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皇帝李治-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治眼角余光瞥见小沙弥皱着眉不高兴的样子,微微一笑也不道破,跟在身后被小沙弥领进一间僧房,说请施主们自行更衣,他师兄已经在禅房静候了,言罢撒丫子跑出门外。

“把我们成贩孩子的了。”李治摇头似笑非笑。

“爷,查过了,周围没有机关迷药,衣服也干净没出幺蛾子,一切正常。”西门十三收敛了脸上的轻狂劲,窜到李治身边低声道。

不出李治所料,自己是遇不到劫财劫色刺杀埋伏五百刀斧手的勾当了,风平浪静,自己身边本就放了一个于刺杀一道的大行家,以刺客惯有的脾气,到哪都要查查有没有陷阱,自己这样的事干多了,有心理阴影,或者叫职业习惯,将心比心的总以为别人也这么的阴险。

这种不嫌累不嫌麻烦不怕脑细胞坏死的优良品格倒是让李治刮目相看,他再霸气外露大彻大悟,也受不了这份小心度日,趁早死了算了。

李治略作思考,道:“换衣,看看待会的秃驴是谁,想干甚么。”

点点头,几人一起都换了一套干净整洁的衣裳,心中立刻舒畅了许多,李治换衣的时候难得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衣服不止八套,也就是说那老秃驴并不能确定自己一行人的人数。

李治当先出了房门跟随等候在外的小沙弥前往禅房,雨依旧在下,禅院中的露天天井在雨中别有一股神韵,李治等人虽不执雨具但也上丝毫不湿,行走的小径两道密植着菩提树,枝繁叶茂的菩提叶在初秋的凉风中习习作响,交织在一起成了高高的华盖天幕,像是一道天然长廊,菩提树枝干粗圆巨大,有些岁月念头了,长廊左突右折,孟木却怡然自得,他记忆力拔群,若不然昔年也不会凭着别人不知道的小路和各种标记逃开狼群的追击走出深山老林中,每一次转弯和转弯处菩提树的长势都深深刻在脑海中,不会忘记半分。

“曲径通幽,小秃驴,你这寺庙倒也添了几分神秘莫测。”李治笑道,眼神真诚,自己都快迷路了,能不真诚吗。

小沙弥回头呵呵一笑,撅着嘴摸了摸自己的光头,转身屁颠屁颠的走得更快了,最后小沙弥在这绿荫华盖的长廊尽头停住脚,前边却是一间茅屋。

小沙弥面带笑意熟门熟路的道:“施主,这便是我师兄的禅房了,他在里面恭候各位多时了。”

李治犹豫了一下,略微整理衣衫抬步向里走去,当然没敢忘记裴行俭归海一刀的护卫。

进了茅屋,李治还没有看清楚,一个洪亮的声音却已在耳边震荡:“施主,你我虽素未蒙面,但神交已久,今日有缘得以相见,久违了。”李治眯起眼循声望去,其实在他进来前一路上就在脑海中勾勒老和尚的相貌了,长须白眉,纹深宽额无疑最正,如鸠摩那那种极品到底少有,最起码不会面目可憎。

事实和李治相差大也不大,眼前的是一个肥头大耳的胖和尚,黑眉浓发,脸上的油光和鸠摩那彼此彼此了,这秃驴当真世上含有,李治脸色严肃的瞅了半晌愣是没看见脖子,上上下下都圆圆滚滚,像一个个皮球堆起来,长着令人不忍目睹的五层下巴,大脑袋瓜子直接耷拉扛在两肩上,凸起的肚子比得上怀胎十月的娘们了,是那种铁定低头看不见小鸟和脚趾的奇人,仙风道骨的已经烟消云散东流去了,面目可憎是谈不上,这么大一坨古怪了点,却矛盾又协调,和谐的一塌糊涂,一双卧蚕浓眉挑挑,颇讨喜,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李治咋了咋嘴,看来噶天得弄点旱烟水烟的抽两口,好怀念以前那个味儿了,平静的道:“晚生木九,西北绿林道上的扛把子,江湖上的朋友抬举,见面喊一声九爷,就是不知佛爷法号,哪家剃度混日子的,今日约我等到此又有何见教。”眯起眼睛,李治流里流气的报上自己刚刚想起的大名,木九,“李”字拆开上木下子,自己又排行老九,去掉子,顺溜的叫便是木九。

