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唯我独裁-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向来重视狙击作战的中华帝国军,借助其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早在光华三十六年就研制成功了M200死神狙击枪。这种狙击枪的口径为点四零八,配备22倍远程狙击镜,使用加长型特种狙击弹,有效杀伤距离高达1800米,精度控制在15公分半径的圆内。可谓世界最强悍的狙击枪,所以绰号死神狙击枪。
猎人突击队有三个狙击小组,分别布控在伏击区的三个高层建筑上,成三角定位战术队形部署,不论目标向任何方向移动,总有一个狙击小组的狙击镜内能够发现目标。
这种三角定位战术理论上没有射击盲区,任何被锁定的目标都无法逃脱死神的追杀。伏击区内的罗斯福警卫部队便被这些狙击枪所压制,一般要同猎人突击队进行火力对抗。一边还得防着不知道从何处射过来的狙击子弹,稍不留神便被击杀。
罗斯福吓得脸都绿了,躲在护卫们的身后瑟瑟发抖。
他期盼着援军赶快到达,但他很清楚的听见,远处同样是激烈的枪战声,援军都被拦截在外面了。
不到五分钟时间。罗斯福的护卫队两百多人便只剩下不到二十个了。罗斯福身边的护卫一个接着一个的被干掉,能够为他挡子弹的人越来越少。
由于斯密斯希望活捉罗斯福,因此猎人突击队员们尽量不伤及罗斯福。好在猎人突击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枪法准的了得,所以罗斯福身边的护卫接连中枪,但罗斯福本人却完好无损。
不过,很快一件突发事情让斯密斯崩溃了。罗斯福的侍卫长凯尔中校突然将枪口瞄准了他。
“总统先生,作为国家的领袖,人民的崇拜者,您不可以被敌人生擒!”
罗斯福大吃一惊,他明白凯尔中校的意思,坚决不让罗斯福当俘虏,一旦到了绝路时,就得为国殉职。然而,平日里罗斯福说的好听他不怕死,为了国家流干最后一滴血,但是到了真正生死一刻。看着那些惨死在他面前的官员和士兵们,罗斯福胆怯了,害怕了,他不想死,哪怕被敌人俘虏苟活着。
“你听我说,我们的援军马上就到了,我们可以逃出去的。”
罗斯福试图安抚凯尔,劝说他放下手中的抢,但结果反而更让凯尔感到愤怒。
“逃?”凯尔沮丧的说道:“这个字怎么可以从您的口中说出?您应该果断一些,勇敢一些,就算您英勇牺牲了,人民也会记得您的!”
“不不不不!”罗斯福赶忙道:“中国有句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们只要能够活着,总有机会的?”
凯尔很坚定的摇摇头,搬开了左轮手枪的撞针,道:“不!您必须得死!只有这样才不能侮辱您自己和拥戴您的人民!”
“求你了!看在我平时善待你的份上,你就让我活着吧!”
罗斯福几乎是哭着说的,但这更加让凯尔伤心和愤怒。
“我决不允许人民所尊敬的罗斯福总统出现这种懦夫的表情和言辞!”
“不要!”
砰!
枪响,罗斯福应声倒地,脑浆迸裂,只留下一对双眼露着对生命的祈求和对死亡的恐惧。
一带名人就这样倒下了!
在最后一刻,罗斯福未能在他的侍卫长面前守住他的光辉形象。但他的侍卫长凯尔却帮罗斯福在美利坚人民面前守住了最后的形象——罗斯福总统是光荣战死的。
“该死的!”
