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双方骑兵首排队列接近以后,吴世恭的骑兵首先用火铳来了一个齐射。这种射击当然也谈不上什么精度,射击的目的也只是要扰乱叛军骑兵的节奏。

不过再怎么说,这射击也有一些效果。见到了身边有同伴被射下了马,叛军的骑兵总是不自觉地减缓了马速,整个队列也有些散乱了。

而射击完以后,汝宁营的骑兵立刻把火铳扔到了地上,抓紧时间拿起骑矛,排好严密的队形,向着叛军的骑兵队列冲去。

这是汝宁营在上次勤王作战中,和后金军骑兵战斗以后总结出来的一个战术,那战术的名称就叫“红眼战术”。

和现代的红眼航班中的红眼意思不同的是,汝宁营这里的红眼,指的是打仗打红了眼。

在上次勤王回来以后的战斗总结中,吴世恭这些人一致认为:自己这些只接受了一、两年骑兵训练的骑兵,在单兵作战中肯定是不如后金军那些从小从马背上长大的骑兵的。

因此,为了弥补自己的短处,那么就要让自己的胆量来压制住后金军的骑兵。

而从死亡冲撞中得到的启发,吴世恭他们就创造了“红眼战术”。这红眼战术的战法就是:排列好紧密的骑兵队形,不断地用自己的骑兵队列冲撞敌方的骑兵队列。

汝宁营的骑兵根本不和对手玩什么两马交错、双方大战三百个会合的戏码。他们就是要通过一排排的骑兵冲撞,一排排骑兵和战马的死亡,看看到底是谁先撑不住。

这种完全不看个人战技的骑兵战术,完全就是看双方对自己的生命到底漠视到如何程度。说实在话,采用了这种战术,虽然自己的骑兵肯定也是伤亡惨重,但是对手就是换作赵子龙和关云长,他们也只有饮恨沙场的份。

面对这种野蛮的战术,叛军的首排骑兵就没撑得住。他们见到汝宁营的骑兵的气势汹汹,本已散乱的阵列立刻四散,两边的骑兵避开汝宁营的骑兵阵列转身而逃。而逃不了的中间的骑兵不出所料地被踩成了肉泥。

而汝宁营前面几排骑兵的冲锋,就象热刀切黄油一般把叛军的骑兵阵形搅了一个稀巴烂。那叛军的骑兵首领一见自己的骑兵阵形已经不复存在了,也知道自己是败了,所以就立刻下令撤退。

可随即而来的就是吴世恭后排的骑兵。那些骑兵虽然做不出汝宁营的骑兵那种严格的战术,但是痛打落水狗的事难道他们还不会做吗?

在一阵掩杀以后,叛军的骑兵扔下了四百多具尸体,在沙河对岸的叛军掩护之下,撤退到了沙河东岸。

接下来就是吴世恭虚张声势地过河进攻了。直到天色完全暗下来,两军才离开了河岸,结束了这一天的战斗。

吴世恭在这次战斗中,只伤亡了九人。而除了割取了叛军骑兵四百多具首级以外,还缴获了一百多匹马。此外,盔甲和兵器若干。

吴世恭救下的那两支明军也与吴世恭的骑兵汇合。其中那一千三百多人的明军,正是失去了江游击的那支河南明军。此外,看到了叛军都退回了沙河东岸,四散而逃的明军也纷纷向吴世恭这里集中。到了最后,吴世恭一共收拢了三千二百多名明军。

吴世恭没有急着向后方撤退。他索性点起了大量的篝火,拿出干粮,把叛军留下的死马肉烧汤。吃着马肉,喝着肉汤,搞起了篝火晚会。

而这种举动更让叛军摸不清虚实,他们也在草草地收拾了缴获以后,退离了沙河岸边,和吴世恭的军队隔岸相峙。

第290章 篝火谈心

喝完热汤以后,吴世恭一群人围在一堆篝火边谈着话。

吴世恭用一根枯枝挑了挑篝火,对李三河说道:“今天我在后面都没有反应过来,你们就在前面用红眼战术了。还真是把给我吓了一大跳呢。”

