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出厓山-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久?”李千山自从起事后,说话一直很简洁。

“两天,后日辰时,行动!”邱寻说的斩钉截铁。

“那我们这几天做什么?”有人接着问道。

“睡大觉啊。”邱寻哈哈大笑,而李千山也不由莞尔,只是其他人却依然目瞪口呆,不知所谓。

第一百四十章 白莲天下(6)

 再次重申,那【作品相关】里的是反讽,别说这你都看不出来!!ft!

。。。。。。。。。。。。。。。。。。。。。。。。。。。。。。。。。。。。。。。。。。。。。。。。。。。。。。。。。。。。。。

如今台湾和金门之间,为了传递消息的方便,杨亮节一共准备了六艘双桅快船,船上桨手也有三组,再加上风帆,来去可以说甚为便捷,本来,他是力主要搞信鸽的,可是皇帝却说,不是万急之事,在没有充分训练的情况下,最好还是不用鸽子,不然被“放了鸽子”还不晓得怎么回事,他可是记得,铁木真的猎鹰当年就是卸下了札木合的鸽子,才让他的好安答一败涂地。

当然,萧统目前对于海东青这类神鸟也很是眼馋,可惜现在着实难以弄到,这东西也是认主的,目前不是金银能买到的东西。

如今大陆的情形,萧统的消息的滞后已经缩短到十四天,如果说是黄河以南的事情,基本上能在七天内得到消息,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算是很快的了,可是萧统不满足,兵贵神速,唯快不破的道理是亘古不变的,来自后世的萧统,更是深知及时的情报是胜利的基础,如今天机阁的布网虽然已经遍及全国,可是,毕竟大多还是以茶楼酒肆为据点,虽然居于闹市之中而便于隐蔽和散布消息,可是市井之言,可操作却不可信之,想要打听真正靠谱的事情,难度还是不小,而且元廷似乎也注意到了天机阁这个组织,至少连日来天机阁已经有几处分坛被捣毁,所信据报天机阁里的人员全部服毒而死,没有招供出什么。

想到这里,萧统也不由想起了后世某些烈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富足而奉献了一切,甚至连光明的曙光也都看不见,只是不知当他们泉下有知他们的果实被篡夺他们的功绩被抹杀他们的热诚被利用他们的思想被强奸时,却有何感想。

无论如何,烈士终归是烈士,萧统提起狼毫,歪歪扭扭的写下一行字,“着从优抚恤之,妻小以朕之内帑供养,此外,封存其所有资料,无朕之亲笔手谕,不得启封。”

只是萧统心中,还是略有愧疚,毕竟至少在二十年内,他们的功绩得不到承认,他们的身份得不到认可,可是萧统心中保证,一旦天下光复,萧统一定给予他们最崇高的荣誉!

虽然如此,萧统还是没有任何犹豫的在天机阁要求新增人手的密报上,盖上了自己的印鉴,一码归一码,这事还是得办,想干大事自然不能怕死人,这点觉悟,萧统还是有的。

话说回来,萧统还真想不到如何尽快的传递信息,除了自己认为不太靠谱的车马行,想了想,萧统很不悦的拿出了制作粗劣的黄色印格纸,然后歪歪扭扭的写上“以此书往户部支取现银贰十万两,试办车马行。”写到这里,萧统眉头微皱,又加了几个字,“拟训练信鸽于台南,此事由你亲自负责,不得有误,朕不日将亲往观之。”

写完,装入皮袋,加上三重火漆,下令还在旁边密室里被蒙上眼睛的使者拿住,然后把他送出去,这事情总算办完。

接下来,又是大陆传来的消息,据密报,在经历了激烈的争吵和辩论后,白莲教终于还是对以后的方针做出了决策。,据报白莲教谋主邱寻为此甚至激动落泪,七月二十五,白莲教众五万余佯攻江夏,却突然回收,于樊口一战击溃蒙古军八千余人,缴获军资旗帜无数,更为惊喜的是,还有大量艨艟战船!同一日,邱寻巧布疑阵,让沿路尾随的萨哈出部钻入了十面埋伏之中,趁夜而出又背水列阵的白莲教部,在教主李千山的亲自督战下越战愈勇,恰好天降暴雨,道路泥泞,萨哈出被迫后撤,白莲教众趁机冲杀,大获全胜,歼敌三千余人,甚至还趁机弄到了五百多匹上好的战马。

