。”

“什么过程,什么后果,我不想听。”秦怜芳偏转了头,心情十分地复杂。

“不想听就不说,我这么大岁数了,不想跟你滞气。”孟有田无所谓地摆了摆手,笑道:“你收养的那个孩子呢,听说tin懂事儿的,让我相相面,看以后有没有出息。”

秦怜芳脸上的神情缓和下来,这辈子她是不打算嫁人了,秦家为了让她不至于孤老,只好从孤儿院给她认领了一个孩子。起初秦怜芳还闹过一阵意见,后来见孩子可爱,慢慢也就认了下来。

“才上小学,有没有出息哪能看出来。”秦怜芳伸手从抽屈里取出一本相册,说道:“你看看照片吧,前些日子给她过生日,照了那么几张。”

孟有田接过来翻看了一会儿,递还过去,笑道:“嗯,长得不错,大了和你一样,也是个俊姑娘。可怎么是个女娃,为啥没领养个男孩。”

秦怜芳苦笑了一下,心中涌起一股酸涩,说道:“是我坚持要换一个的,在这大家族里,男孩的日子不好过。女娃吗,日后要嫁人的,对财产这块儿也就不那么麻烦。”

“怕是你想多了。”孟有田摇了摇头,说道:“你的这一块没人争,你家的老人不是都说定了。”

秦怜芳垂下眼睑,幽幽地说道:“我喜欢女孩子,特别是看到四丫以后,就想着也能有这么样的一个伶俐可爱的女儿。”

孟有田叹了口气,伸手了秦怜芳的发梢,感情上的事情实在是弄不清楚,他和秦怜芳这辈子算是有缘无份,停顿了一下,他说道:“那我先去忙了。你呢,有些事情就别老纠结着不放,咱们是小民,现在也是,对于国家和政治上的事情,连元帅将军那种级别的都不行,咱们就更无能为力了。能尽到自己的力量,也算对得起良心。”

秦怜芳轻轻咬住了嘴,不置可否地低下了头。孟有田的言外之意她明白,可打击实大是太大,简直要摧毁她的信仰和观念,自然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把心情平复下来的。

……

大批的涌入劳力为香港的轻工业起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也吸收了大量的建筑工人。孟有田虽然出钱出力,安置了很多逃港同胞,可与他赚的钱相比,也还是少数,但却赢得了一个好名声。而且他下属的公司给工人的待遇相对于别的公司企业也要宽松优厚一些,剥削是不可能消灭的,孟有田这么做也是本着良心,并为日后能减少一点冲击。

在香港是一等富豪,可放在国家,放在世界上,自己不过还是一个小民,只能在潮流中拼搏,却无法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定位准确,才能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才能脚踏实地,不断前进。

在房地产市场的起伏中,孟有田的财富剧增,但他在房地产上的经营策略却越来越趋向于稳健和保守。特别是六一年香港廖创兴银行的挤提风潮,给他敲响了警钟。廖创兴银行将大量贷款投入风险较高的房地产业,使得稳健xin发生动摇,一有风吹草动,则在挤提之下陷入危机。

虽然孟有田没有经营银行,但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中,与廖创兴银行的做法岂不是一样。高收益同时也意味着高风险,孟有田能够掌握基本上的大势,但也不是精准得分毫不差。

香港很多银行在房地产上陷得越来越深了,孟有田在搜集了各种商业情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是不是真的是六七暴动引发的房地产崩盘,他现在已经不敢确定。或许只是在那一年形成了最深的谷底而已,那他就必须提前做好预防风险的准备。

无疑,在孟有田的研究中,银行可以成为一个风向标。而在房地产市场上,他也制定了几条准则:投入的资金必须有一定的限制;必须保留相当数量的流动资金;严禁头脑发热,去竞购高价地皮;手中尽量不存或少存已建成的楼宇。

“要能控制心中的贪婪,经营策略要审慎,要稳健。”孟有田敲打着报纸,上面登载着廖创兴银行董事局改组的消息,而他的周围则坐着妻子和儿女。

“财富积累得迅速,会刺激人心,并采取冒进的策略,但这往往是招致挫败的原因。”孟有田语重心长地教育着家人,也为孩子们的成长增加着宝贵的经验,“凡事要多想想不利的因素,多给自己留些余地。咱们公司也吸收了一些股东,可我一直没有向社会上招资,就是怕招致麻烦,影响公司的形象和名誉。这个道理你们谁懂啊,说说看,说错了也没关系。”

