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唯我独裁-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列强们难免要蠢蠢欲动了。作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地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控制着全球90的殖民地,如此庞大的殖民地难免不让其他列强们馋涎欲滴。
以前各国列强们都摄于英国海军的强大而不敢轻举妄动,但是随着英国海军被中华帝国海军重创后,英国海军龟缩本土,其海外殖民地失去海军力量的守护,这就让暗中窥视英国殖民地的德国、法国、意大利、俄国等国家有了可乘之机。
当中华帝国牵头号召他们起来瓜分英国殖民地时,他们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了,直接站出来向英国提出利益割让要求。
公元1906年3月24日,八国集团决定让荷兰先打头阵。于是小小的荷兰率先打破外交界限,污蔑英国军队袭击了荷兰在开普敦的几家银行,向英国提出索赔,英国当即予以拒绝。随后,荷兰要求将奥兰自由邦、德兰士瓦两地归还给当地的布尔人,并向英国发出了警告。英国当局并未理睬荷兰的要求。
第二天,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向英国也提出了索赔要求,英国同样拒绝。
此后三天,德国、法国、俄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陆续向英国政fu提出索赔要求,美国、挪威、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等国家也趁火打劫,跟着起哄,也向英国提出索赔,试图让英国承担他们在开普敦的经济损失。
英国政fu意识到他们的不同寻常之处,但是这些国家的四十多家银行的损失高达两亿英镑之巨,英国本身也是受害者之一,损失了一亿多英镑,一方面无力赔付他们的损失,另一方面一旦赔偿就等于承认事实,别说英国政fu是被冤枉的了,就算真是他们做的,英国也不会承认。因此,英国政fu接连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4月3日,中、德、法、意、奥、俄、土、荷八国集团正式组建了八国联军,第一批来自法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俄国、土耳其五国的二十万军队陆续在土耳其耶路撒冷地区和土耳其属的黎波里两地集结。德国和荷兰军队将在4月中旬才能抵达地中海,中华帝国的10万远征军将在4月底到5月初进入红海。
与此同时,八国军队分别按照八国公约规定,陆续向各自负责进攻的英属殖民地进发。
3月28日,22万德军从德国威廉港出发,汇合3万荷兰军队通过英吉利海峡后,其中10万德军进入地中海于18日在土耳其耶路撒冷一带上岸。另一批12万德军和2。75万荷兰军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于30日在德属西南非洲集结。德荷联军准备进攻英属贝专纳、罗德西亚、奥兰治、德兰士瓦。
3月29日,法国增兵法属北非,在廷巴克图集结20万法军,向东推进,于4月中旬进入英埃苏丹西部边境。6年前法国的2c计划在法绍尔被英军终结,如今法军卷土重来,势必要夺回英埃苏丹,贯通横贯非洲大陆的计划,在红海获得出海口。
