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探贝斯特-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在当时的工商业、公共设置和家用电器,都使用着费用高昂的直流电。因为在电路上的损耗,使用直流电时必须每隔一公里便建设一套发电机组。所以在建造尼亚加拉水电站时,如将电力以直流电方式传送。输电至35公里以外的纽约州水牛城,是不可能的。所以建设尼亚加拉水电站时,美国人采用了特斯拉发明的交流电供、输电技术,用高压电来实现了远距离供电。这项划时代的发明,不仅解决了尼亚加拉水电站作远距离供电的难题,并且带给人们一个既方便又便宜的用电环境。

    后来,人们在尼亚加拉瀑布的公园中树立了特斯拉的铜像,以纪念他在尼亚加拉水电站上的贡献。

    免征专利税

    特斯拉一生的发明见证着他对社会无私的贡献。虽然他一生致力不断研究,并取得约1000个专利发明。但他晚年却是穷困潦倒,长年经济拮据。虽然。有不少企业家利用了这位天才科学家的爱心和才华,骗取了他的研究成果和荣誉,可是晚年的他依然为着人类的幸福而努力研究和发明。

    在特斯拉众多的发明里。最惠及大众的莫过于交流电(ac)及交流电发电机了。在世界每一角落,经贸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生活的享受都离不开交流电的帮助。2003年年末的美国大停电和欧洲大停电,就曾陷社会和经济于大瘫痪。早于1882年,特斯拉已经发明了世界第一台交流电发电机,更于1885年发明多相电流和多相传电技术,就是现在全世界广泛应用的50…60hz(赫兹)传送电力的方法。

    爱迪生发明直流电后,电器得到广泛应用,而电费同时却十分高昂,所以经营输出直流电成为了当时最赚钱的生意。到1884年。特斯拉脱离爱迪生公司后,遇上西屋公司负责人乔治威斯汀豪斯(geewestinghouse)。并在其支持下于1888年正式将交流电带给当时代的社会。在1893年1月位于芝加哥的一次世界博览会开幕礼中,特斯拉展示了交流电同时点亮了90。000盏灯泡的供电能力,震慑全场,因为直流电根本达不到这种效果。事后,特斯拉因此次展示取得了尼亚加拉水电站电力设计的承办权。

    从此交流电咸鱼翻身,取代了直流电成为供电的主流。而特斯拉拥有着交流电的专利权,在当时每生产一匹交流电就必须向特斯拉缴纳1美元的版税。在强大的利益驱动下,当时一股财团势力要胁特斯拉放弃此项专利权,并意图独占牟利。经过多番交涉后,特斯拉决定放弃交流电的专利权,条件是交流电的专利将永久公开。从此他便撕掉了交流电的专利,损失了收取版税的权利。从此交流电再没有专利,成为一样免费的发明。

    理论发明

    特斯拉开始推理关于用电和磁翘曲(或仅是改变)空间和时间的可能性,并且想使其能被人们所控制。在他临终之时,特斯拉深深着迷于波粒二象性,也就是电磁波既是波,也是粒子的理论,一个早已被量子物理所纳入的主张。特斯拉对此领域的研究使其有了一个想法,那便是操弄一定模式的电磁波去创造出“光之墙”。此神秘之墙能使时间、空间、重力和物质被意志所改变,并产生出一系列似乎只在科幻小说中出现的事物,包括反重力太空船、空间传送和时间旅行?(详细可看电影《致命魔术》)。

    他最奇异的发明可能就属“意识摄像”机器。特斯拉设想,当一个意识在脑中形成,就会有一个相对应的图案在视网膜上出现,并且这段经由神经元传导的电子档案能被一个机器读出且记录下来。这段资讯能之后再被一个人工视神经处理,然后回放到银幕上(详细可看电影《最终剪接》)(未完待续)
286 交流电天才特斯拉 5
    社会影响

    在美国,特斯拉在历史上或通俗文化上的名声可以媲美任何其他的发明家或科学家。1893年他展示了无线通讯并成为了电流之战的赢家之后,就成为了美国最伟大的电子工程师之一而备受尊敬。许多他早期的成果变成现代电子工程的先驱,而且他的许多发现为开创性的重要。在公元1943年,美国最高法院承认他为无线电的发明者。特斯拉从不在意他的财务状况,死于穷困且被遗忘。

