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统天下-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了刘彦期的话那人摆了摆手说道:“不必客气,锄强扶弱也是我辈应该做的。哦,对了我来找你是想通知你一件事情的。”

“什么事情?”刘彦期好奇的问道。

“恭喜你了,你已经通过了总督大人的考核被允许特招进入天策禁军了。”

“什么?”刘彦期听后不可置信的问道,毕竟自己在当时的表现怎么样刘彦期自己心里清楚,正常情况下绝对没有留下来的可能xìng,不过既然这个人特意来通知自己了,那想必也不会错了吧,“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了。”那人并不对刘彦期不相信自己感到生气,而是慢慢的解释道:“我告诉你你可是被总督大人亲自选中的,你中午考核的时候我也在一旁看了,虽然表现的很糟糕,不过总督大人知道了你参加过几回科考之后便下决定把你留了下来。”

的确,虽然刘彦期考科举一次都没有考中,但是并不代表他没有才华没有能力,大明朝参加科举的每年多少人,能够参加便是一种实力的承认,哪怕是落榜了那也绝对是肚子里有料的人,而且现在袁启文深受朱厚照的影响喜欢重用提拔有知识的人,所以在几乎没几个人识字的军营里刘彦期已经算的上是一颗明珠了。

“不,我不信,就他那样也能被总督大人看重,我看你这个人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这个时候躺在一旁仍然起不来的苟炎青听到两人的话之后不愿意相信的说的,虽然刚才被踢飞了,但是苟炎青却一直没有晕过去,所以刘彦期他们两人的话他听得清清楚楚的。正因为此他才不愿意相信,在他眼里刘彦期这样的和自己作对的落魄书生是不可以咸鱼翻身的,他们只能永远活在他苟炎青的脚下。

第三百一十章活阎王朱凤

“呵呵,你不信?”听到苟炎青的话,那名执法队的士卒缓步走向苟炎青,然后一脚踏在苟炎青的胸膛弯着腰之后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道:“这身衣服你认识吧?”

“认识,执法队的衣服。”苟炎青答道。

“认识便好,我告诉你这身衣服就代表着公信,穿着这身衣服的人说出来的话就是事实。”

苟炎青紧张的咽了口唾沫,现在真想打自己一下,刚才的话实在是不该说,这么明目张胆的质疑执法队的要是传出去了绝对会受到执法队的打击报复。不过苟炎青接下来听到的一句话确实更让他有种找死的感觉。

因为那名执法队的士卒又说了一句,“如果这身衣服还不能让你信服的话,那我朱凤的这个名号不知道能不能让你相信啊?”

“什么?朱凤?”朱凤这两个字绝对像是一道晴天霹雳一样劈在了苟炎青的头上,顿时脸上冷汗直流,头上青烟直冒,在京城混了这么多年的苟炎青焉能不知道朱凤是何许人也?朱凤,大名鼎鼎的东平王朱能的后代,现在的大明朝中军都督府都督、守备南京的成国公朱辅的小公子。

在苟炎青的眼中这样的人是比皇子皇孙还得罪不起的人物,毕竟真的是皇子皇孙的话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在宫外,和苟炎青这样的人也绝对不会发生了交集,但是向朱凤这样的勋贵子弟确实京城里面最最得罪不起的人物。人家东平王之后。成国公之子,拿着永乐皇帝赐的“奉天靖难推诚”的铁券,在大明朝只要不造反,哪怕是当街杀人皇上都不会追究,但是偏偏这样的勋贵子弟却平时没事最喜欢逛荡京城了。