4月1日,意大利4万军队增兵意属索马里,三万军队集结北部,准备攻击英属索马里,另外一万军队集中南部,准备配合德属东非的3万德军攻击英属东非和乌干达地区。
23万俄军于4月5日集结在波斯帝国北部沙漠边缘,沙俄帝国并不甘心只驱逐英国在波斯的势力,而是要直接占领波斯,以便打赢一场战争来转移国内风起云涌的矛盾。另外,俄国失去了远东出海口,中华帝国表示愿意帮助俄国夺取印度洋出海口,支持俄国军事入侵波斯,打通波斯湾通道。
八国集团的一系列举动,着实吓坏了英国政fu,英国首相亨利急令英国各地殖民军,要求他们严加防范,做好战斗准备。
同时,英国政fu立即电令其驻各国大使馆官员,要求他们立即跟八国集团除中国之外的七国交涉,表示愿意在开普敦问题上进行谈判,试图避免跟他们爆发战争。
然而,七国政fu认为,开普敦的损失和夺取英国殖民地相比较而言,显然后者的利益大得多,而且眼下中华帝国占据上风,军力强大,不易得罪。因此七国政fu出于政治目的将一切损失都算在英国头上。
不过,八国联军总部认为应该稳住英国,因此七国政fu愿意跟英国进行谈判,但是暗地里继续增兵,并按照八国公约的规定日期进入指定地点。
4月2日,八国联军总部认为,不要等中华帝国远征军了,在地中海地区的七国兵力已经达到了40万(土耳其又增兵十万),可以展开对英国苏伊士运河守军发动攻击了。
联军司令官段祺瑞巴不得七国军队先跟英国干起来,然后中华帝国再捡便宜,因此他同意了联军司令部的建议。
3日上午,八国集团集体向英国政fu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国政fu放弃对亚非拉美所有殖民地的统治权,还给当地人一个自由的国度。
4日上午,英国政fu严词拒绝。
5日上午,中、法、德、意、奥、俄、土、荷发表联合宣言,称八国将组建八国联军,推翻英国对殖民地的奴役,解放殖民地被压迫的人民。
公元1906年4月6日拂晓,中华帝国大西洋舰队旗舰周武王号战列巡洋舰率先向塞得港开炮,紧接着八国联军集结在此的两百多艘战舰开始对塞得港实施饱和式炮击。
随着第一发305毫米炮弹落到塞得港的海岸炮台上,八国联军对英联合作战开始。这一天,英国政fu和人民称之为八国联军侵英战争,但是中、法、德、意、奥、俄、土、荷等国将其称之为拯救行动,在以后多年的辩论中,八国集团一直坚称他们是为拯救被英国奴役的第三世界人民而战。
炮声轰鸣,硝烟弥漫。
塞得港战役打响后,八国联军主力分别从右翼的耶路撒冷和左翼的的黎波里向埃及边境英军发起攻击。其中右翼的十万德军战斗力极其强悍,不到一天的功夫便攻陷了英军重兵把守的阿里什。十九万德土军队迅速沿着海岸线向西推进,一路上所向披靡,于15日逼近塞得港以东30里外。
由于埃及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重要城市都在海岸线上,因此联军集中三十艘战舰,用巨炮猛轰塞得港海岸附近的英军阵地,配合德土军队从这里发起攻击。
英国地中海舰队早已被抽调回国,没有任何海上支援,英军被联军的猛烈炮火压制住,德土军队趁机发动冲锋。
虽然英军没法在海上舰炮的打击下还手,但是当德土联军靠近英军阵地后,联军的海岸炮火便停止射击,这时英军就可以反击了。
“哒哒哒!”
英军的重机枪猛烈开火,自从八年前英军镇压苏丹军起义时,首次使用了重机枪作战,并取得了辉煌战绩,因此埃及英军也用重机枪来对方联军。
冲锋中的德军和土军在重机枪面前顿时伤亡惨重,不得不退下来,接着用步兵炮轰击英军的重机枪点。
每当这时,英军便躲进工事里,使用战防炮同对面的德土军队进行炮战。
