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统天下-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见冬雪很快到就从怀里拿出来了一张纸,只见上面写着我朱厚照应叫杨紫嫣三十六次姐姐,至今未兑现。下面两个字:欠条,和一个红红的手印。
“本来是不想把罪证拿出来的,没想到你这么不老实,那就只能严肃处理了。”
就连一旁的冬雪也打趣的说道:“谁叫你中午的时候不老实了,这回算是恶有恶果了。”
此时朱厚照想起了怪不得自己亲完两人之后回去的时候发现手上是红的,原来被算计了啊。
不行,咱得收回成本,“行啊,叫你姐姐可以,不过嘛,这每叫一声你都要让我亲一口啊。”
“流氓。”这一会冬雪、杨紫嫣出奇的异口同声的说道。只不过说的声音有点大了,结果被坐在桌子旁的其他人给听到了,大家纷纷好奇的朝这个地方看了过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五章初次商讨退位之事
本来宴会上的所有人都是忙着自己的事情,和熟悉的人说说话叙叙旧或者交流一下对某人、某事的意见。就连最中间的孝宗他们也都忙着和旁人交谈。太后王氏和吴氏两人都是一个年级的老人,都共同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孝宗即位之后两人都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人老了不喜欢动了平时两人的来往也就少了这回难得的一次机会两人也是欢快的谈论着往事。而孝宗也是时不时的和张氏说几句话,一会又和三位阁老说了起来。
不过杨紫嫣和冬雪两人的娇呼却把几人都目光都吸引了过来。虽然之前朱厚照三人在谈论什么大家都不知道,但是最后的两声“流氓”大家可都是听得清清楚楚的,所有人都先是看向了紫嫣和冬雪,接着大家又把目光转向了朱厚照。意思很明显,所有人都认为一定是朱厚照不老实了。就连朱厚照都被一群大他几十岁的老人还有孝宗、张氏看的有点不好意思了,杨紫嫣和冬雪两人更是把头低得低低的了。
“咳咳”孝宗适时的咳凑了一声,算是警告朱厚照在宴会上注意点影响,老实点。
“哎,还是年轻好了,有活力。”此时太后王氏及时的出来帮三人解了围。
“哪里,太后你还年轻着呢,这离老还远着呢。”朱厚照看王太后帮自己解了围,也赶紧接下她的话转移话题。
“你都叫我太后了,那里还年轻啊。这人老了,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了。”说这话的时候王氏有种说不出的落寞。
边上的众人听了,也都深深同情王氏和吴氏两人,在皇宫里要找个能说知心话的人谈何容易啊,皇宫不比它地,不是什么人都进得来的,再说就是两人的身份,也决定了没人敢在两人面前毫无忌惮的说话。哎,两人的身份就决定了她们只能与寂寞相伴。
在朱厚照身旁刚刚还脸红的冬雪听了王氏的话后马上抬起头说道:“太后您要是感觉寂寞了那以后冬雪还有紫嫣妹妹就常去陪陪您。”
听了冬雪的话,王氏立马露出了很高兴的笑容,“好,既然你们不嫌我这个老太婆唠叨,那就多来坐坐。还有,别光找我一个人,还有妹妹也别忘了。”
“放心太后,一定忘不了。”
王太后说的妹妹就是吴氏,两人一直以来都是以姐妹相称的。果然,听了冬雪最后的话,吴氏也是高兴的笑了起来。
这个宴会很是成功的,既给朱厚照庆了功,也给文武百官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并且也表现了孝宗亲民的风范。最后等所有人心满意足的散去之后,朱厚照被孝宗给单独的叫了过去。