大丫头偎着母亲,含笑不语,她曾有过向社会招资募股的想法,但孟有田跟她讲过其中的利弊,她自然不好现在借此显摆。

第三十七章 教育

“我知道嘞,我知道。”四丫浮动跳脱的性子还是没太变,她正半躺在沙发上,逗着柳凤怀里的六丫头,孟有田刚说完,她便急着回答,把六丫的小胖手举起来摇晃着。

“机道,我机道。”六丫咯咯笑着,学着姐姐的话,奶声奶气地叫着。

一家人都被逗笑了,柳凤笑得最开心,快四十了才终于生了个闺女,也算是最后一次生养了,六丫可是她的心肝宝贝。

“你知道吃奶尿床。”孟有田笑得咳嗽了几声,对四丫说道:“你呀,这性子什么时候能稳重起来,也不想想就喊着说知道。”

“那还用想,我可是见过银行挤提时的情景,排得老远老远,我还有同学也去帮着家里排队取钱呢!”四丫理所当然地说道:“平常也看得出来,都是些不太富裕的人家,或者是中等人家,把钱当然看得很重。”

“嘿嘿,别说,你总结得还挺有道理的。”孟有田笑着鼓励,“差不多说到点子上了。这也就是我不想吸收中下层市民入股的原因,他们对自己的血汗钱极为关注,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形成群众性的歇斯底里。廖创兴银行有问题吗,当然是有,可并未完全显现出来,却被一个谣言搅得差点倒闭。”

停顿了一下,孟有田继续说道:“如果是在股票交易所上市,那就另当别论,不用咱们亲自面对了。说到群众性的狂热和冲动,其实有很现成的例子,弊端应该比益处大吧?”说到这里,孟有田收住了话题,政治层面的问题对孩子们来说显然是有些深奥难懂了。

“爸,国内的政治风潮会影响到香港吗?我看香港的工运分子不少,普通民众又是那么容易受到煽动和鼓动。”

大儿子的话让孟有田不由得刮目相看,眼中显露出了赞许之色,沉吟了一下说道:“影响肯定是有,但也不必要过于害怕,我已经有了安排,你们安心上学就是了。”

“新加坡嘛,那地方太小,而且局势也不稳定,华人与马来人的种族冲突不断,恐怕——”大儿子很有自己的想法,看来也对国际形势有不错的了解。

“过个三四年再看,那里就是香港的一个复制。”孟有田淡淡地笑道:“如果你们仔细分析新加坡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况,也能得出差不多的结论。至于华人与马来人的种族冲突,也会得到解决,我想最有可能的办法是新加坡从马来亚联邦中独立出去。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想,不敢说是绝对准确。”

“新加坡若是从马来亚独立出去,一无资源,二无市场,只有充足的劳力,还真得走香港的经济道路,首先就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丫头对孟有田那不是一般的崇拜,很笃定地认为孟有田的猜想会实现,直接计划着孟家在香港的产业转移,“把咱家的一些工厂进行分流,降低风险是个好办法。”

“随着国际分工的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总会找到适合生存的土壤。”孟有田用手指虚划了一个圈,说道:“落后的、人口众多的国家和地区多了,只要有足够的廉价的劳动力,就很可能先发展类似的产业以便打基础。至于十年,二十年以后咱家的工厂要迁移到哪里,那就是你们这一辈人的事情了。”

“过个十年、二十年的,你才多大岁数,还撂挑子不干了?”小嫚岁数较小,也不觉得孟有田会老到哪去,笑着说道:“总得指点扶持一下吧?”