李三河笑着回答道:“不要说大人您了。我都没想到这帮兔崽子会这么做。他们一听那冲锋的哨子声,就这么红着眼上去了。不过那些辽东兵也太不经打了。我们还没有使力翻红眼呢,他们就立刻翻白眼了。”

篝火边是一阵自豪的笑声。

“那倒也是,我也没想到那闻名天下的辽东兵马就是这么一个软蛋。不过还是要说一句。这好钢也要用在刀刃上,收拾那些窝囊废你们都要这么豁出命去,要是有些什么损失,那我还不得心疼死啊!”

“那也没办法。那帮孩子就会顶着脑袋硬撞。他们都尝出甜头来了。大人你也不要说,只要我们敢拼命,拿下什么大明的军队,我们还是十拿九稳的。而且我们拼命,敌手不拼命,这样一来,其实我们的损失也小,反而没有什么损伤。”

“拼命也不是不对。不过我让你们用脑子打仗,不是说要你们用自己的脑袋硬顶的啊!”吴世恭的俏皮话再一次引起了篝火边一阵笑声。

“大人。”一边的迟二娃涨红了脸插嘴道,“大人,我们都愿意为您效死。忠于大人,效死大人。这是我们童子营训词的首句。”看起来童子营对那些孤儿的洗脑是相当的成功。

吴世恭对迟二娃鼓励地一笑,说道:“只要进了我们汝宁营,所有的弟兄都可以把自己的后背放心的交给自己的同伴的。”

“可我并不想让弟兄们随便牺牲。我们现在是同患难,那是为了将来的同富贵。可没有了命,那富贵又如何而来呢?”

“象今天这种杀鸡用牛刀的事,我觉得不值得。就算是以一换十,我也觉得不值得。”

“三河。我觉得我们练兵还练的太粗。我们的弟兄打硬仗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打巧仗还是不行。”

“比如我们的骑兵,练来练去也就是一种套路:排好队形,死死地硬冲。不是说这种打法不行,但我们也要对应不同的情况打不同的套路啊!”

“三河你发现了没有?今天我在后面,你在前面吹了哨子以后,我们的骑兵也就是向前冲了。到了把那些贼军的骑兵冲散以后,我们都还是保持的队列,一点应变的手段都没有。”

“我们的兵也应该练细一些,怎么样正面交锋;怎么样攻击敌手步兵阵形的侧翼;怎么样围杀落单的敌人骑兵;怎么样追击;怎么样交替掩护撤退;怎么样在撤退中反戈一击……这完善的套路还有很多。”

“也不光是你们这些骑兵,那些步兵也要准备许多套路。三河你发现没有,等一打仗,我们这些指挥官根本没办法第一时间指挥前面的部队。完全都是要靠他们自己发挥。这样的仗,胜负的随意性太强,而让那些中低级的军官完全掌握了套路,就让他们随着我们的命令选用一种最合适的套路去做。就这样,就算是不胜,也不会打败。”

“当然,这一时三刻完善套路,靠着我们拍脑袋也不行。反正能想到的先做,以后群策群力地再完善。再在我们的操典基础上编一本战术手册,有一种好的套路,就让我们所有的人都去学习。”

“其实你们看看,我们汝宁营从上到下所有的人,对于打仗也都是半路出家的。可从打的战果来说,面前那些号称天下强军的孔贼兵马,还不是被我们轻轻松松地搞定呢?就算是我们上次和鞑子骑兵打仗,也还完全占据了上风吧。”

“我们汝宁营有什么呢?就是擅长学习,学好了,我们怎么样也可以称得上是强军了。对面的贼军不算是什么。如果集合起我们汝宁营本部的全部人马,绝对会把这些贼军打的是哭爹喊娘的。不过该怎么消灭这些贼军,那是朝廷的事,也不需要我们操那份心。”

