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探贝斯特-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英国。中国的医药还受到皇家的信赖,女皇每次外出旅游,总是带着顺势疗法的各种药物,女皇的妹妹玛嘉烈公主,曾用中草药治疗同期性偏头痛,皇太后也赞成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治病。

    或许在皇家的默许下,使中草药、针灸等各种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英国蓬勃兴起,现每年大约有250万英国人采用顺势、中草药、按摩、正骨和针灸疗法,支付医药费用多达9000万英镑。英国现有中药店350余家,60%的中草药从中国进口,英国每年进口药材品达1200余种,其中60%是从中国进口,英国每年进口药材量达8000万美元,在欧洲名列前茅。但从1995年进口中药的情况来看,英国全年进口中药1043万美元,其中中药材9893吨,计1012万美元,中成药约31万美元,还有很大的贸易潜力有待开发。

    德国

    德国是一个文化十分发达的国家,人们的整体素质较高,对东方的文化了解甚多,当然对古老的中医和针灸也有一走的认讯,普遍持欢迎的态度。德国的针灸医生大多数为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的医生,经过一定的西医实践后改为学习中医的。他们出于两种情况,一种是热衷于东方古老的中医针灸医术,对它们的神秘疗效怀有一种崇敬感,一种是由于德国医生的失业率很高,迫于生计,被迫改为学习中医的;但前者远远高于后者。当然,在德国医生的行列中,不乏也有一些中等专业学厉者,他们经过艰苦的努力,自学成材而成为医生的。在临床医疗中,德国医生把针灸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方法或手段,诊治病人既用西医疗法,也用中药和针灸,以便争取治疗更多的病人。(未完待续)
414 中医学 7
    由于西方医学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如今越来越多的过人开始选择中医来进行治疗。

    据一份数据显示,在德国大约有5万个医生从事中医,并且每年有将近200万个患者接受中医的治疗。

    然而虽然上百万的德国人已经接受并信任中医的治疗,但是德国政府以及国家健康保险基金仍然没有确立中医在德国享有和西医平等的地位,并将其置于各国卫生保险体系之外。

    中国传统医学最近在欧洲获得重大突破,由于医疗效果显著,保险业者开始将针灸治疗纳入保险范围;同时经过中医业者的奋斗不懈,欧洲联盟也成立了中国医学联盟。

    美洲折叠

    美国

    随着针灸在美逐步合法化,中国传统医学在美国的发展势头良好。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全美已有2500余名有执照的针灸师,从事针灸医疗工作的达万余人。1989年全美与针灸有关人数增至2万人。

    目前仅加州有执照针灸师己达8600人(这些针灸师64%是本科大学毕业生),诊所800多家。目前全美有20多个针灸医疗中心,从事针灸研究和治疗,研究项目有200多项,所治疾病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肥胖症、过敏性疾病、心功能不全等数十种,特别是中药、针灸治疗艾滋病出现了较好苗头而很受关注。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医、针灸学校20多所,有40多个中医针灸学会或基金会,创办近10种中医、针灸杂志。并在不同地区召开了一些国际性中医药或针灸学术会议,交流研究成果。

    近年来,美国公众和医学界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医学的安全有效和通用广泛的特点,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随着中医、针灸在美国的发展;中药也受到美国人的青睐。据统计。美国人每年要花费60亿美元用于营养保健品,而且这一市场以每年增长20%的速度拓展。美国约有5%的患者服用天然药物,其中80%的人在治疗过程中服用中药。

    加拿大

    加拿大中医针灸医疗。主要是以私人诊所形式开展的。目前全加拿大约有中医针灸从业者2000余名,中医针灸诊所遍及全国各省。这些诊所大多为华侨开办的。但都附设药店。

    每个诊所一般有五六位医护及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很高,人人都是多面手,一人数职,即当大夫又能抓药,又会制剂。诊所主人不仅会看病,而且又会经营采购,销售中药。服务热情周到,看病疗效好,深受患者的欢迎。因此,在加拿大的中医针灸开业者,经济情况都很好,即使受诊所聘用的中医师,按每个病例取酬,每天可诊20余人,收入也不菲。这也可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中医针灸医疗在加拿大是深受欢迎的。

    目前,中医药疗法、针灸疗法在加拿大还不能享受医疗保险。病人需要自付医疗费用。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患者前去中医那里自费看病。

    中医别名折叠

    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中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

    岐黄

    公元前26~22世纪时,黄帝是传说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岐伯,传说中的医家,黄帝的臣子。现存有中国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是《内经》,此书托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的形式而成,又称《黄帝内经》。后世称中医学的“岐黄”、“岐黄之术”。即源于此。