“九爷过谦了,老秃驴法号寒山,屋外是老秃驴师弟小秃驴法号拾得,只不过比旁的和尚虚长了几斤重量,不敢妄称佛爷。”寒山和尚摇头谦虚笑道。

李治满腔诚恳,袒露心扉的实话实说道:“大师是真谦虚了,你何止是比别人多几斤重量,怕有上百斤不止,多长了半头猪,心宽体胖也是大福气。”

裴行俭等人转过头耸肩发抖,西门十三裂开大嘴挤眼皱着一张脸,挺了挺自己骨瘦如柴的身体,一副我要你羞愧到死的表情。

“贫僧素知施主平生立有大志向,有大能,早有心求见,一南一北恨机缘不到,便和小徒从苏州的寒山寺一路跋涉来此修行,今日和施主相遇纯属天意,不过是与施主谈道说佛,探知求真,谈不上‘见教’。”

“九爷我呢,大俗人一个,无酒可以,但无肉无女人就死翘翘了,大志向是有,但你一个出家人不问红尘事,有啥子可以叫九爷我的,莫不是你这儿卖有《九阳神功》《葵花宝典》《独孤九剑》啥的,要兜售贩卖于我?”李治瞧不出的变化,玩着自己的手指,可劲的插科打诨,这话也就只能从他嘴里说出来。

大和尚不迷茫不惊讶不生怒,修养极好的完全不在意李治那敷衍不以为然的嚣张态度,摇摇头,示意木有。

“那《如来神掌》,有木有?”和尚摇头,木有。

“《降龙十八掌》,有木有?”和尚再摇头,还是木有。

“《吸星**》?”和尚三摇头,木有。

“《乾坤大挪移》?”和尚摇头,木有就是木有。

…………

半柱香后,李治把自己知道的古龙金庸梁羽生卧龙生诸葛青云都问了个遍,大和尚还是微笑摇头,那气度,淡淡然,菩萨低眉,竟有一番宝相庄严的气势。

最后玩够的李治随便问了最后一句:“那总该有‘如来大佛棍’,那可是你们出家人的看门手艺。”

大和尚这次没摇头,破天荒的点点头,示意,这个可以有。

出奇的是李治却没有就此追问下去,适可而止的停住了,大和尚不燥不骄的微笑道:“不在三界外,便在五行中,无缘擦肩而过,相见便是有缘,施主何须试探贫僧,缘有缘法,到时自知。”

李治现在是真的知道了,跟这些整天吃饱了没事干沉迷在佛遏哲学中的钻牛角尖的老秃驴们打交道,就要坦白点再赤果果一点,拒绝任何有良的不良的机锋,发散你的思维当一个暂时性的小孩,听不懂的当个屁放掉,听懂的也无需当真,心不动,风吹动树就都不动了。

“和尚不说,爷就不勉强了,贵庙从外看烂到渣了,进庙内方知金玉其中,法度修严,难得眼拙一次,如此玄妙怕是故意为之,大师父于学佛之道很有自己独到一处。”李治不理睬老秃驴的机锋打屁,岔开调侃起了这寺庙的闷骚风格。

“施主好悟性,果然与我佛门有缘,”大和尚先是赞了一句,也没看清李治古怪的表情,继续道:“修佛不重外相皮囊,而重因果循环功德报应,贫僧一贯以不讲经、不化缘、不在名山大寺修行,原因究其根本不过是修行之本在于苦中求足,他日功成,脱俗便可成名,超凡即能立地成圣,此事看起来难,做起来更是难上百倍,千百年间能成佛门大德之辈的在当今只玄奘法师一人,遍寻故往太少太少,施主一生喜、怒、忧、思、悲、恐、惊有几样不是为了名利所驱使,可惜了。”

“说不定爷是为了天下苍生呢?”李治语带不详。

“那施主试想若做一无名英雄,施主还愿意如此辛劳吗?”寒山反问。

李治沉默,好半天才点点头,迅即摇头轻叹:“胖和尚,莫不是想要世间又多一个梁武帝?”