斯密斯很快发现罗斯福被击毙了,一开始他还以为是他的人开枪打死了罗斯福,所以他很是恼火。知道很多年后,才有幸存的罗斯福护卫透露出罗斯福死亡的真相,但那时已经时过境迁了,已经不重要了。
罗斯福一死,斯密斯再无恋战下去的念头了。当即下令手下们不再留手,将一干罗斯福政府官员统统射杀,然后安全撤离。
十分钟后,美军增援部队拼命的突破了猎人突击队的封锁线,赶到了伏击现场。当他们看见倒在血泊中的罗斯福时,所有人都伤痛欲绝,对战争的结局似乎不再抱有幻想了。
第二卷 经营北洋 第692章 一觉回到解放前
清晨,紫禁城的天空分外的蓝。
王辰浩一大早起来便获知联军斩首行动成功的消息,当即下旨召集文武大臣们前往金銮殿参加御前会议。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贼首罗斯福业已被击毙,纳粹美利坚的最高统帅部被成功摧毁!”
作为百官之首,内阁总理大臣宋教仁率先献上贺词。其他文武百官们无不兴高采烈的随后附喝,大殿内一片喜悦之气氛。
王辰浩笑道:“斩首行动能够取得成功,全赖诸位臣工们齐心协力,朕代帝国臣民们感谢大家的努力,为帝国除去一个最大的危险敌人。”
“臣等惶恐!”
诸位文武大臣们纷纷谦虚,但能够消灭罗斯福和他的最高统帅部,这件事背后的巨大成就自然少不了他们的功劳,因此各个笑容满面。
本来王辰浩打算如果能够活捉罗斯福的话,他就可以以战胜者的姿态亲自见一见他,毕竟王辰浩自己也想看一看被他扰乱的历史所培育出的另一个罗斯福,想体会一下让曾经的巨人匍匐在自己脚下的喜悦和快感。但很可惜罗斯福有一个好部下,关键时刻制止了罗斯福的当俘虏心态,令王辰浩的梦想泡汤了。
不过,对于这次斩首行动的成功,王辰浩还是非常得意的。毕竟这个局是他从二十多年前就开始布置的,到今天收获胜利果实,这种只有历史伟人才能做出的大手笔,这种荣誉感已经让王辰浩满足了。
罗斯福一死,纳粹美利坚政权算是完了。尽管会有相当一部分纳粹分子继续于联合国为敌,但也兴不起什么风浪了。因为罗斯福一死的消息在第二天就传遍了美国,全世界都知道了。原本就已经被中华帝国策反的美国各州,有些还对罗斯福政府抱有一丝幻想,如今听到噩耗,他们当即坚定了立场。彻底倒向中华帝国。
原本芝加哥周边还有十几个美军主力师正在火速向芝加哥增援,在听到罗斯福身亡,最高统帅部被摧毁的消息后,他们便主动撤退了。这样一来,中华帝国军于第二天中午完全攻占了芝加哥,占领了纳粹政府的新首都。
罗斯福的左膀右臂,纳粹三巨头之一的杜鲁门副总统侥幸没有在芝加哥而躲过了一劫,得知总统身亡的消息后。他立即在犹他州宣布就职总统,继续挑起纳粹党旗同联合国对抗。
不过,芝加哥陷落第三天起,陆续有路易斯安那州、纽约州、哥伦比亚州、宾夕法尼亚州、爱荷华州、加利福尼亚州等23个州宣布脱离杜鲁门政府独立。
按照中华帝国之前给各州州长的承诺。各州脱离美利坚独立后,当即获得包括中华帝国在内的联合国各成员国的法理承认。各州州长将担任新国家的总统,并宣布召回驻扎在大西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的各州美军,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两洋防线上的美军官兵来自不同的州,其中大部分人都厌倦了打仗,得知他们的家乡独立后,为了他们各自的父母妻儿,他们选择了放下武器回乡。
当然,追随纳粹政府的美军也不在少数。不过他们得知罗斯福身亡后。对他们的精神打击是巨大的,战斗意志大幅被削弱。加之他们所依赖的后勤补给线因为很多州的独立而中断,最终只有不足十万纳粹美军辗转回到犹他州加入杜鲁门纳粹政府军,其他意志不是很坚定的纳粹美军在途中陆续被路过的各州美军消灭、击溃,分散在各地,不是被俘虏改造,就是隐姓埋名当了老百姓。罗斯福一手创建的几百万大军在他死后不到一个月便消失了。