    在使用电的现代世界上到处都可以看见特斯拉的遗产。撇开他在电磁学和工程上的成就,特斯拉也被认为对机器人、弹道学、资讯科学、核子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上等各种领域有贡献。特斯拉晚年被视为一个疯狂科学家并由于宣称可以创造怪异的科学发明而被注意。许多他的成就已伴随着一些争议被应用,去支持着许多的伪科学,如幽浮理论和新世纪神秘理论。特斯拉当代的钦佩者视他为“创造出二十世纪的人”。

    1990年7月10日一次美国国会会议中,10多名美国参议员藉此纪念特斯拉134周年生辰之外,更表扬他在电力学上的贡献和他如何改变了人类对发电概念的认识。甚至在这次国会会议中,特斯拉更被称誉为比爱迪生(直流电的发明者)一生的贡献更伟大。

    人物年表

    1856年7月10日——午夜特斯拉出生于利卡省(奥地利)斯米湾的一个塞尔维亚神职人员家庭。

    1875年…1878年——在格拉茨工艺学校学习。

    1882年——在布达佩斯(匈牙利首都)一公园散步时,特斯拉发现了可逆磁场。

    1883年——在斯特拉斯堡他受雇于爱迪生大陆公司制造了第一个感应电机模型。

    1884年——前往美国开始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

    1885年——离开爱迪生,成立自己的公司并开始生产多相交流电机和发电机。

    1888年——5月16号在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上作了题为“交流电输送和交流电机系统”的报告。

    1890年——他公布了高频电对生理影响的结果。

    1891年——作了题为“极高频率交流电实验及其在人造无线发光中的应用”的报告,申请了“共振传送器的星形振荡器”的专利。

    1892年——来到伦敦,在皇家科学院作了题为“发光及其他高频现象”的报告,在电气工程师协会上作了“高压高频下的交流电实验”的报告。并在巴黎作了同样的报告。

    1893年——在芝加哥世界展览会上吸引了公众的注意。他让高频电流通过自己身体并演示了可逆磁场模型,即所谓的“特斯拉的旋转铁蛋”。

    1895年——5月13日特斯拉在纽约的实验室毁于火灾。

    1897年——在无线电工程技术领域他注册了20项发明专利。

    1898年——注册了无线控制技术(在纽约中央公园的湖里进行了遥控自动化小艇的实验,取得极大成功。)

    1899年——尼亚加拉水电站建成。

    1899年…1900年——在科罗拉多泉进行实验。

    1901年…1905年——在纽约附近的长岛建造lyffe塔。

    1909年…1922年——他只注册了机械方面的专利(泵、流速计、无叶涡轮)。

    1912年。由于特斯拉和爱迪生在电力方面的贡献,两人被同时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两人都拒绝领奖,理由是无法忍受和对方一起分享这一荣誉。

    1943年——1月7日特斯拉在纽约宾馆逝世

    尼古拉。特斯拉(塞尔维亚文:hnkoллa;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塞尔维亚裔美籍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电机工程师和未来学家,他被认为是电力商业化的重要推动者,并因主要设计了现代交流电力系统而最为人知。在迈克尔。法拉第发现的电磁场理论的基础上,特斯拉在电磁场领域有着多项革命性的发明。他的多项相关的专利以及电磁学的理论研究工作是现代的无线通信和无线电的基石。特斯拉于1943年1月7日逝世。撇开他在电磁学上的成就,也被认为对机器人、弹道学、资讯科学、核子物理学等各种领域有贡献。

    特斯拉线圈又叫泰斯拉线圈,因为这是从‘tesla‘这个英文名直接音译过来的。这是一种分布参数高频共振变压器。可以获得上百万伏的高频电压。特斯拉线圈的原理是使用变压器使普通电压升压,然后经由两极线圈,从放电终端放电的设备。通俗一点说,它是一个人工闪电制造器,也可运用于远程输电。

    特斯拉线圈又叫泰斯拉线圈,因为这是从‘tesla‘这个英文名直接音译过来的。这是一种分布参数高频共振变压器,可以获得上百万伏的高频电压。特斯拉线圈的原理是使用变压器使普通电压升压,然后经由两极线圈,从放电终端放电的设备。通俗一点说,它是一个人工闪电制造器。在世界各地都有特斯拉线圈的爱好者。他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制造出了眩目的人工闪电。