“不敢。”

“施主少年经事,豪气干云,只不过……他才会发现自己苦苦奋斗多年,不过是‘杀戮百万,又杀戮千万’,造孽太深。”胖和尚语气坚定,倒是悲天悯人的很,不容置疑。

李治洒然一笑,然后收敛了笑容,正经起来,没有反驳,杀得人多了,很难说真的没报应,尤其是自己又快要当父亲了,心中深怕遇到狗血剧里面让人不能淡定的蛋疼选择“保孩子还是保大人”,一时无言以对,沉默下去了。

这寒山和尚早悟的佛法三味,佛经典卷烂熟于心,是个得道有为的高僧大德,尽管他自己不如此想,但世人早已如此定义,通天文,知地理,晓阴阳,撇开这个问题,李治还有同样博学的裴行俭和大和尚三人愈谈愈投机,相见恨晚,大和尚言谈无忌,偏又不是酒肉和尚,那拾得小和尚一手素斋烧的和他人一样灵气,难得。

在这山寺盘桓了两日,李治是恋恋不舍,那个拾得小和尚着实有趣,像只剪了爪牙的纸老虎,一挠他就生气,偏偏又不敢发作,那副生闷气的委屈样儿最能解闷,临走前李治和寒山和尚殷殷叙别,那大和尚寒山突然开口问拾得道:“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大皱眉头,思索片刻,皱眉轻声道:“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大和尚满意道:“还有甚法子可以躲得?”

拾得眼神瞬间锋锐起来,直截了当的道:“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且听师弟念偈曰: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这个逞英雄,那个做好汉,看看两发白,年年容颜变……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劝君即回头,单把修行干。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段;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真常理,日月为邻伴。”

寒山和尚道,“拾得,这位施主和你有缘,你不妨和他一起南下修行去。”

拾得轻声问道:“师兄呢,他日还会回姑苏寒山寺吗?”

寒山转过身摆摆手,道:“一切随缘,去。”

拾得点头,干脆利落道:“师弟明了。”

李治上前笑眯眯的摸了摸拾得的脑袋,莫测的慨然道:“真是到哪都会遇到名人啊,拾得小秃驴,你要名扬天下了。”

“名扬天下?”

拾得小秃驴心生警惕,摸摸自己头,那是思考的习惯,和一休哥大有异曲同工之妙,最近和这位九爷接触了两天,处处遭殃,端茶递水就不说了,还问自己这附近有木有尼姑庵,自己师父有木有私下藏有‘如来大佛棍’,你让他一个青葱小豆芽立志童子身一生的小牲口情何以堪哪,不过这厮跟着李治,要不就心性练达到高僧大德成就一代名僧,要不就被李治身边花红酒绿,美人情肠拉进了无边苦海,道毁佛消。

“这段对话足可千古流传,当可为后世千万人直至本心的醒世恒言。”李治诚实道,难得诚实一次,不过无论寒山还是拾得都没有触动,纯当奉承话了,虽然这段话足够精彩。

“不信就算了。”李治愤愤道,难得透露一下未来世界大盘走向,居然没人相信哥的未卜先知的大能。

出了古寺,别了寒山大胖和尚,带出了一个小和尚,从寺里出来的路上,李治大唱:“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胖和尚,一个小和尚,胖和尚不要小和尚”,到此结束,唱的拾得心酸酸的,奋起还击:”从来是拾得,不是偶然称。别无亲眷属,寒山是我兄。两人心相似,谁能徇俗情。若问年多少,黄河几度清。”

“嗯,不错,九爷我就喜欢古文功底好的年轻人,值得培养,寒山是你兄,两人心相似,心相似啊心相似,真是好基友好朋友。”李治仰天大笑,笑着别人不懂的笑料,独自走在自负不傲娇的道路上。

李治走后,寒山胖和尚一个人在寺里平静的给自己泡了一壶茶,不言不语不哀不愁的。

一月前有佛门高僧数人联名找到自己,望自己能助佛门成为大唐国教一把,寒山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他本无心于此,但身在佛门又如何能脱尽人事,送一个拾得过去,不为他想,只是想改变一下这位贵不可言的大贵人心中对佛门的一些想法看法和处置的方法,仅此而已。

不惹怒勉强强求别人,也不违本心,不违世道天理人情,恰恰便是大大的——佛心了,寒山幡然唱道:“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恨会人稀,只为知音寡……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

※※※※※※※※※※※※※※※※※※※※※※※※※※※

小妖:晚上应该还会有一更,就这样,依旧不满地打滚主动求推荐和打赏,继续傲娇在自己的写作路上。RO!~!