翌日,江夏城守神秘自杀,城中大乱起火,百姓纷纷冲向府衙,有人于乱中打开城门,白莲教不战而胜,夺取江夏,白莲教左将军谢书摆出阵势,要夺江陵,右将军一只眼摆出阵势,要沿汉江而上攻取襄阳,看样子白莲教是想一股夺取了荆襄重地,控遏上游,造成居高临下之势。

可是同日,李千山部却在当地大肆招兵买马,征调船只,造成了要以荆襄为根本的意思,因此,本紧急动员的元廷镇戍军,先后宣布襄阳,樊城,江陵等地戒严,川中元军也分两路东下,一路走水路,出三峡顺江而下,一路经上庸,走陆路驰援江陵,而白莲教的两路大军却不管正从北方星夜南下的阿术部的前锋,竟然是原地不动!

阿术军的前锋已经过了黄河,正星夜南下,离白莲教的部众已经不远,李千山周围的人纷纷要求李千山立即动作,可是一直凝视着地图的邱寻却一直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军师,可是还有什么问题么?弟兄们都已经准备好了。”由于前一阵子邱寻可以说是用兵如神,因此他在白莲教里的威望也甚高,大家都对他很客气。

掐着指头算了算,邱寻爽朗一笑,道:“无事,只是还得等!”

“多久?”李千山自从起事后,说话一直很简洁。

“两天,后日辰时,行动!”邱寻说的斩钉截铁。

“那我们这几天做什么?”有人接着问道。

“睡大觉啊。”邱寻哈哈大笑,而李千山也不由莞尔,只是其他人却依然目瞪口呆,不知所谓。

第一百四十一章 白莲天下(7)

 就在萧统津津有味的看着战报时,马凌却进来,承上了一个玄色的大盒子,自然萧统认得,那是刘子厚的奏章,一般人的奏章大多转中书省,也就是这类问题,才需要萧统亲自批复,那刘子厚同样享受了这样的待遇。这也是萧统给他的特权,按道理,刘子厚的级别是不能给皇帝上秘密奏章的,可是鉴于他职位的特殊,萧统还是力排众议,钦赐御笔给他,并且为了刘子厚的字写得烂,还专门下诏斥责他,可是听说刘子厚还真的在家里摆上几口大缸,非要把字练好时,萧统在好笑之余,也有一丝感动。

只有这样较真的人,才是真正能做事的人!

不消说,刘子厚的主要内容,自然还是军工问题,如今火绳枪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刘子厚的几十把原型枪已经全部完成试射,基本可靠,于是乎刘子厚就附上了经过改良的火绳枪图纸,并且照着萧统的样子注解上了尺寸,萧统一干,也看不出什么大毛病,自然照准。顺便说句,由于萧统专门给刘子厚说过,因此目前如圆规分规这些专业绘图工具,军械司也都配置了,只是那墨线笔,却是很费了一番周章,无奈萧统只得启发他朝碳棒里加些东西,也不知他怎么鼓捣,反正替代品也算做出来了。

至于燧石枪,目前刘子厚说技术依然不够,造出了十五把,已经毁损了六把,全部是因为炸膛,关于这个,他将继续研究。

而**,则是刘子厚重点汇报的事情了,上一次的爆炸事件后,萧统自然给予了他们较厚的抚恤,当然也有人觉得危险,不想干了,萧统当然不会强留人家,最近嘉义的铜矿很缺人手,这些人就乖乖的去挖矿去了。

那**,经过刘子厚和马鹤龄多次试验,好歹爆炸威力是足够了,张世杰和范武雄,钱能熙都去看过,自然这些武将们是高兴的紧,这份爆炸的厉害,他们当然识货,于是乎对刘子厚的称呼也从刘子厚变成刘大人,再到老刘,而憨厚的刘子厚自然也只能嘿嘿笑着给这些将军们打揖。