对于朱凤,苟炎青没有亲自见过,但是没见过不代表苟炎青不知道,因为朱凤是属于那种哥已经不混江湖了,但是江湖却依旧流传着自己的传说之中的人物。

朱凤是成国公府上的小公子,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所以袭爵的事情一般情况下轮不到他,自然的府里对他管教也就不像他哥哥那样严格,什么事情一般情况下也都会由着他,只要不惹出滔天的大祸。没人会管的。所以这也就给了朱凤在京城里创下赫赫威名的机会,当然朱凤的威名并不是恶名,因为他一般都是找那些纨绔子弟的麻烦,而对于普通的老百姓却是从来秋毫不犯,几年下来这也让朱凤在平民当中的享有了良好的声誉,不过在苟炎青这样的纨绔子弟的眼里朱凤确是一个活着的阎王了。

“完了,完了。”苟炎青心里不断的喊道,“这一次自己竟然不开眼得罪了这个活阎王,自己这回有多少银子都摆不平了。”

“饶命啊,朱公子。饶命啊,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小的罪该万死,您就大人不记小人过把小的当做一个屁给放了吧。”认清了形势的苟炎青能做的只有一边给自己耳刮子一边求饶了,或许他在祈祷朱凤这样的大人物不会和自己这样的小角sè斤斤计较吧。

不过很明显今天苟炎青的命不好,如果是几年前或许朱凤还真的懒得和苟炎青这样的人物去计较,但是被迫呆在军营里一年多的朱凤早就感觉无聊之极,好不容易怕碰到一个苟炎青这样的可以解解闷的当然不会轻易的放过了,因此朱凤仍旧一脸坏笑说道:“既然你自己都说了自己是罪该万死了,那我身为执法队的当然不能当做没看见了。那也就自然不能把你当做一个屁给放了啊。”

“啊?”苟炎青顿感绝望,不过朱凤却不给他机会了,说完话之后朱凤拿下左脚,伸出右手抓着苟炎青胸前的衣服便将他给提了起来,提着个人。朱凤转过身来想着刘彦期说道:“好了,话我已经带到了。过几天会有人来带你去见总督大人的。”

说完,便提着苟炎青想着大帐外面走去,不过待走到了门口的时候,朱凤突然停下来说道:“你叫刘彦期,我记住你了,以后有事就报我朱凤的名号,包你万事可解。”

“哎,秀才,你愣着干嘛呢?”刚刚从外面回来的刘玉郎看到刘彦期呆呆的看着帐外的样子,忍不住朝他肩膀上拍了一下问道。

“啊,谢了。”刘玉郎的一巴掌让刘彦期顿时反映了过来,然后朝着门口说了句让刘玉郎误解的话。

“哎,不用谢,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顿时有点不好意思的刘玉郎说道。

“我谢的不是你,是刚才走出去的那个。”刘彦期不得不解释着说的。

这下子刘玉郎不解了,“刚才走出去的,谁啊?”

没办法,刘玉郎只能将刚才发生在自己、苟炎青以及朱凤之间的事情说了一遍。

“啊,这个该死的苟炎青,别让老子再见到他。”刘玉郎听到苟炎青打了刘彦期的事情后忍不住骂道,不过带听到了后来朱凤来了的事情特别是朱凤将苟炎青收拾了一段更是带着他回了执法队的事情的时候又忍不住解恨,“这下子他得报应了吧。”

“哎,对了,那个执法队的什么身份啊?”刘玉郎好奇的问道,执法队的刘玉郎见了不少,但是像朱凤这样的他却没见过。

“我告诉你。”刘彦期趴在刘玉郎的耳边小声的将朱凤的身份说了出来。

“什么?成国公家的公子?”刘玉郎惊叫道,因为刘彦期说的事情不可谓不惊喜,对于像他俩这样的普通的士卒来说能够和朱凤这样的最顶级的勋贵子弟发生这样的交集那绝对是不敢想的,特别是朱凤最后走的时候说的话,那更是直接就将刘彦期当成了自己的人了,“好啊,刘秀才,跟了朱公子了,以后就是被赶了出去了那也照样飞黄腾达啊,以后可前往不要忘了兄弟我啊。”