“到底这次我们汝宁营来山东的人马太少啦。为了别人,去损失我们汝宁营的弟兄,我还没有这么高的觉悟呢。这次试出贼军的斤两就足够了。不过就是只靠着朝廷的兵马,对面的贼军也早晚会被剿灭的。我们以后擦擦皮靴也就足够了。”

“而我们将来的对手可是陕匪和鞑子啊!鞑子不去说他,勤王的时候我们都交过手,那战斗力和我们也是不相上下的,而且他们还有一国之力。怎么样我们也处于下风。”

“而陕匪的主力可是三边的精兵啊!那可是大明天下第一等的强军。而且无论是鞑子还是陕匪,这出动的人马一下子就是几万、十几万的,甚至有几十万。而我们汝宁营呢?满打满算就是上万兵马。要和他们抗衡,那我们的兵丁战斗力起码要一个顶三个。所以也别顾着骄傲了,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啊!”

“是!大人!”身边的那些军官纷纷点头。

“二娃!”吴世恭接着问迟二娃道:“你们这些童子营的小老虎识字识得怎么样啊?”

“回大人的话!这次我们童子营挑选出来的,读书和训练的成绩都是优等。”

“相当不错嘛!那就好。你们要仔细观察,把这次作战中的点滴都要详细记录。还要寻访每一位作战的弟兄,从他们的嘴里知道我们有什么长处,还有什么不足要改进的地方。这次编写战术套路的准备事务,就要从你们这里的记录开始啦!一定要用心去做啊!”

面对着吴世恭的信任,迟二娃那些童子营的兵丁都是大喜。迟二娃挺胸回答道:“一定不负大人所托。”

交待完正事,所有的人接着围着篝火开始了闲聊。李三河突然对吴世恭说道:“大人,您吩咐了要就地休息。可是那边那几位不听您的号令,刚才还是派出些人到四处搜索。他们说要收集一些帐篷什么的,好在晚上睡觉。”

在溃败的时候,今天吴世恭救下来的那些明军确实丢弃了所有的辎重,当然也没有携带帐篷什么的。而现在的时节晚上还十分阴冷,没有帐篷在野地里睡觉就很容易得病。

不过在黄昏的战斗以后,吴世恭他们早就在收集战利品时,把那些战死的叛军携带的东西给收集了起来,那死战马上的帐篷也肯定没有放过。虽然那些帐篷肯定不能够满足所有的兵丁睡觉,但这种情况,也只好忍忍了。幸好也只要忍耐一、两个晚上。

对于那几支明军为什么出去搜索,其实所有的武官也都是心照不宣。反正肯定不会是为了帐篷。而李三河也只是忍不住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抱怨。

那几支明军其实是去割取首级的。不是去割取那些叛军的首级,那些首级早就被吴世恭的汝宁营给割取了。他们是去割取那些战死的明军的首级。反正明军和叛军的兵丁在外表上也差不多,就让他们的首级为这些活下来的明军做出最后的贡献吧。

但是对于他们的行为,吴世恭能够理解。为了保住这些战败的明军武官的官位,他们需要首级去相抵罪责。

可是吴世恭这些汝宁营的武官还是对那些明军的行为十分厌恶。再怎么说,都是战友啊!这损伤战友尸首的行为,怎么样也说不上是正确吧。

“也别管他们了。我也号令不了他们。”吴世恭无奈地说道,“就当我们看不见吧,也不要挡住别人的路了。这年头,活下来也就不容易了啊!”

第291章 拉拢失败

就在聊着天的时候,一名亲兵过来向吴世恭禀告道:“大人,那几位大人来拜访您。”