不过,刘子厚也算了得,还真把硝化甘油想法子给冷凝了,做出了黄色晶状物,然后在保存时,马鹤龄顺嘴一提,刘子厚就用铁壳做了了鸡蛋状的盒子,然后加入黄色晶体,再塞满粘土,轻轻用木棒捣实,当然,引线还是得拉出来的,他们可想不出什么击发装置,更遑论**。

于是乎,依然只有刘子厚和马鹤龄敢做,一个点火一个扔,扔到一个大坑中,当然是沿着斜坡滚下去的,上面放着一大堆的木料,不消说,自然把这木料全部炸飞。

可是兴高采烈的刘子厚还没高兴多久,这种“土制炸弹”就纷纷自爆,也多亏二人站的位置走运,才捡回条命来,不然就可以直接去见赵家历代先皇了。

看到这里,萧统实在忍不住,再次在刘子厚的奏章上批示道:“可以二铜管为容,大铜管装黑火药,小铜管装黄火药,以木塞封之,务必严密,引线而出,汝等可试验之于荒郊野外近水之处,务必当心。”

写完之后,萧统深吸一口气,一时间觉得轻松了不少,现在把**技术都告诉你们了,你们总能做出点好东西吧。至于火炮,萧统当然晓得目前造炮比造枪划算,因此他也跟刘子厚提了一嘴,可是刘子厚造枪很有天赋,而这造炮就差了远了,不过高雄令杨肇似乎对这东西有些浸淫,这事情交给他也就好了。

现在,萧统最关心的,还是白莲教究竟能走多远,他虽然对于白莲教的很多手段并不认同,比如装神弄鬼,比如聚敛钱财,比如在白莲仙子的石像底下埋下豆子让她自动上涨,可是不管怎么说,燎原的烽火已经被萧统烧起,事实上,目前白莲教已经在和元廷为敌,已经是一只不可忽视的力量,萧统就得指望他们来削弱鞑子的力量呢。

可是萧统还面临一个很麻烦的事情,万一那白莲教真的做成了,他们发展了壮大了,得民心了,甚至取胜了,萧统怎么办?那岂不是帮了人家的大忙?萧统很踌躇,万一到了那个时候,在白莲开满天下之时,是不是要帮着鞑子再稍微压制他们一下。如果不做,等于说是养虎为患,如果做了,却又是背叛民族,两难之下,着实难以自已。

虽然所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萧统来到这个世界也干了很多“不拘小节”的事情了,可是这一件,萧统犹豫再三,还是觉得,人总归是要有个底线,而他的底线就是,任何情况下,绝对不能帮着鞑子!

。。。。。。。。。。。。。。。。。。。。。。。。。。。。。。。。。。。。。。。。。。。。。。。。。。。。。。。。。。。。。。。。

说一下,1,作品相关里那文章,我再次重申,读点书的都能看出来是反讽!我不想再解释!部分人的言论让我极其不爽,特别是骂人的,你有没有素质?!谁再在书评区闹事,一律禁言!且,我不欢迎满遗来,不欢迎鞑奴来,我的立场是明确的,坚定的。至于民主自由什么的,这些都是目,华夏正统这才是纲,细枝末节都可以讨论商榷,大原则不可动!

2。坦率讲我今天很不爽,很多事情,所以下一更或许在凌晨,或许在明早,大家多多海涵,多多支持则个。

第一百四十二章 狂士来投(1)

 就在李千山部正准备出发的前一天,校尉报告,一青衫儒生仗剑谒军门,请见白莲教主李千山,声称要教李千山夺取天下之术。

不必说,那些跟了李千山好多年的白莲教教众们,自然主张将其乱棒打出,不过正是用人之际的李千山却呵斥了一只眼等人,可是派人去问此人姓甚名谁,此人却放声大哭,哭天下百姓之难,哭李千山不知折节下士,旋即朗声大笑,笑天下英雄无眼,竟然跟着白莲教这等乌合之众兴风作浪,只是因为李千山有言再先,对于投效者不得无礼,才让那人能一直在辕门表演,倒让李千山好生尴尬。只是,往常早就拿出了办法的邱寻,,听了比较具体的汇报后,神色却甚是古怪。