大唐皇帝李治。。。 第三章 刘一鞭,张一鞭

第三章 刘一鞭,张一鞭

对于认识刘一鞭的刘家村村民来说,村后老刘家的刘一鞭小时候那是全村人都喜欢骂两句小王八蛋摸两下蛋蛋的小牲口,这个小牲口全不是个东西,小时候最喜欢走东家串西家的坑门拐骗弄好吃的,不给,趴在地下就打滚,要是别家的小孩拎起bang槌吓唬两声就鸟兽散了,但这个小兔崽子就跟上辈子吃了熊心豹子胆,全不在乎,这其实也是有缘由的,这个小兔崽子的爷爷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老里长,手眼通不了天,但玩残个把乡里乡亲的还是有手段的,为人喜欢吹牛说大话,但人脉广重义气,杂七杂八的朋友五湖四海都有,是刘家村第一号人物。

由此可见,在这个不算赤贫也不用共穿一条开裆裤的淮南道滁河的一个小乡村,刘家那绝对是财不凶势挺大的主,因此小王八羔子也算是村里能惹得起却绝对打不起的小主,不过,老辈人常说棍bang下出孝子,小孩子是不能放纵的,自打刘家老爷子升官当了县令的师爷,满天飞到处瞎逛的刘一鞭不知何时大变身了,变得让人不认识了,成了椒陵县城第一流的公子哥纨绔小霸,整日里游手好闲的跟在县令公子的屁股后面干尽了坏事。

一些进城的乡里乡亲回去后都每每感叹,这世道弄得,一个原来也就调皮一点的好孩子咋一转眼就混蛋禽兽起来,气焰跋扈,哪怕原来一个村的见面也不留半点情面,一个不顺眼打个鼻青脸肿,要是谁敢再提小时候的“丑事”,让他丢了面子,如今是县令公子铁板狗腿子的刘一鞭非用他手里的鞭子抽个半死,值得乐道的是,刘一鞭原名叫刘大壮,不过这个名字很少人知道,远远不如他手上那根据说抽了椒陵县城上千号人的“一鞭”来的响亮。

张一鞭和刘一鞭一样,他的手里也有一根鞭子,可惜此鞭非彼鞭,人家刘一鞭抽的是人,抽的越多名气越大气焰越炽,张一鞭也抽过千余号,不过却是高高大大的牲口,在车马行混了一辈子名气倒也不小,在他手里的骡马驴子一鞭子比别人十鞭子还乖巧,就是名气没人家那根鞭子来的声名远播而已。

张一鞭今天算是真正开眼了,现实让他明白了原来抽人的鞭子也是可以把自己bsp;   ※※※※※※※※※※※※※※※※※※※※※※※※※※※

细雨霏霏,秋天清晨的椒陵城冰凉透骨,椒陵内一条狭窄但颇有小名气的小弄巷里住着一个椒陵城的传奇人物,车马把式第一人——张一鞭,张一鞭七岁就能自己骑着一头驴赶到百里外去接退伍回乡的残废父亲,后来为乡里乡亲津津乐道,都道张家出了一个了不得的小子,将来有大出息,白云苍狗的,一晃头都花白了,做了四十年车马把式的张一鞭也没功成名就,倒是卖苦力卖的远近驰名,椒陵城不少大户人家都以请张一鞭驾车为荣。

张一鞭清早起来,抬头望望黑沉沉的乌云,低头看看小院中还没有泛出光亮的土地,叹道:“我个老天爷,要下就下个痛快,早下早结束,这样不阴不晴长一阵短一阵的也不知几时下到头,我们这些把式的怎么能拉到生意。”