    首先,交流电经过升压变压器升至2000v以上(可以击穿空气)。然后经过由四个(或四组)高压二极管组成的全波整流桥,给主电容(c1)充电。打火器是由两个光滑表面构成的,它们之间有几毫米的间距,具体的间距要由高压输出端电压决定。当主电容两个极板之间的电势差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击穿打火器处的空气,和初级线圈(l1,一个电感)构成一个lc振荡回路。这时,由于lc振荡,会产生一定频率的高频电磁波。通常在100khz到1。5mhz之间。放电顶端(c2)是一个有一定表面积且导电的光滑物体,它和地面形成了一个“对地等效电容”。对地等效电容和次级线圈(l2,一个电感)也会形成一个lc振荡回路。当初级回路和次级回路的lc振荡频率相等时。在打火器打通的时候,初级线圈发出的电磁波的大部分会被次级的lc振荡回路吸收。从理论上讲,放电顶端和地面的电势差是无限大的,因此在次级线圈的回路里面会产生高压小电流的高频交流电(频率和lc振荡频率一致),此时放电顶端会和附近接地的物体放出一道电弧。(未完待续)
287 特斯拉线圈
    尽管从理论上讲,放电顶端和地面的电势差为无限大,但是在实际上电弧的长度不会无限大,它受到供电电源(升压变压器)的功率限制,计算方式为:电弧长度(单位:厘米)=4。318x根号下p(单位:w),前提是初级lc振荡回路和次级lc振荡回路的lc振荡频率完全一致(即所谓的“谐振”状态,此时电弧长度会达到最长且效率最高)。如果不谐振(初级和次级频率不相等),电弧长度将无法达到公式计算的结果。

    判断是否谐振的方法:1。l1c1=l2c2;2。初级lc振荡频率=次级lc振荡频率。达到两个情况中的任意一种,即为谐振。事实上,这两种情况的实质是一样的,即,符合条件1的时候,一定会符合条件2。

    常见分类

    =火花间隙特斯拉线圈

    尼古拉。特斯拉先生本人当年发明的“特斯拉线圈”就属于sgtc。由于构造、原理较为简单,所以也是现阶段初学者入门特斯拉线圈。

    =固态特斯拉线圈

    =真空管特斯拉线圈

    =双谐振特斯拉线圈

    =离线式特斯拉线圈

    =触发二极管…igbt…火花间隙特斯拉线圈

    发展历史

    早期

    尼古拉。特斯拉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绝世天才的伟大发明家却被人为的从历史上抹去,掩盖了。尼古拉特斯拉其中之一发明就是特斯拉线圈(注:并非大家所diy的那个特斯拉线圈),原理为把一个线圈连接在电源上传输能量作为发射器;另一个线圈连着灯泡;作为能量接收器。通电后;发射器能够以10兆赫兹的频率振动;但它并不向外发射电磁波。后来,特斯拉试图利用地球本身和大气电离层为谐振电容来实现无线输电,为此在纽约长岛建造了一个29米高的发射塔(沃登克里弗塔);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摩根觉得此行为与自己利益毫无关系决定撤资。实验工地的设备也被法院没收充当抵押,沃登克里弗塔被拆除。

    放大发射机

    特斯拉后来发明了所谓的“放大发射机”,现在称之为大功率高频传输线共振变压器。用于无线输电试验。特斯拉的无线输电技术,值得一提。特斯拉把地球作为内导体。地球电离层作为外导体,通过他的放大发射机,使用这种放大发射机特有的径向电磁波振荡模式,在地球与电离层之间建立起大约8赫兹的低频共振,利用环绕地球的表面电磁波来传输能量。这一系统与现代无线电广播的能量发射机制不同,而与交流电力网中的交流发电机与输电线的关系类似,当没有电力接收端的时候,发射机只与天地谐振腔交换无功能量。整个系统只有很少的有功损耗,而如果是一般的无线电广播,发射的能量则全部在空间中损耗掉了。特斯拉有生之年没有财力实现这一主张。后人从理论上完全证实了这种方案的可行性,证明这种方案不仅可行,而且效率极高,对生态安全,并且不会干扰无线电通信。只不过涉及到世界范围内的能量广播和免费获取,在现有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下,无人实际问津这种主张。