来的是吴世恭救出来的明军的四位武官。两位是率领那支河南军队的,来自巡抚标营的陈中之都司和游击营的江澄千总。他们是江游击阵亡以后,那支河南军队的最高武官。

还有两位是:那支六百多人的明军最高武官——袁衡守备,他率领的是来自北直隶的地方明军。以及后来靠拢的一名名叫卫理的守备,他是山东本地明军。

估计刚才他们在晚饭后都忙着带人去“搜罗帐篷”呢,所以直到现在,他们才姗姗来迟地来感谢吴世恭的救援。

吴世恭虽然有些不齿他们“搜罗帐篷”的行为,但是还是掩饰住了自己的情感情,很客气地把他们迎接了进来。

一进来以后,当然这四位武官是真心道谢,吴世恭也是客气谦虚。反正说了一些场面上的话。那几位武官也见到自己礼数已尽,就等着吴世恭的送客了。

没想到吴世恭立刻很直接地问道:“各位同仁。我军新败,军中必然乱相齐发。尔等既然此次是断后之人,那在军中位置也必然处于角落。而归营以后各位又该如何自保呢?难道还想当那断尾之军吗?”

“小弟也为河南客军,在军中也是从属之位。否则也不会九死一生来此救援。不如我等齐心,先保住日后之平安再说。”

吴世恭的直言不讳让那四位武官都是一愣。他们绝没想到吴世恭是赤裸裸地要在现在拉帮结派。而且,他们也根本不知道吴世恭的为人,在一时三刻之间,也不放心把自己和自己军队的命运交给面前这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守备。

但是,吴世恭毕竟对他们有着救命之恩,这毅然驳了吴世恭的面子也不太妥当。因此,这四位武官都保持了沉默斟酌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北直隶的袁衡守备才打破了沉默:“吴守备!不是兄弟不明白你的好意。可我们到底都是朝廷的军队。有总督大人在,怎么样也不会处事太不公吧。如果吃些小亏,兄弟我也认了。”

见到有人先开口,那卫理守备也说道:“吴守备的恩情,俺老卫不敢忘记。可现在说其他什么的还早,到了时候,咱们兄弟再一起商量这行不行?”

对于明朝的武官来说,手中的实力就是他官位的保证。而在各支明军中,火并、强行收编等行为都是屡见不鲜。

所以今天这些武官虽然迫于危机和吴世恭的汝宁营靠拢了,但是他们还是很害怕吴世恭出手把他们手中的残军强行收编。

到底这里是吴世恭的汝宁营实力最强。再说,虽然那些武官现在手中的都是残军,但是这些残军也都是这些武官手中战斗力最强、对这些武官最忠心的一些骨干。

只要有这些骨干在手,那些武官就算是贬职了,靠着这些骨干构架起来的军队,也可以很快立功,有希望官复原职的。所以他们怎么敢冒险和吴世恭走的太近呢?就算是吴世恭说的再天花乱坠也不行。

当然,袁衡和卫理也拒绝得很委婉。他们更没有把话说死,不过现在和吴世恭合作的可能性是肯定没有了。

吴世恭也没有勉强,他看向了陈中之都司和江澄千总,等待着他们的回答。但是这两个人还是一言不发。冷场了好一会儿,见到没有结果,吴世恭也只好无奈地说道:“那各位就早些去休息吧。”

听到了吴世恭不再相逼,那四位武官也如重释负地连忙行礼告辞。【wWw。WRsHu。cOm】

其实吴世恭倒没有想过要强行收编这四位武官的军队,他刚才所说的真的是自己的真实想法。

吴世恭的汝宁营虽然兵强马壮,但是他的人马总人数在明军总人数上所占的份额到底太少,吴世恭的官位也到底太低。当现在所有的明军汇合以后,想想就知道,吴世恭的汝宁营是很有可能成为炮灰的。

但是如果吴世恭的汝宁营和刘泽清等后军抱成一团,再加上现在救援来的这些明军,在总人数上也就不再占据下风,大家的日子也会好过很多,这是一桩合则两利的事。

再说,那四位武官虽然“搜罗帐篷”的行为不值得赞赏,但是现在的明军连杀良冒功的行为都成了家常便饭,所以他们的行为也恶劣不到哪里去。

还有,这四位武官都没有抛弃自己的军队逃跑。要知道,明军的武官一般都有自己的亲兵和马匹,很容易抛弃溃败的军队逃跑而保存自己。而这四位武官去主动留下来,不抛弃自己的军队率领他们一同撤退。这从矮子里挑高个,也证明了这四位武官还算是值得信任。这也是吴世恭要拉拢他们的一个原因。