塞得港内有英军八万余人,另外伊斯梅里亚九万英军,苏伊士城十万英军,英军是重点保护苏伊士运河,因此其他英国部队分散在埃及的其他城市和地区,数量不多。
德土联军猛攻数日,但是英军抵抗顽强,一时间难以攻下。
联军于是继续动员海军战舰,用大口径舰炮猛轰塞得港要塞。由于英军很久没有维护塞得港要塞了,要塞工事年久失修,在猛烈的炮火打击下,很多地方出现坍塌,造成英军大量伤亡。
不过英军还是咬牙顶住了,他们向地下挖开坑道,以便抵挡305毫米炮弹的猛轰。
左翼为法国、意大利、俄国、奥匈帝国、荷兰、土耳其联军,总兵力二十一万,由土耳其领地的黎波里向东攻击驻埃及的英军。
4月6日,12万法军、土耳其军、奥匈帝国军沿着海岸线前进,在亚历山大城同两万驻扎英军爆发激战,双方战斗了3天3夜,最终英军兵力相差悬殊,被迫放弃亚历山大,退守罗塞塔。
另一路9万法军、俄军、意大利军、土耳其军直扑埃及首都开罗,于9日同二十万埃及军队和两万英军交战。
由于英国对埃及实施委任统治,英军不相信埃及军队,因此发给埃及军队的武器装备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过时产品,以至于二十万埃及军队竟然没有挡住9万联军的攻击,只有两万英军勉勉强强的打了一仗,但也因为兵力相差悬殊而败退下来。
为了保住埃及首府开罗,英军司令韦伯上将从苏伊士城和伊斯梅里亚抽调了五万英军火速赶来开罗,组成三十万英埃联军抵抗。
开罗会战自9开始,一直持续到了29日,立时二十天。
在这二十天里,英埃联军抵抗激烈,法国上将裴罗思不得不从暂停左路军攻击行动,调集重兵南下增援右路军。
在战斗最激烈的20日早上,双方投入了三十万大军进行激战,战斗最为惨烈的一个小时内,双方阵亡士兵达到了六千人。八国联军虽然取得了攻击效果,向前推进了五百米,但是英埃联军成功的阻遏了对方的攻势,大部队得以安全撤退进开罗城里。
此后一直到29日,双方打得难解难分。英埃联军抵抗激烈,八国联军因为指挥不灵便而多次失去攻入开罗城的机会。
终于在30日时,开罗的英埃联军不得不主动放弃开罗而选择撤退。原因是中华帝国远征军于28日在苏伊士城西南帕米森地区登陆成功,十万中华帝国军包围了苏伊士城。
28日夜间至29日中午,太平洋舰队各主力舰猛轰苏伊士城,压制英军火力。脆弱的苏伊士城在305毫米重炮弹的打击下,很快被毁坏。苏伊士城防御体系遭到严重破坏,英军在炮火下伤亡惨重。
夜间时,中华帝国远征军集中200门大炮掩护第8师35团向英军阵地发动攻击。英军在猛烈的炮火打击下,不敢露头,只能藏在地下坑道里。然而,35团大胆的实施了步炮协同作战战术,当炮火刚刚延伸时,英军还没有反应过来,35团便冲上英军阵地。双方顿时爆发大规模白刃战,中华帝国士兵们以他们的勇猛和大无畏牺牲精神,一个团硬是拼垮了英军一个师,以阵亡3000人的代价打开了通往苏伊士城的通道。
随后,中华帝国军从打开的通道向英军纵深防御阵地发起突袭,迅速瓦解了英军的纵深防御体系,造成英军内部开花,陷入了混乱。
战至第二天中午时,四万余英军和埃军被消灭,剩下三万余英军走投无路,被迫投降。
中华帝国军攻陷了苏伊士城后,立即向开罗方向推进,开罗的英埃联军为了避免腹背受敌,被迫放弃了开罗,退往伊斯梅里亚。
五月一日,中华帝国军同占领开罗的其他联军回师,经过短暂的休整,三十万联军部队向伊斯梅里亚推进。
同样在4月30日这天,来自意大利、法国和土耳其三国的十七艘飞艇飞临塞得港上空,对塞得港英军实施猛烈轰炸。
这些由中华帝国制造的飞艇,搭载着一枚枚五百多公斤的炸弹,以及汽油燃烧弹,顿时给英军造成巨大的伤亡和心理恐慌。
这一天夜里,德军统帅瓦里西让土耳其军队在北面攻击,牵制英军主力,而德军主力则从东南面掘土炸开要塞城墙,冲入要塞。