房间里,点满了灯烛,孝宗和朱厚照两人面对面坐着,就连刚才还在伺候着的太监也被请了出去。
房间里朱厚照和孝宗一直都在说着家常事,作为都把亲情看得很重的两人,孝宗和朱厚照还是有很多共同的话题的。说着说着两人便说道了今天的宴会上。现在没外人了,孝宗可是狠狠的批评了一下朱厚照做事有点不分场合的行为。而朱厚照呢,赶紧认错,并保证以后一定改正。
不过虽然对朱厚照在百官眼皮子底下和太子妃**的这种有点不分场合的行为有点生气,但是看到冬雪、紫嫣还有朱厚照三人关系这么好,孝宗也是很欣慰。作为皇帝,首先就要有一个安定和谐的后宫,要不然后宫里整天是非不断那作为皇帝还怎么处理政事了。而今天坐在一旁的王氏和吴氏就是最好的例子,她们当年也是后宫争斗的关键人物,可是她们争斗的最后结果就是吴氏被废,王氏也得小心翼翼的,宪宗呢无心处理政事落了个不好的名声,当初的胜利者万贵妃也落了个记录在史的骂名。
孝宗为什么只有张氏一个妃子,就是因为他怕自己的后宫里也会像宪宗时期的那样整天勾心斗角是非不断。孝宗刚刚即位的时候整个大明都是混乱不堪,作为一个一心以国事为重的皇帝,为了能够把所有精力都用到政事上,孝宗只能牺牲掉皇帝特有的三宫六院特权。所以他自始至终都只有张氏这一个妃子。这是孝宗的不幸,同时也是张氏的幸运,孝宗的这种顾虑使得张氏成了几千年来唯一一个独宠于后宫的女人,而朱厚照也不用整天勾心斗角和别的皇子争皇位。因为他是孝宗唯一的儿子。
不过孝宗也知道这种情况只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勉强还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朱厚照或者后世的那个皇帝也是只要一个妃子的话,那就是绝对不可取的。
作为皇帝多得几位皇子也是皇帝的责任,为什么,皇室人丁兴旺国家才能兴旺。虽然皇子多了会出现皇子之间争斗情况,但是那也总比连个继承人都没有的强。试想如果一个皇帝没有一个皇子,那等他驾崩了他把皇位传给谁?自己的兄弟还是自己的子侄们?只要是和皇帝有点沾亲带故的谁不想当皇帝。那时候争斗可就比皇子之间的争斗更加激烈更加血腥了。历史上皇帝死后没有继承人的情况不是没有发生过。那些皇帝死后虽然皇位被传给了自己的兄弟或者子侄,但是在中间的过程之中从来就没有少过有人叛变造成的动乱。传位于皇子,大部分人都会心服口服,但是传位于其他人,那就有的乱了。再说把皇位传给其他人对皇帝也有点不公平,自己辛辛苦苦为国操劳几十载,最后却连个继承人都没有,难道他们不会感到不平吗?万一皇帝的心态要是扭曲了那乱子更大。
﹏﹏
朱厚照和孝宗两人交谈甚欢,从家长一直说到国家大事,只见孝宗问道:“照儿,不知道你今天听到没有听到什么风声啊?”
“不知父皇说的是?”朱厚照有点疑惑的问道,他听到的风声倒是不少,但就是不知道孝宗说的是哪件事。
孝宗没有说话,而是伸出手指了指身后的御座。这下子朱厚照算是明白了,原来自己父皇说的是有关传位的风声啊。
从榆林回到京城这才一天,但是朱厚照就已经听到了很多关于自己的消息了,现在的京城人们谈论最多就是有关朱厚照大捷的消息,毕竟这是打败了蒙古大汗。之外人们谈论的最多的还是早就开始流传的有关孝宗打算退位给太子朱厚照的言论。
回到京城之后朱厚照也听说了这件事,后来问了问刘瑾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刘瑾近来红得发紫,马上就要当司礼监了掌印太监了,并且也很有可能要掌控东厂了,现在身份可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作为朱厚照登基的直接受益人之一,刘瑾近来对所有有关朱厚照的消息都打听的清清楚楚的。朱厚照一问,他马上就把事情的经过给详细的说了一遍。