到了八月上旬。北美的格局渐渐稳定了下来。加拿大获得了独立,美利坚分裂成十三个国家。以杜鲁门政权控制的所谓的美利坚唯一合法政府的实力最强,还有近三十万的纳粹美军精锐部队。其他十二个国家的实力相对弱了很多,但他们有中华帝国做后盾,中华帝国主导的联合国军很快在这十二个新国家登陆,协助他们防御纳杜鲁门军队的进攻。
而杜鲁门政府并不好过,他根本没有力量去进攻其他十二个独立出去的国家,因为联合国军已经从四面八方包围了杜鲁门政权控制下的犹他、怀俄明和科罗拉多三个州。联军出动一百多万大军。在上万架飞机、三千多辆战车和一万五千门火炮的强大火力的掩护下,连战连捷,打得美军毫无还手之力,摧毁杜鲁门纳粹政权只是时间问题。
在九月攻势中,中华帝国皇家禁卫军第一军、陆军第三集团军,以及兰芳第二军、新加坡第一军、澳洲第二集团军集中优势兵力。在科罗拉多河西荒漠地带一举全歼了美军精锐第三装甲集团军军和七机械化集团军,十三万纳粹精锐全军覆没,从而彻底摧毁杜鲁门政府的最后精神支柱。
十月三日,杜鲁门政府特使乔治…布施飞抵檀香山,同中华帝国美洲战区总司令萧毅上将会晤,宣布将有条件投降。不过,布施的提议遭到萧毅上将的直接拒绝,谈判时间不到三分钟即告破裂。
谈判失败是意料中的事情,为了保存一批纳粹党成员,杜鲁门于十月四日通过国际公共无线电频道宣布无条件投降。
接到杜鲁门政府的无条件投降请求之后,萧毅上将在向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奏请获得批复后宣布接受杜鲁门政府的无条件投降。
十月七日上午九点,中华帝国皇家禁卫军第三装甲师开进盐湖城。当盐湖城市政府大楼上方的星条旗落下来的那一刻,宣告纳粹美利坚政府正式战败投降。
随后,中华帝国成立了美利坚占领委员会,对美利坚十三国实施军管统治。在军管当局的控制下,联合国成立了美洲军事法庭,对包括罗斯福、杜鲁门在内的美利坚纳粹党和战犯进行审判。
对于美利坚今后的格局,英法等国一度建议成立新的美利坚共和国,但遭到中华帝国的坚决反对而取消。
由于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对美利坚的特别反感,导致中华帝国美利坚占领委员会最终决定在美利坚原来的国土面积上,成立十三个各自独立的国家。为了让这十三个国家永远不会合并,中华帝国迫使这十三个国家领导人制定了永不合并的和平宪法,中华帝国为了确保政策的延续,在这十三个国家分别进行驻军,军管监察二十年。
这样一来,美利坚被分裂成十三个国家,似乎回到了两百年前的美洲殖民时期。对于中华帝国的这个做法,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一个分裂的美利坚永远都站不起来,等于永久解决了美利坚对中华帝国的威胁。
美国人不禁感叹道:“一觉醒来回到解放前了!”
第二卷 经营北洋 第693章 希特勒的救命稻草
中华帝国军成功进行斩首行动,一举摧毁了纳粹美利坚最高统帅部,并通过策反计划成功实现分裂美利坚的战略目的,此举令全世界为之震惊,对中华帝国的敬畏陡增。
打击最大的自然的同为纳粹同盟国阵营的德意志第三帝国了,希特勒在得知罗斯福被击毙,美利坚瓦解成十三个国家的消息后,痛哭了好几天。希特勒为失去罗斯福这个纳粹同道而伤心,但更伤心的却是德意志帝国从此少了一个海外强援。美利坚的覆灭令德意志帝国彻底成为孤军,面对中华帝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强大欧洲攻势,希特勒第一次感觉到有心无力。
对于希特勒来说,不到敌人拿枪指着他的最后一秒钟他是不会轻言失败的,他的这个性格注定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惨败,但也成为纳粹德国孤注一掷发展非对称力量的一记强心针。
“一个月之内进行核试爆,否则所有参与核子计划的人统统处决!”