“六十岁退休,他们爱怎么折腾随他们去,还得操心到咽气儿啊!”孟有田翻了翻眼睛,说道:“要是不争气,把自己那份败光了,那就讨饭去,反正我是不可怜这样的。”

“呸,呸,怎么说到那忌讳的词儿了。”柳凤把闺女托起来打着圆场,“丫头才多大,咱得硬朗地使劲活,你不想抱外孙儿啊!来,别耍熊,抱着孩子玩会儿。”

“爸爸抱,玩儿。”六丫天真的张开小胳膊,嘴里叫着,小腿儿一屈一伸地使劲。

呵呵,孟有田被逗笑了,把孩子抱过来,一会儿的工夫,便把觉得年纪大了要享清闲的念头给抛到了九天云外。

……

惰性啊,孟有田养尊处优自然滋生出了这样的情绪,但他知道还得奋斗个十年二十年。嗯,最多二十年,他给自己定下了时间,六十多岁,天下太平了,也就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

嗯,颐养天年还早了些,衣锦还乡也是必须的。倒不是为了炫耀,而是看看那些老朋友,或者是老朋友的后人,尽量让他们的生活能更快地步入富裕。

孟有田来到香港,化了名,而且一封信也没写过,一分钱也没寄回去过。有海外关系,那是一个要受到审查、监督的罪名,就如同他走时没跟秦怜芳打招呼一样,他不想牵连到那些朴实、亲近的朋友。

秦怜芳慢慢地会明白他的苦衷,但两人的感情不会再有什么发展,这是很早以前便决定了的事实。孟大哥,孟有田在秦怜芳心目中永远是这个称呼,永远是她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人,秦怜芳会用她那柏拉图式的爱陪伴终生。

有缘无份,感情上的事情就是那样纠结,那样矛盾,而世上这种感情偏偏又很多很多。

孟有田是秦怜芳永远爱着的人,也是在迷惘中宽慰她,鼓励她的精神支柱。孟有田显现了他的预知,但没说明原因;秦怜芳惊愕之后也不再追问,就让这个秘密永远地、默契地藏在两人的心中。或许只有这个,才是两个人心中共有的、为他人所不知道的东西。

而这些年来,孟有田和秦怜芳之间亲密的朋友关系渐渐被柳凤等人所默认。从女人的角度来看,对秦怜芳还产生了一种同情,这使得两人可以相对自由地在一起谈话聊天。如果没有孟有田的劝慰和展望,秦怜芳很可能走不出这迷惘痛苦的时期。

第三十八章 危机

一九六四年年中,孟有田已经觉察到危机将至,他发现作为风向标的银行业陷入房地产太深了,导致现金储备严重不足,一旦发生挤提风潮,后果将是严重的,而且将是连锁性的。

其实,香港银行界的弊病早在一九六二年廖创兴挤提风暴后便已经有人注意到了。当时,英伦银行高级职员汤姆金斯访港,研究修订银行条例问题,并向港府提交《关于香港银行制度的报告及重订银行条例的建议》。

该报告认为,香港银行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银行数目太多,市场有限,使得争取存款成为十分激烈的竞争,这部分反映在以高息吸引存款和大量开设分行方面;部分银行对地产和股票过度贷款及投资,在房地产和股票市场陷得过深;家族性银行往往将银行业务和董事们的家族企业结合在一起,影响了银行存款的安全性。

当然,若然能够在地产及股票市场作出成功的投资,收获仍然是十分可观的;而且也有不少银行是依靠地产买卖的盈利,才建立了现在的成就。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健全的银行体制,事实证明不少银行因未能遵守“借贷平衡”的原则,产生运作上的困难也就不奇怪了。

可惜,在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红火的时候,这种冷静的分析和判断被大多数人所忽视了。

幸好长城实业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开拓一直禀持着稳健的方针,未售和在建楼盘一直控制在固定的数量上。一旦市道转坏,不会积压大量的资金。地皮虽然在短期内有涨有跌,但总体趋势却是向上的,孟有田宁肯握着地皮保值,也不肯疯狂地去筹资贷款建楼宇。

而在新加坡的投资则显得很顺利,并且企业在当地得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以纺织、服装为主的孟氏产业逐渐向新加坡分流拓展。随之进行的便是置房,作为一个避风港,孟有田在新加坡购买了一栋住宅,随时可以搬去暂住。同时。这种离港也将成为长城实业隐秘扩张的烟幕弹。会在动荡时期使人心更加不稳。

“股票都出手,现在赚得不少了,别再捂着了。”孟有田率先提醒着家人和朋友,这几年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红火。收益已经相当可观。而要开始并购或控股。显然还为时过早。