    医中圣手

    《孔子传》载:“于事无不通,谓之圣”。即无所不通。手,指专司或专情其事的人。医中圣手即是对医生精湛医术的高度称赞。

    扁鹊

    卢医《史记扁鹊仑公列传》载:扁鹊者。渤海郡郑人也,姓秦,名越人,其治赵简子、太子疾。《列子力命篇》载:医者卢氏被人称为“神医”。扁鹊卢氏即“正统神医”也。

    悬壶

    《后汉书。费长房传》载,市中有一老翁卖药,悬一壶于市头。而他的药给人治病,每每药到病除,十分有效,引起人们的注意。结果发现这个神奇的老头,每到落市关门后,他就跳入葫芦里。古代医药不分家,就把“悬壶”作为行医的代称。一些开业医生也将葫芦作为招牌,表示开业应诊之意,后人称医生的功绩为“悬壶济世”。

    杏林

    三国时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人治病,不受谢,不受礼,只要求治愈者在他房前栽杏树作为纪念。重症愈者种5株,轻者1株。数年后,蔚然成林,红杏累累。他建一“草仓”,告诉人们,要杏果的,不用付钱,只要拿一器谷子来换一器杏果。这样用杏果换来的谷子堆积满仓,他用这些谷子救济贫民。人们非常感谢他,送他匾额上写“杏林”、“医林”、“誉满杏林”、“杏林春暖”。这些赞誉之词成为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雅称。

    虎守杏林

    传说,董奉一天回家途中遇茅草丛中卧着一只老虎。细看没有吃人的凶相,一动不动,抬头张嘴,大声喘气,流着泪,表情很痛苦样子,是求董奉治病。董仔细看了老虎说:“明天此时你来此等候,我给你治病。”老虎点头走了。第二天董奉把两个铁环戴在胳膊上,叫老虎张口,铁环用来防虎咬。他用手掏出老虎喉咙里的骨头,治愈了老虎的病,后来老虎为了报恩,就为董垂守杏林。今人用“虎守杏林”,意在褒扬像董奉那样高超的医术。

    再世华佗

    华佗一次在途中,见有人出殡,他看见棺材缝里流出来的血,还像活人的血,于是上前救治,终于救活在棺材里假死的产妇,被人们誉为“神医”。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三国演义》说他能为曹操开头颅治其头风病。后人用“再世华佗”来赞扬医生的医术高明。

    青囊

    指古代医生盛医书的囊,后借指医术。《后汉书。华佗传》张冀《补注》:“吴押狱者每以酒食供奉,佗感其恩,告日:‘我死非命,有青囊未传,二子不能继业,修书与汝,可往取之’。吴至金城,取又藏之。佗知不免,大饮如醉而殂。吴弃役回家,向妻索书,妻日:‘纵学得神术,终毙于狱中,故我以囊烧毁也’”。因华佗精医术,生前行医各地,声名颇著,所以,“青囊”也成了医术的代称。

    苍生大医

    唐代药王孙思邈,医德高尚,堪称医学界的典范。他在《千金要方》中写道:“若有疾厄(灾难)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不得瞻前顾后,虑吉凶,护措身命。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成苍生大医。”后人对医德高尚的医生尊称“苍生大医”。(未完待续)
415 西医学 1
    西医的特点就是本身知识发展缓慢,但注意吸收其它学科的成果,尤其是工业技术成果。因此,临床上也有一些阶段性的进步。比如从发现牛痘,而出现免疫学的分支,1816年,发明了听诊器这个宝贝,稍晚又使用了消毒法,发现传染规律、细胞、细菌、病毒等等。在微生物学的基础上,最终导致了西医最后一次重大进步……抗生素。

    1928年,青霉素发现,但到20世纪40年代才找到它的疗效和大量生产方法,从而挽救了亿万人的生命。在此之前肺炎等常见病、伤口发炎是不治之症。稍后发现的链霉素,又将肺结核从不治之症中挖出。40年代,青霉素进口到中国,价格是天文数字,因此只能用黄金条支付。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生产成功。自青霉素发现应用以后,西医进入停滞期,没有重大进展。虽然现代科技进入医学诊断,x光、同位素、心电图、β超、ct等等,但西医本身没有质的改变,仍然属于文艺复兴以后近代科学的延续。

    基本诊断折叠

    1、问诊用交谈的方式,通过病人或知情人的叙述,了解病人的情况,作出初步诊断。

    2、体格检查医生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等方法或借助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表等简单的工具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来诊断患者的疾病。