希特勒不理会副元首鲁道夫和一干军政大员们的求情,毅然下达了死命令。
当然,这也不能怪希特勒,他也是被逼无奈之举。毕竟这两个月以来,联合国军在西欧战场上连续取得了鲁昂会战、索姆河会战和阿登会战的胜利。联军三战三捷,在鲁昂全歼了隆美尔的二十二万德军机械化部队。在索姆河打残了勃洛姆堡指挥的三十一万德军机械化、半机械部队。
这两场大会战,联军投入了一百七十万兵力。动用了15万架次的飞机,八千辆战车和五万门火炮的强大兵力,将纳粹德国最精锐的几只部队全歼,令德军损失三分之一的机械化部队。
而联合国军在八月底发动的阿登山区会战,一举击溃海因里希亲自督战的二十万德军山地作战部队,攻占了曾经被法国人自豪的马其诺防线。中华帝国皇家陆军第一军主力更是突入德国本土,攻占了洛林大部地区,摧毁了德军在那里的重工业区全部设施,令原本就资源紧张的德军雪上加霜,对德军的打击是致命的。
联合国军在西欧法国战场上三战三捷。同样联军在南欧开辟的欧洲第三战场亦是如此。
意大利投降后,希特勒下令德军攻占了意大利大部分地区,此举不但无法阻挡联合国军在意大利、希腊等南欧国家登陆的攻势,反而因为攻占意大利各大城市导致德军的兵力进一步的分散。
而德军最致命的是缺乏海空军的支援,中华帝国海军地中海舰队和英国皇家海军第三舰队组成的地中海特混舰队,对在意大利和希腊等地登陆的联合国军部队提供强大的海空军火力支援。而意大利三面环海,希腊亦是大部分包围在爱琴海中,这个德军防御部队造成致命的漏洞。在联军强大的海空军火力打击下,德军损失惨重。
从南欧登陆的联军部队很快增至70万人。而德军在该地区的兵力却在锐减,不足10万兵力。加之德军在西欧战场节节失利。德军被迫从南欧撤兵回防本土。这样一来,联军在南欧很快获得陆海空三军全面优势,在当地游击队的配合下,联军很快光复意大利和希腊全境。
在东欧战场,虽然苏军遭到德军重创失去了进攻能力,但是由中华帝国全面武装的亚美尼亚军,以及由中华帝国大力支持的土耳其军却大显身手。
苏军受创后,中华帝国认为苏联暂时不会对中华帝国构成威胁了,因此开始在东欧战场上积极发起攻击。
作为中华帝国的铁杆盟友。亚美尼亚成为首个装备中华帝国军武装直升机的国家。强悍的武装直升机装备给亚美尼亚军后,令这支只有20万人的小国家军队的战斗力急剧飙升,其战斗力之强令英法两国都感到汗颜。
亚美尼亚军凭借强悍的战斗力,在中华帝国全面负责后勤支援的前提下,连续发动了顿河战役、尼古拉耶夫战役、索尔玛战役和纳波卡战役,击溃了在乌克兰南部的德军党卫军第十四装甲师主力和罗马尼亚精锐第一集团军,在一个月内解放了乌克兰南部和罗马尼亚东北部。
在纳波卡战役中。亚美尼亚军第一装甲师同德军党卫军第三装甲师正面遭遇,双方爆发了迄今为止最惨烈的坦克大战。
由于纳波卡地区是德国在罗马尼亚的重要石油供应区,若是被联军占领,那么德军的石油供应将减少一半以上。尽管德国已经开发成功并实际生产煤化油了。但此时德军的空中优势已经没了,中华帝国的战略轰炸机对德国本土狂轰滥炸,导致德国很多煤化油工厂遭到破坏,燃油一直处于告急状态。如果再失去罗马尼亚的石油,那么德军大部分机械化部队将沦为步兵了。
因此,当亚美尼亚军攻入罗马尼亚的那一刻,德军便做好了誓死抵抗的决心。
纳波卡平原上,亚美尼亚军第一装甲师同德国党卫军第三装甲师不期而遇。
两支部队都装备着强大的主战坦克。亚美尼亚军装备的自然是中华帝国陆军制式主战坦克M36虎王和M28A3猎豹,以及M35猎犬轻型坦克和W30轮式步战车,各种装备搭配合理,既注重突击火力和速度,又兼顾一定的防御力。而德军党卫军第三装甲师装备着鼠式巨型坦克和六号虎式坦克,注重突击火力和防御,却在速度上却落后太多。