    特斯拉线圈

    特斯拉线圈;它是由一个感应圈、变压器、打火器、两个大电容器和一个初级线圈仅几圈的互感器组成。原理是使用变压器使普通电压升压,然后经由两极线圈;从放电终端放电的设备。通俗一点说;它是一个人工闪电制造器。放电时。未打火时能量由变压器传递到电容阵;当电容阵充电完毕时两极电压达到击穿打火器中的缝隙的电压时;打火器打火;此时电容阵与主线圈形成回路;完成l/c振荡进而将能量传递到次级线圈。这种装置可以产生频率很高的高压电流,有极高危险。特斯拉线圈的线路和原理都非常简单,但要将它调整到与环境完美的共振很不容易。特斯拉就是特别擅长这项技艺的人。

    信不信由你,特斯拉线圈不只能够保护你的笔记本电脑、弹奏美妙的乐曲,还可以让一群人一起欢呼,一同流口水唷!

    这场在加州圣马刁makerfaire2008会场内的表演,炫丽的闪光不仅让旁观的观众惊呼连连,而在嘶嘶作响的闪光声中,隐约还能听到啧啧的口水声。不过这可不是观众被闪电电到脸部抽筋所至乱喷口水,而是由于在这两座线圈中挂有成打的热狗,当闪电刷过的时候。阵阵的香味也就跟着飘了出来。

    在世界各地都有特斯拉线圈的爱好者,他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制造出了眩目的人工闪电。

    强大电能

    断线不断电之谜,不需要电线。随意将电能输送到数万千米之外,让每个人都能用上便宜甚至免费的电能,这就是无线供电的未来。至今仍然有人对此深信不疑:1943年秋7个巨大的“特斯拉线圈”向停泊在费城的中型驱逐舰艾尔德里奇号(de-173)定向发送了强大的电能,并且在10分钟之后使它得以瞬间消失。有人说,那7个也被人称为“磁暴线圈”的装置所发出的能量足以支持所谓的“空间跳跃”,它们正是美**方按照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理论计算结果来设置的。

    在传说中,这场“费城试验”以失败告终。当驱逐舰在百慕大被人们重新发现时,它的船员们不是身首异处就是深深陷入船体结构被物化为船的一部分。于是,能爆发出恐怖而庞大能量的“特斯拉线圈”随着“费城试验”一起在科幻作家的脑海里扬帆启航。作为一种高能量瞬间杀伤武器,它在电影、小说、漫画和游戏中被大肆布设。这场面几乎要使人们遗忘“交流电之父”尼古拉。特斯拉设计它的初衷——用作无线输电部件。

    高压火花

    看上去让人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但又充满了无限的神秘感。原来这是澳大利亚大胆发明家用50万伏电压穿过他的身体,形成这张令人震惊的电击“思想者”,仿佛这位沉思的思想者释放着智慧的火花。澳大利亚52岁发明家彼得…特伦使用自制的特斯拉线圈和从五金商店购买的组件结合在一起,想改变现今电时代的概念,电并非在我们的生活中形成电干扰,如何使用和消耗电,这完全取决于我们对电的思考,以‘思想者’雕塑模型的形象向人们证实我的身体上存在着电活跃性,并且让身体上冒着电火花。

    在此之前的特斯拉线圈研究中,特斯拉将自己封闭在一个“法拉第笼子”,目前他进行的这项研究更进一步。据悉,彼得的面具由一个不锈钢纤细线构成,他的“安全服”是由建筑工人使用的绝缘箔包裹而成,假头上覆盖着一个箔头盔。从特斯拉线圈电极释放的电流将以半圆的形式通过他的身体,然后电流传导至箔绝缘服,最终通过脚底安全地释放到地面上。特伦说:“我这样做是想向人们展示一些新的事物,并试着挑战身体的极限。虽然电火花直接接触我的身体或面部,但整个过程非常安全。如果没有我的特殊安全服和绝缘头盔保护,如此强的一束电火花足以将我击倒在地,让体验如同被泰瑟枪击中所感受到的剧烈疼痛,如果更多的高强度电火花击中我,将停止呼吸,导致直接死亡。”(未完待续)
288 电流之战
    “电流大战”引是在两位19世纪和20世纪的天才而多产的发明家之间展开的:爱迪生具有惊人的创造性和工业策划能力,但是却缺乏数学知识和复杂的理论洞察力。相反,特斯拉和其同时代的人相比是一个前卫式的人物,他不像爱迪生那样,仅仅因为个人愿望而去做很多事情,而是在设计任何设备之前都从理论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直到得出绝对有把握的结果,才会付诸实践。