    3、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来诊断患者的疾病。

    4、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仪的记录来检查患者心脏的疾病。

    5、医学影像学的检查利用x线对各组织器官的穿透能力,使人体内部结构在荧光屏上或x片上显出阴影进行观察,从而了解疾病等情况的诊断方法。有些病变的部位和性质如显示不清,应用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ct)和磁共振(mri)检查,就能作出更精确的诊断。总之,西医的诊断更多的是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做出对疾病准确的诊断。

    主要治疗折叠

    西医对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西药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和化疗等。

    主要方法折叠

    西医的脉诊和舌诊

    一、西医的脉诊

    西医的脉诊属于西医触诊范围。西医触诊脉搏时通常选择两侧桡动脉,有时也检查颞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或足背动脉。常见的异常脉搏有:水冲脉:又称陷落脉,检查时紧握病人的手腕掌面并将其手臂逐渐伸直抬高过头。感到脉搏骤起骤落,急促而有力。犹如潮水涨落,此是脉压差增大所致。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交替脉:指脉搏节律正常而现强弱交替变化的现象。是心肌损害的表现,由于左心室收缩力强弱交替所致,为左心衰竭、心肌严重损害的重要体征之一,见于高血压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奇脉:又称吸停脉,是指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常见于是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肌炎。

    无脉:即脉搏消失,见于严重休克及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脉短绌:指脉率少于心律者为脉短绌,常见于心脏期前收缩、心房颤动。

    二、西医的舌诊

    西医的舌诊属于西医视诊范围。西医舌诊主要通过观察病人舌的表现来诊断一些疾病。正常人的舌质呈粉红色。大小厚薄适中,舌体柔软,活动自如,舌面湿润并覆盖着一层薄白苔。若病人伸出舌头时,不自主地偏斜,常见于舌下神经麻痹;若舌体震颤,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若舌面干燥严重者见于严重脱水。舌体增大,见于舌炎、血管神经性水肿;若长期增大,应考虑黏液性水肿、先天愚型和舌肿瘤。舌质淡红;应考虑贫血或营养不良。舌质深红;应考虑急性感染性疾病。舌质紫红,应考虑心、肺功能不全。

    常见舌体异常有:

    草莓舌:舌**肿胀。舌尖出现一些红点红点,向舌两边扩散,鲜红如同草莓。主要见于猩红热、链球菌感染、葡萄球菌败血症,长期发热引起。也由维生素或锌的缺乏易所致。

    牛肉舌:表现为舌头肿胀、疼痛、舌面绛红如生牛肉,对热、咸、酸的食物特别敏感,经常出现舌部溃疡、牙周炎、唇炎,这是烟酸缺乏的典型症状,也见于恶性贫血患者。

    镜面舌:又称光滑舌,舌体小,舌**萎缩,舌面光滑无苔。呈粉红色或红色。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等。

    地图舌:又称为游走性舌炎、剥脱性舌炎,为丝状**剥脱形成的不规则的红色光滑稍凹陷区。周边为增厚的白色或黄色边缘,形似地图。少数患者有轻度烧灼及痒感。常见消化不良、肠道寄生虫、维生素b族缺乏、贫血、胃肠功能紊乱;也与精神情绪不稳定,过度劳累、病灶感染有关。

    黑毛舌:又称黑舌,指舌质发黑,而且上面覆有黑色或黑褐色的毛。是由丝状**缠绕了霉菌丝,上皮细胞角化伸长所致。见于久病体弱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病人。也常见于吸烟、酗酒、不注意口腔卫生者。

    裂纹舌:又名沟纹舌,舌面出现纵向裂纹,。常见于维生素b族缺乏的病人,也与消化系统不良有关。舌苔也有一定诊断意义:

    厚白苔:常见于感冒、急性炎症或感染性疾病的初期。

    舌苔黄色:常见于严重感染(如流脑、乙脑、伤寒、白喉、肺炎、腹膜炎等、高热、脱水、黄疸、大量吸烟等。

    舌苔发黑:常见于高热、严重脱水的病人。

    西医综合折叠

    西医综合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的一门必考科目,难度系数是所有考研科目中最小的,在2007年以前,满分是150分,而中国的平均分是71。3分,2007年以后,满分改为300分,2007年的中国西医综合平均分是123。6分,难度系数是所有学科门类的研究生考试中最小的一科。(未完待续)
416 西医学 2
    追溯起源折叠