鼠式坦克强悍的火力一度对亚美尼亚军坦克突击集群造成致命攻击。在首轮交锋当中,亚美尼亚军损失了十二坦克,而德军仅仅损失了四辆坦克。这主要是亚美尼亚军太轻敌的缘故,之前的战斗中。亚美尼亚军凭借M36虎式战车所向披靡,根本没有对手。但碰上德军的鼠式坦克后,M36坦克的主炮根本无法穿透鼠式坦克的装甲。反而鼠式坦克的巨炮一炮便给M36坦克造成致命破坏。
很快,亚美尼亚军调整了战术。利用己方战车部队的机动力优势,迂回穿插至鼠式坦克的射击盲区后再进行攻击。而鼠式坦克太过笨重,转向和射击十分笨拙,很难锁定快速机动中的敌军坦克。
不过,鼠式坦克的装甲防护太过强悍了。尽管亚美尼亚军避免了己方战车的损失,却很难将鼠式坦克摧毁。由于德军处于防守态势,有后方德军炮群的掩护。德军坦克根本不主动出击。因此亚美尼亚军多次诱敌出击都宣告失败。
双方纠缠了一个礼拜,却都无法奈何对方。
由于联合国军计划在十月底前从东南西北全面向德国本土发起总攻击行动,因此亚美尼亚军担负着切断德军原油供应的重任,必须在这之前攻陷纳波卡。
为此,亚美尼亚军方特地向中华帝国军方请求帮助。
对于德军强悍的鼠式坦克,中华帝国军在西里西亚登陆战中曾经碰上几辆鼠式坦克,对其有一定的认识。
中华帝国总参谋部在那之后立即令帝国有关部门着手开始研究破解之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战争总是各种新技术的催化剂。北洋科技很快拿出了破解之法,他们研制出专门用来攻击厚重装甲防护坦克的特种坦克炮弹药。
聚能爆破穿甲弹。这是中华帝国继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之后研发出来的一款更强大的穿甲弹,专门用来对付重型坦克和坚固工事的弹药。
破甲弹是根据门罗效应的最基本的原理开发成功的。中华帝国早在三十年代初期就进行相关研究了。但是由于当时全球范围内最强悍的战车只有中华帝国军才有,科研人员在进行这方面研究时遭到军部的抵制,因为军部担心这种技术被敌对国获取用来对付本国陆军的主战坦克。
不过,抵制归抵制,北洋科技重工还是暗中进行开发了。
不过,当时根据门罗效应的效果是满足不了军方需要的。于是北洋科技把金属做的漏斗形药型罩加在炸药的锥上,这样爆炸后炸药的能量就作用在这个空心漏斗药罩上了,紧贴药罩的金属迅速被使熔化合拢,被炸药的能量‘压’成了高速、高温、高压金属喷流。这股射流的头部(最快)速度可达7000~10000米每秒、温度可达1100度。高压就更不用说了。再加上金属本身。坦克装甲遇到这三高的冲击,顿时就象高压水枪下的稀泥,势如破竹,飞流直下,门户洞开等等形容词简直就是为它们准备的。
更可怕的是,破甲后金属射流并不会就地休息,它继续高速前进!再加上破甲后的喷溅作用。接下来就是破坏车内设备、杀伤乘员。要是碰上炮弹或油箱,就是油箱起火、弹药诱爆,产生“二次杀伤效应。”
中华帝国军方立即从北洋科技获取了一批试验用破甲弹,并交给亚美尼亚军方用于实战。
9月3日。亚美尼亚军第七战车团再次同德军113坦克旅交战。这回,亚美尼亚军的坦克装上了破甲弹进行攻击。结果,一场战斗下来,德军损失了33辆鼠式坦克,而亚美尼亚军仅仅损失了7辆M36坦克。
战场上,只见巨大无比的鼠式坦克的外表只有一个小洞,却连炮塔都炸飞了,这就是这破甲弹的二次效应的恐怖杰作。
亚美尼亚首次使用新型破甲弹取得了胜利,德军引以为傲的鼠式坦克不败的神话再次被打破。
随后几天,亚美尼亚军全线出击,同德军坦克部队进行交战。