“把存款从中小银行提出来,别贪图那点利息,存进汇丰。要是发钞银行都顶不住,那还成什么话。”孟有田第二个提醒也很快就来。

当时,香港各大小银行为争夺公众存款正展开激烈的利率战,以汇丰银行为首的几家英资银行也相继参战,以向其他银行表明:不加控制的竞争是徒劳无益的。利率战达到**时,据报道有的小银行甚至将利率提高到10%以上。

一旦发生挤提风潮,必将有一批中小银行倒闭或破产,甚至会有一批厂况企业受到影响。对于深深地陷入对房地产的贷款和投资中的中小银行,现在恐怕已经难以改变最终的结局。

当时市面上已流传着关于明德银号发生资金困难的谣言,并没有引起公众的注意,大多数都认为是竞争对手故意散布诋毁。几个月后,正值六五年一月中旬农历春节前夕,按通常情况市场对货币的季节性需求增加,银行的银根开始紧张,压垮骆驼的稻草也出现了。

导火索是明德发出的总值七百万港元的美元支票遭到拒付,接着,若干较大客户拿支票到中区明德银号总行兑现,该行没有足够现款支付。消息传出,大小客户纷纷涌至,当天下午,香港票据交换所宣布停止该银号的票据交换。第二天清早,明德银号总行门前挤满提款的人群。随后,香港政府银行监理专员宣布根据银行业条例第13条,接管明德银号。

明德银号挤提风潮掀起了六五年银行危机的第一波,更大的危机接踵而来,冒进有余而稳健不足的广东信托商业银行成为挤提风潮的第二个目标。在挤提的汹涌人流下,广东信托商业银行总行及二十四间分行宣告停业。

有关本地华资银行资金困难的谣言四起,犹如一把野火烧遍整个市场。惊恐万状的存户开始大量提取存款,挤提风潮迅速蔓延到恒生、广安、道亨、永隆等银行。中区的交通严重堵塞,不得不召警察前来维持秩序。甚至在银行营业时间结束以后,排队提款的人龙也拒绝散去。

恐慌在持续挤提风潮蔓延到远东银行,并波及澳门。由于担心局势正在失控,汇丰两次发表声明,保证对永隆银行、远东银行的无限量支持。香港政府出版宪报号外,颁布紧急法令:宣布英镑为法定货币,政府将从伦敦空运大批英镑纸币来港以应付货币的不足。接着,港府财政司郭伯伟、汇丰银行总经理桑达士、渣打银行经理纪礼咸联合举行记者招待会,强调香港各银行有充足资金,以安定人心在香港政府及银行体系采取连串措施之后,挤提风潮暂告平息。不过,市场的平静却只是暂时的。

香港最大的华资银行恒生银行,仍然受到谣言的困扰。有不少毫无根据的流言对恒生银行进行恶意攻击,一些不大负责任的报纸也刊登对不指名的本地银行有损的新闻,恒生被广泛地认为是其中之一。期间,部分大客户陆续悄悄地取消账户。四月初,挤提风潮再起,这次首当其冲的就是恒生银行。

尽管汇丰银行再三透过传播媒介公开声明支持恒生银行,并委派职员驻守恒生总行大堂,以证明有足够的现金供应。虽然恒生银行多次向存户保证,但情况仍每况愈下。四月五日,恒生银行在一天之内失去八千万元存款,到4月上旬总共失去两亿港元。恒生的存款一点一滴地被抽光,若然这样继续下去,银行便无法偿还债项,甚至达到破产的边缘。

第三十九章 峥嵘

面对危局,恒生银行高层召开董事局会议急谋对策。当时,恒生银行面临三个选择:要么接受美国大通银行的援助,要么停业由政府接管,或者转向汇丰银行。无论哪种选择,都有壮士断臂的意思,都将使这家最大的华资银行失去控股权。

恒生银行高层在艰难的选择,孟有田也在进行着一次选择,不是艰难,而是权衡,权衡自己的实力和号召力,能否拯救这家华资银行。如果不能,得罪了汇丰银行,无疑是一个失误。而对钱财损失,孟有田认为并无风险,即便最后恒生被汇丰控股,作为储户的存款,也会得到充分保障。

但汇丰银行已经表示了对恒生银行的公开支持,自己以华人的身份支持华资银行,也算是说得过去的举动。或许,自己从中得到的利益要大于失去的,迈了条腿进入银行业,也是为自己拓展了商业领域。恒生银行啊,日后创立的“恒生指数”可是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啊!