    西医,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代,由于制作木乃伊,处理尸体的同时产生了解剖知识。这一点非常重要,要特别说明。解剖学,属于基础医学知识,原则上属于生物学研究范围。古埃及的解剖学,对于临床医学没有什么作用,但对艺术却起了巨大作用,西方的雕塑、绘画,自古埃及时就非常形似,就是因为重视解剖而导致,中国画、雕塑里动物和人远不如西方绘画、雕塑准确。古埃及的医生和巫师是不分的,留下一些片断的记载,有个人说:“巫师们哪,你们接触到死人的手指的时候,要知道那也是心脏的一部分。”类似的记录还有一些,说明他们已经知识心脏与手指的血脉是相通的。而中国起码到西周,医生就是职业,“医师”这个词,是官名,西周时医师负责考核医生,统计医生治愈治死人的记录。

    到了相当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古希腊时期,西方医巫分家,医生和木匠一样成为职业。相当于扁鹊的同时代人,出现一个有名的医生,叫希波克拉底。本文主要介绍西方医学的进展,人名书名尽量不讲,讲了大家也记不住那些洋人名字,但希波克拉底不能不提,他的名字有如中国的华佗一样重要。他出名的是写了一个《誓言》,主要是干这一行的传授行规,对师傅要感激,师傅的后代要学医的话要免费教,还有一部分师傅要感激,师傅的后代要学医的话要免费教,还有一部分是行业道德方面的,做医生对病人要一视同仁,不论是贵族富人穷人都同样看待。要保守病人的**,其它还有不给病人毒药和教给毒药的使用方法、不堕胎等等。他的《誓言》对几千年西方医学影响甚大,时至今日堕胎在西方人观念中仍然是难以接受的。与相悖的。在基础医学上,他提出“体液说”。现在心理学等仍然沿用这种学说。

    到了古罗马,大约东汉、三国的华佗同时,又出现了一个叫盖伦的医生,这个人的名字也不能不提,他写了一本书,作为信条垄断了西方医学1500年之久。他提出临床要以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为基础,这个典定了西方医学的发展途径,同时还给出了人体构造。1500年里几乎没有人怀疑他讲的构造对不对。与中国不同,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发达的,西方的封建社会是窒息的,被神学垄断的,因此叫“黑暗时代”,西方医学也一无发展。中国医学重视临床,“神农尝百草”,从植物、矿物中寻找治病的药物,因此药学发达,疗效明显。西方医学重视解剖、生理。轻视临床,由于化学工业还没有发展起来,药物限于常见食品。酒是重要的药物。现在西方民间仍然将食品、酒视为容易获得的药物。中国远古时期也是如此,“医”字的繁体字从“酉”,就是以酒做药导致。古代西方药物缺乏的结果,就是手术发达,没有麻药的时代,就依据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做手术。到了相当于中国明朝的文艺复兴时期,神学统治才被打破,也带来了西方医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实际解剖尸体,而不是根据动物去想象人体。打破了盖伦的信条,解剖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慢慢接近中国的解剖学水平。同时摆脱了笼统的“体液学说”,接受了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为哲学基石,单独分块地研究疾病原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认识越来越精,进展很快。中国的解剖学水平保持领先到清朝初年,后来被西方医学超越。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近代医学里手术学奠基完成,各种器械发明完成,变化不大。工业革命以后,化学工业有了发展,为西医提供了化学药物。解剖学、生理学、化学药物、手术,这一切,典定了西医的大局,直到如今没有大的改变。以后的发展,就是化学药物越来越多,解剖越来越细。在大部分疾病的临床治疗上,西医达到或超过中医的效果,“西医治急病,中医治大病”的观念就是这种进步的反映。

    近代发展折叠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1543年,维萨里发表,建立了人体解剖学。这既表明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水平上复活,又标志着医学新征途的开始。17世纪实验、量度的应用,使生命科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其标志是哈维发现血液循环。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科学仪器,显微镜就是其中之一,显微镜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18世纪莫干尼把对疾病的认识由症状推到了器官,建立了病理解剖学,为研究疾病的生物学原因开辟了道路,此外,牛痘接种的发明,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的一些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

    到了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微尔啸(virchow)倡导细胞病理学,将疾病的原因解释为细胞形式和构造的改变。细胞病理学确认了疾病的微细物质基础,充实和发展了形态病理学,开辟了病理学的新阶段。19世纪下半叶巴斯德证明发酵及传染病都是微生物引起的,德国人科赫(kochr。)发现霍乱弧菌、结核杆菌及炭疽杆菌等,并改进了培养细菌的方法和细菌染色方法,大多数主要致病菌在此时期内先后发现。巴斯德还用减弱微生物毒力的方法首先进行疫苗的研究,从而创立经典免疫学,以后,在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俄国人梅契尼科夫(mechnikovli。)系统阐述了吞筮现象及某些传染病的免疫现象。