9月7日,德军党卫军第三装甲师在西多高地上被全歼,最后十几辆鼠式坦克燃起了熊熊大火。
9月10日,亚美尼亚军攻陷了纳波卡,彻底切断了罗马尼亚给德国的原油供应线。
第二卷 经营北洋 第695章 希特勒的救命稻草(2)
联合国军在西欧战场、南欧战场和东欧战场上节节胜利,德军全线撤回本土进行防御。
战局对德军越来越被动,而在九月下旬,联合国军总司令部更是发起了波罗的海攻势,中华帝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主力进入波罗的海,配合联合国军在德国本土发动基尔会战。
中华帝国强大的海军舰队封锁了德国海军最大的军事基地基尔港海军基地,将德国海军公海舰队的残余舰只悉数包围在基尔港内。而联合国军则分别从艾森贝格和森贝格两地实施抢滩登陆作战。
德军为了守住第三帝国最后的血脉,被迫同联合国军展开决战,约三十五万德军精锐投入了基尔会战。
由于是在德国本土作战,被逼急眼了的德军抵抗十分顽强,迫使联合国军的登陆作战迟迟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九月二十三日,在森贝格激战了一个礼拜的中华帝国陆军第75军损失惨重,丧亡近三分之一,依然不能实现攻占森贝格的目的。
二十四日,联合国军总司令蔡锷上将亲临泰山号航空母舰上,并从空中观察了森贝格地区的敌我战斗态势。
回到泰山号航母,蔡锷决定动用一支空降兵部队到敌人后方,前后夹击德军方可取得战术效果。
二十四日晚,中华帝国第六空降旅在普伦实施空降。但由于德军早就对联军可能实施敌后空降作战进行了提前部署,德军第335战车团一直处于机动状态之中,当中华帝国第六空降旅实施空降时,他们不到一个小时便赶到了。
由于中华帝国第六空降旅是夜间空降,先是遭到德军密集防空火炮的打击,接着很多重装备都空投到了密歇湖里,部队还未集结起来便被德军第335战车团给冲散了。
第六空降旅损失惨重,一夜间死伤和被俘者接近三分之二,基本上失去了战斗力。
不过。正当蔡锷为空降失败而感到沮丧时,一直被打散了的人数只有三十人的小部队在冯凯琳中尉的带领下,竟然鬼使神差的摸到了森贝格德军指挥部。
为了避免被联军飞机发现,德军指挥官兰克中将故意将他的指挥部规模缩减,防卫兵力由原来的一个警卫营降为一个警卫排,这样目标变小,成功躲开了联军飞机的搜查。
也这因为如此,冯凯琳中尉带着第六空降旅被打散的三十来名战士盯上了。一开始。冯凯琳只是认为这是一个德军的小指挥所,决定顺手牵羊。由于不敢去摸德军的大指挥所,所以便那这座小指挥所下手。
结果,冯凯琳经过周密部署拿下这座小指挥所后才发现。原来这里竟然是德军森贝格战区的最高指挥部。虽然德军指挥官兰克中将别击毙了,但冯凯琳逼着一名胆小怕死的德军参谋以兰克中将的名义发布了命令,谎称东部的7号阵地失守,命令西部2号和3号阵地的德军立即放弃阵地撤离。
德军并不知道指挥部被端了,以为7号阵地失守,他们将腹背受敌,因此纷纷放弃阵地后撤。
正在进攻德军2号和3号阵地的中华帝国军于是顺利的占领了阵地,而德军7号阵地见两翼阵地的德军不战而逃,同样担心腹背受敌于是也跟着撤离了。
等到后撤的德军发现问题不对时。再想返回夺回阵地已经晚了。
第二天下午,中华帝国军率先攻陷了森贝格,打开了基尔的西大门。
基尔西线失守的消息对东线有着极大的影响,负责东线艾森贝格登陆战的是英法联军。在看到西线中华帝国军采取的策略成功后,英法联军也立即效仿。他们要比中华帝国军幸运多了,英国第三空降团顺利降落到德军后方,配合正面英法联军夹击德军。于次日拂晓前攻陷艾森贝格。