凶猛的德军攻入要塞内,同英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双方几乎一命换一命。但是德军主力摆在这边,人数远超过英军,经过一个小时的白刃战,300…英军守卫全部阵亡,德军踏着堆积如山的尸体,突袭要塞其他方向的英军。
在里应外合的夹击下,塞得港很快失守,英军被俘超过万人,仅有两千英军逃离。
联军夺取塞得港后,略作休整三天,立即向伊斯梅里亚开进,于五月七日抵达伊斯梅里亚北部。
此时,伊斯梅里亚西部和南部正在激战。法军得知德军攻陷塞得港后,不甘示弱,希望首先攻陷伊斯梅里亚,证明法军不弱于德军。
段祺瑞知道法军的心声,因此故意让法军担任主攻,中华帝国军作为副攻,在南面牵制英军。
由于伊斯梅里亚城里的英埃联军都知道中华帝国军的厉害,因此他们将主力摆在了南面。
这样一来,法军在西面的猛攻很快取得了成效。
当德军赶来时,当夜法军统帅裴罗思告诉所有法军将领们:“如果不想将来被中华帝国军和德军看贬了,今晚上务必第一个攻进去。”
裴罗思的话深深的刺激了法军将领们,法国军队也不想被德军看扁了,他们一直希望跟德军比一比,洗刷普法战争的耻辱。如今德军就在北面,法军虽然不可以去攻击盟军,但是他们要第一个打开伊斯梅里亚要塞的大门。
这一夜,八国联军四面围攻伊斯梅里亚,炮弹雨点般落在要塞上,整个夜晚的天空都被照的通红明亮。
法军发疯了似的猛攻,几乎是不计代价的强攻。英军统帅的注意力依然放在北面的德军和南面的中华帝国军身上,英军指挥官认为法军是佯攻,真正的杀手锏是中德军队。所以不管法军如何猛攻,韦伯就是不从南北抽调兵力增援西面,结果给了法军破城的机会。
凌晨2点,法军第十二次不计代价的猛攻之后,西面英军未能顶得住法军的冲锋,丢掉了阵地。法军旋即洪水般冲进了要塞,英埃联军旋即大溃败。
战至第二天下午,英埃联军指挥官韦伯上将进退无路,只好投降。
至此,立时一个月的苏伊士运河会战结束。三十万英埃联军全军覆没,八国联军实现了既定战略目标,从此苏伊士运河落入八国集团的控制之下。根据八国公约,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将恢复对埃及的统治。
此后一个月内,土耳其军队迅速扫荡埃及全境的残余英埃联军,最终在埃及南部阿斯旺战役中打败了最后一支英埃联军,不过英埃联军残余还是退入了英埃苏丹。
*
第二卷 经营北洋 第238章英国屈服
收费章节(20点)
第238章英国屈服【三更】
【今天第三更,求月票、求打赏、求推荐~】
~~~~~~~~~~~
每年收入高达三千万英镑的苏伊士运河,一直是英国政府财政中的重要支柱。如今苏伊士运河在一个月内沦陷,顿时令英国痛惜不已。
然而,更让英国人痛苦不迭的是,八国联军除了整体在埃及行动之外,在全世界各地的英国殖民地的土地上,也是战火纷飞。
4月12日,沙俄帝国向波斯下达最后通牒,限令其驱逐英国领事和驻德黑兰英军。
13日,波斯帝国拒绝了沙俄的要求,全国进入战斗状态。
15日拂晓,23万俄军从西起巴库,东到马哈巴德,全长122公里的边境线上全面发起攻击。
波斯军队奋起反击,但是双方战斗力和装备差距太大,波斯军队根本不是俄军的对手,十三万波斯大军被击溃。
22日,俄军攻到德黑兰城下,两千英军和七万波斯军队据城而战。
波斯国王卡扎尔七世本来指望英国从印度调兵前来增援,然而英国大本营的意思是印度英军加紧构筑防御,保住印度而牺牲波斯。
27日,坚守了五天的德黑兰城被俄军攻破,卡扎尔七世自尽,英军残余三百余人投降。波斯军残余在穆罕默德的率领下退出德黑兰,继续抵抗俄军入侵。