    在临床医学上,19世纪诊断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叩诊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雷奈克(r。)发明听诊器;许多临床诊断辅助手段,如血压测量、体温测量、体腔镜检查都是在19世纪开始应用的。19世纪中叶以后,解剖学的发展和麻醉法、防腐法和无菌法的应用,对外科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外科学开始迅速发展。19世纪末期,体腔外科普遍发达,这样许多临床专业(如妇科、泌尿科、眼科等)中除进行内科处置外,外科方法也获得重要地位。药物学方面,19世纪初期,一些植物药的有效成分先后被提取出来。到19世纪末合成阿斯匹林,其后各种药物的合成精制不断得到发展。(未完待续)
418 中药学 1
    基本简介折叠

    中药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记载,古代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时代”大约相当于新石器时代。那时候,人们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对各种农作物和天然之物的性能逐步有所了解,对它们的药用性能也开始有所认识。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的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而一种药,能治两种截然相反的病,这是一些中药奇特的地方。如:当归能治月经过多或过少,五味子有升降血糖的双重作用,三七、白药兼有止血和活血作用等等。

    本草的含义古人谓“诸药草类最多,诸药以草为本”。由于中药的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本草典籍和文献十分丰富,记录着我国人民发明和发展医药学的智慧创造和卓越贡献,并较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及至近代,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播,本草学遂逐渐改称为“中药学”。

    因古代劳动人民所使用的药物,绝大多数是植物,其中又以草本植物为多,故中国古代药物学著作,几乎都称“本草”。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出现于汉代。该书共载药物365种,是由若干医家陆续写成的。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把新发现的药物又整理出365种加进去,编撰成《本草经集注》。唐、宋时期,朝廷曾组织专人整理修订中药学书籍。唐代苏敬等人编写的《新修本草》是中国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明代李时珍又著成《本草纲目》,该书52卷,共载药1892种。绘图1160幅,这一巨著对中国医药学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中国的药物学,是一代代的后人不断丰富补充前人著作的结果。

    中药起源折叠

    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由于采食植物和狩猎,得以接触并逐渐了解这些植物和动物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某种药效反应或中毒现象,甚至造成死亡,因而使人们懂得在觅食时有所辨别和选择。为了同疾病作斗争,上述经验启示人们对某些自然物的药效和毒性予以注意。古人经过无数次有意识的试验、观察,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药物知识。

    酒的发明促进了医药的进步

    原始社会的后期,人们从野果与谷物自然发酵的启示中,还逐步掌握了酒的酿造技术。至殷商时期,酿酒业已十分兴盛。酒不仅是一种饮料。更重要的是具有温通血脉、行药势和作为溶媒等多方面的作用,故古人将酒誉为“百药之长”。

    发展过程折叠

    秦汉时期折叠

    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书——《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出现于汉代。该书共载药物365种,是由若干医家陆续写成的。唐、宋时期,朝廷曾组织专人整理修订中药学书籍。代表作:《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作者:该书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充实和完善过程。

    成书年代:其成书的具体年代虽尚有争议,但不会晚于公元二世纪。

    载药数目:365种。

    版本情况:《本经》原书早佚,目前的版本,均系明清以来学者考订、整理、辑复而成。

    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1。其“序例”部分。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即后世所称的“三品分类法”。

    2。每药之下。依次介绍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长环境,部分药物之后还有别名、产地等内容。

    3。所记各药功用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4。《本经》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折叠

    代表作:《本草经集注》

    作者:梁。陶弘景所辑。成书年代:公元500年左右。

    载药数目:730种。

    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1。“序例”部分首先回顾本草学的发展概况,接着对《本经》序例条文逐一加以注释、发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2。针对当时药材伪劣品较多的状况,补充了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及合药取量方面的理论和操作原则。

    3。增列了“诸病通用药”、“解百毒及金石等毒例”、“服药食忌例”(原书无标题,以上题目为后人所习用)等,大大丰富了药学总论的内容。

    4。各论部分。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将所载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七类。各类中又结合三品分类安排药物顺序。

    隋唐时期折叠

    代表作《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作者:李绩、苏敬等主持编纂。依靠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充分的人力和物力。

    成书年代: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

    载药数目:844种。

    主要特点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