话音落点,张一鞭便听见了“啪,啪,啪”的拍门声,不轻不重不缓不急,很有节奏,来人必是一个细心静气的人,这是张一鞭特有的职业感触,就如他赶车一样,每一鞭轻重缓急,甚么时候抽,抽在哪个部位,在哪个路段抽,都是有大讲究的,不懂的人才一路啪啪1uan响,抽的骡马奔腾,辚辚不稳,失了当家吃饭的手段。

张一鞭小心翼翼的向门口走来,极力不让自己歪着脚摔倒之类,乡间民谚,男跌不平,女跌不安。男人跌倒了,有不平之事要生,女人跌倒了,家宅不安,这可是像张一鞭这种经常长途驾车送人的把式行业大忌,讲究的就是一个吉利,出入平安,又平又安。

张一鞭小心翼翼的一步步走到门口,拉开木门,却惊讶的站在那里怔怔的说不出话来,目瞪口呆,这倒并非张一鞭少见多怪,故意做派,实在是停在自家破落院儿门前的马车大为华贵典雅,四匹同色白马骏马驾拉,合着高车驷马的老礼,威仪匹配,车盖四角檐牙高啄,挂着精致的小灯笼,帘子是上好的蜀锦,那锦缎精美的哪怕走南闯北多年的张一鞭也猛地睁大眼睛,少见。

马车极为坚实厚重,决非一马之力可以长行,也只有这四匹骏逸非常的胡马能够沉重的大车跑得轻松急促。

张一鞭眼疾,看的分明,心底里暗自惊呼大车没有驭手,顿时心头通亮,知道生意上门了,没来由的眼睛亮,激动的连连搓手,最后忍不住上前爬在地上仔细打量起大车来了,竟看也没看站在门前边上的一个蒙面神秘女子。

椒陵县城隶属滁河,古时乃吴楚交界处,离十里秦淮的金陵不到百里,今年来南北通商渐多,这椒陵城成了大大的要道,热闹的很,策马过椒陵的也都不是等闲庶民,人人都是高车驷马的商旅豪客,每辆车又都各不相同,这椒陵城便成了骏马大车汇集之地。

每逢夜色降临,椒陵城中几家不豪华但绝对实惠的车马店便停满了辚辚进入的各色车辆,商人出门在外历来都是小心谨慎,紧守着财不露白,货不显眼的铁则,少有招摇过市奢华无度之人,比之那些波斯大食商人恨不得自己弯刀上全镶上精美宝石要内敛的多,儒商和儒将历来就备受汉人推崇,可谓华夏独产,因此往来大商虽有大车,却轻车简行,少有如眼前这辆华美绝伦深怕别人不知晓车主人非富即贵的身份。

按照规矩,像这样的车一般都有一位配的上车档次的车把式,而且是信得过的家仆,可是这明光锃亮的车辆上竟是空空如也,驾了一辈子劣马的张一鞭,和后世酷爱名车的人一样,是一个真正的“车痴”“马痴”,平日里的消遣便是在大街上弄一个胡凳坐着,细细打量过往车辆,一一评点,人生大爱。

此时忍不住盯着这四匹不含一丝杂毛的白马香车打量,一边打量一边赞叹:“好车,难得一见的好车,贵而雅,六尺的车盖,六尺的车厢,品级一流,啧啧,竟还在车盖上镶嵌青欲,呦,这四角挂起的灯笼还不是纸糊的,是白欲的啊,哪家的富贵人家,老鞭子一辈子都没见过的好东西呢。”

张一鞭匍匐着钻到车底伸长了脖颈,仔细端详,又是一阵触目,原来车厢底部的铜板清楚的刻着“天下坊甲等上品”七个正楷大字。

此时天下谁不知道“天下会”的大名,涉及百业,是当今皇帝老儿开的商会,不仅承担着皇宫大内的种种用度,天下坊在老百姓口中更被传闻为皇帝老儿家的百工,职掌宫廷各项制造,同时也对外出售各种各样的器具,不过大多都价值连城,民间能卖的起的不是大富就是大贵,一般显贵大户人家根本连问一下价格的资格都没有,像这样的宝车每年不到三十辆,张一鞭也就是走的道多了,认识的商客也广,又是几十年如一日干这一行的才稍微听说,对他来说是个神秘不可测的东西,此时见到实物彻底点燃了那份心底那份癫狂。