无奈之下,新近起兵的李千山只得亲自出寨迎接,来人倒是一副好身板,看起来高大威猛,一身破破烂烂的青巾,除了皮肤黑点,也算是个美男子,高鼻薄唇,剑眉飞扬,只是眼睛神光湛然的同时,微微有些阴鸷。

见李千山率众出迎,那人一收折扇,面对李千山也只是淡淡点个头,道:“庐陵高升,读书万卷,年方三十,特来投效。”

说罢,高升便冷冷看着李千山,不再说话。

“呔,你这书生,见了教主,为何不拜?”一只眼向来看不惯书生,见那高升态度倨傲,丝毫不把他们这些人放在眼里心中就不爽,何况另一位书生邱寻虽然也是满口之乎者也,可是那些妈的巴子邱寻也是会毫不别扭的说出来,真正做到了雅俗相济,因而也让他们心服,可是这位么……自然要给点下马威看看。

“李先生乃是白莲教主,高升并非白莲教徒,又何必拜之?至于李教主所领征北大将军之职,高升此刻尚非李教主的属下,又何必拜之?此时此刻,李先生和高升,俱是天下千万生灵之一罢了,又何必拜之?”那高升回应很快,毫不相让。

这话出口,众人脸色微变,李千山倒也沉得住气,挥手止住了左右的冲动,只是淡淡一句“久仰”,便示意邱寻出面接待。

没想到这高升竟然甚为噎人,只听他说道:“李教主,高升之名未显于今世,想必教主也未曾听过,又何来久仰一说?岂不显得教主虚妄了么?”

这话一说,众人脸色大变,一只眼只想跳起来杀人,却被混江龙狠狠拽住。李千山示意邱寻不必介意,继续问话。

只是,邱寻说出的一句话,却让所有人都差点跌倒,只听他说道:“师兄,你……”

“伯玉,你我十年前早已割袍断义,嘿嘿,我也早被那人逐出了门墙,这师兄二字,高仲坚,当不起!”高升马上挥手撇清关系,让邱寻很是无奈。

原来,这高升和邱寻,居然是师兄弟关系,只是后来他们的师傅,嫌这高升行事太过阴毒狠辣,未达目的不择手段,加上十几年前的一个案子,因此将其赶出门墙,不过邱寻和高升倒是自幼一起长大,如同亲兄弟般,本来关系甚好,不过以后,却也几乎断了联系,可是从高升的举动说辞来看,互相极为熟捻的邱寻自然知道那一定是高升。

高升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佯攻武昌襄阳江陵,在武胜关设伏迟滞南下鞑子,然后于汉水背水列阵摆出决战架势,然后突然顺江而下,取金陵,这是你们的打算吧,呵呵,这一看就是伯玉的手笔。”

“你……你怎么知道?”一只眼果然缺心眼,直接就喊了出来,更是坐实,只有邱寻还在那里苦笑。

“伯玉,那人当年说我过于不择手段,却说你总是斤斤计较,这话也还有几分道理,你倒是把鞑子算得精准,可是,这盘棋,我看出来了,那人肯定也看出来了,你就以为阿术看不出来?”

邱寻满脸自信的说道:“师兄却是多虑,阿术虽然看得出来,那又如何?他能不这么走么?明知我们的打算,他阿术也没有办法,还是得按照我们的部署一步步来。最好的计策,就是让别人明知是计,也不得不中计。”

高升摇摇头,道:“伯玉,那人还说你过于正直,看来也说的不错,最好的计策,永远是造成绝对实力的优势,再者,你难道忘记了一个东西么?”

“什么?”