五月中旬,波斯军被俄军逼退至波斯湾沿岸的阿巴斯港,六万波斯军和十七万波斯教会成员奋起抵抗,最终寡不敌众,城破投降。
不过,投降的波斯人遭到愤怒的俄军血腥大屠杀,整个阿巴斯地区十七万平民遭到俄军屠杀,鲜血染红了波斯湾。
直到八月中旬,俄军才基本上消灭了所有波斯残余军队的抵抗,完成了对波斯的军事占领。但是依然有波斯游击队四处袭击俄军。
经过四个月的激战,沙俄帝国在中俄战争后的悲伤阴影中走了出来,虽然失去了远东出海口,但是缺获得了波斯湾印度洋出海口。
沙俄的重心在欧洲,对于远东的控制力量太弱以至于丢了远东。但是波斯湾不同,波斯离着俄国中心不远,俄国可以轻易的控制。
俄皇尼古拉二世为此在莫斯科大肆庆祝,俄国海军部甚至要求立即组建印度洋舰队,陆军则建议进攻英国印度殖民地。
不过,俄国经过中俄战争后,财力促襟见肘,国内经济正在恢复当中,不适合扩大战争。因此俄国政府在占领了波斯之后,未向印度英军挑衅。而印度英军也担心俄军进攻印度,因此不敢出动出击,而是一味的防御。
在北非,法国在英埃苏丹西部边境集结的20万大军迅速越过边境,攻击英埃苏丹军。
4月19日,法军主力同英埃苏丹军主力在尼罗河西岸的乌木舍尔曼遭遇,隧爆发大型会战。
双方投入兵力高达七十多万人,法国方面为法军20万,法属北非仆从军12万,总兵力32万。英埃苏丹方面为英军7万,埃及军队13万,苏丹军队22万,总兵力42万。
双方在沙漠边缘爆发激烈战斗,无数炮弹落在沙漠上,激起漫天沙尘风暴。
经过半个月的激战,法军未能突破乌木舍尔曼。
不过,法军并不甘心,又从法属北非抽调来12万军队,组成第二军,沿着尼罗河南下,于5月12日攻陷法绍尔。
5月15日,法国第二军渡过尼罗河,向红海沿岸的苏丹港推进。
英埃苏丹联军所在的乌木舍尔曼所需的粮食和弹药补给全部来自后方的苏丹港,一旦苏丹港沦陷,英埃苏丹联军将陷入绝境当中。
不得已,英埃苏丹联军不得不抽调十万军队回援。结果法军并未直接前往苏丹港,而是半路掉头在阿特巴拉峡谷设伏,结果十万英埃苏丹军队遭到伏击,经过七天苦战,最终全军覆没。
5月29日,法军攻陷了苏丹港,切断了英埃苏丹联军的退路和补给基地。
8月3日,补给耗尽了的英埃苏丹联军试图突围,但是被法军坚决的给打了回去。
8月7日,英埃苏丹联军弹尽粮绝,剩余十三万人投降。法国占领英埃苏丹殖民地。
与此同时,就在英埃苏丹旁边的英属索马里地区,从意属索马里出发的三万意大利军队向当地一万英军发动攻击。
不过,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三万意大利军队未能打败一万英军。在加勒卡约战役当中,三万意大利军队战败,溃败一路跑到了摩加迪休。
另一边,一万意大利军队本来去攻击英属东非,支援德属东非军队作战。结果英属东非殖民军统帅伍德罗斯少将突然放弃对面的德军,反过来两天两夜的急行军,在拜多亚一举吃掉了吊儿郎当的一万意大利军队,接着迅速东进,和南下的一万英军回师后,猛攻摩加迪林,经过三天激战,残余一万余意大利军队被赶下了大海。如果不是太平洋舰队第三战队及时赶到,炮火封死了英军前进之路,万余意大利军队将全军覆没。
尽管这样,慌乱中的意大利军队抛下了六千余人做了英军的俘虏,只有不到三千人登上了中华帝国海军战舰逃走,另有数千人失踪。
索马里战役以意大利军队战败,英军获胜而告终。
意大利非但没有夺取英属索马里,反而意属索马里落到了英国人手里,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伍德罗斯少将消灭了意大利军队后,立即掉头返回英属东非。