    正处于19世纪下半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在实践中是不可能使用交流电的。因为直流电始终朝着相同的方向流动,而交流电则反复使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最早的电动机使用的都是直流电。那些试图让交流电动机运转起来的人发现,这种电动机产生的磁场并不能使电动机正常运行。事实上,当电流改变方向的时候,磁场随后也改变了强度和方向,因此,电动机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停止转动。

    转机

    事情发生转机是在1882年,特斯拉在经过严谨的数学分析之后,拟订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案,他利用两个异相交流电换相器,以保证有充分而强大的电流使发动机运转。根据这位塞尔维亚科学家设计的方案,在电动机固定部分中的线圈里,对流动电流的一个适当联结(定子)能够产生一个强度不变的磁场,这个磁场在转动的同时,会使电动机的活动部件也跟着它一起转动(转子)。实际上,磁场会在转子的线圈里产生一个流动的感应电流,而感应电流能够引发一个加快线圈自身转动的力,而且这都不需要任何电线去连接运动中的各个部分。1883年,特斯拉制造出了第一个小型交流电动机。但他很需要有财政上的支持。

    和特斯拉第一次见面时,爱迪生正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研发直流电设备。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这种灯在现实生活中的迅速普及使爱迪生本人也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大企业家和世界知名的发明家,但是他当时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一个住宅区里的照明灯如果和发电站的距离超过1公里。就无法得到足够的电流发出强光,这是因为直流电无法在远距离的情况下传输能量。为了使照明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只好在每隔1公里的地方建造1座发电站,要不然就要增加发电机的功效,或者将若干个发电机连接在一起,以便产生更多的电流。

    爱迪生交给特斯拉的工作任务就是完善这些直流电系统的性能。不过特斯拉始终坚信能够说服爱迪生去接受在许多方面明显占优势的交流电。爱迪生很清楚特斯拉在技术方面的能力,他还拿出5万美元让特斯拉去改进发电站中的发电机。特斯拉研究制订出了20多个新直流电发电机的计划,这些发电机具有调节简单并能产出强大电流的特点。爱迪生对这些新型发电机进行了多次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为这些发电机申请注册了专利权,用它们代替了那些老式机器。然而当特斯拉向爱迪生索取自己应得的那部分报酬时,爱迪生却说:‘特斯拉,您并不懂得美国式的幽默。‘这件事对于这位塞尔维亚年轻人的打击很大,他的美梦被再次被打破了。

    西屋公司

    1888年,一位希望能向爱迪生发起挑战的美国发明家和企业家乔治。威斯汀豪斯将赌注押在了交流电上,他邀请特斯拉到他的公司去工作。其实,早在1883年,威斯汀豪斯就对交流电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时。法国人吕西安。戈拉尔和英国人约翰。吉布斯在伦敦的一个博览会上向人们展示了一款能够进行远距离传输的交流电设备。这个设备运用了‘二次发电机‘(一种已经注册了专利权的特殊变压器)。就是利用戈拉尔。吉布斯的变压器和由恩斯特。沃纳。冯。西门子校准的发电机,1886年3月,西屋公司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大巴灵顿小镇中首次使用了交流电照明设备。

    然而。为了能够真正和爱迪生进行较量,西屋公司必然要考虑给工业企业提供交流电动机。当时工业用电动机用的都是直流电,这种电动机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例如功率不足等等。于是,特斯拉开始为西屋公司设计大型的、高功率和高频率的交流电电动机,弥补了老式发电机功率不足的缺陷。

    1888年3月,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费拉利斯向都灵科学院展示了他的交流电‘异步电动机‘(该机器是在1885年设计完成的)。它的原理是建立在一个转动的磁场上,和特斯拉5年前的设计理念很相似,只是技术更加完善。功率更大。与此同时,围绕着交流电动机的‘斗争‘也日趋激烈:特斯拉要求拥有其发现转动磁场的优先权。并且针对费拉利斯制造的交流电动机。经过一系列冗长的、令人厌烦的诉讼过程,法庭最后判定:转动磁场的原始发现人属于意大利科学家费拉利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费拉利斯并没有将异步电动机的巨大潜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共振现象