“谁说我要离开军营了?”刘彦期高兴的辩解道。

“你什么意思?”刘玉郎一时不解。

“那朱公子过来就是为了通知我我被总督大人留下了。”

瞬间,巨大的惊喜笼罩着刘玉郎,虽然真正的好事是刘彦期的,但是刘玉郎却像是好事是自己的一样高兴,“太好了,秀才,那以后咱俩就可以继续呆在一起了啊。”

“走,走,这一会咱哥俩一定要好好的去庆祝一下,就去你前几天老是去的那个地方怎样?”刘玉郎面带兴奋的说的。

“好啊,走。”满怀喜悦的哥俩并肩的走出了军营。

前几天喝酒都是喝的闷酒,这一次终于有了喜事了,两人就都敞开了的喝,这一回不但刘彦期醉了,就连酒量甚好的刘玉郎也是喝得酩酊大醉的。

第三百一十一章进展顺利

果然如朱凤所说的那样过了几天之后果真有袁启文的亲兵来找刘彦期,跟着亲兵刘彦期有生以来第一次面对面的见到了闻名天下的平虏伯、天策总督袁启文大将军,刘彦期的内心绝对是激动的,以至于整个见面的过程当中刘彦期只是不断的点头吭声,最后只记得袁启文将军勉励自己要多读一点兵书,争取以后进入参谋处做事,至于其他的刘彦期就没有印象了。

现在的刘彦期还不知道参谋处是为何物,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对参谋处的看重,既然总督大人亲自交代了让自己进入参谋处那显然这个以前没有听说过的机构或者部门必定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部门。

在刘彦期从袁启文那里回来的第二天,军机处和总督府联合颁布告示要求没有被选进天策禁军的所有士卒在十rì之内离开军营。

这道告示正式的预示着离别的开始,从当天起便有早已准备好了的士卒拿着从军机处要来的补偿的银子背上一身的行囊离开了军营。这个时候交通并不发达,马车更是奢侈之物,所以军机处也不可能安排所有人统一护送返乡。

当然那些需要回到原籍之后继续呆在军队里面的士卒也不会被允许随意行动,在走的时候军机处早已经将来自各个地方的士卒集合到了一起,然后安排三个临时的长官之后统一返回原籍卫所。这些返还的士卒不但沿途要听从三个临时的长官的管理。还要接受来自执法队的监督。在路上更是得听从沿途的官府的安排,一直到返回原卫所之前在路上凡是私自离开队伍以及有烧杀劫掠等行为的都将被追责。三个临时的长官以及执法队士卒四人共同掌握着一份所有返乡的士卒的身份信息档案簿,等到了原籍卫所之后必须经过当地卫所的卫指挥使亲自审核无误之后才能由执法队的人带着经过卫指挥使亲自签收档案簿返回京城。

而与之相比,那些可以直接回家的算是退役了的士卒就要zìyóu得多了,他们只要离开了军营便无人再管了。虽然原则上军机处规定这些人离开军营之后除本地人之外不可以留在京城以及京畿地区,但是如果真的要留在京城了,只要申请基本上都能够通过,特别是那些家里已经没了其他家人的孤家寡人一样的士卒更是被鼓励留在京城及京畿地区。

在这期间,朱厚照还非常意外的出现在了京军的军营里一次,京军改制这么大的事情朱厚照不可能完全放心安排下面的人去办。有时候只有自己亲自去检查一番才能更加的令自己放心,所以当天趁着没有早朝的时候,朱厚照先是出现在了京郊的各个军营里面考察和看望了军营里的所有的士卒,特别是对于那些即将要离开的人。朱厚照更是亲自为他们举行了一次告别仪式。而离开了京郊之后,朱厚照沿途一路将京畿地区大部分的京军的大营探访了一遍,连续两天的行程让朱厚照对于京军改制的进展以及其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很好的稳定以及鼓舞了此时处于动荡时期的京军所有士卒的军心以及士气。