此时,德军已经连续攻陷了辛继达和阿鲁沙等地,向英属东非首府肯尼亚进军。德军兵力三万余人,英军虽然有四万多人,但是战斗力显然不如德军。
不过,伍德罗斯战术精明,实行坚壁清野战术,放火烧山迟滞德军进攻速度。同时,他发现德军每占领一处就分兵把守,于是他故意不战自退,丢掉七八个城镇给德军占领,分散德军主力。同时,伍德罗斯知道跟德军正面作战胜算不大,因此他选择了打游击战,绕道德军后方,四处攻击德军兵站、补给站。
8月8日这天,德军后方基罗萨补给站被英军袭击,德军三个月的补给物资没了。慌乱的德军迅速后撤,试图退到海边从中华帝国海军那里获得补给。
然而,伍德罗斯早就判明德军意图,在米库米森林峡谷(今坦桑尼亚国家公园)设伏,一把火烧了整座森林,三万德军主力被消灭在峡谷里。
随后伍德罗斯招募英属东非的英国人,很快发展成一支六万余人的军队,陆续收复被德军占领的土地,保住了英属东非和英属索马里,成为开战以来英军唯一的一场胜利,夺取了意属索马里,令英国政府于大溃败中挽回了一点颜面。
德军在英属东非战场上虽然失利了,但是德军在贝专纳和南非战场上却是节节胜利。
从4月8日开始,12万德军和2。75万荷兰军队从德属西南非洲出发,向英属贝专纳、罗德西亚、奥兰治、德兰士瓦等地区发动进攻。
德军所向披靡,先后在布拉瓦约、比勒陀利亚、翰内斯堡三个地方打败了英军主力,三战三捷,消灭英军12余人。而荷兰军队则联络当地布尔人,重新集结起六万军队,配合德军攻击英军。
到了8月初,英国贝专纳完全落入德军之手,奥兰自由邦获得解放,英军被分割在德兰士瓦和开普敦两地,不过这里的英军刚刚打完了布尔战争,战斗力顽强,坚守在要塞工事里抵抗德荷联军进攻,双方于是陷入了僵持局面。
八国联军攻击英国,最顺利的就是中华帝国了。
由于中华帝国军队索要的基本上都是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海岛和群岛,上面英军驻军不多,少到20人,多至200人,因此在中华帝国海军的协助下,攻击极为顺利。陆续占领了英属印度群岛、马尔代夫群岛、英属西印度群岛等。
在攻击英属新加坡要塞和英属塞浦路斯两个岛屿时,遭到英军顽强抵抗。不过,中华帝国军在试探攻击之后,发现英军抵抗激烈,强攻代价太大。于是放弃强攻,而是选择围而不攻。
中华帝国总参谋部给出的战术是,继续封锁英国本土,打击英国海上生命补给线,迫使英国主动求和,将塞浦路斯和新加坡让给中华帝国。
这个战术很快就得到了效果。
到了1906年8月,英国损失商船总数已经达到了6266艘,注册总吨位为873万吨,占了英国商船总数的三分之二,是英国五年造船总吨位之和。
英国终于受不了了,国内已经没有商船敢出航了,英国物价疯涨,开战前一便士可以买三天的报纸,如今一份报纸要20便士,物价飞涨令英国国民恐慌,英国经济动荡,金融体系眼瞅着就要崩溃了,英国政府不得不禁止纸币跟黄金的直接兑换。
海外殖民地到处都是战火纷飞,殖民地的物资无法运到英国,英国的商品无法出口出去。工厂没有原材料,工人大量下岗。物资紧缺迫使英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军管控制分配制度。英国依赖从殖民地进口粮食、羊毛和农产品,如今粮食紧张,国民挨饿,英国政府内外压力巨大,不得不选择妥协。
公元1906年8月17日,英国外交部终于放下了面子,主动跟中华帝国接触,请求和谈。
北京,紫禁城。
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得知英国终于受不了了,主动请求和谈的消息后,立即召开御前会议。
“好啊英国人看起来顶不住了,终于要服软了,诸位爱卿以为我们该提什么条件呢?”