从刘瑾那里朱厚照知道了原来自己出征之后孝宗还再次主持过一段时间的朝政,只不过后来又病倒了,在那之后所有的朝中大事便全由内阁处理。在孝宗病情有所好转之后孝宗竟然召集了三位内阁大臣、六部官员、都察院和都督府的一把手和他们商量了关于自己退位的事情。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朱厚照也只是惊讶了一下,实际上对这个情况他早就料到了。
朱厚照记得在自己还小的时候孝宗就感叹过有点力不从心希望当时孝宗就说个希望早点传位于自己好让他可以早点歇歇的意思。只不过当时由于朱厚照还是小孩子,孝宗也只是说说而已,不可能真的把皇位传给一个小孩子。但是后来随着朱厚照长大了,孝宗表达过类似的想法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所以说朱厚照早就料到了会有这一天,只不过当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仍然是很感到很惊讶。
其实朱厚照也是希望孝宗能够早点退位的,倒不是朱厚照有多么贪恋皇权,而是朱厚照不希望孝宗再次因为过度劳累而早逝了。朱厚照无疑是很重视亲情的,前世的时候朱厚照就是一个总是把亲情放在第一位的人,这一世由于身份的转变朱厚照不得不把国家放在第一位,进而把亲情放在了第二位。但即便如此,朱厚照也把亲情看的比自己还重。
看朱厚照明白了,孝宗接着说道:“三位阁老也不容易啊,已经为国操劳了几十载了。”孝宗知道朱厚照肯定已经知道了当时李东阳反对自己现在把皇位传给他的打算,所以孝宗特意的在朱厚照面前提醒了一下刘健等三位阁老的功劳,就是希望朱厚照不要对三位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产生隔阂,这一次三位阁老无疑是反对孝宗现在退位的,特别是李东阳都直接说了出来,这件事朱厚照知道了还不知道怎么想呢?事关皇位,即使再大度的人都会对阻挡自己登上皇位的人心生嫉恨的。孝宗最怕的就是朱厚照因此嫉恨上了三位阁老,但时候要是君臣失和就不好了。不管如何大家都不是出于私心。
“放心父皇,儿臣知道该怎么做。”这个时候该说什么话朱厚照还是知道的。
虽然对朱厚照的真实想法不知道,但是孝宗想着只要自己还不死,那么情况就不会变得太糟糕,索性也不再想三人的事而是接着和朱厚照讨论起了关于自己退位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六章留宿伦文叙
朱厚照和孝宗两人谈论了许多关于孝宗自己打算提前退位的事情,这也算是双方的一次沟通,毕竟这是关于两个人的事情,两人还是父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会更多地考虑对方的意见,朱厚照在谈论中没有反对也没有直接接受一度让孝宗以为朱厚照不打算这么早登基,他还以为世上还真有不为皇位所动的人呢,只不过这种想法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见朱厚照没有过多的表现自己的意见,两人也就很快就转移了话题。
“不知父皇进来的身体怎样了?”朱厚照关心的问道。
见朱厚照问自己的身体了,孝宗很露出欣慰的笑容,靠在椅子上轻松的说道:“放心,好多了,暂时死不了了。”
“御医怎么说?”