张一鞭这辈子和马车待得日子比和父母妻儿亲朋好友待得时候还长,十足一个大大的车痴,此刻竟然亲眼见到如此瑰丽的宝马香车,这简直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如何不令他们大喜若狂,木呆呆的看着,这里摸摸,那里摸摸,见到有脏的地方,使劲的用袖子擦一擦,要不是嫌丢人,恨不得上去tian干净。

良久,张一鞭猛然醒悟过来,站起来退后一步,高喊道:“如此宝车,世间少有,岂能不拜?”说着便整衣肃容,学文人雅士一个大拜,长长的跪伏在车前。

正在这时,身后一个持着风灯的女子悠悠飘来,行走在细雨中,朦朦胧胧像个谪仙人,看不见容貌,身段一流,眼神清冷,走到车旁,静静的看了狂颠的张一鞭,满意的颌道:“别拜了,起来。”

“这个,姑娘,我……”

张一鞭满脸窘迫,心越急便越说不出话来,面前的女子虽蒙面看不见相貌,但想必是个大美人,虽然孩子都娶妻生子了,张一鞭还是有点乡下人的羞赧,再加上刚才实在太丢脸,一时尴尬的大咧咧的挠着头,不知该说些甚么。

“你爱车,这很好,”女人随手扔了一个小锦囊到了张一鞭身前,“听说你是椒陵最有名的车把式,甩的一手好马鞭,我家小姐要去金陵,日暮之前必须赶到,到了,里面的钱全是你的,不到,一文也没有,敢接吗?”

“为甚么不敢,这样的好车,区区一日百里,哪怕路有些泥泞又怕甚么,能驾这样的宝车就是倒贴钱也愿意。”张一鞭捡起锦囊,好家伙,出手不凡,怕有十几贯了,一瞬间,眼睛又冒光的回到了宝车上,伸手摸着皮光水滑的白马长长的马鬃,一脸彻骨的该死温柔。

“那就启程,来的路上被一些白痴盯上了,没功夫和那些小混混纠缠,便宜了他们。”

女子在说到让人头疼不已的市井混混时,语气八风不动,听不出害怕也听不出不屑,像是历经了暴风骤雨的老苍松,平淡了一切,倒显得比自己这个中年大叔还老成世故,张一鞭也只是念头一闪而过,没敢多想,想也白想,做这行最怕问东问西,是大忌讳。

老实笨嘴拙舌的车把式可以干的长久,老实话多却又知道分寸进退的可以兴旺,譬如张一鞭,一路上可以和客人聊各地见闻,山水习俗,唯独不问客人做何买卖营生家中情况的,唯独那些给了三分颜色就蹬鼻子上脸的粗汉子,是干不了长久的,甚至被人就地宰了,张一鞭听过太多也见过一些。

“拿上我趁手的鞭子,立马就走。”

张一鞭也不是不懂事的人,从容拱手,掉头跑了进去,跑得很稳,不会跌倒,几个呼吸的功夫,张一鞭就批了件顶风雨的麻衣大氅,带着斗笠,盲鞋马鞭的跑了出来,对着被黑纱遮盖的女子笑道:“可以了。”

神秘女子难得破颜笑了:“名不虚传,是个懂事的老人。”

女子到了车旁,轻松的一弹腿,箭一样窜进了车内,车帘只是一闪便重新合上,隐约间张一鞭似乎看见车内还有一个女人。

默默点点头,张一鞭握着马鞭小心的扭身上了马车,猛然间,张一鞭舒服的快哼了起来,这名动天下的马车果然不凡,只坐上去就如此舒服,好像飘在云端,眼晕目眩不知魂在何方。

“启程——!”神秘女子一声催促,缓缓清晰的响在张一鞭心头。

尴尬的咳了咳,马鞭高高扬起,“啪啦啪啦”凌空抽了数声,清亮凛冽,干脆彻底。

“起程喽……”

一声吆喝,张一鞭青筋暴起,也不见他扬鞭,马缰只轻轻一抖,力道奇佳,马车便轻灵上道,不颠不簸很是平稳。

车内人不禁传出一声:“好车技!”