孟有田反复权衡,又与智囊团和家里人进行了研究和商量,最终决定出手相助,帮助恒生银行渡过这个难关。即便自己的帮助并没有那么大的效果,但雪中送炭的情谊也会令恒生感激吧?

“一家如此迅速发展、善于经营、服务忠诚和口碑载道的华资银行,如果就这样被谣言所害,被人家借机控股,将是一件令全港有识之士无不为它扼腕慨叹的事情……”报纸上出现了对恒生银行受到谣言挤提的同情和支持,并对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进行了指责,以此为导引,媒体上开始出现了一些对恒生有利的文章,一些有识的华人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禀持着孟有田的一贯风格,他一边暗中与恒生高层接触,一边在舆论上对恒生银行表示支持。同时,他开始以华商理事的身份串联,以自己事业成功的名望来号召华商支持恒生。

而恒生高层起初做出的决定是将银行控股权售予汇丰,但在谈判中,双方对恒生银行的总价值和出售的股权数量分歧较大。汇丰认为恒生时值六千七百万元,要求收购恒生76股权,但恒生方面则表示银行的时值应为一亿元,并只愿意出售51的股权。

谈判遇挫,而孟有田的条件却很优厚,即便不成功,恒生也可再与汇丰谈判洽售,几乎是没有什么损失。恒生银行经过权衡和洽淡,决定接受孟有田的条件。

洽商成功,孟有田便从汇丰银行提出五千万存款,转入恒生银行,此次转存是公开并高调进行的,几乎是他全部的现金存款。而在他的号召下,在他实际行动的带领下,很多华商也开始向恒生存款,毕竟他们也不愿看到恒生倒下,看到在香港,外资银行一家独大的局面。

这笔巨款令人震惊,恐怕没人想到一惯低调的孟有田已经积累了如此多的财富。如果再加上他手中的地皮、楼盘、工厂、企业……

偶尔露峥嵘,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资金的扶持是主要的,更主要的还是重拾存款人的信心。如果不公开出手,恐怕凭着只方片语,是无济于事的。

舆论和实际行动的双管齐下,使恒生银行稳住了阵脚,恐慌的挤提逐渐减少,存款的人也多了起来,虽然还不能达到收提平衡,但最难的时候应该已经过去了。

恒生银行保住了控股权,孟有田用三千五百万元购买了百分之三十三的恒生股份,与大儿子孟广华进入恒生董事局,成为当然董事(按照《公司法》,持股16%的股东即可成为当然董事),宣告着他正式迈进了银行业。

孟有田父子进入恒生,对恒生来说确是长久的惊喜,因为孟有田有着令人钦佩备至的眼光,他所建议扶持的中小企业大多都发展壮大,也成为恒生的长期客户,为恒生带来了长期稳定的存款收入。而恒生随后接受孟有田的建议,为长城实业楼盘提供长达七年期的住宅楼宇按揭服务,一改当时最多为期三年的做法,令广大的中产阶级得以置业,更是两家双赢的更好合作。

“这钱花得值呀!”孟有田暗中感叹,等到恒生股票在香港上世,那就是十几倍、二十几倍的暴利,这还不包括股息的收益。

这么看来,上市圈钱才是最发财的办法。可惜现在独家经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由西方经纪控制,对华资企业是拒之门外呀!不过也快了,再有六七年就有远东交易所成立,长城实业和孟师傅食品公司,以及孟式连锁超市,至少会有一两个能够上市吧?

自己在开拓的同时,也是在给后代铺路啊,中国人的习惯和想法还是不能改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孟有田苦笑了一下,对着紫鹃说道:“让孩子快点长吧,好来坐我的位子。这个董事啊,都看着眼热吧?”

“累了?”紫鹃笑着偎过来,给男人捶着大腿,说道:“也别那么操心费力的,儿孙自有儿孙福,还非得你给一个个扶持起来呀?我倒是希望广正能当个律师,广丽能当个医生,稳稳当当的过一辈子不好吗?”