“御医说只要以后不再过度劳累,平时再安心的调养,活到天命之年不成问题。”说道这一点,孝宗也更为高兴了,毕竟谁也不想死,前几次自己都差点死了,心情可想而知了,现在听说自己能够再活十几年了,心里那个高兴就别提了,同时在心里孝宗也更希望自己能够提前退位下来,毕竟虽然皇位诱惑很大,但是那也得有命去做才行啊。传为给自己的儿子,虽然自己成了太上皇了,但是那也和做皇帝差不多了。
“恭喜父皇。”朱厚照听到御医说孝宗还是有可能活到天命之年的心里的一块巨石就落了下来。以前孝宗的身体一直都是朱厚照极为担心的地方。孝宗的病属于过度劳累所致,这种病不要说在古代,就是现代都不好说。你说它好治,有时候也就是好好的调养一下就行了,费不了多大的周折;但是他同样也不好治,治这种病有时候得看运气,特别是那些特别严重的,过度劳累导致身体的整体机能都大幅度下降,你说怎么治,已经属于无力回天了。
历史上的孝宗也就是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由于过度劳累而驾崩了,想象一下孝宗作为一个皇帝,集全国之力治他一个人的病但是最后还是没有治好,由此可见孝宗病的有多严重了。正是因为知道了历史所以朱厚照才会更加的担心。他最希望的就是能够一直都有亲人陪伴在身边,特别是自己的父母,如果孝宗也像历史上那样早逝了,那到时候朱厚照和皇后张氏无疑会悲痛万分,特别是张氏,本来身为皇后她在皇宫里就没有什么亲人相伴。孝宗就是他最大的依靠,其次就是朱厚照,除此之外就没了。如果孝宗也没了,那么朱厚照相信自己的母亲绝对会崩溃的。
这个时候朱厚照突然想到了李时珍,要是有这个古代中医成就最高的大家在,那说不定孝宗的情况就会好一点了。不过一想到现在的李时珍的年龄,朱厚照就泄气了。为啥啊,现在的李时珍可是还没出生呢,要算年龄的话就是﹣11岁。由李时珍,朱厚照又想到了李言闻,也就是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也算是名医一个了。自古以来中国名医多少,不可计数。但是能够被史记录在册的却没有几个,虽然李言闻是粘了他儿子的光,但是不可否认李言闻也是有几分本事的。名人的父亲多的去了,但是能够因为自己的儿子而被记录在史的也是没多少。不管怎么李言闻能够被史记录在册,并且一生也是著作了诸多医的,他的本事还是很高的。
两人的谈话谈了很久,一直到后来张氏过来催促孝宗早点休息的时候朱厚照才发现自己又耽搁了孝宗的休息了。对于劳累过度而生病的人休息是很重要的。张氏来了之后朱厚照就走了,不过在走之前,朱厚照对孝宗说:“父皇,照儿一切都听父皇的。”有了朱厚照这句话,孝宗也心安的去休息了。不过从第二天开始孝宗开始正式的来运作自己退位的这件事情了。
﹏﹏
朱厚照回到东宫的时候,天已经是后半夜了,此时大部分的人都已经休息了,不过在东宫里此时却还是灯火明亮。朱厚照这个主人不回来,他们哪能睡啊,此时都在院子里等着朱厚照额。
朱厚照回去的时候看到看到所有人都在院子里等着自己,有太子妃杨紫嫣、冬雪、大太监刘瑾为首的八虎,东宫里的其他宫女、太监,还有伦文叙这个专门来向朱厚照汇报问题的东宫詹事。
看到这麽多人在这里等着自己,特别是现在已经是后半夜了天还是很凉的。不管他们是真的关心自己还是怎地,朱厚照都很感动,不论什么时候有人能够一直等着你这就是幸福。
在这一刻朱厚照有种想哭的冲动,抹了抹眼睛,幸亏没有眼泪流出来,要不然就丢大人了,朱厚照心里想到。
“参见太子殿下。”朱厚照刚走进去,众人看见之后全都朝朱厚照行礼。
快步走到院子前面,看着众人朱厚照说道:“都平身。天已经很晚了,大家都赶紧回去休息。”
“刘伴伴,高伴伴,还有大用,还有张永,你们都回去休息,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
“还有你们,也都回去休息。”
“是,殿下。”刘瑾几人深知朱厚照的脾气,此时也不再多说话,向朱厚照施礼后相继离去。而其他的宫女和小太监们也给朱厚照行礼后慢慢的离去了。
片刻钟之后除了值班的护卫外,院子里只剩下了冬雪、杨紫嫣还有东宫府詹事伦文叙。
看着伦文叙还不走朱厚照问道:“伦詹事为何还不离去?”
快步走到朱厚照跟前伦文叙说道:“启禀殿下,臣有事禀报。”
“殿下,伦大人早就来了,看你不在就一直在这里等着。”这时一旁的冬雪张口说道。
高看了伦文叙一眼,朱厚照最喜欢这种工作认真负责并且有一股子犟劲的人,有犟劲才有原则,“不知伦詹事可是有急事禀报?”