张一鞭得意一笑:“过奖了,看家的本事。”

之后,车内再没声响,张一鞭也专心驾车,马车辚辚飞驰,直向金陵城,然而世道险恶,人心叵测,平地也起三尺浪,一场凶险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向不愿惹麻烦又浑然木觉的神秘女子袭来。

※※※※※※※※※※※※※※※※※※※※※※※※※※※

刘一鞭虽然叫刘一鞭,可下手从不留手,能打一百鞭绝不半途而废九十九,有着优良的韧性和令父亲啧啧称道后继有人的持久力,摧残人的意志力、手段更是让县令公子大为赞赏,私下里赞其椒陵第二,不用说第一也知道是谁了。

有个还算不错的老爹,自己又八面玲珑,不会得罪不该得罪的人,有胆量有手段得罪敢得罪的人,生活乐无边,所以刘一鞭历来认为自己是个有福的贵人。

这不,今早刚从椒陵县城最大的青楼“听雨小斋”彻夜血战回来,昏头昏脑的在大街上溜达,牛眼雄视八方,立马看见一辆从没见过的华丽大车碾过眼前,差点没把刘一鞭碾成刘大饼,刘一鞭不怒反喜,那大车刘一鞭一见钟情,这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舍我其谁。

不过刘一鞭也不是傻子,能驾这样的车怎么也得是个有点虎的人家,思来想去还得自家“白痴公子”出马,等弄到手,自己再找人偷了去就是,这种事刘一鞭从小就熟,偷鸡摸狗,可是刘一鞭的看家本事。

刘一鞭找到了几个相熟的小弟,偷偷摸摸的跟着香车,自己则是百米冲刺的去找背黑锅打冲锋的县令公子李大少爷。

椒陵山,又叫覆金山,县名是由古椒国名变通而来,传自传说中古代部落领上古五帝之一的高阳氏,是横亘在椒陵襄河畔的一道山脉,林木茂密,有大道直通山上。

登上山顶遥望四野便又是江淮普遍的丘陵地貌。与后世的椒陵(全椒)相比,这时的椒陵还只是一道莽苍粗朴的山脉,比大长安的渭水之滨荒凉多了,江南的开直到宋南迁之时,才真正的的上历史的舞台,大唐虽已经在开,但大量茫茫山林遍布,其效不大。

眼下这辆宝马香车出得椒陵城,便直入大道,一路向东而去,过了林木葱茏的高坡时已是日当中午,秋日高悬,原野开阔,天高云淡,最是清爽宜人,但秋天的太阳也是最毒的,盘算了一下日程,已经能在日暮之时赶在金陵城关城门前进城,松下心来,张一鞭便在椒陵山的松林间的空地上停了下来。

“贵客,我们先歇一下,待会再走,能赶在天黑进城的。”

“那便如此,你自忙你的去。”还是那位神秘女子声音,缓缓而又清淡。

张一鞭点点头,逃出怀里的酥黄的煎饼,也不喝水,干嚼,不怕噎着,这是他这种人多年跑东跑西练就的本事。

“恢恢……”

四匹白马似乎感到了异常,长长的高亢嘶鸣,几乎要将张一鞭掀下车来!

十多个黑影仰天大笑手持利刃的围了上来。一个贵公子模样的人长喝一声,兴奋激动的叫道:““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若敢牙缝里蹦出半个不……字,哼哼,少爷管杀不管埋。”

贵公子好似做了甚么了不得的事,得意的摆出一副歹人的狰狞派头,一个“不”字拖了老长的音,口号是响亮,就是没啥杀伤力。

张一鞭苦笑的摇摇头,天气好不是真的好,人品好才重要,怎么偏偏遇到刘一鞭和李大公子,下意识的张一鞭把刘一鞭的威胁性抬到“大哥大”李大公子之上,刘一鞭吟威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