不过见到他们都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拉拢,吴世恭也就放弃了。这强扭的瓜不甜。自己好不容易卖给了他们一个人情,也没必要为了将来一些预防的事而反目成仇了。到底自己将来会不会成为炮灰还是一个未知数呢。

于是吴世恭也很大方地和这四位武官拱手告辞。不过在告辞的时候,吴世恭还是提醒了一句:

“各位,本官在这里就碎嘴一句。不管怎么说,本官把你们救出来,也要做个有始有终。这次撤退,你们一定要听从本官的命令。”

“本官准备着待会儿半夜撤退,你们也要和手下的儿郎打好招呼,到时候等着本官的通知,不要造成慌乱。你们放在营外的儿郎也要早些撤回,不要到时候差了时辰。只要回到后方大营,各位同仁完全可以自拿主意,本官是一律不管。如此可好?”

“正该如此!”那四位武官觉得吴世恭的话也是很通情达理的,他们当然也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吴世恭估计着在白天汝宁营和叛军骑兵发生了遭遇战以后,叛军绝对不可能在不清楚自己的实力的基础上,马上派出大军纠缠住自己。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叛军再次夜袭。而按照一般的情况,发生夜袭的时间一般有两个:一个就是在半夜三更;另一个就是在鸡鸣之前最奢睡的时候。

而吴世恭准备撤退的时间是半夜三更前半个时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叛军夜袭。而且到时候万一叛军夜袭了,看到了这个空荡荡的大营,就算是知道吴世恭他们在撤退,他们也肯定害怕遇上埋伏而不敢再追击。

吴世恭见到那四位武官背对着自己离开,也打了一个哈欠准备去打个小盹了。突然他看到了那江澄千总回头看了自己一眼,好象有些欲言又止。

吴世恭是心念一动,立刻开口叫道:“陈都司,江千总,请稍待!我们河南的老乡可否聊上几句?”

第292章 顺利撤退

那江澄听到了吴世恭的叫声立刻顺势停止了脚步转过身来。而陈中之都司在犹豫了一下以后也转身看向吴世恭。其他那两位武官知道吴世恭他们肯定是要说些隐秘的话,也就没兴趣再留下来,加快了脚步离开了。

等到那两位武官远去,吴世恭因为刚才已经暴露了自己的心意,所以也就不再试探,直接对俩人说道:“那些外人曲解了小弟的意思这不足奇,就我们这本乡本土的说些心里话吧。”

“你们都是跟着江游击来山东的,可江游击却不幸捐躯。小弟以前也与江游击有着一面之缘,所以现在心中是万分惋惜。可往事如烟,转眼就天人两隔啊。唉——!可走了的人是一了百了,而我们活着的人却要硬着头皮走下去啊!”

那江澄听到吴世恭说到这里,立刻躬身向吴世恭行礼道:“家叔也一直提到吴守备的威名,说其有幸与守备大人并肩沙场。可家叔命薄,这万钧重担现在压在小人肩上,是万分心颤啊。”

吴世恭听着江澄话里的意思,知道其就想投靠自己,就立刻顺杆说道:“都是熟人,就不说两家话了。我们就好好地合计一番,起码让我们河南出来的儿郎平安回家。”

“那吴守备的意思是?”一旁的陈中之见到吴世恭和江澄是一唱一和,立刻插嘴问道。

“合兵在一处。小弟这里也有二千多人马。加上两位兄弟的兵马也有三千多。我们对内互相救助,对外就一个主张。不是我多心。看看今天你们的位置,一定在战场上也就是个断后的命。这也就看出来,这场平叛,我们这些河南客军的位置总是在险多功少的地方。”

“但只要我们兄弟合心,起码也要争个不受欺负的位置。要不然,我们是想裹着草席回河南去呢?还是想着断手断脚回去呢?你们放心,小弟我绝对不会做出对不起弟兄们的事。不会收编或挖墙角。只要回了家乡,咱们立刻就各奔东西。”