听到朱厚照相问,伦文叙回答道:“回禀殿下,不是要事。”
“既然不是要事那也不必急于这一时,大可明rì再来禀报吗。何必急于在此夜半之时。”
伦文叙虽然有犟劲但并不是迂腐之人,听朱厚照这么说也觉得自己此举有点不合适了,于是便向朱厚照行礼打算打道回府。
只不过他刚走出还没两步便被朱厚照给叫了回来:“天已经这么晚了,再说伦詹事家离皇宫也甚远,不如便在此暂居一夜。明rì我也找你有要事相商。”
“可是?”伦文叙表现的很犹豫,东宫可不是一般地方,这可是皇宫里,并且以前朱厚照也从来没有过留宿臣子的行为。所以一时间伦文叙便犹豫了,不知道到底应不应该留在这里。
不过朱厚照可没有给他考虑的时间,“来人,给伦詹事找一间上等的房间。”
说完,马上便有几位值班的小太监带着伦文叙走了,而伦文叙跟在几个太监后面脑袋一片空白,不过心里却兴奋的不能言语,“自己竟然被殿下留宿了,自己竟然被殿下留宿了?”伦文叙不能不高兴,因为能够被朱厚照留宿最起码表示你很被朱厚照看重。
在古代有时候皇帝和大臣有事商量到很晚的时候,出于安全和以便第二天接着讨论等因素的考虑有时候也是出于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与看重,皇dìdū会留宿大臣在皇宫里。皇宫里设置的有专门留宿大臣的房间。凡是能够被留宿皇宫的,都表明皇上对你很看重,前途绝对是一片光明。朱厚照虽然不是皇帝,但是他过不了多久就会成为皇帝了,特别是朱厚照当了十几年的太子了还从来没有留宿过一个臣子呢,有幸成为第一人,伦文叙此时已经高兴的不能自己了,被朱厚照看重了何愁不能实现心中的抱负呢。
伦文叙被带下去休息之后就剩下了朱厚照和紫嫣、冬雪三人,美女面前朱厚照又表现出了自己狼的本sè。
“雪儿,嫣儿,不知道有没有想为夫啊?”站在两人中间,朱厚照不老实的调戏到,说着还不忘把手往不该伸的几片高峰上伸。
“大流氓。”冬雪和紫嫣两人毫不客气的一人抓住一只咸猪手,狠狠的用力掐了起来。
“饶命啊,”刚才还一副意气风发样子的朱厚照立刻蔫了,不住的求饶,“女侠,两位女侠,饶命啊。为夫知错了。”朱厚照不说还好,他越说,冬雪两人就用劲越大。
最后经过两人多次摧残之后朱厚照终于被释放了,只不过更悲剧的就是冬雪和紫嫣两人以天太晚了,而朱厚照身体尊贵应该早点休息为由让朱厚照自己一人独守空房去了。
“哼,为夫早晚有一天要来个大被同眠。”看着两人的背影,朱厚照心里龌龊的想着,临了还不忘给自己打气,“嗯,加油,你行的朱厚照。”
﹋﹋
回到宫里的第一觉朱厚照睡得无比的舒畅,虽然没有美女相伴,但是朱厚照还是一觉到天亮,中间连个知觉都没有。
“啊,爽啊。”睁开眼,朱厚照坐起身子舒畅的来了个“开怀向rì”。
起来之后还没来得及用膳,朱厚照就叫来了伦文叙。不过朱厚照昨晚倒是睡的好好的,但是伦文叙却是一直到快天亮才睡着,没办法,太激动了,失眠了。
伦文叙不知道的是还有两个人到现在还没睡,一直在焦虑的等着他。(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七章叛国的屠杀(写的不好的一章)
朔州府衙里郭城看着破坏不堪的府衙一直沉默不语,整个朔州府衙的内院里边还好一点,也就是指内墙塌了一地,但是外院可就被毁坏的差不多了。
。
首先外院被洗劫有空,虽然东西都没被带出去,但是在交战之中损坏的也不少。并且郭城发现还有不少房间被点着了,幸好即使被扑灭了要不然要是让城中的百姓看见整个府衙都被反贼烧了那官府的威信何在。