“就是你们在黄河拆掉的那个东西,堤坝!”高升冷冷说道。

邱寻的脸刷就白了,若是元军也不顾一切的拆掉了江陵沿线的大坝,那么江汉之地可就是一片泽国,数万白莲教众也就完蛋了。

“说一句,黄河大堤,与白莲教无关。”李千山想了下,还是出言澄清道。

“就算不是你们干的,也一定是你们名义上的主子干的!只是有没有凭据的问题,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高升丝毫不给李千山面子,说话极为刻薄,很多人一直恨得牙痒。

李千山听了,也就沉默不语,却是满脸含笑的看着高升,道:“仲坚又何须一再相激,李千山虽然不才,这点海涵还是有的,若是一再相试,也就有碍于精诚合作,不是吗?”

高升听了,果断点头,道:“你为君,我为臣,我助你取江山,你给我金帛子女,指诚山河为誓。”

李千山眼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微笑的举起了右手……

第一百四十三章 狂士来投(2)

 “天下山川之险,江河之固,皆为其表,昔日吴起曾言‘在德不在险,予以为诚哉斯言,那潼关虽险,毕竟项羽曾入之,曹操曾入之,刘裕曾入之,安史叛军亦曾入之。

瞿塘虽险,毕竟岑彭曾入之,桓温曾入之,朱龄石曾入之,刘光义曾入之。

剑阁虽险,毕竟邢峦曾入之,尉迟迥曾入之,郭崇韬曾入之,王全斌曾入之。

长江虽险,毕竟晋师曾渡之,隋师曾渡之,宋师曾渡之,鞑师又曾渡之。观天下大势,得民心者兴,失民心者亡。勤修德政,自可怀敌附远,弥患于未萌。若不修德,则一舟之人尽为敌国,如今我主为天下百姓伸张大义,单是以赵昺之旌旗,华夏之正统为居,当真可得天下归心么?那氓吏之徒固可傲啸山林,纵横乡野,然面对鞑奴铁骑,又当如何?”

高升既然已经决定入伙,自然很快进入了角色,他虽然言辞尖刻犀利,却也总是能一语中的,方才一席话让邱寻的妙手出了纰漏,也算是小小的露了一把。如今针对白莲教佯攻荆襄,实取江南,自然也有自己的一番说辞。

见众人听得仔细,高升很是得意的点点头,接着说道:“取地为据,裂土为国,开府立县,此乃本策,伯玉固知之,天下可为根本之地,不外乎关中,蜀中,江南与幽燕,如今幽燕乃鞑奴腹心,固不可取,至于其他三地么,则是各有所长。”

“蜀中之地但能苟安一时,我军若入,则为困井之蛙,难以再出,断不可去。”这道理连谢书都知道,因此也没有什么疑议。

“关中如今太穷。”邱寻自打高升来了以后,说话一直都很简练,几乎都是一句两句,而不像以往一样长篇大论旁征博引,看起来,似乎是在给高升表现的机会。

…*奇*…高升很快接过话茬,道:“而取江南之地为根本,固然其人杰地灵,物产富饶,天下财赋皆出于此,然取江南之地容易,守江南则何其困也,我华夏煌煌三千年历史,以江南为根本者,只能偏安不能进取,只能割据不能一统,只能苟安不能盛世,诸位可知为何?”

…*书*…“江南非用兵之地。”邱寻淡淡的说道。

…*网*…此言可以说是微言大义,江南之地物产富饶则百姓安乐,而统治者更是很容易就聚敛起大量财富,且江南水乡风景独好,江南美人钟灵毓秀,很容易一只孜孜进取的力量就会沉浸在温柔乡中,迷失在销金窟里,到那时,哪里管的国仇家恨,哪里管的靖康之耻?南宋朝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刚刚南下那几年,还晓得恢复之志,还晓得直捣黄龙,还晓得北伐中原,可是当上下人等在江南站稳了脚跟后,就心安理得的当起了女真人的奴才,就心安理得的当着侄皇帝。林升悲愤的怒号,将是赵家王朝永远不会忘记的耻辱!