“我老陈说话可能不中听。吴大人说的倒是个善法,可万一变卦了怎么办啊?我和江千总加起来的人也没有你多。你怎么保证你所说的话一定兑现呢?”陈中之接着问道。

“陈大人说话就是直爽。我也就喜欢和你这种人打交道。把话藏着捏着也没意思。不过我在这里再拍着胸脯说自己一言九鼎更没意思。但是你们可以打听一下,我吴某在河南的名声怎么样?我说过的话是不是一口唾沫一个钉。我还是这句话,不勉强,但合作就要全心全意地合作,自己兄弟就绝对不能够在背后相互捅刀子。”

“这倒也是。吴守备在河南名声相当好。肖公公和家叔也一直念叨着他,小人绝对可以在陈都司您面前打包票。”江澄在一旁也为吴世恭来背书。

“既然你们都这么说,那也算上我老陈一份。我们就同舟共济吧。”思考了一下,陈中之也答应了下来。见到自己的实力又得到了加强。吴世恭和江澄脸上都露出了喜色。

可还没等气氛轻松下来,陈中之又问道:“蛇无头不行!那我们之中该谁做主呢?”

说实话,陈中之说的话不仅是不中听了,而且是很破坏气氛了。确实,他的话没有说错,是该确定个领头的。但是只要想想就明白,既然这里是吴世恭实力最强,又是吴世恭主动提出了联盟提议,那么必然就是吴世恭想做这个领头人。

而陈中之迫不及待点出这一点,根本就是想自己做这个领头人。不能够说陈中之的想法不对。在江游击阵亡以后,从河南出来的明军中,就是以陈中之的官衔最高,按照常规现在应该就是以他为主。

但是现在的情况又是不同。不要说各自的实力了,在江游击阵亡以后,陈中之连江澄的人马都没有收服,到了吴世恭这里道谢也要和江澄一起到来,这就说明了他根本就没有在短时间内整合这三支兵马的能力。因此,他想做那个领头人的想法本来就是个空想。

陈中之是河南巡抚标营的一位都司,这次他率领这八百名巡抚标营的兵丁,跟随着江游击一同北上出征。而江游击则率领着自己的游击营的一千二百人。

而江澄是江游击的侄子兼亲兵队长。当江游击阵亡以后,游击营的兵丁当然也都听从了江澄的命令。而现在,江澄虽然官衔远远不如陈中之,但他的实力比陈中之掌握的实力都要强。

而在巡抚标营中,陈中之打仗的本领还算是很强的,但是他就有些象是纯粹的军人,不大会搞关系,也不大会说话。所以这次河南巡抚也把他给发配了出来。这道理也很能够理解:谁好孩子肯往庙里舍呢?

而陈中之的性格表现到了现在,就让他说出了这些没头脑的话。可能陈中之还天真地认为,应该由他这个都司来指挥所有的河南明军呢。

可是吴世恭肯定不会在一接触之下,就了解陈中之只是在性格上很天真,他肯定认为陈中之是别有用心。因此,吴世恭立刻硬梆梆地把话给顶了回去:“当然是本官啦。要不,我那二千多人马你指挥得动吗?”吴世恭再次向陈中之点出,自己可是有二千多人马,实力是远远地超过了陈中之的。

一见俩人的话中有了一些火气,江澄立刻圆场道:“吴大人,陈都司不是那个意思。我们游击营的弟兄当然会跟着吴大人走的。联合的事,我想陈都司也会自己考虑的。”

被规劝了一下,吴世恭也有了一些冷静。还是那句话,强扭的瓜不甜。吴世恭决定什么事还是主要依靠自己吧。于是就缓下口气说道:“那陈都司请便吧。”

陈中之见到自己的话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应,立刻就涨红了脸。他是不会说话,可那并不代表他不知道自己说错了话。

现在的陈中之处境可就有些不太妙了。如果不联合,他那五、六百人完全就成为孤家寡人了。在几万明军中,连个浪花都不会起来。到时候也肯定就是个跑腿劳碌的命。

可是陈中之刚才话已说出口,也拉不下面子再去反悔,这一时三刻之间,陈中之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但是就这么离开,陈中之也不会甘心。

到底江澄和陈中之在白天并肩作战了一场,也不好一直见着陈中之的尴尬。于是江澄就说道:“我们河南出来的,肯定会在一起。陈都司你说是不是啊?”