    特斯拉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研究工作。1890年,他发现了共振现象,即在特定的环境下,一个机械系统振动的振幅,不论是声学的还是电力的,都会有一个相当高的振幅。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塞尔维亚科学家利用共振原理制造出了一个变压器……‘特斯拉线圈‘,它能够承受极高的电压,从几百到几千伏不等。到19世纪末期,经过数月的实验之后,威斯汀豪斯和特斯拉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们终于可以将已经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世界上第一座火力发电站获悉特斯拉取得的成功以后,爱迪生意识到了自己将要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何等强大,他开始了一场针对交流电的中伤诋毁运动。为了向人们展示这种新型系统假定的危险性,爱迪生在众多记者面前用高压交流电做了一系列可怕的实验:将一块白铁皮板和一台可达1000伏电压的交流电发电机相联,然后再把一只小猫或是小狗放在铁板上,小猫或小狗会瞬间死亡。这样,人们就可以亲眼目睹特斯拉和westinghouse公司的交流电的致命效果了(电椅就是在这样的‘启发‘下发明的)。同时,作为对爱迪生宣传攻势的反击,特斯拉也在舞台上进行了很多真正的‘电魔术‘表演。除了使人们为之惊叹,特斯拉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向世人传播的交流电理念:当不被用在故意犯罪的目的时,交流电是非常安全的。

    当这场‘电流大战‘愈演愈烈之时,芝加哥正在筹备一个世界博览会,主办者希望寻找到一套可以照亮整个会场的照明设备。于是,威斯汀豪斯开出了一份极具诱惑力的合同,他试图以超低价格来从爱迪生手中抢到这笔生意。1893年1月,博览会开幕了,9万多盏由特斯拉的交流电点的电灯照亮了整个会场。这是一次伟大的成功,同时也是大获全胜之前的一个前奏。

    不久后,在尼亚加拉大瀑布将要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水力发电站,交流电系统由于其经济实惠和便于制造而被选中了。威斯汀豪斯将设计制造任务交给了苏格兰工程师乔治。福布斯。后者制造出的一套设备使用了3个特斯拉的交流发电机,每台的功率为110千瓦。1895年,发电站建成了,它可以将电流传输到距发电站35公里外的布法罗市。

    后记

    这一事件宣告交流电彻底战胜了直流电,而爱迪生的直流电则瞬间就成了一种过时的技术。从那时起,交流电便成为了工业、商业和民用电的惟一选择。(未完待续)
290 通古斯大爆炸 下
    通古斯引起了前苏联科学家的足够重视,许多一流的科学家每年夏天都要去通古斯考察,他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

    其中有个叫法斯特的科学家,测出了大爆炸所摧毁的树木占地约850平方英里。在这之后,又经过35年的艰苦努力,法斯特拼出了该区域内被毁树木的详解图。根据此图,科学家们推算出,这片原始森林,当年是被一个自西向东飞行的,相当于1~2千万tnt当量的天体,在距地面4英里的高空爆炸所毁。就此,大爆炸的真实原因逐渐露出端倪。

    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大批西方科学家蜂拥而至,他们对通古斯的兴趣是显而易见的,搞清大爆炸的真实原因,对人类本身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暂且不说“第一代人类文明”是还存在,又是如何毁灭的,仅是搞清6500万年前,恐龙神秘消失的原因,对科学家们来说,就是个不小的进步。

    意大利核物理学家用重同位素法测试出,1908年被击毁的冷杉,其微量元素的含量远远高于其它年份的含量,而这些微量元素不可能源于地球,显然,大爆炸与陨石有关。

    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用计算机模拟出了大爆炸的真空效果:当一块直径约200英尺的陨石以45°角撞向地球时,由于与大气的剧烈摩擦,使其充分燃烧和分解,恰好在距地4英里的高空处爆炸,冲击波扬起的地面尘埃高达大气外层,反射回的日光恰好解释了当年通古斯周边地区的如昼之夜。

    反物质说折叠

    1965年,三位科学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