高升听了,微微一笑,却没有接话,而是念起诗来: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高升摇头晃脑的念完,见众人脸色都不好,却是一合折扇,道:“我主如今英明神武,教众上下如今众志成城,进取之意,恢复之志,那自然不必多说,可是如果到了那江南富足之地,居则雕梁玉砌,食则玉碟珍馐,眠则花团锦簇,到了那时,诸位可还有驱逐鞑虏,光复河山之志?”高升的声音突然提高,而在场的不少人,神色却有不属,只是邱寻,却是一脸苦笑。

“仲谋,有的。”李千山的话很轻,分量却很重。自从起事以来,李千山的话就一直不多,可是众人反而觉得,李千山真的有了那种不同于以往的威严,以前是教主,可也是同教兄弟,而如今李千山喜怒不形于色,倒真有了那股威势。

“请教主赐教。”高升难得的拱手为礼,恭敬答道。

“仲谋,不必隐瞒,你定是江南那人派来,是也不是?”李千山突然朗声而笑,眼中闪过一丝别样光华。

“教主果然英明,不坠仲谋之期,教主本不应取江南,却又不得不取江南,此事那人自然一清二楚,然那人如今已经于江左之地扫榻以待,且如今战船以备,兵马已足,教主何不卷势而东下?”高升颇为高深莫测的问道。

李千山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淡淡说道:“别的不敢说,但是仲谋请宽心,纵然取了江南繁华似锦之地,我白莲教上下,也不会坠了北伐中原,收复汉家旧土之志。”

“为何?”

“因为……还有一个人,还在苦寒之地等着我。”李千山的眼神变得幽远深邃,让人捉摸不定。

“教主应该用手,捧着这万里江山,去见那人,才算得上至诚。”高升正色说道,他的眼中,也有一丝狂热,而邱寻也是目光灼灼的看着自己,其中意味自然不必多说。

李千山见了,突然大笑,道:“不知那人,这一次却是拿什么呢?”

“教主到时便知,想必一定能给教主一个大大的惊喜!”高升却又绕起了圈子,说话一直高深莫测,让一只眼等人不知所谓,只是,该懂得人已经懂了,不该懂的,又何必苦口婆心?

。。。。。。。。。。。。。。。。。。。。。。。。。。。。。。。。。。。。。。。。。。。。。。。。。。。。。。。。。。。。

我大概在n+章节以前,就已经明确说了,本书主题不是民主自由,不是华夷之分,而是两个字,异化,如今不厌其烦再解释一次,想必能看懂这两个字的人,自然早懂了吧。

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北优劣

 纵观华夏数千年历史,南北对峙多为幽燕河南对淮泗江左,北方夷狄与南方汉家正统之间的对峙。只是千百年来,南方政权虽然物富民丰,人杰地灵,名臣勇将辈出,却总是无法挡住鞑子渡江的铁骑,让煌煌文明毁于兵戈人事,虽曰人事,岂非天命哉?

萧统自然已经研判出,那白莲教将要取江南为根本,这也符合张世杰等人先前的分析,如此一来,江南富庶之地,就多半会落入白莲教之手,如此一来,万一要是白莲教站稳了脚跟,可就很麻烦了。

萧统熟读史书,自然晓得北方夷狄以游牧、射猎为业,男子皆精于骑射,平时游牧、驰猎,战时出征,可谓兵民合一;在战略战术上,以远程奔袭、骑兵野战见长;注重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人自为战;生长北方,性习温凉,不耐暑热,故其对南方的作战主要是在秋冬时节。秋冬时节,秋高马肥,大地坚净,利于骑兵驱驰。

而南方汉人以农耕为业,其文明程度自然不是那群茹毛饮血的家伙们能比的,社会的高度组织化、对水利的利用已经让南方各地领先夷狄统治下的北方甚多。而正因为如此,南方的朝廷治军、用兵亦与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上的特点相适应。治军以组织、秩序和纪律见长。这样的架构一样能练出无坚不摧的军队,北府军战无不胜,陈庆之的白衫军横扫中原,还有本朝的岳家军,这些军队都是以纪律严明、训练有素见长。而在战略战术上,注重谋略,讲究部伍阵法,善于利用城池作为据点防守,利用江河水道来进行运输。建立水师。南方对北方的主动用兵主要是在春夏时节。春夏时节,正值雨季,江河水涨,便于利用江河水道进行人力物力的运输、投送。