十天的时间很快便以过去,昔rì热闹、雍杂的军营很快便冷清了下来,直接少了一半人的军营显得空荡荡的,不过这种情况显然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偌大的军营不可能一直被空置着的。

正德元年六月二十五rì,京畿十七万京军的考核全部结束,当天所有士卒的考核成绩便被带到了军机处。经过军机处紧张的计算以及筹划之后,七月二rì,所有成绩公布。按照规定京畿的十七万京军经过考核之后会有十万人留下,而剩余的七万人则将和他们的前辈一样返返还原籍。

和上次一样,这一次的考核同样预留了两千人的特殊名额,不过这一回倒是没有士卒敢在休息的时候出去闹事了,半个月前一百多人被革除军籍压入大牢的事情传遍了京畿地区之后所有的士卒都知道不管京军有多么动荡,他们的头上都始终悬挂着一把利剑呢,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伤到自己。

有了上个月的一次经历,这个月工作起来不管是军机处的还是总督府的人都顺利并且快速了许多。在七月二rì成绩公布的三天之后,所有士卒的安排已经妥当。需要留在禁军的继续呆在军营里,而需要返回卫所以及直接退役回家的则和上一次一样被安排在十rì之内离开军营。而且所有人的待遇和京郊的京军的待遇一样,返回原籍卫所的每位士卒补偿白银三十两,而直接退役的则可以得到同样的六十两的补偿。这一项又是数百万两银子的开销。

七月中旬。京军十二营三十二万人的考核工作全部结束,经过考核、筛选之后原来的三十二万人便只剩下了二十万人的规模。再加上铁血军的四万五千人以及三千营的三千多人总督府的两千亲兵。现在京城以及京畿地区总计京军人数剩余三十五万人。

至此京军改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已经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虽然也发生了一些小波折,但是整体来说还是以前正常,而经过考核之后的京军虽然人数下降了但是留下的却全都是jīng兵。

向来兵便是贵在jīng不在多,所以虽然只剩下了二十五万人了,但是这二十五万人的战斗力却没人敢小视,二十五万jīng兵心往一处使哪怕是百万大军也不敢掠其锋。

不过显然哪怕这二十五万人全都是jīng兵,在朝中的那些大臣来看还是太少了,整个京城以及偌大的京畿地区单靠二十五万人并不足以镇守,更何况这些禁军未来还要担任对外作战的任务呢,一旦到了用的时候,二十五万人根本就用不够。

怎么办,继续扩编呗。按照京军改制的规定改制之后的京军人数应当在三十万人左右,现在的二十五万人还恰好少了五万人。既然有人要求扩编,那就把这五万人的缺口补上得了。

这个事情当然也得交给军机处的伦文叙等人处理了,不过这点事情显然也难不住人。大明朝京军的选拔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固规定,到时候只要借鉴以前的做法便可。

第三百一十二章暗中较量

正德元年七月末,朱厚照颁布圣旨要求山东、山西、北直隶、河南、南直隶五省都指挥使各选jīng兵一万进京组成禁军。

在明朝,卫所制度完全崩坏之前大明京军的选拔大多数时候便是依照着这种形式,每过几年便有直隶以及直隶周围的几个省份的都指挥使选拔当地卫所的最jīng良的军队上京师会cāo,而在会cāo结束之后这些军队便会被留下来当做京军,一直到几年之后有下一批军队过来替换他们。

但从制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拔京军的方法,首先能够被带来的军队都绝对是当地最jīng良的军队,到了京师的时候这些人是要进行会cāo的比试的,在皇上面前要是表现太难看或者输了的话就前途尽毁了,所以由几省最jīng良的部队组成的京军绝对可以保障战斗力。

而同样的这样不停轮换的方式也可以一直让朝廷将大明朝最重要的地区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数十万的jīng军汇聚京城,zhōngyāng强而地方弱,而带到这些京军返回原籍的时候,经过在皇城之下沐浴了几年天恩的军队,对皇室的忠诚也会提高很多,再有了他们在地方上镇守,无疑大大的加强了京畿的安全。