“这个,郭将军,咱们接下来怎么办?”这个时候刘公公站出来问道。面对郭城,刘公公可就没有面对卢千户的那种傲气了,他之所以瞧不起卢千户一方面是因为卢千户位卑言微,没什么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卢千户只是地方上的驻军,和郭城这种来自京城的京军一比可是没有一点可比xìng了。现在的郭城不但是京城五军营之中的果勇营的提督内臣,比着卢千户也高了很多了,就是郭城的京军的身份也会为郭城将来的升迁增加不少的助力。并且刘公公可是知道这个郭城是现在太子殿下看重的人。靠着自己的干爹,刘公公对京城的局势一清二楚,他知道太子殿下很有可能会在今年八月或者九月的时候登基。到时候被皇上看重那郭城只要不犯什么错误封侯便是早晚的事。
再说现在的朔州真正做主了也不是他刘公公而是郭城。这就要从郭城离开榆林到山西说起了。在伦文叙离开榆林之后,郭城很快也离开了榆林。他自然是去完成朱厚照交给他的任务去了。在朱厚照给出的必杀的名单中分为三类人,一类就是贩卖违禁物资给蒙古人的商人,第二类就是和这些商人勾结在一起的朝廷命官,第三类就是和这些商人勾结在一起的边军的将领了。至于蒙古境内和这些商人勾结在一起的蒙商们则就需要朝廷出面解决了。
其中第二类的朝廷命官和第三类的边军将领肯定不能由郭城直接去抓了,郭城虽然现在是边贸司的负责防卫的副司长了,但是说实话也就是抓个商人什么的他还行,但要是牵着到了朝廷的命官了他就没有权力抓捕他们了。按照大明的律法只有东厂、锦衣卫、朝廷派到地方的钦差大臣还有上一级的官员才有权利抓捕朝廷的命官。而郭城现在的身份很明显就不符合了,所以为了方便他的行事,朱厚照专门派遣了大量的锦衣卫和东厂的人来协助他。
首先是锦衣卫的人负责调查,然后锦衣卫的人再把需要抓捕的人的名单交给郭城,在之后郭城把名单分为三类,商人由他自己去抓,而朝廷命官和边军将领则交给东厂的人去抓了。这个时候就连锦衣卫的人都没法插手了,有东厂在锦衣卫向来是退避三舍。
要说抓捕朝廷命官和边军的将领还是东厂的人是行家,郭城还没有把名单交给他们多长时间,三省之内就已经有八个知府、二十多个县令
、五个边军卫指挥使、三十多个千户长被东厂的人带走其中还有一个卫指挥使直接被杀了。郭城自认就是自己去抓肯定也没人加东厂的人完成的漂亮。说不定自己去了弄不好还会激起兵变,而东厂就不一样了,只要东厂一去就是再厉害的人物也得老老实实的。
东厂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下面就要看他郭城的了。郭城带着自己的果勇营剩余的士兵在加上从杨一清那里要了两千来人刚好凑成了五千人。之后郭城按照名单上的名字开始抓捕行动。首先被他抓的就是陕西的那些个不法商人了。按照锦衣卫的调查在陕西总共有三十多家商人榜上有名,这其中最有名的当然就是胆敢贩卖火炮给鞑靼的陕西的秦家了。秦家在陕西的地位和张家在山西的地位很相似,都是盘踞在当地已经不下百年的大家族,只不过由于秦家所处的位置没有张家的方便所以一直以来秦家的发展都比这张家缓慢。但即便是这样百年下来秦家的发展也是不容小觑。
在陕西秉着先抓小鱼再抓大鱼的原则,郭城将五千多人兵分几路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就对陕西除秦家之外的其余三十多家商人家族完成了抓捕行动,半个月的时间里总共有超过两千多人被抓。完成了对小鱼的抓捕行动之后郭城就要进行最后的收网了。