基尔东西两座门户失陷,联军完成铁壁合围,致使二十万德军被困死在基尔附近不足五十公里的区域内。
由于联军控制了基尔两侧的制高点,联军在上面架设火炮可以直接炮击基尔市区和海港。
德军试图进行突围,不过屡战屡败,数次突围均告失败。联军很快攻占了基尔机场,迫使德军增援基尔会战的飞机全部飞走了。德军失去了基尔上空的制空权,被联军飞机压制住了火力。
突围无望。德军指挥官海恩上将在部下们的逼迫下服毒自杀,他的部下盗用海恩的名义向联军投降。
而德国公海舰队最后的舰只,最后的德国海军们大多数不同意投降。为了避免被联军俘获,他们被迫将二十多艘战舰炸沉在航道上。
就这样,德国公海舰队在基尔会战的最后一分钟内全部壮烈沉没,从此德国公海舰队不复存在。也宣告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德国海军,历经七十年的发展后,最终全军覆没。
德国公海舰队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出,德国上下为之痛苦万分。希特勒更是心疼的要命,因为强大的公海舰队前后耗费了近三万亿马克的军费开支,就这样被打没了实在让人纠结。
不过,令希特勒更加纠结的却是基尔会战失利的后续影响。基尔会战失利,联军得以在德国北部地区登陆。这样一来,联军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已经完成了彻底包围德国的战略部署。
更令希特勒担心的是,基尔会战失利,联军距离柏林更加近了。迫在眉睫的威胁让希特勒寝食难安,他根本不敢睡觉,生怕第二天一睁开眼睛就发现联军士兵的枪口正对着他。
就在希特勒绝望之时,海因里希闯进了他的办公室,兴奋的喊道:“恭喜元首,我们终于成功了!”
希特勒还没明白过来,问道:“什么成功了?”
“核试验!是核试验!我们成功的进行了核试验!”
“什么?真的吗?”
希特勒顿时一跃而起,比海因里希还要兴奋。
“是真的!”
海因里希满脸兴奋,补充道:“我们的科学家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即将面临敌军的大举入侵,所以他们加班加点,于一个小时前在德累斯顿地下核试验基地内完成了首次核试爆。”
“狗屁为了祖国!”希特勒撇撇嘴道:“分明是害怕我处死他们!”
海因里希笑道:“没错!多亏元首您下了死命令,否则他们还指不定拖到猴年马月才能完成呢!元首英明!”
尽管希特勒知道那群科学家们不是为了狗屁的爱国精神,但他们能够在关键时刻完成核试验任务,这对希特勒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对于纳粹德国来说,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既然试验成功,那么马上进行实战部署!”
希特勒已经等不及了,他必须要用非对称战争方式来阻止联合国军的进攻。
海因里希犹豫道:“元首,我们一共有三颗核弹,第一颗已经进行了地下核试验,威力无比,达到中华帝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威力了。还有两颗可以进行实战投放,但我得提醒您,原子弹的威力太强大了。如果投入战场使用,那么中华帝国那边肯定会进行核反击的。据我所知,中华帝国目前至少拥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