当然,这种制度也有很多的弊端,最重要的便是这种轮换制度在以前很大程度上依靠的都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卫所制,而一旦卫所制崩坏了。就像历史上的大明朝一样。卫所制转为募兵制了,高额的军费根本就不是税收欠缺的大明朝可以供应的起的。

朱厚照的不幸便是这个时候的京军经过前面几十年的长期废弛再加上卫所制已经走到了末期了,所以他并不能像明朝初期那样完全依靠卫所制的自给自足承担军费,所以这每年的数百万辆军费就只能自己掏腰包了,不过朱厚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来自后世,他的脑子里有无数的赚钱的想法,再加上自己以前多次献计献策让的自己和朝廷的腰包都鼓了起来了,要不然就照着以前朝廷少时两三百万两多事七八百万两银子的税收但是京军都负担不起,就更不要说每年全国百万卫所军的装备补给以及边境十数万募兵的军饷了。

从理论上来说朱厚照是很喜欢以及倾向于卫所制这种军事制度的。军队自己划出来一块地方作为自己的卫所,然后将所有将士以及家眷全都搬进卫所的范围之内或者附近的城镇,平时士兵和家眷们一方面负责种植作物,而另一方面则负责训练。同时。卫所制也可以反向的为zhōngyāng朝堂补充税收,如果那年税收不足了,朝廷便可以从卫所里面提取一定的粮食以及银子等。

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可以达到军队系统的自给自足,而且相对封闭集中的卫所环境也可以让朝廷尽可能的将军队极其家眷掌握在手中以防叛变等情况发生。不过这种情况败坏就败坏在了人的贪yù或者说是贪污上面了。在卫所制当中,经常出现军中的将领利用权力侵吞豪夺下属士卒土地的事情,这就好比地主与佃农一样,时间长了土地全都集中到了将领的手中,而士卒们为了生存则不得不荒废训练来给将领们打工。再加上明朝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很快,但是耕地却就那么大一点,久而久之重重原因夹杂在一起卫所制就像封建土地制度一样彻底的崩坏了。

如果不是人的贪yù的话说不定这种制度会在大明朝一直实行下去。耕地土地的问题朱厚照有无数的方法来接军,君不见后世的中国十数亿人不还是照样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了下去,粮食不够可以想方设法改良作物品种增产吗,开垦荒地也可以,现在的大明朝还有无数的事宜种植的土地荒废着呢,特别是大东北,现在还掌握在大明的手中的辽东以及奴儿干都司的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沃土还几乎全都是荒地呢,特别是在现在的辽阳地区,当地在明朝初期被称作是是“岁有羡余,数千里阡陌相连。屯堡相望的富饶地方。当时,辽东都司的冶铁、制盐等手工业也很发达。辽东的三万卫与四川的龙州、顺天的遵化,是当时全国闻名的三大冶铁中心。这些年来这些地方差不都都荒废了,所以说大明朝只要朱厚照想办法就可以让耕地面积几乎增多一倍有余,完完全武安可以养活比现在的大明多五六倍的人口。并且这还不算以后大明朝可能开始的向外扩张呢,这个世界大着呢。大明还是只其中的一角。

曾经想到这里的朱厚照还打算继续在大明实行卫所制呢,毕竟考虑了后勤补给等因素了,卫所制即便是和后世的军制相比也不是完全没有竞争力。就像卫所制从来就没有从世界上消失过一样,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纪了,xīnjiāng的建设兵团也和卫所制有很多相像的,可以说建设兵团完全就是卫所制的简化版。