秦家盘踞在陕西的平凉,按照锦衣卫对他的调查秦家有家族子弟不下千人,护卫数百,并且平凉之中和秦家关系密切的家族也不少。秦家的势力在普通人眼中或许是很强大,但是在郭城的严重确实没什么了不起的。于是郭城便直接率领大军开到了平凉城内直接对秦家展开了抓捕、围剿行动。
意外就是在抓捕的时候发生的,秦家虽然郭城率领的几千大军没得比,但是人家好歹也是有着上千人的大家族。在郭城进平凉城之前秦家就已经得到了消息,自知跑不了的秦家选择了殊死抵抗,秦家的家主把所有秦家的人和护卫全都给武装了起来。就这样秦家组成了一直一千多人的私军。虽然这些人的实力不怎么地,但是他们破坏起来还是很厉害的。
在郭城围剿秦家的时候秦家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样不堪一击。相反的秦家利用自己对平凉城的熟悉和郭城打起了游击战。郭城一到秦家组织起来的私兵们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利用对平凉城的熟悉很快秦家的私军们便摆脱了郭城的追捕。并且秦家的私兵并不是只会逃跑,他们破坏起来也是一流的。秦家人对自己被抓住之后的处境一清二楚,只要被抓住少不了一个杀头之罪。于是早晚都是死的秦家私兵们很多人都是秉着死之前再放纵一回的心态在交战的时候在平凉城内大肆的屠杀、破坏。
在郭城剿灭秦家的一天的时间里平凉城里有不下两千人被秦家的私兵屠杀,被玷污的妇女也不再少数。最关键的是整个平凉城有将近一半都被破坏了。之前抓捕其他商人的顺利使得郭城犯了轻敌的过错。他错误的以为秦家会和其他的家族一样不堪一击,但是他却忘了其他的家族都是一些小家族,没什么实力,在郭城派去的大军面前他们不是直接投降就是还没来得及反抗就被剿灭了。而秦家却不一样,人家可是实力强劲的大家族不是那些小喽啰可以比的。所以轻敌的郭城就在这上面吃了个亏。
平凉城内遭到了这么大的破坏自然逃不过文人们的眼线了,一时间朝中弹劾郭城的奏折络绎不绝的被送到了朱厚照的手里,不过都被朱厚照给压力下来。虽然如此郭城也是没能逃过被朱厚照下旨斥责了一遍,并且他在和鞑靼的大战之中所立下的功劳也大都被抵消了,这一回闯下了这么大的祸短期内再想升官就别想了。并且即使这样他也得先把朱厚照交代的任务给全部完成了再说。
在完成对陕西的大量不法商人的抓捕之后郭城带着大军来到了山西。如果说对自明朝以来和蒙古的贸易之中商人最多省份进行排名的话排在第一位的绝对是山西。为什么后来满清入关之后分封的八大皇商都是山西人,就是因为自明朝以来山西的商人是和北方的各个草原民族做生意最频繁的。在草原上只要有人就可以发现山西的商人,他们什么都卖,只要你出得起银子他们就什么都卖,即使是自己的亲娘他们都敢卖,更不要说是朝廷明令禁止的刀枪、火炮了。
从陕西到山西,郭城改变了自己的策略,在陕西的时候他是先抓小鱼在抓大鱼,到了山西之后他第一个动刀的就是山西的张家。不过面对张家的实力郭城却不得不动一点脑筋。张家的实力比着秦家还要强大,光是张家一家便可以组成一千人的私兵,并且这一千人还都是青壮年,不是秦家那样把老人和小孩子都凑上了。而且张家几乎都控制住了整个的朔州城,朔州城里依附于张家的家族不计其数,如果张家把这些家族的人也给武装起来了那么张家绝对可以凑出来一支不下三千人的私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郭城带着军队直接去抓捕张家说不定倒是侯一场交战下来整个朔州城都没了。所以最后郭城便打算行打草惊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