“好,怎么不好。”孟有田惬意地向后倚了倚,说道:“不强求他们都去经商办厂,行行出状元吗!嗯,就算出不了状元,有个一技傍身,过上安稳的生活也很好。”

“这话呢,你当着孩子们的面儿也说说。”紫鹃柔声说道:“省得一个个压力那么大,明明不喜欢从商,也要做出讨好你的样子。”

“嗯,我平常说从商的事情和道理有些多了,确实容易给他们造成一种误解。”孟有田在妻子的温言下,也觉得自己平日言语有些不妥,“找个机会说一说,让他们都放松下来,想干什么职业就去干。”

“想想以后,咱们的孩子们遍布各个行业,互相照应着,多好。”紫鹃憧憬着以后的美好景象。

“是啊,没准能出个特首呢!”孟有田发出了满足的哼哼,说了一个紫鹃根本不懂的词汇。

……

第四十章 内因外力

一九六五年银行危机导致了其他行业的不景气,房地产价格暴跌,许多地产公司倒闭,很多工厂企业也陷入困境,当年因破产而正式经过法庭封闭拍卖的工商企业即达到了四百多家。

商海潮起潮落,造就了一批成功者的同时,也有很多失败者黯然收场;反之,也是一样的道理。总有金子在大潮中开始闪光,也总有弄潮儿骄傲地挺立而起。

长城实业继注资恒生后,又开始趁低出手,通过拍卖获得了几家有潜力的工商企业。所谓有潜力,一是指生产的技术和水平,二是指企业所在的位置是否比较优越。这也是孟有田从历史上借鉴来的成功经验,把这些地理位置较佳的工商企业搬适至偏僻的荃湾、葵涌、九龙西等地,从而腾出优质的地皮,又能盘活工商企业。

盘点香港的地产富豪,多是在六十年代香港爆发银行危机和政治骚动,地产业陷入低潮时趁势而起的。孟有田当然比别人干得更好,而不会比别人干得差。他的手段是多方位的,剽窃了很多别人苦思出来的招数,再有恒生银行的背景,足以让他大展拳脚,奇迹般地扩张壮大。

长城实业在孟有田的领导下,不仅在地产上稳步扩张,旗下的其他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他带来持续不断的收益,使他资金愈加雄厚,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

成衣、领带、皮带、袜子、吊带、花边、腰封、领结、领带夹、袖口钮、匙扣等系列产品使龙牌企业走向了多元化。在发展巩固香港市场之后,已经进军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市场。而且在新加坡有了分公司,大型客户数目不断增加。

华秀玩具公司以芭比娃娃为招牌,每年都推出新造型,加上专利在手,又积极生产新品玩具,也是获利颇丰。

而纺织厂则在经过技术改造后,以供应优质的环锭式纺纱、梭织牛仔布、复杂成形针织片和幼针棉针织品见称,并以贴近世界时装潮流、灵活应接订单、掌握丰富专门技术及手工精湛而产销两旺,并在新加坡设立了分厂,生产成本更加低廉。

“点金手”之称实至名归,随着财富的膨胀,孟有田的名声也逐渐响亮起来,商海不败的战绩更令人钦佩至极。而孟有田还有另一个乐善好施的名声,长城实业的员工待遇是相当不错的,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司的收益,但孟有田认为是值得的。

而且,长城实业还有一条优惠政策,那就是工作超过八年的员工能以低于市面不少的价格购买本公司的物业,并享受十年的按揭服务。

安居才能乐业,孟有田要打造一个团结稳定的,为公司竭诚贡献的群体,就不在乎少赚些钱。这既是他的良心,也是为自己的后代们打基础的长远之图。

而在香港成功创业,并不意味着孟有田全盘的赞赏。正因为身临其境,他才会得出更直接的印象和结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外力的作用不可忽视,但内在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六十年代初期,随着香港经济的起飞,社会财富开始高速增长,但是社会贫富悬殊问题也严重起来了。因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受益者,是老板阶级,特别是享有某些特权的香港英资财团。经济的发展变化也引起了通货膨胀,虽然香港工资有所增加,但是对于广大的劳工群众来说,生活负担日趋加重,一家数口,单凭两夫妇的工资维持起码的生活是艰难的。

而港英政府在统治上则还是老式殖民地思维。华人在政府里只能做基层工作,也没有任何发言权。民意只能通过港英委任的少数太平绅士反映,法律和政府档都只有英文本,一般人民是既不理解,也无法争取任何权利的。执法高层都是英国人或其它英国殖民地招来的白人,大部分有很重的歧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