但是后来让朱厚照放弃卫所制的还是人心,人得贪yù是很难捉摸的,这个世界上总是有那么一小部分的人总是贪yù难填,有了权势之后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去贪去豪夺。只要有这样的人在,卫所制的土地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集中的现象,到时候那些卫所里面的人就不再是为大明朝种地打仗了,而是在为那些将军们种地打仗了。

不过虽然在心里朱厚照已经决定将卫所制废除掉了,但是他却没打算过完完全全的废除了,就算后世也照样有建设兵团这样形式的卫所制存在,可见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卫所制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虽然大规模实行可能会有很多问题,但是小范围的使用却是独具竞争力的。

比如说现在大明朝的辽东以及奴儿干都司。地广人稀。虽然有很广袤的土地,但是奈何没有人那也是白搭,所以如果要开发这些地方了就可以借鉴卫所制了,到时候弄一个和xīnjiāng建设兵团一样的东北建设兵团多好,利用军队便于管理、便于组织的优势可以最快捷的开垦荒地,而且他们不但可以作为常住人口和自己的家眷定居在哪里以增加人口,便是有了他们的存在也可以增强大明在当地的守卫力量,建设兵团完全是可以当做军队来使用的,只不过是一般情况下没有他们发挥的地方而已。

不过这些都得以后好好的筹划了,目前朱厚照更重要的还是将京军的事情给处理好了。有了三十万天下最jīng锐的军队拱卫京师,朱厚照便有了底气来废除卫所制以及现行的土地制度了。典型的军中有权心中不慌。

朱厚照要求山东、山西、北直隶、河南、南直隶五省都指挥使各选jīng兵一万进京组成禁军的圣旨下了以后,这五个省的都指挥使便忙碌了起来了,对于他们五个来说这是一个表现的机会。新君登基如果能够利用这个第一次能够在新君面前表现一回的机会说不定未来的仕途就大顺了。

当然,对于五省的都指挥使来说并不是谁都要争夺到时候秋cāo的第一的,因为五省的军力本身便差距甚大。山西、北直隶、以及山东这三个省的军队都是闻名天下的jīng兵,北直隶拱卫京师,兵自然也是天下jīng兵了,而山西则是以前的抗击鞑靼的前线,历来每年战斗的不在少数,可以说这些军队都是在展会当中成长起来的,但是站在那里给人的感觉就和来自几乎没有战事的河南以及南直隶有很大的不同,血腥味。是的,从这些人来自战场上的士兵身上你都能够味道血腥味。

而山东虽然几乎十数年没有战事,但是山东都指挥使张国勋却并不为此而发愁,因为此时的山东还有一个很好的兵源,那就是辽东。此时的辽东并不是单独**出来的,而是在行政上隶属于山东的管辖的,所以张国勋一想到辽东的数十万jīng兵便不再为和北直隶以及山西的两位都指挥使较量的事情了,辽东和山西一样向来不是一块平静的地方,山西好歹一般还只需要面对来自北边的敌人,但是辽东就更加的恶劣了。东西南北它都有可能遭到进攻。东面和南面要防御可能从海上而来的倭寇以及朝鲜,同时辽东境内的女真也时常叛乱,还有奴儿干部落之间的争斗也需要辽东堵都司去处理;同样的西面和北面不安全,说不定什么时候北面的游牧民族就从奴儿干广袤的荒地上面穿插到了辽东的背后了。所以辽东在有明一朝军队都是天下最jīng良的部队之一。

有了辽东张国勋便有了比试一番的本钱了,所以再加到朱厚照的圣旨之后。张国勋亲自前往辽东挑选jīng兵,这一次他是下定决心了一定要趁此机会好好给朱厚照留下深刻印象。到时候要是能够有机会带兵打仗就好了,哪像现在这样完全就是靠着家族的余荫再加上自己熬资历才到了这个位置,这几十年来除了有几次小打小闹之外就没有真刀真枪的领兵作战过。