陈中之当然顺杆爬下:“确实如此,也要吴守备多费心啦!”

见到了陈中之已经服软,吴世恭也退了一步,释放出自己的善意:“大家说开了就好。再说,我这个领头的,也就是对外出个面,并不干涉两位兄弟军里之事。而且有什么大事,也会和两位兄弟商量的,并不会独裁,请两位兄弟放心。”

陈中之和江澄连连点头,基本上放下了所有的心。

半夜,在吴世恭的号令下,所有的明军集合队伍立刻趁夜撤退。而在原地依然留下了大量的篝火。

四千多人的撤退,这动静肯定不会小,河对面的叛军也察觉到了吴世恭他们的动静。可是吴世恭他们的行为太为诡异,弄得叛军不敢下定决心去追击。

因此,吴世恭他们很顺利地和叛军脱离了接触。他们也并没有依着道路撤退,他们接连变了几个方向,走了几个“之”字型向后撤退。

经过了一天多的行军,吴世恭他们终于在崇祯五年的四月三日,撤回了原先后军的大营。

第293章 营内火并

后军大营中,汝宁营留下的步队营地周围是一片混乱。

当刘泽清陆续把明军的溃军接应回后军大营以后,那些溃军立刻在他们的武官默许和鼓励下,开始对后军营大营进行扫荡。

溃军当时的逃跑,完全就是丢盔弃甲。既然他们的盔甲都丢弃了,那么他们身边也就什么也没有留下了。所以在刚逃到后军大营,在惊魂未定中过了一晚上以后,在第二天,那些溃军就开始有些蠢蠢欲动了。

对于那些溃军来说,吃的粮食倒也罢了。因为见到了溃军的到来,在总督刘宇烈的命令下,刘泽清他们也供应了一批粮草。可是那些溃军却连住的东西都没有。不用说帐篷铺盖了,连洗脸的白布都没几块。

那还犹豫什么呢?抢呗!刘泽清的人马因为主官刘泽清还在。所以那些溃军也很给刘泽清面子,他的军队也只是吃了一些小亏。

而漕兵的燕定山游击的兵马可是倒了大霉了。除了燕定山和他身边的亲兵因为给他留面子,那些溃军没动以外,其他的漕兵兵马个个给抢的象个乞丐一样。

而大有收获的溃军,立刻把抢劫的方向指向了吴世恭的汝宁营。但是汝宁营在留守的周巡的指挥下据营而守,而那些溃兵也没有齐心协力,谁也不肯先出头。所以在这一天,汝宁营的营地总算是保存了下来。

应该说,营地中的这种乱相,作为领军的总督刘宇烈应该是立刻制止,而刘泽清和燕定山也在被抢之后,几次去面见了刘宇烈哭诉。但是这时候的刘宇烈就根本没心思去关心这种小事了。在刘宇烈眼里,只要不是乱的太过分,这些粗鄙的大兵抢些粮草什么的,那只是鸡毛蒜皮,刘宇烈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刘宇烈现在正烦心着怎么样向朝廷交差呢。是继续招抚叛军,还是请求朝廷派出援军。关键的是,要尽快解决这次叛乱,至少要把自己从这次大败中给摘出来。

可刘宇烈这种放任的态度,立刻成为了对溃军的变相鼓励。因此在第三天,溃军便在各自武官的示意下,临时组成了一支队伍,气势汹汹地来抢汝宁营的物资了。

那为什么对汝宁营的抢劫会排在最后呢?这主要原因还是汝宁营的营地修建的好。

当时为了自保,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