王辰浩满脸高兴的问向众大臣们。
一干文武百官们此时都是满脸的高兴和喜悦,当初决定跟英国开战时,他们可都是一个个担心的要命,生怕重演1840年的中英战争的覆辙。但到如今,他们已经心中有底了,中华帝国联合其他七国列强瓜分英国殖民地,此举已经避免中华帝国独立跟英国耗下去,同时中华帝国对英国的破交战已经获得了显著效果,英国终于撑不住了。
作为帝国内阁首相,张枫于是率先表态道:“这场战争帝国取得了全面胜利,获得的利益十几倍于战争消耗,就算我们不做任何要求结束战争,我们都是大赢家。我觉得让英国承认八国公约所规定的内容即可。”
财政大臣宋汉章说道:“那岂不是太便宜英国人了吗?英国人那么有钱,赔款几十亿应该不是问题。”
王辰浩顿时翻翻白眼,一头黑线。众大臣们也是一阵唏嘘。
宋汉章笑道:“我就是打个比方而已当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让帝国赔偿2100万墨西哥鹰洋,按照当时的银元购买力,刨除六十年来的通货膨胀,2100万折合现在的龙币9000万左右,算上利息和对帝国的严重打击,帝国应该至少索要5亿龙币才行。”
伍廷芳道:“五亿龙币英国人肯定不干的一亿龙币还可以接受”
张枫笑道:“赔多少咱们有个数就行,先跟他们谈谈才说。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吗?”
王辰浩点点头,道:“首相所言甚是,先漫天要价,跟他们谈谈,不行再降价也不迟不过,咱们不可以跟英国死磕到底。现在咱们成功的把七国列强拉上战车,制造了英国跟他们的矛盾。之后咱们就应该缓和跟英国的矛盾,让英国把仇恨跟其他七国使去,让英国跟他们死磕,咱们从中渔利。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英明”众大臣齐声附和。
伍廷芳这时说道:“陛下的策略实在高明,现在七国列强跟英国的仇恨算是结下了,英国海外殖民地面临土崩瓦解。现在帝国如果迅速跟英国和谈,抽身事外,英国会迅速恢复元气,到时候英国的第一要务不是跟帝国开战,而是努力夺回被七国列强分割的殖民地。”
“没错”张枫说道:“帝国占据的英国殖民地基本上是经济价值不高的地方,比起其他七国列强占据了英国殖民地来说,英国人肯定更心疼,也就更想夺回来。而英国毕竟是欧洲国家,远交近攻的策略就迫使英国暂时缓和跟帝国的矛盾,全力去对付欧洲七国。毕竟家门口的威胁是最大的。”
王辰浩点点头,道:“所以说你们跟英国谈判的时候,要表达清楚我们立场,不要削弱英国,因为英国是牵制欧洲各国列强的一个棋子,我们的真正目的是要让英国跟同盟国一方或者跟协约国一方死磕,如果能够让他们将来内斗,那才是帝国的真正目的。”
“臣等谨遵圣谕”
王辰浩的话说的非常清楚,一干文武大臣们自然再明白不过这个道理了。
8月18日,中华帝国外交部大臣伍廷芳会见了从日本过来的英国特使朱迩典爵士(Sir John Newell Jordan),双方就各自政府表达了立场,都愿意结束这场战争。
“朱尔典先生”伍廷芳说道:“你们应该很清楚,当初如果你们肯把香港归还给我们,也就不会造成今天的后果了。所以一切责任都在贵国,中华帝国概不承担战争责任。”
朱尔典现在是弱势一方,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于是道:“所以我们希望跟贵国恢复战争前的局面,恢复中英和好。”
“我们也这样希望的”伍廷芳说道:“不过,那就要看贵国的诚意了。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中英战争了,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俄国、土耳其、荷兰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我们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态度。”
朱尔典知道伍廷芳不肯轻易和谈,差的只是英国需要许诺给中华帝国相应的利益。于是道:“我明白贵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