按理说,南北双方可谓各有所长,各有千秋。鉴于中原地区的气候和地形上的特点,南北双方在天时和地利上都可谓利弊半参。利于南方者不利于北方,利于北方者不利于南方。双方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用对方的短处。应该说,南北都是势均力敌,可是有南下之胜,却无北伐之成,这不得不是一个很值得萧统考虑的问题,如今他驻烨台岛,可是反攻大陆也是必然的,虽然说这需要等待时机,可是一旦登陆,那么接下来的一切程序,就和白莲教的处境没什么不同,都得打下一片根据地,然后徐徐发展,再夺取天下。可以说,白莲教的每一个成功,都是萧统必须注意汲取经验的地方,而白莲教的每一个失策,都是萧统必须竭力避免的地方,白莲教选择江南,固然是当时客观条件下的一种必然和无奈,当然也有萧统背后的强推,毕竟,淀山湖可不仅仅是一些信徒会去,天机阁偶尔也会派人去逛逛。

好在,忽必烈六十六岁,太子真金三十六岁,而自己,只有十一岁!自己有的是时间和耐心和他们周旋。勾践愿意为了复仇而等上二十年,中间甚至还吃了夫差的轮回之物,如今自己正是盛年,又有精兵二十万,百姓百万,还有南洋为依托,民意为导向,萧统有着绝对的自信和把握,来实现他的目标,虽然,他的手段可能会很多样。

如今台湾岛上,最最繁忙的,无疑就是高雄港了,南洋来的船只可以说是络绎不绝,而由于台湾种田的效率变得很高,一些百姓在官府的鼓励下,果断的下了海上了船,可是他们回来时,却是披金戴银,大把的银钱向水一样朝外撒,大个的戒子金光闪闪,自然羡煞旁人,尤其是三闽之地迁来的百姓,很快就自动抱成团,集体下海,而他们更是比其他人有远见,赚了的钱毫不挥霍,也不积攒,而是马上投入下一次跑海,很快,在大堆的人还要租官府的船出海时,他们就攒出了自己买船的钱。

当然,萧统只是头两个月没有收税,到后来,见船多人多货物多,也只得在群臣“固请”之下,成立税务司,户部尚书兼任总税官,很快,白花花的银子就让萧统可以继续朝刘子厚那个大坑里疯狂砸钱,当然,也没忘了给百官都加了一次俸禄。至于高雄港的修建,萧统说的好,“既是汝等所用,为汝等体面计,为朝廷体面计,朕相信汝等当妥善解决之”,于是,他们就很自觉很妥善的集资,把高雄港修得漂漂亮亮,只是什么深水码头这类的东西,萧统到没有理会,毕竟现在离那一步还远,路总得一步步走,饭总要一口口吃,萧统节奏感很强。

一旦有了利润的强大驱动,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会无比的激发,萧统很自信,在朝廷全力推动下,这些跑海的商人很快能抱成团,捏成块儿,形成规模和力量,而这些人,正式萧统意图下一步变革的基础。

此外,一上台湾就要求大量种植的甘蔗,也马上就要见到成果了,老早萧统就一直关心着这事情,为此还专门从粤东找来了制糖的师傅,虽然那时候甘蔗还没熟,可是已经培训出了大量的初级人才,而且大大小小的制糖作坊也建了不少,萧统可不愿意只出卖原材料,他要的是工业制成品。如今萧统已经开始想象,当大量精加工的白糖畅销四海,换回白花花的银子,黄澄澄的金子时自己该有多么兴奋了。

此外,关于另一个支柱纺织业,萧统也是不遗余力的发展,并且还请杨太后下了懿旨,号召天下妇人多做养蚕织布,并且越多越好,朝廷一律平价收购。

只可惜,萧统画出的简易珍妮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