张国勋倒是踌躇满志的想要好好表现一回,但是远在河南和南直隶的两位都指挥使就有点犯难了,河南和南直隶说是也是拱卫京师的省份,但是两地一个地处大明朝正zhōngyāng,一个在南方,北面的敌人打不过来,南边除了倭寇sāo扰过浙江、福建沿海一带之外,能够打败满清的西方列强没都还在为粮食发愁呢。

所以自然而然的,这两个地方几十年来几乎就没有什么战事发生,本来现在卫所没落了之后训练就没以前那么正规,还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这两个地方的军队和那些常年作战的军队一比,那差距是甚大的。

两位都指挥使想着现在再怎么训练也不可能追上那些从战火当中走出来的军队,所以咱就不可他们比了,到时候就是真的在秋cāo比试当中输给了他们三个相比皇上也会体谅的,但是如果自己能够打败还剩下的那个和自己一样的对手。那不就能够让皇上眼前一亮吗。

自然地这两位都指挥使也开始暗中较劲了。得到圣旨之后两人开始一方面挑选jīng兵,两一方面加强训练,争取到时候表现要好还要将对方给比下去。

五省jīng兵到京最起码也得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在这期间改为禁军的京军也没有闲着。七月二十七rì,朱厚照下旨要求军机处和天策总督府尽快将京军编为五军。被朱厚照催了之后军机处和袁启文他们不得不加快了步伐。从第二天开始在军机处和袁启文共同的计划之下以前十二营留下的士卒按照同一军营继续呆在一起的原则陆陆续续的被分成了五部分,分比为前后左右中天策五军。

其中天策中军、铁血军以及三千营近十万人驻守京郊,包括天津卫以及京城周边关隘重镇等,前后左右四军分别驻守京畿四方。调整之后的天策中军总兵袁启文,前军总兵莫庆峰,后军总兵赖长义。左军总兵张斯任,右军总兵狄泊。

除了袁启文是直接被朱厚照从甘肃总兵调任天策中军总兵之外,其余的四个总兵全都是以前京军当中的提督内臣。总共十二个营,也就是十二个提督内臣。但是改编之后的总兵却只剩下了四个空额,所以这十二个人就必须展开竞争了,除非有特殊的军功否则竞争最看重的便是以前自己所属的一营里面留在天策禁军的人数的多少,自己手下的兵留在禁军当中人数越多,便越有可能被任命为其中一军的总兵。

这四个总兵当中除了张斯任是因为军功得意被任命为左军总兵之外其余的四人都是依照着自己手下士卒进入禁军人数的多少进行排名竞争的,前三名赖长义、狄泊、莫庆峰分别为任命为了后军总兵、右军总兵以及前军总兵。

这其中莫庆峰的任命便显得十分的惊险了,第一次在排名的时候莫庆峰在排名上还要落后当时的第三名一点,因为经过统计之后耀武营进入禁军的人数要比果勇营恰好少几人,就是这几个名额让莫庆峰差点与总兵无缘。不过所幸的是后来特招的四千一百多人让莫庆峰得意扭转乾坤,莫庆峰的耀武营虽然士兵不是最最jīng良的一个。但是里面有一技之长的人却不在少数,这也和莫庆峰的xìng格有关,他出身武林世家在江湖上呆过一段时间,所以对于这些看似奇yín技巧的东西十分的看重,在以前选拔士兵的时候也会特意的招一些在其他方面表现良好的人,没想到就是因为此才让莫庆峰在最后关头扭转乾坤了。四千多特招的士卒里面有六百多人都是来自耀武营的,这也让耀武营一下子超过了果勇营两百多人。

张斯任手下的效用营以及以前郭城手下的果勇营是在对对鞑靼作战的时候表现的最英勇、战功最显赫的两个营了,如果不是在战场之上这两个营很多jīng锐士卒都阵亡了或者受伤不得不退役了,说不定排名最靠前的就要是这两个营了,但是即便如此这一次两营也排名了第四和第五。将大多数的营挤在了后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